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2024-04-30

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共8篇)

篇1: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草案)

“十一五”时期,水口镇白酒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工业增加值2千多万元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0%以上,白酒产业对我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继续保持。为了实现水口镇第六届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努力把水口建设为古蔺东部的小中心、小高地,大力弘扬“乐观坚韧,相容敢为”的水口精神,利用毗邻茅台、仁怀等发达地区的优势。立足同城发展、互补发展的理念,把水口建设成为仁怀茅台同城共进的一部分,全力打造“一地两强两大”新水口,努力把水口建设成为古蔺东部“桥头堡”和国酒茅台“后花园”,奋力推进水口经济社会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根据区位优势发展酒业是实现奋斗目标的主要途径。为促进我镇酿酒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县经贸局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就发展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邀请了有关部门领导,多次深入我镇进行了事先了解,掌握了基本情况,制定了调研方案,12月7日县委薛书记带领经贸局、交通局等部门对我镇酒业发展进行了视察调研。在充分听取县委薛书记调研意见和白酒小作坊业主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草案。

一、水口酒业发展的环境

1、水口酒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自去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培育千亿白酒产业”战略部署后,古蔺县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以名酒名镇建设为推手,促进全县白酒产业强势发展。而水口镇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和丰富的酿酒文化。“十一五”以来,白酒产业成为了我镇的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白酒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是调节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是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抓工业必须抓白酒,白酒产业是工业强镇的支柱产业。今年年1—11月水口镇白酒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同比增长50%,完成入库税金30万元,同比增长41.6%,2、水口酒业发展的地域环境

水口镇地处古蔺东部,边贸重镇,距古蔺县城95公里,幅员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43000多人,辖15个行政村,125个生产小组。是川黔的重要枢纽同时连接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水口镇群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水口”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当地生产的“赤河酒”,历史悠久。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水口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与国酒茅台隔河相望、一衣带水,赤水河畔的九坝村、天富村地处东经 106°22′,北纬 27°51′,海拔 423 米,年平均气温16.3℃,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这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为温带气候,优越的自然环境是酱香酒产生的客观条件。地理地貌独特,为河谷地带,风景秀丽,依山傍水。酒的好坏与水有直接的关系,九坝村、天富村的地层由沉积岩组成,为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层渗入赤水河,溶解了红层中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经过层层渗透过滤,变得纯净澄澈,清甜可口,源源不断地渗进赤水河。赤水河水源从未受到污染,是酿造酱香酒的宝贵水源。由于九坝村、天富村地处河谷,风速小,冬暖、夏热、少雨、少风的特殊小气候十分有利于酿造酱香白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为水口发展酱香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政策环境

2010年,市委、市政府就确定当年为“酒业发展年”,今年,县委、县政府又提出强势推进酒业发展的总体构想,并针对促进酒业发展提出诸多优惠政策,这也给酒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为此,成立了古蔺县白酒产业发展领导组,组建了酒管局,负责全县白酒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古蔺县酒类产业发展规划暨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白酒产业发展的意见》。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古蔺酒业的传统优势,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的原则,抓住发展机遇,把酒类产业发展作为加快古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水口镇白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发展白酒成为水口的优势产业。但要确保水口白酒产业发展政府还需给予如下政策: 古蔺县委、政府要瞄准水口酒业发展优势,成立“水口白酒产业发展领导组”并进一步强化领导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白酒产业发展的领导。

(1)、协调解决市场准入问题。积极做好白酒新生产许可证办理的协调工作,努力使新办企业取证和原有取证企业换址、增项出现的换发证工作顺畅,防止出现因为未年检、未申请换证而被吊销或注销生产许可证的情况。努力为水口酒业拓展市场,对年销售业绩较好的企业,县酒业发展领导组应给予表彰奖励。

(2)、切实解决委托备案问题。针对委托贴牌生产企业的现状,成立专项工作组,协调解决贴牌生产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向县质监局备案的问题。

(3)、推进实施名牌战略。帮助“红赤河”、“酱香房” 和“七里香”酒业建立先进可靠的生产技术条件,提高检测能力。鼓励酒类企业做强做大,设立“酒类企业成长奖”。努力为水口酒业创建品牌。增强我镇酒业市场竞争力。

(4)、协调解决企业安全问题。加强巡查力度,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确保酒类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的食品安全。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白酒的力度,维护水口白酒优质声誉。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作坊进行坚决关停整治。对违法占地、生产液化酒的行为坚决予以铲除。

(5)、力争在我镇开展红粮基地建设。努力实现地方政府、质监、企业、农户四方合作,建立原材料标准体系和标准化基地,为水口酒业发展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原料。

(6)、协调解决我县部分乡镇新办酒厂无证生产问题。按照公司+散户的模式,让新建企业与获证企业采取挂靠协议,合作等方式,取得生产资格。

(7)、扶持发展白酒产业链。引导与酒类相关的包装、灌装、印刷、模具等产业通过技术设备更新、管理体系完善,提高产品品质、档次,使其跟上酒业快速发展的步伐。

4、基础设施

(1)、优先保障土地、水、电、油供应。强化酒类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尽量简化“安评”、“环评”等相关行政审批程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关心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问题。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查督办,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办事环境。切实增强加快白酒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实施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跟踪服务等制度,建立服务评价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督查督办。

(2)、及时与茅台酒厂联系,争取茅台酒厂配合,让他们取水点上移。积极环保局联系及时办理理环评审批手续,投入资金建设环保治理设施、建设酿酒废水治理设施等。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支持

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对重点白酒生产区域及周边区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和完善重点白酒主产区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补偿机制。切实抓好重点白酒生产企业环境治理设施建设和厂区及周边环境治理。

(3)、力争资金改善交通条件。

二、水口白酒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1、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和“增比、进位、突破”的要求,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巩固提升 “赤河酒” “酱香房” “七里香”品牌价值。以现有产业条件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坚持品牌带动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做强做大现有名优品牌,大力发展新兴名优品牌,积极培育区域性品牌;坚持择优扶强与抓大促小相结合,以重点骨干白酒生产企业特别是重点产品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提升水口白酒核心竞争力。

2、发展目标

未来5年,水口镇将坚持“高端引领、中低并举,优化产品结构、扩大产业规模”的理念,做大做强水口酒业。力争到2015年实现白酒产业销售收入2亿元,实现税金100万元;努力把我镇建成全县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县。努力满足市场对白酒的需求。充分打造知名品牌,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在创新发展模式上,坚持以开放促开发、以竞争促发展,着力构建开放竞争发展格局。大力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到水口兼并收购白酒企业或开办新的白酒生产企业。通过扩大开放,在解决水口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匮乏问题的同时,使外来优强企业与本土白酒企业一起,形成相互竞争的发展态势,以竞争促进产业规模扩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竞争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三、水口酒业发展现状

1、生产规模小,经济实力弱

自1983年建设赤河茅酒厂以来,该厂所生产的赤河茅酒曾经在省内外兴盛一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自2007年,由于酱酒市场需求量猛增,处于赤水河边的九坝、天富两村由于其独有的地理优势,酒厂迅速发展,从80年代的仅有一家发展到如今的70多家,水口白酒酿造,一直以来都存在“小、散、弱”的局面,不论是有点规模的企业还是家庭式的小作坊,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没有资金无法扩大经营规模,更无法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先进技术,而酒与其他商品不同,别的商品生产出来之后,就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但白酒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陈化,使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以达到最佳口味。一般情况下,好的白酒要在酒厂陈化3年,才能进入市场。低端白酒要求存放一年以上,酒中的甲醇、甲醛大约有90%被分解,对人的伤害减低后才能饮用。而我镇酒业由于生产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家庭式小作坊能存放三个月的都很少,基本是卖完一批酿造一批,有点规模的企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开始存储一批基酒,投放市场后,评价较好,但由于前期资金匮乏,储量不足,后期产量跟不上,又不能让市场断货,只能是将未达标准的产品推向市场,结果是推出一个“壮烈”一个,消费者不认可,产品无销路,进一步造成资金周转困难的窘境,如此反复恶

性循环,导致我镇酒业产品一直处于低端、低产的尴尬局面。

2、技术含量低,创立品牌难

技术含量低,创立品牌难是我镇酒业面临的第二个困难。技术含量低,小作坊绝大多数无证无照,无生产标准,无质量管理制度,无控制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检测设备基本就是一只比重计,一只温度计,产品质量基本靠经验来控制,由于缺少必要的辅助检测手段,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同时,小作坊生产加工设备极其简陋,卫生条件极差,安全隐患大。稍具规模的企业同样存在生产标准执行不严格,质量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工艺流程控制不严,缺乏高级白酒勾兑人才等问题,产品质量同样不稳定。曾经辉煌的赤河酒品牌由于后期产品在质量上和前期产品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其后果不仅导致该酒被消费者踢出市场,还被被注销了商标。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是制约我镇酒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四、水口酒业发展举措多措并举,做大做强白酒产业“十二五”期间,水口镇将从创新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强化市场营销,延伸产业链等方面入手,推动白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水口白酒。

1、首先成立 “白酒产业发展领导组”。全镇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由镇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加强对白酒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和经济发展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镇级各部门、各村在领导组的指导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增强服务意识,主动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酒类企业发展,做到上下一致,内外同心,努力为酒类企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营造一流投资环境。

2、建立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我镇是全县规划酱酒优先发展镇,在有效支持现有地方酒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我们着力解除投资业主的后顾之忧,对业主在租用土地、融资等问题上给于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同时“白酒产业发展领导组”在企业选址、用地、环保、安全等协调工作上设立党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每位领导联系1至2家企业,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投资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为打造酱酒生产基地,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3、成立社会矛盾协调委员会。实行党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定期到企业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对镇内3家酒业实行承诺服务,跟踪服务,上门服务。

4、推行“上争、外引、内挖”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回引”工作力度,扶持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积极创造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的条件。在全镇营造了 “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都是投资环境”的招商环境,按照“求实、见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走出去、招进来。坚持把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等形式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

5、继续深化改革,推进白酒企业资产优化整合重组。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引导和推进白酒小作坊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6、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产学研结合和实施技术创新项目为切入点,扶持重点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快推进信息化与白酒产业的融合,在挖掘、继承和发扬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引进、推广、应用现代生物、现代检测、现代信息等高新技术和手段,和包装防伪识别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7、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对外宣传与交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镇政府发改委要会同工商、国土、建设、交通、质监等部门制定并实施有关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8、推进白酒工业园区、基地建设。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产业效应。重点建设名优白酒产业新型工业化基地、白酒工业园等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条件,鼓励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白酒园区投资建设,充分发挥水口酿酒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师宗白酒品牌,形成名优白酒产业集群。

9、加大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各级税务部门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并主动帮助企业依照税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有关税收的减免手续。同时,正确引导有关白酒企业依法如实申报税金,全额征收入库,鼓励各级金融机构将支持白酒产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加大白酒原料基地建设的金融支持。

10、加强行业指导,建设白酒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政府对白酒行业的引导和扶持,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白酒产业相关企业兼并重组、项目备案和核准、质量检测、专利审查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11、采用“挂靠”、“嫁接”办法,解决办证难、品牌发展难问题。所谓“挂靠”就是把镇内没有取得品牌和生产许可证的酒类企业“挂靠”到红军杯酒业,作为红军酒业的松散型车间,借红军杯酒业的资质和品牌效应,拓展营销模式,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收入。所谓“嫁接”就是通过优化环境、筑巢引凤,把有品牌、有市场的企业引进我镇、把分公司注册到我镇,然后用我镇生产的基地酒作为基酒进行包装,销售。借品牌的效应走进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有效增加白酒产业的附加值。

五、水口酒业发展的问题

在水口镇目前的70多家酒厂中,很多都是在2007年的贵州茅台的产业政策调整时进入水口镇,又加之各方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划,致使这批酒厂存在很多问题:

1、是无证无照生产经营,70多家酒厂中除原红赤河和酱香坊、七里香三家具备生产许可经营、销售的资质外,其余均不具备生产、销售的资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规定,都是非法酒厂。市场价格混乱、暗箱操作、倒货窜货的现象频繁发生,打破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

2、是乱修乱建,从目前的酒厂来看,都是业主与土地使用人进行私下协定,买卖土地而建,未经过土地管理部门的审批,都是以个人的意愿,想建就建,想建在哪就建在哪,致使当前两村酒厂遍地、散乱现象严重。风险隐患极大,在这些酒厂中,由于大都是小规模生产,投资较小,无法完善环保安全方面的设施,这就给当地群众的饮水及环境安全带来隐患,食品和安全生产监管难以到位。酒厂大多是“小米加步枪”,设备落后,抗击未来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3、企业管理粗放,大多是家族式管理,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市场意识淡薄,经营机制不活,管理经营人才缺乏,管理制度不全。驾驭市场能力低,核心竞争力不强。酒类附属产业生产技术不高,规模较小,利润空间窄。新办酒厂主要是卖散酒,附加值低,销售量低,使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窄。互相降价倾销,价格降得很低,大家效益就都不能上去,不能进行高档次的竞争。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技术人才;市场竞争无序,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六、水口酒业发展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优势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改善和优化环境为重点,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整合资源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以郎酒为龙头的酱酒产业集群,提高白酒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我县建成全省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县,确保我县白酒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2、发展模式要新,把酒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名酒与名镇相结合,要在研究客户、培养客户、培育市场上多下功夫。抓住转型发展的关键期

3、在实施名酒战略中,要不断总结赤河酒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走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式的路子,实现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放大优势,走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道路,4、精心组织,实施“五统一”战略

建设水口酒业集中发展区,水口酒业集中发展区要统一合理规划、统一办理土地征用、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原料保障、统一质量检测。规划要坚持高水平、高起点的原则土地等许可手续要组织专人为企业办理,土地指标要优先安排。品牌管理要按品牌规划,依法进行,坚决杜绝假、冒、仿、劣产品。

5、铺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积极展开“三通一平”工作,尽快铺开道路建设、供水工程、天然气入区工程,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面向全国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营销队伍。

6、为促进湘酒的整体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大力支持酒类企业,行业组织应该进行有效指导。力争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扶持白酒产业并出台配套政策,集中发展区在用地指标、生态建设、创名创优、营销网络建设、环境治理、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

8、严格市场准入,对外地酒的进入进行严格控制管理,提高门槛,规范运作。避免恶性竞争,互相残杀。建立酒类行业协会,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联系,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协会作为中介组织参与市场竞争的先锋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网络共享。充分发挥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我约束,加强行业自律。

9、加强酒类市场监管力度,维护酒类市场秩序。重拳出击,打击假冒伪劣,采取新方法、新措施、新对策去围剿假冒伪劣商品,要引蛇出洞,穷追猛打,使之无藏身之地;

10、建立

10、酿酒工业原料基地。围绕白酒生产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优质酿酒原料基地。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采取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方式,积极创建水口“绿色红粱基地”。

用工业强,经济兴;工业强,财政富;工业强,发展才有希望”,4.3万水口人民正秉承这样的理念,齐心开动工业经济大船,扬帆起航。我们坚信,随着工业强镇战略的实施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水口将在赤水河畔迅速崛

篇2: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一、学校现状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我园始建于2010年秋,占地面积约53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59平方米。我园辐射服务4个行政村约1万人。现在我园有4个教学班,在园幼儿180人。

2、我园发展优势

(1)教师群体素质优良,爱岗敬业,善于学习,有奉献精神。

(2)近年来,我园在保教管理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当地群众和政府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社会美誉度不断提高。

3、面临的问题

(1)教师队伍人员紧缺,更缺乏专任教师。教师少、任务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2)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与国家和管理区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较大差距。名优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任务还十分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园科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办园理念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一个思想:科学发展观;明确一个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夯实一个基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围绕一个核心:教师

1专业化发展;把握一个重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四项工作:学习型园所建设,特色园所建设,信息化园所建设,和谐园所建设。园训:崇德友善睿智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完成时间

到2016年,我园要紧密配合县文体局、镇总校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园的发展优势,努力把园所建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队伍精良,质量领先,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现代化农村幼儿园。

四、具体目标

(一)队伍建设

1.目标: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敬业向上”的教师队伍。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专科学历达到100%,100%的教师普通话达标,80%的的教师能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会做课件。教师都能精通各科教学。力争在三年内培养2—3名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2.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订师德评估细则,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按幼儿园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师德列入教师考核的首位。

(2)有计划地选培各级骨干教师,采取自荐、组内推选、学科推荐、幼儿园考评等方法,评选出一批新的园级骨干教师。骨干教师随时无条件地向园内外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利用多方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的园内培训。

组织各类讲座,开展信息技术、课件制作培训、专题讲座活动。组织青

年教师与园内外骨干教师结对,互相听课,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研讨,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学习。

努力提高教师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历进修。

(二)、改善办园条件

1、园所采用了温泉取暖方式,即温暖又环保。

2、到2014年底完善各功能教室建设。

3、各教室都配备电脑,能上网

4、按照教育局规划3年内将建成标准化学生食堂和教职工食堂。德育工作

1、目标:

以机关幼儿园为目标,加强园所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新突破。2.具体措施:

(1)完善德育管理网络,逐步摸索出符合我园特点的德育评价体系,通过三年德育系列活动,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重点突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德育骨干队伍的提高,强化德育的育人功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园所文化建设1.总体规划:

(1)近期规划:我园计划将用两年半时间,立足现在,营造浓厚的读书

范围,开展专题性的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打造具有特色的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书香校园,争创区级特色幼儿园。

(2)中长期规划着眼于发展,我园将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形成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的人文传统,争创市级、省级特色园所。

(四)学校成果

到2016年力争建成农村示范化幼儿园。实施措施

1、力争2014年春将操场整修好。

2、改善办学条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良,敬业向上”的教师队伍。

园所的发展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的追求。我们相信,在上级的领导下,有全县人民的全力支持及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有全体师生的精诚团结、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三年的规划和目标定能实现,今天的蓝图一定会变为西街幼儿园的美好未来。

赵北口镇西街幼儿园

2013年10月

赵北口镇西街幼儿园2013-2014

篇3: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秦巴古道所在的秦巴地区, 是陕、川、渝、鄂、豫五省市交界处, 东西走向的秦岭、大巴山横亘其中, 有长江最长的支流汉水流贯其间。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秦巴古道奇美的景观, 以及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的古道驿站。随着交通环境以及经济政治格局的改变, 古道驿站这类记录着中国繁盛的历史时期以及车马交通时代的人类活动空间已经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逐步萎缩成为边缘地区不为人知的乡村和小城镇。在快速城镇化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这些见证了我国邮驿历史和传递信息历史的场所空间正在逐步的毁坏、消逝。

秦巴山区经济的落后却保留了众多的古驿道站, 陕西省汉阴县的双河口镇就是其中典型之一, 这些经济相对落后, 但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古道驿站小城镇成为被遗忘的历史和场所空间。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发展建设背景下, 在陕南山区生态文化、古驿道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条件下, 陕南山区中古驿道站小城镇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和秀美景色, 在秦巴古道历史空间中作为重要文化节点的特点被凸显, 通过合理的保护和复兴, 并与当代文化相契合, 通过融入到新兴的游憩空间体系中, 来实现历史古驿道站的文化价值, 丰富古道驿站小城镇的历史内涵, 走出一条古驿道站小城镇的发展之路。

双河口镇位于秦岭南麓,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城北部, 因地处楼房河、梨树河两河交汇处而得名, 历史上曾是秦巴山区重要的交通通道。汉阴在安康“一体两翼”的总体发展中, 是“月河谷地”作为“一体”的重点发展区域, 并纳入安康中心城区中。安康的移民搬迁主要将人口从山区向月河谷地集中, 安康、汉阴将成为承载大量移民的主要区域, 在《安康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中预测, 安康、汉阴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100万人。双河口镇的发展可依托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 借助毗邻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汉阴城市, 成为城市近郊生态游憩系统的重要休闲节点。通过点、线、面, 塑造双河口镇以历史文化为主题、以生态环境为背景的游憩空间。

1点状空间:恢复“古道驿站”历史空间

双河口镇遗迹遗址是以体现古道驿站文化为特色, 现存的遗址主要沿两河河岸分布。沿梨树河岸主要有岩屋沟新龙寺、水么滩古栈道、罐沟玉皇庙, 沿楼房河岸主要保留遗存为八角庙古樟、灵官庙、水师庙。双河口镇是古道驿站文化特色的核心资源集中地, 现存的老街, 最早始建于明朝中期, 集清朝咸丰年间建成的石板桥和双溪寺以及老街古民居于一体, 主街道以青石板铺成, 长约297米, 有客栈、米行、肉铺、铁匠铺、药店、布匹行、染房、油坊、杂货铺等传统商业店铺, 铺面墙壁书写过的招牌痕迹, 记录这里曾是盛极一时的商业重镇。老街石板桥、何家油坊、沈桂林民居、张世孝民居等历史建筑, 是双河口镇邮驿历史的象征。双溪寺是镇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 坐拥“青砖灰瓦马头墙, 封檐焊脊木格窗”的盛名。

围绕驿站文化, 镇区应精炼出能够代表双河口镇文化品质特色的“秦巴驿站、将军故里”文化品牌, 通过对老街内的双溪寺、老街石板桥、何家油坊、沈桂林民居、张世孝民居等历史建筑的修整和恢复性重建, 使其作为双河口镇文化复兴的核心亮点, 作为体现秦巴山区古驿站文化特色的核心空间。双河口镇的发展将以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为起点, 在省政府政策优势的助推下, 对镇区老街进行恢复和整修, 重塑彰显辉煌时期镇区商贸繁华的老街历史空间格局。

2乡村绿道:重塑“古道驿站”邮驿空间

“古道驿站”文化的价值最为核心的还是体现在驿道的线性空间中, 不应仅仅停留在镇区风貌整治上。而依托古驿站所遗存的少量遗存实物, 在当代旅游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 也同样难以留下驻足停留的目光。因此, 结合镇区驿站场所的环境风貌整治, 提出在更大的区域环境中体现古道驿站文化的精神实质——邮驿环境的建设, 使其与生态理念下的游憩场所空间相结合, 创造更加具有车马时代气息的信息传递空间和文化传承体验。

双河口镇位于汉阴县的最北端, 距离汉阴县城28公里, 属秦岭南麓, 生态环境极佳。镇域内, 仅有一条乡村道路连接汉阴县城。基于现状难以改善的交通状况, 提出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基底的前提下, 建设具有多样性、多节点、游憩性通行空间——乡村绿道的建设。在现状4米道路的外侧, 打造与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紧密结合, 同时也能够最全面诠释古道驿站文化的步行、慢行交通环境, 使之取代工程浩大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

依托楼房河、梨树河, 以及河谷两岸曲折蜿蜒的山地环境, 建设乡村绿道慢行系统。通过多样性的通行方式, 减缓游人通过的频率, 提高游人在绿道空间驻足停留的时间, 有机会欣赏和品味环境中所珍藏的点点滴滴的历史。通过线形文化景观的绿道, 将镇域内的古建筑、遗址、名胜等景点进行连接, 同时可以加强对步行栈道、步行桥等设施的恢复和多样性的展示, 建设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功能的绿道体系, 对保护双河口镇的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促进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线性文化的展示可与开发时序相结合, 结合不同历史文化景观节点区域来展现邮驿文化的内涵, 在绿色空间体系中彰显人类文明的发展脉络, 建立汉阴县城与近郊景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有效连接, 将整个镇域作为一个可达性和环境容量可以不断提升的景区进行建设, 增强双河口镇的吸引力, 拓展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面状背景:营造“古道驿站”生态基底

从环境角度分析, 在区域层次不仅应注重乡村绿道空间的营建, 还应有效地重组双河口镇的自然生态系统, 使镇域内的山林、农田、水系等串联为绿色生态网络, 并与镇区绿地体系连为一体, 起到保护与提升镇域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社会文化角度分析, 绿色生态网络的建设不仅可缓冲人为活动对历史文化遗址所带来的破坏, 通过线性空间的优化, 在更广阔的区域内, 展示“古道驿站”文化, 突破了镇区环境容量严重不足的局限。以线性的文化遗产廊道和面状的自然生态网络重塑双河口镇“秦巴驿站”的文化特色, 使古时的通商要道转变为今日的文化生态之旅的慢行空间, 也使“驿站”能够发挥综合服务区的作用, 使双河口镇及周边环境从空间到文化内涵上都能体现出“古道驿站”的气息。

4小结

生态文明表达了保护环境、优化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统一性, 表达了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一致性。而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古道驿站小城镇来说,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背景中, 将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留在可见证的城市环境中, 不是简单的恢复一些具有历史意味的建筑、街区层面, 而是需要从最本底的发展条件出发, 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基础上, 将新型的城镇发展条件融入到其原本的历史及生态环境中。

古道驿站文化源远流长, 不仅仅是对环境的尊重、更是维护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历史见证。今天古道驿站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在自身建设的同时, 更多的维护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共存性, 并融入现代人的游憩体系中, 才能使已经失落的古道驿站小城镇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延续。双河口镇古道驿站的历史恢复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构建凸显历史文化特色的都市近郊游憩体系得以实现, 这一规划理念和方法是古驿道站小城镇发展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摘要:古道驿站是历史上已经衰落了的人类活动的记录地, 记录着车马时代的交通、信息传送的历史, 从一个帝国微小的功能空间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的沧桑。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概念的提出, 为关中地区古道驿站复兴发展提供了机遇。论文探讨了展示与促进失落的古道驿站文化与现代游憩理念相互融合的规划理念与方法, 提出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 神形兼备的驿站空间建设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古道驿站,小城镇发展,乡村绿道,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刘文辉.绿道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文辉.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J].城市规划, 2010, 34 (6)

篇4: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关键词:森林城镇;淳安县;汾口镇

中图分类号:S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6)01-0064-03

我国的森林城镇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放在突出地位,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绿色浙江”、“生态浙江”、“森林浙江”的战略决策,掀起了浙江森林城镇规划与创建的热潮[2]。淳安县作为“美丽杭州”建设实验区,同时作为浙江省林业大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84%,是浙江省林业用地面积最大、森林蓄积量最多的县,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依托生态资源,倡导“后发优势”,加强森林城镇建设,推动生态发展,把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融入城镇已成为淳安县城镇建设最美好的目标之一[3]。

1森林城镇建设基础情况与分析

1.1汾口镇区域概况

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钱塘江源头,因拥有千岛湖(新安江水库)而天下闻名。汾口镇境内武强溪是千岛湖主要源头之一。该镇地处浙西,西连衢州开化,北邻安徽歙县,是淳安县西南部的工贸重镇和交通枢纽,也是淳安县经济、文化次中心。全镇地域面积237 km2,辖51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56万人。目前城镇建成区面积305 km2,建成区户籍人口6 000余人,常住人口1万人左右。汾口镇是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也是全省首批省级中心镇之一,2005年被建设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先后创下了省级卫生镇、省级教育强镇、省级生态镇。

1.2森林城镇建设现状

1.2.1建成区绿化现状

至2014 年末,汾口镇建成区总用地面积305 hm2,绿化覆盖面积17606 hm2,绿化覆盖率5772%,林木覆盖率467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33 m2。辖区内以山地为主,建成区绿化主要以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为主,建成区内建有杨旗公园、温馨花园等公共绿地为主的休闲绿地,园林绿地面积3214 hm2,90%以上的城镇居民出门平均500 m内可达就近的休闲绿地。沿武强溪两侧,淳杨公路、淳开公路、跨越工业园区道路、环湖南线连接线等防护绿化面积1125 hm2;居住区绿地面积361 hm2;企事业单位绿地面地713 hm2。

1.2.2镇域森林资源现状

汾口镇林地资源丰富,可利用林地面积146万公顷。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气候适宜,地形复杂,土壤肥沃,适宜各种林木生长,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稀树木较多、森林覆盖率795%。目前林业用地15 33333 hm2,其中生态公益林7 43813 hm2,用材林5 66667 hm2,经济林2 22853 hm2。

1.2.3古树名木资源

根据2012年全县古树名木调查,汾口镇共有散生古树名木168株,其中Ⅰ级19株,Ⅱ级49株,Ⅲ级100株。古树群16个,447株。共计古树名木619株。以樟、苦槠、银杏、柏木、枫香等为主,在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农村。树龄最大的是仙居村土名下村处的古樟树,树龄达1 010余年。

1.2.4湿地生态系统

依据《湿地公约》中湿地定义与分类系统,千岛湖湿地属人工湿地类库塘(V1)湿地类型,汾口镇湿地系统包括河流、水库、水田等。流经汾口的武强溪,是千岛湖第二大河流(第一大是新安江),水量充足,每年水量相当于千岛湖的十分之一。武强溪漂流域面积450 km2,是淳安县水量最大,溪滩最宽的溪流,经百亩畈注入千岛湖。该区域是淳安境内千岛湖主要的汇水区域,以千岛湖西南部水域为主,呈半环状分布的城镇内河水系形成了丰富的河、湖、水库等湿地资源。

1.2.5村庄绿化

近年来,汾口镇围绕绿色文明建设,组织开展了创建绿色生态村的活动,将村庄环境整治与村庄绿化美化相结合,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绿地建设。至2014 年底,全镇村庄绿化面积2 67415 hm2,创建县级绿化示范村15个,市级绿化示范村7个,省级绿化示范村3个,省级森林村庄6个。

2森林城镇建设理念和布局

遵循生态系统的协调共生、持续自生和生物多样的原则,构建以乔木为主体、点线面相结合,层次明晰、结构合理、生态健全的与“浙江省西部的工业强镇、商贸活镇、农业优镇、生态兴镇的现代化小城镇”相匹配的具有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近自然型森林城镇生态系统,从整体上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活力,通过森林生态建设、修复和发展,全面实现“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近自然型森林生态城镇。

综合考虑汾口镇域格局及其绿地系统布局,在森林城镇景观空间结构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突出山体、滨水湿地等特色景观地带,建设以建成区城镇公园绿地为中心主体,以生态廊道为骨干,山体林地和片林为点缀,形成“两心、两轴、一环、三片”的总体布局。

(1)两心。

镇区:未来应积极实施“建新区,改旧区”策略,即通过道路交通灯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开新区建设框架,积极发挥自然条件优势,在镇区布置主中心,聚集人气,形成全镇公共服务中心,以此推进旧镇区改造。以德塘为主体建设成为镇主题公园的大面积绿化,以及位于工业和居住之间祝家花园等大型公共绿地,将形成自然生态景观核心,成为汾口镇的绿心。依托原有工业基础进行提升改造形成的工业片区和南部依托新建工业园区引导集聚。以工业园区绿地集点为面,形成以工业特色为主导,逐步提升工业园的绿化质量。并结合路网形成绿格相嵌,翡翠成环。一方面通过交通活跃城镇,另一方面借道路两侧的绿廊结合周边绿地串连成串,形成连续性强,易发挥城市森林作用的格局。

旅游服务核心:围绕毛家村、百亩畈村形成千岛湖游线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布置休闲旅游服务中心,以生态自然保护为主导,可按风景区规划、生态旅游区规划,展开与功能适应的适度建设,严格控制建设量与开发强度,防止对景观资源、自然资源产生破坏。

(2)两轴。

城市发展轴:沿淳开公路形成的城镇发展轴,轴线南部集中较多的汾口镇历史遗迹,未来应重点控制村庄建设,严禁开采矿石,提高植被覆盖率,大力发展人文旅游。

水上游线景观轴:依托武强溪滨水景观带,通过设置码头,开辟水上游线,通过对河道梳理、滨水景观设计和多处游船码头的布置,形成千岛湖-镇区的水上游览线,可以沿线领略汾口现代城镇风貌,通过生态景观绿地与居住人文景观展现汾口形象。加强滨水空间的改造和控制力度,逐步完成滨湖路沿线的驳岸和滨湖绿化建设,形成汾口镇两道特色鲜明、景观丰富、功能多样的绿色屏障。进一步改善滨水景观,合理利用滨水空间,打造特色休闲旅游小镇。

(3)一环。

千岛湖景观旅游环线:围绕千岛湖形成的旅游景观环线,通过增加步道与非机动车道,扩展旅游项目,提高汾口旅游内容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4)三片。镇域内结合河道、主要道路交叉口和组团中心规划多处街头绿地景观。

滨水景观片:位于镇域东部。坐拥武强溪、千岛湖。未来应明确控制建设规模,开展村庄整治,引导散户集中,加强生态建设,发展休闲旅游业。根据《浙江省村庄绿化规划指导意见》着力打造各行政村的公共绿地和生态观光农田、小山丘林地及片林等绿色基块。绿块是江河与道路或者其它林带林网叠加与连接“节点”,具有景观生态学意义上的斑块或基质的特征,成为协调城镇景观、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成为村民生活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生态景观片:即南部生态景观片、北部生态景观片。未来重点控制村庄建设,控制发展规模,开展村庄整治,提高植被覆盖率,建立绿化体系。在道路、河流原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人文景观遗迹,以适当的基础设施投入,建成植被类型丰富,供城镇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场所。沿路、河、渠、堤、农田、村镇住宅等建设不同尺度的防护林带,形成绿色网点,从而构成水网化、林网化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3结语

汾口镇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建设森林城镇的良好基础。近年来,该镇以“美丽杭州”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围绕打造“浙西名镇”总目标,致力于森林城镇的创建。本规划秉持“森林城镇”建设理念,以城镇为载体,以森林植被为主体,通过构建布局合理、稳定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着力突出城镇、森林、湿地相融的特色城镇风貌,以期加快城镇生态化进程,促进城镇、城镇居民及自然环境间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黎祖交. 关于资源、环境、生态关系的探讨——基于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表述[J]. 林业经济,2013,(02): 1115.

[2]韩忠良,钱逸凡,沈建利.海宁市袁花镇森林城镇建设探析[J]. 华东森林经理,2014,28(3):5760.

[3] 熊琦婧. 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以余姚市泗门镇森林城镇建设规划为例[J]. 华东森林经理,2011, 25(3): 7275.

篇5:发展白酒旅游的旅游规划方案

一、沱牌镇旅游规划战略SWOT分析(详略)结论:沱牌镇建设的核心策略是:紧紧抓住建设集中国酒文化之大成为一体,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项目,这一市场空白,避开与其他大品牌、名酒镇同质化竞争,利用自己山水优美、空间广阔的优势,打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拳头形象来,以保证项目能一战成功!持续发展!沱牌镇旅游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结合资源优势和市场机会,概括精炼出富有吸引力的形象定位,同时根据此形象定位,巧妙的打造出自己的龙头项目来。中国白酒第一镇--沱牌镇中国酒镇--沱牌镇世界酒镇(集世界酒品牌、酒文化为一体)

二、旅游规划之形象口号中国白酒第一镇!--射洪沱牌镇酒的世界,世界的酒!--世界酒镇沱牌镇沱牌一日走,看尽天下酒!中国白酒看沱牌!(以四大地标汇集天下白酒形成支撑,以旅游的形象口号巧妙过渡转化为企业的品牌效应!)万酒之酒,天长地久!--中国白酒第一镇

一、天长地久岛整个岛屿的建设形成纵横两条轴线,纵轴正对景区大门,天下第一瓶、天下第一酒楼、大慈大悲楼和白酒金三角地图位于此轴上。横轴横穿全岛,成为古镇的主轴。全镇分为:酒、色、才、气四大部分。具体介绍如下:酒:天下第一瓶、天下第一酒楼、百家酒坛等色:天长地久大道、灯红酒绿、四大主体的五光十色才:天下第一杯楼、酒仙山、醉翁亭、诗酒长堤气:古镇和酒海--人气、财气,天福--手气、福气,青堤--运气、顺气(图略)

1、天下第一瓶:九九归一(酒酒归一),长长久久中国是白酒大国,中国有37000多家白酒生产企业,30000多个白酒品牌。搜集全国所有白酒品牌的酒瓶陈列于一个巨大的酒瓶状大楼内,远看就像无数小酒瓶子拼成一个巨大的酒瓶,所有的酒都归于一瓶巨大的酒瓶中,称之为“酒酒归一”,谐音即九九归一,象征“九九归

一、长长久久”,代表白酒世界、天下一家的共同发展的意义。同时,天下第一瓶安置于涪江之中,也具有“平安是福”的美好蕴义。甚至进一步拓展思路,把全世界的酒品牌的瓶子都荟萃于此,此天下第一瓶外部用同一颜色的酒标拼成“沱牌”二字,或直接打上沱牌二字。标示沱牌做强、做大、做久的决心和愿景。此楼将是整个中国白酒第一镇的地标,既可用于旅游观光,又可开发内部商铺经营产生商业价值:1)将楼建在高台上,楼高81米(象征九九),约25层。楼下的高台可预留作为影院和多功能放映厅。2)在楼中设置观光电梯,大厅中间设水瀑和喷泉,楼顶“瓶盖”处建成360度旋转观光餐厅和酒吧。3)整幢瓶楼还是一个巨型的白酒陈列馆,瓶子的外围全部用于展览各种中外各种酒(陈列品双面贴标签,方便游客观赏),陈列架位于建筑外侧,内侧则是用强化玻璃建筑的商场和商铺,陈列架和商铺之间用环道隔离,让游客将观赏和购物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大楼的使用功能,增加游客停留时间4)中国酒文化展览馆、沱牌酒文化展览馆及沱牌品牌展示中心设置在大楼中,增加观赏内容,规划方案《发展白酒旅游的旅游规划方案》。

2、天下第一酒楼1)天下第一酒楼--平平安安建造一幢五层高的五星级酒店,位于天长地久岛靠青堤镇一端,方便观景和展示其他项目,以刺激消费。酒店的外墙全部用陈列架形式陈列各式的酒瓶,用于装饰。为了防止酒瓶的损坏,酒瓶外全部罩上玻璃。用酒瓶搭建真正的酒楼,此举绝无仅有,故堪称“天下第一酒楼”,将新颖和实用合为一体。2)天下第一酒楼--九五之尊酒楼高五层,又是五星级,用酒瓶堆砌而成,故名“九五之尊”,暗示酒店档次至高、入住的宾客身份尊贵和帝王般的服务水平。3)由于酒楼外观的酒瓶皆是安装在墙壁上,故此酒楼还有“平平安安”的含义,带给游客“登酒楼,保平安”的好处。4)此楼的外观设计成一只侧立的大酒碗,酒楼中的每个房间都用一个中外著名影星拍戏喝酒时的剧照来装饰,这样酒楼本身就是大碗,还能让入住的游客体验当“大腕”的感觉。另外酒楼的大门设计成两只酒杯,从左右平滑移动开门、关门的一瞬间,就体现出“干杯”和“碰杯”时的情景酒店门口做“三碗不过岗”的雕塑,通过雕塑传达酒文化。5)为突出五星酒店的品质,同时与天下第一瓶区分开来,天下第一酒楼的组成部分,全部采用中国最高档的白酒和国外最高档的洋酒。

3、天下第一酒楼--红灯笼酒店将此楼的外观设计成一只红色的大灯笼,此楼可用于举办喜宴,富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喜庆色彩。红色的灯笼、绿色的涪江水,演绎出“灯红酒绿”的唯美画面。

4、天下第一杯楼--慈悲为怀(瓷杯为怀)、大慈大悲(大瓷大杯)收集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白酒瓷杯和仿制古代酒杯,以装点“天下第一酒楼”的方式装点一幢天下第一杯楼,此楼的外观像只斗,因为斗是古时的测量器具,故在此象征“海水不可斗量”,引申为饮酒时的“海量”,楼中间放一尊白瓷观音像(遂宁是观音故里),周围种上槐树,象征慈悲为怀。供奉酒神像,提供酒业的同行过来祭拜。在楼内用李白的百篇诗来做装饰点缀,配合酒楼的“斗状”,形成“李白斗酒诗百篇”的概念。也可在此设置“沱牌白酒体验点”,用斗型酒具盛酒让游客品尝,赋予“斗酒诗百篇”开启心智、触发灵感的美好含义,促使游客踊跃尝试。

5、天长地久大道1)在环湖步行道上,用各种白酒的酒标(放大版)铺设在地面上,酒标大道两旁挖掘狭长水渠,水渠里的水可以映射出天空的色彩,此项目包装为“天长地久”,通过导游传达给游客:走走天长地久--友谊天长地久、事业天长地久、爱情天长地久、幸福天长地久、健康天长地久。“天长地久”系列就可以带给游客不同的美好愿景。酒标大道是围绕全岛一圈,故又有“天长地久,圆圆满满”之意。2)在“天长地久”大道的起始处,造一颗大钻戒,钻石用钢化玻璃或水晶建材来做,寓意为“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爱情天长地久的主题。3)同心酒:在“天长地久”大道上,建一个同心结栓酒杯的雕塑,杯子分别放在道路两旁,中间架高同心结(宋代,在礼仪上,盛行用彩丝将两只酒杯相连,并系成同心结,夫妻互饮或者夫妻传饮)。4)举行情人交杯酒创意大赛,将有创意的10组交杯酒姿势建成雕塑形式,既让发明者名留古镇,又能增加游客的观赏项目。5)在天长地久大道上种对夫妻树,树枝相接代表“在天愿做比翼鸟”,树根相连代表“在地愿为连理枝。

6、古镇建设:柳暗花明又一村1)整个古镇除中心大街(项目横轴)外,中心大街两边还应各有两条街道,要营造出曲径通幽、曲则有情的意境,与纵轴上的方正开阔形成对比。2)在天长地久岛上建旅游观光古镇,古镇中要引水,营造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垂岸的感觉,古镇中道路蜿蜒、曲则有情、意境无穷。古镇中插上各样的酒旗,小环境中体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大环境中营造出”水村山郭酒旗风“。3)在古镇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造一个牌坊。4)古镇中心建设小型广场,广场旁建古戏台,表演目连戏和本地戏剧。

7、酒香不怕巷子深把一条巷子命名为”深巷子“,顾名思义”深巷子“就是要绵延曲折,让人闻着酒的香味进来,让人们体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这句话尽人皆知,但只有到这里才能深刻体验到,这叫百闻不如一见。”酒香不怕巷子深“项目是古镇的一大亮点。巷子的尽头建一大殿,大殿能够容纳100个隔间,每间里边都有一个大坛子,每个大坛窖藏一种酒,形成百家酒坛的气象。同时也是一个大型的白酒储藏体验博物馆。如能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尝百家酒。

篇6:白酒市场整体规划

卫群酒业依托河南省盐业总公司多年积累的销售经验和覆盖全省的销售网络资源体系,进一步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本着诚信经营,互惠共赢的合作理念,逐步将卫群酒业打造成中原高端白酒第一品牌运营商。

一、市场行情

1、消费能力随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白酒价格日渐提高,趋向于高品质中高价位系列最为受欢迎

2、品牌整合品牌整合已经基本完成,名牌产品及区域性强势品牌已经初步完成攻城略地

3、高档白酒河南(郑州)市场以茅台、五粮液为首,国窖1573、水井坊、舍得、酒鬼、汾酒

二、产品组合1、公司目前产品为XXX几个系列

2、白酒传统战略为高端产品树形象,中档产品冲销量,低端产品抢市场,我公司目前产品以中高档为主

三、渠道细分

1、酒店餐饮销售

优点:消费集中,销售链条短平快

缺点:进入门槛高、账期长资金压力大、风险大

2超市卖场销售

优点:有助于产品品牌提升,节假日销售集中

缺点:账期长、产品周转慢、门槛高费用大

3、团购

优点:成本低、销售集中、直接面对客户

缺点:公关难、销售面窄、品牌提升仅靠口碑宣传、销售人员人员多

4、流通市场(经销商、代理商)

优点:销售面广、资金回笼快、品牌提升迅速、缺点:客户品牌多不主推、对价格比较敏感、非品牌招商比较难

5、专卖店连锁直营

优点:主推执行力强、品牌提升快、缺点:产品体系单

一、费用比较大、需要专业的系统规划和管理

四、销售策略

1、以团购和直营为主,流通酒店做辅助

2、组建销售团队,开展直营体系和团购队伍

在巩固团购的基础上开发流通客户和酒店终端销售

五、团队建设与管理

1、公司销售年度目标(以上年销量为基数递增)预估

2、根据销量进行销售分解,对各个渠道进行最低人员配置预估

3、团队组建

人员岗位定制、分工、督导体系、考核及奖励制度

六、品牌推广

1、宣传支持(媒体、报纸、终端宣传品)

2、直营店建立

选址标准、CI形象识别系统建设、人员管理规范、发货及账务流程、人员配置模式

3、招商

配送制、代理制、展会(糖酒会)

合同拟定、价格及任务完成奖励方案、模式(经销、区域代理、配送)

4。、团购

篇7: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但我市集贸市场建设规划滞后,布局不尽合理,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配套,市场管理不到位,“脏、乱、差”现象突出。为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升级我镇集贸市场,提升哈拉道口镇外部形象,提升哈拉道口市场的经济扩张力和影响力,特制订哈拉道口镇集贸市场改造升级规划草案,诚请镇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公众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哈拉道口镇集贸市场的现状

1、多为半露天场地,人车混杂,交通混乱。

2、购物环境较差。市场内蔬菜垃圾随地丢弃,垃圾与牲畜粪便遍布市场。

3、基础设施差。缺乏停车设施,无完善的给水排水、垃圾收集设施。硬件设施简陋,市场多为简易摊位,外观形象差。

4、市场占地利用率低,效益低。

5、赶集时间段短,为公历的逢1、4、7、9日上午。

6、通风、采光较好。

7、人气较旺。

8、市场监管和食品安全及商品质量监测不到位。

9、分类凌乱,规模小而散,不能在周边地区形成规模较大的批零市场。

10、历史悠久,影响深长。哈拉道口镇集市建集较早,对周边乡镇有一定的辐射力,附近除了黑水市场、元宝山集市、四道湾子集市可与之相抗衡。

二、主要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集贸市场改造提升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扩大规模和影响为中心,以经营秩序、环境卫生为基本点),通过硬件改造和管理提升,切实改变现有集贸市场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的现状,加快整合市场资源步伐,全面提升市场档次,推动市场从低、小、散向高档化、规模化、规范化转变,推动全镇经济的发展。

三、具体目标。

(一)、高档化

通过提升市场硬件条件,提高市场的档次。

1、通过开发,市场周边全部建起五层商住楼。

2、市场内以及通往市场的路口全部硬化。

3、建立整个市场的排水、排污体系。

4、市场内除牲畜交易外(建立专门的牲畜市场),所有简易水泥摊床改造成铁架摊床。

5、建立一处卫生厕所。

6、建立一条步行街。

7、有消防灭火设备、安全出口和安全防盗设施。

8、设立停车场。

采取打造蔬菜、肉食水产、杂粮、服装百货等专业市场和建立行业协会等方式,扩大市场的规模化、扩张力和竞争力。

1、蔬菜市场规模化。通过我县以及我镇设施农业蔬菜大棚的健康发展,打造垄断周边地区的蔬菜集散地。周边商业楼的地下室用于储存蔬菜,以此维持蔬菜市场的平衡和稳定。

2、肉类、水产规模化。建立大型冷库,存储肉类、水产类,完善卫生监督措施,打造影响周边地区的肉类、水产类市场。

3、杂粮市场规模化。利用我镇杂粮品质好、种类多的特点,打造垄断周边地区的杂粮市场。

4、服装、百货市场规模化。建立一条步行街,专门经营服装鞋帽以及日常用品。

(三)、规范化

整个市场经营要遵循规范化原则。做到“种类丰富、分类合理、同类集中、秩序清晰”。菜场、菜店、生鲜超市、服装摊点、牲畜交易、肉类摊点、杂粮摊点等等,要合理布点,区域标志明显,建立健全销售网络体系。

(四)、品牌化

品牌经营。经过2--3年的努力,提高标准化菜市场和品牌杂粮商品比重,品牌杂粮和蔬菜将成为今后我镇集贸市场的畅销产品。通过培育流通品牌,创立自主服务品牌,同时积极引进外地品牌食用农产品。

集贸市场市场按照便民服务的要求,努力拓展和细化服务功能,方便群众经营和消费。设置早点摊位、增加修理专摊、买菜电话预定、对肉类加工、拆骨等多项便民利民服务项目。

四、几点措施

(一)、政府牵头,部门配合。

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是一项牵涉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镇政府的指导协调,又要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又要有市场开办者、经营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二)、政策激励,积极引导。

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应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市场化运作原则,实行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特别是动员域内外有识之士及老板,参与市场的升级改造与经营。市场升级改造投入使用后,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统一监督管理。市场开办者享受相应的经济收益。

(三)、免收费用,吸引民间力量

凡在市场摊点经营的散、小个体经营户,一律免收三年占地费用,同时,与工商税务部门积极争取和协调,免除工商管理等税费。以此吸引大众积极的投身到市场经营上来,推动市场的繁荣。

(四)、强化约束,严格规范

组织有关部门,对市场未按要求划行归市、生熟食品摊区分

设、家禽宰杀与食品摊区分离和卫生不符合“创卫”要求的,应责令市场业主限期整改。对不具备“三防”卫生条件的熟食品经营户,要坚决吊销营业执照,市场业主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收回经营户的经营摊位。

(五)积极引导,确保稳定。

篇8:水口镇白酒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2008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提出,201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2050年将进一步达到22%。我国的情况则更为严重,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近期宣布,全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民政部的数据进一步显示,2050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4.37亿的老年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30%。这也意味着,30年后,几乎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我国的养老机构、设施等却较为薄弱,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的养老模式也相对单一,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发展较为滞后。随着现代工业化及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将逐步完善,在此背景下,社会养老势必成为养老的主流模式。

二、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所谓社会养老,是指老年人主要使用社会养老机构所提供的养老设施及服务度过晚年生活,这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政府投入的民政福利社会养老机构,二是由开发商投资的商业性社会养老机构。前者主要是由民政福利机构开设的面向“三无”老人等特殊群体的各种民政敬老福利院,主要以福利为主,盈利很少甚至由政府补贴经营;后者指由社会各种经济组织或个人投资开设的面向全社会的各类商业性养老服务机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两者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民政福利养老机构的特点在于细致专业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休闲时间多,集体生活方式能排解孤独并减轻子女负担。但由于政府的财力投入有限,加上经济来源单一、管理和运营体制适应市场能力差,民政福利机构普遍面临运行困难、苦苦支撑的局面,使原本就数量不足的福利机构更加一床难求。例如,按照国际上5%的老年人要利用机构养老的比例要求,中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养老床位,现在缺口达540万张。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8 060个,床位266.2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老年人只拥有不足16张床位,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水平相差甚远。以上海为例,作为全国第一个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到2009年底,上海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15家,养老床位89 900张,而上海市437万老年人按照较低的3%床位需求计算,全市也需要131 100张床位,还差41 200张床位。同样,老龄化水平高的杭州,截至2009年底,全市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07家(不含社会办农村敬老院),床位20 924张,收住人员13 600人,仅占老年人口的1.04%,远低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2.3%。这一系列数据都充分说明,现阶段的各类福利机构无论数量还是配套设施等方面,都远跟不上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需求。

开发商投资的商业性养老机构,居住环境良好,服务项目内容丰富,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但由于投入成本高和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使得入住费用昂贵,超出了很多老人特别是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以上海为例,由开发商投资的中等水平专门性养老机构,其基本费用、伙食费等合计大约需要15 800元/年,这样的收费使普通老人难以承受。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模式,无论是政府投资的福利型养老还是开发商投资的商业性养老都面临较大的问题。问题的症结在于投资渠道单一、盈利模式简单,福利型的缺乏资金支持,商业性的人们又负担不起。如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良性互动,探索政府、投资商和老百姓多赢的社会养老模式,是现阶段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三、养老、旅游、地产三位一体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探索

1. 三位一体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

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力支持,投资兴办养老产业,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专业化服务及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设置统一的高标准管理模式和服务要求;同时利用良好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为开发商提供一个发展平台,激发其投资积极性;通过地产业和旅游业的收益反哺养老产业,为其提供雄厚的经济支撑,进而提升服务质量。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化新型社会养老模式,不仅为老年人精心打造全方位专业养老服务,而且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产品,同时又能提升土地价值,吸引开发商入驻投资开发,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良性回馈式循环产业链。

2. 案例分析

牛角湾地块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溪口镇东南部,距离镇区约5km,与镇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相对独立,好似一处世外桃源。基地呈东西狭长形态,四周青山环抱,中部一条小溪穿流而过。溪水清冽,山上竹林茂密、空气清新,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越。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之便捷的交通、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相对低廉的房产价格,为基地聚拢人气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是打造养老社区的理想场所。

(1)概念构思与规划设计

引入“养生、康体、医疗、保健”这一特色主题,贯穿三个产业,将养生休闲旅游、养生旅游地产融入到养老康体产业中,突破传统的单一养老模式,打造“养老康体、养生旅游、养生地产”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养老胜地。由于该基地处于青山环抱的峡谷之中,故将其命名为“中华养生谷”(图1~图3)。

(2)三大产业策略及相互支撑

老年养老康体产业—在基地中心部位规划集中的养老社区,以“夕阳红”广场为空间核心,布置放射状的六个老年社区组团。每个组团由面积100m2~200m2的独院式老年住宅组成,并配有相应的服务、医疗和管理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和户外休闲场所,打造“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养生生态谷。每座独院住宅可供2~4位老人居住,既相互独立,又能彼此照应和交流,而费用也只相当于在上海养老院一张床位的价格,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对周边大城市的老年人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图4)。

养生休闲旅游业—在养老社区两侧,规划布置以养生、保健为主题的体验式休闲旅游项目。西侧为食疗养生区,东部为养生保健特色街和SPA养生区,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养生保健体验旅游区。在养生旅游产品设计中,全面引入中医养生文化以及修心养身理念、民间养生产品,如运动养生、食疗药膳、针炙推拿、按摩保健、温泉养生等各种养生方法。将体验式旅游融入到养老产业中,不仅顺应当前从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休闲旅游转变的大趋势,引领全新的旅游业态,而且能提高吸引力,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地区的土地价值,为旅游养生地产的开发创造良好条件(图5)。

养生旅游地产业—在基地西侧主入口附近,规划布置一片联排别墅区,作为旅游地产开发项目,共享周边的休闲旅游和养生项目,提升地产项目的内涵。同时,地产开发所带来的收益也可以反哺养老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在地产项目的规划布局中,充分借鉴吸收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学和园林艺术精髓,融合中华养生文化内涵,背山面水,藏风聚气,并与中华药草园等项目有机结合,提升项目的品位,更加突出“养生、康体、保健”的特色主题,使之与常规的地产项目相区别(图6)。

四、结语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以及当前社会养老的困境,探索新型的符合我国实际且行之有效的社会养老模式显得十分迫切。牛角湾中华养生谷的规划案例,打造了养老、旅游、地产三位一体的复合化社会养老新模式,以养老产业带动养生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地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旅游业、地产业的收益反哺养老产业的发展,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希望这种新型模式对新时期我国社会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模式和参考。

摘要:本文以牛角湾中华养生谷概念规划为例,探索“养老、旅游、地产”三位一体的复合化社会养老新模式,以期对新时期我国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社会养老,三位一体,复合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商业研究,2005(12)

[2]唐灿.中国养老制度遭遇新问题.凤凰周刊,2005(12)

[3]吕新萍.中国养老模式的可能取向探讨.人口与经济,2005(3)

[4]刘丽萍.我国城市养老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改革与战略,2007(12)

上一篇: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是下一篇:六有工会申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