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2024-04-20

幼儿园的特色教学(共9篇)

篇1: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为了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特长,幼儿园在采用五大领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办了美术、舞蹈、爵士鼓三个特长班,增设了英语、珠心算、弟子规等特色课程。

(一)让孩子与经典同行

为了让孩子能接受国学经典,我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托班诵读诗歌,其他班级诵读《弟子规》。周一至周五,午餐后10分钟开始,诵读15-20分钟。诵读的地点,或在教室,或借用临近教室的走廊,每周还要开设一节正课,老师们根据故事的情节设计角色,让孩子在玩中亲身体会经典中所蕴含的道理,从小受到经典文化的洗礼,受益终生!

在2010年9月,我园新开设了课程《弟子规》,加强幼儿的启蒙教育。《弟子规》是一套系统的“儿童行为守则”,也是一代又一代儿童开蒙的必选课本,具有内容好、文字简、押韵合辙,浅显易懂、好学好记的诸多优点,正是儿童记诵的最佳形式。教育小朋友从小懂礼貌、讲信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姐妹,和别人平等相处等,而这些正是一个人与社会接轨的通行证,奠定孩子人生成功幸福的基础,让孩子从书中真正吸收到人生起步阶段必备的“营养”。

(二)舞出孩子最早的人生起跑线

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爱动、爱跳的特点,孩子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可以提高模仿能力,增强形体与气质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感觉。,由舞蹈专业毕业的幼儿教师任教,每周2节课,舞蹈基本功训练和成品舞穿插进行。每年六一都要为家长们奉献上一台精彩的舞蹈文艺汇演!

(三)轻松快乐学英语

英语要从娃娃抓起。根据家长和孩子们的需要,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学习英语,教师利用生动的五环教法和六大原则与孩子们互动,时时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着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游戏、唱歌、律动、表演,潜移默化的学会了英语。玩中学,乐中教,幼儿园紧紧围绕“保育亲情化、教育游戏化”,把“愉悦教育”的新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中,让老师在愉悦的工作中提高自我,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得智慧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巧妙趣味学珠心算

我园从小班阶段起开始开设珠心算教学,幼儿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均不断得到开发,收到“一科实验多科受益”的良好功效,幼儿的顽强精神,吃苦精神也得到锻炼。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而珠心算的训练正好是通过双手协调拨珠来进行。俗话说:心灵才能手巧,反过来手巧才能促进心灵,学习珠心算正是利用算盘的直观来引导幼儿进行实际的双手操作,使幼儿通过双手的活动,起到手脑并用的效果,促进幼儿大脑的日益发达,培养幼儿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敏捷性,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

(五)选择了爵士鼓,就让它激情燃烧吧

现在,中国的孩子们之间正在兴起一股学习爵士鼓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认为,与此前热门的钢琴不同,爵士鼓“学起来容易,而且可以锻炼身体”,开始让孩子们学习打鼓。在此风潮下,我园也办起了爵士鼓学习班,为孩子的爵士鼓热潮提供更好的平台。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好母亲。有了她们,幼儿才会有探究鼓、击奏鼓的欲望。才能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爵士鼓特殊的造型和声响对幼幼儿来讲是新异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和兴趣。爵士鼓是一种综合乐器,演奏时需手脚并用,能很好地开发小脑功能,提高智力、锻炼儿童的身体协调能力。可提高儿童非智力因素,注意力反应力控制力毅力,对儿童的成长大有益处。通过手指与肢体的组合练习,开发幼儿的左右脑,刺激所有闲置不用的大脑皮层,使其脑部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增加孩子脑部的可用面积。使学习、记忆力、处理事情的能力都大大增强了。使孩子的思维方式发生转变,变成伴随他一生的财富。改变孩子的脾气性格,使其变得开朗、自信。

(六)美术教育特色,造化孩子艺术的殿堂

在多年的研究探索中,我园总结已有的幼儿美术教育特色,创建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美术园本课程。相对于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主题背景下幼儿创意美术教育的模式,更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教育对象的主体化,教育途径开放化,教育资源社区化。最为受益的是我们的孩子们,在愉悦的创意美术游戏活动中,挖掘了孩子们的艺术天分,激发了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提升了孩子们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使之体验自由表达表现和创造的快乐,促进了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为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活动使得儿童脑、眼、手并用。因而它能促进身体的成长发育,可以提高儿童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特别是能使儿童的观察力、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都得以提高。

通过专家的指导,我园充分认识了实施幼儿园的特色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幼儿园科学、系统、有效地实施幼儿园特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2: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工作,我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本学期在低年段美术特长班中实施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目标,孩子有了兴趣,才能有绘画的愿望,才能提高绘画的技能。

首先,选择丰富有趣的内容,引起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没有好奇产生不了兴趣。因此,我根据我所教的儿童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及绘画特点,来选择儿童生活中熟悉的、感兴趣的、具有吸引力的题材。如:一年级喜欢的水果、蔬菜、等。二三年级喜欢的花朵、房子、桃子简单的风景等,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而且学生乐于接受。

其次,通过生本教育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低年段美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用鼓励的口吻,激发学生想象力,引起学生作画兴趣,让学生在观察老师绘画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感受线条的走向与画面的基本构成。由小到大,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以表现好的同学到黑板上帮着老师一起画为奖励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对于孩子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一律给与肯定与表扬,培养他们的信心。

有时在教学中还穿插一定的游戏与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进行调节。在着色方面,对孩子不作硬性的要求,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他们“犯错误”,如变形的造型、歪曲的线条、夸张的表情等等。充分给学生一个自主自由的表现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画笔画出自己的感觉、画出想法来来最为重要,提倡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最佳搭配给画出来。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在绘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在涂画的过程中越来越细心了,有的学生敢于把画面展现得越来越大了,他们从不同程度上都产生了变化,这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换一个方面来说,孩子们的绘画习惯在慢慢的养成。而在教学过程中让我感到不足之处是,部分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时不能按时间来,有的总是今天来明天走的。还经常不带彩铅笔,油画棒,也不带画纸,无法巩固学习内容,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对其他的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总结汇报形式:从每名孩子的作品中选择一幅以展板的形势进行展览,其余的作品则发放给学生自己进行保存。

从教的这段时间里,我充分感受着培养小学美术特长生的乐趣。教学的过程是快乐的,面对充满活力的学生们,会被他们的生机感染。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你怎么忍心敷衍?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罗思菲德在说到美术的精神价值时认为:“在艺术教育中,艺术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们长大了,他能用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

篇3: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学,演唱,表达,能力培养

幼儿的音乐教育是来自方方面面的, 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决定了人是无法离开音乐的。对于幼儿来说, 听音乐、唱儿歌, 是最基本的接受音乐的形式。幼儿学习音乐、接受音乐的途径可以是在家人或幼儿园中, 而幼儿园又是幼儿生活中“最大的活动范围”。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音乐教学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体现在游戏、活动课、听赏课、儿歌等教学中。针对儿童音乐教学的多元性,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要把握好尺度, 做到难度适中、内容恰到好处, 这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点掌握环节。

一、音乐游戏

游戏, 在幼儿园活动中比较受幼儿的欢迎, 教师可以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感受音乐带给人的喜悦。 (一) 体育游戏。在教学活动中, 体育游戏可以在游戏中使幼儿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适当加入音乐, 幼儿可以在音乐的配合下更好地完成游戏内容, 不会觉得枯燥。如《大家一起跳起来》可以通过练习提高幼儿的弹跳能力。 (二) 音乐游戏。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音乐表达出的情结, 例如:“我是小喇叭, 滴答滴答”, 幼儿根据音乐提示作出相应的动作, 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形象。

二、律动活动

(一) 节奏活动。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在走、跑、跳的过程中, 都可以感受到节奏的存在。音乐教育家奥尔夫 (德国) 主张从语言和人体动作入手进行节奏训练。节奏活动中可以通过语言节奏、读谱节奏、读儿歌节奏等方式来练习律动。音乐的基本律动和旋律往往是人的心跳和脉搏跳动的体现, 这些都是原本性的本质体现, 加上节奏的配合会更加合理, 幼儿更容易接受。 (二) 舞蹈。舞蹈是动作的艺术, 是用人体动作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感情的一种视觉表演艺术。幼儿舞蹈主要有一些小步跑、进退步、踏点步等简单的动作, 大家一起跳幼儿比较能够接受, 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三) 自由律动。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所给的音乐随便做一些动作, 锻炼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如《小燕子》, 幼儿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做自己认为适合燕子飞行的一些动作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三、听赏音乐

音乐可以丰富人的情感, 幼儿在感受音乐的同时, 可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幼儿园在安排音乐欣赏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 要适合幼儿的思维及接受能力。在外国作品中, 可以选择巴赫的部分《小步舞曲》, 莫扎特的部分《奏鸣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等等;中国作品可以选择一些大家都很熟悉作品象《摇篮曲》《彩云追月》等。听赏音乐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素质, 提高今后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听赏能力, 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丰富的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内容, 展开对事物的想象, 让幼儿尽量发挥语言表达的组织能力, 把想到的口述出来, 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四、儿童歌曲演唱

儿童歌曲演唱, 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儿歌教会幼儿学习如何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一) 文明礼貌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儿歌演唱让幼儿懂得如何董文明讲礼貌, 如《对不起没关系》, 通过儿歌演唱就可以解决小朋友之间遇到的问题;如《小小猴真淘气》这首儿歌, 通过演唱使小朋友懂得不要乱扔果皮。既不用教师强调问题, 还使小朋友自觉的认识到了该怎样做, 效果较明显。 (二) 认知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来让幼儿学习一些常识, 如《我有一双小小手》, 通过歌词, 幼儿就记住了手指、分清了左右;如《早离妈妈早长大》, 通过歌曲演唱, 幼儿就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来完成;如《多快乐》教师通过歌曲来介绍我国的一些节日比单独教学效果要明显。 (三) 情感的培养。通过歌曲演唱来培养幼儿的情感, 效果也是较为显著的。如《小乌鸦爱妈妈》, 幼儿在演唱过程中, 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蝴蝶歌》的演唱, 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音乐, 是表现情感的重要手段, 是用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幼儿园教学中, 充分利用音乐这一教学手段, 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认知、感知能力, 提高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在快乐中学习, 在快乐中成长。合理地运用音乐教学手段, 对幼儿园教学的效果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王懿颖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7

篇4:幼儿园开展线描画特色教学的尝试

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个性、兴趣有所不同。有的幼儿造型能力强;有的幼儿色彩感强;有的动作大胆泼辣,大刀阔斧;有的动作精细、优美、流畅。为此,我们在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与幼儿共同创设了一个宽松、自主的美术活动的环境,允许幼儿有自主选择自己偏爱的表现方法的机会,鼓励幼儿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体现自身的价值。

一、因势利导,进行“线描画”技能的点拨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都可以用点、线、面来表现和装饰。在幼儿的眼中,大千世界是非常丰富精彩的。诸如昆虫的世界、恐龙家族、宇宙星球、奥特曼战士等等,他们都想尝试去表现。那么,我们就因势利导,从直线、斜线、螺旋线、曲线以及点、线、面的组合开始进行“线描画”的基本技能的指导与点拨训练。并且,以欣赏和比较的形式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让幼儿从中领悟到美好的东西是可以互相借鉴,可以灵活运用的;美是相通的、没有界限的。

二、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表现自己的感受

“线描画”的学习不仅可以在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各种不同的活动中进行。幼儿在认识周围环境和体验环境的变化中,在了解和探索科学的奥秘中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利用各种途径,为幼儿提供表达、交流信息,扩大探索视野的美术活动区。并随时捕捉偶然的幼儿自行活动观察机会,鼓励幼儿观察、想象,去表现自己的感受,萌发幼儿爱祖国、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感美。

在学习“线描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小壁虎”光临教室感兴趣。他们谈论小壁虎,看着它们爬来爬去,谁也没有伤害它。有的幼儿捕捉到这个新鲜的观察对象,运用自己初步的绘画知识画出这突如其来的小家伙,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给幼儿提供了一种多角度的思维环境。我们就借这一偶然的机遇,引导全班幼儿用线条构图,加以写生,表现出小壁虎光临教室的情景。小朋友们很乐意地画出自己看到的小壁虎形态,而且有滋有味地讲起小壁虎的故事来。

三、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不断学习与创新

在幼儿的艺术活动中,幼儿对艺术的感受、感觉和情感体验、形象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老师是无法直接教授的,而只能采取启发、引导的方式。“艺术”,很多都是靠感悟的。幼儿是创造的主体,其自身必须有深切的内在体验和充分的想象空间,才能进入艺术之中,找到艺术的感觉,而这一切均来自教师与幼儿的互相沟通、宽松学习氛围、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老师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虽然我们班幼儿生性活泼,然而在老师外在传授和内在引导,即真心交流、耐心的着手辅导、悦目的作品展示、衷心的鼓励、诚恳善意地评价的环境中,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例“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作品展示栏是幼儿向往进步的小平台;“小红旗”“金苹果”的获得使幼儿充满自豪感和成功感。他们把学到的初浅的线描画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各种活动中,如奥特曼的描画,武斗士的构图故事等,使自己的游戏更有趣、更有创意。

篇5: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2012-06-13 23:47:25)原文地址:幼儿园教育教学常用教学方法作者:lgl113142

一、直观法: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物体和现象)、演示、示范、使用直观教具、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等。

1、观察法:幼儿园直观教学方法之一,运用观察进行教育的方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指有预期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方法:指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依据观察的目的要求,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会提高观察的效率。

(1)幼儿自发观察:幼儿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自发地观察周围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飞机、树下的蚂蚁等。

(2)个别物体观察:在一定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观察某一物体或现象,使幼儿掌握这一物体或现象的名称、外部特征、功能、与人们及社会的关系,从而获得有关的粗浅知识。如一般的认识食物、动植物都用这种方法。

(3)比较性观察:指组织幼儿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现象,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思考,能更精确、细致、完整的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如认识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等。还可以分为整体比较和分解比较。整体比较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整体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点。分解比较是对两种物体分别从局部逐一地进行比较。

(4)长期系统性观察:也称“追踪观察”。在较长的时间内,组织幼儿连续的对某一物体或现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间断性的、系统的观察。如观察种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变化等。

(5)顺序观察法:即对观察对象按照先后顺序,从不同的角度细致的观察。一般观察动物时是按照从头到脚、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

(6)特征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征进行相对静止的观察。

(7)分解观察法:是对观察对象各部分进行仔细分解观察,然后再综合起来,达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观察:即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转化、原因和结果进行探索。

2、示范法: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的模仿范例。一般语言、艺术、健康领域用得较多。

(1)完整示范:对新的教学内容,从头到尾的示范,给幼儿完整的印象,便于理解和掌握,形成整体的概念。如:新授歌曲、诗歌、早操时经常用到。

(2)部分示范: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难点、错误时,教师进行部分示范以帮助解决局部问题,对已经会的内容不再示范。

(3)分解示范:把学习材料分成几部分,分部、分段地示范,使幼儿掌握每一处要领和学习的重点。

(4)不同方向示范:从正面、背面或侧面进行示范,使幼儿从不同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一般舞蹈、律动时用得较多。

二、提问法:是教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指导幼儿观察、学习的主要方法。

1、描述性提问:即提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一般这样提问“你看到的啄木鸟是什么样的?”

2、比较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正方形和长方形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你认为桔子是属于哪一类呢?(干过还是水果)

4、解释性提问:即提示幼儿了解事物及变化的原因并清楚的加以说明。如“雨是怎样形成的?”

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们说,葡萄干是属于水果还是干果呢?”

6、反诘性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小海马是妈妈生的吗?”

三、谈话法:又称“问答法”,古老的教学法之一。通过教师提问和幼儿回答进行教学。即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知识、巩固知识。

1、再现谈话法:又称“总结性谈话法”或“主题式谈话法”。是为巩固知识或检查知识而进行的谈话。根据幼儿学过的知识,围绕一定的主题提出问题,要幼儿通过回忆知识进行回答,经过知识的再现,将零星的认识系统化,达到整理、巩固或检查的目的。

2、启发性谈话:是为传授新知识而进行的谈话,由教师根据学习的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而又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根据眼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

四、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幼儿描绘情景,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说明道理的方法。包括讲解法、讲述法、描述法。

五、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争论,来表达自己的不同认识和看法。

六、操作法:教幼儿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进行学习的方法。

七、几个美术概念:

1、命题画:又称“主题画”,幼儿按照教师指定的主题和题材作画。

2、命题意愿画:命题画与意愿画的结合。指幼儿围绕教师规定的主题,随意想象来构图作画。它可以表现指定的主题,又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表现主题的题材内容,充分发挥想象,抒发情感。

3、意愿画:教师不规定主题和题材范围,完全由幼儿自己自由选择题材构图作画。

4、实物画:又称“静物画”。是以静止的物体作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5、人物画:以人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6、景物画:又称“风景画”。以室外的自然景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7、印象画:也称“记忆画”。幼儿眼前没有描绘对象,凭借已有的知识印象作画。即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充分唤起幼儿的回忆,用绘画手段表达他们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物。

8、故事画:以幼儿熟悉的、最感兴趣的故事为内容绘制的多幅图画。

9、装饰画: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在做成的日常用品纸型或自制玩具上进行装饰。

10、拓印画:将花纹印模垫在纸下,用彩色铅笔在纸上磨涂成画。

11、轮廓描图画:幼儿练习描绘轮廓的一种画法。将手、树叶、瓶盖、钥匙等按在纸上,沿物体的外部边缘将轮廓描下来,再涂上适当的色彩,构成一个鲜明的图形。

12、拓描画:类似书法“描红”式的绘画。一种是附线拓描,将教者画好的物体按照外形勾出轮廓线;另一种是附纸拓描,用半透明的纸放在事先画好或印好的图象上描画。

13、刮蜡画:用彩色的蜡笔或油画棒把纸完全涂满涂匀,再用竹针在上面划出各种形象。或用带色的稀薄浆糊均匀地涂在纸板上,取梳子或其他带齿的用具在上面刮出纹理。

14、油水分离画:先用油画棒或蜡笔在纸上画出图像,再用水粉颜料刷在纸上,水色遇到有蜡的地方便会脱开。

篇6: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导入对于老师来说至关重要,一节课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导入的方法决定的,因为恰当的导入方法会让孩子注意力集中,对课堂内容感兴趣!对于导入的方法,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法宝”吧!

教学的导入语如果说得好,能使整个教学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持续,能够引幼儿活动的兴趣。可以说,导入语说的好,能使教学成功了一半。

一、直入式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内容,用语简短。如故事表演《狐狸下蛋》教学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讲过‘狐狸下蛋’的故事,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你们愿意吗?

二、谈话式师幼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渗透新课内容,进而又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如儿歌《伞》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吗?喜欢雨伞吗?为什么?”让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小朋友

三、谜语式通过猜谜语能够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新课内容,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常识课《认识青蛙》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猜一样东西,‘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绿衣裳,地上跳,水里划,唱起歌来呱呱叫,专吃害虫保庄稼。’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东西?对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青蛙!”都喜欢雨伞,因为雨伞可以为我们挡雨,也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儿歌《伞》。”

三、谜语式通过猜谜语能够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理解新课内容,启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常识课《认识青蛙》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请你们猜一样东西,‘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绿衣裳,地上跳,水里划,唱起歌来呱呱叫,专吃害虫保庄稼。’请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这是什么东西?对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青蛙!”

四、故事式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音乐活动中的《粗心的小画家》的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他很喜欢画画,他画螃蟹四条腿,他画鸭子尖嘴巴,画只兔子圆耳朵,画匹大马没尾巴,你们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呢?对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细心,仔细观察,千万不能马马虎虎。今天,我们来学习歌曲《粗心的小画家》

五、激发式利用激发式导入新课内容,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如科学领域中的《观察鲫鱼》的导入语:“今天老师钓了许多鱼,小朋友高兴吗?你们看(把鱼盆放到小朋友面前,让小朋友都仔细看),鱼在干什么?鱼看到小朋友非常高兴,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还要和小朋友说哩!(打开录音)鱼:‘我的名字叫鲫鱼,你们看,我身上有什么?’(关掉录音机)师:‘小朋友,鲫鱼要请你们看它身上有什么?大家仔细看,看清楚了就说给鱼听。”

六、悬念式采用悬念式导入新课,可撩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追根问底的热情,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如主题活动中的故事《茉莉花请医生》的教学导入语:“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题目叫《茉莉花》。茉莉花为什么要请医生?请了几个医生?它们是怎样为茉莉花治病的?请小朋友认真听老师讲完故事就知道了。”

七、表演式通过情境、小品、舞蹈、木偶等表演形式导入新课。如音乐活动课中的《王老先生》的导入形式:出示戴眼镜的老公公木偶说:“你们看,谁来了?我们就叫他王老先生,王老先生很喜欢养动物,你们猜一猜他养了些什么?我们今天就用歌声来表达刚才的内容。这首歌的名字叫《王老先生》。”这种情境表演将歌词内容体现出来的导入新课的形式,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词内容。

八、演示式借助实物,玩具,图片,贴绒等道具演示的形式导入新课,直观形象,幼儿既感兴趣,又容易理解。如音乐活动中的歌曲《丢手绢》导入时可以说:“今天,老师带来一些东西,你们看是什么东西?”(出示手绢)师示范游戏,并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叫《丢手绢》。”

九、实验式通过直观形象的实验操作形式导入新课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既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又对幼儿理解,掌握新授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常识课《认识水》就可以实验操作形式导入新课。教师提起水壶,往玻璃杯里倒水,然后提问:“你们看老师把什么倒在杯里?(水)水有颜色吗?(估计有的幼儿会说水是白色的,有的幼儿会说没有颜色)到底谁讲的对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你们看完了就知道哦了。”

十、游戏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如科学领域中的《小手的秘密》,导入新课可这样安排:教师领导幼儿做游戏“请你照我这样做”,最后让幼儿把双手放在身体的背后,启发诱导:“咦!你们把什么藏在背后去啦?哦!原来你们把手藏在身体后面去了。伸出来看看,每个人都有几只手?两只手还可以怎么说?(一双手)。”

十一、观察式让幼儿带着任物去观察,幼儿会留心注意事物。如科学领域中的《认识小蝌蚪》,导入时可以这说:“小朋友,老是在桌上准备了许多盆,盆里装了许多小蝌蚪,他们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要请小朋友去看看,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还要记住。”通过观察的形式导入新课,能使幼儿对所学只是理解快,掌握牢

十二、联想式由旧知识导入,温故而知新。

1、利用“接近律”回忆,抓住联系点导入新课。事物之间接近的特征,容易形成接近联想,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如科学领域活动课《认识猫头鹰》的教学导语:“以前,我们认识了‘树医生’——啄木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农作物医生’——猫头鹰。”突出联系点——益鸟。

2、利用“相近律”回忆,抓住联系点导入新课。事物之间相似的特征,容易形成相似的联想,达到回忆新知识的目地。如语言活动中的《金鸡冠的公鸡》教学导语:“以前,老师给小朋友讲过‘骄傲的公鸡’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公鸡骄傲失败的事。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公鸡贪吃,爱听恭维它的话,后来受骗上当的故事。”这种以公鸡的缺点为联系点的导入,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3、利用“对比律”回忆,抓住联系点导入新课。事物之间相反的特性容易形成对比联想,达到鲜明对比的目地。如社会领域中的《学做小雷锋》导入时,可先让幼儿说说生活在新社会的幸福生活,然后对比、设疑。“雷锋手上为什么会有三条疤?”通过新旧社会两代人的生活对比,激发幼儿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的情感。

十三、挂图、提问式利用挂图,通过富有情趣的问题创设导入新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如音乐活动中的《摘星星》的导入语:“图中月儿是什么样的?月儿弯弯好像什么?谁想在这船上坐?坐在这船上想干什么呢?”

篇7:幼儿园绘画的教学

如今是一个知识日益更新、教育飞速向前发展的时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也就预示着幼儿园绘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改革,在丰富孩子业余生活同时为其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上,使其教育作用得到积极的发挥。涂涂画画,是每个孩子喜欢的一项工作,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可以说是他们内心情感的表达。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方式。“新纲要”中也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认为要想使孩子在绘画活动中获得收获,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放在首要位置。以下我就来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认识与总结。

一、环境和区域活动对绘画兴趣的培养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它给人以美的享受。美术的直观性,形象生动性,会幼儿产生很大的感染力,从而有了幼儿从好奇到兴趣的过程体验,因此我们把幼儿园的外墙饰、活动室都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各种绘画作品作为装饰,当幼儿置身于其中时,这些美术作品首先对孩子产生视觉的冲击,让他们有的幼儿发出了赞美,有的发出的是惊叹,这一切都较好的激发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首先产生了绘画的愿望。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区域活动的作用,美工活动区是孩子们他们喜欢参与的的活动之一,我们把瓷砖墙的一部分布置成孩子展示自己作品的的天地,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讨论、评价伙伴的作品,每天孩子们讨论与评价中提高。

二、绘画活动与幼儿语言活动的相结合

我认为绘画美活动是一种充满自身感情的艺术活动,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把自己的喜悦、快乐、悲伤、烦恼这些内在的情感在画纸上体现出来,使之成为他们自己内心世界的告白,在绘画活动时他们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和旁边小朋友简单的交流,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因此,我想到把绘画活动与幼儿的语言有机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观察实物并谈话

要想画出、画好一种事物,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认识熟悉这种事物,我正是抱着这种心里在孩子们中间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基础就是观察活动,在绘画活动中,作 为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所绘对象的形象结构、颜色等一系列特征,并且用语言进行表达。所以我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利用观察这一环节,让幼儿在观察的同时练习说话,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而且说得过程也是孩子把观察结果再次巩固的过程。如:在教幼儿用棉签画小蜜蜂时,我先选择一个春暖花开的好天气,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飞来飞去忙着采花蜜的小蜜蜂,让幼儿观察小蜜蜂的的外形特征,观察它们飞的样子,并让他们用语言讲给老师、小朋友听。当孩子们看到在花丛中忙碌的小蜜蜂时,他们的小嘴就不停的说起没完: “小蜜蜂的眼睛好大呀,它的翅膀是透明的,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是张开的”,“蜜蜂身上有漂亮的花纹”。......这样的活动幼儿很感兴趣,从而就有可能产生一种把它们画出来的冲动,这时老师的指导就会得到孩子们积极主动地配合。

(二)、共享作品中的说话

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创作出自己每幅作品的同时头脑中也会产生一个个的小故事,每个孩子都想把自己的小故事和别人分享。这时我就抓住孩子们的想表达的欲望,设置了“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大多孩子们都争着介绍自己的种种想法,我惊奇的发现了在我们成人眼里看不到的童真的内心世界,我给了孩子一个机会,孩子们回报给我一个世界。例如在一次画小雪人的活动中,我没有给孩子规定具体的姿态,幼儿们画了笑的、哭的、跳舞的;有的甚至画了小雪人幼儿园,里面有很多小雪人朋友.....。看到这些我心里特别的高兴,我像往常一样鼓励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 的作品,结果大家都编出了有趣的故事,有的还给小雪人娃娃起了好听的名字。由于画的内容是孩子们内心的感受,是他们内心想法的体现,因此孩子们在表达时就比较自然、流畅。霍斯母林斯基在《给教师们的100个建议》一书中就提到“孩子们在图画里编故事,童话。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绘画、表达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谈起自己画的画画是也是兴趣十足,这时在他们脸上常常会露出自豪的表情。

幼儿园的绘画活动更好的为幼儿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孩子们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要说的、想说的,正是绘画活动让他们时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并体验快乐。

三、让游戏充满绘画活动全过程

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孩子年龄越小就越离不开游戏,孩子们通过参与游戏游戏从而获得知识、经验的提高,所以我在组织绘画活动时也同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绘画融入游戏中,在绘画时幼儿感到是在做游戏,孩子们的兴趣就提高了,也不会感到害怕了,这样才能真正把幼儿的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真正体现对幼儿的尊重。

(一)、设置游戏情景,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好奇心较强,而且行动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让幼儿以主角的身份参与活动,即给孩子们设定特定的游戏情景,让幼儿与游戏产生互动,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画“漂亮的小屋”时,我没有直接教幼儿画三角形、正方形,而是先给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前些日子的大地震是许多小朋友失去了家,他们特别的伤心、难过,今天我们小朋友就要做一回建筑设计大师,为灾区的小朋友设计一栋漂亮的房子。”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的同情心,大家都纷纷表示要为灾区小朋友设计最好的、最漂亮的“小屋”。这样教师通过激发幼儿的同情心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下来的活动顺利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用带有情趣的语言指导幼儿的绘画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因而是想到哪画到哪,也有可能会发生画几笔就不愿意继续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以让活动能继续进行下去。例如直线练习“小篱笆”活动时,达达小朋友画了几笔就觉得没意思不愿意继续下去,对此我没有用生硬的语气强迫他继续,而是对他说:“达达,你看你的篱笆这样稀少,小动物会钻进去把种的的菜给踩坏的,快把篱笆排紧密点,别让小动物踩到我们的菜。”达达听完之后赶紧又认真画起来了。有趣的情景游戏,自主的进行绘画活动,幼儿会对绘画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8: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学前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前苏联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集体化。集体教学虽然在知识、技能的习得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没有兼顾到同年龄段幼儿的个体差异,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小组化教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并逐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形式。

一、幼儿园小组化教学组织形式的界定和内涵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多种,我们常见的形式有:集体教学、小组化教学和个别教学形式。小组化教学是指由幼儿组成的一个个小集体为单位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它有别于集体教学形式,是教师对幼儿个体进行教学的活动形式。在小组化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按照幼儿认知、能力等进行分组,根据每组幼儿的实际操作表现给予针对性的支持、协助。

二、幼儿园小组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策略

小组化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及角色作用都发生了改变。学习更符合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

(1)幼儿学习的组织策略。①幼儿学习的组织之一———同伴互助学习。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教育应该遵循准备性、主动性、活动性、协作性原则。同伴互助学习提倡的是同伴影响法,重视幼儿之间的互助、互学。数学“我家住哪里”操作活动中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把能力水平不同的幼儿进行分组,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根据楼层和房号两个条件找到正确的房间。②幼儿学习的组织之二———同伴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在意识到他人的情绪和观点后,通过自我协调,配合合作者,来共同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在体育活动“山洞变变变”中,幼儿通过两两合作、三人合作、多人合作等方式变化出不同造型的山洞。合作学习突出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性,并形成师幼、幼幼之间,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交流方式。③幼儿学习的组织之三———个体观察学习。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会的,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模仿学习以获得自身认知能力的提高。在建构游戏“美丽的社区”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大量的房屋建筑图片,建立了丰富的表象经验,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材料搭建出各种建筑。

(2)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①目标制订的灵活性。在小组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位幼儿的发展水平,制订不同层次的目标,促进他们自我发展。语言活动“春雨”,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语言能力水平制订层次目标,一是对能力弱的幼儿着重培养他们倾听理解的能力;二是对能力强的幼儿则是发展他们大胆表达和创编的能力。②操作材料的层次性、多样性。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和提升经验的空间。材料的投入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中班数学“小兔开超市”活动中,教师分别准备了三种思维水平的操作材料:实物、图片、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③教师指导角色的多面性。小组化教学活动中,指导角色具有多面性, 既是观察者,还是支持者,更是参与者。在音乐“逛公园”活动中,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在说一说、做一做、玩一玩的过程中促进师幼的共同发展。

三、幼儿园实施小组化教学的优势

小组化教学有着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降低师幼比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小组化教学按幼儿能力同质、或异质分组教学,教师从关注全体到关注个体,活动中对幼儿的针对性指导更强。

(2)营造学习氛围,提高幼儿的兴趣度。小组化教学活动中,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

(3)改善师幼关系,提高教学的和谐度。师幼关系从传统的管理型、集权型转变为交流型、伙伴型。幼儿可以走到老师的身边, 教师也可以随意地触摸到每个幼儿,距离的拉近,言语交流频率的递增,动作交流的增加等各种师幼互动方式的增加,可以让师幼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4)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小组化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幼儿,更能了解幼儿参与情况、活动水平、活动兴趣需要等,可以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每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小组化教学符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理应成为幼儿园今后活动组织的重要形式。但在小组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小组化教学如何与教学内容紧密契合,小组化教学的评价如何进行等,这些都将是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究的问题。

摘要:幼儿园小组化教学是由幼儿组成的一个个小集体为单位,组织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便于教师观察幼儿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它也是促进幼儿合作与交流的社会化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优于集体教学形式、且正成为教育发展趋势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

篇9:幼儿园的特色教学

关键词:差异教学;幼儿园;重要预设

G612

一、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无论是中小学教学还是幼儿园教学,都强调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结合。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这一方面还未能够在教师集体中受到足够的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有关要求实施的并不彻底。在该种情况下,“差异教学”应用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差异教学”在目前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

1.“差异教学”的基本内容阐述

(1).“差异教学”的基本定义

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差异”,主要是从学生内部的不同进行研究讨论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比如性别、年龄、性格等,这种差异可以从外表表现出来;其次,学生个体内部存在差异,具体指的是学生個体对于不用方面的内容的掌握程度,比如同样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优秀,但在语文方面表现却不太理想,即内在特质差异[1]。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幼儿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小朋友个体的差异,整齐划一的教育不仅是对小朋友个体差异的否定,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朋友的发展。所以,“差异教学”思想,由此而生。

(2)幼儿园“差异教学”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尊重小朋友的个别差异,符合时代发展和教育进步的要求。不同的人成长模式是不同的,幼儿园小朋友在接受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因为他们的成长模式不同,使得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已有经验也有所不同[2]。就当前的幼儿园教学而言,小朋友日常的学习活动都是以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在这种集体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小朋友之间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无论是学习能力的差异,还是学习方式的差异,抑或是认知方式的差异,都能够很好地反应出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集体教学活动中重点实施“差异教学”更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幼儿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小朋友的个别差异,扬长避短,让小朋友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个人潜力,为每个小朋友提供合适的学习方式,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3]。

2.幼儿园“差异教学”的实施途径

(1).进行教案预设

孔子曾经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研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主张,那时候个别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流形式,班组学习处于萌芽状态。现如今,“差异教学”是“因材施教”观点的继承,倡导在班集体教学中照顾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与其他的个别教育不同的是,“差异教学”是在集体教学过程中推出小朋友的个性差异。例如,大班在讲解“神奇的数字魔法”时,教师需要自己亲身试验,将魔术表演给看,然后询问小朋友们有没有看懂,如果有没有看懂的小朋友,则让该小朋友亲自操作一次,进而引导该小朋友找到魔术的小窍门。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合适条件下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幼儿园“差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全班人数,分为若干个小组。分组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小朋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在传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倾向于同质化分组,即将兴趣类似的小朋友分在一个小组内,这样方便了教师工作的开展,易于教师对小朋友进行直接而同类的指导。还有另一种分法,教师可以全面考虑小朋友的性别、性格、学习风格等,这些方面尽量形成互补形式,将全班小朋友分成若干个小组。该种分法称为“异质分组”,小组之间各小朋友的发展水平不同,小朋友在进行学习、游戏的时候会考虑到同伴的差异。这种分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小朋友在小组内部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但是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分法需要更多地去引导小朋友,给予小朋友反馈。

(3).实施弹性化教学

弹性化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差异教学”互动共生的实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考虑了小朋友的个体差异,还要为小朋友的主体性发挥“留白”,让科学预设与有效生成互动共生,共同演绎差异教学的精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案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每一个环节可能引发小朋友的疑问或者兴趣,为这些疑问和兴趣留出一定的空间。同时,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还要对小朋友进行多元化评价,给每组幼儿方向性反馈。

二、结语

“差异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的教学模式,它不仅影响到教育内部实现个体化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整个社会教育公平。幼儿园教学是小朋友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差异教学”应用到幼儿园教学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个性展示机会。因此,幼儿园应当充分发挥出“差异教学”的作用,结合小朋友的发展特点,从他们的认知特点、思维特点以及语言发展特点等方面出发,促进小朋友的综合发展,为小朋友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桂莲.精心预设 灵动生成——幼儿园教学活动预设与生成研究[J].吉林教育:综合 2015,23(17):145-146.

[2]叶晓慧,吴玲.“差异教学”:幼儿园教学的重要预设[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3(04):30-34.

上一篇:中学生个性化作业下一篇:法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