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2024-04-20

法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精选6篇)

篇1:法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贯彻落实省、市、区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我区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的总目标,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我区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根据《深圳市龙岗区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法治政府建设考评的通知》的各项要求我区对2015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分数为98分(见附件《龙岗区统计区2015年法治政府建设自评分数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制度建设情况

为保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区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把贯彻落实《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一流法治城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明确提出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并就如何加强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方法做了制度性安排,切实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规范工作分工及职责,并安排有关人员专门负责法治政府建设的日常具体工作,进一步夯实了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基础。

(一)坚持制度管人、管财、管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结合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我区健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用车管理、资产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依法规范政府权力的运行,从源头防范风险。

(二)严格制定、清理、评估规范性文件

本,我区根据统计工作实际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要求起草制定一项规范性文件《关于印发<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区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的通知》。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本我区开展了对现行规范性文件的全面评估清理工作。根据文件实际施行情况申报保留6件规范性文件、宣布2件规范性文件失效,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现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效果进行了全面客观评估,促进了规范性文件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制度,文件制定程序日趋规范,提高了规范性文件质量,形成了规范性文件清理评估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

二、行政决策情况

根据我区行政决策工作制度要求,我区严格落实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规定,建立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在决策过程认真听取专家和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并依法聘请法律顾问对重大事项从合法性、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为方便公众办事,保障群众知情权,加大公众监督力度,我区以“龙岗统计信息网”作为信息交流第一平台,积极主动公开行政相关信息,发挥网络信息化在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公众参与范围,积极推进了科学民主决策,促进了政务诚信建设。

三、行政执法情况

我区依法建立健全《龙岗区统计区行政执法移送制度》、《龙岗区统计区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龙岗区统计区统计案卷评查制度》等制度,做好行政执法主体公告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制定、及时修订、严格实施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

(一)落实执法责任,严格执法程序

我区内设机构稽查科为统计行政执法责任科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稽查科全体执法人员均合法持有省统计区颁发的《统计执法检查证》,同时我区通过“龙岗统计信息网”对执法人员持证情况进行公布,接受社会公众查询、监督。

统计执法检查均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等法律法规进行,检查始终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坚持预防、查处和整改相结合,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合法、公正、公开、高效地进行,所查处的案件均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

(二)制定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区制定了《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区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共对8类统计违法行为及其66种统计违法情形作了定额处罚规定。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不仅细化了各项处罚的具体裁量情形,而且全部罚款项目实现定额化,进一步规范了我区统计处罚裁量权,避免执法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保障了统计执法对象的合法权益。

(三)开展案卷评查,加强执法质量

我区严格按照规定做好行政执法案卷整理、归档工作。自我区建立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制度以来,我区每年以评查工作为契机,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专项检查,按要求认真自查自评,加强执法质量。我区注重与其它职能部门相互学习借鉴,改进工作,规范执法行为。行政执法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有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水平逐渐提高。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

我区自觉接受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监督,自觉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自觉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通过完善《深圳市龙岗区统计区行政责任过错追究办法》,规范我区全体职工的行政行为,对在行政工作中有过错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特别加强对统计执法工作的监督,想方设法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增强依法执法意识,规范统计执法行为,坚决保障统计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本,我区没有相关行政行为被举报、投诉的记录,继续保持了统计行政处罚无复议无诉讼的记录。

五、行政监督情况

我区建立了全方位的行政监督制约机制,通过“龙岗政府在线”和“龙岗统计信息网”全面公布政府政务信息。我区严格按照“三定方案”设置法制机构,配备法制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切实提高统计执法队伍素质,对我区全体职工进行统计法律法规的培训,严格执行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合法;按时向区政府提交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并在龙岗统计信息网向社会公布。

六、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和普法工作情况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我区积极完成各项“六五”普法工作,制定领导干部学法计划,组织领导班子开展学法活动,举办领导法治讲课活动,从组织领导上加强依法行政思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一)组织编印统计法制宣传资料

我区组织编印《统计法律法规汇编》、统计法制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主要向全区统计系统干部职工、统计调查对象、社会公众进行发放。制作普法宣传片,通过年报会现场向企业统计员播放,以更直观的方式培养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意识。

(二)做好普法阵地建设

我区设定法制宣传月,认真开展相关宣传活动,通过龙岗区统计信息网,龙岗政府在线,龙岗区法制宣传长廊,在报刊,公交站台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协助辖区内街道统计办开展各类统计普法活动,开展漫画法制宣传长廊,向公众宣传统计法制知识。普法活动以法律问答、法制案例、法制漫画的形式向公众宣传统计知识,使群众更直观地了解统计法律法规。为法制宣传教育与统计普法工作搭建平台,为构建和谐平安与法治龙岗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送法进企业

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采取“送法进企业”的方法,以面对面宣讲的方式,对企业和统计人员普及统计法律法规,并赠送统计法律汇编资料,普法宣传覆盖区内企事业单位等统计调查对象,进一步增强其诚信统计意识,从思想上重视统计工作,如实、准确、及时地填报统计资料,努力营造人人学法,人人守法氛围。

(四)积极参加各类法律知识学习、竞赛活动 结合“六五普法”与“12.4”普法,我区开展了一系列统计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市统计区与市调查队开展的统计知识竞赛活动。通过发动有关部门、街道、“四上企业”及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参赛人数在全市各区名列第一,先后获市统计区、市调查队授予“优秀组织奖”。

七、行政权责清单制度执行情况

我区严格根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三定”方案及《龙岗区行政权责清单管理规定(试行)》要求编制完善行政权责清单,并按照“不漏一项”的标准有步骤地对本单位所有科室及下属单位的职权职责进行了全面清理,并按照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对每一项行政权责逐项进行讨论、确认,防止漏报错报。结合清理规范优化工作成果编制职权职责清单和运行流程图,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地将我区所行使的每一项权责都列入清单中,并针对上述工作开展了面向社会公众特别是统计调查对象的公开征求意见活动。通过编制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了我区各项行政权责,加快形成了权责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

八、下一步依法行政计划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积极性日益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这些都对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统计工作实际,我区将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实采取措施,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开创新区面:

一是推进法治政府和法治机关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大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力度,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我区规范性文件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规范处罚裁量权,完善行政复议诉讼应诉制度,依法维护统计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行政,落实行政责任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强化民主科学决策程序,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集意见、专家咨询论证、听证等制度,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吸收民智民意,提高决策质量。特别是要听取企业、办事人员、专家、社会公众对统计年报、定期报表制度、统计“四大工程”建设、统计信息公开透明度、合理性、便民性等意见和建议,使统计服务于社会落到实处。

三是拓宽统计执法思路,加强执法规范和监督。加强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交流、考核,提升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流程和岗位职责权限,加强执法考核和评议工作,接受社会监督。继续完善执法检查监督机制,完善和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四是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学法制度,提高学习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培养全体职工运用法治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依法健全解决群众诉求的体制机制,畅通信息公开渠道,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篇2:法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首先热烈欢迎上级领导来我村检查指导工作!

现在我代表××镇××村党支部、村委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今年我村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县城东侧,全村共有人口1286人,其中男性630人、女性632人

;共有374户,10个承包组,26个自然村,耕地面积1043亩,山林面积5215亩,个私企业15家,二、三产业102家;社会养老金保险、农户的房屋财产保险每年都由村集体统一投保,全村每个村民都享有一项以上的保险;从事工业生产经营451人,占全村总劳力的60;近年村级经济收入20余万元,村人均收入3963元,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我村获得多次荣誉:1997、1998年连续二年被评为全县工业强村,1999年以来又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县小康村和县级先进党支部等多项荣誉。

二、做法及成效

(一)统一思想,健全组织。

我们村把“民主法治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年4月份,村两委召开会议,学习领会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的文件精神,制定创建“民主法治村”工作计划,进一步统一村两委班子的思想,同时建立了创建“民主法治村”领导小组,村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担任成员。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利用村里的广播,黑板报、标语、培训班、召开村民代表以上骨干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民主法治村”建设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今年5月份,村里召开了由村民代表以上骨干70余人参加的动员大会,会议上邀请了县、镇领导对开展“民主法治村”建设进行宣传发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对“民主法治村”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使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自觉投入到“民主法治村”建设活动中,在全村营造了“民主法治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三抓”,确保稳定。

1、抓“四民主、两公开”,全面深化依法治村工作。

我们村在“民主法治村”建设中,突出抓“四民主、两公开”(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两公开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全面深化依法治村工作。

(1)推行民主选举。我们村在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选举中,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坚持“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办法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使党员和村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选举权利。

(2)规范民主决策。我们村推行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完善“村民代表议事规则”、“村级重大事项听证会制度”、“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流程制度”等村民议事制度。规定凡是村里的大事,都须征求村民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定,防止重大决策失误,实现村民自己当家作主。如我村的小山头搬迁工程,下山脱贫计划,农民新村建设方案,公路桥建设工程等,都是反复经过村民代表会议商量、讨论才进行实施的。

(3)、完善民主管理。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关于工程设施招投标、村务财务公开、土地征用、建房审批等制度,使村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村民参与村务日常管理。我们村规定村级500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全部公开招标,这样不仅减少了重大工程的支出,而且提高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

(4)、强化民主监督机制。村里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和村务监督小组,对村务、财务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村务监督小组每月一次对村财务收支情况予以审核、监督,并对重大支出项目预先审议,事先监督,有效地防止了重大开支项目的决策失误。

2、抓治保、调解等综治队伍建设,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我村两委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不断的加强治保、调解等综治组织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治保、调解等综治组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年初,村两委对治保、调解等综治组织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建立健全了6个组织,即村“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帮教协会,护村巡逻队,护林队等。在这些组织中都由村“两委”主要领导担任各组织的负责人。如支部书记担任“综合”(依法治村)领导小组长,村主任担任帮教协会会长。

在建立健全综治组织的同时,村两委把调处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村里制定了治调干部的岗位职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报酬落实。对村里发生的较大的矛盾纠纷,村两委主要领导主动参与协助调处,对有纠纷苗头的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把枫桥经验贯穿于实际的工作当中,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村,矛盾不上交。到目前共发各类矛盾纠纷8件,其中赡养纠纷

6件,打架纠纷2件,调处率、成功率都达100。村治保、调解等综治干部还积极开展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专项治理活动。如:开展打击赌博活动;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活动;开展对违法人员的帮教活动等,维护了我村社会稳定。

3、抓归正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消除农村不稳定隐患。

近年来我村有归正人员10名,村两委对他们不歧视,而是对他们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怀,就业上予以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如本村50余岁的单身汉×××,回籍三年,去年向村两委提出将再婚妻子的大儿子户口迁入本村、组的要求。村两委的领导对该问题的处理感到很棘手,因我村属于城市规划范围,目前的土地很珍贵,村组要多容纳一个人,就要落实土地的分配,村民一下难以接受。村两委领导抱着帮教、挽救一个人的决心,召开了本组的骨干会,到每家做户主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后取得社员群众的同情、支持,其妻子大儿子户口顺利的迁入本村组,切实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民主法治村建设,使依法治村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积极开展“四防”工作,巩固“创平安村”成果。

篇3:高校工会工作法治化建设探索

一、高校工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 高校工会普遍存在法治薄弱的现象。

高校工会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以下简称《工会法》) 而建。具体来说要依照宪法、工会法、教师法、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及与工会工作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工会法为工会所设定的权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刚性不足, 柔性有余。在高校实际工作中, 工会工作经常会有行政领导并不按照《工会法》、《工会章程》办事。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修正) 第六章中专门规定了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 这在社会法范畴的立法传统上并不多见。但法律责任在高校工会工作实践中却明显刚性不足, 难以执行。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没有赋予工会真正的实权, 而没有实权的高校工会是无法从根本上维护教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的。

(二) 高校工会法人的民事法律责任不明确。

依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 我国的法人可以分为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及社团法人四大类别。在我国, 工会属于社团法人, 高校工会也不例外。高校工会法人的行为能力, 是指高校工会法人通过自身行为取得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高校工会法人的资格一经取得, 既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又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由此可见, 高校工会只有成为独立法人才能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 而高校工会法人的民事法律责任是工会维权的重要保障。一般来说, 高校这种事业单位的劳资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 高校特殊的人事制度、工资福利制度等情况特殊, 高校工会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高校在解除教职工劳动合同时必须按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进行, 按《劳动法》给予教职工一定的经济补偿, 但在实际处理时却时常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这是高校工会最应当做的事情却没有做, 维权成了一句空话。

(三) 高校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相当严重。

高校工会在高校整体工作中一直处在边缘的地位, 基本被认定为“福利工会”, 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 高校工会常常是作为学校行政工作的一个执行者和落实者, 一些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工会的主要工作就是配合做好帮困、送温暖工作, 还有一些其他职能部门不愿做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工会办理,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严重不清教职工在遇到维权事宜时, 经常是个人面对相关部门直接去交涉, 往往不会找工会协调处理, 容易引发教职工对学校的不满。另外, 高校工会干部大多身兼数职, 很难分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四) 高校教代会、工代会合二为一的“双代会”形式责任不清。

高校教代会作为现代高校管理制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重要任务。教代会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 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内容。但高校教代会的法律地位实际存在明显缺憾, 教代会在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时作用发挥有限。例如某些教代会代表只听取相关工作报告, 在行使表决权时抱从众心理, 评议领导干部时只谈优点回避缺点, 使得教代会代表的评议监督权被虚拟化;教代会的讨论通过权流于形式的现象比比皆是, 缺乏必要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而高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主要职责是审议和批准工会工作报告、工会基层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讨论并决定基层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对基层工会领导人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选举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或补选、增选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成员、选举出席上级工会代表大会的代表等。这与教代会职责有很大不同, 如将二者合二为一、混为一谈, 不分彼此, 将对高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五) 高校存在工会干部法律知识匮乏的问题。

某些高校工会的干部往往由即将退休的教职工担任, 年龄偏大、人员流动性大, 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差是普遍现象。从工会干部结构上来看, 年轻的干部少, 工会委员会和分工会主席、委员基本是兼职, 他们的教学科研等繁忙, 花在工会工作上的精力有限, 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会的各项工作。同时, 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及法律意识的普遍比较淡薄, 处理维权问题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职工所反映的维权事也缺乏应对的办法和措施。此外, 高校工会的依法维权呼声不大, 依法维权工作往往是虚浮多于实际, 维持大于维权, 所谓依法维权苍白无力, 这是高校行政型维权的致命弱点。

二、高校工会法治化是现代大学治理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 高校工会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是其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

我国没有高校工会的专门法律, 一般以《工会法》的普遍性权利与义务的要求为依据, 依法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工会法》第三章规定的就是“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从第十九条到第三十四条共有16条。从《工会法》规定的权利归纳, 大体上可分为参与权、监督权、维护权和独立自主工作权。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民事审判工作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中, 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在审判涉及工会组织的有关民事案件中, 应当依法确认工会的社团法人资格, 并保护其独立性。高校工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概念相同, 高校工会法人的权利能力应当从工会成立时开始, 其范围要根据高校工会的宗旨和法定职责;高校工会法人资格一经取得即既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其行为能力的范围与权利能力的范围相一致;并在它的权利能力所限定的范围内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可以说, 高校工会社团法人资格的确立对保护高校工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加强和改进高校工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二) 高校工会应是高校管理的一大支柱。

高校工会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强化其社团法人资格的责任和义务, 净化其基本职能的内涵, 将其多余的权责属于学校党委的归于党委, 属于学校行政的归于行政。采取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由高校所在地上一级工会领导为主、高校领导为辅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有利于在高校工会与高校之间保持合理距离, 保障高校工会领导体制的科学性和独立性具体做法:一是髙校工会要从法治的规范的高度, 真正定位为一个社会团体, 而不是学校的中层机构, 真正成为维护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二是要贯彻落实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高校工会积极参与学校重大政策的制定, 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推动党政解决职工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和利益诉求;三是高校工会要正确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校园民主建设, 充分发挥职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切实维护学校的根本利益及教职工的具体利益。

(三) 高校工会应将维权工作从被动转向主动。

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不仅是《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赋予高校工会的职责, 更是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劳动法》第28条规定工会是必须介入调解与仲裁程序, 《工会法律援助办法》 (总工发[2008]52号) 已作为政府法律援助的必要补充。高校工会具体权利包括保障权、帮助权、代表权、请求权监督权、调查权、主持调解与参加仲裁权利、参与权等。因此高校工会维权实际上就是合法地运用各种条件及资源, 把工会和教职工的各项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通过维权机制, 坚持源头参与和监督各种规章制度和分配制度的制定等从而在根本上防止在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晋升、评奖中的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现象, 切实保护教职工的合法利益。要认真研究和正确把握高校知识分子群体权益的特殊性, 努力提高表达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能力, 进一步健全维权机制、途径、力度、手段, 加强对教职员工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 提高教职员工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 高校工会干部要能力学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高校工会的法治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高校工会干部要培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努力掌握法治知识, 熟悉和理解法律概念、体系、方式, 特别要熟练掌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法律法规。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与教职工联系密切的优势, 选好、用好、培养好工会自己的法律人才, 健全高校工会主席 (法人代表) 的法律责任体系, 按法办事, 为高校和谐稳定与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三、结语

高校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 在推进法治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 必须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精神, 全面审视现行高校工会体制机制中与学校发展、进步、党委要求、教职工期望等方面不相适应的地方, 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统筹推进高校工会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强化法治思维为切入点, 以提高依法维权能力为着力点, 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为落脚点, 用创新的工作方法, 改革僵化的工作思路, 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的科学、可持续、生态式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全信.工会法学:工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4年版.

[2]贾惠霞.论工会工作的创新[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6) .

[3]王彩虹.高校工会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5) .

[4]张双宁, 刘冬芳, 胡钟月.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工会工作的思考[J].党史博采2011 (5) .

[5]张今彦.工会法人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郑振清.工会体系与国家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篇4:法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关键词:统一战线;法治化;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统一战线是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新背景下,统战工作应积极适应这一新形势,加快推进法治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已于2015年5月18日正式施行,这是统战工作史上第一部党内法规,是统战工作走向法治化的重要标志。统战部门应以《条例》的颁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统战工作法治化。

一、新时期统战工作法治化的必要性

(一)统战工作法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包括统一战线人士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只有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这必然要求统战工作法治化并有所作为。

首先,统战工作为法治国家建设凝聚思想共识。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中,需要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积极引导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各司其责、各尽其能,把思想统一到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法治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夯实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其次,统战工作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力量支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统一战线人才集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通过开展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能够有效地促进党和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和依法决策,彰显和提升党的领导力、强化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有力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通过反映诉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第三,统战工作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统一战线具有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巨大优势,汇聚了大批的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和管理人才,特别是各个行业、各个阶层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意见建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二)统战工作法治化是统一战线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统战工作也正在进入新常态,必须实现法治化转型。但一些统战干部对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统战工作的意识还不强,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的政治思维惯性较大,集中表现为统战理念和方式运用得多,法治理念和方式运用得少;一些统战干部法律意识淡漠,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不够,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不能依法办事,有的甚至无视法律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统一战线的发展。同时,随着统战成员数量的增加、分布的多层次、多领域和多样化,统战成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存在显著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人们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公平意识不断增强,行政强制手段的功能越来越弱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法治在定纷止争中的作用。加强统战工作法治化建设,对提升统战工作的公信力意义重大。

二、新时期加强统战工作法治化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统战政策法律体系

统一战线领域政策法律体系作为整个法制体系的重要构成,其健全完善程度和落实程度,决定了依法治国进程的全面推进。统战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的起步较晚,表现出零散性的总体特征。除《条例》外,一些与统战有关的核心法规尚未出台,如没有专门保障政治协商权利、民族团结、宗教事务治理的法律。现有与统战有关的法律法规存在表述模糊的现象。如宪法虽然明确规定了统一战线的地位,但没有明确统一战线发挥作用的形式。因此要以《条例》颁布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党内统战法规体系,与其他党内法规相衔接;要强化监督问责条款;要以宪法为依据,以部门法为骨干,加强对已成熟定型的统战政策的研究,推动统战政策向法律法规转化;要把统战政策、党内统战法规的内容和精神融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中,新增、修订一批与统一战线有关的法律法规。

(二)提高统战工作队伍的整体法治素质

统一战线不仅要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更要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示范带动者,带头尊法、守法、护法。一要加强统战一战线成员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教育,形成法治共识。统战干部要深入学习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意义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认识,加深对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把握,不断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提高自身法治素养和运用法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坚守法律底线。二要适时调整统一战线内部构成要素,积极吸纳具有法治知识和法治能力的成员加入到统一战线队伍中来,打造一支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统战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围绕大目标,实现大团结。

(三)建立健全畅通高效的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机制的法治渠道

统一战线的任务和职责之一就是为统一战线各个阶层和群体搭建一个实现政治参与的平台,构筑一条实现政治参与的渠道。但现行人民统一战线的运作主要是一种单向的方式,即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形式,而民主党派如何在统一战线中充分发挥作用,防止和纠正执政党执政的失误,却并未能有效地发挥作来。习近平指出,要完善政党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健全知情和反馈机制,增加讨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使协商对凝聚共识、优化决策起到作用。可见健全畅通而有效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是充分发扬民主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社会成员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度的有力保障,还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落实的具体体现。可以利用统一战线包容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通过人大、政协以及各种社团和民间组织,团结新的利益群体,广泛加强同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并将其吸引到统一战线中来,使他们能够在统一战线中找到应有的民主诉求的渠道,扩大社会民主的范围。

【参考文献】

[1]丛淼.社会转型期基层统战工作法治化的思考[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4).

[2]韩瑞碧,林华山.统战理念与法治理念结合度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06).

篇5:校园法治建设汇报材料

段家河初级中学副校长

曹廷斌

各位领导:

我校按照依法治教方略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员工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和意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进程,将学校管理和事业发展全面纳入法制的轨道,保障和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依法治校”工作中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全机构、加强领导

在依法治校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处、政教处及骨干教师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制定了详尽实用的工作网络,使得依法治校工作层层有落实,处处有保障。

二、快实施依法治校工作的进程

1、制定章程、规范制度

学校结合实际,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照章程建立学校行政、教育教学、总务、政教、工会、学生会、校园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管理制度,使法制建设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落实,使法制建设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把学校法制教育情况与本学校质量评估等工作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我校法制建设工作深入发展。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加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创设了依法治校的民主环境。学校将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使学校法制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法制建设活动,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结合起来,促进学校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2、加强教师法制宣传教育

学校采用了主题班会、法制讲座、等方式在全体师生之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以此来提高师生法律意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学校的规章制度中,我们把普法工作进行了量化规定,使我校的推普工作有章可循。

3、注重普法形式多样化

我校采取主题班会、宣传展板、演讲、征文、测试等形式,进行学习渗透,使全体师生能够初步掌握部分的法律、法规的常识,加深教职工的法律意识,最终使我校师生犯罪率为零。我们充分利用了宣传窗、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向广大师生宣传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各个班级又认认真真地出了一期法制教育黑板报。在每学期的安全教育中,我校都要进行有关安全知识的各种活动。我校少先队还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了以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法在我们身边”、“守法好少年”、“法律知识知多少”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学生们的智慧,同时也是他们学法、知法的成果的反映。同时,我校还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法制教育,也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了开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增强了他们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也为我校真正实现依法治校创造了重要条件。

4、落实监督管理

依法建立健全教师评估、考核、检查、聘任、职称评定制度。学校做出统一部署,按要求切实抓好本单位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普法教育,健全学习、考核制度,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使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依法管理、依法施教的能力和水平。认真组织好法制教育的教学活动,注重提高授课教师的水平。建立健全法制教育档案制度。学校采取有效办法,对法制教育的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大力宣传依法治校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引导,营造氛围,不断提高学校法制教育水平。

认真实施校内申诉制度,成立校内申诉委员会,依法规范申诉程序,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申诉的教师不压制,不打击,不报复。严格执行市、县关于招生收费的各项政策规定,收费实行公示制,收费程序规范,无违规收费和乱收费现象。做好校产管理,定期对校舍、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配合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加强校园周边地区的综合治理,促进校内外环境文明化、健康化、安全化,消除隐患,确保师生安全。

5、成绩显著

依法治校是教育领域法制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我校以普法工作为基础,以依法治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管理到位,依法治校档案齐全,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施教区范围内学生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无流失,辍学生,犯罪率为零。校方负主要责任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师生对校园满意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形成了敬业爱岗、勤学上进、文明礼貌、尊师守纪的良好风尚。

三、重从学校转向社会

依法治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学校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中学生作为联系的纽带,开展中学生通过自己学到的法律知识教父母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活动,这一工作已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篇6:法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是大型国有企业,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现有职工10518名,营运线路115条,营运车辆2394台。近年来,总公司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六中和十六大精神;以“四五”普法为契机,全面提高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以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为方针,通过民主管理、厂务公开等形式,不断规范、完善各项企业规章制度,为总公司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民主法治环境。

一、以“四五”普法为契机,奠定良好民主法治基础

2001年下半年,中共南京市委印发了《南京市2001~2005年依法治市规划》的通知,总公司抓住这一依法治企的有利契机,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高公司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为总公司的经济建设及改革改制奠定良好的民主法治基础。

1、组织健全,责任到位。为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总公司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2002年,根据班子情况,及时对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由总经理亲自挂帅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具体负责。根据“四五”普法管理精神,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在总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统一领导下,由组织处、保卫处牵头贯彻落实,与所辖区司法局联络由宣传干事具体负责,接受任务,向总公司机关直属单位和各基层单位传达普法精神,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由部门负责人向本单位职工进行宣教,确保各项法律法规及时宣教到在岗的每一位职工。

2、目标明确,达成共识。根据市、区“四五”普法规划要求,总公司于2001年底制定下发了《关于在总公司全体职工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公交宣发(2001)439号文],其目标为: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一是努力实现由提高职工法律意识向提高职工法律素质的转变,全面提高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二是努力实现由注重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提高企业法制化管理水平,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水平,确保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总公司要求基层单位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制定出各自单位的“四五”普法规划,明确“四五”普法的目标。

3、积极培训,严格考核。除了派员参加外部学习外,为了保证有效的学习效果,总公司购置了市法制办公室编印的干部群众学法教材《新婚姻法》、《安全生产法》5000余册,并利用站头的“三栏一报”阵地认真宣传阶段重点、热点、难点的法律知识,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家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还在企业的《公交报》开辟了“四五”普法专栏。2001年下半年新修订《工会法》颁布后,总公司又及时购进了3000本,发给各基层单位和工会小组,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对这套崭新的理论有所认识和掌握,我们还请来省总干校的教授为各基层单位的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总公司工会及退管办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工会法》专题培训,努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围绕《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在广泛开展全员普法教育的基础上,总公司适时组织专职安管干部参加了江苏省城市公交客运安全生产管理研讨会,还组织内外勤全体安管干部及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市政公用局《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活动,并获局系统优秀组织奖。今年“非典”肆虐之时,及时购进了4000余册有关“传染病防治法”、“突发性事件应急条例法律法规”的教材发到每个在岗职工的手中。

在积极培训的同时,总公司还要求各基层单位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法制宣传作为依法治企的基础工作,明确职责,并纳入两个文明建设计划,实行目标管理,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总公司根据上级的通知精神,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企业的财政预算,按企业总人数每年不低于0.5元/人拨付,实行专款专用,保证了普法工作的有效运转。

二、以民主管理、厂务公开为抓手,规范企业民主法治环境

在做好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宣贯的同时,总公司还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通过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工作方式,合理制定企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职工行为,创造企业民主法治氛围。

1、坚持制度,规范操作。近年来,为了规范全体职工的行为及保证企业的经济建设、安全生产、服务工作等方面的有序进行,总公司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了一些企业规章制度。为了实现这些规章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保障广大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力,总公司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必须严格经过六道程序,即“一论、二审、三研、四征、五定、六通过”。“一论”是各项制度、方案的出台都要由主办处室召开相关处室负责人会议,共同对文本的起草进行充分论证,并形成初稿;“二审”就是由公司内有律师资格的同志将初稿与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对照,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和矛盾;“三研”就是在总公司党政办公会上进行研究,讨论其可行性和操作性;“四征”就是在职代会召开前,总公司工会将初稿打印成讨论稿,提前下发各基层单位,组织职工代表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在规定时间内将讨论情况收集、整理、汇总;“五定”就是工会将汇总意见再次提交办公会讨论,吸纳其中的合理部分后,确定提交职代会讨论的文稿;“六通过”即是在职代会上,由职工代表对讨论稿进行审议通过后,方才下发实施。据统计,自2001年至今,总公司通过以上六道程序,共制定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方案及修订意见共12个,均全部得以审议通过和顺利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

2、实行公开,不断完善。总公司推行厂务公开工作始于1999年下半年,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精神和上级有关要求,在每年年初认真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局计划来安排布置,并不断完善其内容、程序,保证除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以外的企业经营管理、重大决策、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等情况,向职工群众公开。今年初,我们根据中办发(2002)13号《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和宁厂开字(2002)4号《关于规范国有企事业单位厂(事)务公开工作三项机制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总公司实际,及时下发了公交党办发2003(68)号《关于下发(总公司二00三年厂务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继续建立健全该项工作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在公开内容上进行了两项突破:一是在规定总公司公开内容的同时,对基层单位的公开内容也加以了明确;二是将包车收入及提取款使用情况和广告维护费用情况这两个热点、焦点问题,也列入了外勤客运部的公开内容之一。

3、采用“会签”,依法办事。企业的凝聚力来自方方面面,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就是对来自由劳动关系所引发的矛盾能否依法正确处理,而进行民主法制建设则是一条首选要素。在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的处理问题上,为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总公司制定了“一看、二调查、三对照、四会签”的制度。“一看”,即由总公司工会认真审阅准备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的处理材料,看有无明显的不妥之处;“二调查”,即工会深入其所在单位(部门)进行调查,了解实际情况,并及时与劳资部门沟通交流各自所掌握的信息;“三对照”,即根据所获得的资料,认真地与《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文件相对照,并看其行为是否已经违反了企业的规章制度,为最终的处理提供无可厚非的有力依据;“四会签”,即在前三者的基础上,由工会领导签署相应意见。由于这一会签制度真正体现了合情、合理、合法,自2001年以来,总公司共处理违纪职工100余人,未发生一起争议和上访事件。

三、以规范、完善“小法”为起点,构筑企业民主法制框架

目前,总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小法”)已相当健全,为企业的有序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某些规章制度的部分内容不适应总公司的实际,为此,总公司坚持“立、改”相结合,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大法”),围绕薄弱环节,逐步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并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1995年2月,我市开通了第一条无人售票车线路,至1998年下半年,市区全面实行了无人售票,总公司及时制定出了与之相配套的无人售票车票务管理与票务违章处理的各项规定。但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驾驶员贪污、盗取投币箱钱款的现象未得到有效的扼制。为了维护无人售票投币箱的安全,保障企业利益,增强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总公司及时制定了《无人售票车投币箱管理规定》,重点落实了保管、使用、交接、维修等职责分工,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于去年元月1日起

执行。此项规定的出台,不仅使企业挽回了一定的损失,规范了职工的行为,更起到了震慑和警醒的作用。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生投币箱内钱款流失现象已明显减少。

又如,随着公交线路的不断增加和延伸,企业劳动力结构中新成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造成驾驶员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发生安全事故频率较高,原有的规章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依法处理此类事情,总公司安全处通过充分地调查分析,并走访上级劳动局相关部门,咨询国家有关规定后,重新完善了《责任事故损失赔偿及行政处理办法》,经职代会审议通过后于2000年9月1日起施行,此项规章制度出台后,对降低事故频率,控制减少事故费用,严肃安全规章制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和效果。在随后实施的两年中,总公司了解到,不少职工认为对一些长期在公交一线开车的老驾驶员及一些曾获得过较高荣誉称号的运营驾驶员,应给予一些保护政策,以体现企业对先进、劳模和老驾驶员的爱护,调动广大职工热爱企业、争当先进的积极性。总公司充分尊重职工意见,在经过仔细斟酌、合理论证后,2002年下半年召开的职代会上,对《责任事故损失赔偿及行政处理办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针对“发生事故经济损失在6万元以上(含6万元)负主要以上责任(含负主要责任)的,及12个月内发生两次负同等责任以上一般事故(含负同等责任)的,解除劳动合同”这两项内容,增加了如下规定:“对触犯以上两项规定者,在驾驶执照未吊销,一次交清事故赔款的前提下,经客运部党政办公会集体研究、报总公司报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减轻处理:

1、曾获得市级以上先进称号及近5年内获得过总公司以上标兵、明星称号;

2、在营运一线驾驶工作满15年以上(含15年),事故损失在10万元以下,12个月内发生3次以下(含3次)负同等以上责任的(含同等)。(曾受过辞退警告以上处分、处理者除外)”此项制度推出后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好评,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总公司通过将“民主”与“法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合理构筑起企业民主法治的稳固框架,极大地促进了公司的管理工作和各项生产活动。

四、几点体会

1、建立规范的保障机制是开展企业民主法治建设的前提。开展企业民主法治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经营活动离不开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而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工作、考核等制度作为保障,开展企业民主法制建设便会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和实行规范的保障机制,明确职责,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保证工作的有效运转是开展民主法治建设的前提和当务之急。

2、领导干部的自觉主动是开展企业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开展企业民主法治建设“关键在领导”,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的民主意识和法律修养,增强与时俱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身体力行地不断推进重大决策、各项规章制度的法治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依法办事、依规章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

3、实施有效的民主监督是开展企业民主法治建设的保证。开展企业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离开了职工群众对监督权力的有效行使,就没有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可言,失去了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也谈不上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谈不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党的十六大为深化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推进国企改革,在这场改革改制中,需要企业实行民主并依法办事,保证改革改制的平稳进行,如“经审定的改制预案提交企业职代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后形成企业改制方案”等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上一篇:幼儿园的特色教学下一篇:白事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