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2024-04-08

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通用12篇)

篇1: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手术室工作查对流程

一、术前接病人查对:

相关科室护士送手术室病人到手术室时,巡回护士持手术通知单查对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手术同意书、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实验结果等

二、入手术室查对:

两名护士查对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手术同意书、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实验结果、手术间等

三、手术间查对:

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查对患者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手术同意书、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实验结果、手术间、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术中用药的药名及剂量、用药途径、主刀医生

四、手术包查对:

手术包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打包人、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种类及数量

五、术中查对:

执行术中医嘱查对,术中输血时两人查对,手术前、中、后手术用物,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两人查对记录

六、手术取下标本及送检查对:

1、医生取下标本后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医生核对标本内容,并立即贴上标签

2、医生填写病理检验单,巡回护士和送检本人查对标本标签内容与送检单是否一致(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名称)

七、术毕查对:

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两人查对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是否完善、病人皮肤完好情况,病人物品(药品、物品、病历等)

篇2: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一、输液瓶的查对:

1、拿起输液瓶,清洁瓶身;

2、旋转瓶盖,检查瓶盖有无松动;

3、查瓶身有无裂缝、破损处;

4、查标签上的药品、浓度、剂量、批号、有效期;

5、倒转瓶体,对光查溶液的透明度、有无变色、杂质、混浊等。

二、小安瓿的查对流程

1、先查看安瓿的完整性,有无裂缝、破损处;

2、对光或将安瓿紧贴白色的工作服,查看药品名称、浓度、剂量、批号、有效期、有无混浊、变色、杂质等。

三、大型输液的查对:

治疗班摆完大型输液后:第一道查对关:小组与治疗班;

第二道核对关:夜班;

第三道核对关:加药者在加药前。流程

1、查对输液溶液瓶身标签名称、浓度、剂量与所贴输液卡上是否一致。

2、查对输液溶液的质量;

3、查所放药液的药名、浓度、剂量、剂型是否与输液卡一致;

4、查药物的质量;

5、核对无误后加药并注明加药时间签全名。

四、换接输液溶液者的查对流程:

1、查看加药者的签名,确认加药与否;

2、倒转瓶体,对光查看溶液是否澄清、变色、或有杂质等,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缝等;

3、到病人床头,核对床号、姓名:对神志清醒的病人可询问病人叫什么,由病人自己确认姓名;再对照输液瓶贴复述一遍病人姓名;核对与长期医嘱执行 单上药物是否相符;昏迷的病人查看腕带和床头卡或与家属确认。

4、需做皮试的药物,查看输液卡药敏试验结果,同时看床头有无过敏阳性标志;有疑问时需查清。

5、核对无误后方可接上补液,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签名。

五、医嘱查对流程:

1、主班接医嘱后,由治疗班复核后执行

2、班班查对医嘱,下午由护士长与主班护士核对医嘱

篇3: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1 手术室查对制度的实施

1.1 手术前期

从接到手术通知单到患者进入指定手术间: (1) 手术日的前一天, 参与手术的护士与麻醉师去病房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2) 手术当日, 手术室巡回护士依照手术通知单上的信息提前半小时到病房去接患者, 首先应该到护士站与病房护士共同查对患者病历, 核对各种化验单、医学影像资料、签名是否符合要求, 核实患者身份、腕带信息、手术部位标识是否正确, 询问禁食禁饮、膀胱排空情况, 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有无金属植入物等, 做好皮肤状况、术前术中用药、假牙、贵重物品的交接, 并在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上共同签名, 然后将患者安全接到指定手术间。

1.2 手术期

从准备实施麻醉至手术过程结束: (1) 在麻醉实施前, 麻醉师、手术医师、巡回护士三方严格按照《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要求认真进行信息核对, 并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三方共同确认签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查对无菌包的灭菌日期、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包内灭菌指示卡是否符合要求, 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 将数字准确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2) 术中特殊用药或切皮前30min抗菌药物使用前, 必须两人共同查对, 查对时读出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皮试结果及使用剂量等无误后方可执行, 巡回护士准确记录所给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及时间。患者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 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共同查看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集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漏血;输血申请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储血号、血型、血液种类、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 再将输血申请单和患者血型检验报告单上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血型逐项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输血者和核对者共同签名。输血完毕后, 输血袋上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血液输注时间, 再将输血袋留置24h, 确定未发生输血反应后, 毁形处理[2]。 (3) 术中器械护士时刻做到心中有数, 如有纱布、缝针、器械落到地面, 均应及时捡起, 放在固定的地方便于清点, 未经巡回护士允许, 任何人不得拿出室外。 (4) 术中需做快速冰冻切片时, 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师仔细核对病理申请单、标本及标签无误后, 立即交专人送病理科并签名。 (5) 在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术毕再次清点器械、敷料, 做到器械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师三方清楚无误, 杜绝物品遗留在体腔。

1.3 手术后期

手术结束到将患者送回病房: (1) 手术结束后, 再次检查患者皮肤完整性, 有无擦伤, 电灼伤, 有无体位不当造成神经损伤症状,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手术医师, 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 (2) 由专人负责送检标本, 送检前分别由当班护士与送检员再次核对标本标签与病理检查单及标本送检登记本完全一致, 方可送检。 (3) 手术完毕, 器械护士预洗器械时, 再次清点核对, 做到术后放心[3]。 (4) 患者由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陪同安全送回病房, 途中时刻关注病情变化, 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 防止滑脱。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并在手术患者护理交接单上记录、签名。

2 体会

2.1 细化并落实手术查对制度流程和内容是保障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的一个核心环节。

其具体内容包括:手术患者的接送及手术安全的核查;术中输液及输血的查对;手术器械的清点及手术标本的查对;手术完成后患者安返病房及手术标本送检的查对。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事故的发生, 都是因为在很多细节上的失控和忽视所造成的[4]。因此, 要教育护士明确自身职责, 谨慎对待每一个操作细节,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定期进行安全自查, 举办安全讲座, 定时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议, 查找安全隐患, 提出改进措施, 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中。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规范护理清点查对制度, 明确制度要求, 强化护理人员的职责, 可以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提高了护理质量,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5]。

2.2 护理差错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和痛苦, 影响其治疗甚至生命, 因此防范护理差错可以作为护理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

我们通过加强手术室的管理, 执行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 经过我院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的层层查对和共同努力, 未出现接错患者、做错治疗等, 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 使每一位患者都达到了最好的治疗效果。经过对我们工作经验的总结, 我们做好每一细节的处理, 加大管理力度, 要求护士每查对一次都要在相应位置签名, 登记及时, 内容准确、详实并具有严谨性, 坚决杜绝涂改和重新抄写、用胶带纸或刀片刮去旧的字迹, 一旦发生纠纷, 他们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因此, 手术室的查对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多环节的复杂过程, 涉及到手术患者、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 手术医师, 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才能顺利完成不同时期的核对, 才能杜绝任何差错事故的发生[6]。

参考文献

[1]魏军, 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59.

[2]冯立, 耿淑琴, 张桂荣, 等.如何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60.

[3]王淑娟, 尹淑香, 周祥梅.手术室20年无差错事故的管理经验[J].中华护理杂志, 1996, 31 (1) :37.

[4]张小燕, 苏永静, 黄天雯, 等.加强细节管理, 降低护理风险[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4) :59-61.

[5]郑新玲, 赵东卫, 孙维华.对手术器械物品清点查对制度再规范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8c) :71-72.

篇4: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摘要】目的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作用分析和探讨。 方法 以2011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的手术患者120例最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采用查对制度,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0.8h;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5.43,对照组为82.2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可以让手术流程更加顺畅,节约了手术时间,患者手术风险降低,获得了手术患者的肯定,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查对制度;术中护理

手术室是进行急救以及外科手术的地方,医院多个科室都和手术室有着紧密联系,属于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但是手术过程中会因为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手术出现问题,其后果是严重的[1]。手术室内的工作紧张,节奏快速,要求拥有很高的护理质量,手术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良好的护理工作的基础之上。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我院的查对制度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医嘱查对、手术查对、输血查对以及饮食查对等[2]。此次研究的是手术室护理的查对制度的作用,根据我院的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进行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至2012年选取我院120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样本,这些患者中病情、年龄和性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在活动同意的情况下進行研究分析的,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比对两组的治疗效果。

1.2查对制度

1.2.1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到患者的病房进行访视,按照患者的手术单来进行各项信息的核对工作,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房号、床号、手术部位等等,向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手术当日,提前半小时巡回护士到手术患者的病房来接患者,再次进行核对信息和麻醉方式以及药物、血型、过敏结果等。向患者询问是否遵医嘱进行禁食和排空膀胱,待双方均确认后进行签名。

1.2.2手术前的麻醉要求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医师先进行患者的信息核对,在核对完之后,若无误则在核对表上进行共同签名。各类无菌器械使用之前,器械护士要先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问题,需要更换与否,防治患者的感染。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一边清点一边在记录单上进行记录。术中药物使用多为口头医嘱,护士要对医嘱进行重复,在获得确认后再进行给药,给药后再重复一次。术中需要进行输血的话,要求循环护士和麻醉师进行“三查八对”,输血袋保存24小时,在患者无任何反应后进行销毁。关闭体腔前后都要进行一次手术器械、药物、敷料的核对,避免遗漏体内事故出现[3]。

1.2.3手术后手术结束之后,在巡回护士、手术医师及麻醉师的陪同下将患者安全的送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各种引流管道的通畅,向病房护士交代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与病房的护士做好交接,在手术患者的护理交接单上进行详细的记录并签名。器械护士在清洗器械之前,再次进行清点核对,做到术后放心。患者的标本送检前,当班护士和送检员应再次核对标本的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登记本,内容一致后由专人送检。

1.3疗效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风险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其中,患者的满意度采用医院制定的调查表进行评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专业操作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满分为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到SPSS15.0数据库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1±0.6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8±0.8h;实验组患者的风险发生率为1.67%,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5.43,对照组为82.26,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有所增加,要求医护人员的水平更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者要做好自身的常规工作,还需进行医疗法律知识的学习[4],既是对自身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护理服务,避免护患纠纷。查对制度需要护士根据规章制度和规范流程来操作,在护理过程中懂得风险的存在性。我院此次对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的研究发现,查对制度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避免了护患纠纷。

参考文献

[1]陈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探讨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52-253.

[2]韩江琴,高义云.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452-453.

[3]欧荔青.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实施[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5):47-48.

篇5:手术室查对制度

1、接病人时,要查对病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按要求摆好床位。

篇6:手术室护理中查对制度分析

查对制度是保障护理工作安全的一个护理核心制度,据研究表明,有近一半的护理差错事故是由于不严格执行这一制度造成的。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是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包括手术病人的接送及入室查对、术中输血、输液及用药的查对、手术物品的清点查对及手术标本的查对。提高护士的查对意识,较好地防范了因查对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物品遗留体腔等严重差错或事故。

一、常见的由于查对不严而导致的护理差错事故

1、异物遗留在体内:清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清点马虎,操作中不当致器械损伤或缝针丢失,术中增加物品未及时记录,术前与术后物品数目不相符,未及时告知

2、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上下左右)的错误:病人同时接入手术室查对不严,对称性的部位核对不全,病历或通知单上书写不清楚。

3、输血输液及用药引起的错误: 执行口头医嘱时,核对不到位,错误执行口头医嘱;未严格核对患者用药过敏史,导致药物过敏;输血前未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导致严重差错事故。

4、手术标本保管引起的错误:标本丢失,未及时固定

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二、查对实施方法

(一)病人的接送及入室查对制度

1、接病人查对制度

术前一日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填写手术病人术前访视单,核对病人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及手术时间等,访视病人。手术当日根据手术时间,值班护士到病房接病人,持病历与病区护士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以上各项内容、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过敏试验结果、术中用药过敏试验结果、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等并查看皮肤完整情况,备皮情况及更衣情况等,双方认可后签名。

2、入室查对制度(严格执行双人查对)

值班护士接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应再次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术前诊断、麻醉方式、手术名称及部(上下左右);查配血报告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正确无误后接入手术间。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进入手术间再次核对并填写手术病人核对卡。

3、送病人查对制度

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与麻醉医生共同将病人送回病房。手术室护士向病房护士交接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输血输液及伤口引流情况,查看皮肤及带回物品等确认无误后共同签名。

(二)术中输血、输液及用药的查对

1、输血的查对

取血由值班护士持病例在血库取血,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床号,准确无误后再将配血单与血袋进行查对,查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量、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将血取回。值班护士、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三人再次查对病历、配血单及血袋共同核对以上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有无输血反应。血袋应保留手术结束后24小时方可丢弃。

2、输液、用药的查对

术中用药多为执行口头医嘱,必须复述医生口头医嘱,医生确认无误可给药,给药后应在复述一遍。

用药前三查七对:三查即用药前查、用药中查、用药后查。七对:对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液体使用前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液体有无浑浊、絮状物。

术中应用抗生素时必须再次查对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并与台下医生或第一助手核对后方可使用。使用后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以备查对。

(三)手术物品的清点及查对

手术前核对无菌包外指示胶带灭菌标志合格,包内灭菌

指示卡合格,手术器械配备齐全。方可进行手术。

手术开始前,洗手护士与第二助手、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等物品数目,每次两遍,点完后由巡回护士复述一遍,洗手护士确认无误后巡回护士将数字准确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关闭体腔或深部切口前,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应共同清点器械及物品,与术前纪录的数字核对无误;缝合至皮下时及缝合完毕分别再次清点。洗手护士不可将台上的纱布、纱垫等物品交与台下做其他用途;台上不慎掉下的器械及物品应由巡回护士及时收起,不得擅自带出手术室。术中临时增加物品时,应由此台手术的巡回护士供应并及时记录。如发现数目与术前不相符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停止手术,共同查找,直到找到才可关闭。手术结束后,由洗手护士对所用器械物品再次自行查对。

(四)手术标本的查对

1、冰冻切片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将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姓名、住院号、性别及标本名称,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冰冻检查同意书与病理检查单交专人送检

2、一般病理检查标本,术毕由器械护士处理,将标本及标本牌放入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的,与病理检查申请单核对后放在指定位臵,由专人送检。送检前再次核对无误后,将标本、病理检查申请单及标本登记本一起送至病理科,与

病理科人员核对无误后签名。如手术中采集的标本较多时,应采集一个就及时交与巡回护士连同写好的标本牌共同放入标本盒内。

三、概括

篇7:手术中输血制度及流程

(1)凡术中需输血者,主管医师应于术前备好血标本,填好输血申请单,注明手术输血日期和备血量送血库。如需血量大或有特殊要求(如成分输血等),主管医师均应提前与血库直接联系妥当。

(2)术中需输血时,应由手术配合人员携带病历及时联系取血。取血人员每次只许取1名病人所需的血液,以免发生差错。

(3)输血前应仔细查对病人姓名、住院号、血型及输血申请单等3遍,取血人在血库查对1遍,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查对1遍,输血或加血者查对1遍。

(4)按手术进行情况调整好输血速度,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有特殊反应者,应保留余血备检。凡输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两者之间输以少量生理盐水,两者不可直接混合。

(5)输血毕,保留血袋,以备查对。

(6)输血起始、完毕时间及输血量,由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上。

1.申请用血应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上的各项内容,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交叉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本科室医护人员送交输血科备血,电话、口头备血无效。

2.申请用血必须抽取受血者血液3mL以上,连同申请单送输血科以进行交叉配合试验用。如果用血量超过800ml以上,标本须酌量增加。

3.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一天内的,逾时需重新抽血;一次输入3个献血者血液的受血者,如仍须输血,必须重新抽血做交叉配合试验。

4.血液均有不长的保质期,所有用血量尽量按照病情需要申请,避免浪费。

5.申请单上要写明用血时间,非急救病人用血请提前一天备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经输血科同意,经用血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部核准签字后送输血科。

6.备用血以两天为限,逾期无效,但需延期使用者必须预先通知,以便及时补充备血。

7.全血、特殊用血(包括Rh阴性血液、冷沉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必须提前一天与输血科预约,以便与血站及早预约、分离、洗涤、分装;全血备血必须经科主任签名报医务部核准签字后送检验科与血站联系;临床特殊用血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尽早输用、及时记帐,避免浪费。

篇8: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 年6-12 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70 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98 例, 女72 例, 年龄22~75 岁, 平均 (49±5) 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95 例, 女75 例, 年龄20~74 岁, 平均 (49±5)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辅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指导术前注意事项、准备相应的手术器械、生命体征监测及术后基础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具体如下。

1.2.1 术前查对护理人员在接到手术单后, 于患者手术前1 d加强术前访视, 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给予有效的健康教育, 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并积极与麻醉师核对患者信息。

1.2.2 术中查对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巡回护士需与手术医师、麻醉师等相关人员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无误后签字, 随后方可进行麻醉与手术。器械护士还需要根据手术内容检查相关手术器械, 保证手术器械完整且无菌;术中若需使用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需由2 名护理人员对药物信息进行核对, 药品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

1.2.3 术后查对术后关闭体腔前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护理人员需详细清点术中使用的辅料及器械等物品。对于需行病理检查的患者, 需对其病理标本进行详细核对, 核实患者住院号、性别、床号、年龄、科室及手术方法等, 保证标本名称填写正确, 避免发生标本混淆事件。

1.2.4 输血核对术中输血需根据“3 查7 对”制度, 严格核对患者各项信息, 准确记录取样血液信息, 核对血库及患者资料, 保证患者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诊断等信息准确无误, 核对其血型, 并核对血液质量以及相关血液检查结果等, 以保证其输血安全。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①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使用10 个刻度的游离标尺, 其中0 mm与100 mm分别为标尺两端, 0 表示不满意, 100 表示十分满意。患者出院前1 d分发标尺, 患者标记刻度, 护理人员进行记录, 分值越高, 表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越高。②护理质量评分:由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 包括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消毒灭菌、护理纠纷及护理差错事件等, 满分100 分, 得分越高, 表示护理质量越高[2]。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护理期间, 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8% (3/170)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 (18/17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 患者对医院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 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 不仅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形象, 也扰乱了社会安定[3]。手术室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 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增加工作积极性及责任心, 进一步完善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以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差错事件, 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

手术室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①护理人员因护理工作量繁重, 工作压力大, 在开展工作中未严格按照医院相关制度进行, 在护理工作中出现差错事件, 未能取得患者信任[4]。②在手术查对过程中, 未详细核对患者性别、年龄、科别、诊断及手术情况, 并未有效与病房责任护士完成交接工作, 导致交接工作中出现差错;在清点手术室用品时, 未严格按照核对制度进行, 造成辅料、指示卡等手术物品遗留于患者体内;或因手术器械未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灭菌消毒, 引发医院感染, 造成医疗事故, 进而引发医患纠纷[5]。③在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时, 内容不详细, 或与手术、麻醉记录差异较大, 或存在严重的少记、漏记、错记或涂改等问题。④在新技术、药物使用以及危重患者抢救中, 因护理经验不足或器械操作不熟练, 造成操作流程错误, 引发医疗差错事件, 影响手术治疗效果[6]。针对上述医患纠纷发生原因, 医院管理者需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 可通过针对性培训、专家讲座及讨论等途径, 以提高护理人员核对制度掌握程度及护理工作能力;并积极普及法律知识, 增加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科室护士长可成立专门调查小组, 定期对护理人员的核对工作进行抽查, 并通过制订完善奖惩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性及积极性, 以改善医院护理水平。

为了降低手术室医患纠纷发生率, 提高治疗及护理安全性,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需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开展工作, 严格核查标本、用药、手术器械及其他用物, 确保各手术环节无误, 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提高手术安全性, 减少医疗差错事件发生, 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促进患者恢复。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护理查对制度的实施, 明显规范了医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最大程度消除了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 应用价值较高。另外,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查对制度, 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1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 护理期间, 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8% (3/170)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 (18/17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护理查对制度, 可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覃瑞珍.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 (8) :317-318.

[2]王虹英.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手术室护理差错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 (5) :189-190.

[3]白雪玲, 杨禄坤.探讨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0) :232-233.

[4]王平.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4) :690-691.

[5]王翠连.关于临床护理告知对防范护理纠纷的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 (1) :168-169.

篇9: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

心内科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

一、非计划再次手术是指在同一次住院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需进行计划外再次手术,包括医源性因素,即手术或特殊诊治操作造成严重并发症必须再次施行手术;以及非医源性因素,即由于患者病情发展或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而需要再次进行手术。

二、非计划再次手术由科主任或科副主任组织全科讨论,必要时进行全院会诊,讨论的内容包括病情评估、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方案、术后处臵预案,记录内容暂放在疑难病例讨论本中。

三、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科室必须主动书面(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上报医务科。择期手术术前24小时上报医务科,由科室主任或科副主任签字确认;急诊手术术前电话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术后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医务科。

四、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科室应在严格执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基础上,尽量做到非计划再次手术由上一级职称医师主刀,第一次主刀医师协助手术。

五、手术科室应及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避免因沟通不及时或不充分而出现的纠纷。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六、医务科对非计划再次手术通过《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质量点评,针对出现的问题发布医疗风险预警,提醒临床科室,保证医疗安全。

七、对因科室、病区工作人员过错和差错造成“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责令科室限期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上交医务科。

八、对非计划再次手术瞒报的科室,扣除当月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考核分,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如欠费、补偿费等)由科室及当事医师承担。并在院内通报。

九、“非计划再次手术”指标将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授权的重要依据,对屡次发生医源性“非计划再次手术”者,将医师手术资质授权作降级处理。由科室手术资质评价小组讨论,讨论结果上报医务科,最后由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予降级处理。降级处理时限6个月至1年。

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

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测流程

1、患者同一次住院再次手术,住院医师需在再次手术 12 小时内上报。

2、由医务科调查确定再次手术是否为非计划再次手术。病情危急,则术前2小时或术后2小时上报医务科或医院总值班。由手术科室住院医师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上报,科室护士长进行监管。

3、由医务科填写《非计划再次手术登记表》。

4、由医务科组织全科会诊必要时全院会诊,根据会诊结果选择再次手术方式。

5、科室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非计划再次手术”的讨论分析,讨论结果上报医务科。

篇10: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为了解保手术患者的医疗安全,防止手术过程中患者及手术部位出现识别差错。特制定本制度。

一、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对手术侧或部位应做标记。

二、临床医生在医疗活动中要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及《手术过程管理规范》。

三、经治医师在术前要明确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及手术目的。

四、手术患者在离开病区到手术室前,经治医生必须在即将手术的患者切口位置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体表标识、标示,并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及核对。

五、手术室工作人员在病区接患者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患者的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记号笔标示,若无标示,禁止将患者接到手术室。

六、麻醉医生在为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术前,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同时必须查看即将手术的患者身体切口位置是否有标示,并查对术前切口标示是否和患者即将的手术部位一致。若无标示或标示与手术部位不一致,麻醉医生拒绝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直至经治医生标示清楚方可进行麻醉。

医疗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及工作流程

1、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创建平安医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2、强化以事前防范为主,做到防患于未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理念,重视患者安全,不断改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流程,转变服务作风,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3、落实院长负责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管理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方法,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积极做好医疗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

4、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务人员应当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加强医患沟通,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做到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5、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季进行各项制度检查,进行医疗安全情况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制定并完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减轻医疗事故的损害。

6、定期召开防范医疗事故及争议工作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讨论科室存在的医疗安全隐患,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和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医患沟通制度。

篇11: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的101例患者为观察组, 其中男62例, 女39例, 年龄21~70岁, 平均 (45.3±11.2) 岁, 普外科手术32例, 骨科手术22例, 泌尿外科手术19例, 妇科手术10例, 其他18例。选择同期于我院行择期手术的98例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51例, 女47例, 年龄22~71岁, 平均 (43.4±10.5) 岁, 普外科手术29例, 骨科手术21例, 泌尿外科手术18例, 妇科手术8例, 其他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查对, 观察组实施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 具体如下: (1) 术前15 min检查无菌包的无菌标识、日期, 核对手术器械和敷料是否齐全、完好, 有无潮湿或破洞; (2)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根据手术通知单一一核对患者信息, 检查术前用药、术前备血情况及术中所需用药, 监督患者摘除活动义齿、发卡、戒指及项链等贵重物品, 并签名、记录时间; (3) 患者进入手术间时,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 (4) 麻醉前, 同麻醉医师再次核对患者信息、麻醉方法及皮肤情况; (5) 手术前, 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手术器械、敷料及针线的数量并记录; (6) 术中护理人员执行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的口头医嘱时, 需确认无误;术中用药时, 应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用量;术中需输血时, 需认真核对血型检验报告单与病历上的信息, 核对血袋上的日期、血袋完整性等, 密切检测输血反应, 输血后再次核对以上信息; (7) 关闭体腔前, 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手术器械、敷料及针线; (8) 术后需送病理检查时, 需将标本放入标本袋中, 填写标本袋标签和病理申请单, 再次与手术医师核对患者信息; (9) 将患者送回科室病房时, 与当班护士核对交接患者病情[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术后3 d对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分为满意和不满意两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1例, 发生率1.0%, 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8例, 发生率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21, P<0.05) 。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92例, 不满意9例, 满意度为91.1%,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79例, 不满意19例, 满意度为8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35, P<0.05) 。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 进而产生的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 而手术室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引起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主要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如未仔细核对患者全部信息, 包括姓名、年龄、科室、诊断、住院号等基本信息, 导致接错或混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未认真清点手术物品, 未及时记录术中临时增添的纱布、棉片等敷料或手术器械, 未发现丢失的手术器械, 导致术前术后手术物品数量不符合;未再次核对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口头医嘱, 导致用错药、输液错误;手术病理标本标签丢失, 病理单填写有误, 导致检查标本错误等[4,5]。

为了保证护理安全, 减少护理纠纷, 我院手术室制定了严格的护理查对制度, 即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患者进入手术室和手术间的身份核对, 手术器械及用品核对, 输液输血核对, 手术病理标本核对及与病房交接核对等多项内容, 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6]。并要求护士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并重视细节, 积极学习, 提高业务水平, 将差错消灭在萌芽中, 避免纠纷的发生。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发生护理纠纷1例, 发生率1.0%, 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8例, 发生率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821,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92例, 不满意9例, 满意度为91.1%, 对照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79例, 不满意19例, 满意度为80.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835, P<0.05) 。提示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 应强化护理人员责任心,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训;加强查对制度实施的配套建设, 合理统配资源;建立护理查对制度执行提醒制, 健全手术室护理质控体系, 以保证手术室中严格实施护理查对制度, 且将其应用于其他科室各个护理流程中[7]。

参考文献

[1]谢春红.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41) :214, 216.

[2]YAVUZ VAN GIERSBERGEN M, OZSAKER E, DIRIMESE E, et al.The operating room experiences of nursing students:a focus group study[J].J Perianesth Nurs, 2016, 31 (2) :146-153.

[3]郑娟瑛.护理查对制度在手术室防范护理纠纷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9) :51-52.

[4]沈新花, 黄蕾.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纠纷中的意义[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9) :1714-1715.

[5]WELLER J, CUMIN D, TORRIE J, et al.Multidisciplinary operating room simulation-based team training to reduce treatment errors:a feasibility study in New Zealand hospitals[J].N Z Med J, 2015, 128 (1419) :40-51.

[6]谭雯芳.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在防范护理差错中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电子版) , 2013, 13 (2) :349-350.

篇12:手术室查对制度及流程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查对制度,防范,护理纠纷,意义

近些年来, 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深入人心, 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逐步加强, 相应的法律意识也逐渐增强, 所以现在的医疗和护理纠纷也逐步增多, 在这其中, 手术室是纠纷多发的地区, 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室比较容易出现事故, 在这其中, 由于相应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查对制度不够严格也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故一定要严格进行手术室的护理查对制度, 这不仅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理查对制度主要包括患者在接送的过程中的查对, 手术过程中输血、输液以及用药过程的查对, 将这些步骤严格的进行, 可以有效的避免护理纠纷, 本院就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及阐述, 现报道如下。

1 诱发护患纠纷的原因

1.1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 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包括查对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年龄, 住院号, 手术部位, 手术名称以及患者病情, 术前用药, 有无过敏史等。护理人员在执行这些操作的时候, 要确保没有失误, 再有就是手术前, 术中, 术后物品的清点, 以免物品遗漏在切口内造成感染, 二次手术等事故。

1.2 责任心不强

造成护理纠纷的原因还有护理人员的责任心问题, 有的时候, 由于护理人员的粗心大意, 比较容易导致不按照规范的操作进行, 这样就很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该有的伤害。

1.3 语言行为不规范

通常情况下, 在手术室中, 应该是安静并且严肃认真的, 但是有部分的护理人员不顾及自身的形象以及患者的感受跟同事大声说笑, 对患者冷漠, 甚至是进行指责, 这样不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形象, 同时给患者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1.4 手术护理记录内容含糊

在实际的工作中, 应该准确的记载相应的文件资料, 但是由于各

浅谈糖尿病与膳食健康

张春茹黄晓慧王小华赖惠萍

(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人民医院下沙社康中心, 广东深圳518048)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一直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其患病率高达2%, 很多病患者没有科学健康合理的安排个人饮食, 最后影响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本文将对饮食疗法的概念进行概述, 目的是为了引导糖尿病患者树立饮食健康意识, 调整糖尿病患者的膳食习惯, 给出合理的建议, 提供健康的安排。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疗法;饮食原则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194 (2013) 01-0369-02

目前, 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已经成为广泛播散的流行病。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据推算, 中国现有9240万成年人罹患糖尿病, 还有1.523亿成年人正处于糖尿病前期[1]。因此, 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成为日益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尽管规律的运动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还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还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控制血脂

种原因, 致使很多记录出现少记、涂改、错记等问题, 这些都容易引起相应的护理纠纷。

2 正确对手术患者进行查对方法

2.1 认真做好接入工作

在手术室要进行患者接入的时候, 相应的护理人员应该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记录, 其中包括患者的科室, 住院号,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手腕带以及相应的标记等, 并且在手术之前要与之前的用药以及输血等情况进行仔细的核对, 对患者的实际情况, 包括过敏史等进行详细的评估。

2.2 准确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安全合理齐全

在进行手术之前, 一定要做好手术台器械的检查工作, 相应的器械以及药品要进行仔细的核对, 检查内容包括类别, 规格以及质量是否过关, 在对患者体位的摆放和器械的摆放进行核对, 尽量确保万无一失。

2.3 手术前再次核对相应信息

在进行手术之前, 要再次核对相应的信息, 包括患者的科室, 住院号,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手腕带以及相应的标记等, 在洗手护士打开无菌包的时候, 要检验其是否合乎规格, 对于口腔手术的患者要对纱布, 缝合针等进行仔细的核对[1]。

2.4 术后收口时要巡回检查

一般情况下, 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 要详细的记录相应的机械的数目, 核对好相应的物品, 严防任何异物滞留在患者切口内。

2.5 输血以及药物查对

在进行输血的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该进行仔细的核对, 从血库取血要详细记录好相关的信息, 要与血库人员核对好患者的具体信息, 包括患者的科室, 住院号,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及相应的标记等, 将这些信息准确的记录好后, 再对相关的血型进行核对, 交叉配血检查结果以及配型, 还有血液的质量等[2]。要求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仔细检查核对之后再进行输入, 血袋要保留到手术后24h方可丢弃。一般情况下, 在手术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口头医嘱, 相应的人员应该进行口头重复, 确认无误以后方可给药, 给药之后要再进行和血压, 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2]。根据今年来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的循证医学依据以及科学研究进展, 结合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营养现状, 提出合理科学的饮食疗法。对预防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平衡饮食与合理营养, 以控制血糖、血脂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预防其他必须营养素的缺乏, 纠正代谢紊乱, 通过改变营养摄入和生活方式以预防或至少延

一次复述。用药的过程中, 要对药物的浓度以及质量和剂量进行仔细的核对, 要检查瓶口是否松动以及瓶子的本身是否有裂纹, 在运用抗生素治疗的时候, 要做好相关的试敏工作[3]。

2.6 手术标本的查对

对于冰冻切片的标本, 应该由护理人员放入相应的标签中, 并且标注好相应的资料, 包括患者的科室, 住院号,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诊断, 手腕带以及相应的标记等, 将一些列资料整合以后方可交给专人进行检验。一般情况下, 病理标本主要由器械护士进行处理, 将标本放入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固定, 并且有专人进行送检, 在确保无误之后方可进行签名, 如果相应的标本比较多, 应该将这些标本进行整合再放入标本盒中[4,5]。

3 讨论

作为手术室的护理人员, 在实际的工作中, 要尽量避免护理纠纷, 想要避免护理纠纷的关键就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做好查对工作主要是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责任心, 其次就是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防范意识, 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做到这些的基础就是护理人员应该具有起码的职业道德, 在保障患者安全手术的同时,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加强相关的法律意识, 并且在实际工作中, 借鉴别家医院的经验, 不断的总结, 才能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小峰, 赵菁, 向清平, 等.标准化的危重患者抢救流程在护师及以下人员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4) :28-30.

[2]徐娟, 徐蕴芳, 周丽梅, 等.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7) :.30-31.

[3]叶贞, 欧阳爱联, 刘志森, 等.精细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安全防范流程中应用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 (11) :55-57..

[4]周洁, 朱霞, 纪建玲.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6 (18) :3669.

上一篇:童年歌词下一篇:欢迎校友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