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房建设工作汇报

2024-04-09

农房建设工作汇报(共8篇)

篇1:农房建设工作汇报

关于做好汛期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情况的汇报

在接到市局关于转发省建设厅《关于做好汛期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后,我局立即组织开展汛期农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自查活动,召开了各相关科室、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汛期农房建设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文件精神,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事宜,要求各单位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尽快搞好汛期农房建设安全,确保农村危房安全度汛,切实做好村镇防汛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确保农村危旧房屋安全。联系各街道进行农村各类危旧房屋和公共建筑排查摸底,分别登记造册,落实好预防措施和具体责任。对列入今年危房改造计划的,采取空闲房安置、租借、修缮加固、翻建新建等方式,尽快组织实施,予以妥善解决,确保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确保农房建设施工安全。建工处抓紧组织一次全面、深入拉网式检查,对所有农房整村建设在建项目逐一进行检查,特别是加强对深基坑开挖、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临时用电、脚手架、临建设施等重点部位和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隐患,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三是确保现有排水设施的全面疏通、维护。市政办联合各街道对排水河道、管网、沟渠、雨水井、排水泵站进行一次全面检

查,尽快做好清掏、疏通、维修和养护工作,提高排水能力,确保汛期排水通畅。进一步分清责权,加强巡查,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加快对薄弱环节、易积水地区排水系统的维护、疏浚。四是确保防汛物资储备。各街道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采取集中储存与分散备料相结合,以集中储存为主的方式,备足备齐各项防汛物资,明确管理人员和存储地点,并登记造册,落实运输方式,确保险情发生时,运得出、送得上、用得上。

二0一一年七月八日

篇2:农房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农房建设安全生产汇报材料

农村农房建设安全生产自查报告

按照霍政办[]67号《关于转发市住建委立即开展全市农村农房建设安全生产大检查的通知》要求,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抓好组织发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不留死角,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的“三定”原则制定方案、落实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管理,明确责任。为切实加强对我镇农村农房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了农村农房建设安全生产工作领导组,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派出所、国土所、财政所、学校、卫生院、各企业以及各村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村、各企业、学校都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防患于未然。

二、细化措施,落实到位。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做到依法管理,强化监督,严格检查,督促整改,让隐患得到控制,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办法得当、加强农村农房建设安全生产的宣传,努力提高全镇人民对农房建设安全生产的意识,各村、各企业通过广播、标语、会议等方式,认真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严把审批规划关。根据《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县农宅管理办法》第十二条之规定,凡不符合村庄规划的农宅不得在原宅基地上翻建、扩建,须在村庄规划点安排新宅基地,原房屋必须拆除,其宅基地应尽量复垦成耕地。在符合村庄规划的原宅基地上改建,必须报所在的乡镇政府审批,并报县土地主管部门备案。自二o o七年

以来我们一直都在严格遵守,严格把关。为了充实执法力量,我镇从土地、域建及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了城管执法中队,建立健全执法巡查机制,对全镇范围内镇村主干道、国省道及农村规划点每周开展一次巡查,同时在各村都明确一名土地执法巡查信息员,对农村违法用地、占地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对工业、商业用地我们严禁未批先建或以租代征,须现征后用。通过严格执法,全镇各村农民自建房、统建房、商业用房、学校、幼儿园、卫生院和公共建筑等在用地方面都能依法做到先批后用。、为加强对村镇农民建房的质量安全管理,保证村镇农民建房的质量和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根据实际制定了农民自建房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1、镇政府负责组织其辖区内的村镇农民建房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村级组织充分发挥起自治作用,开展村镇农民建房的日常管理,宣传村镇建设有关法律法规知识。

2、村

镇农民建房必须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批准文件后方可进行施工。

3、村镇农民建房应当取得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的施工图纸,并委托具备资质的施工企业或者具有相应的施工技能的村镇建筑工匠进行施工。

4、村镇农民建房在开工前,建房户须经镇人民政府核对同意后,向国土中心所申请开工备案。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规划批准文件;与具备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或者与有相应建筑施工技能的村镇建筑工匠签订的建房合同;

5、工程中必须使用符合国家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配件。承建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进场检验,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

6、建房户对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对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应当督促承建方及时进行整改。

7、村镇建筑工匠应当自觉遵守行业自律规定,自觉抵制村镇建筑市场出现的随意压价、违法建房、违规施工等行为,保证村镇

农民建房质量安全。

8、承建方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遵守施工操作规范和验收规范,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不得擅自修改设计文件,不得偷工减料。

9、村镇建筑工匠承接业务实行登记制度。村镇建筑工匠承接业务后到国土中心所登记,同一位建筑工匠只能同时承接两处以下工程。村镇农民建房完工验收后,村镇建筑工匠应当到国土中心所办理所登记的工程注销手续,注销后方可承接其他工程。

10、村镇农民建房完工后应当经国土中心所规划验收同意。

11、村级自治组织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村镇农民建房的日常管理,督促建房户对建房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四、存在问题

1、村镇建筑工匠难以管理,需多部门共同管理。

2、广大群众安全生产意识较为淡薄,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成绩,找出差距,弥补不足。牢固树立安全就是保障,安全就是效益,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

篇3:论农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 总体规划图纸跟不上

就富顺县而言, 全县26个乡、镇, 只有5个乡、镇有总体规划, 21个乡、镇仍然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规划图, 全县乡村规划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对指导和引导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农房建设没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部门, 尤其是农村基层班子中对农村的民宅规划和建设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对此缺乏足够认识, 认为村庄规划、民宅建设是小事, 提不上议事日程, 认为村庄民宅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情, 有无规划无关紧要, 政府无需过问, 因此, 农村乱占乱建比较严重。造成农房建筑选点、定点随心所欲。有些房屋选点不当, 房屋建在水沟上, 地基基础长期受水的浸泡;有的房屋建在坡地上, 有滑坡的可能;有的建在危岩、危坎处;有的房屋乱占规划道路用地红线和城镇建设用地红线。

(二) 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违法违章建筑严重

许多农民进入城镇规划范围内修建房屋, 无视国家《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规定, 擅自修建或擅自在原有房屋上加层, 在空闲 (荒) 地、自留地、耕地甚至是基本农田上建筑房屋, 同时一部分村民为追求经济利益, 也借机擅自建设房屋进行经济性牟利。他们不报建、不报批, 村长、支书点头说了算, 乱批、乱建、乱占、多占等违规建设普遍存在, 民宅建设缺乏规范意识、整体意识、美观意识, 基本是放任自流, 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农村面貌的改善。比如富顺县的板桥镇, 从内宜高速路入口处至板桥镇老街, 均为规划的一条新街, 但因沿街村放任由农民一家一户自建, 甚至乱占规划道路红线, 破坏了一条新街的街景规划。农村城镇违法建筑渐成泛滥之势, 因此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富顺县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违法违章建筑发生, 有一定比例的居民、村民、修建房屋不办手续, 不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 遇到房屋交易、拆迁补尝、房屋纠纷时才急于补办。富顺县2006年办理乡村、城镇规划范围内房屋建设手续86件, 其中50余件为补办建房手续, 这些违法违章行为给小城镇、村庄规划建设以及创建和谐社会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并且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三) 无证设计、任意设计行为严重

许多民居工程未经合法设计, 甚至无证设计, 任凭施工人员或房主凭经验勾画草图, 随意套用不合法、不规范的图纸, 既不能满足抗震要求, 又存在结构安全隐患。曾有一栋四层砖混结构因设计不规范, 每层阳台挑梁断面不够, 配筋不合理而导致挑梁断裂, 不得不再次从底层砌筑砖柱支撑。庆幸的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有的业主只顾自己的经济利益, 该留人行通道的不留, 最终造成邻里纠纷, 有的房屋该设计圈梁、门过梁、构造柱的没有设计, 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也有的只顾节省钱财, 随意减少钢筋断面和钢筋用量, 降低了房屋的抗震能力。

(四) 建筑材料低劣

受财力所限, 或只顾追求经济利益, 致使一些劣质建材用于房屋建筑。如使用一些已经超过年限被拆下的旧楼板, 或使用一些劣质钢材。有些地方回收被拆除下来的钢材手工加工后再卖到施工现场, 甚使至用小型钢厂的回炉钢, 这样的楼房安全系数可想而知。

(五) 无证施工, 无资质施工的安全隐患突出

1、地基基础处理不当。

很多农房建设者由于受技术、资金的制约, 对农房地基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基的承载能力等缺乏足够的了解, 多数人贪图便宜, 只凭经验办事, 不是造成材料的浪费就是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不够, 有的基础或堡坎砌筑不合理, 有的基础底面用砖或单条石顺墙基放置。骑龙镇街村一村民2006年在修筑自家一栋砖混结构房屋时, 就是采用单条石顺墙基方式放置, 只是把石头相叠用沙土填缝, 中间无混凝土粘结, 导致堡坎倒塌几次, 造成了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使修建工期延误。

2、施工方法处理不当。

农房建设中大部分采用砖混结构。由于多数施工人员即无资质又无施工经验, 在砖墙砌筑中出现错误较多, 内外墙之间无拉结措施, 接头处只留直槎, 以及砌筑的墙体歪斜, 纵、横墙体间及其他构件间的连接不牢, 砂浆强度低, 或任意往砂浆中浇水或加塑化剂, 因而严重影响了砂浆的强度。还有的只砌包心柱, 砂浆灰缝不饱满, 甚至用带刀灰砌筑, 因而造成墙体开裂的安全隐患。有的上层砖不错缝, 干砖上墙, 特别是热天因砂浆严重失水而致使砖与砂浆无法牢固粘结。还有的砌体砂浆没有配合比, 从而形成了砌体强度的降低、墙体出现裂纹、裂缝。

3、混凝土强度不够。

多数现浇混凝土无正确的配合比, 搅拌时人工搅拌任意增减, 造成搅拌的混凝土强度波动性较大, 浇筑混凝土时不按规范、规程操作, 振捣不密实, 有的根本不振捣。多数借用旧模板, 因模板强度和刚度不够, 造成构件几何尺寸不规则或错位, 甚至构件出现蜂窝、空洞, 致使整个构件强度不够, 很多现浇构件凝固期不到就提前拆模, 影响构件的强度。

(六) 没有合法的质量监督机构进行监督。

富顺县的农房建设、小城镇的居民房建设规模小, 分散在全县各乡镇, 因此, 几乎所有的农房建设和居民私房建设都没有通过有监督职能的监督人员进行质量监督。

(七) 安全意识淡薄

在绝大多数居民私房和农房建设中, 只重建设, 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房在建设过程中, 因没有安全意识, 施工用电私拉乱接, 不戴安全帽, 二层以上不设安全网, 脚手架不按要求搭建, 不与墙体连接, 因而农房建设中时有安全事故发生。有的农民没有安全使用房屋的基本知识, 在楼层地面上超荷载任意堆放粮食杂物, 造成楼板断裂。

(八) 乡镇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行政经费紧张, 管理不到位

由于管理体制没有得到解决, 管理人员基本工资都无法得到保证, 直接导致乡镇管理人员的流失。如宝庆乡、中石镇、李桥镇, 安溪镇的建设管理人员均外出打工谋生。建设管理职能的萎缩, 使建设法规无法执行, 建设管理无人过问, 建设手续无人办理, 更没有专业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 因而许多农房建成不久就成了危房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做好农房建设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解决以上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能是空谈。根据以上农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认为, 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加强政府部门的领导, 建立健全建设管理机构

要搞好建设管理是关键, 因此必须充分落实和完善并健立健全各乡镇的建设管理机构, 使管理人员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 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才能安心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 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使广大农民学法、懂法、守法

我国在依法管理农村建设方面, 从国家到地方, 相继出台了《规划法》、《建筑法》、《土地管理法》以及《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文件, 对村庄和集镇建设管理工作作出了基本规定, 对促进村庄和集镇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加强村庄、民宅规划和建设工作的领导,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针, 解决“三农”问题, 缩小城乡差距, 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房屋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 使农民自觉地遵纪守法。

(三) 加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提高村庄住宅设计水平

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规划必须先行,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 农村中的农房建设又是搞好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要建设好农村, 就必须要有好的规划, 编制好规划, 才能合理合法地指导建设。编制规划要坚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 积极加强和推进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工作, 严格按照合法规划实施, 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 加强农民的安全意识教育

多数农民因建设资金不足, 加上忽视安全工作, 在房屋修建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因此, 对农民的安全教育实在必行, 使农民充分认识修建和使用房屋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 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人才的培训

农村房屋建设中, 不仅需要大量的规划管理人才, 更需要大量的设计人才和施工人才, 因此, 培养规划、建设、施工人才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 政府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重视这些人才的培训。通过培训, 从抓村镇建筑工匠入手, 加强农房建设的质量, 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 大力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

篇4:引导农房绿色化建设

关键词:农房;绿色;生态

1 农村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民风民俗各具特色。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的差别也较大。有的住在豪华的别墅,有的农村居民住房基本实现城镇化,但是大多数农村居民沿袭传统的居住方式——分散居住,无整体规划或规划不完善,许多人还住在非常简陋的房屋中,甚至还有极少数人的住房是属于年代久远的危房。

近年來,农村居民房屋翻新和新建以每年5~12%的速度快速进行着。由于大多数无总体规划或规划不完善,无正规设计和施工队施工,主要出现了以下问题:

1.1 资源浪费严重

(1)土地资源浪费。由于没有整体规划,农村所建房屋大多呈分散或无序集中状态,使土地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特别是由于住房分散,每家每户都需要道路,而道路面积的增加使土地无效占用更加严重。同时,在新建住房后,部分已拆除老住房的宅基地未得到有效改造复耕,也出现较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

(2)自然资源浪费。住房和道路的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水泥、钢筋、木材砖瓦、沙石及其他装饰材料等。为了满足住房的安全功能,许多人一味地增加结构的承载力,以提高其安全度;同时,前文中提到由于分散居住无意义地增加道路的面积,也浪费了大量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中没有哪一种不需要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因此,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特别是有些房屋没有经过正规的设计和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施工,建成的住房甚至是危房不能居住,需要加固维修、乃至拆除重建,由此造成的资源浪费也很严重。

(3)财力资源浪费。我们国家现在还不富裕,特别是农民的平均收入较低,建一栋符合农村潮流的住房需要耗费其家庭多年的积蓄,大多数人为了建一栋新房还要负债。经抽样调查,举债比例占50%以上,这些家庭承受的经济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国农村现在仍是靠天吃饭,如遇年景不好,收入减少,还得还债,他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艰难。如果建的住房因未按规范的设计和没有资质的施工队施工而不能居住,那他们的家庭未来一段时间的日子不知会怎么度过!

1.2 无法与环境协调

和谐社会的建立要求全社会每一层面、每一个角落都能做到。农村住房建设中,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很严重的,前文中提到的住房建设中土地及有形资源的浪费是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不相符的;另外还存在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等现象,这些都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特别是在有些不适合建住房的地方,如在地基较差或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建房,致使隐患重重。

2 引导农房绿色化建设

2.1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十一五”以来,我国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但也面临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建设模式粗放,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重规模轻效率、重外观轻品质、重建设轻管理,建筑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使用年限等。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健康性,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把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切实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节能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给农房建设带来了机遇,农房建设对农村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农房建设必须贯彻节能这一国家战略,才能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农房建设节能渐受关注。我国农村对能源的节约、合理使用还刚刚起步,随着节能政策的落实,农房建设节能逐渐受到了各方关注。近年各方编印的《新农村房屋节能技术》、《新农村建设建筑节能技术》、《农村抗震节能住宅建设实用指南》、《黑龙江省新农村节能住房(草砖房)设计图》及相关研究资料表明,农房建设节能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正在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工作,同时在全面收集各地农村住房节能案例的基础上,对节能技术、节能建材和产品进行技术鉴定,将为农村住房提供节能技术指导,这有利于充分挖掘农房建设的节能潜力。

(2)传统民居节能理念值得创造性地借鉴。我国各地传统民居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结合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就地取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建筑节能经验,消耗极少的能源,以最简便的手法、最普通的建筑材料,创造了宜人的居住环境,与城市住宅相比,具有明显的热舒适及节能优势,在农房建设中需大力借鉴其中的节能理念和技术。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充分利用了黄土所特有的保温隔热性能,冬暖夏凉,成为传统建筑的节能典范;桂北吊脚楼符合岭南一带夏季炎热、湿度大的气候特点,隔热、通风好。当然,延续传统民居的节能理念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搬建筑形态和营造方式,而是需要吸取其积极因素进行创新。

(3)新技术可为农房建设节能提供有力支持。农房建设节能的新技术多种多样,各地农房建设采用节能技术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如北京市建委曾计划在80个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开展建设新型农民住宅样板房活动,其中包括轻型钢结构ASA板镶嵌式集成节能体系和单一保温墙体节能体系等。大庆市积极引导农房建设应用节能材料,在2007年就已建成稻草砖、稻草板、苯板、空心砌块、空心墙、轻质墙板等6种节能样板房,应用了地火龙、节能炕、地面保温、秸秆气化、沼气、室内换气、厨房通风等7种新技术,可生产免烧砖、轻质墙板、稻草板、稻草砖、苯板、单体节能炉、牛粪型煤、生物致密成型秸秆燃料等8种节能产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房建设中的保温、隔热、通风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节能技术将更趋经济适用。

参考文献

[1]王受之.现代建筑思想的形成[J].世界现代建筑史,2002(9).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china.com.cn/chinese/PI-c/1130430.htm,2005-12~31.

[3]《中国建设报》——《农房建设节能大有可为》2009年6月30日.

[4]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绿色农房建设的通知》2013年12月18日.

[5]杨显成,王拔群.《对新农村住房建设的思考》1007-7359(2006)06-0025-02.

[6]杨明生.《武汉建设》——《引导农房建设走集约节能环保安全之路》2008年12月18日.

[7]方东振,林树枝,郭子雄.《福建省农村房屋现状调查及潜在危险性分析》1002-8412(2009)06-0060-04.

篇5:农房建设工作汇报

工作会议精神汇报后的讲话

张务锋和宋培杰同志在全市保障性安居 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34好莱坞影视基地项目和下游的临沂大学城连接起来,将来会成为临沂又一新的亮点;西城花园小区项目规划、建设和管理都非常好。

下面,我根据张少军书记的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保障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撬动经济内生动力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城乡住房保障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建民心工程、让百姓安居‛为目标,按照‚保住一头、启动一头、规范一头‛的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工程建设,强化管理服务,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取得明显成效。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加快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全面启动,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监管不断加强。2009年以来,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28.7亿元,共开工建设3.1万套、223.3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建设总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我市在保障性住房小区中配建经营用房、收益反哺物业管理的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和中纪委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投资241亿元,完成整村建设住房25.5万户,危房改造4.8万户,总面积居全省第一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建设、房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团结实干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和宋市

展的内生动力。住房是最重要的财产,建房是最大的消费支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推进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有利于激活生产要素,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有专家讲,城镇建设是城镇发展的‚发动机‛。据测算,对10万户农房进行改造,可以拉动消费7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4.2万个,促进农民增收5亿元;居住规模达到1万人的一个社区,仅配套建设的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就能增加就业岗位1200个。

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并提出了‚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面达到20%左右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实施的改善民生十大行动计划,第一项就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国家和省都拿出了很多的奖补配套资金,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从政治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对待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形势和任务,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住房保障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两个重点,推动城乡住房保障工作再提速、再扩面

今年,我市城乡住房保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科学

持续增加相适应、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相统一。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围绕‚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房子怎么分、分完怎么管‛等关键问题,早谋划、早实施,尽快落实资金和土地,尽快完备建设手续,确保9月底前所有项目全部开工,确保年底前竣工率达到60%。

第一,扩大保障覆盖面,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一要提高公租房占比率。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点,是新时期住房保障的发展方向,是解决新就业职工、新毕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基本居住问题的主渠道。要以保障基本需求为原则,在确保开工建设3800套公租房的基础上,尽力提高公租房的供应量。要合理确定户型面积,注重发展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重点建设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公租房。要在小空间里面做大文章,切实改进住房设计,合理配置内部结构,保证基本的居住功能、交通条件和外部环境。人才公寓、农民工公寓、干部与教师周转房等,也要纳入公租房建设和管理范围。二要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目前,我市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还不能满足更多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今年我市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仍然保持了较大的增长。要继续规划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安居工程小区,将其作为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亮点,确保建成一流的精品工程。要加大廉租房建设和房源筹集力度,保持合理的供应规模。要按照省政府要求,提高廉租房保障收入线标准,使之

0确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市里将统筹安排计划指标,实行用地‚点供‛。对公租房、廉租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用地的,要按规定通过划拨方式予以解决。在土地指标方面,国家控制得很紧。大家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千方百计盘活存量,实行集约节约用地,优先考虑民生工程用地,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三要强化信贷支持。要积极探索建立融资平台,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为信贷倾斜和支持对象。四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建设。要综合运用财政、土地优惠等政策措施,吸引各类机构参与公租房建设和运营。鼓励住房困难户较多的国有工矿企业,在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利用自用土地,通过集资合作等方式,建设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建设公租房,原为划拨地的,暂不改变土地性质;原为出让地的,不再缴纳用地差价。要探索在普通商品房小区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具体办法,确保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第三,规范管理服务,力求好事办好。保障性住房,质量更要有保障。要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技术力量强、社会信誉好的企业进行开发,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和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安居工程建好以后,要管好、用好,让群众满意。要积极探索委托管理、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维护和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保持住房和公用设施运行良好,实现长久安居。要通过配套建设经营性用房,以经营收

2求,着力抑制投资性、投机性购房,确保市场不出现大的波动。要抓住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机遇,发挥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对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的积极作用,着力培养和扶持一批实力强、信誉好、管理规范的房地产开发骨干企业,引导其更好地承担稳定房价、扩大供给、促进和谐的社会责任。要加强商品房销售、租赁和中介组织的管理,规范市场秩序。要加快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制度,搞好监测分析,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提高交易透明度。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实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农村建设再上新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坚持‚统筹协调、分工负责、有效链接、确保效果‛的原则,按照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实施‚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四步曲‛步骤,做到环环相扣、梯次推进、全面提升,建设农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走出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1.力争建设和改造有新突破。今年是省政府开展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攻坚之年。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像抓城市那样抓农村,像抓工业那样抓农村住房建设,认真研究新思路,积极探索新措施,力争有大突破,确保见大成效。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本着‚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原则,按照方便农民生

4及早竣工投入使用。今年的11.4万户建设任务,已全部落实到690个整村迁建项目,具体到户,并完成了规划设计,建设方案和运作模式也已初步确定。要把沿路、沿河、沿线作为重点,优先列入计划,优先进行建设和改造。市县农房办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指导力度,逐个项目、逐个村庄指导优化细化建设方案。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快资金筹集、工程招标、建筑施工等工作,简化环节,提高效率,推动尽早开工。三要探索集约节约用地新思路。当前,一些县区过于依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过于依赖增减挂钩政策,在突破土地制约方面办法不多。今后,要在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先复垦、后使用‛原则基础上,打破常规,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办法。要认真研究土地置换、资产处置等办法,整合存量土地,盘活农村闲置、低效用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四要狠抓建设质量。要切实加强质量监管,将农房集中建设项目纳入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由县以上建设部门对项目选址、建筑设计、施工组织、建材选用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严禁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应用太阳能、沼气、地源热泵等节能新技术,打造生态节能的‚百年住宅‛。

2.同步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不仅仅是农房建设,也不是单纯为了腾出几亩地、盖上几座楼,实际上是对农村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6设的最高境界,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最高追求。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彰显特色。省委、省政府确定上半年在我市召开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推广蒙阴的经验,高起点推进农村住房建设,高标准建设生态文明社区。市文明办要负起牵头责任,将农村社区作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重点,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既安居又宜居,真正做到城美乡美。

三、强化责任落实,加大考核力度,务求城乡住房保障工作见到大成效

城乡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上级关注、群众关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细化责任分工,落实得力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工作责任要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明确规定,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由各市政府负总责,各县区政府抓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和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市里都有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部署要求,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及时调度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设、房管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抓好技术指导、情况调度、监督管理等工作;规划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搞好规划设计,做到以规划引领发展;发改部门

8任目标的县区,将取消其各类评先树优资格,市政府将实施行政问责。

四是,舆论引导要加强。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城乡住房保障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和工作成效,重点宣传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市政府办公室和调研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对玫瑰园社区、屠苏岛开发项目等农村住房建设情况,进行认真调研总结。市委宣传部要会同新闻单位,对兰山区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蒙阴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临沭县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经验,进行集中宣传报道。要密切关注舆论动向,认真分析社情民意,及时做好信息发布,严防虚假信息误导群众。

同志们,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为困难群众谋安居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科学务实、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0议,所以没请他们参加。会后,与会同志要抓紧向政府常务会议汇报,迅速召开会议传达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张书记和张市长的讲话精神,深刻理解,用心把握,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这次会议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各自实际和工作职能,制定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全面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住房建设工作。

二、要把行动落实到这次会议部署上来。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中央决定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省委、省政府同时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张市长在讲话中已经明确了我市的任务目标,关键是要围绕目标立即行动起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有效的工作,加快推进,抓实抓好。临沂是千万人口的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薄弱,住房解困任务艰巨。要按照保基本的思路,优先解决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问题,将中低收入家庭、商贸物流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夹心层”职工等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以实现“居者有其屋”为目标,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已专题作出安排,从土地出让净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先期安排一亿元启动资金,并优先保障安居工程建设用地需要。目前项目已全部落实到位,请各县和相关部门抓紧组织开工建设。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

篇6:农房建设改造意见

加快全市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农民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的意见》(渝府发〔2010〕89号)精神,加快我市农村危房改造步伐,在2012年年底前消除全部D级农村危房,2014年年底前消除全部农村危房,推动农村宜居目标的实现。现就加快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大意义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改善最贫困农民居住条件、改变农村环境面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合民心、顺民意、符民愿的善举。

近年来,特别是通过2009年、2010年两年的努力,全市已累计改造农村危房15.7万户,其中改造D级农村危房7.6万户。但是,全市现仍有农村危房38.62万户,按危险程度分,C级农村危房29.92万户,约占77.5%;D级农村危房8.7万户,约占22.5%。农村危房已不能满足正常居住需求,特别是D级农村危房已整体出现险情,时刻危及广大农村危房户生命财产安全。对城乡统筹任务重、农村幅员面积大的重庆来说,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尽快消除D级农村危房,刻不容缓,意义重大。

二、实施步骤

(一)到2012年,消除全部D级农村危房,即完成我市现有8.7万户D级农村危房改造(其中:2011年改造5万户、2012年改造3.7万户);同时改造C级农村危房1

1.78万户(其中:2011年改造5.39万户、2012年改造6.39万户),实现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确定的“消除全市60%的农村危房”的目标任务。

(二)到2014年,消除全市所有农村危房,即剩余40%的C级农村危房18.14万户全部改造完毕,提前一年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改造方式

D级农村危房拆除重建,尽量搬迁集中进入农民新村;确实不适合集中的,可就地改造或购买农村二手房。

四、补助资金扶持政策

D级农村危房在满足最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每户建筑面积60—80平方米、造价控制在5万元左右。由市、区县(自治县)两级财政补助70%,农民自筹30%(包括农民通过承包地、林地、宅基地抵押贷款和社会捐助等方式)。市财政两年筹措16.66亿元用于全市D级农村危房改造。

(一)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大渡口区、巴南区的五保户、低保户及其他贫困户享受现行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政策,其余D级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由各区自筹解决。

(二)江津区、永川区、合川区、南川区、双桥区、璧山县、铜梁县、綦江县、大足县按照市、区县两级财政40∶60比例分担。

(三)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长寿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万盛区、潼南县、荣昌县按照市、区县(自治县)两级财政60∶40比例分担。

五、工作保障

市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全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市村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城乡建委要发挥好牵头作用,抓好全市农村危房改造计划编制、目标分解、技术指导、统筹协调、检查督查等工作。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把农村危房改造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切合实际的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

各区县(自治县)要建立农村危房户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实现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动态分析和监督指导。市城乡建委要组织相关单位,设计3—5套满足D级农村危房改造需求的标准图纸,每户建筑面积60—80平方米、造价控制在5万元左右,并满足房屋可加层、设施配套、风貌控制等要求。市发展改革委、市农委、市国土房管局、市扶贫办、市水利局、市民政局等部门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及农民新村配套设施建设。

市政府将与有关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签订农村危房改造责任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区县(自治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主要领导考核内容。

篇7:全市农房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发言

全面提升 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临沭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县按照“加快农村住房建设—配套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积极实施„三上工程‟—大力创建生态文明社区”的步骤要求,以城市标准规划农村、以社区标准建设村庄、以市民标准培育农民,全面建设“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两年来,全县启动集中改造村居50个,新建住房1.73万户,初步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6 个。

一、坚持宣传引导,凝聚加快农房建设新共识 一是以生动的实例对比引导群众。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先进县区参观学习,对比现在居住条件,亲身感受农房改造带来的巨大现实变化,让群众明白通过农村住房建设,花不多的钱就可“变平房为楼房、变旧房为新房、变小房为大房”,调动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韩庄、南沟头村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深入宣传发动,一次性拆迁改造房屋都在300套以上。

二是以完善的规划蓝图吸引群众。把农房建设规划与城

整合,捆绑使用,整合资金2000多万元,集中用于农村沼气、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等项目。落实减免规费节约资金。对农房建设项目实行行政事业性费用“零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的30%收取,去年全县农房建设项目共减免费用8559万元。

三是用足信贷资金。制定了《关于修订临沭县农民住房贷款贴息实施办法的通知》,县农行、农信联社将业务范围扩展到所有集中开展农房建设村居,县财政继续对上浮基准利率30%予以贴息。目前,已有14个村居1630多个农户提交了贴息贷款申请,审批完成后发放贷款4000多万元。

三、坚持完善配套,搭建群众安居乐业新载体 一是突出抓好“三上”工程建设。加强与燃气公司合作,对城区、城边及燃气管线敷设到的农村社区,全部开展“燃气入户”工程;对偏远农村社区实施沼气“入户上楼”工程。城区周边的农村社区将污水收集管网与县城主管道并网进入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较大的农村社区,独立建设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全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6亿元,污水收集率达86%。采取“覆盖城区、直接运输”和“分片中转、公交服务”两种模式,签好垃圾清运、环卫保洁“两个合同”,形成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运输处置机制。全县26个新建农村社区中已有15个完成了“三上”工程建设。

二是深度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农村住房建设综合配

用人标准,优化班子结构,重点抓好新建社区支部书记的选配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建设党员活动室149处,全县有36个农村社区党组织达到一级农村党组织标准。全面推行“四民主一考核”,为农村住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把农村住房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着力把好事办好办实,让农民得实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据统计,在新建农村社区中90%以上的书记、主任实现了连选连任。

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将农房建设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紧密结合,大力推进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林木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2.1%、40.5%,新建农村社区“五化”达标率为100%;广泛开展交通干线、广告标语整治以及河道、坑塘、沟渠综合整治,努力让乡村环境“绿起来”、“靓起来”。去年以来,全县投入“五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8000万元。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民间艺术节等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县已有7个省级文明村居,25个市级文明村居。

篇8:农房建设工作汇报

城乡统筹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温州经济发展的关键, 农房集聚改造与温州未来大都市总规划息息相关, 更是温州城乡统筹工作的切入点。温州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 城乡差距和乡与乡的差距极其大;以农房集聚为契机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不仅对温州意义重大, 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工作提供参考。

1 温州城乡统筹现状

2011年温州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3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的2.73:1缩小至2.40:1。但温州的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比全省2.37:1的城乡收入差距比高出0.03个点, 比1985年的1.83:1和1990年的2.2:1要高出很多。2010年温州市民生改善水平指数排在全省第11位, 民生调查满意度与衢州市并列全省第10位, 从这些数据来看, 温州的城乡统筹必须加快步伐, 才能使温州稳定发展。

2011年底, 温州获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作为省内唯一试验区承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项目, 2012年温州市将这个项目细化为7个子项目有序推进。在市委市政府对城乡统筹工作的高度重视下, 2012年上半年温州市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3796个, 土地合作社3334个, 通过股改、地改, 农民土地流转、增收渠道增多, 农民、农业、农村都有获益。2012年上半年温州市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6195亩;2013年, 温州市试运行农村产权登记交易平台。通过美丽乡村, 村庄整体整治、农房改造, 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2012年1-6月, 新开工保障房项目345个, 占年度任务数48.59%, 新增集聚率2.43%。

通过区划调整和“1650”网络型组团式大都市布局规划设计, 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2012年全市城乡社区总数达到812个, 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教育、医疗、配套设施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农民与居民社保可转化, 社会公共服务城乡逐渐均衡, 农民福利与权利提升显著。

2 农房集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统筹在温州全面推进的过程中,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特点, 温州的农房集聚建设工作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2.1 农房集聚规划滞后, 缺乏整体性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 要实现城乡对接,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城乡的空间结构, 把城镇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统筹建设, 实现空间一体化。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开始时, 温州城市总体规划、各县 (市) 域总体规划和各镇 (功能区) 规划尚在编制中, 这就造成了农房集聚规划滞后城乡一体化, 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小和散的问题, 缺乏整体性。截止到2011年10月, 集聚点的占地面积在30亩以下的59个, 60亩以下的125个, 集聚点规模偏小, 不能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同时温州地区原来的空间布局比较散乱, 农村住房缺乏合理规划, 农村违章建筑面广量大, 密度高, 违章年份跨度大, 农村空间规划与布局困难重重, 部分镇街建设前后规划不一, 配套设施缺乏, 不仅使得开发建设难度大, 还会给未来集聚点发展带来遗留问题。

2.2 土地流转缓慢, 不利于规模农业发展

温州土地流转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 但仍然可以更进一步。目前温州市土地流转程序仍有不规范的地方, 截止2010年底, 温州市签订流转合同的土地有96346亩, 仅占流转面积的26.38%, 有75.33%的农户没签订任何形式的土地流转合同, 这导致了土地流转纠纷不断, 2010年全市受理土地流转纠纷仲裁案309件。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缓慢, 土地经营权带来的经济效益波动较大, 农民不愿长期流转土地经营权, 温州土地流转期限偏短, 这不利于规模农业的发展。同时, 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通、温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还未能在农村广为人知, 土地流转的供求信息不及时, 阻碍了土地流转。

2.3 相关政策宣传不到位, 农民心存疑虑

目前温州各地区集聚点签约率有高有低, 农民心存疑虑, 阻碍了农房集聚建设进度, 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 由于长期以来温州土地征用相关政策的不一致, 导致了乡镇之间、乡镇街道之间、村与村之间、村民之间出现政策不平衡现象, 现有政策《温州房屋征收、城中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补偿办法》还未能深入人心, 农民质疑政府通过农房集聚从土地上获取大于财政投入的收益;另一方面, 农房集聚点的建房成本也是一直以来农民们关注的问题。虽然集聚改造中凡属政府性收费的, 一律免费;属服务性收费的, 减半处理;属经营性收费的, 可协商解决, 政府为降低建房成本做了大量努力, 但具体落实到每个安置点的建安成本核算, 农民依然觉得是一笔糊涂账。建安成本核算如果不让农民觉得合理, 农房集聚建设工作必然会有阻力。

2.4 农房集聚建设资金缺口大, 城乡统筹推进难度大

温州的城乡统筹工作以农房改造为切入点, 农房集聚改造不同于拆迁, 先建后拆、先拆后搬是其独有特色, 为此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据初步估计, 温州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至少在500亿元以上。按照理论上项目资本金2:8比例, 也需要至少100亿元的项目资本金, 而政府已组建的融资平台自有资本金远未达到建设的需要, 融资专业人才不足, 乡镇 (街道) 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要求的融资准入门槛还有一定距离, 建设资金注入问题困难重重。

2.5 就业难, 变农民为居民产业支撑不足

通过土地置换、流转, 进入中心镇的农民需要适应工业化进程, 原有的农业技能将可能无用武之地, 流动的劳动力将对城镇带来巨大的人口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会稳定压力。城乡统筹如果没有相应的产业发展, 农民聚集将产生很多的问题, 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如永嘉县山区群众要求聚集到沿江地区, 但沿江地区的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山区, 而且就业安置岗位有限。根据以往下山移民的工作经验, 就可能出现农民把在中心镇置换来的房子卖掉又跑回老家盖违章房的情况。所以在做好农民向城镇集聚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如何大力支持城镇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产业园区建设, 发挥产业聚集效益。

2.6 低收入农民购房资金困难, 安居不易

温州山地面积大, 山区农民有相当大的数量, 这部分农民往往从事农业, 没有其它经济收入, 资金实力和信用等级较低, 购买新房时很大一部分资金需要从银行获得贷款或私人借贷, 存在一定难度, 很难承担农房集聚的置换成本。这部分农民一般没有掌握二、三产业的相应职业技能, 如果不经过技能培训, 没有对应的收入, 将难以承受集聚点居住的物业管理费用和生活成本, 导致安居不易。

3 加快温州城乡统筹步伐,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对策

3.1 合理规划, 覆盖城乡

温州农房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每年集聚率为5%, 要将近20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所以农房集聚建设规划尤为重要, 一定要有前瞻性和整体性。农房集聚建设规划首先应融入温州本地大都市布局, 建立覆盖城乡的一体化规划体系, 这样才能在建设过程中不会滞后;其次规划中要兼顾城乡各自原有的特色, 按照乡镇原有的条件和自然经济圈进行结构调整, 以免农民在集聚过程中因为落差太大不能适应生活从农村到城镇的转变;第三农房集聚规划要结合温州城乡整体产业转型升级, 合理分布安置点旁边的二、三产, 形成特色产业发展区, 使农民能够在集聚点安居乐业, 同时要注意产业规划和生态环保的衔接, 以免日后在实施过程中因各个局部规划间协调问题产生阻力;最后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一定要考虑在前, 预留发展空间, 让农民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和美好, 住得安心、顺心。

按照《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 并考虑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 从各地的实践经验来看, 每个社区1000~3000户居民较适宜;针对这一数据温州目前的集聚点规模普遍偏小。但是规划上单纯将集聚点做大并不可取, 只有做好集聚点周边二、三产分布的规划设计, 形成数量与社区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工作岗位, 才能使集聚点规模真正合理, 从而可持续发展。

3.2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规模经营温州特色农业

农房集聚使农村人口向二、三产转移, “三分三改”保障农民原有的财产权, 这一切促进了温州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温州特色农业。土地流转是规模经营的前提, 做好土地流转工作需要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大温州107个乡镇 (街道)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人员投入和培训力度, 花大力气推广应用温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在目前农房集聚工作量大、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基层工作人员人手紧缺的情况下, 可以引入社会力量成立土地流转市场中介组织, 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促进公平交易。

土地流转形成规模经营的同时, 发展温州特色农业, 增加非农收入是温州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应重视温州本地传统农业的经营方法和经验, 创造适合温州本地条件的生产方法和技术, 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内名列前茅的拳头产品, 并采取农业生产经验推广、建立试验场等措施促进温州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具体哪个区域选择什么项目, 则由该区域独立决定, 不强制推进, 政府管理部门应该引导产品实行错位竞争战略, 从而提高各区域规模经营的竞争优势, 促进农村特色农业的持续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以外经济, 增加农业外行业收入, 增加土地规模经营的非农收入。

3.3 加强政策宣传, 强化监督机制

想要打消农民对农房集聚建设的质疑, 更好推进城乡统筹工作, 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工作, 强化配套的监督机制。通过各类媒体和各种方式, 做好《温州房屋征收、城中村改造、农房集聚建设补偿办法》的宣传和学习, 并严格执行这一办法。市政府应该对各乡镇街道农房集聚进行监察, 看他们制定的细则是否符合市里的原则;乡镇制定细则应该听证, 有农民、党委、政府、人大、政策研究人员、建筑单位、物价等相关部门参加。维护农民在征地过程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诉权, 达到社会稳定团结的目的, 避免出现类似2010年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农房集聚建设账目必须独立核算, 并且公开, 使农民清楚地看到建安成本和房屋单价组成, 从而清楚地知道政府在用地供应、资金筹措、税费减免、人力支撑等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

土地复垦还耕工作和农房集聚建设关系紧密, 更和温州规模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温州正在大力推进, 完成率较高。温州应该形成复垦耕地验收和农作物种植周期回访相结合的公众监督机制, 以免验收后出现某些地区复垦耕地不符合农民耕种要求的现象, 影响政府公信力。

3.4 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 增加农房集聚吸引力

温州在推进城乡融合的过程中, 应该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投入, 农业固定投资比重应大于同期的农业增加值比重, 加强集聚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公共服务和管理一体化。重视农房集聚点与新农房配套的道路、水电、排灌、市场等基础设施及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社会事业建设, 建立完善的公共出行系统和完整的公交配套系统, 实现集聚点生活方式城市化, 增加农房集聚吸引力。

同时政府还应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 逐步加大对城乡社会保障的投入, 建立城乡统一、相互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覆盖率和保障标准;将城乡所有劳动者及困难群众纳入医疗和养老保障范围, 推广龙湾区新农合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经验, 进一步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3.5 广辟融资渠道, 为农房集聚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创新融资方式,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鼓励金融机构从政府建设和农民购买两个渠道设计对应的金融产品, 为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多元选择。通过定向投资的方式, 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农房集聚项目开发, 为农房改造集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州民资出路的问题。通过委托贷款的形式利用村级闲置资金参与项目建设, 使资金来自农村用于农民。引入股权投资公司资金、项目代建筹措建设资金、通过信托公司发行定向信托融资、债券融资等方式, 保障农房集聚建设资金需求, 与温州金融改革相呼应。

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担保的做法, 提供阶段性的项目担保, 规范完善抵押贷款工作, 借鉴福建明溪和重庆开县经验, 扩大全市农村抵押贷款的业务规模, 同时利用农房险、责任险等险种发挥保险应有的保障作用为农民购房提供增信支持。

3.6 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打造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

农房集聚在改变农民居住条件的同时, 也改变了农民的就业环境, 只有适应新的就业环境才能让集聚点的农民真正过上城市生活。进入二、三产业的农民必然产生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的需求, 根据这一需求温州应实行分层次、多元化、见实效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具体而言, 一是实行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 办好现有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 鼓励企业与各类教育机构用各种形式灵活机动地合作办学, 形成城乡劳动力的终身教育。二是实行城乡一体的就业辅导, 着重在集聚点进行就业和创业辅导, 向各类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和创业支持, 帮助他们实现就业。三是实行城乡一体的平等就业, 杜绝城市劳动力人口优先于农村劳动力人口就业的差别性就业现象。在集聚点农民培训过程中, 可以引入各类教育力量和教育形式,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进行相应的组织、管理和评估, 在评估中应加大农民就业和创业情况的权重, 跟踪受培训农民就业和创业的后续情况, 并以此来确认一批优秀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机构。

3.7 运用税收手段推进农房集聚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的过程其实是整个国家资源, 尤其是经济资源向农村倾斜的过程。温州可以制定优惠的农村税收政策, 鼓励和引导工商产业向农房集聚点附近转移, 根据劳动力情况在聚集点附近规划与之相匹配的工业区, 商业区, 吸纳劳动力, 使其能充分就业。对从城市搬迁到农村的一定面积和规模的工厂, 政府制定搬迁补偿的相关标准;对农房集聚区周边区域吸纳参加农房集聚改造的农民达到规定数量人数的企业, 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以鼓励企业优先录用参加农房改造的农民;对农房聚集区周边自谋出路自主创业个体工商户, 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鼓励。

3.8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乡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修建村民培训中心、敬老院、读书室、运动场、娱乐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农村文化设施, 通过举办文艺活动, 各类培训来启发村民们的勤勉、自助、协同、奉献精神;发挥非政府组织、社区在提供服务方面的作用, 鼓励志愿者走进农村, 深入农民, 为农民带去文艺汇演;通过社区大学四级网络和温州学习网为农民普及科技知识;组织社区活动, 调动农民参加的积极性, 融入城市生活。

摘要:针对温州城乡统筹工作现状, 分析研究农房集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影响。农房集聚是个系统工程, 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提出农房集聚工作的对策, 主要包括合理规划、完善土地流转、强化监督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广辟融资渠道、提高职业技能、运用税收手段、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农房集聚,城乡统筹,城市规划

参考文献

[1]严金明, 王晨.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模式评析与政策选择:以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例[J].中国软科学, 2011 (7) :1-8.

[2]嘉兴市统计局课题组.统筹城乡发展中嘉兴模式研究[J].调研世界, 2010 (7) :31-35.

[3]余波.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J].城乡规划, 2010 (9) :130-131.

[4]马学广, 王爱民, 闫小培.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人文地理, 2010 (3) :72-77.

[5]周林洁.“两分两换”:嘉兴快速稳健推进新型城市化的理性选择[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3) :13-16.

上一篇:小庙中学2011年德育工作总结-合肥小庙中学下一篇:义犬文言文翻译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