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联体建设工作汇报

2022-09-04

工作汇报,可以是在一项任务开始前,也可以是任务过程中,或者任务完成后。总之,工作汇报贯穿于工作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联体建设工作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医联体建设工作汇报

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情况汇报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在临我院检查指导、评价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 下面就我院开展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汇报如下:

医联体建设方面

一、 医联体建设基本情况及总体目标

我院从2017年9月开始启动医联体的各项工作,制定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强化卫生院自身服务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制度,实现 “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到社区”要求.

二、 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领导小组,将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纳入了卫生院目标管理,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由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临床一线医师负责日常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积极宣传发动

1、加强卫生院职工的全员培训,对卫生院领导干部、一线临床医护技人员,进行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知识培训,让医职人员都能掌握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目的意义和工作措施。

2、采取多种方式向公众宣传,在门诊大厅设置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宣传底板,展示松散型医联体协作单位****人民医院帮扶专家的详细信息。

3、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卫生院多次召开专题会,对如何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作出周密安排,组织卫生院中层干部和一线医务人员学习和传达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及传达分级诊疗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二) 落实具体工作

l、确定松散型医联体协作单位对口帮扶措施,根据医联体协议,协议单位****人民医院每年至少选派2名中级晋升副高的专家来我院进行对口支援,对口援专家参与行政管理、临床业务指导、讲座授课、及查房、坐诊、会诊等临床诊疗工作。我院每年选派2名医务人员到协议单位****人民医院进修学习,以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截至2018年5月31日,已有 名专家对我院进行对口支援,进行授课计 课时,接诊病人 人次,抢救危重患者 人次,会诊 人次。我院选派了 名医务人员去****人民医院进行 专业和 专业,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业务水平。

2、签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协议.于 2017年9月 日,我院与***县人民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及细则,畅通渠道,减少环节,优化流程,为分级诊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患者转诊转院开辟了绿色通道。截至2018年5月31日,我院上转危急重患者 人次,收到下转病人 人次。

三、成效分析

自开展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以来,我院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双向转诊程序与流程,两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1、松散型医联体对口支援专家,业务能力强,门诊率高,医药效果好,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既提升了卫生院品牌,又方便了群众就诊,还对临床一线医生起到了帮、扶、带的效果。

2、通过分级诊疗工作,确保了上转病人都能做到无缝衔接,病人得到了合理处置,避免了一些不必要重复检查,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对下转病人,做到了及时就诊,优先处置,

四、存在问题

1、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制度需进一步改进,要找到一条符合医联体双方和患者共赢的途径,确保该项工作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2、加大松散型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工作宣传力度,确保两项工作深入人心,既方便群众,又解决实际问题。

医养结合工作方面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我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近年来,我院在****卫计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了一个医养结合医务室,在敬老院设置了医养结合医务室,配备了相关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每周由一名临床医师坐诊,为老年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二)建立了一套健康档案。对全镇 名老人实行一人一档,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年定期为老人进行免费体检,叮嘱老人按时用药。遇到突发病情,及时处理,并医联体协作单位专家开展疑难病情会诊。

(三)提供了一些高效便利服务。对需住院治疗的患者开放绿色通道,实行先治疗后付费政策,让养老院“无病养老,有病就医”的理想成为现实。

(四)存在问题

医养结合模式才刚刚开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医养结合模式是新事物,缺少经验可以借鉴,可能会走弯路。二是缺乏政策和制度保障。医养结合模式探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医保政策和医疗制度的影响,如果没有政策和制度对医养结合作保障,可能影响医养结合模式进一步推广。

第二篇:医联体、分级诊疗汇报

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情况汇报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XX调研指导工作,充分体现了领导对我们卫生计生行业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此,我代表XX全体员工向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现就我XX医疗管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XX组建于2016年6月8日,由原XX和原XX整合而成,现有干部职工12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6人,高级职称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4人,初级职称41人,自聘人员23人(专业技术人员19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48人,专科18人。目前拥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化学发光分析仪、尿液分析仪、激光治疗仪、输卵管通液仪、全自动精液分析仪、红外线乳腺治疗诊断仪、微波治疗仪、心电监护仪、胎心监护仪、产后综合康复仪、妊高症监测仪、不孕症治疗仪、无痛分娩仪、电子阴道镜、彩超、B超诊断仪、心电图机、新生儿抢救台等常用医疗保健设备。现开设妇产科、儿科、综合门诊、公共卫生科、医技科、药械科及婚育保健科等10个科室,核定床位120张,目前,受办公场所限制,实际开放病床19张,能进行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不孕不

- 12

(四)开展医联体建设。2017年我XX与兰大一院生殖专科医院联盟,挂牌设臵了不孕不育生殖内分泌专科门诊,联盟医院与我XX建立了免费培训基地,目前,我XX选派1名护理人员在兰大一院免费进修学习。

(五)强化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范围,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选派2名妇产科专业人员分别赴北京和武威市人民医院进修学习宫腔镜和腹腔镜技术;选派2名专业人员赴天津进修学习儿童保健和放射专业;选派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中医理疗和儿科重症护理; 1名医技人员到市级医院进修学习超声专业。先后选派了28名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县级举办的短期专业技术培训学习,并积极鼓励和支持职工参加在职上学自考、函授等形式的学历教育,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

四、存在问题

(一)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宣传不到位。虽然开展了分级诊疗政策宣传,但未能做到完全深入人心,群众对分级诊疗的目的意义了解不深,思想意识还停留在找“专家”、找“名医”就诊的层面,传统的诊疗观念影响了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

(二)分级诊疗政策限制了我XX(专科医院)的发展。以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为例,限价标准为1300元,补偿标准910元,其中患者自付部分要达到10%以上.这样限制了单位的发展。

建议提高分级诊疗费用限额,既满足患者的需求,又推动了单位的发展。

(三)药占比限额太低。按规定XX药占比为35%,但我XX开设儿科、产科,儿科治疗以药物为主,辅助检查项目很少,35%的药占比远远不能满足儿科患儿的诊疗需求。建议按我XX的级别(乡镇一级医院)核定药占比,并现有基础上提高比例。

(四)基本药物目录种类少。我XX为妇、儿科专科医院,基本药物目录中常用药物种类不多,致使不能做到让患者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治愈疾病。建议增加基本药物目录种类,满足专科医院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五)人员编制紧缺,专业人才缺乏经验。我XX核定编制91名,核定床位120张,现有正式职工87名,计划于今年年内搬迁至城北新院址办公,按核定的床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的人员将严重不足,不能满足XX的发展。建议按照有关规定,核增单位编制,根据发展需要,调配适用型人员编制120人,以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在卫生人才的引进上给予优惠政策。

(六)搬迁新址资金紧缺。我XX新区的新业务大楼项目建设陆续完工,预计在XX年X月底完成全部的装饰装修工程,并投入使用。初步估算项目投入资金约XX万元,现已支付XX万元,截止目前项目资金缺口约XX万元。搬迁到新办公楼购臵医疗设备需资金约XX万元,购臵办公室设施需资金约XX万元,共需资

- 56 -

第三篇:医联体建设管理制度

一、为全面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区域内分级诊疗,形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保障医疗联合体工作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实行由医联体领导小组组成的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三级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定小组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开展工作,对医联体建设工作事项进行协调、研判、推动。

三、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是医联体内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决策层,负责全面分诊诊疗的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省、市医联体建设有关精神,市、区医联体建设有关会议和文件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质量标准、质量管理要求、规定、办法、措施等,制定医院医联体管理新模式。院长是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院领导参与制定、监控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四、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等职能科室是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层,全面负责分级诊疗质量与安全的控制工作,落实医联体工作目标,依据分级诊疗标准、要求,实施各个环节质量的指导、检查、考核、评价、监督、点评、总结及反馈。组织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坐

1 诊、查房、讲座等,负责规范业务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组织本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激励员工学习积极性。科长、主任是管理控制层第一责任人,履行环节质量与持续改进的指导、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责。

五、各临床科室对应医联体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科室医联体管理小组。科室医联体管理小组是医联体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执行层,全面负责科室分级诊疗质量与安全的执行工作,根据上下转诊标准、规范和流程,制定科室管理控制目标,落实首诊负责制,做好转诊病人的接待、指引、交接工作,完善记录,开展质量与安全监控、持续改进。科主任是科室医联体质理管理小组第一责任人,履行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执行、监控、持续改进职责。

2018年4月16日

第四篇:县乡医联体的建设探讨(1)

县乡医联体的建设成因与方法探讨

程修兵

作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推行医改大政的方式之一,医联体的建设报道不断出现。承担着分级诊疗、上下转诊、资源共享大任的医联体到底该如何建设,郧西县卫计局在县乡两级医联体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总结与大家分享。

1、我县县乡医联体的建设背景

郧西是个山区县,东西长115公里,南北宽55公里,版图面积3509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总人口50.66万人(2012年),其中农业人口43.5万人,县城位于县域东南角,与西北的乡镇最远达140公里,因此县域西北片区的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和落后。

1.1 解决偏远山区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交通不便,在山区农村,想要到二级医疗机构就诊,一般需要2-5个小时车程,加之医院一些检查结果当天不能出来,一次就诊需要2天以上,农民负担很重;乡镇医院设备、水平不足,农民要想解决一些疑难病,在乡镇不能实现。 1.2 解决医疗机构资源浪费的问题。统计显示,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不足和检查技术水平不高的现象非常突出,一方面国家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有设备但专业人员缺乏或者是兼职承担技师,诊断水平不高。

1.3 解决乡镇专业人才短缺、后继无人的问题。通过医联体建设,短期内有人才支持专业发展,中期可以培养后备人才,长期也能进行专

业发展规划的人才储备与配套。

1.4 解决病人无序就医、医疗费用浪费的问题。过医联体内部病人的分级转诊、合理流动,缓解上级医院床位压力和下级医院饥饿的现状,同时降低医疗费用支出,为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转打好基础。

2、我县医联体的建设模式及要点

经过多次研讨后,县卫计局就具体方案上报县政府出台了医联体建设文件。

2.1 联合体的形式:半紧密托管模式。以县医院为托管人,与卫计局签订托管目标,委派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驻被托管卫生院,被托管卫生院加挂县医院**分院的牌子。分院院长由县医院提名,卫计局任命。

2.2 被托管卫生院保持“五不变”:公益性、基本职能、原职工身份、资产和债权债务、财政投入体制。

2.3 托管协议要点:综合管理目标、业务发展目标、人才和技术扩展目标。

3、托管后的工作方法与成效 3.1 卫计局和总院出台配套文件:

建立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总院每周下派四名专家到分院查房、坐诊、手术和教学,按照分院的发展状况选定专业和教学目标(总院医务科和分院分管业务院长联合制定)。分院选派各科人员到总院轮训,每期4名3-6个月,培训结束合格的回分院上岗。卫计局也出台文件,规定但凡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必须在乡镇工作6个月(全勤),否则

2 /6

不予上报。

建立设备和帮扶资金计划:总院每年支援分院20万元设备更新资金,以解决急需设备。

制定院长年度目标:总院按照局里的要求,与下派院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强调专业发展计划与目标、业务发展目标、公卫工作目标等,以便于在托管期限内实现基层卫生院综合能力提升。

3.2 分院内部完善管理机制:设立医务科、护理部和综合管理委员会,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让员工广泛参入医院发展;建立院级和科室学习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和掌握时政知识,统一思想;建立新的绩效分配制度,鼓励业务发展;提高公卫人员待遇,增加积极性。 3.3 取得成效:

公共卫生:公共卫生管理成绩显著,由托管前的全县倒数第一名到今年综合考核顺数第二名,成绩之明显,令县内和市卫计委意外。 业务收入:业务收入逐渐提高,2012年业务收入962万元,2013年业务收入1053万元,2014年预计业务收入1120万元。

专业发展:新业务、新技术应用增多,2013年开展新业务3项,实效经济效益近20万元,2014年开展新业务2项,实现经济效益23万余元。

社会效益:获得镇级、县级表彰4个;通过省级“四化”乡镇卫生院评审;病人满意度调查96%(出院后电话随访统计)。

4、医联体建设思考与建议

现有环境下,通过医联体建设来提高基层卫生院的综合能力,有

3 /6

一些现实问题和困难。

4.1 托管人与被托管对象的选择:被托管卫生院必须是县域内副中心地区,能够以点带面的推动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提高,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群众看病需求,切实解决社会难题。其次被托管卫生院也需要有一定基础,能够快速提高服务能力,给群众带来实效。比如我们选择的上津镇中心卫生院,辐射范围达7个乡镇、20余人口,是典型的县域副中心城镇。

托管人的选择:医院自身应具有全面的履责能力,能够在人力、技术、管理等方面支援。我们的第一个托管人就是县人民医院,它技术力量雄厚,人才荟萃。拥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237人,开设病床800余张,设有17个病区,19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各类专业52个,有8个市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2013年业务收入1.8亿元,

托管团队的拟定也必须是“接地气”的人员,单纯二级医院的科主任或技术专家不一定能胜任乡镇院长职务,素质全面的管理团队有助于医联体目标实现。

4.2 托管模式的选择:由于现有体制原因,乡镇卫生由卫计局管理,在人事编制、财政供养机制、绩效分配等方面托管人不能实现统一,导致积极性不够。

建议:实行全面接管模式,通过重组,在资产、债权债务、人员等方面接手目标卫生院,实现管办分离。以一家二级医院为航母,组建一支战队作为“办医人”,他们在业务、人才、设备、绩效等方面

4 /6

能够高度统一,以扁平化的方式快速提高乡镇卫生的综合能力。同时卫计局的“管理人”身份不会改变,仅需要就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督查和指导,以规范乡镇卫生工作的方向和力度,起到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4.3 医联体运行中的问题

就我县来讲,一是目前信息化建设落后,公卫与医疗管理系统之间不能对接,信息不能共享造成很多浪费,二是医保支付方式不合理,不能引导病人合理、有序流动,造成医保基金无保障。

建议:一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至少在县域内实现患者就诊一卡通,共享患者保健、公共卫生和疾病诊疗资料,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点对多点的远程会诊平台,实现诊疗技术共享,以缓解基层专业人员不足、水平不高的难题。

三是实行分级诊疗,规范患者就医流程。通过制定病种目录、摸清基层卫生院综合能力、重设农合基金使用方式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不仅能保证基层卫生院的自我发展能力,也能保障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医改是个大课题,解决目前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亦或是解决基层卫生院发展中能力缺失的问题,必须是综合各部门职能进行协调,共同来解决这一社会难题。通过医联体建设来解决这个矛盾,或许可行,但必须是协调好管理人、举办人和医保基金三方关系后才能有效运行,至于具体到医联体的方式选择,笔者倾向于用资产重组模式来建设。

5 /6

作者简介:

程修兵:郧西县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医疗安全办主任

县医院上津分院院长

18372618266

6 /6

第五篇:中国医联体的建设背景及现状

一、医联体的建设背景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北京将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2013年到2016年末,在北京市区域内,全面探索城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和郊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在2013年11月-2014年6月的试点探索阶段,按照北京市目标要求,城八区都要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二、中国医联体的现状

1、上海市医联体的开展现状

2011年1月28日,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卢湾区签约启动,这项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能否起到应有效果,首次的探路至关重要。

首个签约成立的医联体位于卢湾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6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

卢湾区医疗联合体共由7家医疗机构组成:三级医院为瑞金医院,二级医院2家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卢湾区东南医院,一级医院4家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医联体后,社区居民可以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也依然可以持医保卡在全市各医院就医。但是,医联体内就医的便捷性更为突出,如有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专家门诊等。

2、北京市医联体的开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 、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平谷区域统一医疗体系、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等6个试点的区域医联体 ,从下列的不同层面及不同角度,包括: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信息互通、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及乡卫生院设立区域专科中心、联合药品配送等对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3、28个医疗项目已经启动

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已经达到1.8亿人次,其中外地患者近4000万人次,本地患者为1.4亿人次,平均本地人一年到医院就诊7次,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大医院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方来英说,各远郊区县都已经开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房山、大兴、平谷三个区县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已经建成。

很多新城居民反映看病不方便,方来英说,今后本市将不再批准五环内的医疗机构扩建项目,本市已经形成环五环医疗服务圈,大医院还将向五环外迈进。

本市已经启动了28个医疗项目,既有建成的,也有正在建设中或者拟议中的,其中包括北京地坛医院,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广安门医院南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朝阳医院京西院区,人民医院清河院区等。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在天通苑地区建设的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友谊医院通州分院,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口腔医院整体搬迁,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北京中医医院垡头分院等,未来科技城还将建设全新的医院;拟议当中项目包括中日友好医院望京分院,安贞医院东坝分院,北医三院海淀后山项目,阜外医院通州分院等。

上一篇:医疗赔偿协议书范本下一篇: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