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混凝土观后感

2024-04-22

浇筑混凝土观后感(通用9篇)

篇1:浇筑混凝土观后感

1、砼浇筑前的准备:(1)组织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班组必须熟悉图纸,明确施工部位的各种技术因素要求(砼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初凝时间等)。(2)组织班组对钢筋、模板进行交接检,如果不具备砼施工条件则不能进行砼施工。(3)组织施工设备、工具用品等,确保良好。(4)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2、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3)开动振动棒,振捣手握住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插入砼内部,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以砼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靠近模板距离不应小于2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5)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6)浇筑完毕后,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砼污染,并及时擦洗干净。

3、墙混凝土浇筑:(1)墙浇筑前,或新烧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2)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3)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砼振捣要均匀密实,特别是墙厚较小,门窗洞结构加筋与连接交错钢筋较密的部位,应采用Φ25振动棒,其它墙梁部位采用Φ50振动棒,考虑到墙窗洞下墙体砼封模后无法直接振捣,可事先将窗洞下口留成活口,待砼浇至该位置并振捣密实后再行封模和加固。振捣时,振动

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4)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5)施工缝设置:墙体宜设在门窗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墙体其它部位的垂直缝留设应由施工方案确定。柱子水平缝留置于主梁下面。

4、梁、板混凝土浇筑:(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2)楼板浇筑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动器垂直浇筑方向来进行振捣。不断用移动标志以控制混凝土板厚度。振捣完毕,用刮尺或拖板抹平表面。

(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 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4)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5)施工缝用木板、钢丝网挡牢。(6)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Ppa,才允许继续浇筑。(7)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凿毛,清除松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8)浇筑梁墙接头前应按墙的施工缝处理。

5、楼梯混凝土浇筑:(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的表面抹平。(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3)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范围内。

6、浇筑梁板砼时,墙节点区砼按高强度等级砼施工,分界面在墙柱边500处。

(四)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透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在砼强度达到1.2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施工振动。柱、墙带模养护2天以上,拆模后再继续浇水养护。

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常温下每日浇筑两次。

4、大面积结构如底板、楼板、屋面等可蓄水养护,贮水池一类工程,可在拆除内模板后,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注水养护。

5、可喷晒养护剂,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达到养护的目的。

6、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时,其四周应压严密并应保持薄膜内有凝结水

注意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完毕(从发车时起),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间间隔超过初凝时间而形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

3.浇筑过程中,振捣持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产生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振捣器插点呈梅花形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移动位置的距离应不大于40CM。保证不漏振,不过振。

4.浇筑梁板混凝土时,先浇筑梁混凝土,从梁柱节点部位开始,保证梁柱节点部位的振捣密实,在用赶浆法循环向前和板一起浇筑,但不得出现冷缝。注:(1)梁柱节点处不同标号(强度等级相差10MPA)的混凝土进行混浇时,先浇筑高标号混凝土,再浇筑低标号混凝土,且始终保持高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高于周边低标号混凝土浇筑高度。(2)加强梁柱节点等钢筋密实处的振捣,振捣采用直径30MM振捣棒,振捣间距为100—200,避免出现混凝土蜂窝等严重质量问题。

5.混凝土浇筑快要完成时,应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和剩混凝土量,联系搅拌站进行合理调度。

6.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刮杠刮平表面,刮平后用毛刷进行拉毛(附拉毛处理:用水泥和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和成水泥砂浆,将以上水泥砂浆通过拉毛滚筒或者笤帚,抹到墙面上,形成刺状突起,干燥后即成拉毛。主要作用是加强粘接能力;现在的毛坯房墙面一般不需要拉毛处理即可贴砖,但要看具体情况,如果墙面比较光滑,则需要做拉毛处理。)

7.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抹及三次抹压后,及时进行覆盖养。待混凝土终凝后,先洒水充分润湿后,用塑料薄膜进行密封覆盖,并经常检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无水珠时,应再洒水。地下3层至地下夹层顶板养护时间为7天,地下1层顶板养护时间为14天

篇2:浇筑混凝土观后感

一、编制依据

常州市武进区智慧园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市政、绿化工程施工图纸、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规范。

二、施工范围

中庭景观消防通道、广场铺装基础200厚C25混凝土垫层。

三、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工具

1.1 本次施工混凝土采用200厚C25商品混凝土。

1.2 主要机械工具:小挖机、机动翻斗车、铲车、铁锹(平头和尖头)、插入式振动器、乱杠、木抹子、胶皮管、串桶、水准仪等。

2、作业条件

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地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

2.2 在基坑内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个3m左右钉上水平。

2.3 校核混凝土配合比,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四、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支模板→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运输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养护

2、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3、混凝土的浇筑

3.1 C25垫层厚度为200mm,采用人工机械(机械翻斗车、挖机、装载机)配合,混凝土泵车将混凝土运至中庭外,人机配合装车至机械翻斗车,运至施工现场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振动,垂直振捣时振动棒与混凝土面垂直,斜向振动时与混凝土面成40°~45°角插入。振动棒的的操作方法是“快插慢拔”,振动器插入点布置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进行移动。

3.2 混凝土不连续浇筑,每隔6米设横向缩缝一道,机械切割缩缝,每隔25米设竖向伸缝一道,沥青麻丝伸缝。

3.3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按事先做好的控制标高桩找平,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3.4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12小时内浇水养护,浇水次数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不少于7昼夜。

五、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符合施工规范和有关标准规定。

1.2混凝土的配合比、养护和施工缝处理,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1.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2、基础项目

2.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空洞。

2.2无缝隙无夹渣层。

3、成品保护

3.1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篇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实例

准备工作:由于此次顶板是高支模(4.0M、6.3M),多种板面标高(+1.3M、+1.5M、+2.1M、+-0.00M、-0.6M),多等级混凝土,对施工组织,砼浇筑线路,人员配置要求很高,我部对此次浇筑非常重视,多次协同甲方、监理以及相关专家现场分析、论证,并对相关班组进行详细技术交底,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浇筑区域内高支模搭设,钢筋绑扎,各专业线管预埋等已通过项目监理部隐蔽验收,并已申请混凝土浇筑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及近期因高考对夜间施工的限制,本次混凝土浇筑采用一台52米天泵浇筑主楼核心筒和地下室外围剪力墙,两台车载柴油泵浇筑不同标高的地下室顶板。其中1#地泵安排在东南角,负责浇筑+1.5米,+1.3米结构板面,2#地泵安排在东北角,负责浇筑-0.6米,+-0.00米结构板面,安排天泵浇筑+2.3米,+2.1米结构板面和核心筒剪力墙、楼梯、外围地下室侧壁,并负责修补地泵未完成区域。此次模板搭设高度有3.4米、4米、5.5米,最高达到6.3米,要求合理安排砼浇注线路,避免施工缝的出现,影响结构自防水性能。要求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根据此次大面积砼的实际情况,搅拌站到工地的实际距离安排30台搅拌车运输供料,确保混凝土供应及时,不间断浇注。对此次混凝土的粗细骨料,外加剂要见证取样送检,经国家认可的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合理试配置,获得最佳配合比,在浇筑当天安排实验室相关人员到工地现场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卸料时的塌落度进行现场监测,即使反馈至搅拌站调整。在后勤方面,调配多台电机,振捣棒等备用机械,租赁一台10KW发电机以应对临时停电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安排工人分批用餐,采取措施防暑降温等。

现场浇注及技术控制:项目部安排泵机6点半到达工地,工人到场安装调试相关设备,7点正式开始浇筑。由于此次三台泵机同时开始,搅拌站同时发出C40, C35S6两种规格的混凝土,为避免出现混淆标号,混合泵送,安排现场材料员指挥混凝土搅拌车到指定泵机处卸料,并安排在指定地点处洗车完毕,确定未剩料、未破坏现场施工环境后方签单,现场设置洗车池和沉淀池,搅拌车出场前均要用水冲洗,以保证市政交通道路的清洁,保证的现场的文明施工环境和车辆的紧凑而有序的不间断供料。安排木工班、铁工班各派3人看模、看钢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泵机开始浇筑前,在剪力墙部分用塔吊调入5cm~10cm厚与墙体砼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并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地泵按预定线路浇筑顶板,天泵浇筑核心筒和外围剪力墙,由于核心筒剪力墙墙高达到6.3米,需要分3次浇筑,外围剪力墙高度4.0米,分2次浇筑,用串筒倾落,控制间隔时间在2个小时以内,避免出现冷缝,除了钢筋稠密处,采用斜向振捣,其他部位均采用垂直振捣,振捣点的距离为300mm~400mm,插点距模板不大于200mm,振捣要采取快插慢拔的原则,防止先将上层砼振实,而下层砼气泡无法排除,且振捣棒略微上下抽动,使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不要过长,一般控制在表面出浮浆且不再下沉为止。板面砼浇筑面的标高严格按放线员测定的标高(统一采用柱钢筋上50CM标高),并用自制钢筋插杆来控制板厚(插杆下部根据板厚焊接15CM和20CM两道水平钢筋)。质量员随机取样按规格做标养试块、同条件试块和拆模试块,抽检砼的塌落度,对于过大过小拒收,控制在+-1CM以内,并在搅拌站实验人员陪同下随机抽取三车过磅,确定每车方量无少量情况。

后续工作:所有楼板面都按浇筑的先后顺序扫毛,严格按照一个方向扫,以免影响混凝土的观感。及时清理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流下的水泥浆,洒落的混凝土也要随即清理干净。对于预留钢筋和后浇带位置也要及时清理钢筋上多余的水泥浆。已浇筑部分要进行成品保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面上进行操作及安装结构用的支架和模板。浇筑完毕后,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安排专人在12小时以内开始浇水养护,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少于7D。

结语:此次大面积多标砼浇筑工程于当天19点完成砼浇筑,21点完成收面清理等后续工作,放线组于凌晨6点放线,所有框架柱和剪力墙位置都在规范允许偏差范围以内。此次浇筑实际完成C40混凝土355方,C35、S6 1220方。由于从浇筑施工方案多方协商论证,多方协调配合,借鉴成功经验,浇筑组织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浇筑后续工作,每一步按计划进行,使得本次浇筑取得圆满成功。本工程主体结构已施工至第20层,无任何质量问题。

摘要:建筑工程中地下室部分因功能设计和实际施工的需要, 普遍采用大体积, 大面积混凝土浇筑技术。由于该部位对防水、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安排、裂缝的控制等有很高的要求, 而各施工单位均有不同的技术措施和要求, 现结合我项目部地下室顶板 (大面积) 砼浇筑实例, 对大面积 (大体积) 砼浇筑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做一讨论。

关键词:大体积砼浇筑,施工组织,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北京土木建筑学会.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篇4: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实施步骤

作为现代建筑领域最为常见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建筑质量的优劣所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續推进,建筑物逐渐向大体积、高度化方向发展,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处理不当,混凝土容易产生表面裂缝或贯穿性裂缝,甚至会产生坍塌的危险,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研究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就职中房集团苏州泰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期间,负责苏州市塘北小区湖滨花园二期工程管理工作,该工程位于苏州吴中区通达路,独墅湖西侧,工程规模约245000㎡,总投资15000万元。包括洋房、高层、别墅、幼儿园、地下人防及八个连通的大地库工程等。本人在该工程大地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并结合多年工程实践经验,认为可参照以下步骤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

一、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材料

混凝土是一种由胶凝材料、骨料、水以及必要的外加剂等按照一定配比,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与养护硬化等步骤所形成的人工石材,为了确保浇筑施工质量,必须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材料。具体选择标准如图一所示。

表一  混凝土浇筑材料选择标准

材料类型

应选材料

选择依据

水泥

选择含有适宜矿物组成的材料和容易调整细度模数的水泥(如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水泥等)

降低水泥水化过程中的水化热,减少温差

骨料

粗骨料

尽量选择单粒直径较大的粗骨料

粗骨料的单粒直径增大,级配效果增强,孔隙率增大,总表面积减小,降低单位体积水泥使用量

细骨料

尽量选择级配效果优秀的中粗砂材质

中粗砂的孔隙率较小,总体表面积也较小,可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与水泥使用量

粉煤灰

选择硅、铝氧化物含量较大、颗粒体积较细小、火山灰含量较高的粉煤灰

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水泥使用量,降低水化热现象,提高和易性

含泥量

砂石中的含泥量应尽量控制在2%的标准以内

含泥量过高,增大混凝土出现收缩变形的几率,降低混凝土抗拉和抗压的特性

外加剂

采取外加UEA技术,在混凝土中的添加量约为10%左右

能够使混凝土内部产生的膨胀应力与一部分收缩应力相抵消,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强度

由上表可知,无论我们选择何种材料,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外表面的温度差异,从而避免产生裂缝,增强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基于这一出发点,施工人员必须首先在实验室进行小样、中样实验配比,在各项指标达到施工要求后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投入到实际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

二、准确制定施工方案

在实际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厚度较大,其内部水化热值的上升速率较快,施工人员在内外温差以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方面具有很高的难度,再加上支护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移,这些都给实际浇筑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基于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实际情况,建筑施工人员应秉持“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原则进行,保质保量的完成浇筑任务。施工人员在对浇筑厚度、长度、宽度、浇筑次序、流向以及前后浇筑间隔时间等进行详细、精确计算后,可遵照以下浇筑方案进行施工(根据实际情况可做相应调整)。

(一)浇筑路径:

通常按照基础→外墙→内墙→顶板的路线进行浇筑

(二)浇筑阶段:

第一阶段:借助混凝土输送泵进行独立、全面分层浇筑(如图一)。在第一层安全浇筑完毕后,在回头来浇筑第二层。根据施工经验和数据计算,得出混凝土初凝时间,在第一层混凝土还没有开始初凝前,浇筑完第二层,以此类推,并保证层间的间隔时间不超过5h。

图二  全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第二阶段:借助输送泵布料、罐车等进行斜面分层浇筑(如图一)。浇筑过程中遵循“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一次到顶”的实施原则,先从下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以此类推浇筑前进。在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尚未初凝时,从第二段依次进行分层浇筑。

图二  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三)混凝土倒振:

在混凝土浇筑分层退坡前进时,可如图三安置振捣棒(当坡长不是很长时,可设前后两排)。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应秉承“快插慢拔、及时充分”的工作原则,使倒振棒既不漏振,又不过振,确保混凝土充分密实。

图三  混凝土倒振棒安置图

(四)混凝土表面处理:

在浇筑完混凝土后,大体积混凝土表面通常具有较厚的水泥浆,施工人员应分三次抹压成型。第一步:用长刮尺初步刮平;第二步:用铁滚筒碾压;第三步:用铁抹子搓平压实表面。整个过程要保证在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即在浇筑后3至4个小时内完成,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表面产生塑性裂缝。

三、及时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

在浇筑基础底板时,应安排专人配合进行测温管的预埋工作。为了防止发生位移或者损坏,应将测温管与钢筋牢固捆绑在一起,同时做好分区标记,以便区分深度(如图四所示)。认真做好温度的测试、记录工作,一旦出现温度异常现象,及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与部门。

四、科学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

科学、有效的混凝土养护,能够有效避免的裂缝的产生,必须引起建筑施工人员的注意。在实际养护过程中,建筑物不同部位所采取的养护手段不尽相同,必须科学开展养护工作(如表二所示)。

表二  混凝土养护措施

养护部位

养护措施

梁、板等构件底、侧

木模板保温

大截面梁

泡沫覆盖梁侧模,泡沫厚度为20mm

顶面

混凝土浇筑完毕12h内覆盖两层湿透水的麻袋,麻袋上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面上再覆盖一层湿麻袋

混凝土表面

让其保持潮湿保温状态,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下,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柱等竖向构件

带模养护、外挂麻袋、加强淋水等

大体积混凝土承台

加强淋水、覆盖湿麻袋和塑料薄膜等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高质高效完成,必须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材料、准确制定施工方案、及时监控混凝土内部温度以及科学进行混凝土养护工作,认真落实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心、放心和舒心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强.试论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7).

篇5:混凝土浇筑实习日记

今天最主要的是学了一下钢筋的绑扎,总结如下:先核对成型钢筋:钢筋绑扎前,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钢筋绑扎:钢筋应按顺序绑扎,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受力钢筋搭接接头位置范围内钢筋总面积的1/4。所有受力钢筋和箍筋交接处全绑扎,不得跳扣。垫块:底部钢筋下垫水泥砂浆或大理石垫块,保护层的厚度40mm,每隔1m放一块,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不应遗漏。

篇6: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一、编制的依据

粮食配送中心A栋工程施工图 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质量计划

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砼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 砼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名为川渝粮食物流中心·粮食配送中心A栋,位于遂宁市物流园区,建筑层数3F+1层,建筑总高度18.6米,一层层高5.9米,标准层层高4.2米,建筑总面积4991.96㎡。

三、作业准备

1、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工长必须办理浇灌令,在相关管理人员及领导签字同意的情况下报送监理审批,监理签字后方可浇筑。

2、混凝土浇筑前一天,混凝土工长及分包混凝土工长必须对模版墙柱脚堵缝进行检查,检查通过后即可浇筑混凝土,如墙柱脚堵缝不行,必须及时整改并再次检查。

3、浇筑混凝土前一天,项目主管领导、混凝土工长、班长必须在会议室开会实行交底制。所定混凝土浇筑方案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任何人不得随意进行更改。

4、浇筑混凝土前一天,分包必须提供本次混凝土浇筑期间内值班工长、钢筋工、看模工、混凝土浇筑班组等具体人员名单。总包汇总后形成统一的值班人员表,发放分包及总包值班人员。并在交底会后,连同浇筑顺序图书面报送监理。

5、浇筑混凝土前一小时,泵机手、放料工、棒手、收面工、后台操作人员必须到位并针对现场条件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形成书面交底。钢筋网片走道必须铺设到位,并准备好润管砂浆,开始调试泵机和振动棒。天气炎热情况下 1

作业,后勤方面必须准备好足够凉茶及消暑降温药品,防止作业人员在作业时中暑。如需夜间作业的,必须准备好足够的夜间照明工具。后台操作人员开始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水冲净,并应保持模板湿润。

6、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当地停电、停水安排,若停电、停水无法避开时,提前做好准备。在不良天气施工应做好防雨措施,准备足够的防雨布,遮盖工作面,防止雨水对新浇混凝土的冲刷。

四、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

1、本工程为框剪结构,剪力墙板采用先浇筑墙后浇筑梁板的施工工艺,木模板由现场木工制作,墙体混凝土浇注高度为从板面至板底,连梁底以上随板一起浇注。

2、振捣: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应小于50cm,门洞口两侧暗柱要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外墙板空腔防水构造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7、混凝土接管和拆管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拆、接管过程中要用麻袋垫隔,避免混凝土洒落在模板上。混凝土主管要架在钢筋马登上,不得随意摆放在板面筋和周边吊模上。

8、拆管后冲洗管内壁混凝土时,必须将泵管移至预留洞、后浇板部位冲洗,避免将管内混凝土冲洗在板面。

9、拆除并清洗完毕的泵管集中堆码,然后指挥塔吊将泵管调至地面固定堆放部位,不得随意堆放。

10、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应针对相应部位埋设测温点。

五、混凝土标高控制及收面

混凝土收面人数不得少于6人。在混凝土浇筑时,柱与柱之间通过拉线严格控制混凝土面的标高,用平板震动器初震后用铝合金刮平,在混凝土终凝前(人踩上之后稍有印迹)进行打磨,打磨不少于三遍,用以消除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打磨后及时进行养护。

六、混凝土养护

1、本工程结构施工期间竖向结构拆模后立即进行养护,楼板混凝土待磨光机打磨完之后3小时内,对混凝土表层洒水湿润后铺盖塑料薄膜及麻袋。墙柱的养护必须24h安排专人对墙柱进行浇水养护。

2、墙柱养护必须在拆模板之后应对混凝土淋水进行养护,淋水5-7天,边角接茬部位要严密并压实。

养护时间:普通砼养护至少一周,抗渗砼、施工缝接浇处砼养护至少两周。

七、混凝土缺陷修复

1、气泡修复

对于不严重影响混凝土观感的气泡原则上不修复;需修复时,首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浮浆和松动的砂子,用与混凝土同厂家、同强度的黑、白水泥调制成水泥浆,首先在样板柱上试配试验,保证水泥浆体硬化后颜色与清水混凝土颜色一致。修复部位,待水泥浆体硬化后,用砂纸将整个构件表面均匀的打磨光洁,并用水冲洗洁净,确保表面无色差。

2、墙根、阳角漏浆部位修复

首先清理孔表面的浮灰,轻轻刮去表面松动砂子,用界面剂的稀释液(约50%)调配成与混凝土表面颜色基本相同的水泥腻子,用刮刀取水泥腻子抹于需修复部位。待腻子终凝后打砂纸磨平,再刮至表面平整,阴阳角顺直,洒水覆盖养护。

3、凹槽处胀模、错台修复

先用铲刀铲平,如需打磨,打磨后需用水泥浆修复平整。凹槽处拉通线后,对超 3

出部分切割,对凹槽上下阳角损坏部位先清理浮渣和松动混凝土,用界面剂的稀释液(约50%)调同比例砂浆,将原有的凹槽条嵌入凹槽内,将修复砂浆填补到缺陷部位,用刮刀压实刮平,上下部分分次修复;待砂浆终凝后,取出凹槽条,擦净被污染的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

混凝土缺陷修复完成后要求达到柱面颜色均一,无明显修复痕迹;距离柱面5m处观察,肉眼看不到缺陷,可在样板上反复试验以检验相应施工工艺,直到符合要求。

八、成品保护

1、拆除模板时,不得碰撞混凝土面,不得乱扒乱撬,拆下的模板应轻拿轻放。

2、混凝土成品应用塑料薄膜封严,以防混凝土表面污染。上层浇筑混凝土时,模板下口设置挡板,避免水泥浆污染下层混凝土。

3、装饰、安装工程等后续工序不的随意剔凿混凝土结构,如需开洞的,要制定处理方案,并报经设计同意,方可施工。

4、人员可以接触到的部位拆模后钉薄木条或粘贴塑料条保护。

5、保持清水混凝土表面的清洁,不得做测量标记,禁止乱涂乱画。

6、加强教育,避免人为污染或损坏。

八、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

1、墙体烂根:模板安装后,支模前柱脚缝隙要用砂浆封堵,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2、洞口移位变形:浇筑时防止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

3、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柱墙封模前,在高低标号混凝土相交区域一定要先拦好快易收口网。

4、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5、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6、现浇楼板面平整度偏差太大: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

7、防止冷缝措施

在浇筑砼时控制好接缝时间,不能出现冷缝,出现特殊情况时应采取以下紧急措施:

(1)浇筑过程中,不可随意洒落混凝土。浇筑竖向构件时,出料口下面一定要用麻袋垫隔,并把洒落在板上的混凝土及时清走。

(2)必要时可用塔吊吊运砼,适当增加浇筑劳动力,应急浇筑间隙时间过长的部位,以控制局部冷缝出现。

(3)当砼运输供应不能保障时,就立即增加运输车辆,或联系其他已评审通过的厂家协助供应。

篇7:混凝土浇筑值班总结

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存在一些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要求甲方现场人员跟踪混凝土浇筑过程。在浇筑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施工单位管理问题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不少,但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人员不多。施工单位要专人专职、定人定岗。

2、事前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和技术交底不能完全执行。要严格按照事先预定方案及技术交底施工。

3、施工班组不听从施工管理人员指挥。不听从管理者要进行处罚或辞退。

二、施工班组人员技术水平问题

1、混凝土振捣棒手的经验不足,柱子振捣时振不到底部、柱角振不到位、漏振、过振等。

2、混凝土放料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对混凝土塌落度不了解。混凝土过稠、过稀都不好,不能正确判断。过稠就加水,混凝土离析也继续放料。加水要经过混凝土搅拌站技术人员计算加水和减水剂,然后在混凝土车内进行充分搅拌再放料使用。混凝土离析是混凝土车停留时间过长或者d塌落度过大引起,经现场充分搅拌后仍然不能使用的混凝土要退回混凝土搅拌站。

3、柱子模板底部缝隙封堵不严,漏浆而引起柱子烂根。封堵底部的缝隙有多种方法,用砂浆或者

三、施工单位组织问题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没有把木工等班组人员组织到位。木工必须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把模板看好,混凝土浇筑到哪个部位,木工盯到哪个部位,发现涨模、漏浆现象立即要求停止浇筑,修补后才能继续浇筑。

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楼层上混凝土浇筑面和楼层下看模人员不能及时沟通。楼层上下要保持沟通,下面有问题才能及时停止。

四、混凝土搅拌站的问题

1、混凝土搅拌站对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不好。搅拌站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的塌落度,下雨天混凝土原材料含水率过大,要及时对混凝土水灰比进行调整。

篇8: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1.1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

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的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

1.2 分层连续浇筑或推移式连续浇筑, 其层间

的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 必须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 将其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层间最长的时间间隔应不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 层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对于工程量大, 浇筑面积也大、一次连续浇筑层厚度不大 (一般不超过3m) , 且浇筑能力不足时的混凝土工程, 宜采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分层连续浇筑法是目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分层连续浇筑一是便于振捣, 易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二是可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 对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的温升有利。

2 采取分层浇筑混凝土时, 水平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2.1 清除浇筑表面的浮浆, 软弱混凝土层及松动的石子, 并均匀地露出粗骨料。

2.2 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 应用压力水冲洗混凝土表面的污物, 充分湿润, 但不得有积水。

2.3 对非泵送及低流动度混凝土, 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 应采取接浆措施。

3 混凝土的拌制, 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当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 混凝土搅拌场、站宜对砂、石骨料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3.2 当采用自备搅拌站时, 搅拌站应尽量靠近混凝土浇筑地点, 以缩短水平运输距离。

3.3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的运输宜采

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数量应满足混凝土浇筑的要求。

4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应及时清理混凝土

表面的泌水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由于混凝土表面泌水现象普遍存在, 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要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因为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比较大, 泌水现象也比较严重, 不及时清除, 将会降低结构的混凝土质量。

5 在每次浇筑完毕后, 应及时进行保温养护,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 保温养护措施, 应使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及降温速度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

5.2 保温养护的持续时间, 应根据温度应力 (包

括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 加以控制、确定, 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自混凝土浇注开始计算, 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少于14d, 使用其它水泥不少于21d, 炎热天气适当延长。养护期内 (含撤除保温层后) ;混凝土表面应始终保持温热潮湿状态 (塑料膜内应有凝结水) , 对掺有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应富水养护;但气温低于5℃时, 不得浇水养护。保温覆盖层的拆除应分层逐步进行。保温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目的主要是降低大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内外温差值以及降低混凝土块体的降温速度, 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以提高混凝土块体承受温度应力时的抗裂能力, 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 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温度和防风条件, 使混凝土在良好的环境下养护, 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 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4~6小时内可能在表面上出现塑性裂缝, 可采用二次压光或二次浇灌层处理。塑料薄膜、草袋等可作为保温材料覆盖混凝土和模板, 在寒冷季节可搭设挡风保温棚, 覆盖层的厚度应根据温控指标的要求计算确定。具有保温性能良好的材料可以用于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中。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 可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温性能好而又便宜的材料用作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中。在大体积混凝土保温养护过程中, 应对混凝土块体的内外温差和降温速度进行监测, 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可随时掌握与温控施工控制资料有关的资料 (内外温差、最高温升及降温速度等) , 可根据这些实测结果调整保温养护措施以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 不得采用强制、不均匀的降温措施, 否则, 易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 主要采用钢模和木模。无论钢模、木模在模板拆除后, 都应根据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块体内部实际的温度场情况, 按温控指标的要求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对标高位于±0.000以下的部位, 应及时回填土;±0.000以上部位应及时加以覆盖, 不宜长期暴露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

6 大体积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

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只在施工期间保留的临时施工缝, 称为“后浇缝”或“后浇带”。该施工缝根据具体条件, 保留一定时间后, 再进行填充封闭, 后浇成连续整体的无伸缩缝结构。因为这种缝只在施工期间存在, 所以是一种特殊的施工缝。但是, 又因为它的目的是取消结构中的永久变形缝, 与结构的温度收缩应力和差异沉降有关, 所以它又是一种设计中的伸缩缝和沉降缝, 一种临时性的变形缝。它既是施工所致, 又是设计所致。后浇带的设置、施工、目前规范规定不很详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 正文没有明确规定, 在9.1.1条条文解释中说明“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 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 通常后浇带的间距不大于30m, 浇灌混凝土的间隔时间通常在两个月以上”。《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规定, “后浇带的处理方法与施工缝相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 规定, “箱形基础, 每隔20~40m设后浇带, 施工后浇带在顶板浇筑混凝土14天后进行”。而检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规定,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按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后浇带混凝土的检验只被列为一般项目检验。由此看出, 目前规范对后浇带的设置、施工、检验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规范对施工时间要求出入也较大。根据后浇带所起的作用, 提出如下建议:后浇带首先应满足削减温度收缩应力的需要, 还要尽力与施工缝结合 (因为后浇带的分段可能与施工分段相结合) , 为施工创造便利条件。

后浇缝的设计原则分析:许多实际裂缝出现过程, 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活动期。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受的温差有气温、水化热温差及生产散发热温差, 混凝土入仓后, 经过2~3天可达最高温度, 最高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比入模温度约高30~35℃, 以后根据不同速度降温, 经10~30天降至周围气温, 此间大约还要进行15%~25%的收缩, 地基亦可能出现早期的不均匀沉降, 有些结构在这期间出现裂缝, 对此阶段称为“早期裂缝活动期”。往后到3~6个月, 收缩完成60%~80%, 可能出现“中期裂缝”, 至一年左右, 收缩完成95%, 可能出现“后期裂缝”。因此, 结构出现裂缝与降温和收缩有直接关系。施工一年后, 如无外界条件变化, 一般结构将处于裂缝“稳定期”, 出现裂缝的几率很小。如上所述, 地下或半地下结构经常遭受的最大温差及沉降等变形作用是在施工期间发生, 在这之后的温差就比较小, 只剩余一部分收缩。工程实践说明, 一些现浇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大多在“早期裂缝活动期”。特别是施工条件多变, 回填不及时, 养护较差等情况下, 更容易出现“早期裂缝”。结构长度是影响温度应力的因素之一, 并且只在一定范围内 (结构长度较小) 对温度应力影响较为显著。为了削减温度应力, 取消伸缩缝, 可把总温差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温差经历时间内, 把结构分成许多段, 每段的长度尽量小一些, 并与施工缝结合起来, 可有效地减小温度收缩应力。在施工后期, 把这许多段浇筑成整体, 再继续承受第二部分温差和收缩, 两部分的温差和收缩应力叠加小于混凝土设计抗拉强度, 这就是利用“后浇缝”办法控制裂缝并达到不设置永久伸缩缝目的的原理。可称为“先放后抗”的原则。设计中当地下地上均为现浇结构时, “后浇带应贯穿地上、地下结构、遇梁断梁, 遇墙断墙, 遇板断板。必须在设计中标定留缝位置。”后浇缝应尽力设在梁或墙中内力较小位置。

摘要:针对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篇9:水下浇筑混凝土浅析

关键词:水下混凝土;原材料

一、水下浇筑混凝土概述

水下浇筑混凝土,是指在地面上进行搅拌、直接灌注于水下结构部位,并就地成型硬化的混凝土,简称水下混凝土。这是一种用普通的混凝土材料、特殊的施工工艺的施工方法,在水中结构中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省去因造成在干地施工条件所必须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如基础防渗、基坑排水等。在某些情况下,水下混凝土甚至可能是采用的唯一施工方法。

由于施工方法多样化和不断发展进步,水下不但能浇筑一般的水泥混凝土,还能浇筑纤维混凝土、树脂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混凝土。

二、水下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是一种在水中看不见的隐蔽式的施工工艺,要确保其施工质量,水下浇筑混凝土必须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具有较大的湿堆积密度和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保持能力。

从施工条件看,水下浇筑混凝土,要比陆上干地浇筑混凝土困难得多,有些工作要克服水环境带来的水压、流速、缺氧、黑暗、涌浪等一系列困难。通常,水下浇筑混凝土都存在以下问题:当混凝土拌合物穿过水层而在水中移动时,很容易产生离析现象,使水泥与骨料分离而形成不均匀的混凝土,甚至呈现出一层骨料、一层水泥渣,使混凝土根本不能黏结成一个整体;如果水下结构为钢结构混凝土,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显著降低。

因此,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关键,是解决如何防止水泥与骨料不产生分离、未凝结的混凝土中的水泥颗粒被水带走的问题。很长时期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寻找一种解决混凝土能在水下浇筑施工而不分散的措施。之前,人们常用的措施是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水与混凝土拌合物的接触。即水下混凝土的施工应在与环境水隔离的条件下进行,不允许直接向水中倾倒混凝土拌合物。

三、问题解决办法

(一)水下浇筑混凝土原材料的要求

配置水下浇筑混凝土的原材料,除了必须具备地上浇筑混凝土对原材料的要求外,鉴于水下施工的特殊环境,对水下浇筑混凝土的组成材料,还应满足其他一些特殊要求。

对于胶凝材料,为了保证水下浇筑混凝土的质量和水下压浆的顺利进行,宜选用颗粒细,泌水率小、收缩性小的水泥。在一般要求的水下混凝土工程中,可以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具有一般要求及有侵蚀性海水、工业废水中的水下混凝土工程中,可以使用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而矿渣硅酸盐水泥由于泌水量较大,不适合用于水下浇筑混凝土工程。用于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水泥,其强度一般不宜低于32.5MPa。由于水下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较大,所以水泥强度也不宜过高,用于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水泥与混凝土一般有如下关系:水泥强度(MPa)=(2.0~2.5)混凝土的强度等级[1]。

对于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的不同,对细骨料的要求也不同。一般宜选用石英含量高、表面平滑、颗粒浑圆、符合筛分曲线的中砂,其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3~2.8之间[2]。为满足水下浇筑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其含沙率较大,一般为40%~47%。比普通混凝土一般大5%左右;若采用碎石配置混凝土时,必须再增加3%~5%,以使沙浆含量多些。

混凝土中的拌合水直接影响水下混凝土的质量,环境水泽影响浇筑方法、水下混凝土的耐久性及樱花条件。用于拌制水下混凝土的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脂、糖类及含铅的盐类。一般适于饮用的水、天然的清洁水,均可满足制备混凝土的要求。仓面环境水以清水最好,在浑水或泥浆中浇筑水下混凝土时,须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以减少环境水的不利影响;为保证水水下混凝土浇筑顺畅,仓面环境水与混凝土拌合物的相对密度差应在1.1以上。

(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选择

由于水下混凝土施工和检查质量时非常困难,加之存在着环境水的不利影响,配置高强度的混凝土是不现实的,一般掌握抗压强度在25MPa以内。在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符合节约水泥、降低造价的原则。水下浇筑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不同,可分为流动性选择法和强度选择法两种。流动性选择法按水下浇筑所要求的流动性,选择单位用水量;按要求水下混凝土的适配强度,确定几组水灰比,通过计算或实验资料绘制水灰比——强度关系曲线,从而选择同时满足强度和水下施工流动性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3]。这种方法可以一次选择出适于水下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用于计算法或重要工程的试验法。强度选择发为满足水下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先根据涉及强度和不同的水下浇筑方法,适当提高混凝土的适配强度。采用这种方法,实验时混凝土拌合物的塌落度适中,简化实验操作过程,因此适用于通过试验法求出一般水下混凝土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

参考文献:

[1]张厚先,王志清.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王政,战宁亭.新型建筑材料[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谢谢您,老师-抒情作文下一篇:七宝明强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情况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