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筑技术论文

2024-05-01

浇筑技术论文(通用12篇)

篇1:浇筑技术论文

瓦工浇筑砼技术交底

一、浇筑砼之前将模板表面浇水湿润,清除板面、梁底、杂物,工人浇筑时尽量避免踩踏板筋,做好之前一切准备工作。

二、浇筑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时间尽量缩短,应在前面砼初凝前,将后面砼浇筑完毕。

三、浇筑时先柱后梁最后板顺序浇筑,浇筑时振动棒先下,做到“快播慢拔”,应使砼不在往上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在沉落为止,移动距离不宜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梁时应按20cm~30cm距离进行振捣。对板的振捣应做到“不漏点”,边角造型震到位,宁愿多插一次不能遗漏任何部位,配合看模杠,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四、浇筑完成一定工作面时,应及时找平收光压实,不可出现表面有漏石子、麻面现象。及时覆盖薄膜防止出现风裂,吊模部位在二次收光前拆除,做到表面平整度不超过1cm,高低差部位 台明显,线条直顺,柱头处能上下时及时凿毛,处理干净。施工缝处在浇砼前用砂浆灰铺垫。

五、浇筑完毕后视情况在12h内养护,框柱采用衰薄膜方式进行,板面浇水应保持湿润状态。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养护次数视温度高低进行,在 光时注意成品的保护,不留有脚印。蜂窝麻面时不要擅自处理。

六、做好成品保护工作,防止过早上不上料造成板面污染。发现情况及时制止汇报。

交底人:

被交底人:

篇2:浇筑技术论文

2、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混凝土运输工具应设置遮盖或保温设施,以避免天气、气温等因素影

响混凝土质量。

3、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宜大于1.5m。超过时,应采取缓降或其他措施,以防止骨料分离。

4、振捣器插入混凝土的间距,应根据试验确定并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器宜垂

直按顺序插入混凝土,如略有倾斜,则倾斜方向应保持一致,以免漏诊;振捣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在预埋件特别是止水片、止浆片周围,应细心振捣,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密室;浇筑块第一层、卸料接触带和台阶边坡的混凝土应加强振捣。

5、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在仓内加水,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仓

内的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应避免外来水进入仓内,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带走灰浆。应随时清楚粘附在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表面的砂浆,应有专人做好模板维护,防止模板位移、变形。

6、主要是温控要求a、根据相关规定及结构物砼的实际平面尺寸和砼的厚度,测温点布置尽量

在承台周边的平面上,以利于后续测温工作的进行。b、砼浇筑前,对每个测温孔进行密封,防止浇筑砼时砂浆流入测温管内发生堵塞。同时对测温管严加保护,防止破坏,以确保测温工作顺利进行。c、测温的位置必须具有代表性,按浇筑厚度断面的底、中和表面多个不同的高度设置。d、测温时要定人、定时、定仪器,以减少人为误差。e、每次测温后,测温人员应及时把汇总的砼温差数值,提供给施工技术部门,以指导现场砼的养护。f、在测温进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规定25℃(或设计值)时,应及时采取外部保温措施,同时降低内部温度,防止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造成砼发生裂缝。g、利用信息化施工,用测温技术数据,并根据砼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控制降温速率和砼温度应力裂缝的出现。

7、中雨以上的雨天不得新开混凝土浇筑仓面,有抗冲耐磨和有抹面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在雨天施

工。在小雨天气进行浇筑时,应采取下列措施:适当减少混凝土拌合用水量和出机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必要时应适当缩小混凝土的水胶比;加强仓内排水和防止周围雨水流入仓内;做好新浇筑混凝土面尤其是接头部位的保护工作。在浇筑过程中,遇大雨、暴雨,应立即停止进料,已入仓混凝土应振捣密室后遮盖,雨后必须先排除仓内积水,对受雨水冲刷的部位应立即处理,如混凝土还能重塑,应加铺接混凝土后继续浇筑,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8、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前宜

篇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

1 北外环项目桥梁工程概况

巢湖市北外环路工程桥梁设计为公路-Ⅰ级, 设计车速为80km/h, 桥梁分左右幅, 全宽32米, 全长784米。桥梁桥墩基础全部采用桩基础, 下部结构为桩接柱与盖梁或承台与独柱墩, 桥梁桥台基础全部采用桩基础, 下部结构为承台、台身加盖梁的形式, 上部结构为连续箱梁, 其中左幅26#~29#、右幅25#~28#跨巢柘路三跨为现浇连续箱梁, 其它均为预制连续箱梁, 预制箱梁分为15m、20m、25m三种。

全桥主要工程量为:桩基154根, 立柱118根, 盖梁61个, 预制箱梁285片, 现浇箱梁砼1636m3。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

大体积混凝土内出现的裂缝按深度的不同, 分为贯穿裂缝、深层裂缝及表面裂缝三种。贯穿裂缝是由混凝土表面裂缝发展为深层裂缝, 最终形成贯穿裂缝。它切断了结构的断面, 可能破坏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其危害性是较严重的;而深层裂缝部分地切断了结构断面, 也有一定危害性;表面裂缝一般危害性较小。但出现裂缝并不是绝对地影响结构安全, 它都有一个最大允许值。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的一般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3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构件最大裂缝宽度≤0.2mm。

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 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在0.1~0.2mm时, 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 则渗漏水量将随着裂缝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加大。所以, 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贯穿全断面的裂缝。如出现这种裂缝, 将大大影响结构的使用, 必须进行化学灌浆加固处理。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温度裂缝, 一方面是混凝土内部因素:由于内外温差而产生的;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的外部因素:结构的外部约束和混凝土各质点间的约束, 阻止混凝土收缩变形, 混凝土抗压强度较大, 但受拉力却很小, 所以温度应力一旦超过混凝土能承受的抗拉强度时, 即会出现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在允许限值内, 一般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 但却对结构的耐久性有所影响, 因此,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 要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或杜绝由于温差变化而引起的裂缝。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配合比设计的主要要求是:既要保证设计强度, 又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既要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 又要降低水泥和水的用量。

选用水化热低的32.5MPa矿渣水泥, 水泥用量仅为340kg/m3。

大掺量I级粉煤灰 (国外高达30%) 。掺量高达100kg/m3, 占水泥用量的29%, 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掺粉煤灰是增加可泵性、节约水泥的常用方法。矿渣水泥本身就掺有20%-70%活性或惰性掺合料, 再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 而且要配制大坍落度的C40混凝土, 非常少见。这个掺量巳接近GBJ146-9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的上限。

4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的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 还应通过人工的温度控制, 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人为的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

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 不大于25℃~30℃。

混凝土拆模时, 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之间的温差。

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内部降温法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 通入冷却水, 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冷却在混凝土刚浇筑完时就开始进行, 还有常见的投毛石法, 均可以有效地控制因混凝土内外温差而引起的混凝土开裂。

保温法是在结构物外露的混凝土表面以及模板外侧覆盖保温材料 (如草袋、锯木、湿砂等) , 在缓慢的散热过程中, 使混凝土获得必要的强度, 以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小于20℃。

5 混凝土表层布设抗裂钢筋网片, 防止混凝土收缩时产生干裂。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掌握住它的基本知识, 并根据实际采取有较措施, 会使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

6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浇筑方案, 除应满足每一处混凝土在初凝以前就被上一层新混凝土覆盖并捣实完毕外, 还应考虑结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 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全面分层:即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 再回头浇筑第二层, 此时应使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初凝, 如此逐层连续浇筑, 直至完工为止。采用这种方案, 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一般不宜太大, 施工时从短边开始, 沿长边推进比较合适。必要时可分成两段, 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

分段分层:混凝土浇筑时, 先从底层开始, 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 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由于总的层数较多, 所以浇筑到顶后, 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 又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这种方案适用于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 不象第一种方案那样集中。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

斜面分层:要求斜面的坡度不大于1/3,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 逐渐上移。

7 施工中的几点经验总结

大体积混凝土容易开裂, 所以在工程中要做好混凝土防裂工作。首先是在混凝土的配置方面做选择, 可以在允许的情况下添加外加剂, 以降低水化热产生的温差。也可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其次可以在施工时选用分层施工的方法, 但是要注意振捣密实且停留时间不能过长, 以免降低两次浇注混凝土的粘结力。

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一次浇筑量大, 厚度大, 强度等级高, 在夏季炎热天气施工, 技术难度大。混凝土浇筑后, 经过3个星期保温保湿养护, 效果理想。

要施工好超厚、高强度等级的大体积混凝土, 关键要有一个先进的混凝土配合比, 有一套严谨的施工组织设计, 有一套科学的养护工艺, 有一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 关键在于水化热要低, 大掺量I级粉煤灰和低用量的矿渣32.5MPa水泥相结合是该工程成功的关键之一。它有效地降低了水化热, 提高了可泵性, 从而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湿热养护条件下, 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得很好, 有效地防止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微膨胀剂确实起到了补偿收缩作用。根据计算, 自降温开始, 混凝土表层就应该出现拉应力。可是在实测中, 始终未测到拉应力。除混凝土松弛, 养护阶段没发生干缩外, 微膨胀剂功不可没。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养护和浇筑同样重要。保湿是前提, 控制降温速度是关键, 监测是根据。

篇4: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当前建筑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它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同时被广泛应用。为了防止严重的离析现象的发生,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控制在标准值上,混凝土入仓时不能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受到破坏,防止离析现象发生,混凝土入仓时每层铺设厚度大约控制在20-30cm之间,而且铺入的均匀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进入混凝土内部要迅速,提出要缓慢,使混凝土中的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溢出。振捣棒插入点间距排列要均匀,以防漏振。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效率高、操作省力、出浆快的斜向振捣,还易于空气的排出,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中,要认真细致,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发挥好混凝土技术的作用。

1.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常见问题

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是比较常见的,施工质量控制也是相对较难的。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施工材料,其主要成分有砂石、水分和一些其他添加剂。”混凝土在浇筑之后会有一个凝固成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混凝土中的水泥成分的抗压性和强度都会增强,混凝土凝固成型的过程也是实现施工要求的过程。在混凝土施工中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最有可能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就是混凝土裂缝的存在。而在混凝土裂缝中以不同的裂缝程度为标准分为了三种裂缝类型,第一,表面裂缝。表面裂缝是混凝土工程中对工程质量影响最小的裂缝因素,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出现了裂缝现象,并不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因此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低。第二,深层裂缝。这种裂缝的主要危害是会把建筑结构的部分断面切断,危害性与表面裂缝相比要较大,其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质量影响、造成的危害性等都比较大。第三,贯穿裂缝。该裂缝的形成经过了表面和深层裂缝两种类型过程,最终形成了贯穿性质的裂缝,贯穿裂缝把混凝土结构断面切断,因此,其危害性是最大的,会严重影响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

2.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进行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要在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第二层在初凝前再回来进行浇筑,如此逐层进行,直至完成浇筑。采用此方案时结构平面不宜过大,从短边开始施工,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也可采取从两端向中间或从中间向两端同时进行的方式。

2.2分段分层

当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浇筑强度大的全面分层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采取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3余面分层。

在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下适用余面分层。分段分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到顶,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坡度为l:3的斜面,施工时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混凝土振捣工作,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混凝土易因降温和收缩产生结构裂缝。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收缩当量和温差,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后者产生外约束力,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

3.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3.1优化选择混凝土原料

原料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优化水泥选择。由于土木工程中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是C40,但是,为了减少混凝土中水泥反应所产生的热量,要优化选择水泥的型号,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252号炼石水泥。其次,优化骨料选择。混凝土中所应用的骨料有粗骨料和细骨料之分,为了降低水化热反应,细骨料通常选用的是中砂,而对于粗骨料的选择来说,其考虑的主要是混凝土自身的收缩和能否进行泵送,所以,最好是选择5~20mm粒径的连续级配石子。同时,骨料中的含泥量对混凝土浇筑质量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的主要对象是混凝土的收缩性,因此,选择骨料时一定要控制好骨料的含泥量,一般情况下粗骨料中的含泥量最好是控制在1%之下,而细骨料中的含泥量可以比粗骨料中的稍多一些,但是也应该控制在2%以下。最后,优化外加剂选择。为了控制混凝土温度的升高值以及推迟温度升高时间应该从外加剂的选择上进行控制,对于掺加料最好是使用“I级粉煤灰”,而掺量最大值可以控制在100kg/m3,这种掺料的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节约混凝土中水泥的使用量,具有一定的成本控制功能。

3.2温度控制及养护

温度控制可以从施工中进行,就是指,如果是在炎热的天气中进行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则可以进行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要控制在一定的厚度之内,不能太厚,这样就保证浇筑物的整体散热,避免裂缝的产生,还可以通过水管预埋的方式来进行降温。拆模的时间也是需要调整的,如果出现了急剧降温的状况则需要进行表面保温处理,防止内外温差过大。从养护角度来看,其目的是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进而避免裂缝的产生,而养护外部的覆盖物可以利用稻草袋或者是塑料膜等,而覆盖层的温度是需要根据科学的方式进行计算的,不能够凭借主观经验随意调整覆盖层的温度。

4.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本身的利益,更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究,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通过关键技术的合理把握,从而确保建筑施工中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提升,更好地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萃萃.对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

篇5:公路连续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

公路连续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平湖塘特大桥主桥上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变截面单箱室连续箱梁施工为例,对连续箱梁采用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施工中挂篮的安装、走行、拆除提出了安全保证措施,以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作 者:杨培仕 YANG Pei-shi 作者单位: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1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36(3)分类号:U445.46关键词:连续梁 悬臂浇筑 挂篮 施工技术 安全措施

篇6:悬臂浇筑桥梁中0号块施工技术

悬臂浇筑桥梁中0号块施工技术

结合工作实践,介绍了武荆高速公路中大富水大桥主桥悬臂浇筑0号块施工的支架、模板、混凝土、预应力的施工技术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以期为同类型桥梁施工奠定基础.

作 者:周华 ZHOU Hua 作者单位:武警交通第七支队,河北秦皇岛,066000刊 名:山西建筑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年,卷(期):201036(3)分类号:U445.466关键词:桥梁 悬臂浇筑 0号块施工技术

篇7:框架结构混凝土浇筑工程技术交底

一、砼一般要求

1、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2m用串桶或溜槽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一次浇筑方量,初凝时间应综合考

3、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拨均匀排列,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

5-10cm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必须有间歇时间(一般不超过2h)

二、柱的混凝土浇筑

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同配合比砂浆,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每层不大于50cm2、柱高在2m以内可直接下料,超过2m用串桶,在模板上开洞口用溜槽

分段浇筑

三、梁板混凝土浇筑

1、梁板应同时浇筑,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施工缝留在板底面

2-3cm处

2、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梁跨度的中间

1/3处

篇8:大跨度桥梁悬臂浇筑施工技术

一、悬臂浇筑施工原理

悬臂挂篮浇筑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桥墩两侧各设置一个吊篮, 形成悬臂。浇筑施工时, 两侧的吊篮同时施工浇筑, 浇筑好最内的一段梁体后, 开始向外浇筑下一段梁体, 施工过程中, 两侧的施工最好要求同步进行, 否则影响悬臂两侧平衡。首先将梁体进行分段, 一般一段梁体的长度设置在3~4m之间。挂篮的平衡是施工的要点, 一般要计算出挂篮的重力、施工恒载都要考虑在内。为了设置挂篮的方便, 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其他方式搭接好第一段梁体后开始搭架吊篮。

(一) 托架

根据桥梁附近的地形条件以及桥梁的桥墩高度确定出所需要设立的支撑托架, 一般要求所设托架的原则是托架应尽可能容易搭架且托架所能承受负荷应尽可能大, 具体的托架高度问题得视具体情形来定。规范要求, 所设置托架长度不得小于箱梁的长度, 尽可能保持一致状态。所设置箱梁的底宽要长于横桥宽度, 大概多出1.5~2.0m。通常施工情况下所设的托架有两种形式, 分别为斜拉式和斜撑式。具体应根据当时的具体地理条件来选定。为了尽可能避免托架承载过程中的变形过大而导致安全事故, 一般对托架进行预压, 增强托架的荷载承受力。

(二) 挂篮

托架的设置是为了方便拼接桥梁两侧的吊篮, 来进行挂篮技术的相关施工。上文我们也可以知道, 桥梁梁体距离桥墩最近的两侧梁体一般是使用其他方式进行搭接, 以保证有空间可以进行挂篮技术的施工空间。挂篮设置好以后, 从最内部的两侧同时进行浇筑混凝土施工, 且尽量保持两侧施工的条件相同, 以保证两侧的相对平衡。挂篮的一般结构是由用以控制平衡的锚固系统、用以施工的吊装系统及方便施工操作的空间条件组成。

对于挂篮的分类有些不同的分类标准, 其中按挂篮的平衡系统分类, 可分为锚固式、压重式以及半锚固半压重式挂篮三种。具体施工过程中所应选用哪种挂篮方式,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

(三) 悬浇施工工艺

悬臂挂篮施工过程:前移挂篮就位以后, 调整底模以及外膜就位, 这些调整好之后, 就开始根据相关的施工图开始绑定底板和腹部的钢筋, 再调整好滑移内膜, 最后安装好端模部分, 端模部分同样进行底板绑扎和腹部钢筋的配制。完成了这些之后, 便可以开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施工了。施工过程中, 要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压浆, 难免会对前面所调整好的挂篮有相对的影响, 如若发现吊篮的位置明显发生了较大改变, 应及时停止压浆过程, 从第一步重新开始, 即开始移动挂篮以达到稳定状态。

二、悬臂浇筑施工的挠度控制

(一) 预拱度的设置

对于前面所提及的一个观点, 桥梁施工之前, 对梁体的施工过程中应设计好其所需要的预留拱度。关于预留拱度, 有两层意思。其一, 预留拱度是为了进一步的施工方便所预留, 这部分拱度预留是为了方便施工人员操作吊篮而设置, 被称作是施工预留拱度;其二, 桥梁的施工过程复杂, 开始施工到最后的拼接过程需要经过很多步骤, 完成之后运营过程中如若需要做一些简单的修改, 也会因预留拱度的存在而变得方便。

预留拱度的设置只是为了保险起见, 但是所预留部分绝非越多越好, 因为预留太多则会造成资源空间的浪费, 且影响桥梁本身的美观问题。根据相关规范规定, 所预留的拱度应该接近于悬吊梁在运营过程中的最大挠度值。其中, 最大挠度值为梁体各段的挠度之和, 其中还需要考虑各段梁体的收缩变形与温度应力所导致的变形加上其预应力损失所造成的挠度, 其中各项数据得通过相关计算而得到, 并根据桥梁所处的环境因素做一些相关经验处理。不论如何, 施工之前, 对于相关数据的反复验算与校核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二) 结构预拱度的测量

为了准确地反映出挂篮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变位, 将梁的底部作为施工控制的准线, 变位应严格控制在准线的范围之内。在标记好桥梁的施工准线后, 梁底的标高可通过测量得出, 所需要预测点距离准线的高度就能容易测量得出, 容易通过这一高度值反馈出所设置的托架是否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三) 结构的挠度控制

控制结构的挠度, 主要是通过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重量、托架的自重以及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活荷载的影响。

(四) 立模标高的确定

在实际的挂篮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中, 需要控制的是梁段的立模标高。如何准确定位出立模标高的值, 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施工步骤。通常情况下, 立模标高是通过以下的经验公式得到:

其中, Hi表示的是第i段梁体的立模标高;Ho表示的是第i段梁体浇筑之前的设计立模的高度;Fi表示的是第i段梁体经过相关因素影响所得到的最大挠度值;Fg表示的是挂篮自重所造成其下梁体的挠度;Ft表示的是桥梁本身经过t年的徐变所形成的挠度值。

三、悬臂浇注过程监测手段及测点布置

(一) 线形测量

1. 挠度测量

(1) 测量挠度值的布置:通常情况下测量挠度值采用水准仪精确测量。每段梁体一般设置三个观测点, 分别设在梁体的两端与中间部位, 测点采用特殊标记标出, 观测其挠度值在0~1.5cm之间时, 可以看出其预应力钢筋布置及预留拱度结构良好;挠度值在1.5~2.5cm之间, 就说明这段梁体的挠度值稍微超出了允许范围值, 应及时防范;如果挠度值大于2.5cm, 可见此段梁体应重新布置。具体挠度的观测点布置位置如下图2所示。

(2) 挠度值的观测时间段:通常情况下, 挠度值在混凝土凝结之后的一个月开始测量。如果当时天气温度较高, 时间可稍微减短, 温度较低时, 应适当延长。一般测量之后, 每隔一个月复检一次, 如果出现的变化值很小, 可适当延长复检的时间间隔, 如果出现了较大变化, 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 桥墩沉降测量

桥墩的沉降一般可以根据相关的地质条件, 其持力层的数据及施工中桥墩的自重与其上活荷载和恒定荷载值计算出桥墩的沉降量。但是, 那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沉降值, 不可能做到精准, 所以通常情况下采用全站仪来进行测量。以桥墩顶部中间部位设立观测点, 记录相关观测点的标高, 计算出其沉降量, 观测其沉降量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

(二) 应力测量

1. 应力测量仪器

观测梁体所受应力值是否在允许范围之内, 是为了梁体的保险起见。通常情况下, 梁体的挠度值较小, 桥墩的沉降量也在范围之内时, 可以不测其所受应力。反之, 当梁体的挠度接近极限值, 沉降量也接近极限值时, 则必须考虑梁体所受应力情况。通常情况下, 使用的应力测量仪器叫做钢弦式传感器, 这是一种间接测量的仪器, 通过两端钢弦的频率变化来换算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情况, 得出其应力的值。

2. 应力测量测点布置

应力测量的布置与挠度测量的布置相同, 分别布置在梁体的两侧与中间部位 (见图2) 。

四、总结

桥梁的悬臂挂篮施工过程中, 为了确保所有建筑的桥梁结构满足其应用的要求, 保证桥梁的受力状况稳定、桥梁的外形设计自然和谐, 桥梁设计过程中, 需对每段梁体进行反复的验算和校核, 以保证其受力状态稳定;施工过程中, 合适的设置预留拱度, 为其桥梁的运营与施工提供方便。综上所述, 施工中应严格注意以下几点:

(一) 挂篮对于梁体所造成的变形在施工完成之后是不可恢复的变形, 所以应对挂篮的荷载进行准确计算, 以便准确计算出挂篮对于梁体所造成的形变。

(二) 对于预留拱度的值, 应根据计算与相关实际结合来进行确定。对于这一数据确实应保证可靠。

篇9:桥梁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技术

关键词:桥梁挂篮悬臂;施工技术;浇筑法

1.挂篮悬臂技术的原理及组成

1.1挂篮悬臂的原理

悬臂挂篮技术的特点在于挂篮能够自由移动,进而避免了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施工的麻烦,且与其他技术相比,悬臂挂篮技术操作简便,结构轻盈。在实际施工中,相关施工企业可结合工程实际需要进行分段时的悬臂挂篮作业,在完成一段梁段施工后,施工企业可将挂篮向前移动,进而开始下一梁段的施工,这样的施工技术与措施,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桥梁的整体施工进度,使桥梁施工更为方便,悬臂挂篮技术的运用,不仅是作为一个施工操作平台,从另一方而来讲,也起到了一定的承重能力,而许多企业在施工时,往往简单的将其视为施工操作平台,忽略了悬臂挂篮的承重结构的性能。对此在实际的施工中,施工企业应不断累积经验设计出运动轻巧、稳定性好且高强度的挂篮,这样不仅有效的降低了挂篮的自重,也有效的提高了挂篮施工的安全性与施工质量。

1.2挂篮的主要构造组成

挂篮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模板,承受新浇混凝土重量,出工作平台提供张拉、灌浆的场地,调整标高。因此,挂篮不仅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还要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自重轻,移动灵活,便于调整标高等。锚固系统、内外模板和底模架以及主构架还有行走等部分组成了桥梁挂篮,其中桥梁挂篮主构架是桥梁挂篮的主要部分,它是由门框和桁架来构成的,桁架的节点处常是使用栓接来对其进行的固定,这样的做法能够方便桁架的安装和运输,而关于桁架的杆件,基本上都是通过组焊而成,底模板和底模架,一般情况下底模架大多都是由工字钢进行组焊来完成的,在底模架的横梁的上部也就是挂篮前后的吊点的位置。

2.橋梁挂篮悬臂浇筑法的现状

悬臂浇筑法施工方法中,挂篮施工是其中的一种施工方法,它根本就不需要来架设支架,更不用使用大型吊机,和其他的施工方法相比,悬臂浇筑法施工不仅在结构简单快捷方便而且也没有压重,还能够确保工程的高精度和安装方面的高质量,不但可以让全部安装精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而且还能够节约很多的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给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果。在过去的几年,在桥梁挂篮施工技术方面,我国的桥梁施工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且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施工项目中,也暴露出来一些不足。

3.桥梁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技术

3.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放样→搭设施工支架→临时支座施工、永久支座安装→安装底模、侧模→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及安装波纹管→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及安装波纹管→各部位检查测量→梁段砼灌注→混凝土养生→临时固结。

3.2挂篮移动准备工作

桥梁工作人员在进行挂篮施工前,必须按照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制定严格详实的图纸内容,同时利用对比分析和实地考察的方法,确定施工图纸的切实可行性。施工前,应充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之能够充分配合。管理人员必须按照安装图纸等其他详细的资料,总结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技术难题。另外,桥梁施工人员还应加强对挂篮运作流程等各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期进一步提升桥梁建设的总体质量。

3.3挂篮安装工作

需要根据桥梁实际的吊装能力,将挂篮进行拼装,并且组合成为若干个不同大小的挂篮组件,在混凝土模块之上进行挂篮的安装,确保挂篮的齐整。最后,则需要根据桥梁轨道之中的设计图纸设计基本要求,确定得出挂篮的水平位置,对水平中线的具体部位进行测定,并且在桥梁挂篮的两侧部位按照施工的要求进行固定处理,确保施工的完善性。在进行完毕挂篮的安装以及拼接之后,才可以对桥梁的预压进行测定,在进行预压操作之时,需要使用沙袋等工具对已经安装完毕的挂篮进行安全性方面的检查,实际检查的结果可以根据挂篮可以承受的重量以及挂篮变形的程度等来进行确定,进而合理的、科学性的得出挂篮的实际承载量,对桥梁施工的水准进行有效的控制。

3.4挂篮悬臂的施工挠度控制

挂篮悬臂必须需要根据相关的设计标出高度以及预拱度。确定待悬灌梁段立模标高。严格按立模标高立模。在施工的现场,必须要安排专人专职进行定期的观测,观测每个节段混凝土浇筑前后。预应力张拉前后4种情况下的悬臂扰度变化,根据观测到的结果。整理出扰度曲线,及时地分析数据,从而准确地把握施工中的偏差值,从而确保箱梁悬臂端合拢的精度,以及控制桥面的线型。

3.5合拢段施工

确保桥梁的合拢的质量,确保混凝土与桥梁实体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性,进而保证桥梁的整体施工水准以及桥梁的强度。在进行桥梁施工之前,应该对各个轴线部位以及桥梁体部位的顶面进行必要的测量,另外还需要针对由于温度或者是气候的变化而引发的桥梁长度变更、标高的变更等等进行测定,避免不利因素对桥梁的建设施工形成不良影响,及时的纠正施工过程之中的错误组织规划,确保整个桥梁的合拢施工操作可以稳步的、合理的进行,保证所有的项目均处于可操作的状态之下。

最后,当桥梁全部合拢之时,需要对桥梁的均衡性进行必要的掌控,明确桥梁之上的某些荷载,确保整个合拢的过程处于最均衡的环境之下,所有的步骤都同步的进行,避免外界的应力或者是精确度控制不佳对桥梁合拢操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4.桥梁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4.1为确保桥梁工程的质量,施工应严格、谨慎的做好桥梁施工挂篮技术运用中的静载试验。这就要求,施工中的各个作业阶段应当对中线与标高进行反复、多次检验;同时在施工时,应注意挂篮设备放在运行轨道上前进速度,避免挂篮扭转。另外,挂篮安装后,为确保挂篮在安装后避免出现其载荷、重力变形,应当对其实施加载预压。

4.2为了有效保障桥梁挂篮悬臂施工过程能够合理进行安全作业,监督、管理工作也就必不可少。施工前对施工期间将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预测,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处理计划。施工时应能够及时的处理问题,而且要强化对桥梁挂篮悬臂施工中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认知重视程度,从人员意识上,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只有抓好安全质量管理,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结构施工标准与预期要求。

5.结语

总之,随着新型的技术手段不断引入,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技术是桥梁建筑项目施工时所重用的一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在运用实施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只有通过对挂篮悬臂浇筑法施工技术特点的逐步深化与理解,才能在实际施工中处理好各类施工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以群,李鹏程,张力.浅谈桥梁挂篮悬臂施工技术及线性控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11):123-124

[2]钟汉华,余丹丹.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37):46-47

篇10:浇筑技术论文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工作,所以要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的质量达到规范的标准要求。所以在原材料选购阶段,一定要符合设计图纸中的型号、规格等各项参数要求。在材料进场时,需要对各种材料的质量进行检验,必须具有齐全的质量合格证书等相关资料。在材料进场后,需要对其进行妥善的保管,分类堆放,做好防潮防雨等保护措施。只有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才能够为后期的浇筑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混凝土的拌制

混凝土的拌制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指标,所以为了控制混凝土各项性能符合标准要求,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等级要求,对混凝土中各项原材料的配置比例进行试验,然后根据试验室的配置比例进行拌制。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各项原材料的计量以及投料的顺序都需要严格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执行,并且要注意严禁将不同品种以及等级的水泥混用。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含水率的变化,如果在雨天或者其他引发含水率变化的情况下,在经过检测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水和骨料的用量,确保混凝土拌制的质量。

1.3混凝土的输送

篇11:浇筑技术论文

1.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特点

1.1 工程条件复杂,混凝土的需要量大

现在基本都是现浇的混凝土,因此整个浇筑项目的条件比较复杂,这对于浇筑技术的需求比较高。混凝土本身的体积要比普通混凝土要大,在浇筑的经过中就需要许多的原材料。因此,混凝土在浇筑时的特征之一就是混凝土相对大的`需要量。

1.2施工技术与养护工作的要求高

混凝土的体积大,构造厚实,而且在浇筑时容易形成裂缝,因此在浇筑的经过中一定要确保其整体性。通常状况下需要混凝土实施连续浇筑,防止留下任何缝隙;后期的养护工作一定要做好,不然混凝土就会发生一连串的问题,这对于整个项目而言都会形成非常大的影响。

1.3施工难度相对大,容易形成裂缝

混凝土在现实浇筑中水泥的水化热量相对大,再加上混凝土的体积大,因此混凝土内部不容易散发热量,而混凝土外部的热量散发快,这就产生了温差。温差就会造成应力的出现,应力就会造成混凝土发生裂缝,裂缝对于混凝土而言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2.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分类 .

2..1 小直径钢管混凝土浇筑技术

所谓的小直径钢管混凝土建筑技术其实就是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的时候,通过c50的自密实机库,根据工程当中所指定的相关规范合理配置混凝土,然后根据要求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施工,然后利用振捣和甭管技术最大限度的优化混凝土浇筑质量。

2.2预应力输管大直径薄壁混凝土技术

现阶段在进行高层建筑房屋施工的时候用到的较多的技术就是预应力输管大直径薄壁混凝土技术,其主要的操作其实是利用预应力输管来让混凝土施工程序简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浇筑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并且也使浇筑质量有了质的改变。

2.3水下双管加固混凝土浇筑技术

水下双管加固浇筑技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一定不能够让水喝混凝土混合,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最重要的几个环节是水下混凝土浇筑、基础挖掘、方桩沉桩以及安装模板等,另外再混凝土遇到的一些情况做到及时解决,最大限度的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3.混凝土施工期间产生裂缝的原因

3.1 原材料不合格产生裂缝的原因

很多施工单位在建材选购时,为了能够减低施工成本,没有按照混凝土施工章程的具体要求和建筑商的设计要求来进行原料的采购,具体有以下两点形式:第一,在施工中采用不符合施工标号的水泥进行施工,导致水泥的用量增大,是促使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水泥在硬化后,其自身在受到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刺激下出现不均匀的变化后,也会导致水泥膨胀出现裂缝。第二,钢筋在被腐蚀后,容易出现裂缝。混凝土处在潮湿、腐蚀的环境下,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减低自身碱度,导致钢筋容易被侵蚀,从而出现裂缝的现象。

3.2温度应力产生裂缝的原因

温度应力裂缝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的内外温度差,引发温度应力而导致的。混凝土出现硬化现象时,其自身在水化时产生巨大的热量会导致混凝土建筑体内外的温度聚变,而混凝土表皮受到温度的影响较低,内部的温度骤然升高,因而在内外的温差下产生出了温度应力,当温度应力高过混凝土自身的拉力时,就会容易产生裂缝。

4.控制温度裂缝措施

4.1 合理选择配合比

在进行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严格控制砂、石级配以及含泥量的配合比,并在实际的配制过程中适当的加入定量的减水剂(粉煤灰)。相关的工程实践显示,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加强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以及选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水泥用量以及水化热程度的降低,并由此推动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以及可泵性的提高。

4.2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为了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问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对于浇筑温度的降低,需要相关的技术作业人员采用低温水、砂表面覆盖等方法。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于混凝土运输时间的缩短,并将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逐渐延长到5小时以上。再者就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逐渐减缓浇筑的速度,继而由此提升混凝土热量散发的速度,实现水化热峰值出现的延迟,防止因温度过高而出现了混凝土表面高温状况。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技术人员将混凝土入模的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以下。

4.3控制拆模时间

在进行混凝土拆模的过程中,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相关温度的测量以及监控。事实上,只有当混凝土拆模后的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差小于25摄氏度的时候才能以进行侧模拆除作业。若其温差大于25摄氏度的时候,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于保温措施的采取,继而由此减小温差。

5.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越来越频繁,这也就需要针对具体的建筑工程项目具体施工进行创新优化,促使其能够体现出较强的发展适应性效果,尤其是能够有效表现出理想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效果。混凝土工程中,在浇筑期间如果施工技术人员一旦把握不当就会出现裂缝的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建筑的整体平衡以及建筑质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混凝土浇筑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篇12:浇筑技术论文

摘要:只要是筏板基础,必然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本文阐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及裂缝控制,较为详细的对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1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首先要做出是整浇还是分段浇筑的方案选择,接着要结合确定的施工方案对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施、捣实机械及浇筑工人等元素的数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当混凝土运至施工场地,必须严格检查确保符合浇筑时规定的坍落度,如果发现有离析现象时,在浇筑前一定要实施二次搅拌,同时注意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不宜超过规范规定的时间值。常用的浇筑方案有以下几种。

1.1 全面分层

按照厚度在整个模板内进行全面分层,将结构分为厚度相等的若干个浇筑层,基础平面面积是浇筑区的面积。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浇筑方向从短边向长边实施,逐层浇筑,值得注意的是后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在前面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1.2 分段分层

大面积且长度较大的混凝土浇筑,如果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混凝土浇筑强度很大,导致场区的混凝土浇筑没备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宜采用分段分层的浇筑方案。具体做法是:在浇筑混凝土时沿长边方向将结构分成若干段,分段实施浇筑。每一小段的浇筑均由底层开始施浇,一旦第一层混凝土浇筑了一段长度后,立刻回头浇筑第二层,同样,一旦第二层混凝土浇筑了一段长度后,回头浇筑第三层,一直向前以阶梯形态推进式浇筑。该方案比较适于结构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时混凝土浇筑。

1.3 斜面分层

选择该方案进行浇筑施工时,混凝土是一次浇筑到顶,那么混凝土则自然流淌进而形成斜面。施浇中,振捣从浇筑层下端开始实施并逐渐上移。这种方案大多用于长度较大的结构。

2分析施工中质量控制

2.1 支立模板

模板的选择和支立质量是影响混凝土的外观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在上面的质量问题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所用模板如果质量低劣、生锈变形,如果又没有规范化地支立,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表面无光泽、跑模等外观缺陷的直接原因。笔者认为应从下面3个方面着手对其实施控制。

(1)选用的模板的刚度和强度应该足够高,板材表面光洁且不易变形,混凝土外观的模板板面选用胶合板或是钢模板比较好。

(2)对大面积的混凝土,合理安排应尽可能地减少模板的拼缝数量,拼缝要保证搭接平顺、严密,保证不漏浆,应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错台和不平整现象。

(3)支架必须稳定、坚固地安装在有足够承载力的地基上,在模板背面合理地分布支架的支撑,两模板拼缝处用木条先将其垫平然后加以支撑,避免浇筑振捣过程中模板发生错动,导致错台。

2.2 涂脱模剂

选择脱模剂并涂膜在工程中常常被人们所遗漏,致使脱模后混凝土表面砂浆脱落、表面有污渍等外观问题。大量工程实践表明,选择好的脱模剂可以让混凝土外观色泽均匀、表面光洁。

2.3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搅拌是控制内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拌和的高质量离不开精确的计量和搅拌控制,具体可以从下面3个方面实施控制。

(1)在拌和混凝土之前,结合现场各个数据将试验配合比转化为现场配合比,并制定严格的配比方案,确保进入搅拌筒的`混凝土均是严格按照配比计量实施的。

(2)连续且规范的搅拌,务必将各种组合材料拌成分布均匀、颜色一致的混合物。

(3)及时在出料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实施抽检,所得数据做为调整水用量的依据,将坍落度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以内,保证每一盘混凝土性质稳定、稠度相同。

2.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的整体性是混凝土浇筑的基本要求,混合料不能结团或离析。

2.5 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的捣实工艺要求极其严格,必须操作规范、到位,才能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内、外在质量,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3点特别要注意。

(1)振捣器要垂直插入混凝土内,插至前一层混凝土,插进深度一般介于5cm到10cm之间,抽出时要求速度足够慢,防止产生空洞,同时,也保证了新浇与先浇的混凝土良好地结合在一起。

(2)插式振捣器移动间距应小于等于有效振动半径的1.5倍,同时防止与钢筋和预埋物件直接接触。

(3)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不能出现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现象,防止引起离析。

3混凝土的养护及裂缝的控制

3.1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结合季节和天气变化,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同时需要关注周围环境如温度、湿度的变化,养生期间确保充足的水分,这不仅仅是强度形成的要素,表面水分的散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裂纹、脆皮等现象。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养护的任务,目的在于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强度能正常地发展,避免混凝土裂缝现象的产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夏季和冬季的施工环境不一样,养护的的处理方式也可以不同:在夏季大多利用蓄水或流水实施养护;在冬季,一般采用麻袋覆盖,在其侧面借助碘钨灯照射养护。

“蓄水法”养护技术是用双层麻袋将混凝土表面覆盖,浇水湿润。潮湿环境中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根据用料也有不同:对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7d;如果是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者是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要大于等于14d。养护过程中定期要测定一下混凝土外表面和内部的温度,作为养护的调整依据。

3.2降低混凝土温度差

(1)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

(2)掺加相应的缓凝型减水剂,如木质素磺酸钙等。

(3)在混凝土入模时,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模内的通风,加速模内热量的散发。

3.3加强施工中的温度控制

(1)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徐变特性,减低温度应力,夏季应注意避免曝晒,注意保湿,冬期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以免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发生。

(2)采取长时间的养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应力松弛效应”。

(3)加强测温和温度监测与管理,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均控制在20℃以内,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使混凝土的温度梯度和湿度不至过大,以有效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控制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过大高差。

参考文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

上一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下一篇:点一盏感恩之灯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