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的论文

2024-05-05

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的论文(精选6篇)

篇1: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的论文

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师 家访

家访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班主任搞好本班工作的重要补充。家访工作的成效

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影响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和支持,进而影响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现在,在交通方便的城区,家访是一个很简单的事,而在部分农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家访却没有能发挥它的作用。我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家访工作的重要性。把家访工作做到实处。

一、正确认识家访工作的意义

学生心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校内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校外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成长亦会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思想教育工作最直接的负责人,要搞好本班工作,教育和引导好每一个学生,首要的前提工作是要了解学生。家访是了解学生校外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通过家访并结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班主任才能对学生有一个较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才能有的放矢,困材施教,教育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通过家访还可促进学校与社会、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

二、良好的师德是有效家访的前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培养未来接班人的神圣职责。因此班主任须有百倍的爱心,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投入到教学、家访等工作中去,以取得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爱戴,进而为搞好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之,一个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者,是不会去全面了解学生,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三、统筹安排,讲究方式是家访实效性的重要因素

做好家访工作,引导和教育好学生,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必须明确目标,做好计划,讲究适当的方式方法。具体为:

1.周密计划,统筹安排。由于班主任工作大多比较繁重,班上人数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做事前计划显得十分必要。开学之初,应做好家访工作的计划。明确目的,对家访的重点、难点、数量、时间等作细致的安排,家访后,要做好记录存档,及时跟踪反馈,才能不断提高家访的质量。

2.有的放矢,注重实效。班上学生多,情况各异。因此,家访应区分轻重缓急,不可一刀切,应把后进生和特困生作为重点来安排。通过实地访察,及时了解后进生的形成背景和特困生的家庭环境状况,便于班主任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两生”给予关爱和教育,对转变后进生,鼓励帮助特困生,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3.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家访的成败,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班主任对优生、后进生、特困生的家长等不能按个人偏好来看待,应一视同仁,均给予他们同样的关爱。家访时,要全面、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在校情况,对优生,不能一好百好,忽略他们的缺点;对后进生,不应以偏盖全,说得一无是处,应看到他们的优点;对特困生,要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家长在长期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其个性、特长、优缺点较了解,有些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不泛真知灼见。对此,班主任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虚心向他们学习,互相交流和提高。对个别学生家庭影响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做法,如粗暴、溺爱、放任自流等等,班主任须以诚相待,希望他们能消除恶习,为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而言之,认真扎实地做好家访工作,是全面了解学生,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为了祖国的未来,班主任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必须努力做好它。

(作者单位:青海互助小寺学校)

篇2: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的论文

应重视农村中小学升国旗仪式

一曲《义勇军进行曲》,一面五星红旗,曾令无数中华儿女为之赴汤蹈火,冲锋陷阵。我们常说:“五星红旗是烈士们用鲜血染成的.”,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旨在让广大学生从小就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奋读书,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用实际行动去捍卫五星红旗,其意义是极其深远的。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监督与教育,让鲜艳的五 星红旗在各学校上空、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目中永远高高飘扬。

 

篇3: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的论文

1 重庆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直辖市, 全市人口近3300万, 其中半数以上分散生活在广阔的山地农村, 饮食生活习惯和来源差异较大, 给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从总体上看, 重庆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村地区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 缺乏科学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大多农民依然存在“不干不净, 吃了不生毛病”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由于几千年的实践生活经验遗留下来的。在过去农业社会里, 污染较小, 绝大部分主要是灰尘或者顶多是有机物污染, 而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 相当多的有毒化学物质会通过农药、化肥、种子、塑料等各种载体进入到人体内, 这些污染对人体内的肝脏、肠胃等要害器官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还有, 对于饮用水源、超市的副食品, 他们一般只从眼、鼻等身体感官判断水是否清亮、食品是否发霉来变臭来判断, 很少有人注意到水源地安全的科学指标、食品是否已过保质期。还有的地方农民认为, 生吃蛇、鸡等动物苦胆、喝鸡血能清热治病, 这些传统陋习都是传统观念的综合表现。因此, 必须通过科普宣传活动, 转变农村特别是农民的传统观念,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2) 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缺乏, 是引发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核心所在。在重庆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散居山地、交通通讯不发达, 造成受教育机会较少、受教育程度偏低, 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都比城市差, 加上平时劳作辛苦, 他们很少接触食品安全的教育和再教育, 观看、阅读食品安全的科普宣传视频和资料机会较少, 由此形成一代又一代的“科盲”。比如什么是二恶英及其危害, 什么是苯甲酸钠 (防腐剂) 及其危害, 吃酸稀饭有什么危害, 等等, 绝大多数农民并不知情或者一知半解。

3) 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 且呈现失控的趋势。化肥农药使用“遍地开花”。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 光氮肥的使用每年均达2500~3000万吨、农药130多万吨, 两者的单位面积使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农药的使用以有机磷杀虫剂占主导, 取代了过去的农家肥无机肥使用。另外, 各种化学剂超量使用。如现在农村从小麦浸种到耕作除草、瓜果催熟到养殖鱼虾及贮藏运输保管等, 也存在着除草剂、杀菌剂、保鲜剂等各种化学物品的超量使用。通过全国几次抽样检测, 瓜菜中的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等均超标, 一些含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成为人们盘中餐。

4) 生产、储存、流通、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标准模糊、监管机制不完善。在食品的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等环节, 农药化肥、保鲜剂、添加剂、催熟剂等施用量多大, 绝大部分农民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大多凭手感和经验判断。在监管上, 由于农村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消费环节大都是家庭和个体分散经营, 生产环境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 食品安全意识差。一方面给有效监管带来巨大困难, 另一方面监管本身机制不健全, 往往是政出多门, 没有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机制。

2 推进重庆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环节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要推进重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科普宣传工作是领头雁。通过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的展开, 最重要的是使广大农民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转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唤起食品安全意识, 使他们明白哪些环节最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第一是严把初级农副产品生产环节。此环节基本上处于食品安全的源头。在种植业上, 科普宣传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慎用农药、化肥、基因种子、塑料制品以及各种化学添加剂等方面, 特别是要关注剂量方面。如果化肥农药施用方法不当, 结构不科学, 使用剂量超标, 除对种植业产品本身造成危害以外, 还会对周围环境特别是水体造成巨大危害, 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在养殖业方面, 科普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饲料的监管上来,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 接受新事物能力弱, 他们在养殖业中普遍使用抗生素、催肥剂, 部分使用激素以及其他化学添加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洗碗后将含有大量洗洁精的泔水用来喂猪, 最后又被人食用, 形成食物链上的内循环,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种化学添加剂, 必须通过科普选活动, 讲清楚其危害性, 让农民树立法制观念。

第二是重视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科普宣传工作。对于商品化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一是要重视生产加工作坊的环境卫生宣传, 二是要重视从业人员本身的健康状况以及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防护工作;对于家庭食品加工环节, 要通过科普宣传工作, 重点让农民认识到霉变、变馊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近几年重庆农村食道癌、胃癌处于高发状态, 可能与此有关。另外, 对于农村红白喜事的大型家宴活动, 还需要对农村厨师进行科普教育活动,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探索集中培训, 实行上岗证经营。重点要求在食品的采购加工过程中严把食品安全关, 避免引发集中式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第三, 在食品流通环节上, 科普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可以放在食品运输设备的卫生、安全, 冷藏设备的完好, 温度控制等方面;另一方面要注意每一级流通市场的卫生状况、发票手续是否齐备, 为货源追溯提供清晰路径。

第四, 在食品消费环节, 科普工作的重点是要教会广大从业者和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产品、过期食品。使广大农民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这才是治本之举。

第五, 在食品市场监管环节, 科普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市场监管者 (主要是工商、卫生防疫部门) 的科技素养的提高上, 同时还需要在各级部门配上相应的检测设备, 并把检测设备下移到市场第一线, 通过科学检测手段的展示, 本身也成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做好重庆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对策建议

1) 编篡内容丰富、农民易读乐看的食品安全科普资料, 是搞好科普宣传工作的前提。由重庆市科委牵头, 联合市相关部门编制、印制食品安全宣传资料、科普图书、音像制品、科普挂图等形式。在食品安全科普资料内容的采集上, 要结合农村特点突出“通俗性、实效性、方便性”;在科普资料的选择上, 尽量避免“大部头”, 多采用小册子;在科普资料的投放上, 要根据不同行业属性各有侧重点, 突出差异性、地域性;在不同科普资料的搭配上, 既要考虑全面性, 更要注重简易性。同时, 在食品安全科普资料的内容更新上, 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努力进行科技创新, 加强理论指导, 把最新食品安全研究成果不断推向人民群众, 使广大农民及时分享食品安全最新科技成果。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做好“四进” (进学校、进田间、进农家、进头脑) 工作, 是搞好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关键。一是充分利用赶场天, 通过播放电视宣传片, 发放传单, 人员讲解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加强警示教育, 以增强群众安全意识。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村村通工程, 每天3次定时播放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加强群众教育, 以增强群众安全意识。三是结合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干部大下访大走访活动, 通过广大群众、干部的共同努力, 大力宣传、讲解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以达到增强群众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效果。四是在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讲座, 让食品安全从娃娃抓起。五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 扩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在当下, 除了利用传统媒体以外, 要特别重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微信等新媒体的快捷、便利、覆盖面广的优势, 随时而系统地发布食品安全科普信息, 发挥科普知识广覆盖、收效快的特点。六是定期组织培训。每个村定期在村民相对集中的地方, 通过举办“农民夜校”的形式, 组织强化培训, 向各农户、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培训食品安全、卫生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 牢固树立其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让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扎根脑海, 警钟长鸣。

3)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科普经费的公益性投入, 是搞好重庆市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有力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千头万绪, 需要社会各级各类行政事业部门的大力配合, 既要理顺“条条”关系 (上下级关系) , 又要理顺“块块”关系 (同级部门关系) 。在“条条”关系上, 要明确重庆市各级科普行政管理部门——市 (区) 县以及镇 (乡) 村的牵头作用, 特别是乡镇、村一级的科普工作的缺位现象要及时补上;同时还要协调好同级部门的“块块”关系, 发挥乡镇村两级的医疗卫生、防疫、学校、农技、种子、化肥农药等部门的积极性, 解决好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当下, 我们建议在乡 (镇) 村两级设置兼职科普宣传员, 以起到桥梁联系作用, 同时也起到组织保证作用。农村科普工作涉及面广, 受众分散, 在科普经费的投入上, 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 充分体现科普经费的公益性质。科普经费的投入应该高于重庆市各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对于渝东南和渝东北两个生态区, 鉴于其农民集中、财力有限的情况, 市财政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 体现公平性原则。

篇4:农村英语教学更应重视语音教学

关键词:问题,语音教学,态度,浅尝辄止,厌学,对策

在十几年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发现, 农村学生的英语成绩相比城镇学生的英语成绩普遍偏低, 英语各级水平、英语能力、英语综合素养更加滞后, 而且更令人担扰的是农村学生厌学, 最终导致放弃学业的现象严重是与学习英语困难有着密切的关系。

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能力低下, 英语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七年级时英语起点学习———语音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空洞。无论是教师还是这部分学生的家长都出现了认识上的错误。由于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上英语补习班, 学生在补习班里用短暂的时间便学习了大量的超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的英语知识, 况且各个英语补习班的教师并非都是教师专业毕业, 又大多没有教学上的经验, 所以很难达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初学英语学习者所需要达到的级别。农村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只是机械性的、皮毛性的知识, 这阶段的英语学习形同于寒号鸟学筑巢, 无论教师的教学指导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出现浅尝辄止的现状。不掌握语音学习的基础知识便不可能将英语学好, 更达不到要求的高度, 学习英语语音部分相当于我们刚刚在小学一年级学习汉语拼音一样, 学会拼音我们可以根据拼音认字、识字、读懂文章。学好英语语音, 掌握音标, 初学英语者便能拼读单词, 而且可掌握自学英语的能力。汉语是我们的本民族语言, 学不好拼音我们也可以进行交流, 但是英语是外民族语言, 所以语音学习对于初学外民族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接触, 进入初中后便开始对英语语音的学习失去兴趣, 这需要家长、教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农村教师一定要重视英语语音教学, 帮助学生家长转变态度, 搞好语音教学, 上好学生学习英语入门的关键课。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起点。攻克不了语音关, 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产生厌学情绪, 最后影响到学生英语学习的进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 忽视了对学生语音部分听说读写基础能力的培养, 特别是忽视了英语语音能力的培养。语音基础知识、语音能力的教学关键是搞好音标教学, 重视音标的正确拼读, 规范书写, 重视语流和声调的教学。语音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 脚踏实地地贯串于英语教学的始终。

首先, 应该从立足于学生实际着手, , 教好音标单音教学, 突破拼读这一关, 确保学生能够迅速形成拼读的技能。这样, , 能够防止学生由于标注汉字、汉语拼音或死记发音而造成单词读音上的误差, 保证大脑中输入正确的语音形象。

其次, 用音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英语单词和教学生利用此法记单词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增强信心。在搞好音标单音教学, 攻克拼读这一难关的基础上, 教师还要更加重视语言流速、语言声调的教学, 帮助学生渐渐地掌握诸如句子、停顿、连读、重音、节奏、声调、语调等方面的语流语调的技巧。使学生拥有能够把句子的读音和意义直接联系的能力, 能够通过语流语调方面技巧的运用, 在语言的声音形象中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句子中所隐含信息中的逻辑关系和情感上的变化, 表现出自己对语言内容特殊的、独特的理解。为此, 在进行语音教学过程时, 技能方面的训练务必要紧密与语言内容相结合, 千万不可以为技能而技能。其实我们总结英语教学中无数成功的、优秀的学生实例能够发现, 一旦学生真正体味到了英语语音语调与语言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 他们就会勇于并乐于开口读英语、说英语, 也愿意积极参与教师为他们提供的多样化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练习, 更乐于通过英语语音方面技巧的合理运用, 更加形象地表露出他们对英语文字所蕴含的逻辑关系和情感变化的理解。也只有这样, 学生对英语文字的掌握才能更加高效, 更加牢固, 更加灵活, 更加规范。

以上提到的这两个方面恰恰是解决农村学生学习英语负担重的最佳方法。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语音教学中应不拘于课时要求, 要根据农村英语教学实际、学生对语音掌握的实际情况, 肯花时间、精力多搞一些兴趣教学方法, 多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 多渠道地进行语音教学, 搞好语音教学便可解决农村英语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 也可以解决农村学生因英语学习困难而带来的厌学、辍学问题, 所以我们教师特别是任教学生英语基础比城镇落后的农村教师务必要重视语音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5: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的论文

校园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和净化功能也得到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肯定, “宿舍“已不单是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 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加强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可以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陶冶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所以, 加强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笔者认为, 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可分为“宿舍静态文化”和“宿舍动态文化”两个部分。“静态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浅层次文化, 是宿舍文化的外在表现, 是表层的、有形的。“动态文化”则是宿舍文化的深层次文化, 是宿舍文化的内化体现, 是深层的、无形的, 它是校园宿舍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只有将表层和深层相结合, 将有形和无形相互补, 才能覆盖校园宿舍文化的全部内涵, 才能使宿舍文化的整体布局更加科学规范。

“宿舍静态文化”包括宿舍的卫生状况、物品摆设、整体布局以及宿舍管理的规章制度、要求准则等方面, 它虽然只是宿舍文化的外在体现, 但也关系到宿舍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整体布局问题, 它是整个宿舍文化的基础。如何“塑造”有形的“静态文化”?笔者认为, 首先要加强对宿舍的卫生监督, 强化卫生管理, 使宿舍窗明几净, 地面整洁, 无卫生死角, 给人一种简洁清爽的感觉。其次要规范物品堆放。宿舍内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要放在规定位置, 被子要叠得有棱有角, 鞋子要“一路横队”地站在床下, 学习用品要堆放有序, 牙膏牙刷暖瓶碗筷等要角度统一或砌成简单大方的图案。再次要整体布局清爽大方, 可以在醒目的地方悬挂科学家、教育家、英雄人物的画像或自制的警句、条幅、手工制品、书画作品等, 学校制定的管理制度、要求准则要张贴在规定的位置。通过以上整理布局规划, 让宿舍文化得以彰显, 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展现, 情趣爱好得以体现, 从而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温馨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家”。

只重视“宿舍静态文化”建设不能完全体现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 它只是基础, 而“宿舍动态文化”才是关键, 才是宿舍文化建设的目的和归宿, 只有加强“宿舍动态文化”建设, 才能达到宿舍文化的教育净化功能。

“宿舍动态文化”包括宿舍艺术、宿舍风气, 含审美意识、娱乐情趣、理想追求、价值取向、竞争意识、道德观念、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无形的东西。“宿舍动态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合理的规划、正确的引导, 才能将其不断深化, 达到其教育功能和净化功能的目的。笔者认为, 要建设好“宿舍动态文化”,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由班主任牵头、管理员实施、政教处督导相结合的管理体系, 使宿舍管理科学化、常规化, 明确各自职责, 履行各自义务, 完善管理体系。2、制定条款明确、程序适当、奖惩分明的规章制度, 使宿舍管理制度化、民主化, 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和考核方案, 做到奖优罚劣, 有规可循, 做到制度透明化。3、积极引导, 注重塑造。从学生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入手, 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 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培养互助合作的集体氛围, 使学生宿舍朝着“和谐型、学习型宿舍”方向迈进。4、组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宿舍布置竞赛、宿舍文化设计竞赛、文明宿舍评比竞赛、宿舍间体育技能竞赛、宿舍间学习大比拼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 形成创优争先, 你追我赶的宿舍文化建设热潮。5、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由于学生的性格情趣不同, 个性差异较大, 在“家”的感觉也大不相同, 所以, 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室友, 认识自然, 认识自己在这个“家”中的作用和地位, 注重情绪的调节和渲泄方式, 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6、注重过程的评估和结果的考核。学校要完善评估机制和考核方案, 对评估和考核结果要及时公示, 要及时兑现奖惩。通过以上的动态管理措施, 不断完善“宿舍动态文化”建设制度, 使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加成熟, 竞争意识更加强烈, 价值取向更加优化, 道德观念更加完善, 从而营造自然大方、朴实明快、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 表现学生的精神意蕴和人格特点, 达到宿舍文化的教育净化的目的。

篇6:农村小学老师应重视家访的论文

一、建设新农村, 农机要先行, 而且势在必行

㈠农业机械化是贫困地区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贫困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重点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简单地讲就是人和工具。人运用工具的程度, 促进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大多数贫困地区最丰富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 一般都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因此生产工具的先进与否, 就成为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关键是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 而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 在西部贫困农村, 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就是农机化, 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㈡农业机械化是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现阶段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二、三产业寻找农民货币性收入的渠道;二是在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是变农村劳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的根本途径, 农业机械在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促进优势 (特色) 农产品扩量提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 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㈢农业机械化是贫困地区实现农业文明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一是能够促进农业劳动条件的改善, 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农业文明生产。二是能够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 进而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是营造和谐农村的重要前提。三是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有利于加速城镇化进程和提高人口素养, 促进城乡互动, 缩小城乡差别。四是能够促进农民劳动技能的提高, 增强农民文化知识和科技知识, 进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队伍。

㈣农业机械化是贫困地区环境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凸现, 取得社会认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减少土壤风蚀水蚀, 抑制地表扬尘, 防止水土流失, 使农村最根本和稀缺的两种自然资源--耕地和水--得到保护和利用;通过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机收打捆回收、秸秆揉丝青贮、秸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术的应用, 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 直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污染源, 有效控制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 建设新农村, 农机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 没有农机化就没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 农机必须先行。

二、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应抢抓机遇,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㈠贫困地区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渴求越来越强烈随着新农

村建设不断推进, 农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逐渐掌握以及现代农业对农业机械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业机械化必将取代原始的农业生产工具, 农民需要机械来减轻劳动强度, 更快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国家对农业机械化非常重视, 先后出台了多项农机优惠补助政策, 这对普及农业机械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农机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 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和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购买农机成为了可能。近年来, 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有了大发展, 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购买农机, 提高生产力有了经济上的支撑。新农村建设为农业机械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建设新农村是国家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伟大举措, 多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 必将推动农村新的跨跃式发展, 这对普及农业机械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㈡国家重视“三农”, 出台的农业扶持政策越来越多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信贷政策、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以利于调动贫困地区农民购机积极性、引导和改善农机装备结构, 加快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应用, 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地政府在落实各项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 结合当地实际, 配套出台了一系列实施办法, 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 对于贫困地区实现农机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㈢市场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常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 劳动力工价越来越高的趋势也不可逆转, 规模种养的态势会加速形成, 特别是在“春耕”、“双抢”、“三夏”等关键农时季节, 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现象突出。加上人工作业成本远远高于机械作业成本, 因此农民乐于选择机械来替代人工作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的劳动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特别是青年农民更希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方式, “农机热”将会在贫困地区农村持续下去。

三、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机械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㈠要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有计划地发展农业机械目前, 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山地面积多、地块分散、且干旱少雨, 不利于大型机械耕作等因素, 机械化水平滞后, 农机投入严重不足, 推广农机要根据当地实际和农民需求, 发展小型多功能配套机械为主, 提高配套率、增加田间作业率,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满足农机作业的需要。因此, 今后贫困地区动力机械主要应放在兼顾多种实用型小机械的发展方面, 这样既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又能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要。政府及职能部门应从宏观上予以指导, 因地而宜, 因需而宜, 切实发展实用型农业机械, 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合理发展。

㈡推进贫困地区农机化的合作与服务建设一是加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把引导鼓励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机协会。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中介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二是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农机化的有效实现形式, 鼓励扶持建立集体经济独资控股, 参股等多种形式的村级农机合作服务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机化全面发展的新机制。三是通过农机共同利用推动农机服务业的发展。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决定了发展农机化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如果走国外发展农机化的路子, 一家一户自购自用, 必然造成经济、能源等方面的极大浪费, 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在现有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保持农村基本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条件下, 发展农机化主要解决的是大农机与小生产的矛盾。经过多年来的实践, 我国探索找到了农机共同利用、走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路子。贫困地区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结构性弱化和短缺, 对农机服务提出了更为现实迫切的需求。走中国特色的农机化发展道路, 就要围绕实现农机共同利用做好文章。

㈢加强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一是把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益为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科学把握农机安全生产的规律和特点, 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抓源头、抓根本、抓经常性治理、抓示范的工作方法, 把“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作为推动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为农机化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亲情服务。重视和加强农机化队伍建设, 树立农机部门良好作风。进一步加强农机管理队伍自身建设, 深入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 大力推行规范化、亲情化服务, 时刻做到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 结合各类培训项目, 加大对农机手的教育和培训。实施好“阳光培训”工程、“雨露计划”, 使受培训农民的科技素质进一步提高, 自我创业和保护意识有所加强, 就业、择业和创收能力有所增强。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能手和管理干部队伍。

㈣建立健全农机补贴服务、管理、生产、销售到使用等各个环节优质服务和监管措施实施严格的农机生产经营市场准入制度, 防止假冒、伪劣农机产品进入市场。确保农机产品制造企业和经营商都按国家标准生产经营合格农机产品, 加强售后跟踪服务, 加强农机产品市场监管, 加强农机人员技能培训, 增强农机操作技能水平。以使农民方便快捷购机, 熟悉操作农机, 安全使用农机, 快速增收致富。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支农惠农政策, 是阳光政策。各级政府应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 着力培育新的“补贴市场”上动脑筋、下功夫, 要加大新机具的引进、示范及补贴工作力度, 在引导农民购买先进、适宜、符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的农业机械上下功夫, 加快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

(见习编辑张丽娟)

摘要:作者根据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忽视农机化发展的倾向, 着重论述了农业机械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推进农机化建设对策, 其目的是对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机化步伐起推动作用。

上一篇:新教师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有关速冻食品的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