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优质教学

2024-05-25

什么是优质教学(精选9篇)

篇1:什么是优质教学

什么是优质教学?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

余文森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什么是教学有效性

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可以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验。这是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考量有效性的一个向度。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

这三个指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学习时间是前提,投入一定的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这是增加学习结果和强化学习体验(积极)的基础;学习结果是关键,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力提升不仅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增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体验;学习体验是灵魂,积极的体验和态度会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结果。实际上,学习体验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结果。总之,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

直接促进是立竿见影的,间接促进是着眼于长远的。相对而言,前者短效,后者长效,这两种效果要同时兼顾。“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的“教”,它也有两种表现:一是显性的,教师不得要领、冷漠无情、枯燥乏味地教,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二是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第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的原有基础有所侧重。就教学而言,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静态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另一方面要注重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第二,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停留在现有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真正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

第三,新课程倡导内在发展,如在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定位上,强调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意识和探究意识。

第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仅要让学生学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知识与技能,获得影响今后发展的学习方法和价值观念,而且要注意让教师在课堂里拥有创造的主动权,能充分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发展自己,这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目标。

克服无效和低效的教学

无效和低效的教学具体表现为: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活动的外化、教学层次的低下、预设与生成的冲突,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要着力做到: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科学感悟;要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即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学习责任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所谓优质教学,即高质高效、高水平高境界,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的教学。有效教学只是我们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从教的层面说,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深刻。深刻不仅意味着看懂教材,更要看穿、看透,从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内涵,深入浅出。教师把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这样讲起课来就简单,讲在点子上,一语道破。

独到。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源于教师的独创性思维。教师对教材要有真知灼见,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

广博。教师不仅应该是他那一门学科领域的专家,也应是博览群书的饱学之士。

启发。富有灵气的教师善于激疑布惑,诱导学生向着未知领域探幽发微。

机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

富有教育智慧和机智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情况,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

绝招。教师的绝招是教师教学特长中的特长,是对某种教学技艺的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境界。

我们期待这样的教学: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让学生充满梦想和希望。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优秀教师;从优秀教师走向教学名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任何课程改革、教学改革都是对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的呼唤!

篇2:什么是优质教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学具袋、各种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情景导入。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可爱的小蚂蚁,请仔细观察小蚂蚁爬行的路线,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是这片树叶一周的边线,也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

2.我来给这片树叶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也就是这片树叶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3.揭示课题:什么是面积

(板书课题)

二、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建立面积概念。

1.教师出示:两片不同形状的树叶,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

师:先摸一摸这两片树叶的周长。(提示:摸的时候从某个点开始最后还要回到这个点)

师:再摸一摸这两片树叶的面积,看看谁的面积大呢?

指明生回答。

2.课件出示:看一看,比一比。

(1)数学书封面和语文书封面到底谁的面积大?比比看。

指明学生说想法:把两本书重叠放在一起,发现语文书封面和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一样大。

(2)课件出示:1元的硬币和1角的硬币比比看谁的面积大?

生回答:1元硬币的面积大。

(3)小结:像刚才同学们摸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大的有小的,我们就说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刚才老师把字写在了黑板的版面上,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板面的面积?

指明生摸一摸身边的物体,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面积?(桌面……)

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变魔术:老师用一根绳子围了这样一个图形,谁能说一说它有面积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生:这个图形有缺口,所以它没有面积。

(2)老师把这根绳子的两头系在一起,再用这根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指明学生找出它们的面积。

再用课件演示:给图形的里面涂上颜色。

(3)小结:这两个图形都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也叫“封闭图形”,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所以我们就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说一说学过图形的面积。(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三、实验探究:比较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比比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观察猜想:长方形大,正方形大,一样大。

动手操作验证: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1.议一议:同桌两人先交流自己比较的方法。

2.做一做:四人一组,选择另一种方法进行操作。

3.说一说:选一人做好汇报准备。

生汇报:

1.可以重叠比较,剪一剪,拼一拼。(简单直观易比较)

2.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格子图中数格子比较法。(准确形象更直观)

3.把小正方形摆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算一算。(形象直观易计算)

得出结论:正方形的面积大。

4.长与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

1.用在方格中画出3个不同的图形,使它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的面积。

2.比比看,谁的面积大?

生汇报:它们的形状不同,但是面积一样大。

五、拓展提升: 完成教材50页5题。

六、课堂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篇3:什么是优质教学

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素质是上好公开课的基础

(一) 教师能透彻理解教材, 完成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 我们在备课时, 必须要符合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时, 要具体、明确, 在紧紧把握和吃透教材后提出重点与难点, 并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教学措施, 去繁从简, 保证所教知识科学准确, 学生有效接受。作为教师, 还要有研究教材、开发教材的强烈的探究意识, 从头到尾要贯穿于教学设计过程中。紧抓课本内容的同时要把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素质, 有效联系实际的环境资源, 制定出可行的教学目标, 设计出最恰当的清晰可行的教学步骤, 使教学过程循序渐进而富有逻辑性, 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能自然、流畅。

(二) 教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体现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都知道, 上一节成功的课, 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这节课是否成功的前提。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要求必须懂得学生思维运动的发展规律, 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严谨的课堂设计, 把握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教授的知识量适中, 能力培养的难易也要适中。教师积极点拨、引导学生, 为学生创造表现和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主动参与, 讨论和探究, 努力营造出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让课堂中有精彩呈现。

(三) 教师能有效控制课堂, 体现教师专业意识

在公开课上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 当遇到突发事件时, 教师能否不动声色地恰当处理, 这就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了, 前提就是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有了扎实的基本功, 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那么, 教师怎么样就算是有很好的专业素质呢?那就要努力做到:教师的表情和语言要有亲和力, 调控课堂的组织能力, 设计教学的思维能力, 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不仅要有这些, 教师也需要有一种“精气神”, 上课的整个过程中, 始终保持微笑, 眼睛只盯着学生看, 充满活力, 让学生也觉得为之一亮, 营造出和谐活跃的师生氛围, 去感染学生, 让他们进入“人课合一”的佳境。

(四) 教师能营造教学亮点, 抖响“包袱”, 体现效率意识

上课教师要学会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 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中, 做到循序渐进, 层层推进, 自然而然地把之前酝酿好的关键部分“抖”出来, 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就是抓住时机精心营造课堂中的精彩, 一步一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适时巧妙地运用语言, 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 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展示, 以达到“精彩”的展现, 在课堂中巧妙地设计或创设几个亮点, 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是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的手段, 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团队协作精神是上好公开课的后盾

(一) 彰显个性, 汲取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是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由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经历的不同, 集体备课中可以集思广益, 在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 从而快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年轻教师, 集体备课可以让广大年轻教师在备课活动中, 从其他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自己独到设计思路的教师那里学习好的教学方法, 使自己在接受他们意见后认真思考, 提炼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这样让上公开课的年轻老师的专业水平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提升。总之, 集体备课是分享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教师之间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的有效方法。对学生有利, 对教师有利, 对学校有利, 对教育有利。

(二) 试讲, 评课, 磨出精品课

一堂好课是在课堂实践中磨炼出来的。那么, 要想上好一堂公开课, 就需要更多的课堂实践, 就需要试讲人人都懂:凡事不能急于求成。公开课, 对于教师来说, 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我们更需认真对待, 从试讲中发现问题, 收获经验。试讲, 是执教者和听课者成长的摇篮, 试讲能让执教者对教材把握更准, 对学生了解更深, 对课堂环节了解更清楚, 对自身语言表达以及调控课堂更有数;试讲让听课者一起坐下来畅所欲言, 积极思考, 相互交换意见, 相互评议, 把好的建议、方法和思路留下来, 共同斟酌, 再次生成更完美的教学设计, 打造出了精品课, 提高了所以参与者的业务素质, 也让学校教研活动得到了落实和发展。

三、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是上好公开课的有效保障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对于年轻教师, 公开课之后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更是十分重要的, 这个过程是积累教学经验, 提升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和形成教学特色的好路子。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知道这个不变的规律:“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公开课凝聚着上课教师沉甸甸的付出, 很有必要做一次总结和反思, 反思自己的备课是否充分, 过程是否合理, 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语言是否准确等等。反思是教师从教路上的路标, 经常反思就如我们行走时时时回头看看自己是否走错了路或走弯了路, 好及时调整, 既可以成为自己以后教学活动中的引路石, 又可以作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垫脚砖, 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总之, 对年轻教师来说, 真正上好一节公开课肯定不容易, 但是, 也会受益匪浅。

摘要:公开课是彰显教师水平的重要舞台。要想上好公开课, 教师需要做诸多准备工作:夯实基本功, 打好基础;团队协作, 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做好课后反思。

关键词:公开课,基本功,集体备课,课后反思

参考文献

[1]刘迎春.浅析如何提高课堂效率[J].学周刊, 2011 (1) .

篇4:优质眼镜的标准是什么

一是检查视力的降低是由于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引起还是眼部疾病造成。二是确定屈光不正的度数。

专业的眼科医院和配镜中心的验光流程:

首先眼科大夫要检查眼底判断验光方式——散瞳验光或是显然验光(散瞳验光的目的是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和缓解肌肉的痉挛)。根据年龄、配镜史以及是否患有眼疾或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因素,综合考虑给出一个最佳的验光方案。

其次验光师进行验光,这是一个心理物理的检查过程,需要配镜者和验光师双方有良好的沟通,通过检影验光得出客观结果,判断有无屈光不正,检查视力能否矫正到正常水平,综合判断是否需要配镜,还是进一步到眼科检查。

接下来是试镜,这是验光师与配镜者的互动过程,验光师根据验光结果、年龄、职业全面考虑个人的用眼状况、眼位情况、调节状态、集合与调节的匹配关系、双眼平衡的关系等特点,给出推荐度数进行试镜,并根据试镜效果进行调整,最终在其配合下取得一个合适的度数。

如果患有某些眼病,比如儿童弱视等,眼镜属于治疗用镜,配戴有一定的强制性。

这里要提醒的是,青少年处于发育期间,眼睛的度数并不固定,我们建议:眼镜没有损害(即镜架没有明显变形、镜片没有明显磨损)的情况下,青少年半年到一年定期检查,成年人2~3年定期检查。度数改变重新配镜。度数没有变化,青少年因发育瞳距有所改变,眼镜2年左右需要更换;成人因镜片磨损老化3~4年需要更换。

二、专业人员指导挑选合适的镜架镜片是英观健康眼镜的保证。

通常镜框材质分为塑料框与金属框,塑料框又分为热塑和板材,板材相对热塑硬度和韧性较好。热塑廉价但不耐用,一般适合幼儿。板材架造型较夸张,相对时尚另类,价格因品牌不同差异较大。但是大部分塑料镜框没有鼻托,因此鼻梁矮的人配戴容易下滑,且易碰到眼睫毛,这些很难通过调整镜框得到改善,另外塑料变形后不易调回原位。因此挑选塑料材质的镜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金属镜框种类很多,铜质与镍合金材料易变形、分量重且易过敏、易腐蚀生锈,但较为廉价,钛金属为目前最流行的材质,弹性硬度较好,不生锈,不易腐蚀,钛材经常应用于航空与医学领域,因此重量很轻且罕有过敏现象,随着钛材的广泛使用,价格已大众化,生物钢、太阳钴等医用金属也时有应用,性能与钛材相仿,贵金属如K金镜架,工艺的提高使其重量轻、样式新颖、配戴舒适,其材质特点是不易变色、不腐蚀,并且因其高贵凸显身份而备受中高收入人群的青睐。

有些顾客觉得看起来差不多的镜架为什么有的地方卖的便宜有些地方很贵呢?这是因为消费者往往关注的是外观样式,而实际上内在质量有很大不同,粗看差不多,细看做工精细程度差得很远,而且镜架的材质和加工工艺是有很大区别的,好的镜架选用的稀有金属材质和镀层不是便宜的镜架所能比拟的。质量上的差别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能明显体现出来。

必须提醒的是,镜框有一定的规格,跟配镜者的度数、瞳距相关,如果选择不当,勉强加工造成的是制镜不准确,最终影响配戴效果!比如我们常见到有些顾客喜欢大的框架,但是如果镜框太大,超出了加工要求的范围,这样在加工中就不能按照处方瞳距来做,导致做好的眼镜视轴不能与镜片的光轴重合,就会产生棱镜效应。

镜片通常有玻璃、树脂,PC等材质。玻璃硬度高,但质重、易碎,安全性差已逐渐淡出市场,除非度数特殊,一般不建议使用,树脂目前广泛使用,硬度随着技术更新业以提高,重量轻使得配戴舒适,不易碎安全性高得到一致认可,PC片耐磨度稍差,但安全性很高,适合运动较多的人群使用。镜片加膜是为了提高清晰度,附加的作用还有防紫外线,防水防污,如果有条件建议配戴加膜镜片。硬度、透过率、防紫外线程度,膜层稳定性等许多因素造成镜片质量的差别,比如镜片易磨损,炸膜等会引起透过率的改变,影响清晰度。

镜片还有染色、变色片,其装饰与遮阳效果受到人们的推崇。染色片至少有以下要求:

1、度数要与普通眼镜一样不能有偏差

2、防紫外线

3、局部平整度合格

4、看东西颜色不能失真

能达到这四项要求的染色镜片只有实力雄厚的镜片厂才能生产,而且针对某些特殊人群(如患某些眼疾等)选择特殊镜片要有验光师或眼科医生的指导。

三、严谨的制镜流程制和精湛的加工工艺是合格眼镜的保证。

眼镜加工往往被大家忽视,要知道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并不少于验光检查,不同镜片需要使用不同的加工工艺,机器的精密程度、制镜师的经验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眼镜的准确性和使用效果,由于仅凭肉眼未必能分辨出加工是否合格,所以只有严谨的制镜流程才能保证眼镜的合格率。

制镜中顶焦度误差,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垂直互差,散光轴位偏差等各项技术指标,国家眼镜加工都有明确标准,只有全部符合才称得上是合格。好的眼镜是不允许有表面瑕疵的存在,例如镜片表面划痕、镜片崩边、隙缝等。

四、人性化的调整是眼镜配戴舒适的保证。

眼镜配好后,需要根据配戴者的脸型、鼻梁的高低进行整架,部分人的耳朵和眼位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需要经过调整使其戴镜舒适。同时通过调整,达到耳朵鼻梁处受力均匀,减轻压迫感和镜架的下滑,养成正确的视物习惯。视物习惯的改变和镜片的光学特性,新配的眼镜初戴可能都会有些不适,需要慢慢适应。

篇5:什么是优质服务

一、优质服务的理解

“优质服务”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优质服务含有超出常规的和一般性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满足。一般理解是“规范服务+超常服务=优质服务”,即优质服务是在规范服务的基础上有超乎常规的表现。规范化的服务可以使客人无法感到不满意,而超常服务则是在完成规范服务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服务效率更高,或者增加一些规范服务中所没有涉及到的、根据特定情况所额外提供的服务内容。

二、优质服务对酒店的要求

1.优质服务对酒店所提出的特别要求

(1)优质服务对酒店员工的素质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服务是全方位的,对酒店的要求也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重要的两条就是酒店员工的素质和酒店的管理,它要求酒店员工所具备的种种素质足以达到酒店优质服务所提出的高要求,而对于酒店管理者来说,则需要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能够经常拿出富有创意的策划,紧密把握酒店市场竞争的每一点动向,细微地掌握客人需求的最新变化,同时能够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措施、组织手段将优质服务的高要求彻底地贯彻下去。

(2)优质服务特别强调服务质量的整体性

酒店的优质服务是一个系统概念,可以说,它所构成的链条是非常薄弱的,比起一般的服务,优质服务显得更为脆弱。因为客人入住酒店时,对优质服务的期望非常高,看待任何事情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而酒店在某些事情上提供优质服务容易,但最难的是不能保证服务链条上所有的环节都保持高度的质量一致性。

(3)优质服务特别强调前后服务质量的高度一致性

篇6:议论文什么是优质教育

所谓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优质教育一定是学校资源的配置富有效率和效益的,学校生活中充满了对所有学生的深切关注,没有人被忽视和被遗弃。

优质教育并不单是升学率高的教育,因为一所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常重要的是生源质量。大量的研究业已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其次才是教师的素质,第三才是学校的课程与硬件设施。

优质教育从其目标追求来说,那就是真正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一个好的社会培养好的公民。教育是最应该富有正义感和最应该有良知的事业。教育是最应该充满对于美好人生和美好社会的理想的。假如教育失却理想,我们还能有什么?没有理想的教育也许可以是高效的,但绝不可能是具有精神的高度的。

优质教育从其教育过程的品质来说,是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的,是能够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的,是能够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的。教育过程中充满谅解和同情,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缓解考试的焦虑和学习的压力;教师在工作中能够做到劳逸结合,更多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团队成员和师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学校的全部生活中能够充满了细节的关怀。

从其效果来看,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许多地方将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指标,其导向的错误性是显而易见的。且不说清华、北大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问题的关键是会考试不见得会创新,因为考试检测的主要是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考试要求一定的回答问题的速度,这个速度往往与熟练程度有关,所谓的“熟能生巧”;而创新并不一定需要思维敏捷性的品质,却很需要原创性和深刻性的品质,而这两种品质是在有时间限制的纸笔相加的考试中不易检测出来的。即使考试试卷设计得很好,更多的只能检测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学术和技术创新来说,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更本质、更重要也更高级的能力。

善好生活是师生现实的、具体的生活过程的内在特质,而不是宏大的、抽象的伦理道德的训诫。学校是师生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世界。学校应该是放飞心灵和舒展个性的地方。优质教育一定源于善好生活,也一定为了善好生活。

篇7:什么是优质服务精细化

关于精细化管理,已经有很多专家研究这个课题,也有相当的成就,同时对精细化管理,也有很多的定义方式。综合各方面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暂时还不能对精细化有一个全面与系统的认识。我们先来看看目前多位专家对精细化的几种定义。

定义一:精细化管理的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精: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好,不仅把产品做精,也把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到极致,挑战极限。准:准是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工作作细化、管理细化特别是执行细化。严: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

分析:这是典型中国式的定义,基本上是用形容词来定义概念,优点是形象生动,容易理解;缺点是可能会以偏概全、以点带面,没有触及本质。

答案二: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它以专业化为前提,系统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

分析:文中提到专业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几个概念,应该是一个贡献,但是为什么四化就是精细化,而不是五化六化,没有告诉其所以然,感觉缺少依据。

答案三: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

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分析:定义指出了精细化的出处(不知是否准确),他认为这“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以及提到: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都缺少依据。不足以作为精细化的定义。

答案四: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分析:定义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似乎指出了精细化的结果,但是对于精细化的过程,即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结果没有指出,后面的第一次把工作做到位,更是片面的描述。

答案五: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在企业管理中多用“数学”重点是关注细节、数据、工具!少用或不用“语文”,而不应该是权力、经验、感觉、判断!

分析:本定义指出这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似乎忽略了管理行为的存在,另外同样,他提出来的四化也是缺少依据。后面一段“数学语文”的描述,就更加显得随意,因为定义本身就必须用语文,更何况工作中的精细化更离不开语文。

我的看法:以上定义基本上都有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可能,我也不敢匆忙给“精细化”下一个定义,不过从服务营销的角度,我提出一点对精细化服务的看法,再衍生到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服务,是根据服务的无形、不可分、易变即不可存储等特性,运用有形化、技巧化、可分化、关系化、标准化、差异化、可调化、效率化等多种服务营销工具,对企业服务的目标、承诺、展示、现场、行为、语言、过程、结果等关键时刻的服务要素进行控制,达到服务有形性、关注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等令顾客满意的效果。

推而广之,精细化管理,是根据管理的无形、不可分、易变即不可存储等特性,运用有形化、技巧化、可分化、关系化、标准化、差异化、可调化、效率化等多种服务工具,对企业管理的目标、承诺、展示、现场、行为、语言、过程、结果等关键时刻的管理要素进行控制,达到服务有形性、关注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等令顾客满意的效果。

篇8:什么是优质教学

近一年来,我有幸聆听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谈礼貌》《为人民服务》三篇议论文,每次成功的教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妨以薛老师的三节课为范例,通过研究其教学行为来厘清议论文教学“是什么”“干什么”和“去哪里”这三个问题。

一、议论文教学“是什么”——基于现实的理性思考

议论文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其可行性。首先,小学生读议论文障碍不大,能通过自读感悟读懂其道理;其次,议论文的表达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发表见解时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晰;第三,小学生学习议论文可以为初中学习奠定基础。然而,在小学语文的议论文教学现状中,毋庸讳言,存在着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种是议论文教学“要素论”,另一种则为议论文教学“人文论”。

首先,议论文教学之“要素论”。

议论文在文体特征上最为明显的就是“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从小学生的理解水平出发,去简单地教学基本要素,这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它与学生没有任何关联,无法与学生的情感、思维相打通,这就很难去体现议论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要素论”是行不通的!

其次,议论文教学之“人文论”。

议论文的观点鲜明,表达了作者的思辨与判断,语言文字围绕中心展开,说明了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仅仅是掌握一定的人文道理,那么学习议论文未免就有其狭隘性。文章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时只停留在“拿来主义”,并没有通过真正的语言实践方式,这样学习也很难体现议论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因此,“人文论”也是走不通的。

那么,议论文对学生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1. 强化人本意识,实现“人之为人”

人之为人,在于其作为人特有属性的人本意识。作为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个体,要实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就必须有清晰的思维、流畅的表达、独到的见解。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议论文教学,不是生硬地就文章进行块状解析,不是让学生去记住作者举了多少例子,引用了多少名言,而是要培养学生独特的学习视角,能够让他们从社会以及自身的发展去关注现象,思考问题,剖析本质,进而强化人本意识,实现“人之为人”。

2. 增强逻辑意识,达成“思之为思”

在日常生活中,议论文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演讲、交流等都需要这样明晰的思路和翔实的论证。议论文教学,是让学生在议论文的学习中获得观点、锻炼思维、作出判断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要积累的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是锻炼学生思维品质的语文“健身操”。议论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在充分的话语实践中,进行逻辑启蒙,提高自身话语表达的水平,从而达成“思之为思”。

3. 学习表现智慧,体悟“文之为文”

从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来看,它拥有其独特的表现智慧:论述观点鲜明、突出,充满启迪性;语言表达干净、有力,充满思辨性;逻辑层次清晰、深入,充满哲学性……议论文,在字里行间都彰显其表现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涵泳在语言文字之中,关注文章的表达,理解表达上的精妙之处,用语文的方式去学习议论文,那么,就能够在哲学的思辨中提高语言表现力的水平,就能更好地体悟其“文之为文”。

二、议论文教学“干什么”——薛法根课堂的启示

明确了议论文教学之现状和学生之要义后,我们要思考议论文教学到底要干什么。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三节议论文课就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 以“善思”为核心,增强人本意识

课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课的开始)

师:有人说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样一个观点,并且说这个观点也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

生:(纷纷答)相信!

师:没人有疑问吗?

生:(纷纷摇头)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别人已经证明过了的。

师:真的没人有疑问啦?

生:没有!(众笑)

师: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你们一个问号都没有,真理怎么这么快就诞生了呢?(众大笑)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而可能是——

生:歪理。(众大笑)

师:对啊!所以,你要敢于怀疑这个观点。你有疑问吗?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呢?

师:(高兴地)你们这么想、这么问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薛法根老师的课堂,特别真实地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一节课就是一段培养审视眼光的里程。当课堂上语文情韵内敛、科学理性张扬时,作为一个独立的思维主体,学生的理性力量慢慢苏醒,思维的体操在薛老师的全力推进、巧妙点拨中渐行渐熟:一问“你信吗”,二问“没有人疑问吗”,三问“你有疑问吗”。这三问如同三粒石子投入学生平静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继而在思维碰撞中积淀了思维品质!学生真真切切地经历了由不会到会、不懂到懂、不熟练到熟练、不精彩到精彩的学习过程,人本意识就在这“三问”中得到张扬!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议论文平实而又灵动,薛老师在课堂上以“善思”为核心,渐次推进,在学生心田上播下思考的种子,让学生领略了“思”之魅力。在他们今后的生命成长中,只要遇到适合的土壤,这粒种子就会破土而出,使学生受益终身。

2. 以“结构”为抓手,增强逻辑意识课例:《谈礼貌》

《谈礼貌》是苏教版五年级的一篇议论文,文中运用了三个故事论述:牛皋与岳飞问路,小朋友脚踩女青年的裙子,周总理理发。薛法根老师在教学时以“结构”为抓手,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首先,比较读,异中求同。

让学生在读懂三个故事之后,发现其相同之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叙述+议论”的写法。通过这样的比较阅读,学生能从文本内容转向“怎么写”的角度,让议论文教学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其次,比较读,同中求异。

学生在了解了三个故事的相同之处后,再细读文本,去发现故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三句议论语言是有层次的,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白这三个故事之间的逻辑顺序,那么,阅读理解就不仅仅是停留在故事内容上了。

第三,学改编,活用结构。

教师提供三个故事,让学生区分哪个故事与本文的论点符合,接着将故事改成百字文,再加上一句切合故事的议论。这样的改编活动融阅读理解、概括表达、深度思维于一体,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同构共生。

议论文这一文体的一大特点就是结构严谨,逻辑关联严密。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没有拘泥于学生已经读懂的故事内容,而是把视野投向在平实的语言文字中不易被学生察觉的结构特点上,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每个故事在语言表达上的同与异,练就一双学习语文的慧眼,在比较中建立扎实的“结构”意识。

以“结构”为抓手,这本身就是一种议论文教学的大智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接触了论证观点的鲜活事例,更能体会到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匠心独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能学以致用,在话语表达之前先建构清晰的逻辑体系,明白围绕自己的观点先要说清楚什么,再要表达什么,最后想说明什么。这一系列的思维操作就有赖于议论文教学中是否能够抓住结构,增强学生的逻辑意识了。

3. 以语言为载体,探索表现智慧课例:《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议论文,题目即为文章的观点。本文思路清晰,语言极富表现力。薛法根老师针对这篇议论文语言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首先,找观点,作比较。

在学生初读文章之后,让学生找到本篇议论文的观点——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之后与生活中的“为人民服务”作比较,明白文中的服务和生活中的服务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仔细读文,圈画关键词句。

其次,说方法,明表达。

在学生对“为人民服务”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引导学生从内容上转向文章的表达,去研究毛主席围绕“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运用了引用、对比、关联词和排比句等,显得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薛法根老师在教学《为人民服务》时,就针对该文语言富有表现力的特点,着重让学生感悟议论文的表达方法,从语言实践出发,概括出论证之方法,并且在朗读中引领学生去体会“这样写”的价值,知道如何论证可以使观点更加有说服力,学会“怎么写”,从而发展阅读理解能力,感悟议论文独特的表现智慧。

三、议论文教学“去哪里”——对几个问题的再思考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议论文真实存在,议论文教学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那么,议论文教学到底该“去哪里”?我们有必要对议论文教学的几个问题进行再思考。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议论文是否需要正名?

《语文课程标准》具有其权威性,是语文教学的方向标。然而,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表述中,小学阶段不曾出现“议论文”的文体名称,而是归入“说明性的文字”。从不同的文体特点来看,议论文和说明文还是不能简单等同的,哪怕是在特别基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否有必要为议论文正其名,行其道?

其次,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议论文的数量是否需要增加?

从小学语文教材中议论文的数量来看,就人教版和苏教版两套教材而言,议论文也不过占了七篇,所占百分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既然议论文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议论文的数量是否需要增加?唯其适量增加了,学生才能尽情涵泳在议论文的语言文字,增强其人本意识,训练其逻辑意识,从而学习其独特的表现方法。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议论文的研究是否需要深入?

篇9:什么是优质教学

其实,李煜是很多家长羡慕的对象。

自北京开始基础教育的深度改革以来,各个区(县)诞生了不少九年一贯制的学校,一些本来不被看好的小学,因为6年之后可以直升不错的中学,而一下子成为“香饽饽”。李煜家门口就有这样一所学校。

不过,虽然被很多人羡慕,李煜并不满足。

“我希望儿子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李煜说。

那么到底什么是优质教育呢?似乎有两股力量在左右着家长们:一股力量来自一拨拨家长的口耳相传,无论教育政策怎么变,这股力量都会告诉你“拼孩”是唯一的正确路径,所以,很多孩子每天早上要到十几公里外的名校去上学,为了能上名校孩子曾经学过奥数、英语、钢琴、舞蹈等;另外一股力量来自那些“心灵鸡汤”,告诉你比压力、成就更重要的是快乐,所以,另一些孩子的生活远离课外班、作业,甚至远离中国的学校。这两股力量方向相反、一硬一软,但,都足够强大。

不过,在不久前,新东方优能组织的《2015年中国基础教育白皮书》的发布会上,不少专家告诉家长,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对“优质”有种种误读。

优质教育=“名校”?

这个等式是大数据运算得来的结果。来自新东方的那份基础教育白皮书上的调查显示,4000个网民进行答题的调查中,说起“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有3251人首先想到的是“名校”。

那么名校就等于优质教育吗?

李进先生这几天正在陪孩子参加艺考。女儿的理想目标是清华大学,为此在两个月的封闭训练中,孩子一声苦也没叫。在李进看来,女儿的这种吃苦学习精神在6年前根本是不可能的。

李进女儿小升初正赶上北京择校最热的时候,竞争也相当惨烈。好在李进的职业跟教育系统沾边,所以,托了各种关系终于进了一所“名校”。

但是,自打进入名校那天起,李进的女儿就没找到过感觉。班里的大多数学生都在课外学过数学和英语,这种差距让女儿的成绩一下子落在了后面,再加上“名校”特有的明里暗里都弥漫着的竞争,到了第一学期结束时,李进的女儿彻底厌学了,说什么也不再想回到学校。

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而且画得相当不错,但李进一直说服女儿尽可能走上更加高效的名校之路。

但是,面对因厌学而情绪抑郁的女儿,李进没办法只能放弃名校,把女儿转入了一所美术学校。

转学之后,李进女儿的学习状态彻底改变了。

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夏谷鸣曾经说,“有人问我西湖边上的别墅喜欢不喜欢,我当然喜欢,但是我从来不会去想要不要拥有这样的别墅”,因为,生活中大家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量力而行。

但是,在教育上,这样一个常理却往往被忽视。

一位校长说,他曾经看到一位老师留的十一长假作业:7篇作文,“大概在这个老师看来一天一篇作文不算太多,张弛有度依然是生活中的常理,但是这位老师的头脑里根本没有想,长假本来是要让学生休息的。”

懂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不符合教育规律,但是这样的学校却因为成绩越来越好而成为家长争相想挤入的名校。

那么到底什么是好的学校?“丰富性可能是特质之一。”夏谷鸣说。夏校长的理解被很多教育界人士认可,“大众化教育带来的问题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不仅是智力上,个性上差别也有很大。”在过去,虽然无论文理都要学习理、化、生,这些学科的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除了能够比较娴熟地解决学科问题,还要看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是否体现了科学精神,有实事求是、科学质疑精神。现实中是否有对规则的敬畏?”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说,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改革必定要在价值观和办学特色上发力。

不过,这样的表述跟“高一本率”“全班五分之四考上了北大清华”等相比还是显得冲击力不够。

优质教育=快乐主义?

学奥数、学英语、一门心思为成绩?专家说优质教育不是这样的。于是,一些家长往相反的方向走,纷纷把孩子送出国外,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国外的教育轻松快乐,没有那么大的应试压力。

部分家长和专家之所以对“快乐”如此痴迷和崇拜,是因为他们看到国外的孩子就是在极轻松的状态下拥有了天马行空的创造力。

但其实,西方教育就是这样完成了淘汰:普通人家的小孩每天下午下课后快乐地去玩耍了,但是很多精英阶层的孩子要用这段时间付钱去额外学习。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介绍,不久前在美国一流大学与北京大学的研讨会上,当场模拟了一次美国大学录取的过程。在一堆资料中,有两个对录取来说很核心的表格,其中一个就是孩子的基本成绩。“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的GPA(一个学生高中4年成绩最终换算成的一个成绩,最高分是4.0)分数是3.96,这是核心。”陈志文说,这个操作过程给人触动很大,美国这些顶尖大学录取时,成绩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很多留学机构也给出了类似的解释:美国一般的大学,社区大学或排名较为落后的大学对于申请者的GPA要求在2.5~3.5之间,但是好一些的学校GPA至少要达到3.5,“很多顶尖学校最终录取学生的GPA平均分都达到了3.8或3.9。”一位留学机构的人员说。

据报道,美国一记者花了一学年时间,在美一所公立高中蹲点。一年的体验,让他写成一本书,书名叫《梦想的学校》,第一章用了这样的长标题,“4是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4.0”。这本书描述了这所美国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付出才有回报。

这大概是一个最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但是当“快乐教育”这碗“鸡汤”上桌之后,中国家长怎么一下子忘了囊萤映雪、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的典故?

说到底,焦躁、盲目跟随、急功近利共同作用,导致了这种结果——虽然从表面上看,现在的家长已经被各种教育理念全副武装起来了,但是,他们内心深处那个世俗的成功标准却没那么容易动摇,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很少痛苦但是见效快速的药方,当听说“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疯玩,长大后仍能创造巨大财富”的时候,家长们怎能不动心?!

其实,辛苦并不意味着不快乐。那些付出艰辛之后获得的成就感与少写几次作业、多做几次游戏所获得的轻松快乐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中国教育的问题关键,是不顾孩子个性差异、兴趣志向不同,而一股脑地把他们轰在同一条道路上学习比拼,并且不断加大这条路上的竞争压力。

中国孩子心底真正的不快乐是没有把学习变成自己内心的需求,再加上社会上一浪高似一浪的呼喊:“我们的孩子是不快乐的!”孩子们还没上阵就已经累了。

优质教育=释放天性?

还有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国外是因为国内的教育让孩子失去了创造力。

没错,教育就应该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释放每个孩子的天性,优质的教育就应该让他们焕发自身的创造力。

北京老廖的两个儿子特别淘气,他和爱人三天两头被叫到学校。“咱们中国的老师喜欢小题大做,都是一些小事”,老廖说,比如,“上课玩玩具”“在厕所里打闹”“偶然会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跑到别的同学座位上”。

为了不压抑孩子的天性,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老廖移民了。

但是,移民一年后老廖后悔了。

孩子上学没多久,老廖也被美国老师请到了学校,因为中午吃饭的时候儿子不知道为什么用勺子敲打饭碗,“发出很大声响”。

“他来美国时间还太短,有些行为可能跟沟通有关。”老廖试图跟老师解释。“也许有关,但是他不能破坏规则影响别人。”老师说。不仅如此,学校还请了专门的老师跟老廖就儿子是否有暴力倾向问题严肃地谈了话。

“郁闷!终于体会什么是种族歧视了。多大点儿事儿啊!早知如此还不如留在北京!”老廖在朋友圈里吐槽。

这其实是家长对优质教育的又一次误读。

优质教育当然要激发人的创造力,但是激发创造力并不等同于无节制的释放。

“对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我们一定要理解其中的精髓,不能只是照搬只做表面文章。”陈志文说。

在欧美的不少私立学校,他们的规定和限制甚至比国内的学校更具体严格,比如:进入教室或办公室必须摘帽;在校园内不适当地使用网络将会受到违反校规的处罚;如果校方发现学生携带不被允许的物品到校,会予以没收,被没收物品只交还给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

人们甚至形成了一种对规则的崇拜,陈志文记得一次在美国迪士尼跟儿子一起排队上厕所。这时有个小女孩大概憋不住了想插队,陈志文父子给小女孩让出了地方,小女孩马上被她的妈妈制止了,向陈志文他们道了谢并说:“这是规矩,不能因为她小就可以破坏规矩。”

这么多年中国家长都在给孩子更优质教育的道路上寻寻觅觅,其实,优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上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相关词语解析下一篇:交通工作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