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教学设想过程及反思

2022-09-10

一、教学设想

《我是什么》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通过教学,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 语言朴素而生动, 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教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的目的。

水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周围, 学生对水并不陌生, 所以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 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体验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快乐学习的意识, 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教学中, 根据课文特点, 首先应以朗读指导为重点,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让学生充分地读, 使他们在读书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 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让学生在得到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具准备:有关课件, 小水珠

三、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孩子们, 看过《西游记》吗?里面有个神通广大的人物是谁呢?他最大的本领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和孙悟空一样会变, 同样神通广大的人物。他变得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呢。出示题目《我是谁》齐读课题。

(二) 自渎课文, 看看“我”究竟是谁?

(三) 以读促思, 学习第三段

1、聪明的你知道它是谁了吗?2、是呀, 它是水。那你知道平常它都生活在哪里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吧!3、课件出示:睡觉, 散步, 奔跑, 唱歌, 跳舞的水的样子, 结合生活实际谈该怎样读会更好。4、指名读。你的朗读老师比较满意, 其他小朋友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5、师范读, 生模仿读。齐读。

(四) 学习第一、二段

1、你们读得可真棒!水呀, 不仅会睡觉, 会散步, 会奔跑, 它还会变呢!快去找找它会变成什么?用△标出来。

2、根据课文内容你能设计几个问题来考考其他小朋友吗?但是要求你自己必须知道答案, 而且答案要在这两个小节中。小组讨论。3、根据小朋友的问题相机完成板书。4、是啊, 我们的水朋友真会变。那你最喜欢它变成什么样子呢?快把这句话练习读好, 一会读给大家听。5、指导读第三段, 注意区分落、打、飘。这几个字能不能换位子呢?6、你知道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变化, 水还能变成什么吗? (冰, 霜、雾、露、蒸汽) 完成练习。

(五) 学习第四段

1、水不仅会变, 它还有脾气呢!你们发现了吗?到课文中找找它都有哪些脾气吧!自由读。2、学生反馈, 完成板书。 (温和:供人们使用, 为人类造福, 课件。暴躁:课件。) 相机理解:灌溉、淹没、冲毁、灾害等词语。3、我们能想一点什么办法, 让水只做好事, 不做坏事呢?生自由说。4、淡水资源很少了, 课件出事干旱图片。我们要合理利用和节约水。

(六) 扩展练习。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 不做坏事呢?

板书设计:

会变:云、雨、雹子、雪、冰、雾、霜、露、蒸汽。

我是谁 (水)

生活:池塘, 小溪、江河、大海

脾气:温和、暴躁

三、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虽然是一篇童趣化的科普文章, 描写得生动活泼, 充满童趣。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自我介绍的方法描绘了水的各种形态。教学的重点不是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而是让学生读出水的变化, 读出情趣来。教学中, 以下几个环节处理较好。

(一) 朗读比较充分

1、利用课件指导朗读。现在, 有的老师对朗读指导的理解有局限, 认为朗读指导就是指出停顿, 重音, 读得有感情就行了, 但为什么要在这里停顿?为什么要读重音?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学生理解和把握起来就有一些困难。这也是我以前教学中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后来我想, 能不能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这一特点, 让朗读也直观起来?后来, 我就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今天, 我在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的时候, 我就借助课件给学生展示池子里的水, 小溪里的水, 江河里的水, 海洋里的水的样子, 再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睡觉的时候要悄悄的, 读得就要小声些;散步的时候悠闲的, 心情愉快的, 就要读得轻快些;奔跑的时候速度快, 就要读得急促些;在唱歌、跳舞, 开大会的时候, 人多热闹, 就要渡得响亮些, 这样一来, 学生有了生活经验做基础, 再加上课件的渲染, 学生朗读就比较到位了。

2、根据喜好自主选读。课堂是学生的,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 只是一个引领者, 一个指导者, 而不是课堂的主宰。教学中, 教真正应该为学服务。朗读指导也是这样。因此, 教学1、2自然段时, 我让学生选择最喜欢水变成什么的句子美美地读, 可以选择写云的, 可以选择写雨的, 可以选择写雹子的, 也可以选择写雪的。因为喜欢, 学生就跃跃欲试, 读得津津有味, 当然就很美了。再加上课件的配合, 学生读得更是有滋有味。

3、根据需要适时范读。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 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不宜做作, 不能故意拿腔拿调, 应从自身的情感出发, 以情感人, 使学生的感情和教师的感情引起共鸣, 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比如在读“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一句时, 开始学生把整个句子都读得很小声, 老师一示范, 学生一下就读到位了。

4、激发兴趣多样朗读。读的形式不要太单一, 而应多样化。如自己读, 指名读, 齐读, 分组读、男女对读、接龙读, 开火车读, 评读等等都是很好的朗读方式。

(二) 重视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工具性。要想使语文成为学生的交际工具, 就要帮助他们从小学好语言文字。比如, 在理解“落、飘、打”三个词的时候, 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他的意义, 再问他们可以互相调换吗?为什么?再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哪些可以飘, 哪些可以打等等, 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还比如,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而且积累了语言, 为以后的使用语言打下了基础。再如, 最后的书写指导, 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2、人文性。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就是通过学习, 让学生了解水的变化和水对人类的利弊以及培养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性的体现。在课的结尾部分所出示的那些画面, 都是因为严重缺水造成的。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 自然而然就能激发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了。

(三) 重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语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设计中, 我就充分考虑了这点。

1、开课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在哪里见到过水?”一下就把学生的思绪拉到了现实生活中, 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得很近,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活中, 你还见到过水变成什么样子?”这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激情。很多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或询问父母, 了解了水还可以变成冰, 雾、霜、汽、露等。

3、“生活中, 人们想了些什么办法让水只做好事, 不做坏事?”“植树造林, 修水电站发电, 修水库蓄水, 污水处理等等。

4、生活中, 你是怎么节约用水的?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 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紧相连, 既让学生学得有兴趣, 又让他们明白语文就在身边, 并不难学。

上一篇:颈椎旁神经阻滞并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下一篇:浅谈供热锅炉房的节能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