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2024-05-22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精选六篇)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篇1

翻开历史, 教学生学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 我国古代就有“授之以渔”的名言, 即所谓:“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 授之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 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我国古代教育论述中,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诱”、“喻”、“长善救失”等, 学生学习的形式主要是自己读书和活动。就《论语》所载来看, 孔子的教学活动和形式就是很丰富很生动活泼的, 极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孟子极力提倡“自得”。《学记》的整个出发点就是“学”。荀子的“闻”、“见”、“知”、“行”, 《中庸》的“学”、“问”、“思”、“辨”、“行”, 以及“朱子读书法”等, 都是对“学”的概括。

国外许多教育家也同样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19世纪德国卓越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差的教师是廉价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明确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 教学要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他劝告教师说:“传授儿童各种各样的科学, 并不是你的职责, 你的职责应该是使他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及当他对这些产生的趣味较成熟时, 给他们从事学习科学的方法, 这确是那完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

杜威推崇这一教育思想, 并在《明日之学校》中提出:学校中教知识的目的, 不在于知识本身, 而在于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

孔子、老子、韩愈、陶行知、叶圣陶以及第斯多惠、卢梭、杜威等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同之处是追求最高的教学目标, 他们的共同追求是“教会学生学习”。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 注重知识讲解、全面教授课本内容比较多, 传授学习方法比较少;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比较多, 顾及学习方法比较少。因此, 学生能力较差。

幸福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篇2

理财与幸福的关系一直是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在我们理财前。应该先弄清楚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大部分入都忽略了一个关键,累积金钱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

“金钱心理学”指出,金钱不是买卖东西的货币,它其实牵动人们内心深处很多心理因素。许多人认为,有了钱我们就有了能量,其中包括自信、自尊,安全感、对未来的希望,还有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金钱代表自由。其实,正是因为自信、自尊、安全感等等这些,才使我们对金钱兴致勃勃。然而在累积财富时,很多人忙忙碌碌理财,却忽略了理财开始时的意义和目的。他们一味地奔波于财富之中,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累积幸福。有的人以为有钱后可以自由,却发现理财后更不自由了:有的人希望有钱可以讨人喜欢,真的有钱后却认为周围的入都是为了贪图他的财富,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糟糕。这些都背离了我们理财的本意。

这就像为了追求幸福,人们一头冲入理财的跑道,但往往跑着跑着,就迷失了方向,忘记了起跑时的终极目的在哪里。 别被“快乐跑步机”拖垮

很多人在理财中有疑惑,本来认为“我只要这次赚了钱,就会开心很多”,可真的赚钱了,却没有当初想象中开心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发现,心情和财富的关系就好比一台“快乐跑步机”。在我们踏上跑步机后,如果维持一开始的速度奔跑,只能原地不动。只有加快速度,超过跑步机的速度,才会有进展。快乐也是如此。原来有了100万元,很开心,但慢慢适应了100万元这个强度,要150万元才会开心,到再下次就变减了200万元。就像跑步机,在适应了一个状态后要更高的强度、更大的刺激才有同样的快乐。正因为有了“快乐跑步机”的效应,有些人炒股票,开始觉得每年有10%的收益很满足,可是真的达成后,就觉得有20%的收益才会开心,这就是人们的心理运作原理。很多人因为没有意识到自己心理的跑步机,一旦上了机器就下不来了,只有一直不断地奔跑。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光光打理口袋里的钱,而是做幸福的投资者,这些人会清楚意识到可能出现的“不断奔跑”的情况,而能改变这种情况的方式可能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因为金钱如果只是数字没多大用处,只有把它变成真正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物、活动才有意义。比较直接的可以是感官上的享受。比如去吃顿好的,买套豪宅,穿名牌衣服,提名牌包等等,这些都使人产生快感。然而只做这些当然不够。我们还可以把钱花在有满足感的事情上,例如旅游、爬山、下海等等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很多有钱人会花大价钱、大精力坐飞机去国外,参加铁人三项赛,把自己累得半死,但他们觉得真的快乐。这其实就是寻求心理上的一种快乐、满足。另外,钱财带来的快乐还可以是缘于做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学习某些技能,像摄影、极限运动等等。或者像很多企业家那样投入慈善事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又或者帮助身边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同样快乐。如果有了钱却不能让身边的人幸福,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幸福感。总之,只有善用累积的财富,才会有幸福感。

穿上幸福的“防弹衣”

另外,我在3年多研究理财情商的经验中发现,从事理财的人中。能真正累积幸福的人都拥有平衡的生活状态。理财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内涵丰富。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朋友关系融洽、家庭美满、工作有成就。他们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不把重心偏侧到任何一边。做轻松的投资者,不做失魂落魄的理财家。我们当然希望财产不要缩水,可就算财产有起伏,这些人是最不容易丧失幸福感觉的。他们有情绪的“防弹衣”、幸福的“防弹衣”,财产的多少不会过于影响他们幸福的感受。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篇3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这样一类教育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 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这样一些道理:

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未来”“社会”“生存”“发展”八个字。我们要改变过去中国教育,不,是整个世界教育“面向过去”的缺陷,让我们的下一代“面向未来”;我们有必要把一个“自然人”通过学校的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我们还要强调通过今天的课堂教学,赋予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因为,只有活得下去的人才谈得上发展自己,才谈得上发展社会。

学校是什么地方呢?是增长人的智慧的地方; 是诞生理想和希望的地方;是焕发生命中最美情感的地方;是净化人的心灵的地方;是继承发扬人间真情与智慧的地方;是让人获得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地方……

课堂是什么地方呢?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地方;是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是学习旧知产生新知的地方;是学生共同质疑、释疑、生疑的地方;是学生感悟做人道理的地方。我称之为课堂教学的五种地方观。

台湾校园里有句口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愿我们的教师能够为了孩子的未来,自觉地把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真正放在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位置之上。更希望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能有突破性的进展,还教育以本来面目,还孩子以真正的青春年华。

自动驾驶是联网汽车的终极目标 篇4

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起步出门,无非选路、行驶、舒适、消遣四件事。在近十余年的融合过程中,这四件事的用户体验均在不断改善。随着谷歌汽车获批上路,融合的终极目标就是全自动驾驶。将来出门,设定好目的地之后,座椅空调自动调好,音频视频随意播放,社交通信不停手,选路、驾驶全自动。

现在汽车的智能车载信息系统,接收各类传感器信息,处理以后对汽部件进行操控。汽车联网的一种方案是车载信息系统与智能手机以蓝牙联接后,通过手机上网;另一种是车载信息系统直接入网。

在联网汽车上,座椅、后视镜位置等数据存储在云端。不同的人开车,数据下载,座椅、后视镜位置便可自动调整。乘客可以在车上收听收看在线音视频、收发邮件、上社交网。这些已在许多车上实现了。

宝马最新的iDrive III系统有“互联驾驶”功能。告知目的地,呼叫中心即通过互联网发送详细地址数据包。云端通过多种渠道采集路况,每5分钟自动更新一次。到达目的地后,系统将当前导航信息同步至手机,车主可根据“离车导航”的指示完成最后一段步行路线的导航。iDrive III还可将车主的驾驶风格和油耗水平与行程数据保存在iPhone上。车主可以比较每次驾驶的油耗水平,还可以将数据通过节能评级器与全球搭载“ MINI 互联空间站”的车友在线上社区中进行分享。

奔驰最近宣布,2014款的S级轿车将搭载“智能驾驶”,可部分实现自动驾驶。大众公司则宣布新款奥迪A8将配备“自动导航”。这类自动驾驶系统( ConnectedDrive Connect CDC) 汇集GPS、雷达、激光探测器、摄像头等探测设备的数据,指示出车辆的位置以及周围所有事物。当周围事物都被侦测出来后,CDC系统控制车辆速度加减和方向。

CDC发现车辆正在一辆慢车后行驶,可以自主寻找一条安全开放线路,自动加速到130km/h并超车。CDC还能自动控制车辆在走走停停、移动缓慢的车流中平稳行驶。在缓慢行驶的道路上,CDC自动根据前车位置决定转向和车道保持,自动探测行人并刹车。CDC还探测迎面来车,偏离车道时自动阻止,并有困意探测和警报等功能。按照奔驰的说法,这类新车将首先实现在高速公路上和交通堵塞的路上全自动驾驶。

全球领先的汽车厂商将于2014年底推出第一批部分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前再量产高度智能化、半自动汽车,并且在2025年开始量产全自动化汽车。2020年左右,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承担驾驶员90%的工作,还能大幅减少交通事故。

然而,自动驾驶面临无数法律问题。比如汽车在自动驾驶时出现事故,由谁来为损失负责,是汽车拥有者还是汽车制造商呢?因此,奔驰的系统要求司机必须把一只手放在方向盘上,随时准备由自动改为手动。

戴姆勒CEO称:“在十年之内,我必定能够坐上一辆奔驰车,让它自己从A地驾驶到B地,不过那时我们可能仍旧在与法律难题做斗争。”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篇5

这个论点的提出, 决不是对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新闻操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排斥, 恰恰是综合上述要素的拓展和延伸。众所周知, 广播特长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声音, 这种声音和大千世界无所不在的声音绝非一个概念。广播中的声音必须是充满感情的, 爱与憎、悲与喜、问与答都需要主持人根据节目种类的不同、内容形式的迥异, 通过感情的传递、交流、交汇, 引起受众的共鸣、受众的兴趣, 调动受众的情绪, 主持人作为节目的终端,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事实上, 我们老一辈播音员中就有许许多多经典之作, 如齐越老师声情并茂地播出了魏巍同志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后, 魏巍激动地说:“齐越先生不仅把它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感情充分的表达出来了, 而且把它想表达而没有表达出来的感情也表达出来了。”感情与广播的意义、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现在的问题是, 业内有不少同行对文艺类节目、服务类节目、综艺类节目、娱乐类节目都赞同主持人充分运用情感这一手段, 或张扬、或含蓄、或幽默、或煽情……并且大都在身体力行, 唯独对新闻类节目皆认为“消息是客观的, 必须以客观的语调去把握”, 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较为突出的例子是,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 中央和省级台的记者就写出了不少饱含血和泪、充满情和爱的现场报道, 经过主持人深情的播报, 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无疆大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反响之强烈、效果之良好为历年来所少见。由此而得出的认识是:因为广播节目的有声语言具有规范性、庄重性、鼓动性、时代性, 是有分寸感的有声语言, 是极具亲切感的有声语言。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按照节目的不同定位、不同宗旨、不同要求, 选择不同的有声语言特征对感情进行调整、处理, 唯有如此, 才能充分体现广播的特长, 才能充分发挥广播的作用。具体到主持人个体而言, 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听众对理想的憧憬、信念的确立、知识的追求、审美的享受、休闲的期盼等等的需要, 同时也才能使自己在事业上有长足的进步。概而言之, 广播节目主持人对感情的投入、对感情的把握, 以情感人, 以情制胜, 绝不是单纯的技巧问题, 而是作为主持人是否合格、是否称职的关键所在。

广播节目主持人提升感情的途径。

一要充分认识提升感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即是开展工作的需要, 满足听众的需要, 自我发展的需要。毫不夸张的说,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一名合格、称职的主持人会以自身的良好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来提高节目在听众心目中的地位, 如选材和内容有新意、有内涵、有深度;对各种人物内心的发掘和把握, 对先进事迹的描写情真而意切。因有了这样的努力, 才能使听众受到教育、鼓舞、熏陶, 工作自然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也自然就提高了节目的收听率。同时, 听众既是我们宣传教育的对象, 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主持人只能以平等的心、谦逊的心去熟悉他们, 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 并和他们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才能将节目的主旨、主题植入他们的心中, 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情感人的效果。

二要大胆走采、编、播、制作合一的路子。要想在主持人的岗位上干出成绩, 就必须在学中干, 在干中学, 要把工作当做事业来经营, 全身心地学习采编和制作专业知识, 挤出时间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去掌握第一手资料, 了解熟悉新闻背景, 群众的内心活动。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深度编辑和精心制作, 这种由自己自始至终掌握而做成的节目, 相信情感一定是最真实的, 体会一定是最真切的, 加之制作中配以恰当的声效, 播出效果无疑是良好的。诚然, 走这样的路子, 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更重要的是可以加深自己与人民群众的情感, 真正做到以情感人。如中央台栏目主持人田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通过与当事人接触交流, 事先对他们进行充分的了解, 并因人而异地采取有效的手段, 包括在情感诉求方面所作的努力, 与受众、当事人建立全方位的情感联系等等, 从而抓住重点深化情感抒发, 把握情感节奏, 创造情感高潮, 久而久之在她的主持风格中形成了一整套情感诉求技巧, 创造了亲切、自然、朴实的形象, 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创业者的终极目标是新物种 篇6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要成功,必须走过三个阶段,重定义、做变量、新物种。

移动互联网创业者首先要经过的阶段就是“重定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跟创业者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极其兴奋讨论一个话题——创造新的用户需求。每当我听到这样观点的时候,我内心都替这些创业者着急。为什么?对于创业者而言,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人(用户)的需求其实都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又如何能创造需求呢?其实,越是原生的欲望,人对这种需求就越强烈,而它创造的价值体量也就会越大。

人与生俱来的原生需求有哪些?我的总结是有三类。第一类是获取信息的需求。过去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的发展并不代表着技术创造了需求,而是技术的新变化满足了用户原有的成熟需求。比如用户获取信息,在几十年前是靠报纸满足这种需求,随着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满足这种需求有了电视,后来是互联网,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没有变化,只是由于技术创新而产生满足用户需求的新工具。

第二类是娱乐需求。其实很简单,我们没有那么多免费的足球场,免费的沙滩,我们获取娱乐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电子游戏。电子游戏从街机时代,到PC游戏时代,再到手机游戏。用户玩游戏的需求一直没有变化,变化的是技术创新之后,我们创造了新的玩游戏的“游戏机”,满足了用户原有的游戏需求。

第三类是生活服务需求。比如出租车预定过去主要通过打电话方式,但是很多人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效率太低。但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像嘀嘀打车,用重新定义的产品满足了重新定义的用户需求。

当我们能够重新定义一个产品,满足用户的原生需求之后,作为创业者我们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变量阶段。

变量可能由三个方面构成,一项技术,一个企业,一个模式。这个世界需要变量,一个产业需要的是不确定的因素推动自身发展,而创业者就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回顾过去十年互联网的发展,在全球来讲已经形成了四巨头,分别是Google、苹果、亚马逊、Facebook。中国除了传统的“三座大山”百度、阿里、腾讯,还应该加上360。如果这八个家伙搓两桌麻将,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洗洗睡了。

我们需要在巨头环境之下还能茁壮成长的创业者。比如UC,比如新浪微博、还有墨迹天气、天天动听、美图秀秀等一系列受到用户认可的应用,这些都是成为创业者的标签和样板。看到即使有巨头,也一定会有变量。

当一个创业者成为一种变量之后,创业者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新物种,这就是创业者的第三个阶段。

IT产业每十年有一个大变化,在过去四十年中经历了PC产业、软件产业,互联网产业,社交网络,直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其实每一个产业的王者都被后来者所颠覆,IBM、微软、Google、Facebook在它们诞生的时代最初也只是创业者,重新定义产品,满足甚至强化了用户某种需求,使自己从变量最终成为一种新的基因,颠覆了整个产业格局。

新物种是产业颠覆者,也是进步的推动力,但是新物种不一定意味着让别人无路可走,一定是站在良性的角度,如何推动产业的发展,给产业和用户带来更多建设性的东西。

今天,UC是中国互联网最重要的变量之一,我们目标就是要成为新物种。同时,UC也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创业者成为变量,成为新物种。我们支持大家的方式两个:第一,通过投资方式。第二,通过开放平台。

在过去的几年中,UC是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主要的战略投资人之一,投资创业团队数量超过20家,其中不乏知名产品和公司,如安全管家和ES文件管理,而目前这些项目的总体估值已超过5亿美元。而UC+开放平台可以帮助创业者打破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以及不同App之间的信息壁垒,帮助开发者和传统网站成为新物种。UC的开放不是要做内循环,而是要做双向的外循环。我们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创业者,而是为了让更多创业者成为变量,变成新物种。

上一篇:综合分配法下一篇:循环呼吸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