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24-04-13

3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共10篇)

篇1:3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2009—2010)

新民学校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校本课程主题

“走入经典,书苑寻香”

二、校本课程实现“七读特色”

年级同读,生生同读,教师引读,师生同读,个性选读,亲子阅读,读写结合。

三、校本课程时间安排

1.每周两节读书校本课不得挪用和占用,一节读报刊类,另外一节读著作类。

2.双休两小时的自觉课外阅读时间(著作类),填写假期读书反馈单,家长签字,老师检查。

3.十月份为校园读书月,十月份的最后一周为读书节。读书月每天下午第二节为读书课,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全校掀起读书热潮,在读书节中进行形式多样的读书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四、校本课程实施设想

1、本学期我校继续围绕着“十个我”开展丰富多彩校本课程读书系列活动。“十个我”即:我读我认、我读我记、我读我感、我读我写、我读我画、我读我办、我读我诵、我读我讲、我读我介、我读我获。

2、时逢建国六十周年之际,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十月份读书月以 “读红色书籍”主题,以“我读我感、我读我写、我读我画、我读我办、我读我诵、我读我讲”为主线,在读书节中开展“红色书籍读后感”“爱国诗、文评比”“读爱国书籍,绘祖国蓝图”“庆祖国六十华诞手抄报评比”“讲红色故事”“爱国诗文朗诵会”六项专项评比展示活动。把校本课程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爱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校本课程优质课评比。

为了规范、创新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本学期进行一轮校本课程优质课评比,主要是在课堂形式上求创新,评比结束后进行优质课展示。

4、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实施经验交流研讨会。

我校把“走入经典,书苑寻香”读书活动定为校本课程已经三年,每位老师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为了取长补短,使校本课程更有生命力,本学期开展一次校本课程实施经验交流研讨会。

5、学期末举行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十二月底举行班级、个人读书成果展示活动,在展示评比中班班设展角,把学生的读书成果如:个人文集、班级文集、手抄报、剪贴报、读书绘画、读书笔记等展示出来,评比出“书香班级”。另外根据学生在平时的读书中“拿卡、争章、夺魁”的记录,评比出读书状元;对优秀摘抄、优秀读后感进行评比,评选出校级“采蜜小能手”二十名,由校长亲自颁发证书。学生读书了,收获了,快乐了,自然更加促进了学校读书校本课程的开展。

篇2:3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兴隆乡直小学

一、课程背景

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臵,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这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环境,它强调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强调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作为一种开放性的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需要我们基层学校和每一位课程实施者结合学生的经验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创造一种生动的课程,从而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展活动的内容与空间,走综合化发展的道路,两者可以进行有机整合。我们的思考是: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整合必须基于学生,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出现的、产生的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必须立足校本,充分发挥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优势;必须面向社区,依托本镇红豆文化、农业亮点等资源优势,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致力形成校本课程的大体框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又努力引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丰富学校的特色内涵,着力形成学校文化。

二、课程目标

我校开设活动课程的目的决不在于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给学生,而主要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及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使学生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廊的个性品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以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活动课程目标涉及了多元的发展领域,而其中态度、情感、技能的发展尤为突出。我校把“培养健康活泼的现代合格学生”作为活动课程的主要目标。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让他们了解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他们接受生活的规范,获得生活的经验、能力与智慧。在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同时,培养他们创造新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现代理想,并为之终身奋斗。为此,我们努力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合作与创新的活动机制,充分重视学生对大自然的体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重视观察、实验、操作等体验性和探究式的学习。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更看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价值取向,培养既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具有乐观积极的人文情怀的人,使学生不仅能认识自然、社会,而且能认识自己,不仅使自己能主动适应社会,而且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新,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人。

三、课程内容

(一)人与社会

1、三年级:接触感知阶段——形成“我”的初步认识(1)红豆的由来。参观红豆院,了解红豆树的故事,进一步了解红豆作为厂名和品牌的缘由。可采用参观、访问、听故事介绍、收集红豆标记、学习教材等方式。

(2)红豆在成长。简单了解红豆集团的创业史、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发展趋势。可通过资料学习、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方式进行。(3)红豆蕴真情。挖掘红豆企业内的动人事迹,丰富其文化底蕴。包括企业主要行政人员背后的故事,小秘密,企业职工之间的蕴藏的故事等。采用个别接触、访谈、查阅资料、学习教材等方式。

(4)红豆风采录。了解红豆集团在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包括与国家主席、各界知名人士的接见、会晤,也包括红豆的产品畅销各地情况等。通过资料查阅、图片奖赏、教材学习等方式相结合。

2、四年级:研究了解阶段——形成“我们”的共同认识。

(1)走近红豆。学习红豆集团的具体资料,包括红豆集团的公司组成状况,工厂分布情况,品牌数量等。实地到红豆进行参观,看红豆的现状,从而了解红豆的发展状况。

(2)研究红豆。研究红豆集团的具体发展情况。包括了解红豆集团的产品品牌、广告语、工人情况等。

(3)深入红豆。深入红豆挖掘其内涵。了解和掌握红豆集团超前发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包括重要负责人的发展战略,红豆集团中科技人员的含量等。

(4)众谈红豆。在学习、了解、研究红豆集团的基础上。一谈对红豆知多少,以红豆的现状为主,二谈红豆的发展态势,预测其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也可以谈对红豆的小建议。

3、五年级:宣传深入阶段——形成“我你他”的统一认识。

(1)市场传真。红豆集团各大品牌的发展过程,每种品牌的特点,销售收入增长情况,市场状况以及在国内外的现在地位等。

(2)商标保护。红豆集团在企业成长中遇到的挫折,采取的措施。渗透产品保护法和知识产权等相关知识。(3)言论集萃。在红豆企业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佳句佳词,具有战略措施的哲理性言论等。

(4)管理创新。红豆集团现行的管理模式,具有创新的地方,与世界相接轨的举措。

(5)热点访谈。

4、六年级:无主题活动(二)人与自然

1、三年级:访访看看——初识香樟

(1)香樟大王:访问“香樟大王”侯维生,了解他创业的动机,创业的历程,采用访问、听报告等学习方式。

(2)香樟基地:了解港下香樟基地的规模,包括种植面积,种植数量,销售情况;了解基地的发展壮大过程。采用调查、参观等学习方式。

(3)香樟形态:了解香樟根、茎、叶的特征,包括树高、胸径、树冠形状、叶中的香腺等。采用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研究实物等学习方式。

2、四年级:学学种种——关注香樟

(1)种植香樟:在香樟基地或家里用种子繁殖香樟,包括播种——间苗——移栽的过程,记录好小苗生长过程。采用栽培、观察、研究报告等方式进行。

(2)管理香樟:栽培香樟,初步了解香樟习性,了解生长所需营养,定期施肥,了解香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继续记录好香樟的生长过程。

(3)欣赏评议:交流种植香樟的经验,包括香樟的习性、病虫害等栽培要点,欣赏香樟的美,评议各种香樟生长的优劣情况,采用交流、讨论、参观等学习形式。

3、五年级:查查议议——研究香樟

(1)香樟的分布:了解香樟树种在国内及全世界的地理分布,垂直分布,各国引种栽培情况,了解哪些城市以香樟为市树,采用查阅资料、采访专家等学习方式。

(2)香樟的价值:了解香樟的观赏特性,经济价值,生态价值,药用价值。采用查阅资料、交流、考察等学习方式。

(3)香樟的开发:了解香樟的栽培历史,了解香樟木材自古以来的使用情况,构想香樟未来的新用途,对人类的作用。

4、六年级:无主题活动。

(三)人与自我

1、三年级:认识自我阶段。

(1)成长经历:挑选成长过程中比较有意义的照片带到学校,与同学欣赏这些照片;通过向家长了解拍照片时的情景,向同学介绍自己的故事。

(2)兴趣爱好:畅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缘由;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可采用小组交流、才艺比试等方式。

2、四年级:畅谈自我阶段。

(1)我的视野:了解历史名人事迹,关注国际新闻动态,调查周围的流行趋势。可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观看音像资料等方式进行。

(2)我的酸甜:与他人谈谈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痛苦与悲伤。通过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写日记等方式进行。

(3)我的体验:了解父母、老师、周围邻居等的工作,并亲自实践“今天我当家”、“我做小老师”——等角色,体验成人工作的辛苦,从而让这种认识升华为自身的行动力量。可采用调查、访问、亲身实践等形式。

3、五年级:实践自我阶段。

(1)推销自我:通过拍摄照片、制作录音、摄制录像等,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外貌、年龄、性格、爱好、优缺点等。(2)才艺展示: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才艺。如:唱歌、舞蹈、书法、武术、手工制作等。通过“才艺大比拼”、“小能人显身手”等活动展示。

(3)人才招聘:创设“人才招聘”的情境,通过自我介绍、笔试、面试等,体验社会人才竞争的发展趋势。

(4)实战演习:根据各人的特长,深入家庭、商店、工厂等参加锻炼,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4、六年级:无主题活动

四、课程实施

1、准备阶段。

⑴学习培训: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再组织全体教师分层培训,把培训过程作为学习感知、更新观念、疏理问题的过程。

⑵制定方案:由各年级骨干教师会同教导处商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全体教师学习领会,并制定各班级活动方案,作好本校活动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评价检查的内容。

⑶案例引路:各年级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案例,重在实践,积累资料,不断反思,在此指导下开展活动。

⑷成立小组:以校长室、教导处、各年级骨干教师组成一个活动课程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导任副组长,由中高级部组长、教研组长组成领导小组。

2、实施阶段。

活动课程每周安排三节,根据要点,可参照以下流程,也可灵活创造地设计。

第一节:确定研究主题。

要点:研究主题的设计和确定,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具体的活动情境,从体验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纬度或取向设计具体目标和主题。流程:学生自己提出研究内容,小组筛选,教师引导选出若干个班级研究主题,学生自由组合一个小组共同研究某一主题。

注意:主题的确立应遵循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常见的事物、感兴趣的内容。

第二节:制订实施计划。

要点:实施计划制定要系统和详实,具有可行性。主要应包括:提出问题、尝试探究、操作要领、归纳总结等过程。

流程:教师作引导、各小组讨论制订计划、交流计划、完善计划。

注意:计划的制订要具有可操作性,学生直接能参与的,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适当调整。

第三节:开展实践活动。

要点: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的、综合的自然情境、社会情境和教育情境中亲历、实践、体验和发展。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

流程:教师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学生根据计划有序地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好组长的监督作用,活动可延伸至课后。

注意:活动要有组织、有部署;注重资料的积累;注意学生盲目的瞎干;注意学生的人生安全。

3、总结阶段。

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展活动,并注意成果的积累,组织学生在班内进行成果展示。展示的形式可多种多样,静止的可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张绘画作品、一件模型、一本研究笔记或一块展板;动态的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个小品、一首儿歌、一场智力竞赛或介绍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优秀成果进行年级、全校展出(可通过板报)。

⑵各任课教师撰写工作总结或体会文章,教导处组织学习、交流、论坛,并汇总、修改、组合,探索新路子。

五、课程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个人评价:学生通过查阅个人小档案回忆本次活动,进行小结。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行的喜悦。

(2)小组评价:各小组对本组人员进行议评。小组评价的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3)教师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讨论反思,结合学生活动中的表现作评价。教师评价同时要重在评价学生完成自己所承担任务的情况,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能力,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交往、表达的水平。

(4)家长评价:家长通过观察在家活动情况,对本子女作评价。家长评价重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主要包括道德行为、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认知水平等变化。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教师自评、行政评价、学生评价,对教师评价的内容应侧重于对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实效。

学生对教师作出评价还应包括从侧面反映参加活动后的感受、兴趣、收获、成功等认知发展水平。

2012-2013学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篇3:3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以师德为核心,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实施“共同课程”

我校的“共同课程”以教师论坛为载体,就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师德修养、人文素养等方面开展了一些校本研修活动,促进规划中提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1. 案例先导,提高师德修养

我校在师德学习中特别倡导通过案例学习,发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发现校内教师的闪光点,使师德学习更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我校开展了“写写身边老师的师德小故事”“一张老照片的回忆——爱校荣校故事”等活动,在一个个案例剖析中颂扬先进,传递师爱。

2. 悦读悦心,培养人文素养

我校一直把倡导教师读书作为培养教师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渠道。每学期,学校党支部和工会都会制订详尽的读书计划,定期推荐一些新书目录。教师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读书任务,撰写读书心得。我校还成立了书香俱乐部,定期活动,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共同品味人生。

3. 畅所欲言,激活集体智慧

校本研修中,我校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对话环境。我校班主任通过“班主任工作茶坊”这一轻松、有效的自培形式,聚焦班级管理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几年中,我们把学校班主任感兴趣的问题搬进了茶坊,我们有管理探讨篇,有指导篇,有教学研讨篇,有动手操作篇等。

二、以课堂为核心,以协同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专业课程”与“个性课程”

在“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实施中,我校以课堂为核心,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以教研组为抓手,转变教师理念,提升教师能力,从而落实办学规划中所提出的培养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和能力的师资队伍。

1. 校本教研,提高课程理解力

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开展校本研修。点上:以校科研中心组为抓手,每月开展2~3次实践研究活动,经常采用跨学科备课的方式,整合教材。面上: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分析教材,整合教材。

在教研中,我们抓集体备课的落实。我们请教研组长事先收集一些常见的教学问题进行备课,每一次,在我校倡导的“三落实、五说课、四统一”备课制度的保障下,教师们在交流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教学方向。

2. 课堂研讨,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是实施校本研修的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结合我校协同课题的开展,至今我们已经推出协同研究课近五十节。每学期,我校根据协同研究主题,尝试进行主题教学实践,开设协同教学研讨课专场。

3. 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生命力

在校本研修中,我校注重通过教育科研课题来引领教学,特别是2005年至今所开展的《课程统整理念下的小学协同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逐渐凸显出研修的特色,提升着师生学习的品质,鼓励着我校教师朝着“做研究型教师”的目标而努力。

篇4:“3+X”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展望

一、“3+X”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3+X”中的“3”是指围绕我校办学目标“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为教师的持续发展铺路、为统领的必修核心奠基课程”,包括“奠基人生为基石、建设家乡为轴心、美化校园为线索”三个维度;“X”是指发展学生特长的42个兴趣体验社团活动。

目前的必修核心奠基课程包括:

1.依托学校省级德育课题,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为理论支撑,结合国家、地方课程与学生需求,开发实施的“四个学会”实践式德育校本课程。内容主要为《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拓展与补充。

2.以地域特色为主,旨在增强学生对家乡陶瓷文化的了解,感受地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创作、研究等系列体验活动过程中,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情感的体验式文化校本课程。

3.结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增加我校环境文化内涵,增强学生花卉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在参与以花卉文化为主题的学校环境设置的同时师生共同编写的动态参与式生态校本课程。

“X”是我校所有“以某一学科课程为核心,辐射到的相关活动领域,以本校教师(或学生家长、社会人士)为主导,组成的较为固定的双向自选式兴趣体验社团活动组织”的总称。力求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身需求,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基。

二、目前“3+X”校本课程的开课形式

必修课中,“四个学会”主要通过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利用本学科课时。《快乐陶艺》由美术教师主导,多学科教师共同配合,综合运用课时。《花卉文化》以语文教师为主导,综合各学科教师开展活动式课程,利用语文课时,也综合运用课余时间。以上课程平均每周各1-2课时,所有课程在运行过程中逐步建立课程设置建议,并力争在3年内实现逐渐规范和相对稳定。

社团活动是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时间,由学有专长的兴趣教师组织相关学生开展活动,并根据学生和教师的多元需求逐步增删时间和项目,争取两年内运行成熟。

三、(以陶艺为例)谈我校“3+X”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关于选题可行性的分析

《快乐陶艺》这一校本课程是从我校的“陶吧”及“葫芦画、瓶子画”等兴趣小组发展壮大并逐步规范、丰富起来的一门轴心课程。

唐山有北方瓷都之称,开平区又是唐山陶瓷的发源地。陶博会,联合瓷厂开展“陶瓷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都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利基础。学校的重视、领导的关怀、美术教师的专长、师生对陶瓷的深厚感情,都为将传统的陶艺历史与当代的陶瓷文化教学活动引入校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课程的目标定位

以技能为起始,注重文化内涵的课程形式,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旨。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陶瓷文化,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体验、运用和表达本土文化,体验创作的快乐,提高能力,实现奠基的作用。本课程计划用3年的时间进一步优化成为学校的品牌课程。

(三)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

整个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玩、捏、学等过程中,通过开放式地欣赏、了解陶艺,体验乐趣,拓展内涵。

(四)探索中的点滴收获

1.对地域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实施的再认识。首先,师生在实施过程中共同收获了成长;其次,以陶艺为圆心,从民族的、本土的方面切入内容,使师生更容易找到情感的认同和升华的基础。

2.初步探索出了几种课型。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初步探索出了不同内容层面、不同形式的几种课型——陶艺基本技法课、陶艺作品鉴赏课、陶艺文化探索课、陶艺知识研究课、陶艺文化延展课、陶艺生活实践课、陶艺作品设计课、陶艺作品展示课。其操作规程和实际意义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在实践中不断论证与完善。

3.对课程动态变化的几点认识。一是陶艺、花卉课程,我们有将所有国家课程学科教学目标向校本课程融合的设想,但鉴于能力有限,希望在定位和可行性上得到专家的指点。二是目前形成的一人主导多人辅助的上课形式还将持续,教学内容也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增删与完善。三是对学校校本课程整体定位的科学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有待于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与改进。

四、(以花卉文化为例)谈对我校“3+X”校本课程的展望

2012年5月份,开平区教育局聘请多个设计部门会同规划,决定对我校的校园进行大范围的整体翻建。结合《快乐陶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我们在前期大量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准备以此次翻建为契机,结合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以增加我校环境文化内涵,增强学生花卉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生态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在参与以花卉文化为主题的学校环境设置的同时师生共同编写动态参与式生态校本课程——《花卉文化》。以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整体环境规划改造为线索,凸显与各个学科内容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与整合,使师生在研究、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了解、欣赏、感悟、运用花卉知识,增强生态意识,提高探究能力。目前已完成调研、资料初步整理环节,也特别希望各位专家对我们的设想提出宝贵意见。

从整体看,我校校本课程在注重全员参与、多元发展、综合提高的基础上,仍存在很多认识模糊、概念不清、相互矛盾、定位不准等问题,对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还比较粗浅。但庆幸的是我们以学生多元发展为奠基目标,坚持扎实开展了一些实际工作,师生也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更有我区、市教育局的悉心指导,各级专家为我们把脉,相信我们的前景一定一片光明。

篇5:3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一些简单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兴趣。

2、在生活中要学会拒绝,同时要注意拒绝的方式和态度;挑战自卑走向自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3、在生活中学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4、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珍惜生命。

二、指导思想

以国家课改文件为指针,结合当地的人文背景,经济水平,地理资源和中学生的个性需要,特地开掘本课程,力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措施

1、注意积累相关校本课程资料,为学校新课程改革积累经验。

2、充分收集、挖掘本地的各种资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实验。

四、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乡情教育、安全教育以及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各种传统节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种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传说以及有关各种节日的诗词。

五、目的要求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精神品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帮助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容面对社会的能力。

六、措施联系实际,活动为本。综合与开发有机结合。

篇6: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0-2011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课程实施目的: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革命老区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课程实施旨在让学生了解郭村保卫战历史,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加强中学生文明礼仪及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引导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二、课程组织领导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有的教师都积极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同时我校战史教育、国防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校本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建立健全领导小组,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有力保证。

郭村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何兆生

副组长:于希庆李铭祥

成员:张俭孙劲仇圣飞李华军

三、课程实施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校校本

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专家、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生是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每周星期一下午第一节课,全校开展校本课程,由专职教师根据统一安排,精心备课,集中授课。

校本课程的教师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负责教学科目的安排,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主要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课后作业及活动完成情况。要求班主任讲究科学,工作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2、校本课程科目安排

篇7:校本课程实施学期计划

课程名称:小记者俱乐部

执教人:曾望乐

肖丽妮

级:6年级

数:25-30人

设计思路:(体现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

为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强、自立的人;成为爱好多,兴趣广,有特长的人,挖掘学生潜在的创作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开设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记者的兴趣,引领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校园小记者俱乐部将以活动为载体,强调实际能力的培养,帮助小记者在活动中学习、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文和新闻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提高学生成绩和综合素质,同时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课程内容:(共设计15个课时,包括测试、评价)设计1~3节与戏曲结合的课程内容

第一单元

1.自我介绍,课堂采访。

(用自我介绍和相互采访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认识同学;同时了解小记者的相关知识和工作任务。)

2.了解什么是记者?(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小记者

3.如何进行采访?(设计问题、做采访笔记、合理安排采访计划。)

4.活动课,走访校园。(记录身边的事情,如何发现新闻,判断新闻。怎么做到有敏感的新闻发现力?)

第二单元

1.什么是新闻?(新闻六要素)

2.各种新闻题材了解和写作。(消息、通讯、专访、新闻综述等)

3.活动课。视频了解制作新闻的流程。

4.活动课。走出校园,努力发现身边的大小事,并组织策划好新闻编写。

第三单元

1.素材的收集技巧。

2.照片拍摄技巧。

3.如何修图,突出重点。

4.活动课。拍摄满意的新闻照片。

第四单元

1.备注:周三下午下班之前交电子版到教研室。

篇8:3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关键词:思想政治,原因,实施过程

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个持续的过程, 需要在实施阶段不断修正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和手段, 并及时汲取周边的资源。所以在课程实施阶段也不能放松。在开设了一节校本课程“以案说法”后, 我的反思如下:

一、主要问题

校本课程的本意是让老师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发挥自己的个性。照理说, 老师们应该欢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老师不愿意承担这一课程, 甚至抵触。归根结底, 除了个别老师缺乏课程意识以外, 很大程度归因于很多老师在实施过校本课程后都感觉与预设的结果相差很大, 学生的参与始终缺席。

笔者主讲过一节校本课程“以案说法———米兰达警告”, 其过程如下:

(导入) “香港电视剧中的警匪镜头剪辑”, 通常在逮捕犯人时会说“你有权保持沉默, 但你所说的一切将会成为呈堂证供!”对于这个程序, 你了解多少, 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

由于学生爱看香港警匪片, 譬如“刑事侦缉档案”等, 故而显得很有兴趣, 为了准备这节课, 笔者连着几天搜集和整理资料, 以比较简洁明了的语言把米兰达警告的来龙去脉阐释清楚。导入过后, 笔者进入正题:

亚利桑那州案→米兰达供认不讳→警察调查无其他直接证据→米兰达以刑讯逼供名义反诉→美国联邦最高法院5比4通过“米兰达规则”

笔者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看影片只是图个热闹, 但对于法理、程序一窍不通, 加上这个本身就很复杂, 所以, 这一部分完全由我讲授。但在讲课过程中, 有些学生偷偷地做其他事情甚至打瞌睡。笔者尝试用忽高忽低的语调, 下讲台在学生中讲课等方式, 试图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们虽然抬起头, 眼神却明显在敷衍。

在介绍完“米兰达警告”的前因后果之后, 笔者开始提问:

“米兰达警告”对嫌疑犯、警察和被害者各有什么影响呢?试着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时总是重复之前PPT上的话, 说不出个所以然, 举例更是艰难。课堂顿时出现冷场, 无奈之下, 笔者只能“满堂灌”。

由此可见, 虽然校本课程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预设和生成反差很大, 学生参与度不高, 实施效果不佳。

二、主要原因

在中学阶段, 应试教育的主体地位无法撼动, 校本课程的内容并非高考内容, 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

另外, 新课改的理念要深入人心还需假以时日, 校本课程应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去设计课程,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不然学生参与不进来, 更会把校本课变成“自习课”“睡觉课”, 导致恶性循环。

思想政治校本课程的实施还没几年, 前面路还很长, 有太多问题留待我们去发现、解决, 虽然辛苦, 但我相信,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曙光就在前方。

参考文献

篇9:微型课程:破解校本课程实施困境

作为现代课程的一种形态,微型课程是一种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在儿童影视教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逐步意识到,微型之“微”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不成系统,但具有专题性质;二是周期短,一门课程可在一个学期完成,也可在几周,甚至几个课时内完成。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课程”,微型课程专题涉及面较窄,搜集资料的难度较小,更容易驾驭,一般教师都能胜任课程的编制和教学。这种介于活动和课程之间的形式自由而开放,教师可立足学科尽展其能,学生也更加乐于参与。

一、学科·影视“微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影视资源这种超文本载体具有题材丰富、形象、直观等特性,其教学效果是教师使用教材文本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整合超文本方式与纯文本教学,发挥影视资源丰富的表现功能,能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立体生动。同时,教学从静止的展示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动态画面,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达到“课亦始,趣亦生”的教学境界。

基于这一思考,在研究初期,学校发动各学科组根据教材内容,尝试列出“教材与影视结合教学安排表”,选取相应的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做到“手中有书,心中有片”。借此,希望让教师感受影视资源的价值,主动思考课程开发策略。例如,语文学科组立足单元主题,尝试将影视资源融入写作教学(见表1)。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往往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课上,借助影视艺术,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创作背景;品德课上,蕴含着浅近哲理的影视故事,常常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数学课上,直观、形象的影视素材则快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音乐课上,影视更成为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的助力,帮助学生把握情感主线……运用优秀影视作品辅助课堂教学,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二、同一主题“微选择”,激发探究热情

各学科与影视资源“微结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极大鼓舞了老师们深入开发影视教育课程资源的信心和兴趣。影视是集文学、艺术、科技为一体的活教材,优秀的影视作品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表达着生活,更折射出深刻的社会问题,极富教育意义。其中,许多影视作品表现形式各异,却指向同一题材。为此,老师们着手整理众多影视作品,形成了同一主题的课例资源。

具体来讲,即以同一主题为核心,汇集相关电影,组成“自助餐”系列电影资源库。教师可根据教学主题检索资源库,从中选择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则利用资源库介绍电影故事梗概,收集主题电影参考资料,并设计电影赏析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每学期初,各年级组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针对本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影片主题。围绕每一个主题,教师从资源库中选择三至五部相关影片,并分为必看和选看影片。必看影片安排在学校统一设置的影视教育课中,集中观看(同一年级安排同一时间段观影);在集中观影前,教师会进行导看教学,介绍其拍摄背景、影片梗概等。选看影片则让孩子自由选择,至少选一部在课余时间观看,一个主题系列一般历时一个月。

例如,在众多优秀影片中,有不少以科学家、发明家为主角,如《少年爱迪生》《伟人爱迪生》《居里夫人》《莱特兄弟》等。我们汇总这些影片,组成“发明家”主题资源库,并形成了主题课例,开展影视教育活动。在导看环节中,教师介绍发明家的生平事迹,而后组织影片赏析,课末则推荐一些同一主题影片,并将其内容发送至学校微信公众号,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选看。同时,布置相应的探究延伸活动,如搜集这些发明家的相关资料,或写观后感言,或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报《我心中的发明家》等。在每月最后一节影视教育课上,孩子们争相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孩子们收获良多,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感言:

一部部影片把这些发明家的真实人生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感觉到伟人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只要敢于付出,敢于拼搏,说不定下一个成功的人就是我们。

通过影片,我了解了居里夫人充实、不朽的人生,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惊叹于她获得的荣誉,而是应该学习她执着、坚毅、勤奋的精神,学习她的伟大抱负,为“手持知识的火炬,创建崇高的殿堂”而努力奋斗。

三、分段开发“微价值”,促进个性表达

在梳理同一主题影视资源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同一部影视作品往往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无法充分激活这些教育价值。同时,孩子们个性不同,对同一影视作品的感悟各不相同。唯有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发展规律,开发影视资源的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其情感活动,满足儿童不同的表达需要。

影视作品题材多样,有童话、故事、科幻,它们或重现战争场景,或展现人物生平,或畅想未来世界……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受此启发,老师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多种作文练习形式,如利用影片学习表达,讲影视故事,写影视片段等。例如,《海底总动员》是经典的美国动画大片,作为影视作文资源,不同年段对其内容的选择和价值取向迥然不同(见表2)。

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表达作品拍成影片,制作了DV儿童作品,孩子们热情极高,踊跃报名为电影配音。孩子们喜欢影视人物、故事和画面,自然有话要说,有情要诉,激发起极大的写作热情。优秀的影视作品情节丰富,人物刻画生动,环境渲染到位,事件描述详尽,这些都值得作文教学借鉴。观看《海底总动员》之后,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儿童的表达特点,选择不同的写作点及表达形式,拓宽了习作天地,创设了儿童自由表达,展现生命灵性的平台。

四、分科提炼“微应用”,满足学习需求

随着微型课程资源的累积,学校教师对于影视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逐步加深。在主题课例的开发中,老师们发现,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往往涉及自然、社会等多领域,内容丰富,极具人文价值,更容易吸引和感染学生。据此,可以立足不同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深入挖掘同一部电影的教育内涵,“吃透”一部电影,从而将影片效能最大化。基于此,各学科组开展合作研究,挖掘同一部影视作品与不同学科的结合点,从中提炼学习点、训练点,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要。

同样以美国影片《海底总动员》为例,各学科组开发了不同的应用方式:

影视语文——沿着影片主题,创编动画故事;影视美术:抓住鱼的形态特征,运用点线面创造鱼的纹样;

影视音乐——依托影片中的音乐,听辨声音的强弱;影视科技:观察、了解海底生物的多样性;

影视信息技术——用金山画王描绘海底世界;

影视英语——表演影片中Nemo和Dory的对话,并有感情地配音;

影视体育——鱼的游姿在加速跑中的练习与运用。

实践证明,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组合、剪接后,影视资源营造了特有的情境场,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影视写作课上,孩子们尽情续写父亲玛琳在营救儿子尼莫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影视美术课中,孩子们有滋有味地欣赏着各类鱼的纹样;影视音乐课上,孩子们则静静地感受背景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影视科技课上,孩子们又饶有兴致地探究海底生物的多样性……一部影片,表面看素材单一,实质上内涵丰厚。我们借助这一“材”,做足文章,变出了精彩。同一部影片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实现了影视资源更深度的开发,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主题课例为呈现方式的微型课程开发,让学校走出了儿童影视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困境。教师对于影视资源的教育功能有了深刻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能力得以提升;学生也摆脱了走马观花式的影视学习模式,开始用自主探究、个性表达和创新行动,实现着生动而有个性的成长。

(作者单位:绍兴市上虞区谢塘镇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 330682)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篇10: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我校属于市级规范化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我校的硬件设施配备齐全,建有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农远工程项目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专用室;教学设备设施达到省一类标准,实验仪器、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等配备齐全,便于教育教学。我校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师素质高、思想先进、敢于创新、勇于改革,教育教学能力强,有一定的教研教改经验,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智慧、潜能,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专业特长、兴趣爱好等,转化为校本课程。

2、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当地经济发展较快,个体私营业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3、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学生来自各个地方,学生的个性和学识互有差异,他们对本地资源和环境缺乏了解,学生求知欲很强。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强调社会实践,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流程

我校已经全面落实了国家课程方案,开全了国家、地方课程。为了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本学期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校本教材。我校有特具特色的诵经文学。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好课程的实施等工作。我们参与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会议,分工负责。根据我校规模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我校资源和社区资源,研究、讨论并结合我校教师的特长,决定开展教材的特色教学。

2、课程开发小组本着“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方案,经我校通过后,各负责教师根据此方案制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计划。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和乡土文化,当地的致富名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豪感。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做好诵经教学工作。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在实施校本教材过程中,以调查、参与为主,根据我校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尝试开展各种丰富多样的调查、动手操作、社会实践等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展览、成果展示、作品评比等活动。

教材每课设有“活动建议”的环节,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编排标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1、组织形式:

校本课程的开课以班为单位安排在“地方与我校课程”课时中进行,具体教学时间是每周一节课,也可以进行集中安排(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我校教导处负责课表安排,由具体课任教师组织教学。

2、课程实施:

1)校本课程由我校提供,只有讲义,学生不需要教材,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各年级授课教师结合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可以适当补充材料,逐步实施,并在实施中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发现问题,及时反思,总结经验。

3)任课教师精心备课,准备资料,设计好教学过程,按时上好校本课程,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4)教学过程中所需材料、设备、设施由我校统一安排。学生需要外出调查、参观时,由我校出面联系,我校领导和班主任、任课教师一起带领学生外出,确保师生安全。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我校特色,教导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

1、对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评价的方法是教师自我评价和我校评价,采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检查备课笔记等方法。

2、对学生的评价,体现评价的多元化和个体化 评价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态度。评价的方法有观察、调查问卷、考查、作品展示和评比等。一是作品展览。开展多种形式的年级、校内学生作品展览,加强宣传和对学生进行鼓励。如,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征文等的展览。

二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期结束,教师根据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地参与的情况,采用开卷考查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绩,给与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和一个合理的等级成绩。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从学校个性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考虑到学生多样化、全面化,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并编写相关校本教材。

一、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

创建校本课程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凸显学校办学个性,充分联结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阶段来,我校在课改实验工作中,通过调查、分析,充分认识我校的校情和资源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经验、需求、兴趣和知识基础等方面发展情况,在充分起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实施的初步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充分联系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和谐发展;

2、进一步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文化发展。

3、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进一步促进教师课程意识和能力的发展,进一步浓厚学校的教研、科研气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规划

1、第一阶段创建初步计划。

2、第二阶段培养教师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实施的能力。

3、第三阶段进一步完善上述课程建设,力争在各个年级都开设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体系的序列化、系统化。

二、关于课程设置的初步论证。

1、关于课程

让学生的思维自由的去畅想,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如果让学生的小手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学生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更加开阔。”心灵手巧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2、关于课程

通过课程的开发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3、关于《读书》课程的实施。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除了课堂学习之外,阅读书籍应占重要的位置。因为书籍为我们构造了一个缤纷的知识王国、生动的情感世界。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而今,时代的飞速发展使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因为,读书是积累、是储藏,是汲取前人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的精华。为了帮助学生有选择的阅读,领略我们祖国五千年来的灿烂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起他们对书籍的渴望。

三、成果展示:校本教材管理与指导小组定期组织两个校本课程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了解课程发展情况、学生反映、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及时交流经验,表扬先进。师生共同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如表演、作品展评、交流收获、总结、论文等等。

四、评价方案

学校根据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肯定、表扬指导教师的业绩,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在期末个人工作评估表上加分。

五、关于课程管理

如何实施校本课程,如何使校本教材发挥最大的教育、教学效益,其关键在于学校领导的重视,还在于人员的配置。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指导机构,全面指导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并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学校教务部门具体落实开发和实施,协调各方面工作。一线教师结合《课标》、教材和师生实际,具体落实教材的使用和建设工作。《读书》

指导教师:各班语文教师 开设年级:1-6年级

管理、指导机构负责校本课程及相关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组织全体相关教学人员学习《校本教材实施方案》,定期检查各教研组的教研、教材实施情况,及时指导、总结。

结束语:我校将高度重视这校本课程,不断加以调整、充实、完善,使该校本课程富有学校特色。同时,我校将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校发展的目标,同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开发序列化的课程,满足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二、提高认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学校将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使教师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我校科技制作、历史教育、手工制作、编织等科目,涉及的知识面宽广,内容丰富多彩,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提高了。因此全校教师都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校课程是由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我校校本课程教学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1、合作性: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校长、其他同事、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

2、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的“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

3、选择性:校本课程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使个性得到张扬。因此,教学时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内容,适应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经验。

4、开放性:校本课程教学时,在资源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在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校长、教师、家长、上级领导、参与的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

5、灵活性:校本课程教学时,不求全求大求新,立足本校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

四、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1、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法

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三个角度来进行:

分层: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个人意愿,组建教学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组:按课程类型、学习内容、学习程度、教学目标等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以实施课程计划。研究性课程以实验班进行为主,班内分组进行。分块:校本课程安排在每双周校本课进行。学校所有教学和活动场所根据课程安排划分成不同功能的板块。

2、校本课程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负责,主要负则排课。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由何校长负责。

对学生上课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由教务处负责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要求教务处的常规管理方法讲究科学,工作要细致入微,确保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在讲授的内容上执行校本教材,在讲授方法上不同于国家课程,要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思维的开启,强调知识的拓宽,课堂气氛要轻松愉快,教学方法要不拘一格。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计划

一、需要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到现在已有多,几年来我校尊重学生意愿,发展学生特长,从而形成学校特色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课程开发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在上次“我最喜欢的课程”学生问卷调查中,校本必修课受欢迎的程度名列前茅。但在开发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如:临时的班级怎样有效的管理等,希望老师们把这些已经发现的问题作为一个个小课题来研究。我们认为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着眼于社区、学校的现有课程资源,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能性保障,我校地处比较繁华的湘雅路口,学生大多来源于周边卫生医疗机构单位,素质较高,家庭文化氛围较浓,根据这些社区资源并结合我校课题,确定了我校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专题。

从学生的气质、能力、性格、价值观、挫折力、期望值、需要、兴趣等风格迥异的人格魅力出发,我们与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举行大规模的访谈,发现学生的需求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人格健全、心理素质的辅导需要 2.人际交往能力需要 3.信息素养的需要

4.发展一门专项特长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具备与人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时社会的责任感。

2.具有开阔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气质、质朴高雅的品质。3.培养学生文化品位、思想品质、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灵性、悟性及创新思维。

三、校本课程的结构与门类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 科学素养类

电脑、思维韵律操

人文素养类

儿歌、朗读欣赏、古诗欣赏、影视欣赏、名著欣赏、走进唐诗、成语天地、阅读欣赏、历史人物故事

艺术类

工艺美术、折纸、表演艺术

身体健康类

校园NBA、心理健康

四、课程实施与评价设想 1.课程实施

(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课(2)培训教师 ①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学生选课指导研究。

校本课程临时班级的组织与管理问题研究。校本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②培训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探讨,确立校本课程小课题。③申报与审议

需要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并附《课程简介》交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初审通过后,列入《校本课程门类目录》分必选和自选两大类,提供给学生选择。

④教师撰写《课程纲要》 ⑤实施《课程纲要》

●1~6年级每周一必修课,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差教学,由班主任老师担任教学工作。

●每周五下午第一节为全校校本选修课时间。●教学实现分层化,按年级认知水平教学。2。评价设想

为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个性,形成学校特色,主要对教师撰写的《课程纲要》、教师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改进。

五、保障措施

1.持续的校本培训

2.建立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着实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制度,逐步完善校本课程内部评价机制,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积极探索学校文化的建设,构建校本课程开发学习共同体,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同步推进。①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②学校将邀请市教育局、学区教研中心领导到校指导工作。

上一篇:小黄兔和小红蚁的寓言童话下一篇:创业计划书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