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日连续处罚案卷

2024-05-01

按日连续处罚案卷(共9篇)

篇1:按日连续处罚案卷

首先,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是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需要。

《环境保护法》修订之前,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和行政法规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罚款处罚额度严重低于企业的防治污染成本和违法生产收益,“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导致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引导下,宁可选择违法,承担相对轻微的法律责任,也不愿履行防治污染的法定义务。

这成为环境违法案件频发、违法排污企业屡罚屡犯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环保部门的处罚不能对环境违法行为构成有效震慑时,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便不会高度重视,环境违法行为也不能得到及时纠正。

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新《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即按照违法排污行为拒不改正的天数累计每天的处罚额度,违法时间越长,罚款数额越高,从而实现过罚相当,有效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达到督促违法行为及时改正的目的。

其次,制定《办法》是贯彻新《环境保护法》的迫切需要。

按日连续处罚制度打破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罚款数额的限制,使“罚无上限”,对违法排污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把高悬的利剑。然而,由于按日计罚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各级环保部门普遍缺乏操作经验,迫切需要制定具体办法,规范适用范围、实施程序和计罚方式等,使按日连续处罚真正成为环保部门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和督促排污者自觉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改善环境的强有力手段。

再次,制定《办法》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一方面应当适用法律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另一方面又有着不同于一般行政处罚的特殊程序和要求。特别是由于按日连续处罚是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严惩重罚,关乎排污者的切身利益,因而更应保证其实施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充分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在新《环境保护法》规定按日连续处罚之前,一些地方性法规已经做了有益探索,但这些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相互之间有很多不同。如《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环保部门可以对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行为实施按日累加处罚,《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则规定适用按日计罚的环境违法行为种类,既包括排污者未取得(临时)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未按照(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等违法排污行为,也包括建设项目未批先建、未经环保部门同意擅自投入试运行等不一定涉及排污的违法行为。

篇2:按日连续处罚案卷

一是明确了适用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

《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确定了按日连续处罚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行为。

如何认定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具体包括哪些情形,成为环保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国环保法律法规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行为作了很多义务性规定,既有命令性规定,又有禁止性规定。“违法排放污染物”即是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包含“违法”和“排放污染物”两层含义,却不是二者的简单叠加,而是强调排污行为的违法性,强调此排污行为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一后果。

据此,《办法》列举了4种典型的“违法排放污染物”情形:

一、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

二、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

三、排放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排放的污染物;四是违法倾倒危险废物。

同时,由于“违法排放污染物”情形多而复杂,《办法》规定了“其他违法排放污染物”这一兜底条款。对于其他一些常见的环境违法行为,比如排污单位未按要求进行排污申报或变更申报、拒绝环保部门进行现场检查等,由于不直接涉及“向环境排放污染物”,不直接对环境造成影响,因而未列入“违法排放污染物”情形中。

此外,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第三款的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增加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的种类。即是说,适用按日连续处罚的违法行为种类,并不仅限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情形,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当地环境污染状况的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规定其他环境违法行为适用按日连续处罚。

二是规范了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程序。

根据《环境保护法》规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必须具备4个条件: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这4个条件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只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才能受到罚款处罚;只有被责令改正,才存在拒不改正的情形。

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程序规定,既要利于达到打击和纠正环境违法行为的目的,又要充分保障执法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办法》设专章用10个条款的内容,详细规定了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程序,即初次处罚、责令改正、复查、作出按日连续处罚决定等流程。

在规定责令改正的时限和方式时,为达到及时纠正环境违法行为的目的,《办法》规定环保部门可以当场认定违法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在现场调查时即责令排污者立即停止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鉴于超标排污,环保部门需要通过环境监测来认定,《办法》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在取得环境监测报告后3个工作日内送达排污者,责令立即停止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

在规定复查期限时,综合考虑复查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执法实践的可行性,《办法》规定环保部门应当在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以暗查方式组织对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的改正情况实施复查。

在按日连续处罚的处罚周期中,需要做出两个行政处罚决定。一是初次检查发现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所作的处罚决定,即原处罚决定;二是复查发现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拒不改正,依法作出的按日连续处罚决定。对于两个处罚决定的前后顺序,《办法》规定按日连续处罚决定应当在原处罚决定之后作出。

三是明确了责令改正的内容和形式。

“责令改正”是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必要条件,更是实施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需要对两个方面加以明确:一是责令如何改正,二是如何责令改正,即责令改正的内容和形式。

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目的正是及时纠正环境违法行为,避免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更大影响。因而《办法》规定环保部门责令排污者改正违法行为的内容主要是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

同时,为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办法》规定环保部门在责令改正时,应当制作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在决定书中载明责令改正的具体内容、拒不改正可能承担按日连续处罚的法律后果,以及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四是确定了拒不改正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的评判标准。

与责令改正的内容相对应,“拒不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即是未按要求立即停止违法排污行为。对于“拒不改正”的认定,《办法》规定“环保部门复查发现仍在继续违法排放污染物的”认定为“拒不改正”;鉴于实践中可能存在排污者拒绝、阻挠环保部门复查以避免受到按日连续处罚的情形,《办法》规定“排污者拒绝、阻挠环保部门实施复查的”也认定为“拒不改正”。对于按要求停止违法排污行为的,《办法》规定环保部门复查时发现排污者已经改正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或者已经停产、停业、关闭的,不启动按日连续处罚。

五是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方式。

按日连续处罚采取按照违法行为持续的日数,不断累加罚款数额的动态罚款模式。计罚日数和日处罚数额是决定按日连续处罚的关键因素。《办法》根据《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九条“按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的规定,规定按日连续处罚每日的罚款数额,为原处罚决定书确定的罚款数额;按日连续处罚的罚款数额,为原处罚决定书确定的罚款数额乘以计罚日数。对于计罚日数的确定,鉴于“被责令改正”是认定“拒不改正”的前提,《办法》规定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日数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送达排污者之日的次日起,至环保部门复查发现违法排污行为之日止;再次复查仍拒不改正的,计罚日数累计执行。

为充分发挥按日连续处罚督促排污者及时改正环境违法行为的作用,根据过罚相当的原则,《办法》规定按日连续处罚次数不受限制。在排污者被责令改正但拒不改正环境违法行为的情况下,环保部门应当在依法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同时,按照《办法》规定的时限和方式再次责令改正,进入下一个按日连续处罚周期。多次被责令改正但仍拒不改正的,环保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不受次数限制,直到违法排污行为终止。

六是明确了按日连续处罚制度与其他相关环保制度的并用关系。

在符合按日连续处罚适用条件的环境违法行为中,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有些违法行为可以同时适用责令排污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或者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例如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对此,《办法》专门对按日连续处罚制度与其他相关环保制度的并用关系进行了说明,规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针对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可以同时适用责令排污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或者采取查封、扣押等措施;因采取上述措施使排污者停止违法排污行为的,不再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篇3:按日连续处罚案卷

2015年4月28日,南沙区环境保护局对梅山电厂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其超标排放污染物。同年的6月23日,当南沙区环境保护局对该电厂废气超标排放行为的改正情况进行复查时,发现梅山热电厂仍然超标排放。对此,南沙区环境保护局对梅山热电厂2015年4月28日的废气超标作出罚款9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并于同年7月28日对梅山电厂进行第二次复查。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该厂仍在超标排放。

对于梅山电厂的违法行为,南沙区环境保护局果断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2015年10月13日,南沙区环境保护局作出第一个按日连续处罚决定,计罚期间为2015年5月29日至6月23日止,计罚日数共计26日,每日处罚金额为9万元,处罚金额共计234万元。随后,同年11月作出第二个按日连续处罚决定,计罚期间为2015年6月24日起至2015年7月28日止,计罚日数共计35日,每日处罚金额9万元,按日连续处罚金额共计315万元。

三次行政处罚,金额累积高达549万元,极大地震慑了违法排污企业。

篇4:按日连续处罚案卷

(一)排污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或者姓名、营业执照号码或者居民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等;

(二)初次检查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及该行为的原处罚决定、拒不改正的违法事实和证据;

(三)按日连续处罚的起止时间和依据;

(四)按照按日连续处罚规则决定的罚款数额;

(五)按日连续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名称、印章和决定日期。

第四章 计罚方式

第十七条 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日数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送达排污者之日的次日起,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复查发现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之日止。再次复查仍拒不改正的,计罚日数累计执行。

第十八条 再次复查时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已经改正,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之后的检查中又发现排污者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重新作出处罚决定,按日连续处罚的计罚周期重新起算。按日连续处罚次数不受限制。

第十九条 按日连续处罚每日的罚款数额,为原处罚决定书确定的罚款数额。

按照按日连续处罚规则决定的罚款数额,为原处罚决定书确定的罚款数额乘以计罚日数。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针对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可以同时适用责令排污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或者查封、扣押等措施;因采取上述措施使排污者停止违法排污行为的,不再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篇5:行政处罚案卷顺序

1.交通行政处罚决定书

(个人1000,法人或其他组织10000元以上,告知听证权利;处罚5000元以上,说理式)

2.交通行政案件立案登记表

(无需填写的栏目,用右上斜线划去;注意日期,下同)

3.现场检查记录表

(写明时间,地点,案件来源,违法事实等,空余2行以上的标明以下空白)

4.暂扣车辆报批书

(不能暂扣的车辆的,使用证据登记保存清单;若是复印件需核对无误,下同)

5.道路运输暂扣车辆决定书

6.道路运输暂扣车辆告知书

7.驾驶员询问笔录

(年龄写周岁,执法人员姓名及其执法证号准确无误,告知回避、陈述、申辩权利,一问一答,每一页签名、捺手印并写明日期,骑缝印,执法人员不得代签)

8.证人询问笔录(同上)

9.驾驶人、责任人、证人身份证明材料(身份证优先)

10.物证或照片材料

(物证如行驶证、经营许可证、从业资格证复印件等,照片注意拍摄角度需清楚显示违章车辆外观、车牌号、车主、2名执法人员在场,证明车辆、证件信息,记录执法现场画面,写明拍摄人姓名、证明的内容、拍摄地点、日期)

11.委托书(委托人与签章单位一致)

12.交通违法行为调查报告

(遵守审核审批制度,调查人、大队长或法制科长分别提出处理意见,处理意见不能仅有“同意”二字)

13.重大案件集体审议记录表(案审委员相互不得代签,宁可补签)

14.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

(写明是否有应采纳的陈述申辩意见,是否要求听证)

15.听证申请书、告知书、听证笔录

16.代缴罚款申请书

(边远、水上等交通不便原因,不能将罚款交至指定银行,将罚款交至行政机关)

17.送达回证(送达人2个,手写签名,注意日期)

18.银行回单、罚没款专用发票等财务票据

19.解除强制措施决定书

20.交通行政处罚结案报告

篇6: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

(2005年11月制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准确评价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分为行政处罚实体内容评查标准和行政处罚案卷文书评查标准两部分。

第一部分 行政处罚实体内容评查标准

实体内容评查标准是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合法、能否成立的基本标准和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主体是否适当;事实是否清楚;主要证据是否确凿;处罚依据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等内容。对于实体内容的评查,不设具体分数,凡是各基本要素有一项内容不符合规定的,可以评定该案卷为不合格案卷。

一、主体合法。即被处罚主体确认准确;实施行政处罚的部门具备行政处罚的执法主体资格;印章使用符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人员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持有效行政执法证件;

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即案件基本事实与情节认定正确,表述准确;有相关证据证明;

三、处罚依据正确。即对作为行政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条款引用正确;

四、程序合法。即符合《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主要包括:先调查取证后决定处罚;决定处罚前向当事人履行告知义务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符合听证要求的举行了听证;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符合法定程序以及符合其他法定程序等;

五、属于行政处罚范围。即给予行政处罚,必须是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应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对涉嫌犯罪应移送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

第二部分 行政处罚案卷文书评查标准

案卷文书评查标准,是反映行政处罚行为是否合法的基本因素和重要依据,是反映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告知、送达、执行以及案卷归档等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规定的主要标准。进行评查时,首先要区分该案卷是按照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的案卷还是按照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的案卷。属于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要按照行政处罚一般程序评查标准,采取百分制记分方法对案卷文书的各个项目要素逐项评分;属于适用简易程序处理的行政处罚案件,要按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评查标准对案卷文书的各个项目要素逐项评分。具体计分方法是:对不符合或缺少项目要素之一的扣除项目分,将各项目扣分后的余分相加即为总得分,但由于法定事由(比如,告知了当事人可以申请听证的案件,当事人放弃听证的,该听证项目的分值不予扣分)缺少项目要素的,该项目分值按规定的分值得分。

一、适用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的案卷评分标准:(100分)(一)立案(共6小项,每项2分,共12分)行政执法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应当建立立案文书,并载明以下内容:

1、当事人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名称、住所地等;

2、案件来源。即案件是来自自查、举报、移送或交办等;

3、涉嫌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况;

4、适用的法律依据。即处理该案件所援引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名称及具体条款;

5、承办人、承办机构的意见和签名;

6、立案时间。

(二)调查取证(共32分)

1、两名(含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执法(案卷中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执法的记载或在调查取证文书中有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的签名)。(6分)

2、调查询问笔录(共6小项,每项1分,共6分)(l)有调查询问的时间;(2)有调查询问的具体地点;(3)有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4)调查询问笔录内容完整;

(5)调查询问笔录有被调查人员签名;

(6)调查询问笔录中涂改之处有被调查人盖章或签名。

3、调查取证与证据保存(共7小项,每项2分,共14分)(l)注明被调查取证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有调查取证的具体时间、地点(应注明提取物证的具体时间和物证所在地);

(3)有物品性状描述(包括物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

(4)有物品保存期限和地点;

(5)需要登记保存的,应有登记保存依据、登记保存清单和领导审批记载;

(6)有被调查取证的当事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名或盖章的,调查取证人员应注明情况并签字);

(7)有物品处理决定记载。

4、调查终结报告(案件处理审批文书)(共6小项,每项1分,共6分)(l)有案件来源记载;(2)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3)有违法事实和证据;

(4)有明确的行政处罚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及条款);(5)有承办人、承办机构的意见及签名;(6)有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审批意见。(三)审查决定(共39分)

1、告知和申辩(共5小项,每项1分,共5分)行政执法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并载明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3)当事人享有的陈述权和申辩权;(4)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和额度;(5)行政执法机关的名称及印章。

2、听证(共5小项,每项1分,共5分)(l)依法应当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2)因当事人放弃听证权利而未举行听证的,应有书面记载;

(3)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通知书应注明当事人名称、告知当事人权利、听证时间、听证地点、听证主持人、通知时间、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权利、行政执法机关名称及印章等);(4)听证笔录制作规范(包括听证时间、听证地点、听证 内容、听证人员签名、听证记录人签名、当事人或代理人签名等);

(5)听证报告内容规范(包括有案由和案情介绍、听证情况简介、听证员行政处罚建议及签名、报告形成时间等)。

3、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共2小项,每项4分,共8分)(1)按行政处罚的法定批准权限进行审批;

(2)集体讨论决定的行政处罚有案件讨论的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讨论时间、地点、主持人、讨论内容、讨论结论及参加人签名等。

4、行政处罚决定书应记载以下内容:(共7小项,每项3分,共21分)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2)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3)行政处罚的种类、依据;(4)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5)告知当事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6)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名称及印章;(7)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

(四)送达和执行(共3小项,每项3分,共9分)

1、送达文书规范(直接送达的包括有送达地点、送达时间、被送达人或见证人签名、送达人签名;其他送达方式的,应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2、给予罚款的处罚应使用合法的罚款票据;

3、没收财物应有没收财物的合法票据和物品清单。(五)案卷档案(共8小项,每项1分,共8分)

1、一个行政处罚案件建立一个案卷;

2、案卷卷皮应当统一;

3、卷内目录填写规范;

4、卷内材料排列有序;

5、卷内材料有页号码;

6、装订整齐;

7、纸张无破损,大小规格统一;

8、卷内文字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入卷前应复印。

二、适用简易程序作出行政处罚的案卷评分标准:(100分)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处罚案卷评分标准,只适用评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卷,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在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的前提下,对公民当场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当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警告。案卷具体评分标准是:

(一)使用预定格式和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8分)

(二)有当事人的基本情况;(8分)

(三)有违法行为的具体时间、地点;(8分)

(四)有证明违法行为的相关证据;(8分)

(五)有罚款金额或警告内容;(8分)

(六)有行政处罚依据(条、款、项);(8分)

(七)有行政处罚履行方式和期限;实行罚缴分离的,应告知当事人罚款缴付的指定银行名称、地址等,并告知若逾期缴纳罚款有加处罚款的规定;(8分)

(八)有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8分)

(九)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的名称和盖章;(8分)

(十)有当场实施处罚的行政执法人员的签名或印章;(8分)

(十一)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8分)

(十二)当场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要有明确备注;(7分)

篇7:按日连续处罚案卷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已于1月1日施行。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就是按日连续处罚这一新规。根据新环保法,“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日连续处罚”。

众所周知,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是当前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处罚力度加大,甚至“上不封顶”,企业违法排污的现象有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按日连续处罚的条件

“按日连续处罚的方式是新环保法刚刚引入的一个罚款制度,主要是针对于那些怠于立刻改正违法行为的排污者”。专注于环保法律事务的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的章晓科律师评价,并非所有的违法排污行为都可以适用按日连续处罚,只有在排污者的违法行为“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时,才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为贯彻执行新环保法,2014年12月15日,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四个部委规章,旨在进一步落实新《环保法》的实施。此四部规章与新《环保法》一起已于今年1月1日起同时施行。

《办法》指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以暗查方式组织对排污者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的改正情况实施复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复查时发现排污者拒不改正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时,可以对其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复查时发现排污者已经改正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或者已经停产、停业、关闭的,不启动按日连续处罚。

“若已改正违法行为,则不启动按日连续处罚,但原有‘罚款处罚依旧实施”。章晓科对本刊记者解释,从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条件可以看出,不论排污者在复查时有无改正违法排污行为,“受到罚款处罚”的这部分罚款都是必缴罚款。

企业环境违法成本将不可预测

不管是通过环保部门的监督,还是企业自身将积极参与到改正违法排污的行为中,在《办法》实施后,企业的违法排污现象将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据业内人士计算,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故,根据原来的处罚办法最多罚款100万元,而如果放在新环保法下启动按日连续处罚,可能每日就要罚款900多万元。“对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实施的罚款处罚方式是在还没有修订的环保法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在罚款处罚数额上会有上限”。章晓科说, “罚款处罚数额上有上限就会给排污者有机可乘。排污者认为,把罚款准备好,缴完罚款就完事了,然后继续排污。换句话,将排污所缴罚款计入生产运营成本,而排污却能带来大量收益,在经济学上来讲是说得通的。”

单次罚款处罚制度导致违法排污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挑战法律,屡罚屡犯。为有效解决这一类问题和现象,新环保法规定了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就相应的评估而言,现在的按日计罚力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治污压力,效果较之于之前的处罚措施也会好一些;从大部分的调研结果来看,很多企业也很担心这个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本刊记者说。

“《办法》实施后,受到罚款处罚的企业在没有改正违法排污行为的情况下,将继续支付按日连续处罚的罚款金额,直至其彻底改正违法排污行为。这也使得企业的环境违法成本处于不可预测的状态,罚款总额(原罚款金额加按日连续处罚金额)与企业自身改正违法排污行为的时间直接关联,改正违法排污行为的时间越长,罚款金额越大,反之则越少。”章晓科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积极进行违法排污行为的改正,一方面进行例如环保设施、排污处理能力的建设将受到按日连续处罚的可能性降低,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提高改正违法排污行为的效率从而将按日连续处罚的罚款总额降低。

执法层面  缺陷依旧

根据《办法》,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的,可以同时适用责令排污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或者查封扣押等措施;因实施上述措施导致按日连续处罚使用条件灭失的,不再实施按日连续处罚。

而排污者在被责令停产整治后拒不停产或者擅自恢复生产怎么办?在2015年1月1日同一时间起施行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办法》指出,被责令停产整治后拒不停产或者擅自恢复生产的,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例如,环保部作为一个部委单位,其可以对一个排污者进行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而在排污者拒不改正的情况下却没有权利让一个地方企业停业、关闭,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必须须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国情,企业的停业、关闭将会影响到地方经济及财政收入,因此还是将责令企业停业、关闭的权利留给了企业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不过环保部门可以对企业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临时性的制裁措施,这在环境执法层面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章晓科说。

“比较让人担心的是,因为很多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很暧昧,所以有些地方环保局长不敢用‘按日计罚;具体一点,例如,如果地方政府依靠企业来提高财政和税收,而企业被罚至关闭,地方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常纪文表示。

由此看来,一方面由于被赋予的权限有限,环保部门不能直接对排污者责令停业、关闭,另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不能够或不敢对排污者实施停业、关闭甚至按日连续处罚等措施。执法层面不管是执法权限还是执法能力上矛盾依旧。

篇8:行政处罚案卷制作实用提醒

案卷是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的有效载体,是执法水平的直接体现。但在制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问题,一些细节方面的错误,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卷制作需注意的“11注意”,以此提高案卷质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一、注意“涉嫌”两字要写明

从案件发生到案件调查终结之前,也就是案件未定性前,所有的案卷文书中的案由都要加注“涉嫌”两个字。如果案件已定性,在《案件处理审批表》、《行政处罚决定书》、《结案报告表》等文书中案由就不再写“涉嫌”两字,切记关键点就是案件是否已定性。

二、注意“陈述权”的中“述”字要正确书写

目前在审查案卷时发现有案件承办人在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权时,将“述”写为“诉”,一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述”与“诉”都是指说话,但“述”指讲话和陈述,偏向于叙述,是一个中性词,而“诉”侧重诉求、控告,感情色彩比较强烈。陈述权是指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所认定的事实及适用法律是否准确、适当,陈述自己对事实的认定以及主观的看法、意见,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求。在这里更多的是强调当事人的叙述案件的权利,为自己及时申辩的权利。而只有在告知当事人享有的诉讼与复议的权利时,这里才用“诉”。

三、注意“案由”要写清

在案卷中几乎每项文书中都涉及“案由”一项,但发现在《责令整改通知书》、《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等文书中,出现未写案由的问题,如只写“X年X月X日在X街X店的行为违反了XXX条款”,只写清楚了案发的时间、地点未写案由,也就是未写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此一定要注意,没有案由就没有将案情表述清楚,也是一种不规范行为。

四、注意“日期”要一致

案件中的日期是整个案件发生、案件调查、案件结束的一个详细记录与体现。一定要在书写时注意写对,注意前后文书中的日期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逻辑。如案发时间是5月22日,《询问笔录》里案发时间写成5月21日。同时要注意案件各阶段的法定办理时限。如调查取证要在30日内完成,立案要在7日内完成等,不可超时、过期,注意法律效力。

五、注意“骑缝章”要加盖

目前,发现部分单位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卷未加盖骑缝章,这也是一种不规范行为。骑缝章的加盖能防止案卷掉页、被抽页、丢失证据等情况的发生,保护案卷的完整性,因此一定要加盖,如果单位没有章,可以用行政处罚机关的公章代替,但一定要经部门负责人批准。

六、注意“证据”要签名按手印

证据是行政处罚案件中能证明当事人违法事实的资料,但在复制、提取证据时发现部分案件承办人只将证据复印件粘贴在了《证据复制(提取)单》上,没有任何说明,这就没有法律效力。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取得的证据,只要是复制的都要在复印件上加上当事人的手印与签名,并要注明“与原件一致”。如当事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进货发票等。同时建议证据提取尽量在现场进行,这样更有说服力。如果出现文书记录有误,在修改后一定注意加按手印,以确保信息的准确、合法。

七、注意“数据”要准确

在行政处罚案卷中一定会涉及到数字问题,如在《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询问笔录》等文书中都会出现卷烟品牌、数量。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存在不同文书中数据不符的情况,如近期在案件审查时发现查扣了5条假冒卷烟,《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的卷烟也是5条,由于有1条进行了抽样签定,案件承办人在没收物品收据中开据了4条,前后数据不一致。因此案件承办人员在开据票据、填写文书时一定要核对清楚数量,如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与部门负责人沟通,提高准确性。

八、注意“人称”要统一

随着办案信息平台的使用,现在部分单位用电脑打印文书代替手工填写,但随之也出现了人称先后不统一的问题。如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在写违法行为基本情况时使用的人称是“你”,而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告知当事人权利时使用的人称是“当事人”,同一文书前后人称不统一,案件承办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细节。

九、注意“执法证”要有效

目前,在《检查(勘验)笔录》、《询问笔录》、《抽样取证物品清单》、《证据复制(提取)单》、《先行登记保存处理通知书》等文书要求注明执法人员的“执法证号”而且要2名以上人员。现在我们的行政执法人员中聘用员工占据一半,而这部分人员的检查证件有效期一般为两年,因此一定要注意证件的有效性,否则会出现程序上的不合法,影响行政执法效力。

十、注意“印章”要与行政执法机关一致

经过近期的案卷合法性审查,发现有部分单位文书的落款与印章不符,如行政执法单位落款为“清徐县烟草专卖局”,而印章为“山西省清徐县烟草专卖局”两者不符,没有使用全称。虽然是同一个执法部门,但只有印章具有法律效力,且受法律保护,因此,希望各部门在制作案卷时落款一定要按印章全称来写。

十一、注意“两人签名”要写全

篇9: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1

此次案卷评查将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适用依据是否正确,处罚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案件文书及归档是否规范等六大方面155小项进行考评,总分为100分,如存在问题则按照本《评查标准》扣除相应分数,扣满为止;如符合加分条件,则按照《评查标准》加上相应分数,最后得出该本案卷的总得分。每个地市的20本案卷总得分相加就是该地市的总得分,由此排出该地市的名次。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一)被处罚主体认定是否准确

(1)被处罚主体基本情况不清;(扣2分)

(2)共同违法中漏处同案人或单位违法中漏处直接责任人。(扣2分)

(二)证据收集是否全面、案件事实是否清楚(3)主要证据不足或无效,导致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缺失;(扣20分)

(4)主要违法事实成立,部分相关证据不足或无效,导致与案件相关的时间、地点、方式(手段)、对象、后果、涉案财物或违法所得等情况不清,对处罚内容造成影响;(扣10分)

(5)主要违法事实成立,部分相关证据不足或无效,导致与案件相关的时间、地点、方式(手段)、对象、后果、涉案财物或违法所得等情况不清,未对处罚内容造成影响;(扣5分)

(6)从重、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的事实不清;(扣4分)

(7)其他违法事实不清的情形。(每一项扣2分)

(三)证据收集是否合法 1.告知被询问人权利

(8)首次向当事人收集、调取证据,未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扣5分)

(9)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未告知其有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扣1分)

2.询问(调查)笔录

(10)一份询问(调查)笔录对应了多个被询问(调查)人;(扣8分)

(11)在同一时间段的数份笔录出现了同一执法人员;(扣3分)

(12)未收集被询问(调查)人的身份证明材料;(扣1 分)

(13)询问笔录未记明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等内容;(扣1分)

(14)询问笔录不能反映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形,如违法行为人、行为涉及的物品及行为时间、地点、方式等;(扣2分)

(15)同一被询问(调查)人笔录中或多份询问(调查)笔录之间陈述内容前后不一致,矛盾未消除;(扣3分)

(16)询问(调查)笔录中有指名问供、诱供情形;(扣4分)

(17)询问(调查)笔录涂改部分无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扣1分)

(18)被询问(调查)人未对笔录逐页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被询问(调查)人拒绝签字确认的未在笔录中注明;(扣4分)

(19)无两名以上办案人员在询问笔录上签名;(扣3分)

(20)询问(调查)笔录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3.现场笔录

(21)应制作而未制作现场笔录;(扣5分)(22)在同一时间段的数份现场笔录出现了同一执法人 员;(扣3分)

(23)现场笔录未记明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等内容;(扣1分)

(24)现场笔录未反映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形或现场基本情况;(扣3分)

(25)当事人不在现场的,未邀请第三方证明人参加;(扣2分)

(26)现场笔录涂改部分无当事人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扣1分)

(27)当事人或第三人未对笔录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签字确认的未在笔录中注明;(扣2分)

(28)无两名以上办案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扣3分)

(29)现场笔录有填写不规范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4.书证、物证

(30)对于书证、物证应当提取原物的未提取原物;提取原物确有困难,提取书证、物证复制件、影印件、抄录本的,未由证据提供人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字样,并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对其进行拍照的,未对照片反映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扣2分)

(31)书证、物证提供人未在提供的证据上签名或盖章,或提供人拒绝签名或盖章,未予以注明;(扣2分)

(32)书证提取人未在提取的证据上签名或盖章;(扣1分)

(33)域外证据未经认证或未按相关规定办理证明手续;(扣1分)

(34)书证、物证提取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5.抽样取证

(35)抽样方式、样品加封不符合相关规定;(扣3分)(36)未制作抽样取证记录;(扣5分)

(37)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取样品数量、抽检物品基础数量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扣2分)

(38)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样时间、抽样地点、抽样人;(扣1分)

(39)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样过程以及抽样物品的规格、型号、外观颜色、包装、装潢等特征;(扣2分)

(40)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取样品加封情况;(扣1分)

(41)提取人、当事人(或见证人)未在抽样取证记录及封条上签字;(扣1分)

(42)抽样取证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6.委托鉴定

(43)送检时,未制作鉴定委托书;(扣3分)(44)鉴定结论无鉴定人的签名(盖章)或鉴定机构的印章;(扣3分)

(45)无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的资质证明材料;(扣1分)(46)未向当事人送达鉴定结论;(扣2分)

(47)未给当事人留足法定的申请复检期;(扣1分)(48)委托鉴定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7.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

(49)对于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应当提取原始载体的,未提取原始载体;提取原始载体确有困难,提取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复制件的,未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情况;(扣2分)

(50)声音资料未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扣1分)

(51)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的收集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二、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

(52)定性错误(包括将法律未规定为违法的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予以处罚,以及将此违法行为定性为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情形);(扣20分)(53)违反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先法的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的;(扣5分)

(54)根据案件客观事实作出的定性正确,但所引用的法律依据不准确;(扣3分)

(55)引用法律依据的条、款、项不完整或款、项表述不准确。(扣2分)

三、处罚是否适当

(56)擅自创设罚种;(扣8分)

(57)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和主观故意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同类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畸轻畸重,显失公平;(扣8分)

(58)法律规定应当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再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未经责令改正直接予以行政处罚;(扣6分)

(59)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总局关于规范自由裁量权的有关规定,应当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未予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或相反。(扣4分)

(60)其他处罚不适当情形。(每一项扣4分)

四、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

(一)内部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所需材料是否齐全、立结案是否规范(61)无立(销)案审批手续;(扣5分)

(62)依职权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未及时进行立案,或者自收到投诉、申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的材料之日起超过十五个工作日才立案;(扣3分)

(63)未附上案件来源登记表、举报材料等立案相关材料;(扣1分)

(64)无行政处罚决定审批手续;(扣5分)(65)先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进行处罚决定审批;(扣5分)

(66)超过规定的办案时限,无相关延期手续;(扣3分)

(67)拟作出减轻或从重处罚的,未经案件审批机构集体讨论;(扣3分)

(68)其他内部审批手续不完备、所需材料不齐全、立结案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二)告知程序是否合法规范

(69)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履行行政处罚告知义务;(扣20分)

(70)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罚种、幅度、陈述申辩或要求听证的时限等事项不全或不准确;(扣2分)

(71)采用口头形式告知的,未将告知情况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扣2分)

(72)以直接送达或口头方式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的,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未给当事人留足三个工作日陈述、申辩时间,以邮寄或公告方式告知的,自告知书寄出之日起或自公告之日起不满十五日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当事人明确放弃陈述、申辩权利的除外;(扣3分)

(73)以直接送达或口头方式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的,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未给当事人留足三个工作日要求听证时间,以邮寄或公告方式告知的,自告知书寄出之日起或自公告之日起不满十五日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扣3分)

(74)告知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三)听证程序是否合法规范

(75)符合听证条件的,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或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未举行听证;(扣20分)

(76)无听证笔录;(扣5分)

(77)听证参加人未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听证参加人拒绝签名的未在听证笔录中注明;(扣1分)

(78)未制作听证报告;(扣5分)

(79)听证报告上未明确体现听证主持人的意见或建议;(扣1分)(80)听证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四)是否依法进行案件核审

(81)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未依法进行核审;(扣5分)

(82)核审人员未对案件违法事实、适用法律法规、证据、程序、处罚适当性等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扣1分)

(83)案件核审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五)送达程序是否合法规范

(84)未送达除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强制措施文书、处罚告知文书以外的其他应送达的相关法律文书;(每一项扣1分)

(85)送达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扣2分)(86)收件人与受送达当事人不一致的,无委托书或送达回证未注明收件人与受送达当事人之间的关系;(2分)

(87)未在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7日内送达处罚决定书;(扣1分)

(88)送达回证填写不准确、不完整;(扣1分)(89)送达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六)执行程序是否合法规范(90)尚未送达处罚决定书即先予执行;(扣5分)(91)未附或未足额附具罚没收据;(扣2分)(92)未说明涉案物资处理情况;(扣5分)(93)当事人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办案机关同意的,未书面告知其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期限;(扣5分)

(94)超过法定期限未申请强制执行;(扣5分)(95)执行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五、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96)未按照法定程序办理采取强制措施(或解除,下同)的相关审批手续;(扣8分)

(97)无法律依据采取强制措施;(扣7分)(98)没有必要的书证、物证和检查记录等证据来证明当事人有涉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行为;(扣5分)

(99)强制措施针对的主体错误;(扣7分)(100)采取强制措施的财物与当事人违法行为无直接关系;(扣5分)

(101)无必要采取强制措施而采取;(扣5分)(102)应采取强制措施而未采取;(扣5分)(103)超过法定期限未对强制措施依法作出处理;(扣2分)(104)强制措施文书未告知或未准确告知救济途径和期限;(2分)

(105)强制措施文书未送达;(扣8分)

(106)强制措施文书引用法律法规不完整、不准确;(扣2分)

(107)强制措施审批表内容与强制措施通知书内容不对应;(扣5分)

(108)已解除或应解除而无解除强制措施审批手续;(扣1分)

(109)已解除或应解除而无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扣1分)

(110)解除强制措施内容与采取强制措施内容不对应;(扣1分)

(111)财物清单不能准确反映采取强制措施的财物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等特征;(扣5分)

(112)财物清单无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无当事人、保管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保管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未作说明;(扣5分)

(113)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不符合规定的条件;(扣3分)

(114)先行登记保存未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扣2分)(115)先行处理的物品不属于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扣1分)

(116)没有法律、法规规定或未经当事人同意对物品直接先行处理;(扣1分)

(117)采取强制措施的财物去向不明;(扣2分)(118)强制措施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六、案件文书及归档是否规范

(一)处罚决定书内容是否完整、叙述是否准确、制作是否规范

(119)处罚决定书的决定内容与处罚决定审批内容不一致;(扣2分)

(120)未写明当事人基本情况;(扣1分)

(121)未清楚写明经调查核实的案件客观事实;(扣5分)

(122)未列明相关证据;(扣1分)

(123)未写明定性处罚的法律事实;(扣5分)(124)未写明对当事人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理由及法律依据;(扣2分)

(125)未对违法行为明确定性;(扣2分)

(126)未表述对当事人违法行为定性处罚的法律依据;(扣5分)(127)未写明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扣2分)

(128)未写明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及期限;(扣2分)(129)未写明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的救济途径和期限,或者途径及期限交待错误;(扣2分)

(130)未写明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未加盖处罚机关印章;(扣2分)

(131)落款机关名称与印章名称不一致;(扣5分)(132)处罚决定书叙事不清楚,语言文字不规范。(扣1分)

(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制作是否规范(133)未附终结报告或所附终结报告与案件事实无关;(扣5分)

(134)未写明案件由来、立案时间、调查经过及调查终结时间;(扣1分)

(135)未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扣1分)(136)未清楚写明经调查核实的案件客观事实;(扣2分)

(137)未写明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扣1分)(138)未写明定性处罚的法律事实;(扣2分)(139)未写明对当事人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理由及法律依据;(扣1分)(140)未对违法行为明确定性;(扣1分)

(141)未写明定性、处罚适用的法律依据及处罚建议;(扣1分)

(142)未写明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扣1分)

(143)无办案人员和办案机构负责人签名及报告形成时间;(扣1分)

(144)终结报告结构层次不清晰、叙事条理不清楚。(扣1分)

(三)立(销)案审批表填写是否规范

(145)立案未写明案件线索来源、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名称及条目以及立案建议;(扣2分)

(146)销案未写明调查取证的情况、销案的理由及建议。(扣2分)

(四)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填写是否规范(147)当事人名称填写不准确;(扣1分)

(148)案件性质、立案时间填写不准确;(扣1分)(149)当事人的主要违法事实、拟作出的处罚决定的理由、依据及内容填写不清,相关意见栏目内只有签字没有具体意见。(扣2分)

(五)有关事项审批表填写是否规范(150)案件名称填写不规范;(扣1分)(151)审批事项不具体明确;(扣1分)

(152)审批理由及依据表述不清楚,未写明简单的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的理由及法律依据(强制措施依据未具体到条、款、项)。(扣1分)

(六)其他

(153)未使用统一格式的办案文书;(扣1分)(154)文书填写制作有其他不规范的情形;(扣1分)(155)案卷封面书写不规范,案件材料正卷、副卷归档不规范,装订顺序不符合有关规定等。(扣1分)

七、加分项目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每案加5—10分

1、案件涉及众多的调查取证对象,取证难度大,运用了多种取证方法和手段,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合法有效并为案件所必需。

2、属于新型、疑难、重大、复杂案件,定性难度大,能够通过分析作出准确定性和处罚。

3、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和处罚决定书说理性强,表述精确的。

八、补充说明

上一篇:有关牛的对联下一篇:愚人节整人短信新鲜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