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2024-04-09

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精选6篇)

篇1: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11月5日,我们在龙门县少年宫进行了“五段互动式”培训。“五段式”模式具体指:专家讲座──课例实践──现场辩课──专家点评──研修反思。广东省教育强区──宝安,在教育改革领域积极探索,在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同市兄弟学校的前面,“五段互动式培训”就是一次伟大的实践!此次培训中,我有幸参与其中,收获很大。

在教学中参悟和践行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价值,切实的帮助学生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仅是此次学科培训的方向,更是我们作为老师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始终思考和践行的!培训过程中,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李芬芳老师上了一堂语文课:《临死前的严监生》。观课完毕,我认为这是一堂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好课。

首先,李老师以“猜猜我是谁”引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通过人物的描写能是学生联想到具体的人物,进而激发学生思考语言表达的技巧。

第二,李老师抠住重点字、词、句的阅读、理解来引导学生分析严监生的形象。为了让学生弄明白严监生是如何的吝啬,李老师抠住文中不同的“摇头”:“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句中的“摇了两三摇”、“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句中的“狠狠地摇了几摇”、“两眼闭着摇头”句中的“闭着摇头”,要学生读,比较其不同,让学生明白正是这不同的“摇头”,写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吝啬相。李老师还抠住了临死前的严监生伸得不同的指头,要学生读、分析指头的不同所表达的意思:“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中的“伸着两个指头”“把头又狠狠的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中的“指得紧了”、“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中的“指着不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模仿严监生的语气和手势,理解了不同的指头的描写写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吝啬相。这样,严监生活生生的吝啬相跃然纸上,并仿佛浮现在学生眼前。

第三,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严监生的神态体会其内心世界。在分析严监生神态的句子的时候,老师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阅读、感悟、思考:严监生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严 监生的内心怎样?”此时,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李老师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了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第四,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严监生在临死前的细节来理解课文的意思。文中细节描写细腻,老师抓住这一点要学生阅读、分析。你看,人临死前是要立下遗愿的,可是严监生已经两三天不能说 话,于是他从被单里伸出两个指头。诸亲六眷纷纷猜测。严监生先是“把头摇了两三摇”,这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继而听到二侄子问起钱财,竟“把两眼睁得 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这是何等的愤怒,急躁;猜到最后,严监生只有“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对于这么多不懂得他心思 的人,可能心中早

已没了指望。“伸出两个指头”、“把头摇了两三摇”、“两眼睁的滴溜圆”、“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这些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吝啬相。李老师继续引导分析:当众人看严监生如 此急于表达,可见此事非同小可,可是,最后赵氏终于揭开谜底,说严监生“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于是忙挑掉一茎,只见严监生“点一 点头,把手垂下,就没了气。”你看,老师又抓住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这个细节进行分析,明白严监生是一个在临死之前对两茎灯草念念不忘、活生生的吝啬鬼。

辩课过程中,正反两方老师多为青年教师。他们言辞犀利,针对课的亮点与不足,阐述自己的观点,句句真知灼见,把脉很准。青年老师年轻有活力,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相比之下,不觉汗颜。真可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没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如何进行组织和罗列观点,这就警示我平时要多进行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厚积而薄发。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获益良多,收获颇丰,体会到人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研究中才会有进步,今后我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多看专业书籍,并付诸实践,希望自己通过培训学习能够不断进步。

篇2: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惠阳区新圩镇中心小学

张雪紫

今天参加了深圳市宝安区教科中心的“五段互动式”培训,真的让我好受震撼。“五段互动式”的培训流程是

1、主题讲座;

2、课例实践;

3、辨课互动;

4、专家点评;

5、研修反思。

“主题讲座部分”,由宝安区荣根学校的杨世龙老师给我们讲主题为“践行课改理念,把握基本原则——略谈数学概念教学”的讲座。他告诉了我什么是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怎样进行概念教学。我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对我而言,它是一种新的知识,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

“课例实践部分”,李红云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优秀的概念教学课例——《什么是面积》。李老师首先由学生感兴趣的猜字谜展开教学,由“表”字和“面”字组成本课的关键词“表面”进而引导学生摸一摸数学书的表面,摸一摸自己的脸,感受表面及表面的特征。通过“摸一摸”的活动引出概念: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通过描纸盒的一个面,得到一个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描一描自己橡皮的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并引出有缺口的长方形面有没有面积。此部分的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发现并补充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上,李老师设计了让学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个面积大?”的活动,分小组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选择比较工具,比较出面积的大小,最后每个小组进行探究结果的汇报。此部分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体现出比较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辨课互动”及“专家点评”部分,特别精彩,正反双方分别对李老师的课进行激烈的辩论。辩论过程中,双方都说得有理有据,让我大开眼界,也让我对课例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法有了别样的启发。

“五段互动式”培训给我的体会很深,它是一种特殊的知识呈现形式,它既摆脱了传统讲座的枯燥无味,也摆脱了空洞的说教形式。我觉得它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既在理论中实践,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调整理论的可行性。

篇3:技术+思想:“五段互动”培训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着两种主张:一种是技术派,认为教师发展是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技术的合理应用,乃至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教师培训时主要侧重于对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培训。一种是反思派,认为教师实践的对象是人,教师发展就是其对人性、对社会、对教育理解和感悟的过程,故而教师培训多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深化和拓展。

技术派以科学主义为哲学基础,反思派以人本主义为哲学基础,两种不同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它们各有倚重,各有偏颇。然而,那些技术性培训,如治校的、带班的、课堂教学的,看起来操作性强,容易模仿,但是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时,却总有“形似而神不似”感叹。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对于身在一线的教师往往又过于高深,云里雾里地听完只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那么,目前有哪些在教师培训中将技术与思想整合起来的探索实践?

本刊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总结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五段互动式”培训模式,试图在培训中将技术与思想整合起来,既让教师感受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

具体地说,这个150分钟的培训模式可以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及研修反思五个环节。培训团队由讲座专家(1名)、授课教师(1名)、点评专家(1名)、主持人(1名)、正反方辩手(各4名)、摄像师(2~3名)组成。

主题讲座(用时约30分钟)

由教育专家或学科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选择一个能够与参训教师的经验产生共鸣的主题,讲授有关的思想、理论或新观点、新视野。其意图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经验,帮助参训教师站在一个思想的制高点,发现、分析、批判实践中的问题,指导实践发展,实践回归理论。为了强调培训内容与参训教师经验的直接相关,依据参训教师的经验组织教育内容,更重视参训教师的需要和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此,在讲座前通过问卷、调研等形式征询老师们面临的问题有哪些,迫切想学习什么,接受什么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培训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教师需要。

注意

围绕选定的主题讲授基础性理论和教学要求,并提出在理论指引和教学要求下,教育教学的具体操作性建议。让与会者既能重温基础理论,明晰教学要求,又能获取一些有益的实践性操作经验。

课例实践(用时约40分钟)

借鉴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的行为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人类的大部分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替代性学习,而替代性学习的效果与榜样本身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课例实践”选拔区域内优秀青年教师,借助青年教师所在街道(学校)学科组和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根据专家的思想和理念设计教学,进行課堂探索,为受训教师提供一套科学、先进的教学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示范。

注意

1借班上课,还原课例展示的“原生态”。

2研究旨在理解思路,理清做法,不要反复地试教,我们提倡一次试教,在第一次基础上产生思维的碰撞,进行活动调整,再现时即为正式的展示意图。这样的做法可为现场观众和辨课互动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

3此课一定要紧扣专家讲座的主题。切不可跑题、偏题。

辩课互动(用时约70分钟)

这是“五段互动式”培训的一大亮点,核心是“辩”,实际上是一种以课例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其目的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人人为师”,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参训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辩论发言时,应注意的是增加可控性,一是内容可控,不是随意乱侃,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说如何改进;二是时间可控,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可控,辩论不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而是越辩越明。“辩课互动”最大特点是参与互动性强,每位参训教师不是以心理复制的方式被动地接受现实,而是在唇枪舌剑中引发自我的认知冲突,在采择他人观点的同时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生动地解释新观点,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的建构和完善自我认知结构,实现对教育认知的发展。

注意

1确定好辩课的主题与辩题。辩课,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课例辩论某种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的落实情况,谈其优劣;对于课例的辩论,要做到基于课例,又不拘泥于课例,有一定的开放性、创新性。

2优化辩课的基本流程。在实际的辩课中,有时发现有的老师长篇大论,有的老师却很少有发言时间。为了避免出现“就课论课”、“一团糟”的局面,辩课可以借鉴辩论赛的基本流程,注意起承转合。

3明确辩课的基本要求。辩课时,应根据本次活动要探讨的主要问题,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辩课不宜空谈理论,要透过课堂实践归纳其背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指出为什么不应该这样,为什么应该那样,并以此提出改善实践的具体做法和策略。

4要把握好辩课的基本原则。坚持心有辩点、有理有据、不计输赢、真诚谦虚的原则。

辩课互动可采用正方、反方或多方辩课互动的形式。其中,正方、反方辩课互动方式的规则如下:第一阶段——立论陈词:正反双方一辩先后发言,时间各为5分钟。亮明己方观点,阐明己方理由,力争做到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有力。第二阶段——补充陈词:由正反双方二辩先后补充陈词,时间各为5分钟。第三阶段——攻辩环节:先由反方三辩分别向正方一、二、四辩提一个问题,并由对方回答;再由正方三辩向反方一、二、四辩提问,由对方回答;此环节即开始向对方发起攻击,为接下来的自由辩论造势。本方3个辩手回答时间累计不超过10分钟。第四阶段——自由辩论:由正方开始,双方每次一人轮流发言,不可由同一方连续发言,每方发言时间累计不超过10分钟。在一方时间到后,可以由时间未到的一方四位辩手自由发言直到时间用尽,也可以由时间未到的一方放弃时间结束自由辩论。第五阶段——结论陈词:由双方四辩陈述、全面总结、充分表达己方观点,与前面立论相呼应。时间为各5分钟。

nlc202309021407

多方辩课由ABCD四方组成,他们分别是正方辩友(4名)、反方辩友(4名)、讲座专家和授课教师(共2名)、台下参训教师(若干名)。规则如下:第一阶段——由来自C方的讲座专家和授课教师发言,阐明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想法,時间为5分钟;第二阶段——由A方B方(正方一辩、反方一辩)亮明己方观点,阐明己方理由(AB方各6分钟);第三阶段——由D方(台下教师)选派两个代表进行观点阐述(每名代表发言时间不超过5分钟,共计10分钟);第四阶段——自由辩论,四方参与。CD两方可随时加入正方或反方的阵营,表明立场(各方发言累计不超过5分钟,共20分钟);第五阶段——四方结论陈词,由各方陈述、全面总结、充分表达己方观点。C方D方选派一名代表发言(每方不超过5分钟,共计20分钟)。

点评提升(用时约10分钟)

由名师或专家及时根据专家讲座理念、听课与辩课感受,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和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使受训教师进一步领会专家的教育理念,更有效地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在辩课阶段,教师的观点各异,究竟孰是孰非,需要借专家的慧眼进行拨“乱”反正,指明方向,更好地领会专家理论的精髓,更有效地吸取别人所提供的好经验、好做法,更深入地反思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如此,辩者将把辩论当做一种享受,当做历练自己思想的武器,且辩且思,且辩且行;如此,受训老师则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更大。

注意

点评专家针对课例、辩论,根据就事论事、理性分析的原则对专家讲座、课例示范及辩课互动进行点评、归纳、提升,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从上课教师的目标设计、环节安排、材料提供、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剖析、引导,从正方双方辩手的立论依据,思维逻辑性、辩才口才等方面进行概括,充公肯定优点,委婉指出不足。

研修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研修反思”环节包括撰写研修日志和受训后的微格演课两个内容。撰写研修日志是让教师思考“为什么”,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微格演课则让教师践行“我是否可以”实现预期。研修日志的内容可以针对主题讲座、新秀授课、同行互辩、专家点评等任何一个环节,可以是感悟,也可以是反思。微格演课是将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教学技能与技巧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从根本上提高总结的教学能力。

编辑舒畅

篇4: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2010年11月16日,与xxx共同举办的小学数学“五段互动式”校本研修联动活动。我也作为正方三辩参加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本着两校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课堂教学为宗旨。那些极具魅力的语言,那些智慧的火花,那些幽默,每每回味都是一种享受。个人感受颇多。

一、辩课都辩些什么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 哪些问题值得一辩再辩?

辨课既可以围绕文本解读、目标定位、重点难点、内容选择、过程安排、方法手段、作业练习等专题展开,也可以按照整体感知、理解感悟、语言训练、拓展延伸等教学环节展开。辩课既可以在课前进行,帮助授课教师改进教学设计,也可以在课后进行,探讨教学的成败得失。辩课既可以在授课教师与听课者之间展开,由听课者提出问题,请授课教师予以答辩,也可以在听课者之间展开,大家围绕一个主题互动交流。辩课既可以围绕整节课所反映出来的某种理念倾向或教学主张展开,也可以围绕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教师还可以在“同课异构”的基础上横向辩课,甚至可以进行跨学科辩课。总之,辩课的内容丰富多元,形式不拘一格。

我认为,辩课最重要的是辩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正确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辩教学思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辩课堂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具体表现为,学

生是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否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学习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为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创造和谐的氛围,是否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课堂上,学生是否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否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是否在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辩教师是否具有“开放教学”的意识。具体表现为,课程是否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是否打破僵化教学模式的束缚,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学空间、教学时间,等等。教师是否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三辩教师是否有共同探索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教学是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否能放下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学中,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教学环境,将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师生是否平等对话,教师是否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是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索中获得新知识。四辩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成功感。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一节课下来,如果教师只考虑自己的板书是否完整,教学环节是否完成,而不去考虑学生是否有收获,这样的教学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我们应关注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是否更多地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收获,是否尽可能地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成功感。我们认为,对于名师的课,宜从理论层面或整堂课的角度切入,以探讨教学方向问题;对于一般教师的课,宜从操作层面或课堂的局部环节切入,以思考教学细节问题。

二、辩课的价值追求

辩课的真正意义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辩课,有助于克服传统说课、评课中的弊端,通过双方及时、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真正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加深对教学重难点或者热点问题的理解,让今后的课堂教学少走弯路,促进参与双方的共同提高。辩课,就是要切实摒弃以往教研活动中的话语霸权——“极端”与“武断”,胡言乱语———“违心”与“无奈”,同事间的彼此相轻——“跟风”与“嫉妒”。实践证明,在辩中追求真理,找寻课堂教学的规律,是切实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手段。增强教师的互动交流。辩课创造出辩论的氛围,在多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平等倾听、坦诚接纳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各方的主动性,用“议论纷纷”代替了“各抒己见”,促进了参与者在交流与碰撞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辩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能说会道,更要说得有理,道得明白。我们要让辩课成为展示教师专业水平的舞台,辩课的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辩课就是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的,教师专业发展是辩课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辩课是教师的舞台

唇枪舌剑是对教师学识、胆识、风度、智慧的综合考验考验学识。辩课开始,正反双方就座。正方教师坐在正方席上,接受反方的质疑。

这是绝对的现场直播,没有彩排,没有后台准备,因为授课教师很难预计反方从哪些地方提出问题,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教学的经验来应对质疑的声音。辩课过程挑战教师的学科功底,没有多年的沉淀,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平时的潜心钻研,不可能出现妙语连珠的应答,不可能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阵阵掌声。也正因为辩课考验参与者的综合实力,才更能激励教师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锻炼胆识。平时在教室里,学生很少会对教师的课品头论足。而辩课时,授课教师面对的都是敢于提出质疑的人。这时,接过话筒,神态自若、声音响亮、条理清楚地从容对答,是教师胆识的体现。“艺高人胆大”中的“艺”,对教师来说,应该是学科的学术,是应答的艺术。“艺”是“胆”的支撑。

展示风度。虽然辩课的原则之一是就课辩课,但当授课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遭到反方的批评和质疑,此时他的承受能力实际上就展示了他的风度——是强词夺理维护自己的观点,是点头哈腰接受批评,还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地吸收。大多数人接受表扬容易,接受批评难。能够坦然面对批评和质疑的人,意味着对自我心理弱点的征服,意味着人格的提升,这就是成功。

挑战智慧。授课教师在辩课时接受的是智慧的挑战。首先,向与会者简要阐述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并亮出自己的观点。其次,接受来自反方的提问和质疑。机智应答,沉着应对,这一切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智慧来自平时的不断学习,来自自身的修养,来自生活的历练。只会按预设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拿着备好的稿子进行答辩,只

篇5:【家校互动】小学家长培训心得

一1班余佳恩家长

8月26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女儿从这天开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怀揣着激动、忐忑的心情,带着女儿进入了一年级一班的课室,美丽的校园环境,整洁的课室,可爱的小朋友们这是给我的第一印象。女儿刚开始还有一点紧张,随着对新环境的熟悉,对老师、同学们的了解,也慢慢适应了,并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

做为一名家长,经过学校精心安排的三天培训,也是受益良多、收获满满。不仅认识到自已在对小孩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及缺失,同时,也学到更多科学、有效的沟通技巧及教育方法。主要的体会及收获有以下三个方面:

1、幸福人生,从心开始,对一小的办学理念非常认可。

现在社会上很多学校都是一味的重视文化素质教育,但对心灵层次的关注不够重视。作为一名家长,我们并不希望子女未来有多大的成就,只是希望女儿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一个人快不快乐,其实与个人成就是没有多大关系的,是与个人的心理品质,人格特质、人生观及价值观有关系的。而开发区一小,做为广州市唯一配备心理咨询老师的小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学校通过搭建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这四个平台,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之心、宁静之心、创新之心、快乐之心,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能全面发展,成就幸福人生。

2、深刻认识父母的陪伴很重要。

我家孩子从小是奶奶带大的,由于我和孩子妈妈都是上班族,虽然是住在一起,但对孩子的陪伴时间也不是太多。以前自己总是认为,家长给小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物质条件,合陸的家庭环境这些基本就够了,从来没有思考过孩子到底需要什么。这次,经过一萱老师关于《怎样培养优秀的儿童》的分享,通过一些案例及个人的教学经验,彻底颠覆我的认识。尤其是老师提出的亲子阅读是儿童智力提升的关键,想想以前作为孩子的爸爸,很少陪女儿阅读,真是非常惭愧。但相信现在做出改变也不晚,今后我们做父母的,会更多的抽出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做游戏及户外活动,让孩子身心更加的健康快乐。

3、多用爱的语言肯定孩子。

由于中国人个性普遍比较内敛,很少像西方人那样公开的表达爱意。我也是一样,虽然很疼爱孩子,但也很少对孩子在言语上说出爱你、喜欢你之类的话语,肢体上的拥抱也不多。本次通过张润梅老师的培训,她分享了爱的五种语言,即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及身体的接触,原来这五种爱的语言不仅对成年人很重要,对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孩子同时对这五种爱的语言都很非常需要。这方面也是我们父母要多多改善的,以后要更加的关心肯定孩子,特别是多多利用赞扬、拥护、小礼物等形式,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

篇6:五段互动式培训心得

[关键词]教师培训 主题引领 五段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4-004

一、“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师培训是推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在很多地方却不尽如人意。不少教师反映,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培训,如带班、课堂教学示范,看起来容易模仿,但是真正运用到自身的教育实践时,却总感觉“形似而神不似”;而纯粹的理论培训,往往又过于高深,云里雾里地让教师们听完后只余“隔岸观火”“隔靴搔痒”的感觉。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培训理念——技术主义和反思主义的冲突。技术派鄙薄理论,反思派轻视技术,两派各执一端,都有失偏颇。因此,从教师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只有将技术与思想融合起来的培训,才是有效的培训。

那如何有效整合技术与思想,使培训既超越经验主义、操作主义的局限,又避免“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的困境,这是我们校本培训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受《小学语文教师》“辩课进校园”的启发,在培训实践中逐渐探索、总结出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该模式分为“主题讲座——课例实践——辩课互动——点评提升——研修反思”五个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在培训中将技术与思想整合起来,真正实现培训的优质化、高效化;培训目标是搭建教育思想与教育行为融合、互通的平台,既让教师感受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教育信念,又能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模式的基本思路大致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教育理念和行为。

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

根据技术与思想融合的培训理念,在具体设计培训模式时,我们既注重形式,更注重内容。在形式上,增加了专家与教师、授课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着力让全体参训教师都动起来,真正实现从教育理念到教育行为的转换和内化。在内容上,我们既考虑到要有理论冲击力,又考虑到要有实践的观照,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研究反思。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主题讲座——每次培训由学科专家或骨干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针对目前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引领。其目的是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专家讲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新课程理念,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到引领的作用。

课例实践——由一名青年教师,根据主题讲座的理念与观点进行课堂教学探索,为受训者提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课程团队的力量,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打造学校名师提供一个舞台,探索一条培养教师的新路子。其基本思路是利用青年教师所在学科组的力量、利用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既体现个人风格,又体现学校教研水平与课程团队的实力,更体现培训专题的理念,实现四者融合,为参训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辩课互动——“辩课互动”的核心是个“辩”字,实际上是一种以课例为“靶子”的辩论式评课,这是“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一个亮点。其目的在于用辩课的形式,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研讨氛围,给参训教师提供一个独立思考,“人人为师”,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时空与平台,激发参训教师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热情,使与会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观点理解得更透彻、更深入。辩课过程中,正反两方围绕主题讲座,结合具体课例,就是否体现主题讲座精神,各抒己见,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它给受训教师发出的信息是:我们不仅仅在倾听,还要思考;我们不仅仅在思考,还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辩课互动应坚持“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原则,正反双方在阐明本方立场、反驳对方观点的同时,能忘其所属,追求真理,从不同角度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发现问题,提出体现讲座主题的有效解决策略,寻找、探讨教学的真谛,使辩课从“对立”走向“趋同”,真正达到“以辩促研”的目的。不能为了辩个输赢,争个对错,拿真理当谬论;更不能把“辩课”当“贬课”,历数课堂教学的不是,且夸大其词,一棍子打死人。因为每个人总是有思维的局限性,总有思维的盲区。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承认思维的盲区,比找到改进的方法与策略更加重要。辩课的价值,不在于输赢,而在于用辩论这一束阳光,照亮思维的盲区,照亮我们思维的死角,让自己的思想更加敞亮。

辩课发言时,应注意可控性。一是内容可控,必须紧扣主题与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二是时间可控,限定每人每次的发言时间,让更多的人表达观点;三是结论可控,正反双方最后陈词时,观点应该基本“趋同”,使问题越辩越清,教师们越听越明。

点评提升——由于我们在辩前有意安排了正反两方,容易使辩论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各自坚持己方的观点,强词夺理,始终都不能悦纳、赞成对方的观点。这样容易使受训教师不听倒明白,越听越糊涂,不知方向在哪里;也容易导致教师对正确的理念、教学策略产生怀疑。因此,这时由一位既有理论权威,又有实践经验,能让教师们信服的名师(如果没有这样的名师,可在“辩课互动”后安排中场休息,几位能者议一议,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然后再由一位代表发言)及时地根据主题讲座理念、听课与辩课感受,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拨“乱”反正,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能使受训教师更进一步地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更有效地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更有利于把培训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如此,受训教师就会方向明、目标清,培训效益更大;如此,辩者将把辩论当做一种享受,当做历练自己思想的武器,且辩且思,且辩且行!

研修反思——“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主要考核方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思考,到会教师结合现场学习,撰写研修心得,归纳理论上的收获、观课后可以借鉴的方法、从辩课中受到的启发,并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二是活动后的微格式教学,将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践,提高自己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的基本特点

主题鲜明——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教师实际需求,选择有价值的培训专题,有的放矢地解决当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每次活动,组织者要以课程改革或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切入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以“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为原则,精心策划,着力于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它还需要参与辩课的教师,在主题和辩题确定后,提前一定时间(一般为两周)阅读理论与课例资料,列好辩论要点,先在理论上深化对主题的认识,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同时,还要求每位辩手带着主题听课,从课例中寻找阐明自己观点的实践例证,以便辩课时能根据现场情况,适时、适度展示。

互动性强——互动环节的增加,不仅可以增强谈话的现实感,营造现实的谈话氛围;更主要的是让每一个到会者再起思维的涟漪,引发更深的思考,起到了拾遗补缺、调节气氛和节奏、提升参训教师参与积极性的作用。互动时,无论是台上台下、教者听者都可参与;方式上,有线无线、短信微信,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样在情感与理性、常识与偏见、技巧与常态、理念与课例之间实现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砥砺、观念的融合,既加深了对专题、对课例的理解与认识,又发挥其已有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潜能,提高教师对现实问题的洞察与分析能力。

学用结合——注重教师操作水平的评价,以写研修反思和微格式教学为主要的考核方式,力图把培训学习内容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用结合”更有实效,我们建立了研修反思机制,形成以个人反思为基础、组内交流为桥梁、校内总结提升为导向的研修反思机制。要求教师撰写的研修反思要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思考、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的成败、启示和感悟,找出学生发展和教师自身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的应对策略。通过反思,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形活效显——传统的教师培训,不管是一课多磨,还是同课异构;不论是校本教研,还是教研员调研,其形式不外乎讲座、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这些基本环节。而“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一推出,就以其新颖的形式,赢得了教师们的喜爱。它从过去单一的讲座、授课,单向的评课、总结转向多层次的、立体的递进、互动,尤其是其中的“辩课”环节,一改过去“一言堂”的评课现状。“辩课”是双方的,是互动的,是针对一堂课的分析、厘清、改进,是过程性的。辩课时,听课的、执教的,都可以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主张或观点,听课者和执教者之间、听课者与听课者之间就像大学生辩论赛那样你驳我辩,展开思想交锋,寻找有效策略。

操作简便——“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环节清楚,操作简便。不论是学校的校本研修,还是县级教师培训;不论是基层学校的骨干研修,还是高等院校的师资培训都适用。主题可大可小,切口可宽可窄,时间可长可短。

“主题引领·五段互动”培训模式推出后,因其可行性、实效性,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当然,这一模式尚显稚嫩,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修正和完善,使其真正能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上一篇:2017年检自查报告下一篇:感谢领导给我这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