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练习简历

2024-04-26

纠错练习简历(精选7篇)

篇1:纠错练习简历

张志

南京市江宁区×××路×××号×××室,211000

139××××7754025-52××××25

﹡﹡﹡﹡@yahoo.cn

市场营销

2006.9~2010.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英语)专业本科

工作经历2008.7~2008.8

.全国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服装公司

.通过查询服装行业信息、收集公司发展资料以及参考其他成功商业模式,策划一份十几页的“关于开展公司网上销售的构思”建议书,获公司肯定

.给客户寄送面料和辅料样品,负责多批次产品产前打样

.协助分析服装发展趋势和动态信息,并翻译大量的服装技术资料

2007.7~2007.8南航江宁东校区建筑工地工地小工南京

.江苏教育电视台、东方卫视等媒体都有报到

.与民工兄弟同吃同住,每天早上5:30上班,晚上6点下班

.每天和工人们一起扫楼道、和水泥、办建材等

.通过采访公司领导、与民工交流等方式,策划一份“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所在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2007年江苏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2007.3~2007.6

.南航首个由学生自主成立的主营报纸类组织

.独创一种特殊的盈利模式,即通过回收客户旧报纸来创造利润

.通过对目标消费人群的分析,进行品牌定位、广告宣传和产品推销.第一期试点宣传后,报纸预定量近100份

2009.3~现在.带领15人团队策划并组织多种就业服务项目

.设计毕业意向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撰写调查报告

.创立校内就业专版,定期更新国家形势政策、暑期实习生招聘简历制作与

投递、笔试与面试等就业相关信息

.成功策划组织就业经验交流会、模拟招聘大赛、职业挑战赛等相关活动,使同学们获益匪浅

2006.9~现在 班级体育委员、学院体育部成员

.定期参与组织羽毛球比赛、趣味篮球赛等系列活动,丰富同学课余生活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含口语)良好

.上海英语中级口译 通过

.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良好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熟练

.打篮球,登山,阅读各种时事类、经济类报纸杂志等

篇2:纠错练习简历

骑(其)乐无穷(自行车广告)

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

无胃(微)不治(至)一网(往)情深

随心所浴(欲)默默无蚊(闻)

随寓(遇)而安

咳(刻)不容缓

鳖(别)来无恙

骑(其)乐无穷

无鞋(懈)可及(击)

钙(概)不能缺

鸡(机)不可失

口蜜腹健(剑)快治(炙)人口

肠(长)治久安

烧(稍)胜一筹

衣衣(依依)不舍

领鲜(先)一步

别无锁(所)求

一戴(代)添(天)娇(骄)

食(十)全食(十)美

闲(贤)妻良母(洗衣机)

百衣(依)百顺(电熨斗)

鲜为人知(味 精)

百呼百应(传呼机)

有口皆杯(碑)--酒类广告

一步到胃(位)--胃药广告

乐在骑(其)中--赛马/摩托车广告

烧(稍)胜一筹--快餐店广告

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

闲(贤)妻良母--洗衣机广告 大石(事)化小,小石(事)化了--治结石病广告

百闻不如一键(见)不“打”不相识--打印机广告

香港有家化妆品公司的广告是:“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鸡(机)不可失”,“咳(刻)不容缓”,“有痔(志)不在年高”,无胃(微)不治(至)

篇3:纠错练习简历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21页第8题

【案例1】老师出示题目后,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交流。

师:第1题谁能够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1:第1题依次增加了1, 2999增加1是3000, 3000后面是3010。

生2:不对, 3000后面应该是3001。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2:3000+1等于3001, 所以3000后面一个数应该填3001。

师:是呀!计算时可要细心!

生3:第2题依次增加了100, 1900后面是2000, 2000后面是3000。

生4:不对。2000增加100, 一算就知道是2100。

师:要注意这里增加了100而不是1000。

生5:第3题依次增加了10, 7090后面是8000, 接着是8100。

生6:错了, 依次增加10, 7090后面是7100, 然后是7200。

生7:刚才两位同学都错了。算一算就知道:7090+10=7100, 7100+10=7110, 所以后面两个空格里依次填7100、7110。

师:这里要注意抓住题目里的变化规律, 增加了10, 而不是增加了100。为了避免错误, 我们可以借助于竖式帮助我们计算。

【案例2】

师:第1题, 你们能说说怎么想的吗?

生1:第1题依次增加了1, 2999增加1是3000, 3000后面是3010。

(与第1个班的学生出现了同样的错误, 但是据笔者观察, 两个班的这种错误都只是极个别现象)

生2:生1说错了, 3000增加1是3001。师:噢!他为什么会出错呢?

生2:前面的数都是依次增加1, 也就是1个1个地往后数的, 刚才这位同学填的第1个数增加了1, 但是第2个数增加了10。

师:那么1个1个地数, 怎么样才能够数到3010呢?

生2:3000、3001、3002……3009、3010

师:第2题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3:第2题依次增加了100, 1900后面是2000, 2000后面是3000。

(从笔者对两个课堂的观察, 这道题的错误比第1题要稍多一些。)

生4:不对。这里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2000后面应该是2100, 生3写成3000是犯了与生1同样的错误, 增加的数与前面不相同了, 前面是一百一百地数的, 而到了2000就变成一千一千地数了。

师:找到了错误的原因, 但是怎么样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呢?

生5:数完这道题后, 再回头看看:这里依次增加的数与前面的规律是不是相同。

师:回头再看看是个避免错误的好办法。

生6:可以把它们变成两位数来数:17个百、18个百、19个百、20个百、21个百, 20个百是2000, 21个百是2100。

师:联系数本身的意义, 利用两位数的数数经验来数, 这样变得很简单, 而且不容易出错。如果是一百一百地数, 3000前面一个数应该是多少呢?

生6:应该是2900, 30个百的前面是29个百。

师:第3题又是怎么样想的呢?

生7:第3题依次增加了10, 7090后面是8000, 接着是8100。

生8:这里想错了, 前面是依次增加了10, 7090后面应该是7100, 7100增加10是7110。

生9:10个10个地数, 如果后面一个数是8100, 那么前面一个数应该是809个十, 是8090, 而这里是7090, 所以这道题肯定出错了。

生10:这里是10个10个地数的, 可以借助于三位数来想。707个十、708个十、709个十、710个十、711个十, 710个十是7100, 711个十是7110。

师:是呀!和刚才一样, 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数数方法来解决问题。老师在巡视的时候, 看到有些同学前面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写的是7100, 但是后一个写错了。你们猜猜, 这个错误的答案是什么?

生10:7200, 因为7100是一个整百数, 接着后面很容易想成一百一百地数。

师:你找到了别人出错的原因, 自己肯定不会出现相同的错误了。看到刚才同学们的错误, 你们能够写出几组比较题, 来提醒同学们在做这样的题目时要注意的问题吗?

不一会儿, 学生写出了很多组比较题, 摘录其中的两组:

第一组:

第二组:

课后对两个班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解, 作业中出现了类似于课堂练习中的题目, 第一位教师班上的学生在作业中仍然有大量的错误, 而第二位教师的班上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出错。为什么纠错的效果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课堂练习时学生出现了错误, 怎样纠错才能够提高效率呢?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纠错前要理解习题的教学价值

一道习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价值, 作为执教者只有在课前做到充分阅读教材, 理解习题的教学意图,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只是凭着感觉, 跟着自己已有的经验走, 那么纠错效果会大打折扣。

上述是一道找规律填空的题目, 第一位教师凭借自己的经验: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里的变化规律, 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写出后面的得数。这样的理解不能说有错误, 但是这种理解只是关注了习题的类型, 并没有关注到习题在教材里所处的位置。同一类型的习题, 在教材中处于不同的位置, 所要体现的作用也就不相同。

前面这道题是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 会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练习的, 这里的教学价值,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运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再生出新数, 形成系统的对数的顺序的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数能力和数感。

计数与计算是互相促进的, 如果学生不能运用数数的经验填出后面的数, 计算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答案, 但是第一位教师缺乏对习题教学意图的把握, 在学生计算后没有让学生从“算”走向“数”, 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练习了计算, 学生的计数能力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 习题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第二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数经验去思考, 很好地实现了这道习题的教学价值。

二、纠错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

对于学生课堂练习中的错误, 一些教师常常一厢情愿地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是, 学生错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教师所用的纠错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吗?

第一位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后, 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计算固然可以提高这道题的正确率, 但是这种计算的方法学生愿意接受吗?从课后的作业反馈中可以看出, 因为题目中的数据和已有数数经验中的数有许多相类似的地方, 学生当然会继续选择运用数的办法解决问题, 很少有人会选择计算。由于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理解的偏差, 使得教师提供的方法学生不愿意使用, 而学生想用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但是计数能力又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所以第一位教师在纠错过后, 学生仍然出现大量错误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二位教师在纠错的过程中, 分析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 找出学生的出错是瞬时记忆混乱、注意失调和思维定势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在找到了错误的根源后, 教师把纠错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发现错误并找到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错误以提高计数的正确率:一要注意后面所填的数要与前面的规律相同;二要借助于已有的数数经验去填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计数能力得到了提升, 监控意识得到了培养, 纠错的效果当然会比第一位教师好。

三、纠错结束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机会

对于学生的错误, 如果仅仅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教学过程就随之结束了, 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仍然会停留在原有的层次上, 错题并没有和其他类似的题目之间建立联系, 对这一类知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没有达到“纠一点, 会一片”的目的。

第二位教师在纠错后, 一方面让学生反思解决类似题目中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对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层面上的思考,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整理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 学生在整理过程中, 对于逐个计数和按群计数这一个内容进行了回顾与整理, 并从中发现了一些计数的关键点, 对万以内数的顺序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 学生在后续的解题过程中, 正确率当然会高。而第一位教师的纠错, 只是就题论题, 没有充分放大错误的效应, 没有留给学生反思错误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避免错误的空间。纠错过后,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 学生在作业中出现了与课堂学习中差不多的错误率也就是正常现象了。

篇4:单选易错原因分析及纠错练习

易错点一 思维定势干扰

典例1 Isn’t it time you got down to ___ the papers?

A. markB. be markedC. being markedD. marking

【命题意图】 介词to与不定式符号to辨析

【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为D。考生易误以为考查动词不定式结构而选A。其实本题考查短语get down to doing sth.的用法, 意思是开始认真对待某事。

【失误警示】 思维定势是指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运用得当, 它可以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调集解决问题所需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 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运用不当, 便会误导考生, 使其掉入命题人预设的陷阱。

易错点二 冗余信息干扰

典例2 Attention, coffee lovers!We have for you, the best coffee machine ____ invented.

A. everB. alreadyC. evenD. nowadays

【命题意图】 特定语境中的副词辨析

【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为A。本题的主体句是We have the best coffee machine ____ invented, 而分词短语ever invented=which have ever been invented是定语修饰语; for you不影响主体句答案的选择。

【失误警示】 常见的冗余信息有插入语、后置定语、前置状语、从句等。对于此类题目, 考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去掉冗余部分, 这样, 答案就会一目了然。

易错点三 被表面现象迷惑

典例3 You can’t imagine what difficulty we had ____ home in the snowstorm.

A. walkedB. walkC. to walkD. walking

【命题意图】 英语固定句型的用法

【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为D。把题干还原, 很容易看出, 本句使用的是have som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这个句型。

【失误警示】 单项填空题中, 命题人常常变化一些常见的短语或句法结构, 使答题者不容易分辨。此种手段常导致考生机械地套用语法, 进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学会转换和还原, 使之清晰明了。

易错点四 忽视有效附加信息

典例4 ——Which driver was to blame?

——Why, ____! It was the child’s fault, clear and simple. He suddenly came out between two parked cars.

A. bothB. eachC. eitherD. neither

【命题意图】 特定语境中不定代词的辨析

【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为D。本题若只注意到which driver was to blame 而忽略the child’s fault就会误选答案A或B。而最后一句表明, 是小孩从两辆停着的车子中冲出, 导致事故。

【失误警示】 单项填空题的空白后有时附带一些文字信息, 这些信息千万不能忽视, 它们并非总是冗余信息。判断依据是, 有此信息与无此信息句子意义完全不同。

易错点五 受母语干扰

典例5 ——I’m dead tired. I can’t walk any further, Jenny.

——____, Tommy. You can do it.

A. No problemB. No hurryC. Come onD. That’s OK

【命题意图】 交际用语的用法

【解题思路】 正确答案为C。易误选A或D, 因为汉语里常用“你会没问题的, 你能行的”来安慰他人, 但英语中通常用Come on, you can do it来鼓励他人。

篇5:太极练习心得之《纠错篇》

《让太极练习者不再受腿疼困扰》

文:杨凯乐

前言

本人已到不惑之年,由于长期案头工作导致身体不适和病变部位较多、颈椎、腰椎、肩周炎等等,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曾吃了不少药,参加过一些常规运动锻炼,但终究是效果不佳。后听说太极练习对身体锻炼较好,也常看到中老年练习太极拳(其实这是个误区,其实年青人就应该早早开始练习,用一句不太好听的话来说,国人一般不到身体出疾病,不到年龄老化是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的)也就照葫芦画飘,对着视频教学学了起来。本人小时候练习过武术基本功,但是已经抛弃了N年了,好在那些练习方法还会,学起太极来相对动作能规范一些(其实是自我感觉),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通过近一年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学习,目前也就学习了十招八式,原意是想不贪多,一个一个的熟练。但在最近的四十多天内出现了腿疼的情况,再者总是感觉练习下来体质没有相对的好转,后来陆续询问了一些人,也上网和广大爱好者进行了交流,发现大多数练习者都出现身体疼痛的症状。自己查询了大量的资料并加上自己的不断揣摩实践,在疼痛的情况下逐步找到了一些方法,经过体验很疼痛的问题消失了,行拳过程也感觉到了太极的妙味。下面就把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大家。说句大言不惭的话,让更多太极爱好着和健身着从中受益,也算是个人的一点点贡献吧,呵呵(自嘲很……)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初步学习练习,身体多多少少一些部位出现了不适,大众的解释是没有明师指点,况且这个也是大多数人也无法解决的明师师传亲授现实问题。既是专业运动员由于长期训,其练习动作已经相当规范,虽然没有腿疼的困扰,但也未必知晓其中的奥秘所在,或者是受到拳礼拳规的限制,不便于透露和外传……。个人分析练拳出现身体不适究其原因大致分为二个部分,一个部分即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不够、另一部分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方法不对和动作不到位出现偏差。下面根据本人体会和实践,就这二方面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加以纠正,不妥之处请广大拳友批评指正,加之本人也属初级水平和新手上路,错误之处请一定给予纠正!偶这下稽首抱拳行礼啦!

第一部分 柔韧性及协调

大家知道,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都会牵引到身体各个部位,这里本人进行形象比喻为二大块,即硬件和软件。硬件指人体骨骼,软件指肌肉和韧带。

因为是硬件所以只能顺之而不能强之。即在动作练习过程中骨骼和骨骼的连接部位,俗称关节,故而要采用顺的方式,按照人体自然生理机能运行,继而在每次运动之前强调身体各关节热身活动,使关联硬件之间实现同步。

下来说说软件的训练方法:做一些拉伸运动,比如压腿,转腰、伸臂等动作逐渐使得韧带柔韧性增强,在达到一定程度后,结合调息、调心达到周身的放松,即肌肉不僵硬,不紧张,血脉运行畅通,同时也很好的避免了运动引起得骨骼、韧带、肌肉损伤。

第二部分 引起疼痛原因和纠正偏差方法

一、疼痛部位及原因

太极拳(这里以下以杨式太极拳为例)运动强调松、轻、柔、缓、稳。这些基本原理在各流派太极中是基本相通的。具体到运动中着重就练习中的偏差和错误进行分析。

1、腿疼:指大腿或小腿的肌肉性酸、涨、麻疼,这些是由于韧性不够,放松不够、功力不够引起的,随着练习的不断加深和循序渐进,会逐步消失,故而不必紧张,同时要求每次练习时根据当时不同的体质和状态控制运动量,切忌一点:过犹不及导致损伤。这些通过休息调养、按摩即可解决。

2、膝盖疼:膝盖疼包括三部分:【膝盖关节疼】、【膝盖左右侧疼】、【膝盖上下侧疼】。这些在练习太极中比较常见,并且基本多表现为三个部分组合疼痛,下面就产生原因分别分析:

【膝盖关节疼】:是由于膝关节承受重力过大或者长期承受重力,导致关节内磨损而产生疼痛,常见引起疼痛动作以座腿和虚步为主。【膝盖左右侧疼】:是由于膝关节与脚尖不在同一方向,在行步过程中引起膝盖左右侧的扭动引起疼痛。常见引起疼痛动作以展脚(撇脚)或扣脚、碾脚为主。

【膝盖上下侧疼】:是由于膝盖超过脚尖或者后过于脚跟形成小腿与地面没有形成垂直产生夹角引起的疼痛,常见引起疼痛动作以弓步为主。

可见膝盖疼痛并不是简单而笼统的膝盖疼,分析不同部位疼痛产生的原因后对症下药,自然就可以解决,至少缓解疼痛了。

3、腰疼:指腰部左右两侧和后侧疼,主要是身体不中正,行拳过程中没有松腰和转腰,常见动作引起疼痛动作比如身体前俯或者后仰、左歪或者右斜等。

4、胯疼:一是胯没有活动开,二是松胯、提胯、落胯没有与自然生理运动配合起来,形成胯部的生拉硬拽。这个在太极拳动作的整体招式中都有体现。

上述4种疼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身体重心位臵错误,具体来说就是没有很好的运用腰和胯的转动、起落调整引起的。太极拳一再强调腰和胯的练习及运用也就是这个道理,而广大的自学拳友只是注重了动作外形,即脚、膝、腰、胯的位臵要求,而忽视了后者,这就是本人在疼痛期间也时常不断对照,膝盖并没有超过脚尖、膝盖也没有扭动,屈腿行架并不低等等,这些都按照大家说的都做到了,怎么还依然疼痛呢?疼的甚至想放弃学习,敬而远之。这些现象和解释即常说的重视了末而忽视了本,只有彻底解决了本,一切问题自然迎刃而解!那么什么是本呢?【本】 就是腰和胯!

二、纠正及解决方法

前面已经说到了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腰和胯出现了问题,解决这二个问题,几乎就解决了疼痛。

1、腰:以腰为部位,人体自然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体属天,下体属地。天不做形态变化,地可以周而复始运转。故而要求上体中正,下体随步伐转腰转动。腰下内含丹田,腰外下存命门,小腹内收、身体自然可以敛臀、鼓命门。

练习方法:

1、分脚直立,双臂两侧平举转腰(以胯发力),上体保持不动。体验:腰部转动最大限度只能到左右各45度。初次练习动作可缓慢,练习时感觉有些别扭和难以适应,熟练了就可自如。练习目的:达到在行拳中过程以腰带体,而不是以体带腰。练习方法:

2、分脚直立,双臂两侧平举弯曲,双肘下沉,左右拉腰(以胯发力),上体保持不动。体验:腰部拉动最大限度只能到身体左右侧三分之二多一点之处。初次练习动作可缓慢,练习时感觉有些别扭和难以适应,熟练了就可自如。

练习目的:达到在行拳过程中以腰带重心,而不是以体带重心。说明:此二项动作练习是本人在以前学习拉丁舞基础训练中得到的体会并加以借鉴,训练效果比较明显,也能不断加深腰部的运感。

2、胯:以腰为中心,人体胯部自然可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右胯互为阴阳。因本人对太极术语不是很精通,故而采用自己的白话进行说明。

平胯:两胯在同一水平位臵上,不可形成上下胯错落。错跨:即左右胯形成上下错落(也可称为提胯和落款,提与落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单独进行。错跨是对这二个方面的统称)练习方法:

1、单脚独立直立、另一脚微屈点地:体会在站立不久后,人体生理自然出现站立状态下胯部外张(好似外胯提起一样,而内胯自然收落)调节。此时人体的承力部位自然而然就在外胯上,通过对照镜子会发现,这时人体腹部(丹田)、尾椎(命门一线)正好趋向脚尖和脚后跟一线。其实这时候人的中心及重心还是在腰上,只不过外形好像是在外胯上。在承受人体自身重力状态下,腿部的承受力自然会分散到大腿内外侧。

练习方法:

2、在上述1练习熟练并稳定性较好后,尝试着将站立腿屈膝弯曲,另一脚离地,建议开始屈膝幅度不要过大。在此状态下,保持收腹直椎,双臂抱手。这时候对照发现,膝盖自然不会超过脚尖,膝盖也于脚面在同一方向。体验:此时大腿内外侧出现酸痛,即人体承重部位在大腿而不是膝盖!

此方法熟练之后在行拳过程中应用到座腿、虚步中,皆可解决膝盖关节疼痛!因为你的膝盖已经不受重力压迫了。

练习方法:

3、配合练习方法1之外,有一个大家熟视无睹的动作可以练习错胯,那就是俗不可耐的模特步!只要平时走路时有意识的走模特步,熟练错胯练习是非常简单的。

笔者观察模特步和竞走步后,通过自己体验,发现这二种步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太极步法有上步退步,所以做好错胯即可以解决弓步和虚步中重心不稳和膝关节左右扭动、以及展脚(撇脚)扣脚引起的膝盖周边疼痛等问题。

第三部分 实例讲解

例1:【座腿】、【虚步】---实腿外侧提胯,虚腿外侧落胯。例2:【左弓步】座腿抱手---转腰----落腿---上步(左腿稳前胯,右腿微蹬,右跨自然落胯。体验方法:双手叉于双胯座腿,承重在右胯(右提左落)转腰带体,落腿;上步(承重右胯移到左胯,右胯下落。通过这个练习你的双手会感觉到胯部的移动和错落,再体会你此时的弓步,左膝盖正中到位,无超尖、过跟、内扭、外翻情况。此时如果把左脚和右脚的夹角保持为45度的话,由于你的右胯下落,形成的左膝盖与右胯也成一线45度,既所说的膝与胯合。用立体空间角度看,前后脚连线,左膝右胯连线组合起来是不是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型呢?所谓三角型的中心、重心、垂心三心合一,这样以来你的弓步就达到了三心合一!

看看,说了这么多,笔者一直强调练习腰和胯,以及腰和胯的运用,并没有提及如何避免诸如:架子不要过低啊,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啊、甚至什么跪膝,扭膝等在具体动作的位臵要求,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已经说了,腰胯到位了,三心合一身体中正了,你再给我扭、超、跪个膝盖试试,除非你是身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重心的超人!哈哈……。

到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基本动作还不规范,稳定性还不稳,只能说明你的基本功太差,上述说明还没有理解,那就抓紧练习吧,磨刀不误砍柴功。这些基本功做到了,行架自然会中正安舒,下盘稳当。也就会避免偏差引起的疼痛和损伤,更让大家越来越喜欢练太极,体验和感受太极拳练习带来的强身健体、调节心性的妙味。相继心得篇幅后续。

2011年4月6日于陕西成稿

网名【丝绸之路】或【无故乱翻书】

篇6:纠错练习简历

3第一轮回归课本纠错练习六(细胞的生命历程2)

一.选择题

1.取生长健壮的小麦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欲观察到细胞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末几个时期:

A.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B.如果在低倍镜下看不到细胞,可改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C.如果在一个视野中不能看到各个时期,可移动装片从周围细胞中寻找

D.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转动细准焦螺旋增加视野的亮度

2.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 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D.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量之比为1﹕2﹕2,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B.中期和末期C.后期和末期D.末期和前期

4.下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各阶段图解,但顺序不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⑤—⑥—④B.③—④—①—②—⑥—⑤

C.④—②—③—⑥—①—⑤D.①—⑥—②—③—④—⑤

5.对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未脱离植株的幼叶,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表现出全能性

C.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由于细胞内基因发生变化,导致细胞不能表现出全能性

D.脱离了植株的芽,一定能表现出全能性

36.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体积一般在20~30μm之间,根据细胞模型的实验探究,有关细胞如此微小的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太大物质运输所需时间相应增加B.细胞太小物质运输所需时间相应增加

C.细胞增大将有利于存放更多的核糖体D.细胞太小遗传物质发挥作用容易

7.花药的离体培养是指把分裂旺盛的花药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在培养基中培育成单倍体植株。这一成果是利用了细胞的:

A.应激性B.全能性C.变异性D.适应性

8.下列哪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

A.青蛙的上皮细胞B.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C.大白鼠的肝脏细胞 D.人皮肤生发层细胞

9.在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将:

A.发生改变B.部分改变C.不改变D.是随机的10.下列细胞分化不是永久性的是:

A.神经细胞B.由红骨髓分化成黄骨髓 C.心肌细胞D.骨骼肌细胞

11.分别在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成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6-C-6。以下对此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肺成纤维细胞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

B.衰老程度大的细胞分裂能力弱

C.高等动物体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分裂能力也不一样

D.胎儿时期,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远大于成年人的二.简答题

1.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和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获得了200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利兰·哈特韦尔发现DNA一旦受到损伤,细胞周期就会暂时停滞下来,因此细胞存顺利进入下一个时期前,就可获得足够的时间来修补受到损伤的DNA。保罗·纳斯首次鉴定、充隆出细胞周期的关键调控因子——CDK分子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分子可使细胞沿着细胞周期不断地进行分裂。

蒂莫曲·亨特第一个发现了周期素Cyclin,它是CDK的调控因子。周期素在每次细胞分裂过程中均发生周期性的降解、生成,这是细胞周期调控的一种普遍性的重要机制。他们的研究成果如图一所示:

(1)图二为人体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个细胞内DNA含量与细胞分裂时期相关曲线。请用图中字母作答:

①有丝分裂完整间期为;后期为;

②若为肝细胞,则表示染色体数目加倍的为;若为神经细胞,在婴儿出生后就停滞在;

③存在染色单体的有;

④DNA分子与染色体数量比值为l的时期有。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对真核生物而言,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高度精确、协调,有条不紊地进行

B.处于细胞分裂状态的细胞,必须依次地经过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

C.在细胞周期的整个过程中CDK分子与Cyclin分子(细胞周期素蛋白)复合体的活性发生周期性变化

D.癌细胞中,CDK―Cyclin保持相对稳定,而CKL处于较高水平

(3)上述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做的贡献有何实践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2.D3.A 4.C5.A 6.A 7.B8.B 9.C10.B11.D

篇7:纠错练习简历

关键词:英语语音;[n]/[ ?];微变化研究法;练习频率

H319

一、引言

语音作为英语学习的最初始阶段,也是语言掌握的第一步,学生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由于自己内在的生理或者心理机制,以及外在社会文化的影响,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语音问题。[n]/[ ?]不分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尤为常见。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微变化研究法,以期通过高密度的观察和精细的分析来讨论练习频次对[n]/[ ?]不分语音纠错的作用和影响。

二、研究背景

微变化研究法(microgenetic method),是近年来认知心理学领域中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微变化研究法要求研究者在某个相对短的时间段内,通过高频度的观察,记录受试者学习和掌握某个观念,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项微技能的过程,并对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精确分析,以揭示群体内部与个体本身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文秋芳,2003:312-313)另外,Siegler(1995)还提出了微变化研究的5个维度:变化的根源(sources of change)、路径(path of change)、速率(rate of change)、广度(breadth of change)和可变性(variability of change)。

根据Ellis(2002:178-9)的二语习得理论,频率(frequency)是语言习得的决定因素。频率通常指语言特征的分布规律,也包括个体接触语言的经历,后者即我们所说的练习频率(task frequency)或是练习重复次数(Harrington & Dennis,2002:261.)Macky(1965.王得杏译)指出重复的练习,能强化已学的模式,并使得他们成为习惯或者技能,抵制可能出现于心理中的任何矛盾的模式和干扰。一个语言现象或者语言行为频繁越高,越容易被强化,从而被习得。周丹丹(2006)指出,练习频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同一学习任务的重复练习,因为练习频率既可以是输入的重复累加,也可以是输出的不断强化。因此有必要将练习频次细化为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输入频率能帮助学习者加强对语言分布特点的分析,认识语言输入规律,但输入频率不能直接转换为语言输出,输出频率能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因此,本研究对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作了区分,前者指听录音的次数,后者指朗读材料的次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练习频率如何影响和作用于英语发音中[n]/ [?] 不分?

2.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分别对[n]/ [?]不分语音纠错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作用?

3.在练习频率的作用下, [n]/ [?]不分语音纠错达到的效果在不同的语境下是否有差异?

4.练习频率的周期长短是否影响[n]/ [?]不分的纠音效果?

(二)受试者

两名来自英语专业一年级的英语中等水平学生(分别以他们的名字首字母W,X表示),均有良好的学习语音的动机,能在实验中积极配合,但都存在[n]/[ ?]不分的情况。

(三)实验工具

本研究的练习材料选自王桂珍编著的《英语语音教程(第二版)》和邹为诚编著的《综合英语教程1》。所选材料对于受试的英语水平来讲接近中等水平。其中包括:10对含[n]/ [?]读音的单词组;两份单词表(词表1和词表2),每份词表包含5对含[n]/ [?]读音的单词组;句子表在都含有20个含[n]/ [?]读音的单词(每类各10个)。包括两篇短文:短文1和短文2,都含有20个含[n]/ [?]读音的单词(每类各10个)。

(四)研究过程

本研究针对受试[n]/ [?]不分的发音问题,进行高频度、有针对性的练习,共10次。整个研究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测试1):前测。在正式实验前对两名受试进行了前侧,以确定他们在训练前对[n]/ [?]發音的掌握情况。第二阶段(测试2—6):听读训练。并未采用通常口语中常用的432重复练习法,而分成三步走:对于词表1,受试听三遍录音后,朗读一遍;对于词表2,受试听一遍录音后,朗读三遍。用于比较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在纠错中哪个更为关键些。此外,受试还需朗读句子,其得分作为每次测试的成绩用于总体比较。第三阶段(测试7-9):只读训练。受试不再听录音,输入训练停止,受试直接朗读单词。朗读句子部分不变。第四阶段(测试10):所有的受试在事前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接受一个后侧来测试他们对[n]/ [?]的掌握情况

(五)数据收集和分析

所有受试的对[n]/ [?]不分的纠错情况都通过他们在测试中去的成绩来衡量。在每个实验阶段完成后,对两名受试分别作了回溯性访谈。讲述自己在纠错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练习的看法等等。对受试接受测试的情况录音后转写,对每次测试的情况打分,为进一部做数据分析做好准备。“[n]/ [?]不分”错误包括两种情况:把[n]读成[?]和把[?]读成[n]。与此同时发现把[?]读成[n]的情况更普遍些。除第二阶段的测试均要求受试朗读两遍,单词不读。笔者把每个[n]/ [?]读音作为一个得分点,对于同一个单词,若两次发音一致,就按其一致的正、误得分(读对得1分,读错不得分);若两次发音不一致,即一次读对,一次读错,则不得分。

四、结果和讨论

(一)练习频率引起的[n]/[?]发音变化

1.微变化研究法中的“微”在于它通常从上文中所提到的5个维度来去考虑事物发展的变化,笔者通过研究法相发现:1)受试W,X在变化发展总体趋势是:第二次测试都得分相对较低,然后在適当的频率,我们可以理解为最佳频次,达到一个高值,最后趋于稳定的这种变化趋势,但是各自在达到趋于稳定的值的时候频率是不一样的,受试W是在第四次测试就达到了区分[n]/[?]发音要点,后续几次测试达到了稳定点,所以第四次测试是W 发音的转折点,是其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也是他对纠正[n]/ [?]不分的最佳频次。而受试X则相对慢一点在第五次测试才趋于稳定,那么可以说受试X对区分[n]/[?]发音要点的关键点是第五次测试。

2.在本研究中,受试W在20天的时间内从8分进步到15分;受试X在10天的时间内从7分进步到16分。两名受试的变化速率都比较快,但两名受试在发音上还是存在不稳定性,可以看出,不稳定发音数在每次测试中都会出现,两名被试对于同一个音,有时发“[?]”,有时发“[n]”,发言很不稳定。时对时错这说明他们对这两个音的掌握不够确定。即使通过10次训练后,他们的错读音中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不稳定发音,不过数量被控制在3、4次左右。

(二)输入频率和输出频率

根据两名受试在访谈中表示,由于他们无法从听觉上正确区分[v]/[w],通过反复的听力输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发音方法,有助于其区分和提高发音,此时,输入频率对于纠音训练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第三阶段的单词训练取消了朗读前的听录音,停止了输入练习。可以看分数曲线均出现下滑。其中受试W的单词得分表现尤为明显,分数从峰值18分陡落到14分。没有了听力输入,纠音效果明显比着前一阶段明显下滑。在朗读单词阶段,听完录音再模仿、受试对每个单词的正确读音都会把握的更准确。与此同时,听力训练也影响到朗读句子,如果在朗读前先进行了听力输入练习,可以加深受试则对这两个音的发音方法的印象,自然朗读句子的准确性也会越高。

(三)不同语境下的纠错

在测试10中,受试分别在一下4种不同的语境下进行了测试:朗读单词、句子、短文1和短文2。短文1要求受试只读;短文2则要求受试读完后针对关文章内容,回答几个问题。受试测试的结果; 受试甲、乙在不同语境中的得分情况基本相同,均为单词得分最高,句子稍差,短文1有所上升,短文2又急剧下降,降至最低。原因在于注意力的分配程度,在读单词的时候,注意力主要放在区分[n]/[?],而在读句子的时候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句法或者生僻词等等,注意力明显下降,但短文1是一篇语义连贯的文章,受试因而能更容易地跟随上下文理解文章,不会因为语境陌生而影响发音。短文2要求受试在朗读完后回答问题,在此情况下,受试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文章内容上,忽视了语言形式,用于读音的注意力资源也相对减少,因此得分最低。

(四)训练周期对纠音效果的影响

本研究有意识的将W、X两名受试的研究控制周期不同,W的训练周期设计为20天,X的训练周期设为10天。,但经过10次训练,X的最终成绩却不如W高(甲是15分,乙为14分)。笔者发现:练习频率的周期需要一定长度,不能太短,否则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微变化研究法,回答了4个研究问题,得出了以下结果:1)练习频率对语音纠错有较大促进作用,但是进步的幅度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不通的学习者在语言纠错上所欲要的最大频次是不同的2)输入频率与输出频率对语音纠错都很重要,但相之下,输入频率的作用更为明显;3)通过练习频率所达到的语音纠错效果在不同的语境下有所不同,这说明语音纠错的效果也是和情景相关的;4)练习频率要发挥较好效果需要一定长度的时间周期。本研究证明了频率作用在语音纠错方面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英语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特别是在纠音练习,应充分重视频率作用,尤其应注重加强输入频率,并且保证纠音练习的周期长度,巩固学生所得,并进一步提高。

由于本研究只是探索性的,且由于研究者和研究对象方面的局限性,尚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Ellis, N. 2002. Frequency effects in language processing: A review with implications for theories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language acquisition [J].SSLA2:

143-188.

[2] Flynn, Emma, Karen Pine & Charlie Lewis. 2006.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Time for change? [J].The Psychologist3: 152-155.

[3]Richard, J. C., J. Platt & H. Platt. 2000.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4]Siegler, Robert S. & Kevin Crowley. 1991. The microgenetic method: A direct means for studying cognitive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st6: 606-620.

[5]文秋芳. 2003.微变化研究法与二语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3): 312-317.

上一篇:五千米加油稿100字下一篇:东莞有什么本科大学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