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2024-04-23

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通用8篇)

篇1: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1、管理工作不能“等”

“等待”在管理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办。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臵,但是没有检查、监督。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做核实就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往下级身上推责任。

等待对方的回复: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有时还很不耐烦,认为多等一会有什么了不起,却没有设身处地去为现场着想,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2、把无序变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会造成更大的无序浪费。管理者应该分析造成无序的原因,努力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把无序变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却纠缠不休,使原来的有序反而变成无序。某个部门某个人,看到一项工作比较紧急,如果不做就会影响到公司利益时,进行了补位。这时就出现今后这项工作就由你们来做吧,责任部门反而放任不管的无序。

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因素质低下、能力不够而导致工作混乱无序;当出现部门和人员变更时,工作交接不力,协作不到位,原来形成的工作流程经常被推翻,人为增加了从“无序”恢复到“有序”的时间。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规范化的高手,能把复杂无序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从而使普通员工可以完成原本无法完成的工作。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业务流程的无序:直线职能制的纵向部门设臵,对横向的业务流程严重割裂,各部门大多考虑一项工作在本部门能否得到认真贯彻,而很少考虑如何协助相关部门顺利实施。通常考虑以本部门为中心,而较少以工作为中心,不是部门支持流程,而是要求流程围绕部门转,从而导致流程的混乱,工作无法顺利完成,需要反复协调,加大管理成本。例如公司的各项规定很少按照横向业务流程的顺序来编写,大多数是按照纵向部门来编写,两个部门间如何交接则语焉不详,实施时就会造成无序。

3、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

协调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有了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1+1>2的协同效应。

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由两个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出现问题,双方都不主动联系,还需要第三个部门协调。某些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界定,处于部门间的断层,相互间的工作缺乏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彼此都在观望,认为应该由对方部门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原来的小问题也被拖成了大问题。

上级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对上级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议布臵的工作没有传达,即使传达了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来组织落实,形成口号接力,工作在本部门出现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信息流转到某个部门出现了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信息没有分类汇总,停滞在分散之中;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分析、核实和利用,依旧停滞在原始状态之中;信息不准确,造成生产盲目、物资供应混乱、计划的频繁调整、没有效益的加班及库存的增加。把信息视为本部门或个人私有,有意不再传递。

业务流程的协调不力:绝大多数的管理活动不是一个部门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两个以上部门相互配合,按横向的业务流程来完成。但是由于纵向部门设臵对业务流程的割裂,会形成一些断点,如果不能及时搞好协调,业务流程就不能顺利运行,会造成后续流程停滞,形成损失,即使想方设法绕过去,也造成效率降低,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让闲臵的“动”起来

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臵”。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经营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闲臵的浪费。

固定资产的闲臵: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形势和低估了生产潜力,热衷于扩大规模,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闲臵。厂房、生产设备等因开工不足而导致浪费,使公司的成本升高,利润降低,竞争力下降。这种浪费最容易出现在高层领导身上,因为他们要把组织做大,创造政绩,因此即使有可行性分析,也充斥着乐观的估计,甚至领导者有意识地夸大预期效果。

职能的闲臵或重叠:公司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为某些部门设臵了一些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职能却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部门职能的闲臵,而且对公司的相关工作产生了影响。两个部门承担了类似的工作,职责有部分交叉重叠,好像谁都可以负责,其实是谁都不负责。错时互相推诿,取得了成绩又相互争功,易导致工作中互相牵制,影响组织效率。

工作程序复杂化形成的重叠: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任务,上级其实只承担签字的职能,但如果没有上级的签字或认可,则业务就无法进行,会出现等待和停滞等浪费。上级如果担心失去权力,则下级就会事事请示,长久下去,组织就会逐渐僵化,失去活力。唯有敢于授权,才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人员的闲臵:人多好办事,都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增加人员,三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由于工作量不饱和,为了避免上级“人浮于事”的批评,就开始制造出额外的工作。例如总务部增加一个秘书,为了填满她的工作时间,就会以公司或者部门的名义通知其它部门,请提交××计划、总结和报表,于是就制造出了额外的工作,形成了一连串的连锁浪费。

信息的闲臵: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内外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应从信息的目的搜集开始,经汇总、分析、存档、再放大输出的全过程中,找出不准确、不及时的浪费,并进行根除。

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过程管理等方法,都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职责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闲臵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思想不能闲臵,流水不腐,如果能不断地用新的管理思想去冲击旧的思维,自然会采取有效的对策去消除因闲臵而发生的浪费。

5、应付现象最常见

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了事,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应付的浪费主要是由责任心不强和素质低下等造成的,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这种浪费对组织的损害是隐性的,将逐步侵蚀组织的肌体,是一种慢性毒药。对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应该建立健全以绩效为中心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减少浪费。

应付基础工作:在体系管理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工作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踏实的基础工作,审核前突击表面工作,以应付审核。许多企业都可以把来人摆平,即使出现问题也会与管理者代表内部交流,末次会议上只会开出几个一般不符合项整改后自然获得通过。所以国内的ISO9000质量体系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应付检查:公司布臵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要求去完成,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去应付公司的检查。干没干是态度问题,干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如果检查工作的人员也应付,或者碍于情面不予指出,就会形成空对空。

应付导致前松后紧: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如果前面不认真,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交货期确认不准确、不及时,就会导致生产制造系统出现额外加班等多种浪费。

应付造成虎头蛇尾:在工作中没有计划与自查,做事只做前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就忘做了甚至不做了。工作缺乏主动,让做什么事,只是应付了事,而不是自己严格要求要做得更好。

6、拒绝“低效”反复发生

人员安排不得当,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计划安排不合理,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方法不当,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顺序安排有问题,会造成主次不分,重点工作无人做;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损失更大。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管理者的低素质:学习能力的不足,危机意识的淡化,造成许多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在每个组织中,人员的素质肯定参差不齐,抱怨是没有用的,更不能把责任推到普通员工的身上。只有低素质的管理者,而没有绝对低素质的员工。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培训指导,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有效地带领员工完成任务。因此,应该从中高层管理者身上寻找原因,而不能把责任简单地推诿给下级。

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过去的成功经验、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会使某些“成功”人沾沾自喜,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之中,从而不思进取,不继续提高自己,使用原有的一套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仅导致了低效率,甚至会拖累整个组织的前进脚步,成为整个组织前进的绊脚石。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才有可能解决新问题。

7、管理必须真正有“理”可依

管理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即各职能部门在生产、供应、设计、品质、财务、营销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成本。管理必须依“理”行事,来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理”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预算、计划”。

目标指标不合理:管理是要有“理”可依,但前提是“理”是正确的。如果“理”本身出现了问题,或者我们理解错了,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计划编制无依据:公司下达了目标指标,却不知道怎样分解,靠“拍脑子”和想当然去制定预算和计划,缺乏可执行性。对于非量化的工作不进行细化,不具备可操作性。短期计划没有围绕中长期计划进行编制,两者之间出现脱节和背离,没考虑连续性。计划编制拖拖拉拉,事态紧急才下发,忽视了及时性。对于这种计划,如果不进行修改和调整,甚至推倒重来,将带来极大的危害。

计划执行不严肃:上级没通知我,我不知道计划的内容,所以无法执行;实际情况变化过快,使计划无法执行;由于前道环节工作没有及时完成,致使计划无法完成;公司制订的目标、指标由于执行有困难而不予落实,按照自己想象的内容去执行;接到计划后根本不看,计划的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简单看一下就扔在一边,根本谈不到执行。

计划检查不认真:反正计划考核由公司统一进行,日常我就不用再进行检查了。计划出现了偏差,要么是计划报高了,要么是计划漏编了。完成得差不多就行了,逐项落实多费事啊。

计划考核不到位:由于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而难以实施考核。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检讨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而是一味强调理由,推卸责任,逃避考核。发现问题后,措施不到位,致使下期的计划中又没有体现或纠正,导致问题长期存在。都在一个公司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得罪那个人,轻描淡写来几句,可保下回我没事儿。

投入产出不匹配:目标指标虽然完成了,但是成本是否过高?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已经知道要得不偿失,但因为已经向总公司提交了计划,而硬着头皮干到底,不愿意承认失败,使企业继续遭受损失和形成新的浪费

篇2: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前几日看了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杨钢先生的《零缺陷》教材,我就对我的工作想说点什么。

今天,看了“七种浪费”,心有感触,又刚好对号入座,剖析自我,打算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勇敢面对七种的浪费,进行不折不挠的斗争,从而提高自我一、等待的浪费:

“我”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等待上级的指示。由于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没有决定权,以前做计划,发现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后来干脆不做,只有等待上级指示。信息反馈给相关的领导以后,领导没有批示,也没有办法,毕竟人家是领导,不考虑别的,就是考虑自己的饭碗,也不敢追问领导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还不回复浪费。

2、等待外部的回复。供应商出现问题时,与供应商联系并发布PRR后,静待回音,当然也需要不时打电话督促,但PRR什么时候回复我决定不了,尽管公司有规定8小时回复,但大多时候还是没有办法及时获得,只能等

。等待浪费。,只能等待领导批示。如此以来,便造成了等待的。

3、等待下级的报告。对我来说不适用,自己没有下级,自己已经是最下级了,没有人会向我汇报东西的。

4、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较严重的等待是“我”对技术、质量、车间等部门问题反馈的等待,尽管有三分钟响应的规定,但是期间的等待也是很致命的。车间出现质量问题后,会及时通知“我”,然后进行响应,你不打电话给“我”,“我”也不知道出现了问题,再说,有些问题可以在线抑制的就在线抑制了过„„

我非常惭愧我的工作中竟然出现了上述的等待浪费,该种等待浪费,不仅浪费了我的时间,同时也浪费了我的生命。这种缺乏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满足现状、消极怠工的情况引发的浪费所造成的危害很大,会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

七种浪费之二:协调不利的浪费

“我”工作中的职责之一就是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协调不利带来的浪费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中度

1、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利

。有些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协调,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让我去协调人家的主任、值班长、主管等等,当然会有难度,他们凭什么听我的,因此工作进度受到影响。某些工作责任界定不明确,处于断层,大家都在观望停滞,认为应该别的部门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原来的小问题被拖成了大问题。比如KD件的货损锈蚀,小问题拖成了大问题,几十万的报废,我也觉得很难过,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因为协调不利而发生。

2、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利。对领导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正确理解、传达、并没有有效的协调组织落实、推进,致使整体进度受影响,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延误了时机。比如我所负责的业务实施计划以及制造质量,标准有了,什么都有了,就是推行起来很困难,同时也包括我所负责的TS16949体系,推行起来总是会有问题出现。

3、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利。信息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准确及时决策,造成较大的浪费。如PRR的跟踪协调,PCR的内容反馈,问题跟踪表的状态更新等等,没有将信息及时的传递给相关的人员。

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协调上的问题,应该没有什么难度,为什么一直无法实现?从而导致最后的失败?协调不利是管理工作中的浪费之一,它使我们之间的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七种浪费之三:闲置的浪费

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置”。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要素不能有效的利用,发挥最大的作用,造成闲置的浪费。

1、职能的闲置或重叠。领导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为某些岗位设置了一些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职能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部门职能的闲置。我负责夜班工作,夜班的质量问题自己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当出现了产品问题以后,除了挑选、换批次外,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留给白天的解决,只能做个反馈。想想,我这么一个大活人,我做这种工作怎么能够承受得了?七老八十的人来做还差不多,绝对的浪费,主要是我有很多需要白天来完成的工作自己晚上没有办法来完成。

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某些不十分重要的任务,领导其实只承担签字的职能,但如果无上级的签字或认可,则业务就无法进行,会出现等待和停滞等浪费。我有一次我因公外出,需要派车一部,但是负责部门以没有司机为由不派车,那我就没有办法了。回去找我们经理,我们经理找他们经理,反反复复,这样,期间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好不容易派车了。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规范化的高手,把复杂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从而使普通人可以承担原来完成不了的工作,起到较大的作用。

2、人员的闲置。当然我们整个楼上只有我在这里值夜班,一点也不创造价值,属于典型的非增值人员,真应该去掉,可惜我不是领导,领导让我在这里值班,我只能在这里了,不然,恐怕要下岗了。记得某个车间主任曾经说过,你们这些工程师,都是非增值的,要也行,不要也行;然后他顿了一下,其实车间主任也是非增值的。我觉得比较幽默。

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职责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流程中职责到位杜绝闲置的浪费。

七种浪费之四:无序的浪费

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的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1、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我的职责两个领导都管,或者说多个领导多管(SQE—我主管管、BIQ—制造部门管、内审员—质量部门管、培训师—人事部门管、党小组长—党支部管、BPD质量负责人—部门领导管)我的工作从原来的有序变成无序,每一个领导安排的工作,我都需要去做,尤其比较紧急时,我就非常为难,到底选择先做哪个呢?四个字:轻重缓急,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不做就会对总体造成影响,比如我去做培训了,那现场响应可能就没有办法做了,如果我不做培训,那新来的一大群员工就只能等,而计划是人事部门安排好的。更有甚者,有些时候为解决某些问题我挺身而出(解决问题时,双方都向前迈一小步),从大局出发进行解决,结果导致今后有这样的工作就由我来做,没有人再管这个事情了,我都搞不懂这样的事情该谁来做,也可能是我的一小步迈大了吧。这些都是无序浪费。

2、其他造成的无序。有些时候出现突然工作时,“我”会以忙现场工作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承担该项工作,但这是也无序。当出现部门和人员变更时,工作交接不力、协作不到位,原来形成的工作流程往往被推翻,人为增加从无序恢复到有序的时间。看看我编制的文件就知道了,经常是我编写好了电子版的,让领导来看,领导看了,说可以了,打印出来以后,领导又指出其中的问题,再修改,再修改„„后来换领导了,然后再改„„ 3、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经常去做一些事情,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忙了半天之后,才发现流程不对,然后再重新去做。尤其是第一次做某些事情的时候,比如报销发票,第一次报销竟然跑了N趟,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有问题。

在这种的无序状态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使无序变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这是领导们应该注意和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当然我自己导致的无序,我会想办法来解决。七种浪费之五:失职的浪费

失职的浪费是管理中的最大浪费,责任心不强或能力不足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应付。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不是(或是没有能力)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在工作中没有计划,没有自查,做事只做前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就忘做了甚至不做了。工作缺乏主动,让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而不是自己严格要求要做得更好。新安排的事,不会做,也不说一声不会做,不会也不学,只是拖着。这些失职都对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危害。昨天的事今天没有结果,明天做什么也不知道。失职的浪费主要是能力低下、责任心不强、和工作质量差等造成的,但管理考核及职责的不明确使其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

七种浪费之六:低效的浪费

低效的含义包括: 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近来搞的几个工作,我都没有按期完成,找点理由搪塞一下,上夜班上的。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比如我在指导工段做防错的时候,里面经常犯一些错误,做的防错没有正确的起到作用,只是一种摆设。

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低效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自己经验的不足、危机意识的淡化,造成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在每个组织中,人员的能力肯定是参差不齐的,抱怨是没有用的,更不能把责任推到普通员工的身上,只有能力低的管理者,而没有绝对能力低的员工。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培训指导,人尽其才,用人所长,有效地带领员工完成任务。一头狮子带一群羊和一头羊带一群狮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方法不当也是低效率的原因之一。我的反复培训照样出现问题,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是低效率的温床。过去的成功经验、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会使某些“成功”人是沾沾自喜,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之中,从而不思进取,不继续提高自己,使用原有的一套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仅导致了低效率,甚至会拖累整个组织的前进脚步,成为整个组织前进的绊脚石。我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了。七种浪费之七:管理成本的浪费

管理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现在谈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指各职能管理部门在组织、管理生产、品质、财务、营销等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成本。管理必须“理”行事,“理”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计划”,通过确立计划、执行计划、考核计划、改善计划,可以最直观地涉及有形成本概念和浪费现象。

我所编制部门BPD计划编制缺乏依据(第一次做,照搬总公司的)。公司没有下达指标,下面工段无法编制自身的工作目标。公司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工段却不知道怎么分解。部门领导没有告诉做什么工作,自己也不知编制计划。我经常没有计划工作概念,缺乏长远工作规划,工作随想随做,自己的计划缺乏可执行性、漏洞百出,有时候拿出一些时间想,却没有去做,造成极大的浪费。领导临时交代或安排的工作打乱原来的计划。计划工作由于前道环节工作没有完成致使计划无法完成。计划由于各种原因被迫频繁调整。公司制订的目标、指标由于执行有困难而不予落实执行,按照自己想象的内容去执行。

费用投入与收入(收益)不配比。晚上上夜班导致正常的白班工作没有办法按时完成,造成了管理上的成本浪费。

篇3: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一、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补偿安置单位与被征收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 通过协议实现拆迁目标是和谐拆迁的直接表现。根据《合同法》第2条规定,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之间设立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依法成立的合同, 受法律保护。该法第52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合同无效: (一)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 损害国家利益; (二) 恶意串通,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法释[2009]5号) 第14条规定, 合同法第52条第 (五) 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 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政府主导的、补偿安置单位与被征收拆迁人签订的补偿安置协议一般不会违反上述合同无效的规定情形之一, 属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合法有效。《合同法》第54条规定,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或者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撤销。如果政府征收补偿能够使被征收拆迁人补偿安置价值保值甚至升值, 就不存在合同可撤销的问题。然而, 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后拒不搬迁的被拆迁人也时而出现, 针对这种违约行为, 如何实现拆迁目的成为政府关注的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和《合同法》规定, 签约的补偿安置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判决补偿安置合同有效, 责成被征收拆迁人履行合同约定的搬迁义务, 被征收拆迁人逾期不履行搬迁义务的, 签约的补偿安置单位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做出执行裁定后仍不履行的, 可以对其进行司法拘留, 可以移送政府强制拆除, 也可以移送公安机关对其刑事拘留追究刑事责任。

二、依法作出裁决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35条规定, 该条例施行前已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项目, 可以继续沿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规定作出补偿安置裁决, 但政府不得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据此, 《国有土地上房屋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之前已经颁发拆迁许可证的项目, 针对拒不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被拆迁人, 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6条规定, 拆迁人依法申请拆迁管理部门作出裁决。裁决通过法院判决维持或者起诉期限届满而发生法律效力后, 分别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5条和56条规定,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0条规定,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方式有三种 (同前述) 。

三、依法作出补偿决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6条规定, 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在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签约期限内达不成补偿协议, 或者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不明确的, 由房屋征收部门报请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按照征收补偿方案作出补偿决定, 并在房屋征收范围内予以公告。补偿决定被诉至法院并被判决维持, 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5条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起诉期限届满而发生法律效力, 可以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6条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条规定,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方式有三种 (同前述) 。

四、责令交出土地决定

《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规定,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 阻挠国家建设征收土地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 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4条规定, 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45条的规定, 申请人民法院执行其作出的责令交出土地决定的, 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 征收土地方案已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 (2) 市、县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已经依照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的程序实施征地行为; (3) 被征收土地所有权人、使用人已经依法得到安置补偿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安置补偿, 且拒不交出土地, 已经影响到征收工作的正常进行; (4) 起诉期限届满后三个月内申请。被征收土地所有权人、使用人向法院起诉的, 法院做出生效判决的,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5条规定, 国土资源部门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方式有三种 (同前述) 。

五、收回土地使用权决定

《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 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一) 为乡 (镇) 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需要使用土地的; (二) 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三) 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依照前款第 (一) 项规定收回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 对土地使用权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现实中, 实施城中村改造的目的是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符合该村村民的整体利益。村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65条规定, 上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做出收回土地决定, 收回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村 (居) 民集体土地使用权。被收回土地使用权人提起行政诉讼被法院判决维持并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5条规定, 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起诉期限届满发生法律效力,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6条规定, 村委会或者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方式有三种 (同前述) 。

六、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立他字第23号规定, 村民小组长以村民小组的名义起诉和行使诉讼权利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7条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进行修订, 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2条规定, 召开村民会议, 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过半数, 或者本村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 村民会议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可以做出决议, 对不履行搬迁义务的村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对全体村民具有法律效力。形成村民会议决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后, 村民小组长针对少数拒不履行该决议的村民, 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判决维持决议效力的, 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方式有司法拘留、法院组织强制拆除、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小组长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自人民法院判决书生效之日起, 其小组长职务相应终止, 应由村民小组另行推选小组长进行诉讼和申请强制执行。

七、责令限期拆除决定

在征收拆迁中许多被征收拆迁人为了利益最大化, 抢建违法建筑, 与其说对违法建筑的纵容给予补偿, 不如说对合法部分提高补偿标准, 征收拆迁中遏制违法建筑根据《城乡规划法》第40条和64条规定, 规划执法部门依法做出责令限期拆除处罚决定, 根据该法第68条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 依法申请人民政府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法》第35条规定, 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 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显然催告是强制执行的前置程序。《行政强制法》第44条规定, 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 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 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有人理解违法建筑的强制拆除需起诉期限届满, 这是对法律的错误理解。《行政强制法》是强制执行的普通法, 《城乡规划法》第68条是强制执行的特别法, 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 因此, 关于违法建筑强制执行的期限应当适用《城乡规划法》。

篇4:扭转理论学习中的七种不良心态

一是扭转“工作忙、没时间”的逃避学习。有的同志一听说要学习,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说得最多的就是“工作忙、没时间”,好像整个单位就数他最忙。这些同志有时间吹牛、喝酒、打牌、上网,就是没时间学习。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首先从正确的认识中来,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工学矛盾就不难处理,态度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行动上就会抢时间、挤时间去学。

二是扭转“上级有要求、不学不行”的被动学习。在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上级强调了学一下,不强调了就放一下;上级组织了就学一下;不组织了就放一下;上级要检查了学一下,不检查了就放一下。学习是党员的义务,搞好学习是党员干部的责任。认识不到这一点而被动应付学习将使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难以担当重任、难以有所作为。

三是扭转“了解几个新名词、新论断”的装点学习。有的党员学习的指导思想不端正,喜欢把学习几个新名词、新论断当成一种时尚,甚至当成一种包装自己的标签,这种学习是十分浅薄的,也是有害的。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要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并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仅靠几个新名词的装潢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四是扭转“学不通、悟不透”的敷衍学习。有的党员说自己文化程度太低,而理论问题又太深奥、太抽象,实在很难学通弄懂,于是以各种理由应付学习。殊不知,深奥是从浅薄开始的,只有坚持不懈地日积月累,文化程度才能逐渐提高,理论水平才能由低浅变为高深。

五是扭转“篇数、页数、字数”的应付学习。这种现象主要来源于个别党员理论学习标准上的不确定。有的上级机关在检查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情况时,喜欢把学习过程当成学习效果,看一个同志学习好坏,主要看读了几篇文章、记了多少笔记、写了几篇体会、收集了多少资料。实际上,有的同志尽管心得体会写了不少,但好多都是在报纸上抄的;有的同志尽管剪报本搞了十几个,但真正写起文章来一个也用不上。因此,不能把“篇数、页数、字数”作为衡量干部理论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关键要看这个人是否通过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促进了各项工作。

六是扭转“学得差不多了、感觉还不错”的放松学习。有的同志认为自己对上级规定的内容,该学的都学了,对其中的内涵也理解得差不多了,甚至在上级组织的检查、考核中反映还不错,于是便自我感觉良好,有了喘口气、歇歇脚的思想。这种想法也是十分有害的,放松一次学习就可能失去一次改造和提高自己的机会。 每个党员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七是扭转“基层工作的关键是完成任务”的忽略学习。这是基层理论学习中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很多基层党员群众认为,学习主要是领导干部的事情,是政工干部的事情。作为基层职工,领导咋要求咱咋做,完成任务、干好工作就行了,学不学无所谓。这种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人的思想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去占领。在这方面,法轮功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最广大的党员群众是我们思想理论战线一项根本性的长期战略任务,我们必须抓紧抓好抓实。

篇5: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

临近年终,工作总结和计划又要开始拟定了,你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了吗?你的总结该怎么交?总结不只是对计划的一个交代,更是对企业和自身的一次检阅。在所有职场人面临大考验的时候,我们需要对照学习一下“管理工作中的七种浪费”这篇文章,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职员,请注意改正,如果你是中层干部,那就要好好的自检,如果你死不悔改,那就应了日本与稻盛和夫齐名的管理大师畠山芳雄的忠告,你《这样的干部辞职吧》,你就要小心,你的老板很可能哪天买本这样的书送给你,不过你别紧张,这是一本让你能尽快避免工作中七种浪费的书。一条一条仔细对照一下,从点点滴滴工作中学会杜绝工作中的七种浪费才是正途。

1、管理工作不能“等”

在管理工作中,等待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下级就坐等,上级不指示下级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下级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下级就拖着办。多干事情多吃亏,出了问题怎么办?听从指示没有错,再大责任可分担。很多工作是在多次检查和催办下才完成的,造成极大的浪费。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监督。不主动深入调查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汇报,不做核实就做决定或者向上级汇报,出了问题,责任还可以往下级身上推。

等待对方的回复。我已与对方联系过,什么时候得到回复我无法决定,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追究责任也不怕,我某月某日把这份文件送给对方,这里记录得很清楚,对方不回复我能怎么办?你还是和对方联系一下吧,以免耽误工作。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职能部门不主动去为现场提供服务,而是坐等现场的联系,有时还很不耐烦,认为多等一会有什么了不起,却没有设身处地去为现场着想,严重地影响了生产现场问题的及时解决。

这些“等待”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精神,不愿意承担责任。对于这种浪费,我们认为,日本管理大师畠山芳雄的管理思想最合适解决。如《这样的干部辞职吧》、《管理者革命》、《培养部下的100条铁则》等都在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

2、把无序变有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语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职责不清造成的无序。由于制度、管理等方面的原因,造成某项工作好像两个部门都管,却纠缠不休,整天扯皮,使原来的有序反而变成无序,造成极大浪费。某个部门某个人,当看到一项工作比较紧急,如果不做就会影响到公司利益时,进行了补位。这时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么,今后这项工作就由你们来做吧,责任部门反而放任不管了,这也是一种无序。

业务能力低下造成的无序。素质低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都会造成了工作的无序。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部门和人员,因能力不够而导致工作混乱无序;当出现部门和人员变更时,工作交接不力,协作不到位,原来形成的工作流程经常被推翻,人为增加了从“无序”恢复到“有序”的时间。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规范化的高手,能把复杂无序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从而使普通员工可以完成原本无法完成的工作。

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这种人为造成的无序危害更大。

业务流程的无序。直线职能制的纵向部门设置,对横向的业务流程严重割裂,各部门大多考虑一项工作在本部门能否得到认真贯彻,而很少考虑如何协助相关部门顺利实施。通常考虑以本部门为中心,而较少以工作为中心,不是部门支持流程,而是要求流程围绕部门转,从而导致流程的混乱,工作无法顺利完成,需要反复协调,加大管理成本。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自己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定,也许会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公司的各项规定很少按照横向业务流程的顺序来编写,大多数是按照纵向部门来编写,两个部门间如何交接则语焉不详,实施时就会造成无序。

这些无序出现的频次多了,就会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管理者应该分析造成无序的原因,努力抓住主要矛盾,思考在这种的无序状态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使无序变为相对有序,从而整合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率。这是中高层管理者应该注意和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3、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

所谓协调,就是指组织中的一切要素、工作或活动要和谐地配合,以便于组织的整体目标能够顺利实现。有了良好的协调,就会出现1+1>2的协同效应。因此协调是管理工作中最基本的职能。而如果在管理工作中协调不力,就会造成工作停滞等方面的浪费。

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由两个部门共同承担的工作出现问题,双方都不主动联系,还需要第三个部门协调,工作进度当然会受到影响。某些工作应由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界定,处于部门间的断层,相互间的工作缺乏协作精神和交流意识,彼此都在观望,认为应该由对方部门负责,结果工作没人管,原来的小问题也被拖成了大问题。上级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对上级的工作指示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即使传达了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来组织落实,形成口号接力,工作在本部门出现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信息流转到某个部门出现了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信息没有分类汇总,停滞在分散之中;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分析、核实和利用,依旧停滞在原始状态之中;信息不准确,造成生产盲目、物资供应混乱、计划的频繁调整、没有效益的加班及库存的增加。更有甚者,把信息视为本部门或个人私有,有意不再传递,则影响更大。

业务流程的协调不力。绝大多数的管理活动,不是一个部门所能独立完成的,需要两个以上部门相互配合,按横向的业务流程来完成。但是由于纵向部门设置对业务流程的割裂,会形成一些断点,如果不能及时搞好协调,业务流程就不能顺利运行,会造成后续流程停滞,形成损失,即使想方设法绕过去,也造成效率降低,还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整个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4、让闲置的“动”起来

我们把管理工作中的库存浪费称之为“闲置”。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形成人浮于事,使生产经营要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闲置的浪费。

固定资产的闲置。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市场形势和低估了生产潜力,热衷于扩大规模,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闲置,厂房、生产设备等因开工不足而导致浪费,使公司的成本升高,利润降低,竞争力下降。这种浪费最容易出现在高层领导身上,因为他们要把组织做大,创造政绩,因此即使有可行性分析,也充斥着乐观的估计,甚至领导者有意识地夸大预期效果。

职能的闲置或重叠。公司在进行组织设计时为某些部门设置了一些职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该职能却没有发挥作用,造成了部门职能的闲置,而且对公司的相关工作产生了影响。两个部门承担了类似的工作,职责有部分交叉重叠,好像谁都可以负责,其实是谁都不负责。错时互相推诿,取得了成绩又相互争功,易导致工作中互相牵制,影响组织效率。

工作程序复杂化形成的重叠。在某些情况下,对于一些不重要的任务,上级其实只承担签字的职能,但如果没有上级的签字或认可,则业务就无法进行,会出现等待和停滞等浪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浪费?上级如果担心失去权力,则下级就会事事请示,长久下去,组织就会逐渐僵化,失去活力。这是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可能犯的错误。唯有敢于授权,才能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人员的闲置。人多好办事,都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增加人员,三个人干两个人的工作。由于工作量不饱和,帕金森定律就发生作用了:为了避免上级“人浮于事”的批评,就开始制造出额外的工作,例如总务部增加一个秘书,为了填满她的工作时间,就会以公司或者部门的名义通知其它部门,请提交××计划、总结和报表,于是就制造出了额外的工作,形成了一连串的连锁浪费。而该秘书有工作可做了,而且达到了“细化管理”的效果。

信息的闲置。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公司内外充斥着大量的信息,应当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经过汇总、分析等处理,进行放大输出;但有些公司在信息闲置方面的浪费是极其惊人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从信息的有目的搜集开始,经汇总、分析、存档、再输出的全过程中,找出不准确、不及时的浪费,并进行根除。

扁平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过程管理等方法,都是工作流程化、规范化、职责化的有效措施,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少闲置的浪费。但是,更重要的是思想不能闲置,流水不腐,如果能不断地用新的管理思想去冲击旧的思维,自然会采取有效的对策去消除因闲置而发生的浪费。

5、应付现象最常见

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了事,不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是责任心不强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

应付基础工作。在体系管理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工作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踏实的基础工作,审核前突击表面工作,以应付审核,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应付检查。公司布置的工作,没有按计划要求去完成,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去应付公司的检查。人们常说:干没干是态度问题,干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其中的含义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如果检查工作的人员也应付,或者碍于情面不予指出,就会形成空对空。

应付导致前松后紧。在涉及系统性和流程性工作时,如果前面不认真,则将对后续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交货期确认不准确、不及时,就会导致生产制造系统出现额外加班等多种浪费。

应付造成虎头蛇尾。在工作中没有计划与自查,做事只做前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后面的就忘做了甚至不做了。工作缺乏主动,让做什么事,只是应付了事,而不是自己严格要求要做得更好。这些都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危害。

应付的浪费主要是由责任心不强和素质低下等造成的,它实际上是工作中的失职,这种浪费对组织的损害是隐性的,将逐步侵蚀组织的肌体,是一种慢性毒药。对这种司空见惯的浪费现象,决不能麻木不仁,听之任之,而应该建立健全以绩效为中心的监督考核机制,以减少浪费。

6、拒绝“低效”反复发生 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我们允许的是创造性的失误,而不允许反复发生低级的错误。低效率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管理者的低素质。学习能力的不足,危机意识的淡化,造成许多人员的素质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在每个组织中,人员的素质肯定参差不齐,抱怨是没有用的,更不能把责任推到普通员工的身上,只有低素质的管理者,而没有绝对低素质的员工。高素质的管理者能够通过培训指导,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有效地带领员工完成任务。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和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应该从中高层管理者身上寻找原因,而不能把责任简单地推诿给下级。

方法不当。人员安排不得当,会导致低效率,计划安排不合理,工作难以按期完成;顺序安排有问题,会造成主次不分,重点工作无人做„„

固步自封的僵化思想。过去的成功经验、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会使某些“成功”人沾沾自喜,沉湎于过去的辉煌之中,从而不思进取,不继续提高自己,使用原有的一套来面对千变万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不仅导致了低效率,甚至会拖累整个组织的前进脚步,成为整个组织前进的绊脚石。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才有可能解决新问题。

7、管理必须真正有“理”可依

管理成本是企业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即各职能部门在生产、供应、设计、品质、财务、营销等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成本。管理必须依“理”行事,来控制成本,减少浪费,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理”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预算、计划”,但是,如果“理”本身存在问题,则危害更大。

目标指标不合理。管理是要有“理”可依,但前提是“理”是正确的。如果“理”本身出现了问题,或者我们理解错了,那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就像解一道数学题,如果已知条件不完全甚至是错误的,即使运算过程再精彩,也推导不出正确的结果。计划编制无依据。公司下达了目标指标,却不知道怎样分解,靠“拍脑子”和想当然去制定预算和计划,缺乏可执行性。对于非量化的工作,不进行细化,不具备可操作性。短期计划没有围绕中长期计划进行编制,两者之间出现脱节和背离,没考虑连续性。计划编制拖拖拉拉,事态紧急才下发,忽视了及时性。对于这种计划,如果不进行修改和调整,甚至推倒重来,将带来极大的危害。

计划执行不严肃。上级没通知我,我不知道计划的内容,所以无法执行;实际情况变化过快,使计划无法执行;由于前道环节工作没有及时完成,致使计划无法完成;公司制订的目标、指标由于执行有困难而不予落实,按照自己想象的内容去执行;接到计划后根本不看,计划的内容是什么都不知道,或者简单看一下就扔在一边,根本谈不到执行。

计划检查不认真。反正计划考核由公司统一进行,日常我就不用再进行检查了。计划出现了偏差,要么是计划报高了,要么是计划漏编了,肯定是有原因的,何必追究呢。完成得差不多就行了,逐项落实多费事啊。

计划考核不到位。由于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的进度和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而难以实施考核。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检讨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而是一味强调理由,推卸责任,逃避考核。发现问题后,措施不到位,致使下期的计划中又没有体现或纠正,导致问题长期存在。都在一个公司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得罪那个人,轻描淡写来几句,可保下回我没事儿。

投入产出不匹配。目标指标虽然完成了,但是成本是否过高?投资回报率是多少?已经知道要得不偿失,但因为已经向总公司提交了计划,而硬着头皮干到底,不愿意承认失败,使企业继续遭受损失和形成新的浪费。

这些问题在日常管理中是经常存在的,但是又是难以度量的,它不象出现废品那样直观,因此而形成的管理成本的隐性浪费经常被忽视,甚至被视之为理所当然,难以形成消除浪费的动力。

某公司连续若干年都没有完成公司计划,但上上下下都不以为意,让外人诧异无比。经了解后才知道:该企业所在的集团制定了三年后销售收入突破一百亿的发展目标,再分解成目标,把指标下达给下属企业。由于该公司不是按照实际情况而是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来制定经营计划的,各主要指标都订得非常高,缺乏数据的支持,不太具有可行性。而根据公司计划进行的职能部门计划和月度分解计划和实际差得很远,为了编制计划而在凑数字,导致在计划编制时就对计划的完成没有多大信心。由于目标指标不合理,使计划不具有可实施性,在执行、检查和考核过程中,大家都是心中有数,走个过场而已。甚至如果执行职能计划,例如采购物资和设备,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因此,到年终时大家都完不成计划,法不责众,人人心安理得,丧失了追求,对企业的发展危害巨大。

篇6:社交中的七种病态心理

一、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办事无胆量,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这种心理如不克服,会磨损人的独特个性。

二、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由于怯懦,在社交中即使自己认为正确的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却不敢表达出来。这种心理别人也能观察出来,结果对自己产生看法,不愿成为好朋友。

三、猜疑心理有些人在社交中或是托朋友办事,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目光审视对方,无端猜疑,捕风捉影,说三道四,如有些人托朋友办事,却又向其他人打听朋友办事时说了些什么。结果影响了朋友之间的关系。

四、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说明自己标新立异,对任何一件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我就认为坏;你说对,我就说它错,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反感。

五、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逢场作戏,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处处应付,爱吹牛,爱说漂亮话,与某人见过一面,就会说与某人交往有多深。这种人与人交往只是做表面文章,因而没有感情深厚的朋友。

六、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见到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朋友才交往,而且常是“过河拆桥”。这种贪图财利,沾光别人的不良心理,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损害。

篇7:秘书工作者的七种能力

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必须不断提升秘书工作的水平。工作水平来源于工作能力,为此必须不断提高秘书工作者的各种能力。秘书工作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其能力建设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秘书工作者应具备和加强以下七种能力:一是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就是辨别方向,把握大局的能力。秘书工作虽然是领导的辅助工作,但同样要有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秘书工作者的政治鉴别能力由以下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基本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二是现实形势的政治判别能力,秘书工作者要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三是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当前,秘书已经成为腐败的高发人群,秘书工作者必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面、价值观和是非观,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二是学习能力。

秘书的学习能力,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知,并具备实践新的行动的能力。当前形势的发展瞬息万变,秘书工作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秘书工作者的学习能力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学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话以及行动等方式,攫取信息,从而建构或重构知识的过程。二是“习”的能力,主要是根据习得的知识,主动行动、反复练习,应用知识,从而提高行动能力的过程。三是其他构成要素:包括学习的动机、态度、方法;特定学习环境;环境中的信息与知识等。三是创新能力。

秘书的创新能力,是秘书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当前,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给各级秘书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秘书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秘书工作者的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洞察能力。是透过事物表面观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二是想像能力。指在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产生新的形象或新的设想的能力。三是创新胆识。要敢创敢闯,又善于总结经验。四是超前意识和务实态度。即具有把前瞻性与现实性、必要性与可能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

四是沟通能力。

秘书工作者的沟通能力,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将信息发送给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能力。秘书工作本身就是桥梁和纽带,起到联系领导和基层工作的重要作用。秘书工作者要善于和领导沟通,领会领导的意图,又要善于和基层的干部群众沟通,准确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以及领导的意见,及时将基层的信息传达到上级和领导那里,进行有效地沟通。秘书工作者的沟通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要素构成:一是信息表达能力。能过会话、文字等方式向信息接受者表达的能力。二是理解他人的能力。在沟通过程中,认同、理解他人的一

种能力。三是交往能力。善于营造良好的氛围,掌握交往所需的规范的语文行为和仪表举止,形成与他人和谐、平等、互助关系的能力。

五是决断能力。

秘书工作者的决断能力,是指按照最优化的要求,从若干准备实施的方案中选择行动对策,能过实施以达到一定目标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讲,领导就是决策。秘书在其工作中,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本身也涉及大量的决策问题。因此,秘书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与决断能力。秘书工作者的决断能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要素构成:一是价值分析能力。明确价值主体、辨析价值取向、界定体现价值取向的导向标准的能力。二是态势诊断能力。指对决策对象现实状况评估的一种能力。三是科学预测能力。是以现实为中介、以过往发展轨迹为基础、对未来发展的可能走势与发展程度进行判断的能力。四是制定对策能力。是应具备的目标选择、对策分析、战略选择方面的能力。

六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秘书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预防和有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突发事件对各级政府和各级领导都是有害的冲击,秘书应该成为这种冲击的有效的缓冲,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化解、缓解危机,给领导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秘书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有效掌握有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争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能力。二是面对突发事件时,保持头脑清醒、对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的能力。三是应对突发事件中的准确判断、果断行动能力和及时整合各种资源、有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七是心理调适能力。

秘书工作者的心理调适能力,指利用一定的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调节自己的心理,使之适应外在变化和环境、保持心理平衡、健康的能力。秘书工作具有工作强度大、责任大的特点,对秘书工作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秘书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承担高强度、高标准的秘书工作。秘书工作者的心理调适能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要素构成:一是保持心理正常张力,以适应现实工作环境、人际环境的能力。二是缓解、调节自己在处理日常事务、公共生活、社会交往行为中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紧张状态,获得心理、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三是在心理调适中选择某种途径和掌握、运用一定方法的能力。

篇8:三角问题中的七种高频错解综述

一、因忽视轴线角而致错

轴线角是指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 这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或为特殊值或不存在, 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对轴线角的挖掘.

例1已知sinα=2sinβ, tanα=3tanβ, 求cosα的值.

错解:因为.又因为.

剖析:上述解法是在tanα≠0, tanβ≠0的前提下得到的结果, 而已知条件却包含了tanα=0, tanβ=0的情形, 即α=β=kπ (k∈Z) .此时cosα=±1也满足题意, 所以正确的答案应为.

二、因忽视由给定三角函数值缩小相关角的范围而致错

例2在△ABC中, A、B为锐角, 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且, 求A+B的值.

错解:因为A、B为锐角, ,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又因为0

剖析:因为A、B为锐角, 由.又因为, 所以.另外, 因为A、B为锐角, 所以0

三、因忽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而致错

当涉及与三角形有关的题目时, 应注意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π, 两边之和 (差) 大 (小) 于第三边, 长 (短) 边对大 (小) 角等隐含条件.

例3在△ABC中, 若, 求cos C的值.

错解:因为, 所以.又因为, 所以.因为, 从而.

剖析:上述错解的根本原因是忽略了条件中的隐含信息:A、B均为锐角且Aa, 故B>A, 所以A只能是锐角, 从而, 所求的结果只有一种, 即.

四、因忽视三角函数的定义域而致错

例4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错解:, 而是奇函数, 所以f (x) 是奇函数.

剖析:一个函数的奇偶性与定义域有关,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存在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由, 即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故f (x) 是非奇非偶函数.

五、因忽视条件等式对三角函数的角或值的制约而致错

例5已知3sin2α+2sin2β=2sinα, 求sin2α+sin2β的取值范围.

剖析:在等式3sin2α+2sin2β=2sinα中隐含了0≤sin2β≤1的条件, 则, 即, 由此可得.

例6设α、β为锐角, 且α+β=120°, 试求函数y=cos2α+cos2β的最值.

剖析:上述错解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楚α-β的取值能否使cos (α-β) =±1.根据α、β为锐角, 且α+β=120°, 由0°<α=120°-β<90°可得30°<β<90°, 同理30°<α<90°, 所以, 因此当cos (α-β) =1, 即α=β=60°时, , 最大值不存在.

六、因忽视换元前后变量范围的区别与联系而致错

例7求函数y=sinxcosx+sinx-cosx (x∈R) 的值域.

错解:令sinx-cosx=t, 则由, 因为t∈R, 所以y∈ (-∞, 1].

剖析:上述错解的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t的正确范围.因为, 即;当t=1, 即, 因此函数y=sinxcosx+sinx-cosx的值域应为.

七、因忽视变形式子对变量范围的制约而致错

错解:设cosxsiny=t, sinxcosy+cosxsiny=sin (x+y) =21+t, 由sin (x+y) ∈[-1, 1]得-1≤21+t≤1, 解得-23≤t≤21, 故应选 (B) .

例8已知, 则cosxsiny的取值范围是 ()

剖析:上述错解只是将与cosxsiny=t相加, 忽略了两式相减的情况, 且t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两种情况, 因此上述解法还需补充完善如下步骤∶

解得, 故应选 (A) .下面再提供一种简易方法:

上一篇:峪山镇中心小学2012年秋季开学情况自查报告下一篇:《大自然语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