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与物联网

2024-04-14

云计算与物联网(通用8篇)

篇1:云计算与物联网

我们拿什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

从被称为物联网元年的2009年,到2011年,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在这两年的历程中,物联网逐渐从热炒阶段步入务实阶段。“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了物联网的阶段性发展方向:“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工信部苗圩部长在《求是》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指出的“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思路和重点”之一便是加强产业合作,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应用。同时,中国物联网界的泰斗,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邬贺铨院士也一再强调:物联网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应用。在此影响下,面向行业应用的物联网产品和研发成果也不断涌现。可见,要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应用为王”已成为业界共识。

然而,我们拿什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呢?

众所周知,在IT、互联网时代,真正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中国本土企业除了华为、中兴,几乎都处于最底层的“生产代工”环节,都在做着基于国外技术的二次开发。因此,IT、互联网界的真正的龙头企业也都集中在欧美国家。

物联网时代,所谓中国和世界发展同步。然而,中国是否真的能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新一轮信息革命中崛起?答案很迷茫。

首先,从中国人的本性来看,这不无可能。春秋战国时代便是大家频出;唐宋到西汉更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这都说明中国是一个对人类的文明和创新做出过引领性贡献的民族。所以,只要加以善用,假以时日,比肩国际巨头不无可能。

然而,从当下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社会风气来看,又着实困难。自改革开放以来,“一切以经济为中心发展战略”的本意被很多人曲解,致使“中国制造”充满了“抄袭、拷贝、山寨”的低劣味道。并且这种误解,日益加重。还有多少人愿意去潜心做研发,大量的投资都只为能得到快速回报。恨不得把所有行业都当“房地产”来做。试问,如此利欲熏心,身心浮躁,如何担当起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引领世界之重任?

两者相较,中国人本性中的钻研、踏实正在被一点点磨灭;而急功近利、浮夸务虚的一面却日益放大。因而,我们能够在这一轮的全球性战略发展机遇中积攒起核心竞争力吗?能够真正的与国际行业巨头竞争吗?能够不再仅仅是“市场之王”吗?我们能够用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让物联网云计算落地吗?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国的物联网发展需要一大批真正的有识之士以敏锐的眼光、实干的精神和本地化的机遇,从物联网全球产业链的竞争合作中脱颖而出。

篇2:云计算与物联网

我国车联网的发展和挑战

摘要:

车联网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有一个新主题,而车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为了满足人们各对安全、效率、便捷的需求以及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旋律,车联网的发展已是箭在弦上。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高速发展的传感网和3G 网络,得天独厚的体制优势,使我国有能力也有必要在全球率先应用车联网。但是在我国发展车联网面临着许多的考验和挑战。正确的认识挑战和困难才能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车联网

发展

挑战

目录

一、行业背景----------------------1

二、我国发展车联网的原因-2

三、我国发展车联网的挑战-3 参考文献-----------------------------5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小学期论文---行业背景

一、行业背景

目前汽车带来的各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迫切需要一种产品和技术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大气污染问题;同时,由于汽车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将被赋予更多的功用,以满足人们各对安全、效率、便捷的需求。

由此催生了汽车行业的发展的两个大趋势,这种趋势将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它将彻底改变汽车这一出行交通工具的命运。第一个趋势是新能源,未来汽车行业应该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大发展的趋势,由于环境的压力,以及污染严重,资源紧张等一系列情况。迫使人们对汽车进行革命性的创新。第二个趋势就是汽车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应用,汽车也将来共享这个信息时代的快捷和方便。

而在汽车智能化趋势中,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市场需求两者的相互作用将会使“物联网”的应用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新的血液,使这一行业焕发新的生机。

针对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最近提出了FNC(The Fully Networked Car)的概念,其目标是:使驾驶环境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此外,ITU、ISO、IEC等标准化组织也将合作建立全网络系统,用以促使家庭和汽车实现无缝的网络连接。物联网技术正在加速渗透到汽车行业中,国外许多运营商之前已开始了物联网在汽车行业应用的研究。比如,Vodafone建议将一种车载紧急呼叫系统(eCall)嵌入到手机中,推出增值业务平台发展,主推远程信息系统和VAS平台;Orange则主要研究基于语音识别的免提终端,近几年的工作集中在窄带免提规范、语音识别等方面。在国内,中国移动和中国长安签约研发“3G汽车”后,中国联通和上汽合作推出了上汽荣威350智能网络行车系统InkaNet,此系统依托中国联通WCDMA网络,实现了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应用。同时,研究机构也对汽车行业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投入了很高的热情。亚琛工业大学正在加大对车载通信和业务网关的研发力度,此技术主要提供基于Web Service的GPS位置业务、配置业务、诊断业务等;另外,还提出了Car-2-Car通信,这是一种对蜂窝通信的补充,能够最小化通信连接的演示,并且隔离相对小的通信带,可以应用在危险预警、协同驾驶、远程信息处理等方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小学期论文---我国发展车联网的原因

二、我国发展车联网的原因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高速发展的传感网和3G 网络,得天独厚的体制优势,使中国有能力在全球率先应用汽车移动物联网。汽车移动物联网,通常称为车联网(AMC),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数据集采器等,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车联网强调的是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运用。没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参与,车辆信息无法在移动中有效传输,同样无法接收。同时,物联网所应用的射频识别、读取等技术可以作为对车辆移动过程中在每个节点的信息进行记录和收集工作,这可以作为联网车辆的基础数据。其次,车联网强调人车合一的车终端系统,这里不仅关注每一台联网车辆,更注重驾驶车辆的人,人车合一,成为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移动单元终端。在每一个终端上,人和车都被移动通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设备武装,随时随地可以实现人和人、车与车、人车终端与系统平台的互联互通。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交通拥堵严重,大城市堵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经常发生交通瘫痪。交通信息不畅,司机们缺乏及时的信息来安排自己的行程,同时个司机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交流,致使一些低级错误一再发生。交通事故频发,交通伤亡人数居世界第一。所以车联网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民生保障的基础。

车联网将可以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开车,而且在“车联网”的保护下实现了零交通事故率,堪称绝对安全。通过“车联网”,汽车具备了高度智能的车载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从而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即时资讯,并且作出与交通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由于每辆车都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老人、孩子、盲人也可以开车穿行于城市中。智能的“车联网”,甚至可以帮助司机订票、寻找停车场,以及自己找到充电站完成充电。

车联网应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汽车的控制方面。比如夏季,汽车用户可以在进入停车场前,通过手机启动汽车空调,待进入车辆后,便可以直接驾驶。同样,汽车用户在冬季时也可以通过手机提前完成热车;另外,在车辆停放后,车载的外置式摄像监控设备可以实时记录车辆周边的情况,在出现可疑的偷窃等行为时,其摄像设备会自动记录相关视频,并通过无线通信设备进行报警,有效地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另外,在车辆驾驶过程中,车载的红外传感器、外置摄像设备和市政信息芯片等设备也可以为驾驶员和城市市政道路管理者提供便利服务。市政系统可以通过对道路上车辆芯片的扫描和监控为驾驶员提供相关道路的实时路况信息,这将有效的避免道路的拥堵。同时,车载的红外传感器和摄像设备,也可以为车辆的主动安全驾驶提供帮助。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在德国的一些高端车型上已经得到应用。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小学期论文---我国发展车联网的挑战

三、我国发展车联网的挑战

尽管我国智能交通前景广阔,未来高成长趋势明显,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

1.成本比较昂贵

由于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应用的构架还不是很明确,在加上规模经济不够,所以盲目使汽车装备物联网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成本。据调查,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EN—V车型,目前每辆造价300万美元左右,这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是过于昂贵。同样,与车联网相关的设施建设也是花费巨大,比如要建立一个巨大的无线网络,将需要耗费巨资,这无疑也是车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

2.标准和结构没有统一

要促进车联网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的标准和它的系统。互联网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的标准和开放的体系结构,因此,未来的车联网应该和互联网一起打造一个共同的用户体验,将来的解决方案应该既可以利用在互联网上,也可以利用在车联网上,这样也有利于使车联网技术能够跟上手机以及计算机快速更新的发展速度。所以,通信行业和汽车行业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两个行业之间应该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汽车行业应当更主动地让电信行业了解汽车行业对通信网络的需求,而通信行业在制定网络技术标准和网络建设规划的时候,如果不了解汽车行业或者说车联网发展的需求,也就很难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3.关键部件的影响

传感器成本、性能和寿命,在技术上与交通应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传感、支撑网络也尚未建立,影响智能交通深入应用。

4.关键技术的影响

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研发急需突破。目前国内70%以上的智能交通高端市场被国外企业抢占,我国在RFID、传感器上并无主导权,仍受制于美国、欧盟,国内盈利面较小。技术服务方面,企业资源分散,市场区域性特征明显,缺乏统一的全国标准;软件开发平台等高端软件还属空白,与国外软件提供商合作趋势日益强烈;硬件方面主要集中在后装市场,中国的品牌整车发展还比较薄弱,品牌份额还没有占据10%。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小学期论文---我国发展车联网的挑战

5.智能交通体系的缺乏

智能交通研究和示范应用点分散而不成体系,技术参差不齐,市场竞争秩序尚不完善,也给整个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目前国内智能交通企业多数规模较小,企业稳定性相对较弱,国际厂商加紧抢占市场,企业业绩波动幅度加大。车联网可持续发展的盈利的商业模式还需要相对较长的投入过程。生产非常复杂,车联网涵盖了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及分销商、汽修汽保商、芯片厂商、软件提供商、方案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网络供应商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整合难度大。

6.信息安全因素

车联网和物联网有相似的应用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每个人详细信息都将随时随地连接在这个网络上,随时随地被感知。这种暴露在公开场所之中的信号很容易被窃取,也更容易被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车联网体系的安全。在车联网环境中如何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避免受到病毒攻击和恶意破坏,防止个人信息、业务信息和财产丢失或被他人盗用,都将是车联网发展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重大难题。

所以车联网所具有的美好前景虽然诱人,但按照目前的研发能力,车联网相关软、硬件采购真正大面积铺开,至少还需要3—5年时间,因此,我们不能急功近利,需脚踏实地。

车联网要取得快速健康发展,除了国家的支持引导扶持外,必须得到整个汽车生产系统的高度重视,形成以具有较强实力的平台运营商为主导,产业链各方具有实力企业的紧密合作,打造一个相对成熟而且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从而为在车联网系统中众多寻找市场却又找不到着力点的企业带来信心和希望,同时要加强技术科技的发展,只有这样车联网市场才能显示出它巨大的魅力。才能建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车联网系统,为我国甚至世界的来服务。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小学期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2010年泛在网/物联网应用与标准化研讨会,2010 年5月19日。

[2] 刘正之,物联网在汽车行业的应用,2010 年12月13日。

[3] 诺达咨询,车联网的机遇与挑战,通讯世界,2011年3月,总第192期。

篇3:云计算与物联网

一.云计算与物联网

1. 云计算概念是由Google提出的。

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 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 也可是其他服务。云计算的核心思想, 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 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

2.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的浪潮, 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传感网于1999年最先被提出, 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随后引申为物联网这一概念, 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 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就是把传感器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以及家用电器等各种真实物体上, 通过互联网联接起来, 进而运行特定的程序, 达到远程控制或者实现物与物的直接通信。物联网, 即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射频识别 (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 经过接口与无线网络相连, 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 实现人与物体的沟通和对话, 也可以实现物体与物体互相间的沟通和对话, 这种将物体联接起来的网络被称为“物联网”。

3.云计算与物联网关系

云计算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石, 并且从两个方面促进物联网的实现。

首先, 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核心, 运用云计算的模式物联网中以兆计算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和智能分析变得可能。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传感技术和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业中, 将各种物体相互连接, 并通过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各种实时动态信息送达计算机处理中心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建设物联网的三大基石包括:

(1) 传感器等电子元器件。

(2) 传输的通道, 比如电信网。

(3) 高效的、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技术资源处理能力。

其中第三基石:“高效的、动态的、可以大规模扩展的技术资源处理能力”, 正是通过云计算模式帮助实现。

把物联网和云计算放在一起, 是在是因为云计算是物联网关系非常密切。物联网的四大组成部分:感应识别、网络传输、管理服务和综合应用, 其中中间两个部分就利用到云计算, 特别是“管理服务”这一项。因为这里有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的要求, 使用云计算可能是最省钱的一种方式。

4.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各自具备很多优势, 如果把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看出, 云计算其实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大脑, 而物联网就是其眼睛、鼻子、耳朵和四肢等。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方式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是单中心, 多终端。此类模式中, 分布范围的较小各物联网终端 (传感器、摄像头或3G手机等) , 把云中心或部分云中心做为数据/处理中心, 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 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给使用者操作或者查看。

这类应用非常多, 如小区及家庭的监控、对某一高速路段的监测、幼儿园小朋友监管以及某些公共设施的保护等都可以用此类信息。这类主要应用的云中心, 可提供海量存储和统一界面、分级管理等功能, 对日常生活提供较好的帮助。一般此类云中心为私有云居多。

(2) 是多中心, 大量终端。对于很多区域跨度加大的企业、单位而言, 多中心、大量终端的模式较适合。譬如, 一个跨多地区或者多国家的企业, 因其分公司或分厂较多, 要对其各公司或工厂的生产流程进行监控、对相关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等等。

(3) 是信息、应用分层处理, 海量终端。这种模式可以针对用户的范围广、信息及数据种类多、安全性要求高等特征来打造。当前, 客户对各种海量数据的处理需求越来越多, 针对此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及云中心的分布进行合理的分配。对需要大量数据传送, 但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 如视频数据、游戏数据等, 我们可以采取本地云中心处理或存储。对于计算要求高, 数据量不大的, 可以放在专门负责高端运算的云中心里。而对于数据安全要求非常高的信息和数据, 我们可以放在具有灾备中心的云中心里。

二.云计算与物联网在福州大学高校教育中应用

1.云计算与物联网在教学上应用

福州大学是全国重点高校, 高素质的人才相对集中.教育及科研资源丰富。学校对高校数字化建设很重视, 为此专门成立云网络中心, 并对设备进行大量投入构建了大型的计算机设备, 并与中国联通开展深入合作。网络中心由国家级计算机专家牵头, 与省内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好的企业如新大陆、星网锐捷等企业密切合作。保障学校网络高速、安全运行, 为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教学手段方面, 高校中的实验教学通常是不可缺少。高校实验室云计算与物联网方面做的较好。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 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有其局限性, 因为存在安全性设备方面都无法做到完备。物联网的介入可以为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安全的、共享的、智能化的实验教学环境, 通过物联网学生可以远程控制异地纳入物联网的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数据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以适当的方式提供给实验者, 实现实验教学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福州大学信息学院成立专门物联网实验室, 在实验室安装传感器并用高速网络接, 可根据实验室光线强弱自动调节实验室光源和投影机的流明度;如果外面的阳光太过强烈, 窗帘则自动拉下, 各个光源都是通过传感设备连接到电脑上, 由电脑进行操作。也可根据教室环境温湿度, 通过红外感应设备自动控制教室空气的更换率;更可利用物联网识别技术, 建立教师和对应授课教室的关联授权, 智能控制教学仪器的使用等。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实验室试点实验智能化, 利用物联网构建的智能教学环境提供信息完整与可靠传输特性, 实现教学环境的真正交互。例如:物联网的介入可以为实验教学提供一个安全的、共享的、智能化的实验教学环境。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 随时可以控制远在实验室中的教学仪器, 通过网络视频设备, 将实验过程与结果实时的显示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也可实时控制远程设备, 自行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改变现行多媒体教学中, 实验过程模拟化, 实验效果非直观的弊病。利用嵌入了传感芯片的教学设施, 不但能够像多媒体设施一样。对教学中的结构化信息进行处理, 也可对常规多媒体设施所不能处理的非结构化信息, 诸如学生的思维、体会、情感、意志等进行整合,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环境的智能和交互。

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在高校师生培训和教育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将云计算运用于远程教育中.将各高校的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 组建一个”远程教育云平台”。包含从事远程教育所必须的一切软硬件计算资源, 并将这些资源虚拟化.向用户提供可定制的远程教学资源 (包括文本、演示文档、语音、视频及其他流媒体等) 和远程教育应用服务 (包括教学与管理程序、远程教学平台、作业系统等) , 可以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提高资源的灵活性和利用率, 避免资源的浪费。IBM云计算智能商务桌面在培训和教育方面向高校提供帮助, 它提供一套虚拟桌面解决方案体系架构, 可以根据各院系的的需要为各院系设定统一的镜像文件。每个镜像文件可以快速的部署为多个虚拟机器, 通常, 每个虚拟机器可以由一个学生使用。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对学生管理, 每个学生信息和动态学习情况通过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高效率管理, 为大学城个高校之间学分互认, 资源共享提供便利。

2. 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在管理应用

早在2008年, 台湾就利用物联网技术支持学校安全管理, 然而这只是初步的尝试。在国内高校中, 使用RFID技术却为广泛。利用物联网的RFID技术支持学校安全管理, 在学生行踪通知服务、危险区域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了主要应用。例如上课考勤管理服务方面, 在学校的教室、走廊、大楼入口处、地下室及顶楼等地点架设多个RFID读取器, 每个学生配戴RFID标签, 系统会自动侦测出学生RFID信息, 统计学生出勤情况, 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学生出勤情况及目前所在位置或行进路线。学生安全管理服务方面, 当学生到了顶楼或因短期施工而具有不安全因素的环境时, 系统可以灵活地变更RFID的感测范围的危险等级, 自动发出语音作现场警示, 同时发出警报信息通知相关人员做即时处理, 使管理人员易于指挥调度。云计算与物联网应用学校后勤是一个重大拓展。首先, 从目前后勤保障服务层面上看, 物联网在校园物资配送及存储使用方面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传统的后勤物资的配送和存储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闲置和浪费, 通过物联网可以事实监控物资的流向和动态, 提高物资的配送那个和存储效率和利用率。其次, 物联网通过因特网的连接, 让物品之间能够相互传递信息, 通过物联网, 校园中的各种设备状态都可以通过感测传输到服务器上, 通过云中心处理和存储进行数据的计算预测, 提前更换备用部件, 可以有效的预防设备的突发故障, 提供更好的后勤保障服务。

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有利于建立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在建立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方面, 利用现有物联网的核心技术:RFID技术的支持, 有利于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 从而对教学的质量建立保障和监控体系。通过RFID标签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 教师可利用物联网系统,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动的统计。例如:在分组实验教学中, 可以对学生的出席和对应的实验器材建立联系, 通过RFID系统建立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院校各级教学管理部门也可利用RFID技术, 对学生学习情况、到课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有利于学生工作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在校园的行踪进行监控, 设立校园安全控制区域, 减少不必要的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弹性修学模式。将教育信息资源存储在云上.可以使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更为方便与快捷。由于云计算使用的是集中存储得方式, 所有数据被存储在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它们有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团队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安全工作.能满足资源库规模扩大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另外.由于云计算能跨设备跨平台.用户可轻而易举地在各种终端之问同步获取数据.并可随时与任何人分享.具备良好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各个高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或信息资源建设人员可以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强大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形成一个个资源库孤岛。

3. 云计算与物联网结合实现高校资源共享

早在2000年初建设福州大学城时, 教育主管部门就有设想利用大学城集中办学优势实现高校教学资源共享。随着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发展资源共享变得更便捷。

高校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是一项重要资源, 包括订购的数据库、学校的网络课程以及电子图书等等。数字图书馆本身就带来了不错的资源共享方式, 但仍然无法做到100%共享和最高的经济效益。目前福州大学城各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的服务器。用于日常图书管理、数字资源检索下载等服务。为确保服务器内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图书馆对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及接入终端数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云计算可能为高校提供一个这样的方案:某一地区, 可以是一个城市、一个省甚至是一个国家内的高校联合起来通过云计算网络, 建立统一的接口, 这些高校的用户就可以通过这样的统一接口进入数据库资源, 获取所需的信息。而各校的图书馆也可以将自己的特色资源上传至“云”中, 分享给不同高校的用户。目前福州大学城各高校师生都有一卡通, 利用物联网RFID技术和校园智能卡系统的结合, 通过一个统一的“通借通还”服务平台, 共享区域内高效便捷的图书联合借阅服务。

通过将高校大型科研实验设备纳入物联网, 可有效改变目前教研资源不平衡问题, 经过授权后的研究者可以在高校范围内控制该设备, 科研过程数据也可以被实时采集并以适当的方式提供, 最终实现教学科研的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高校人才资源丰富, 教师可配戴RFID标签, 系统会自动侦测出教师RFID信息,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实时查询教师位置及教师基本资料及特长, 进行课程选择。同样物联网系统自动侦测学生位置, 并给予一定学分, 终端所获得信息、数据统一由云中心处理及存储, 云中心提供统一界面给使用者操作或者查看。利用大学城地理优势, 可实现各高校学生共享高校人才资源, 各高校学生学分互认。这样培养出学生知识面更广更优秀。

三.云计算与物联网在福州大学应用思考

目前云计算与物联网在福州大学应用仅是做一部分试点, 尚不具备全面铺开条件。几个问题亟需要解决。

1.l Pv6和各种物联网标准的制定与推行、推广。这是物联网发展的根基之一。没有这些标准物联网其实只是一个“空中楼阁“。现在国家已经在大力推动l Pv6建设, 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2.各种物联网所需设备的规模成本。物联网如果没有规模, 一切都是空谈。而要物联网大行其时, 我们必须关注到, 各种电子设备、传感设备的价格、实施难度其实非常关键。我们政府相关部门这些问题, 采取各种政策扶持措施推动产业化, 毕竟产业前景广阔。福州大学也在积极筹备物联网学院。

3. 云计算中心建设需达到一定规模。

目前电信运营商积极云计算服务的推进, 政府、各大企业和运营商高度重视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相信云计算中心向公共开放会有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静, 张晋.物联网研究综述[J].辽宁大学学报2010 (1)

[2]李一.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J].价值工程, 20l0 (8)

[3]邹艳.李鸿科.云计算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4]杨丙根物联网在平安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0)

[5]钱文静邓仲华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图书与情报2009 (4)

篇4:多方合力共推云计算与物联网落地

应该说,今天的物联网、云计算都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现在的挑战是,如何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方便,同时,我们该如何为物联网、云计算的落地营造更好的环境,这些成为今年的IT两会“云计算与物联网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厂商代表最为关注的话题。

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物联网、云计算的诸多推动力中,政府部门功不可没。不仅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了自己的规划,如北京的“祥云”计划、上海的“云海”计划,建立相应的产业基地,甚至在鄂尔多斯这样的二、三线城市也有自己的云计算基地。在本次IT两会承办地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就在物联网、云计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刘幼成在演讲中表示,成都市在战略布局方面已经在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县初步形成了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的快速聚集区;在发展环境方面,分别成立了成都物联网产业联盟和云计算产业联盟,并通过建设云计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产学研的对接。同时,政府也积极采购云计算服务,推动云产业链成熟。

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动,用户需求也是云计算和物联网落地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推手。东软集团软件产品事业部咨询总监兼市场总监冷雪梅,以传统的档案管理为例介绍了用户需求的推动力。“不仅档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办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等都需要档案管理功能,特别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而云计算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技术平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将自己身边的内容和结果转化到云端,从而为每一个用户可用。”她说。

值得一提的是,物联网与云计算也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现在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交通、环境监控上。数据的采集、汇总,需要通过数据中心去承载,这就对数据中心的建筑设计、弹性扩容,提出了非常严峻的挑战,云数据中心就应运而生。”成都中立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说。

产业发展需多方合力

尽管如今物联网与云计算热度依然在持续,但要让更多的企业和普通用户都能充分享受到云计算和物联网所带来的诸多好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一点也得到了几乎所有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同。

“物联网产业链非常长,目前上下游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还缺乏一个像手机的安卓那样能够将产业链结合在一起的系统,这导致物联网创新应用少,同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最终影响到了物联网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北京大学工学院南京研究院执行院长马建博士在谈到物联网面临的挑战时表示。为此,他建议建立物联网产业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培养应用开发者以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

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产业同样也需要上下游共同推动。比如,要把云服务快速可靠地交付到最终用户手中就离不开CDN。对此,上海帝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胡世轩有着切身体会:“在云时代,用户体验会决定云服务的成败。而CDN的作用就在于让用户能就近、快速地访问到所需的资源,从而改善用户体验。”

篇5:云计算与物联网

大数据=工业?云计算和互联网是通用技术

社交?不,大数据现在涉及的方面太广了,社交网络,让我们越来越多地从数据中观察到人类社会的复杂行为模式。社交网络,为大数据提供了信息汇集、分析的第一手资料。从庞杂的数据背后挖掘、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和喜好,找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产品和服务,并结合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自身,就是大数据的价值。 现在的工业生产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虽然说“互联网+“赋能工业的基础能力是大数据和云计算,但是具体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融合却给我们留下更大想象空间。为什么大数据或者互联网会和工业扯上关系呢?其实工业分三个产业,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像社会上提供各种服务型的.行业,其实主要就是服务业,其中的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流通还有服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运输部,物流仓储等等,第二层次,未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商业饮食等等!但是这些产业大多数都是汇聚了最海量的数据以及大批次的科研中坚力量,而且现在大数据在农业以、工业、交通上都有广泛的应用,大数据的未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了解了大数据的典型应用,理解了大数据的定义。这时相信在每个人的心中,关于大数据的价值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随着计算机的处理能力的日益强大,你能获得的数据量越大,你能挖掘到的价值就越多,希望这样的时代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优质资源!

篇6:云计算与物联网

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这三个新名词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济南代表团的辛卫华代表说,这三个名词的背后,是一个正在形成的近万亿的市场大蛋糕。他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加快我省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 “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这三个新名词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济南代表团的辛卫华代表说,这三个名词的背后,是一个正在形成的近万亿的市场大蛋糕。他向大会提交建议呼吁,加快我省“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产业发展。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浪潮。在物联网三大关键技术领域中,云计算的出现成为物联网的前奏和率先突破领域,也成为了国际业界公认的核心科技和发展方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不仅是将现有网络资源有效整合,还有利于信息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相关领域技术的创新发展,并最终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辛卫华代表说,很多人对这三个新名词能带来什么还没有直观的印象。套用业内人士通俗的话说,理想的三网合一状况实现后,一部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外,放在电视机接口上就能当电视屏幕用,而放在电脑接口上,就是一个小型的电脑屏幕,而且上网速度和宽带差不多。到时候居民家中也不再需要宽带线、有线电视线、固定电话线等蜘蛛网一样的管线,只需要一条线就能满足需要。

织梦好,好织梦

物联网的前景则更令人关注,简单的讲,物联网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国际电信联盟曾这样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记带什么东西了;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

为什么代表们对这三个新名词如此关注?不仅仅是因为它将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新名词背后所代表的产业中潜藏着超乎想象的利益。

辛卫华代表在建议中引用专家的预测,为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产业前景:如果物联网全部构成,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并在 10年内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我国如果实现“三网融合”,仅在固定宽带网络上所承载的媒体与娱乐业务收入,就将超过移动通信所承载的部分,可以促进我国GDP 增长约 0.8 个百分点,通过几年内加大三网融合的建设,最终将形成 6000亿元以上的产业规模。

“如果能够在这次信息产业革命浪潮的前夜抓住机遇,不仅仅意味着我们将在物联网建设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同时意味着‘智慧山东’ 的建设将更加顺利。”辛卫华代表认为,作为信息产业大省,我省在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新兴产业方面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我省拥有海尔、海信、浪潮、东方电子等一批大型电子信息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将为我省发展“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产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我省已经提出了加快“智慧山东”建设目标,《关于促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设“智慧山东”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copyright dedecms

篇7:生猪养殖与物联网技术结合

当前我国生猪养殖对物联网技术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猪舍环境缺乏有效及时的监测和控制手段;

(2)部分养殖场猪舍已配备空气温度湿度、氨气等传感器,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封闭式全面控制的需求,对性价比高的传感器需求强烈;

(3)生猪养殖疫病呈多发态势,常见生猪疫病的及时诊断对减少养殖企业损失意义重大,因此有关疫病的防控受到重要关注;

(4)生猪养殖厂缺乏对生猪个体的远程视频监测系统,难以实时自动监测生猪活动状况;

(5)生猪喂养过程中缺乏针对生猪个体的信息统计,无法实现精细饲喂和产品追溯,且缺乏相关的饲喂模型;

(6)生猪粪便对环境污染严重,需要实现自动清理;

(7)缺乏生猪养殖环境感知、传输、控制和应用的相应标准。

猪舍环境监控

猪舍环境监控通过在猪舍内部署 CO2、氨氮、H2S、温度、湿度等各类室内环境监测传感器,将各类传感器节点进行连接构成监控网络,通过各种环境传感器采集养殖场所的主要环境因子数据,并结合季节、猪品种及生理等特点,制定有效的猪舍环境信息采集及调控程序,达到自动完成环境控制的目的。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感知测控技术与养殖场的环境控制装备结合,可有效的提升养殖场管理及技术水平。

生猪疾病诊断

生猪疾病诊断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疫病诊断模型,其对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疫病的病症进行采集、分析和收集整理,建立猪病诊治模型、猪病预警模型和专家会诊算法;疫情疫病疾病远程诊断,远程诊断采用 3G、M2M、呼叫中心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猪疫病专家相结合,实现网上诊断决策系统、远程会诊等多种模式的猪病诊断,诊断方式支持网络、电话、手机、短信等多种交流方式;生猪疫情预警模型,利用生物传感器及图像信息对可能发生疫病的生猪进行早期诊断,做到疫情早发现、早预警,以控制各种传染病的蔓延。

生猪个体行为视频监测

对与生猪个体行为进行自动视频监控,是分析和发现生猪养殖过程中的异常状况,判断个体生猪发情、进食、生病等行为的有效技术手段。猪舍视频监控主要实现对猪舍环境的远程自动监测管理。视频监控适应于现代集约化养猪场对养猪过程封闭管理的要求,有利于生猪的安全生产,可有效降低现有养殖模式中养殖人员介入过多对生猪生长的不利影响。为方便及时观测生猪个体的行为,需在养殖场布设固定或者可移动视频检测设备,利用视频摄像头的动态可视化特点,将生猪养殖过程予以实时监控。

生猪个体行为视频监测主要涉及视频数据的采集,视频数据的传输,视频数据的分割、边缘提取、形态识别、跟踪等处理过程,用以得到猪只的不同行为与生长状况等信息。视频数据通过网络发送到计算机、手机等终端用以实现养殖场的异地实时监测。

精细喂养

目前,国外已有多家公司开发了自动化的养猪系统,并已成功应用于很多繁殖养猪场甚至商品猪场,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也有多家先进的养猪企业引进了国外的自动化养猪系统。

荷兰Nedap 公司的 Velos系统打破了定位栏养猪模式,缔造了全新高效的智能化福利养猪模式,大群母猪在一个圈里饲养,可以做到单体母猪的精确饲喂,24小时自动检测母猪是否发情,自动分离发情母猪。

法国 ACEMO MF24母猪多功能自动饲喂系统,1 台电脑可以控制1~24栏,每栏能够饲养50~60 头母猪,其主要功能有:1供应饲料,单独定量供应1~2 种饲料;2饮水,供料时,还可供水同步;3供应激素,便于控制同步发情;4发情识别,自动记录母猪访问公猪的次数、日期及访问的时间,处理这些数据可用来鉴定母猪发情;5母猪自动筛选与分隔;6喷色分类,根据不同类型气压喷色(3 种颜色)。

美国奥斯本工业公司生产全自动母猪饲喂站(TEAM)包括妊娠站和发情探测站。TEAM系统利用电子控制的饲喂站管理群体饲养母猪中的个体采食。饲喂站通过每头母猪佩戴的电子耳牌识别母猪,并根据其胎次、膘情体况和妊娠日龄等相关信息投放相应数量和种类的饲料。电子发情探测站用于检测母猪群体中处于发情状态的母猪,其检测的准确率比人工检测提高 7%。自动分离站(分栏门)用于将需要处理的母猪自动分离到隔离栏。TEAM系统的软件用于收集、传送与母猪相关的数据并据此控制饲喂站、发情探测站及自动分离站的工作,同时根据操作人员的需要形成各种各样的数据报告和图表,帮助管理者提高对母猪的管理水平,进而有效地提高各猪场的经济效益。

国外系统由于技术的垄断,特别是 RFID 技术的高度保密,使得他们可以随意定价,比如 VELOS 系统在国内的价格超过30 万,而 TEAM 系统和法国ACE-MOMF24 母猪多功能自动饲喂系统的价格更是在百万以上,这对于国内的中小型养猪场而言是十分昂贵的,使国内很多养猪户望而却步。

生猪粪便自动清理

生猪排泄物较多,对环境污染严重,建立生猪粪便自动清理模块,能够降低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集中粪污处理,对提高疫病控制和污染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生猪粪便自动清理技术涉及关键技术包括:粪便自动收集,宜采用机械类设备对粪便进行收集,不仅可以节省清洗猪舍的人力与用水,而且可以消除养猪场的臭味,实用方便,效果良好;猪舍空气自动净化,根据猪舍环境的实际情况,对猪舍空气进

行净化,可降低全封闭猪舍微生物浓度。同时该模块与环境监控系统可以有效结合,保持良好的猪舍环境。

生猪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应用

我国生猪养殖业的管理相对落后、大量的养殖废弃物排放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等问题,生猪养殖物联网采用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智能环保等多种技术,根据猪场环保建设和运营模式,可以建立生猪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应用模块。生猪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应用涉及关键技术包括区域生猪养殖污染排放预警与控制,建立基于BOD 传感器、COD 传感器、总P传感器以及氨氮传感器的报警装置;根据生猪养殖场分布特点计算各养殖场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建立区域生猪养殖污染排放的预警与控制模型;养殖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部分或者全部的养殖场进行调控;生猪养殖污染排放控制与方案优化决策管理系统,根据在线检测获得的不同水系、不同位置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分布特性启动相应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减少全区域排放量。对不同调控途径的控制方法进行方案(均摊减排、重点减排或者动态减排)筛选和评估,择优选择有利于养殖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保护的措施。

注:

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五日化学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篇8:云计算与物联网

目前,中国的网民数量急剧增长,网络购物的用户也在飞速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B2C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随之崛起。在最近的几年里,B2C的市场里,每年的交易规模都大幅增长,甚至呈倍数的增长。这种市场的井喷状态,引发了B2C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正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有效方案。

一、物联网与云计算

物联网是架设在互联网之上的,将各种各样的信息感知、传感设备以及装置结合起来的规模巨大的网络体系。物联网的核心是射频识别技术(英文缩写为RFID),通过该技术将所有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识别、定位、追踪以及监控最终实现信息的通讯与互联。物联网中,解决商品的识别以及追踪问题,可以利用电子编码技术,即EPC,EPC是建立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统一的编码标准。通过EPC技术,可以对单品的商品进行标识与定位。正因为物联网的出现,解决了B2C电子商务领域的许多问题, 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云计算的概念是,主要通过互联网将虚拟化的资源以服务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其动态可扩展性极强,用户不需具体大量资源,只需通过“云”端获得自身实际需求资源。Amazon使用弹性计算云等为企业提供计算及数据等接入式服务, 是其增长最快的业务,IBM的“蓝云”计算平台,使用户能够实现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的使用。谷歌已许可用户在Google的云计算上运行大型并行式的应用程序,并公开其教授云计算程序。在国内,中国移动科学院已完成云计算中心的试验,阿里巴巴下属阿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世纪互联推出Cloud Ex产品线,提供个人及企业进行云备份的数据保障服务。由此可见,中国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立正在进行中,云计算将得到飞速的发展,其在电子商务上的发展价值巨大。本文对分析云计算在B2C的发展及困难,通过解决方案来探讨云计算在电子商务中的发展方向。

二、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 B2C 电子商务 模式

由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能够对海量的营销数据进行高性能的分析处理与优化,考虑当前的物联网技术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建立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时,采用如下几个方面的经营模式。

1.在物联网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协同传感器生产厂商、通讯营运商,将企业自身的无线传输网络,通过传感节点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因此,想升级为电子商务模式的企业,可以将物联网系统架设在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上。从而实现运资源的虚拟化与动态分配。

2.可以将大型的B2C的企业作为发展的云平台发展的基础,将云平台的网络几点配置以及资源分配进行优化升级,从而达到B2C电子商务企业的高效应用。将大型的B2C企业进行联合,制定云平台的统一标准。

3.当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建立完善时,随着B2C电子商务的业务量不断的增长,要努力提升云平台资源的共享服务以及高性能计算的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伴随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良性发展的要素。随着B2C电子商务的规模越来越大,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的优势就越明显,盈利效应就越好。

总结

上一篇:用课堂观察上好体育课下一篇:老梨木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