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23

《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5篇)

篇1:《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部首:鱼、贝。

(2)认字11个,写字3个。

(3)积累相关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学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中体会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愿望。

重难点、关键

1、认字11个,写字3个。

2、继续练习用形声字规律识字,不断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带“鱼、贝”旁的字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颗美丽的星球上,这里天空蔚蓝,鸟儿自由地飞翔,这里地貌各异,生活着各式各样的动物植物,你们知道吗?让我们一块儿进入这神秘的水中世界,来,赶紧穿上潜水衣,我们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水中多美呀,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

1、 对照拼音自由朗读带有鱼旁的生词,注意把字间读准。

2、 抽读:刚才我们在水中见到好多鱼儿,他们到底叫什么名字呢?

3、 齐读:我们一块儿和他们认识认识,打打招呼吧。你认识哪种鱼,给大家介绍吧!

4、 指导朗读:“鲨鱼”读得凶猛些,“鲤鱼”读得轻柔一些。

四、实物演示,扩展识字

1、 出示一条鲜活的鲫鱼,请学生观察觚摸

2、 鱼表面穿的衣服叫什么?鱼身上柔软分节的东西叫什么?能够使鱼上浮、下潜的器官叫什么?你知道鱼的哪些知识?

3、 教师相机出示词语卡片:鱼鳞、鱼鳔

五、写字训练:

1、 有一个字已经等不及了,它跳出来跟大家打招呼了“鲜”。

2、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吗?

3、 怎样把它写漂亮些?

4、 来展示一下你写的字吧。

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水中不仅有鱼类,还有贝类,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认读生字

1、 看,大贝壳上有许多生词,快来读一读。

2、 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明白吗?

3、 从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很久以前,贝壳数量少,容易带,并且不会腐烂,人们就把它作为货币使用,所以“贝”字旁与财富有关。)

4、 抽读生词

5、 自学“读一读,再组词”。

6、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贪”“贫”吗?(宝贝分完了,就贫困了,这就是贫;今天拿了很多宝贝,这就是“贪”)

三、写字训练:

1、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怎么写才美观?

2、 老师范写。

3、 学生临摹。

[《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篇2:《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执教人:青岛市实验小学邱皓琨

点评:青岛市实验小学杨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册教材中的第七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为集中识字单元,主要学习和人体有关的字。而本课是认识耳字旁、页字旁、目字旁这三个部首及带有这些部首的字。耳字旁、页字旁、目字旁通过让学生看图,了解偏旁所表示的意思,并同时学习带有这些部首的字。“自己学”部分,鼓励学生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读一读”里安排了四个成语,使学生在进行自主识字的同时,积累词语,了解词义。最后是本课要求会认的10个认读字和要求会写的5个汉字。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掌握了看图识字、听读识字、看拼音识字,看上下文猜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已掌握了近50个常用偏旁部首,初步了解了汉字的表意功能,能尝试根据已学过的偏旁部首推知部分生字的字意。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耳字旁、目字旁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基本上能进行自主识字。但页字旁,因为学生平日了解的大多是假借意,而对它的本意了解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进行点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10个,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2、通过读写成语,游戏等活动,进行渗透性识字,帮助学生积累词语,鼓励学生平日多读书,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

3、会书写本课的生字5个,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带有身子旁和月字旁的字,知道了身子旁表示的意思与身体有关,月字旁表示的意思与人体有关。而且我们可以通过偏旁部首来想一想生字的意思。

(开门见山,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到的形声字表义特点,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个偏旁部首,看看他们表示什么意思?

二、学习新旁、新字

1、认识页字旁及带有页字旁的字

出示教材中带有页字旁的字,自己认一认,遇到不认识的字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解决?(引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来识字)

(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独立识字,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特别是提醒学生关注查字典的识字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路径。)

(1)指名领读生字词。

(2)出示丁丁图,你能根据词义在图上指一指吗?

(3)“额、颏、颅、领”这些字都有页字旁,那大家想一想,页字旁与什么有关?

(采用指位置、找规律的巧妙方式,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在观、找、思中自悟出页字旁的含义。)

(4)会写“页”字了吗?谁能教教大家?(书空)

(综观本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采用自学、自悟、自教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认识耳字旁及带有耳字旁的字

(1)出示教材中带有耳字旁的字。

这些字都带有耳字旁,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你们猜一猜耳字旁跟什么有关?

(2)想一想每一个词什么意思?(重点说说“聆听”的意思)

(3)“闻”这个字为什么与耳有关呢?

你认识这个字了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生活中识字)

(4)“耳”字旁你会写了吗?

(学生讲过之后出示图片及象形文字,通过看图认识“耳”字)

3、认识目字旁及带有目字旁的字

(1)目字旁我们早已经认识了,你能说说你都认识那些带有目字旁的字吗?(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学习生字)

(2)集体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对“理”“睬”进行字形分析,加深印象。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扩大学生信息量;在交流中依据学情相机指导难记、混记字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自己学生字

(1)出示“自己学”的生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

先向想用什么方法认识,再想一想怎样记住?

(鼓励学生用字典来识字)

(贯穿始终的识字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重要的识字方法。)

(2)交流汇报

学生用的识字方法可能很多,以下这些字引导学生这样学习。

袖:课件出示下列词,学生读一读。

袖口、长袖、短袖、袖珍、袖手旁观

顺:学生练习组词,师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顺利、通顺、笔顺、顺序

取:熟字加偏旁

聪:分析字形

耽误: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后再让学生用“耽误”练习说话。

i.

我因为到医院看病,所以耽误了上第一节课。

ii.

爸爸要去赶火车,所以不能耽误时间。

(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也将以前运用的多种识字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识字能力,此环节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5、成语积累

(1)课件出示四个成语,指名读。

(2)小组讨论每一个词的意思。

(3)集体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尝试用这些词练习说话。

(4)还知道那些成语?随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齐读成语。

(老师相机表扬,你看你们小小年纪知道这么多的成语,真了不起!能介绍介绍经验吗?是啊,看来天天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我以后也要想大家一样,养成天天读书的好习惯。)

(本节课教师的最终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会读、记住四个成语,而将落脚点放在学生对日常词语的积累、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游戏巩固识字

家族宝贝大集合

(楼房房顶上分别有页字旁、耳字旁、最顶层请学生写出带有这个部首的字,越多越好。中间层,进行组词练习。最底层,进行写话练习)

四、学习写字

1、练习汉字拼读

2、练习书写

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领”“闻”。

篇3:《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1.认识木字旁的字12个以上, 正确书写“材、休”。

2.学习和掌握木字旁, 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 初步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3.培养观察分析能力及在生活中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猜字导入, 揭示课题

1.引出学习伙伴“丁丁”与“冬冬”。出示小篆“木”字:认识它吗?猜猜古时候人们用它来表示什么?

2.播放动画, 演示“木”的演变过程。相机出示“木”识字卡, 板画大树, 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木”的本义。

3.揭示课题并板书。

【点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结合已有知识经验 (上册看图识字部分曾接触过象形文字) , 用学习伙伴带出小篆“木”字, 结合动画进行演示,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形象地感知了“木”的本义。】

二、认读词语, 发现规律

(一) 创设情境, 认识词语

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树哥哥, 我来自广袤的大森林, 我的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 枝向四面展开。在森林中还有许多我的好朋友呢!想认识它们吗?那就来猜猜吧!

2. 出示图片, 看图猜树:

杏树、松树、柏树、枫树。

3.“树哥哥”介绍:

我们这些树木长大后, 被运进了加工厂, 摇身一变就成了对人类特别有用的东西, 你瞧———看图识字, 认读词语:木材、木棍、木板、木条。

【点评: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树哥哥”这一形象, 利用它的介绍将枯燥的识词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通过看、听、读、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轻轻松松地初识本课词语。】

(二) 自主探究, 发现特点

1. 多种形式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2. 仔细观察, 说说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发现。

3. 全班讨论:为什么这些字里都有“木”?

4. 归纳小结:不论它是树的组成部分、树的名称, 还是树木制成的各种木材, 它们都与树木有关, 所以这些字里都带有“木”。

【点评: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发现汉字规律, 感知“木”的意义。】

三、拓展识字, 强化认识

(一) 生活中找字、识字

1. 教室里的什么东西写出来带有木字旁?

2. 结合实践作业, 交流家里找到的带有木字旁的词语。

3. 出示词语, 让学生多形式认读, 巩固识字。

衣柜书柜橱柜书架

案板梳子水桶杯子

门框地板木床楼梯

【点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找找家里有哪些东西写出来带木字旁, 并将其做成词语卡片在课堂上交流。这样, 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识字量, 还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学习的能力, 增加了其对木字旁表意特点的认识。】

(二) 诗中找字

1. 引导诗中找字。

(1) 读课文中的第一句诗, 圈画诗中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2) 交流:为什么“桃、李、梧桐”这些字也是木字旁的?

(3) 齐读本句。

2. 读课文中的第二句诗, 找出带木字旁的字。

(1) 学生汇报, 交流:为什么这些字也是木字旁的?

(2) 指导朗读。

【点评:以读为主,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进一步感知木字旁的意义。】

3. 教学“林”字。

(1) 黑板上的小树越来越多, 一棵连着一棵, 真像是一片小树林。

(2) 出示“林”的字卡, 组词并认读。

(3) “林”与“木”相比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四、游戏识记, 总结运用

(一) 摘苹果游戏, 巩固识记重点生字

杏:组词读。字中的“口”表示什么? (动画演示“杏”的意思)

材:组词读。谁和这个字特别像? (出示“村”) 怎么区分?

柜:组词读。你知道生活中有什么柜子?

杨:组词读。“杨”的第五笔是什么?

休:组词读。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休”字?

桃:组词读。换个偏旁能变成什么字?

【点评:将“摘苹果”游戏放在此处, 不仅照顾到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更符合学生先认后记的认知规律。在识记时, 用不同的问题带出多样的识字方法, 并渗透了“休”、“杏”等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密切联系。】

(二) 总结特点

1. 出示“枫、柏、板、柳”。先组词认读, 再说说这些字为什么带木字旁。

2. 选字填空编儿歌。

(1) 出示诗, 全班一起填空。

春风吹, 花儿笑,

鸟儿树梢喳喳叫。 (梢、捎)

小朋友, 来植树, (植、值)

提着水桶把水浇。 (桶、捅)

先种一株小松树, (株、珠)

再修围栏保护好。 (栏、拦)

奶奶坐在树桩上, (桩、庄)

看着我们哈哈笑。

(2) 交流:为什么这样填空?你是怎么想的?

(3) 拍手读诗。

【点评:创设语境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特点辨析同音字, 从而巩固所学, 拓展识字。】

五、指导观察, 学写生字

(一) 读帖

1. 出示“材”“休”, 指导观察这两个字里的“木”的写法。

2.“木”在左做偏旁时, 书写要注意什么?

(二) 范写

边说口诀边范写:“木”字做旁真谦让, 身体变瘦腾地方, 一捺变点懂礼让。

(三) 生写

1. 根据口诀, 写第一个“材”字。

2. 观察自己写的字和例字, 看看有什么不足。

3. 书写第二个字, 改进第一个字的不足。总结方法:一看二写三对照, 一个要比一个好。

4. 独立书写第三个。

(四) 书写“休”字

1. 教师范写。

2. 学生练写。

【点评:“材”和“休”是本课要正确书写的生字。教学时教师重点指导“材”的写法, 通过观察—范写—书写—再观察—再书写的步骤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掌握书写的方法后, 再引导学生当堂运用此方法独立书写“休”。】

六、总结升华, 提升智慧

(一) 教学“森”字

1. 黑板上的小树一棵挨着一棵、一片连着一片, 真像是一片大森林。

2. 出示“森”字卡。这个字念什么?

3. 和“林”相比, 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体悟由树木到树林、由树林到森林的变化, 将“木”“林”“森”三个字的字形与字义形象地展示出来。】

(二) 总结

“树哥哥”:漫步在“木”的世界里, 我们认识了很多和“木”有关的字, 希望大家用这样的办法认识更多的字。

总评

本案例教学设计巧妙, 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一、教学目标明确, 重点、难点准确。教学环节围绕实现教学目标逐层展开、深入, 环环相扣。以教给方法, 培养能力为根本, 扎实简洁, 无繁冗之处。

二、情境创设生动, 学生兴趣浓厚。通过“树哥哥”的形象引领以及充满趣味性的语文学习活动, 让学生沉醉于其中, 在增长见识的同时, 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总结规律, 提高效率。从感知“木”开始, 成批出现跟“木”有关的词语, 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 潜移默化地让他们领悟汉字的规律, 通过规律性的东西逐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四、巧妙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课前有“生活中找字”, 课中有“自我发现”的环节, 课后有主动识字的安排, 使课内外相融合, 教与学相统一。

五、写字教学扎实、得法。先读帖, 再范写, 后实践, “教———放”有序。

篇4:《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部首:金、玉

(2)认字11个,写字5个。

(3)积累相关词语。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形声字表义规律和多种方法识字。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识字的热情、兴趣。

重难点、关键:

1、认字11个,写字5个。

2、继续练习运用形声字规律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儿?地下有什么?

2、 在这神秘的地下,有一位金哥哥和玉姐姐,今天我们要和他们共同学习新知识,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二、自主识字

1、 金哥哥想介绍几个好朋友与大家认识,我们看看都有谁?出示词卡。

2、 认识谁就介绍谁。

3、 你在生活中还认识哪些金属物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4、 观察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5、 玉姐姐也带来了生字朋友,来读一读吧。

6、 观察这些字,你又会发现什么?(师简介:金属矿石都是埋在地下的,玉石大都在地下。“玉”字的三横表示玉石,用绳子穿起来,点指着玉石说明这就是“玉”。古代玉石都是非常饰物材料,玉石的声音也用王字旁来表示,再后来,类似玉石的珍宝也都是王字旁了。)

7、 你还知道哪些珍宝,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三、复读生字

1、 请小朋友当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

2、 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和你的同桌相互检查一下。

3、 我们来比赛吧,看谁能得到“识字大王”的奖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请勇敢的孩子大声朗读以下的词语。

二、扩词训练:

1、 出示生字,齐读。

2、 比一比,你能给生字找找朋友吗?

钢针()玻()玲()

铜()钉()环()珑()

三、写字练习

1、 小组观察学习: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 怎样把这7个字写得美观些?

3、 教师范写,学生临摹。

篇5:《丁丁冬冬学识字(三)3》教学设计之一 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教学需要“识字”、“读书”、“写字”三者的紧密联系。本课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小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求他们一边诵读,一边去想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事物图象,把表面上孤立的图象,整合为一体。

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一个归类识字单元,这一课是看图认识人体的各部分名称,并进行说话训练,将识字与口语交际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1、认字7个,写字7个。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习自主识字。

教学准备:

1、教学用图2、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比比谁的反应快。如:师说--眼睛,生迅速将手指指向眼睛处。(师所说的词均为人体器官。)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人体相关的字词。

(游戏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一提到做游戏,自然就来劲我。并且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岖力,激活其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组字词

1、请看第一幅图和旁边的词语,找出你会读的词读给同桌听。

2、自己想办法认识你不会读的字。(看拼音、问同学、查字典等。)

3、抽读字卡:额、眉、鼻、齿。

4、请学生读词,其他同学评一评。

5、男女生比赛读词。

6、下面我们继续进行刚才的游戏。这回老师指词,你们读词并在自己脸上指出,注意读音准确。(分四组比赛,评出优胜组)

7、过渡:这些器官都在我们的什么部位?(头部)你知道我们身上其他部位的名称吗?让我们接着学习。

(二)学习第二组字词。

1、自由认读词语。

2、和小组同学互帮助读词。

3、请几个组读一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4、抽读字卡:脖、胳、膊。

5、全班齐读词语。

6、将词与人体相应位置连线。

(三)齐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身体的哪个部位,为什么?(小组,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按照“教师稍作提示--学生自读--指名读”这一步骤进行,教师不宜过多讲解,尽量减少活动和语言,只是用带有激励性的,积极的“评价语”推进学生朗读。“学生自读”让学生在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内,读中悟,悟中读。“指名读”尊重他们的个人独特体验,体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操作是学生的事。)

三、写字教学

1、和小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适时指导。

2、按“认读--读贴--写好”的步骤进行教学。

3、学生评价,共同提高。

(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互相促进,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点评

本课设计力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拔、组织下,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交流。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把游戏与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嬉,化静为动,有利于缓解识字压力,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保持注意力的持久性。

上一篇:精选关于店长年终总结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