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2024-04-18

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精选9篇)

篇1: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论狱内侦查技术的运用

[内容摘要]侦查:是指侦查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专门性的诉讼活动。具体来说,侦查是法定侦查机关在班里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收集证据、揭露犯罪、揭发犯罪人而依找法律规定所实施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强制性措施。侦查技术:是指侦查机关在刑事侦查活动中,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发现、记录、提取、识别和鉴定与刑事案件有关的各种物证、书证,为侦查、起诉、审判工作提供线索和证据的各种专门技术的总称。刑事技术检验是侦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侦查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狱内侦查:是指我国监狱依据法律授权,为处理监狱内又犯罪活动而实施的专门工作和有关措施。[关键词]侦查

侦查技术

监狱

狱内侦查 我国理论界认为,侦查技术是侦查机关同刑事犯罪作斗争一项专门诉讼活动。域内真拆机数既是一个知识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它主要涵盖在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这个特定的式空条件中,对在押罪犯有犯罪的控制与防范的理论、实践和技术,侦破狱内又犯罪案件的理论、实践和技术,调查取证与依法办理月内有犯罪案件的程序等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狱内犯罪的界定:

狱内又犯罪的概念::狱内又犯罪是指正在监狱内接受改造的服刑人员,在监狱内又实施了犯罪行为的。

二、狱内又犯罪的特征:

(一)狱内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固定化。近四年来,办理的48起狱内又犯罪集中表现为故意伤害、破坏监管秩序、脱逃、组织越狱、故意杀人等案件。其中,故意伤害37件45人,占77.8%;破坏监管秩序6件10人,占12.5%;脱逃2件2人,占4.17%;组织越狱1件4人,占2.08%;故意杀人1件1人,占2%。

(二)预谋策划的隐蔽性、纠合性和周详性。狱内又犯罪作案手段比社会一般刑事案件更狡猾、更隐蔽,表现为作案前有预谋、善于伪装,体现出隐蔽性。从已发生和办理的案件来看,除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外,大都为2人以上结伙作案,作案前频繁接触,反复密谋,一拍即合,体现出纠合性。有的还准备多套作案方案,什么情况下采取哪一种方案都有明确约定,体现出周详性。

(三)实施的盲动性、时段性和突发性。罪犯大多选择在干警力量相对薄弱,思想相对松驰的休息时间,体现了时段性。突发性一方面表现在罪犯一有机会即实施又犯罪,另一方面表现为主观恶性深,自控能力差,稍不如意即不计后果,疯狂报复。一些在押犯由于年轻气盛,精神空虚,缺乏自制,作案常常临时起意,不计后果。

(四)案件发生区域和范围的狭小性。从犯罪的时间规律上看,第二、四季度为狱内案件的多发季节,大多数案件发生在休息时间或节假日。从作案成员看,原系暴力和财产刑犯罪,中长刑犯、青壮年犯居多。

(五)作案手段的暴力化、多样性和分工的完整性。少数暴力型罪犯性情凶恶,悲观心理严重,常为生活琐事或服刑稍有挫折而行凶杀人。在作案方式上,有的故意伤害他犯,有的故意破坏监管秩序,有的聚众赌博,有的利用监管漏洞实施脱逃,有的实施组织越狱等。在脱逃、组织越狱案件中,表现为内外联动,分工完整。

三、狱内侦查技术的运用:

1、现场照相技术:刑事照相技术是指运用照相器材、感光材料和专门的照相方法,固定犯罪现场、痕迹、物证和有关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直接进行物证检验、鉴定和个人是识别的司法活动。

2、现场照相技术的运用:首先,由于现场照相的景物多在室外,且涉及范围大,拍照点应选在较高、较远的位置,有利于拍照现场场面大,表现现场方位和环境特点等。拍照点的方向、角度,以能够全面的反映现场照相内容为准;其次,方位照相一定要注意反映带有永久性的现场方位标志物。为了区分雷同或为了突出中心现场所在画面上的位置,在拍照 在照片制作时,应附以必要的标记、编号、特写等方法加以显示出来,使没有到过现场的人看了现场照片,能够一目了然。再次,尽量吧犯罪中心现场,或对犯罪事件有重要意义的景物,以及用以显示现场方位的永久性标志物,安排在画面的前景、中心或醒目的部位;对与现场有关联的一般景物,应安排在画面的次要位置上,以便突出主体。最后,室外现场为了客观真实的反映在发案时的气候和气氛,应尽量按当时的条件来拍照,现场方位照相由于在室外,场面较大,立体景物多,为使光照均匀,防止产生过大的阴影应尽量采用自然观的顺光和测光进行拍照。

3、痕迹与文检技术:狱内侦查中的痕迹是指罪犯遗留在现场的手印、指纹、脚印、工具导致的客体变形以及文书材料。

4、痕迹与文检技术的运用:寻找发现手印的重点部位主要有犯罪活动的中心区域,出入现场的途径中可能接触的物体,作案工具和其他遗留物及与案件有关的附属设备和武平等。对立体手印和平面有色手印,通过普通光或打侧光,或改变光的色调及强度等方法,用肉眼观察即可发现手印,通过透光加深色背景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便面光滑的客体,可以通过反光观察的方法或通过“哈气法”发现手印。对于非光滑非透明体上的无色潜手印,通常通过显现处理才能发现。文字材料是指制作文件的各种物质材料,包括纸张、墨水、油墨。印泥、印油等色料,及浆糊、胶水等黏合剂。文件材料检验就是运用各种理化手段,通过对文件材料的理化手段,通过对文件材料的理化特性、结构形态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鉴别其种类、成分,确定已知样品是否相同的一种专门手段

5、法医技术:监狱内发生的死亡影响监狱的正常监管秩序,是危及监狱安全的大问题。为了预防监狱非正常的发生,就需要对死亡及发生的规律深入研究,探讨预防对策。尸体现象既人死后在尸体上出现的一系列化学、物理和生物改变。早期尸体现象(一般指24小时内)有肌肉松弛、尸冷、尸斑、尸僵、尸体痉挛、皮革样化、角膜混浊和自溶等。其意义主要在于:第一,区分假死,确认死亡;第二推断死亡时间;第三:重构死时体位及尸体有无移位;第四:区分省钱改变和死后现象。死亡时间的推断,是法医薛尸体检查中兽药解决的问题。死亡时间推断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尸体现象、胃内容物消化程度、超生反应及昆虫生长情况等判定。近年来,许多法医学专家就尸冷推断死亡时间做了广泛的研究,认为在早期尸冷现象中,尸冷队推断死亡时间最有价值,较为可靠。根据尸体温度下降(尸冷)推测死亡时间的简易办法是:尸体温度由直肠测定,刚死时体温37摄氏度左右,春秋季节,10小时以内每小时降1摄氏度,10小时以后每小时下降0.5摄氏度左右。推断死亡时间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判断。

篇2: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浅析狱内侦查

狱内侦查是侦查学的一个子系统,作为监狱的一个专项工作,它不仅对于侦破狱内又犯罪案件有重大意义,而且可以通过侦查,发现监狱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缺陷和狱内又犯罪的经验教训。由此可见,狱内侦查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涉及到狱内又犯罪案件的侦破质量,而且对狱内又犯罪的预防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浅析狱内侦查的历史发展、性质、任务和措施,侧重于狱内侦查的措施,以便于读者了解狱内侦查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

监狱 侦查 预防 狱内又犯罪

一、狱内侦查的历史发展

狱内侦查是研究监狱内预防犯罪和侦查破案的理论、方法、策略、措施的一门交叉学科。追溯狱内侦查的历史,1950年公安部在《关于加强监狱工作的指示》中就明确提出:“必须认真加强狱内侦查工作,配合公开的看守工作,对照研究材料,达到随时了解掌握狱内情况,特别是了解掌握主犯与坏分子的思想及活动情况,及时揭露和打击一切反革命活动。” 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见诸文件的关于狱内侦查工作的具体指示,同时也大致确立了狱内侦查工作的方向。自80年代中期以来,狱内又犯罪案件开始呈上升趋势;进入90年代后,狱内重大恶性案件逐年增多,监狱内杀害干警、劫持人质、集体脱逃、暴狱等要案时有发生,狱内又犯罪呈现出了连续性和反复性、报复性和疯狂性、盲目性和突发性、隐蔽性和欺骗性、纠合性和集团性等特点。②其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严重干扰了监狱正常的执法和改造活动,损害了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形象与威严。为此,针对狱内又犯罪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在1986年召开的全国狱内侦查工作会议中,司法部重新确立了16字方针:“预防为主,防破结合,及时发现,迅速破案”。强调和突出了狱内又犯罪案件预防的重要性,即把狱内又犯罪控制在预备阶段。这一思想的提出,对狱内侦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⑦ 曾有人讲过,中国人才最多的地方,一是学校,二便是监狱。就监狱发生的要案看,多数有组织有预谋,事先对又犯罪手段与方法进行过周密的研究,而且突发性强、手段残忍。这些就更对狱内侦查工作加强了难度。

二、狱内侦查的性质

作为刑事诉讼的第一道工序,狱内侦查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方面的理解: 第一,狱内侦查是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体现。监狱是目前阶级斗争最集 中、最激烈的场所,改造与反改造的矛盾依然很严峻。

第二,狱内侦查是防范和打击狱内又犯罪活动的一项专门工作,主要表 现在专业性强以及技术性强。既要求狱内侦查工作干警必须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法律法规,又要掌握先进的刑侦科学技术。

第三,狱内侦查工作是确保监狱安全的重要手段。

第四,狱内侦查既要实现预防与侦破狱内又犯罪的法律要求,同时又要为监狱行刑和改造罪犯服务。这就决定了狱内侦查既是一项独立的侦查工作,同时又镶嵌在监狱的整个行刑活动之中。

三、狱内侦查的任务

狱内侦查的主要任务是预防犯罪和侦破又犯罪,对狱内又犯罪的情况进行一系列的查证、勘验、询问和讯问。狱内侦查工作必须树立以防为主和安全第一的思想,立足于预防,着眼于防范,尽可能降低狱内又犯罪案件的发案率。狱内侦查的“预防为主,防破结合,及时发现,迅速破案”的工作方针,作为引导狱内侦查工作前进的目标,体现着狱内侦查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第一项任务为预防犯罪。著名刑法大师贝卡利亚在其经典著作《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指出:“制止犯罪发生的一个最有效的手段,并不在于刑法的残酷,而在于刑法的不可避免。”③这就充分说明了预防的重要性,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从思想上、制度上和技术上加强力量,打主动进攻仗。

第二项任务的侦破狱内又犯罪案件,是狱内侦查的核心任务,一般包括已经发现的在押罪犯中的预谋案件、既遂案件,以及在押罪犯与社会上犯罪分子相互勾结而以在押罪犯为主犯的案件。近几年来,我国狱内的又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像1996年新疆某监狱发生的“7.15”特大暴狱恶性案件和贵州某监狱发生的“9.12”特大恶性案件等,不仅严重影响了监狱正常的改造秩序,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四、狱内侦查的手段

狱内侦查手段是指监狱为了查明案情,收集证据,查获又犯罪嫌疑人,依据法律规定而进行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第二款规定:“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④狱内侦查的手段是由狱内侦查的任务决定的,从模式上可分为狱内再犯罪防控和狱内案件的侦破两块。(一)

1、狱内又犯罪的防控

总结狱内又犯罪的经验教训,从扼守监狱外围设施、强化巡查、清查违禁品、多媒体监控等方面着手,做到未雨绸缪;加强对重点部位和重要时段的管控力度,做到时刻掌握所有罪犯的一举一动。对于监狱内又犯罪的防控,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2、3、4、强化监狱民警的侦查意识,对有异常反应的罪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管控,通过询问联号人员、讯问当事人及时查出原因所在,消除隐患。物色有一定活动能力的耳目、信息员,物色耳目时根据需要分别物色红色、灰色耳目,从多角度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加强民警的应急处置能力,对发生监狱再犯罪时能迅速做出反应,减小狱内再犯罪带来影响和危害。

(二)狱内案件的侦破

狱内案件的及时侦破是减小狱内再犯罪造成的恶劣社会影响的重要途经,是监狱的一项权利和义务,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因此,狱内案件的侦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⑧狱内再犯罪案件的侦查和一般刑事侦查的程序相同,但因为监狱场所的特殊性和监狱侦查民警的侦查权局限性,使狱内再犯罪案件的侦查又区别于一般刑事侦查,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现场勘查。因为罪犯在监狱中的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改造场所人员的相对固定性,为锁定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时空因素,即确定现场存在的时间、空间,并通过多媒体管控等方法锁定本时空段内在此出现过的相关人员,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2、注意询问核实。因为监狱罪犯的特殊性,在询问中不排除个别罪犯害怕联号处罚而狡猾应对来逃避责任(罪犯在监狱中一般三人一个联号,借以控制相互之间的言行),也可能有罪犯为想立功而胡编乱造,因此,询问内容的核实对于确定侦查方向范围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3、注重讯问策略。狱内又犯罪案件一般都是有预谋性,因此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会用事先准备好的理由来“证明”自身与案件无关,因此,在制定和实施讯问策略时,必须依据讯问目标和讯问条件,统筹考虑,才能保证讯问策略的正确性⑤。

4、强化警种配合,根据《监狱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监狱发现在押罪犯逃脱,应当即时将其抓获,不能即时抓获的,应当立即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法则追捕,监狱密切配合。”⑥因此在有罪犯脱逃情况下,监狱因及时追捕罪犯并在第一时间公安部门,通知通过警种间配合,协同追捕或由公安机关公开通缉,尽快抓获逃犯。

参考文献:

① 《公安部关于加强监狱工作的指示》,1950年版。

② 《狱内侦查学》,严劲涛主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28~30页。③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利亚著,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条第二款。⑤ 《狱内侦查学》,王泰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四十二条。

⑦ 《狱内侦查方略》,史殿国/高良科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⑧ 《狱内侦查学》,高良科/史殿国主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209页

⑨ 《狱内侦查学》,李永主编,法律出版社1989年5月版。

篇3: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一、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作用

1. 有效发现、收集和整理犯罪现场痕迹。在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 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都会遗留下一些痕迹。这些痕迹的发现、收集和整理就是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现、收集和整理, 可以实现再现犯罪活动现场的目标, 从而为刑事案件侦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能够确定痕迹形成机制与犯罪事件之间的联系。犯罪现场遗留下的各种类型的痕迹, 其背后都有独立的形成机制和产生的过程及方法, 这些痕迹形成机制是与犯罪事件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只要有效地揭示出痕迹形成机制, 就可以据此进行合理推断, 进而达到还原犯罪事件和锁定侦查目标的作用。

3. 能够直接指认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身份。在犯罪现场之中, 还有一部分痕迹是与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身份信息直接相关, 包括手印和足印等等。通过对这部分痕迹进行侦查和鉴定, 可以直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 推断其体貌特征、年龄、职业、性别等, 并最终通过分析比对详细准确地揭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身份信息。

二、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作用

指纹是人体手指表面凸起的纹线, 是由个体遗传基因与外部环境共同造就的。正是由于指纹的形成基础与众不同, 因此指纹也就成为了个人身份信息的重要标志。在痕迹检验技术中, 指纹痕迹检验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作用:

1. 可以有效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由于指纹信息具有唯一性, 因此通过对犯罪嫌疑人遗留下的指纹进行提取和分析, 并将分析结论输入指纹信息数据库, 就能够实现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个人身份的目标。与其他痕迹检验技术相比, 指纹痕迹检验无疑最为直接和有效。

2. 指纹痕迹信息, 可以作为刑事诉讼的直接证据。证据是认定犯罪行为的最直接依据。修订后的 《刑诉法》 对于证据的类型进行了重新规定, 而指纹检验的结论就可以作为直接指认犯罪行为或被法院所采信的证据。特别是在一些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理的过程中, 犯罪嫌疑人不主动承认犯罪事实, 只要通过指纹痕迹检验技术, 即可以推断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这对于提高司法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三、足印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国内痕迹检验技术应用实践中, 足印痕迹检验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与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相似, 足印同样也带有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通过在犯罪现场提取犯罪嫌疑人的足印, 也能够实现重要的作用。

1. 足印痕迹检验能够有效推断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足印带有鲜明的个人体貌特征, 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等等。例如, 足印的深浅便与个人的体重直接相关, 而足印的大小则可以作为判断性别和年龄的重要依据。

此外, 通过对现场足印痕迹进行检验, 还能够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等, 这对于明确侦查目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 足印痕迹带有鲜明的职业特征。犯罪现场遗留下的足印往往还能够集中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征, 其鞋底所带的花纹可以带有明确的指向性, 可以据此作为指认犯罪嫌疑人身份的重要凭据。

3. 能够为警犬提供参考线索。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的足印, 很多都是赤脚时所形成的, 这对于警犬的侦查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足印的气味浓重, 警犬通过灵敏的嗅觉, 很容易实现辨识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的目标。

四、对提高痕迹检验技术水平的建议

笔者认为, 为了有效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 应对采取下列对策和措施:

1. 对其他痕迹检验技术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鉴定机构来说, 除了要重视指纹和足印痕迹检验技术以外, 还要提高对工具痕迹检验、枪弹痕迹检验等技术的重视程度, 全面提高各类痕迹检验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根据新时期打击刑事犯罪工作的复杂性, 及时更新原有的痕迹检验技术, 满足刑事侦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2. 全面提高痕迹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对现有痕迹检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 让他们定期接受专业的培训和业务指导, 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还要广泛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痕迹检验技术人员队伍, 全面优化知识和素质结构, 提升痕迹检验工作的总体水平。

3. 全面提升痕迹检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要根据修订后《刑诉法》等对于证据的最新要求, 合理优化和改革现有痕迹检验工作模式, 提高痕迹检验结论向刑事诉讼证据转化的效率, 全面提高痕迹检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摘要:痕迹检验是刑事侦查技术的重要内容, 在防范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痕迹检验技术中, 指纹痕迹检验和足印痕迹检验应用较为广泛。结合痕迹检验技术发展新趋势, 就主要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痕迹检验,刑事侦查,指纹,足印

参考文献

[1]刘黎明.动态中的同一认定.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1, (02) .

篇4: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关键词:职务犯罪;技术侦查;运用

一、适用对象

各级人民检察院均应有权运用技术侦查手段,但要经过批准手续。拟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对象必须与案件的侦查有关联性,其指向的对象只能是合理怀疑的高度犯罪嫌疑人以及有证据证明与犯罪嫌疑人存在着密切关联的其他人员,即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要件已经具备。不能用于案件中的被害人、证人或其他可能与案件有某种关系的人员,严禁对无相关的人员采用技术侦查手段。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技术侦查措施所采用的具体手段和实施的侦查范围,应严格限制在与侦查目的有关的内容上,收集的证据材料范围应仅限于与侦查有关联的内容上,也不得在其他案件的侦查和诉讼中使用。一般在职务犯罪侦查实践中,只有上述条件,才能获准实施技术侦查措施。如美国1968年的《综合犯罪控制和街道安全条例》规定“在实行监控时要尽量减少对与侦查无关的通讯的监听。”

二、适用范围

“只有在采用一般侦查措施无法达到侦查目的的情况下,侦查机关迫不得已才采用技术侦查措施”。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手段的使用仅属于检察机关,较之其他国家而言,我国更应当严格限制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技术侦查的适用要遵守比例原则。”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原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王建明所说的那样,“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可以使用的技术侦查措施可限定在:①该案件影响重大;②技侦措施作为其它侦查措施的补充,应当在穷尽其他措施和手段而无法侦破案件的情况下最后使用;③技侦权的行使至少须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批准;④建立必要的与侦查技术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笔者也认为,鉴于职务犯罪的复杂性,对有些根据特殊案情,必须直接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则不必要首先采用一般侦查措施,以免贻误战机。在这种情况下,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或理由说明这一点。

三、适用种类

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一般包括麦克风和电话侦听、查看电子邮件数据、窥视监控、外线侦查等。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将技术侦查的种类以列举方式作出规定。德国刑事诉讼法第8章规定“押、监视电话通讯、扫描侦查、使用技术手段、派遣秘密侦查及搜查”等措施意大利刑事诉讼法第266-271条规定“谈话或通讯窃听”等侦查手段。笔者认为,我国在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时,可使用电子侦听、监控;通话监听;秘密拍照、录像、查看邮件等。

四、适用期限

刑事诉讼中存在着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冲突。因而不能无限期地对公民进行技术侦查,而应当合理科学地限定技术侦查期限。批准决定自签发之日起3个月以内有效,必要时,报省级检察机关批准每次可以延长3个月。在适用技术侦查措施结束时,应当向审批机关进行报告。

五、审批程序

我们应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在使用程序上对技术侦查手段进行规制。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的前提是必须先经检察长批准,才能应用技术侦查措施进行勘验、检查,侦查人员不能擅自决定启动技术侦查程序,自然也不能擅自决定采取何种侦查技术手段。

1.申请

一般应当提交申请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申请表,申请中应写清使用技术侦查行为对象、地点、种类、范围和大概持续时间、执行人员等具体内容,及使用技术侦查手段的原因、对案件侦查可能产生效果的说明、所针对的当事人的个人情况等。

2.批准

符合条件的技术侦查措施应予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其批准模式,有以下两种方式可选择:一是检察长负责审批,批准以书面形式为原则。检察长进行审查批准的内容为:被移送申请的技术侦查措施是否符合条件,如监听通讯、秘密拍照、录音、录像、获取计算机数据或派遣秘密侦查人员和诱惑侦查等,对于重大事项的,由检察长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同时根据检察机关内部分权制约的情况,应当把审批事项交由侦查监督部门履行监督。即“需要适用技术侦查时,承办部门应向检察长提出书面申请,说明使用的理由,适用的案件和对象,使用的时间等,检察长对申请要进行全面审查,认为应当使用的,予以批准。”二是上级检察机关审批。可以参照“职务犯罪逮捕权上提”的有关规定,在本院职务犯罪侦查部门拟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时,要将申请意见提交上一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审批,经上一级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严格根据法律规定审批后,方才可以执行使用,从程序上可以避免出现“自查自监”的情形。还有补充审批的情形,即因情况紧急来不及申请而执行的,必须及时补充审批,如未获批准,则必须立即停止执行。

3.执行

在审批后,持职务犯罪技术侦查审批表,交由公安机关执行。在公安机关执行职务犯罪技术侦查任务时,检察机关应当派员参加,实时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动态。

六、救济程序

1.查询权

具备客观性的记录,是对技术侦查措施进行监管和救济的前提。侦查机关全程、如实地记录技术设备的使用过程并同步制作侦查笔录,才能经得起侦查监督与审查起诉阶段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和律师的检验及提出质疑。即便是为了保密的需要,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至少需要独立订成卷宗,单独送给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事后诉讼审查,同时有必要保障辩方律师查询、复制的权利。

2.异议权

一是复议权。技术侦查结束后,应将技术侦查的进行情况书面通知相对人,使其清楚自己的法定权利,同时也有提出异议的权利,当事人认为技术侦查不当时,有权提请上级检察机关复议。二是排除权。刑事辩护人可以在法庭上对检察机关违反法定程序进行的技术侦查获取的证据,请求法院排除或不予采信,从而更利于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对非法所获证据的排除则应当采取相对严格态度,以防止技术侦查的滥用。三是量刑建议权。辩护律师在法庭上针对不当的技术侦查措施提出推翻对于被告的定罪或减轻量刑的建议,法庭可裁定以违反正当程序为由,推翻对被告的指控或减轻量刑。这将有利于防止更加严重的后果,为公民的合法权利提供最后一道人权保障屏障。

3.保密权

包括保密、封存并及时销毁。检察机关在使用技术侦查措施的同时,应当同步制作笔录,对执行的过程、具体种类和相关内容必须全程、客观真实的记录。并按照规定及时地封存获取的结论,并做好保密措施,以保证当事人的人权。同时,对那些不再需要的材料或与案件无关的信息,要及时予以删除或销毁,当事人也可以要求检察机关及时进行销毁,其销毁行为应当制作笔录,以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对销毁也应有程序规范和监督措施,在法院做出判决的案件中,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所获取的证据材料应该妥善保管存档。在保存期间,禁止任何人随意查阅、复制、泄露相关信息。对于使用技术侦查手段获取的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及个人。

篇5: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1 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电子技术的运用现状

电子技术侦查措施, 是指侦查机关运用技术装备调查罪犯和案件证据的一种秘密侦查措施, 包括电子窃听、秘密摄像、秘密拍照、用机器设备排查、传递个人情况数据以及用机器设备对比数据等等。

1.1电子技术侦查是全新的证据获取方式

现阶段侦查中发现难、取证难、固定证据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运用通常的侦查措施往往很难奏效。技术侦查获得证据和保存证据的方式特殊, 相对于口全和固定, 这些证据能够客观、准确地为侦查破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也为分析案情和进一步侦破案件提供有力依据和指示方向。现阶段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方式基本上还停留在原始模式上, 而现今保护人权的呼声越加强烈, 随着国家各种防止刑讯逼供的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 技术侦查正是适应这种时代的要求所产生的“由证到供”的侦查模式, 使侦查走向多样化, 拓宽侦查方向, 提高破案效率。

1.2使用电子技术侦查手段的必要性

目前, 职务犯罪呈现智能化、专业化、隐蔽化、国际化等特点, 使犯罪分子作案隐蔽、串供、毁证、伪造证据、转移赃物等反侦查活动越加普遍, 给检察机关侦查、取证造成极大的困难。随着法律的普及, 检察机关办案流程和方法的公开化、透明化, 犯罪分子对抗司法的心理也越来越强, 尤其是刑事诉讼法对反渎、反贪侦控能力的程序性控制和高检院的一系列规范性规定, 更使得传统的侦查模式陷入了窘境。在司法体制上, 检察机关现行的管理体制使其难以抗拒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 依法独立行使职权难以落到实处;受检察机关的双重管理机制所限, 检察机关的经费来源和人事安排仍然要受制于地方政府, 导致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遇到的阻力和干扰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基层检查机关侦查部门办案力量薄弱、侦察机制落后, 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扭转。在这种新的执法环境下, 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要有所突破, 只能寻找新的技术侦查手段, 比如电子技术的侦查手段。

1.3刑事证据规则和证明标准的严格化

职务犯罪案件具有“三无”即无受害人、无现场、无实物证据的案件特性, 决定了职务犯罪案件的取证工作较普通刑事案件要困难得多。同时, 《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使得刑事证据规则与证明标准更趋严格性。另外, 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更是在“非法证据排除”、“不强迫自证其罪”等一些偏重保障人权色彩的条款上对证据的认定作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此外《律师法》的相关规定使律师的会见权、阅卷权、调查取证权进一步拓展延伸, 使得检察机关逐步丧失对证据掌握的优势, 导致传统的调查取证方式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于是, 新一轮司法改革和新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 对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

2 使用电子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中的意义

电子技术侦查手段是指侦查人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秘密收集犯罪证据, 查明犯罪嫌疑人的各种侦查手段的总称, 它具有秘密性、技术性、程序性、辅助性等特征, 是用秘密手段获取某些物证的专门技术手段。

2.1 使用电子技术侦查手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本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检察机关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电子技术侦查手段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检察机关肩负着惩治腐败的历史重任, 法律赋予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权能和手段, 保障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刑事诉讼法实现了“立法突破”, 赋予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的技术侦查权, 将会为“反腐败”效率的提高和精准率的提升注入技术动力, 大大提升检察机关的反腐能力。

2.2 电子技术侦查手段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技术侦查作为一种秘密措施, 之所以能够增强社会控制的威力, 其根本原因在于开展电子技术侦查时, 被侦查者处于自然行动状态, 此时与犯罪事实有关的证据尚未受到被侦查者的破坏, 证据材料比较真实。并且, 通过此种手段所收集到的证据材料多以科学技术为载体, 以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形式表现,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失真的可能性较小,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有效提高了初查成案率, 增强了检察机关办案的独立性, 避免因过分依赖嫌疑人口供, 致使办案人员违法取供, 造成冤假错案的发生。

2.3 电子技术侦查手段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实施电子技术侦查依托的是便捷高效的现代科学技术, 例如信息化手段、计算机网络、电子监听、密录密拍等方式, 在案件侦查中只需花费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便能取得高质量的各类证据, 这对摆脱目前传统办案模式中案多人少、口供获取较困难等困境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同时, 通过电子技术侦查手段获取的各类证据, 能够有效地推翻犯罪嫌疑人的各种辩解, 彻底击溃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 提升整个讯问过程的质量、缩短讯问时间。运用电子技术侦查手段获取的证据与口供相互印证之后便能获得更强的证明力, 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定案证据, 为整个案件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3 电子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思考

由于电子技术侦查措施是一种能够增强社会控制威力的秘密手段, 所以此次刑事诉讼法草案允许检察机关使用监听、窃听等电子技术侦查手段引发了诸多质疑, 结合基层院侦查部门工作实践, 对此作以思考。

3.1 检察机关必须细化电子技术侦查措施的运用

虽然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如何适用电子技术侦查措施作了比较严格的规范, 但是其中许多内容只是弹性的规定, 在具体适用时还需要有关机关制定相应的适用规则, 对这些内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对电子技术侦查措施的运用原则、申请主体、适用条件、审批程序等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与细化, 建立对非法电子技术侦查行为的制裁机制和对被侦查对象的救济程序。将电子技术侦查制度化与法治化, 以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减小人们对电子技术侦查运用的忧虑, 正确看待和认识电子技术侦查的运用, 促进电子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查办中的有效运用。

3.2 检察机关必须设立独立的电子技术侦查系统

现今如果检察机关想要监听某嫌疑人的电话, 只能寻求公安机关协助, 使用公安机关的电话监听系统, 但是公安机关隶属于政府, 如果检察机关想要监听嫌疑人的电话不仅自己内部要进行审批, 同时还有报请同级公安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审批后还要报请上级公安机关和上级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审批的过程十分繁琐, 而且耗时太长, 极有可能错过最佳的监听时机, 使监听工作成为鸡肋手段。同时, 检察机关侦查职务犯罪案件, 尤其是在初查阶段, 需要极高的保密性, 这种长时间多部门的审批过程, 存在较高的泄密隐患, 而且也不符合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独立行使审查权的规定。为此, 需对电子技术侦查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实施“科技强检, 提高侦查科技含量”的检察工作目标, 迫切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大力加强职务犯罪侦查的技术研究, 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大力提升侦查措施的技术含量, 实现侦查手段科技化。

3.3 检察机关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子技术侦查制度

运用电子技术侦查可能对公民的个人隐私构成威胁, 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主要针对的是国家一些热点权利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 这是一个范围较小的特殊群体。由于每一个公民的隐私权都应该受到保护, 所以检察机关对使用电子技术侦查要建立严密的内部逐级审批制度, 防止滥用职权行为发生;还要建立完善的电子技术侦查档案管理制度和报备制度, 以接受人大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又要建立严厉的惩罚措施, 对滥用职权侵犯他人个人权利的人员进行惩处;更要在申请电子技术侦查时, 应提出被侦查人员可能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据。

3.4检察机关必须具备专业的电子技术侦查人员

随着科技强检工作的不断深入, 检察机关电子技术侦查人才紧缺的问题更是凸现出来, 掌握先进的电子侦查技术难度大, 缺乏大量精通电子侦查技术的专业人员, 从而限制了电子技术侦查的运用。因此, 检察机关必须把侦查技能培训纳入自侦科技工作范围, 通过培训普及和提高侦查人员应用科学技术手段的能力, 大力加强侦查人员的科技意识, 使科学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领域的强化与持续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通过案件侦查模式的转变, 提升科技装备运用水平, 打造一支业务精通、技术过硬的高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实施科技强检战略, 不断加强电子技术侦查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改变职务犯罪高新技术化为侦查部门在调查取证和讯问办案中获取与运用证据的科技高地夯实坚固基础, 逐步建立起一套装备精良、信息畅通、突破有力和高效运转的职务犯罪电子侦查技术手段运用机制。通过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改为契机,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立法技术与实践经验, 积极建立并完善我国职务犯罪的电子技术侦查制度, 并探索和完善职务犯罪中电子侦查技术的有效运用途径。

摘要: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 正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和法律环境, 针对刑事诉讼法中电子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 应当改变侦查模式。通过对职务犯罪侦查中对电子技术侦查措施运用的现状与实践,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思考, 用以探讨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电子技术的有效性。

关键词:电子技术,职务犯罪,技术侦查

参考文献

[1]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全书 (2012) , 2012-4-1, 法律出版社.

[2]朱孝清, 向泽选著.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制改革研究, 2008-3-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廖东明主编.职务犯罪侦查新视野, 2012-2-1, 中国法制出版社.

篇6:检察技术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运用

一、检察技术在侦查工作中的运用现状

笔者对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某分院及其下辖九个基层检察院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检察技术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如下。

(一)运用检察技术的范围

研究显示,当前侦查中实际运用到的检察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四小类。

1.基础保障类。基础保障类检察技术不直接参与侦查取证,而以保障侦查顺利进行为目的提供技术帮助,主要包括:(1)电脑、录音录像等技术设备的维护及采购,其在侦查中的作用包括保障电子笔录的顺利制作、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及侦查信息的录入与查询等;(2)法医保障,主要是明确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在接受检察机关讯问或者詢问工作时处于健康状况以及在询问、讯问过程中做好医疗保障准备以应对突发情况。

2.获取证据类,即以获取线索或者证据为目的的检察技术工作,主要包括:(1)司法会计。司法会计是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较早用到也是当前运用较多的一种侦查技术措施,既可以为侦查案件提供侦查方向和线索,又可以提供鉴定结论作为诉讼证据。(2)电子证据。职务犯罪侦查中使用的电子证据主要包括:一是在电脑上收集电子证据,二是进行手机检验发现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及手机话单分析。手机检验主要是提取手机内的通话记录、短信息等,手机话单分析指用技术手段统计从通讯商处查询到的手机通话清单,从中找出联系人、行为轨迹等有用信息。

(二)检察技术的使用频率

统计显示,检察实践中运用得最多的是基础保障类的检察技术,证据获取类的技术运用较少。

二、检察技术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

(一)运用效果有待提高

检察技术如果运用得当,将大大提高侦查人员获取证据的效率和质量,从而降低职务犯罪侦查对口供的依赖程度。但是,从实际运用效果来看,检察技术在侦查中的效果比较有限,最主要的问题是收集证据类的检察技术很难发挥证明犯罪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司法会计和电子证据在协助案件侦查方面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部分侦查线索甚至扩展案源,但只有在极个别案件中,运用检察技术所收集的证据能证明犯罪。其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职务犯罪特别是贿赂型职务犯罪的私密性意味着很难找到直接犯罪证据,对口供的依赖性很难得到根本改变;二是在目前的反腐败形势下,检察院的人均办案数量将长期居于高位,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双规”措施、高强度讯问、指定监所监视居住等以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为导向的侦查手段,检察技术的应用暂时还不能获得很大发展空间。

(二)人员配备有待强化

检察技术要发挥作用,依赖于一定的软硬件配备和人员。从硬件投入看,大部分检察院的经费投入不存在较大问题,因此重要问题是人员的配备。实践中,各检察机关长期以来都比较缺乏优秀侦查人员,而且侦查人员的流失现象也较为普遍,因此如何尽量配备足够的侦查人员往往是检察机关优先考虑的事情。再加上技术人员一般不具有检察官身份,有时出于保密的需要,对技术人员不能够透露太多的案情,因此技术人员也不会有很大的激情参与侦查工作,而仅限于“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样一种最缺乏创造力和积极性的技术协助。这就导致各地检察机关基本上只能配备一些从事基础保障类的技术人员。

(三)运作机制有待优化

按照目前的运作机制,技术部门与侦查部门虽然同属于检察机关,但分别独立,技术人员一般不直接参与办案,仅仅在侦查部门需要时才介入。这种协作机制使得技术人员无法直接参与案件前期侦查。如果侦查部门在收集一些需要技术协助的证据时,技术人员也未参与,很可能导致遗漏重要证据。比如在需要司法会计协助的案件中,侦查人员往往作出很大努力调取了会计证据而没有调取财务资料证据(原始凭证等),或者调取了支票、汇票没有调取背书等,这都会大大降低检察技术发挥作用的可能。

三、提高职务犯罪侦查运用检察技术效果的建议

从确保检察技术能够有效运用于侦查的角度,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

(一)优化侦查团队建设

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最佳的对策是将对侦查能起到重要作用的技术人员直接纳入侦查团队,作为团队的一分子参与案件侦查的全过程。这种情形之下,技术人员接受侦查指挥人员的指挥和管理,有助于减少部门之间的协调,既能提高效率,执行力又强,而且能够提高技术人员作为办案主体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长期专职办案,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从技术的角度提高发现犯罪、证明犯罪的能力。

这一对策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人员的配备,特别是对于基层检察机关来说,技术人员本来较少,一般都要承担全院的技术工作,如果专职协助侦查,则需要另外招录相关技术人员。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是将技术部门交由侦查指挥人员直接指挥管理。如果分管职务犯罪侦查的副检察长或者职务犯罪侦查局长直接参与较为具体的侦查指挥行为,则只需将技术部门直接交由分管职务犯罪侦查的副检察长或者职务犯罪侦查局长分管即可。但如果具体侦查指挥行为是由侦查科长或者侦查处长实施的,则必须处理好技术部门负责人与侦查部门负责人的关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某分院所采用“分则牧、合则兵”的工作模式可资借鉴。在这一模式下,当无需检察技术融入侦查时,侦查部门和检察技术部门按照各自岗位分工开展工作;当需要检察技术融入侦查时,侦查部门和检察技术部门就作为一个整体,受侦查部门指挥。这种工作机制对于增强技术与侦查的协作,提高侦查效率具有积极作用。

还有一个可行的路径是促使侦查人员学习掌握相关的侦查技术。让长期活跃在侦查一线的法律专业人员去学习技术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但并非不可能,最为关键的是必须要想方设法健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侦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侦查人员愿意学、学得会,并且乐于在实践中钻研侦查技术。

(二)积极尝试运用新的技术性手段

随着科技发展,许多新技术手段不断涌现,侦查职务犯罪应当尝试通过检察技术的运用引入这些新技术手段。如实践证明,测谎技术能够为侦查提供有用的信息,在许多国家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我国,测谎设备虽然容易配备,但专业的测试人员却极为缺乏,实践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检察机关也不太敢用此类技术手段侦查犯罪。对此,侦查人员应当在条件适当的情况下,尝试着将这些技术手段运用于侦查职务犯罪。

(三)重点增强获取证据类检察技术力量

篇7:新型痕迹在侦查中的运用

一、新型痕迹概述

现代汉语中, 痕迹的定义指某物经过的可觉察的形迹。形象痕迹属于传统痕迹的一种。由于形象痕迹是以各种形象反映人的手、工具等客体接触部位的外表形态结构特征或动作特点, 因此传统的观点认为它就是痕迹物证的研究内容。新型痕迹并不是一个神秘的新概念, 它主要在近几十年间出现, 是为了区别于传统痕迹的一类痕迹总称, 主要是为了区别传统的形象痕迹才在本文中使用。新型痕迹与传统痕迹二者反映犯罪行为的内容和过程的方式非常不同, 它们有着本质区别, 前者依靠其蕴涵的内在信息来反映犯罪行为的内容, 后者则依靠痕迹自身特征及属性等外部表征来反映犯罪行为的内容。传统形象痕迹是利用物质交换原理, 而新型痕迹有所不同, 它依据了信息理论的相关原理。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 犯罪过程是实现了信息转移或交换的过程, 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 作案人肯定会与被害人、犯罪现场与犯罪环境之间产生信息转移乃至信息互换。由于犯罪的过程是实现信息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犯罪的相关信息一定会留在现场及其周围环境以及被害人、知情人的记忆中, 通过发掘和提取这些信息,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同样可以了解犯罪的内容及过程, 因此本文中所指的新型痕迹就是存储在一定载体中的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信息, 它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痕迹。归根结底, 一切犯罪行为留下的信息的载体都属于刑事范畴内痕迹, 当然也包括传统的形象痕迹。所以, 传统的形象痕迹不是痕迹这个概念的专属, 新型痕迹也属于痕迹范畴, 值得好好去研究。

二、新型痕迹应用在侦查中

(一) 心理痕迹应用在侦查中

心理痕迹已经广泛应用于侦查中,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1. 可以使用固定犯罪脑生理痕迹作为定案的直接证据。我国法定的证据种类是侦查人员通过应用侦查讯问和询问这两种有效的侦查措施取得的口供和证人证言, 它们是司法工作人员定案非常重要的依据。提取和固定犯罪脑生理痕迹, 能够使侦查工作得到有效地促进, 使刑事诉讼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2. 分析犯罪脑生理痕迹, 能够指明侦查破案的方向。现阶段, 心理测谎技术被广泛应用, 虽然它得出的结论不能直接依据定案, 但是它提供了侦查破案的线索, 能够有效帮助摸排犯罪嫌疑人的情况。目前还很少应用催眠技术, 它是一种先进的讯问和询问的辅助手段, 发展前景比较广阔, 对未来的侦查实践有积极推动作用。

3. 犯罪现场物化心理痕迹, 能对犯罪人的个性特征及犯罪惯技进行分析。作案人的气质、性格和兴趣、爱好等都可以通过现场中的心理痕迹反映出来, 尤其是某些典型案件, 作案人的犯罪惯技也能很好地反映出来。提取和分析这种心理痕迹, 能够在接下来的侦查活动中使侦查范围缩小, 明确侦查方向, 进一步提高了侦查效率, 甚至还可以根据这种心理痕迹, 锁定或解除犯罪嫌疑人。若是作案人有比较特殊的行为爱好, 与痕迹物证相比, 在一些有关联的案件里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就可能成为十分重要的关联证据。

4. 要了解犯罪人的身份特征, 可以分析犯罪现场物化心理痕迹。掌握和了解犯罪人的技术特点, 是通过得到犯罪现场物化心理痕迹并研究分析出来的, 它从侧面反映了犯罪人的特征、作案动机、过往经验、职业特点, 有时连其住所、行动地等都能反映出来。它不仅对明确侦查要点和侦查区域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而且给各种关联案件找到了比较有效的依据。

( 二) 在侦查中关于通讯痕迹的运用

目前, 电子、电磁痕迹比较普遍应用在侦查实践中, 而且几乎所有较大的案件中都会应用通讯痕迹。虽然大部分作案人通过各种传媒的报道、宣传, 都知道作案后处理掉所使用过的通讯工具, 但是在现阶段案件侦破中, 和指纹痕迹是破案的重要支撑一样, 通讯痕迹仍然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就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 我们还没有挖掘出电子、电磁痕迹的重要潜力。截至当前, 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这类痕迹:

1. 犯罪人活动轨迹的发现是采取电子、电磁痕迹的发掘实现的。我们调取分析移动类的通讯工具和车载GPS等定时与其基站等进行数据交换的相关存储数据, 就可以对犯罪人作案活动的轨迹进行大致确定, 在侦查破案中, 从到达现场、在现场逗留直至离开现场的所有活动轨迹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犯罪地理信息平台系统的帮助下, 我们对相关的软件与系统进行开发, 可以对作案人活动的轨迹清楚地掌握, 能够为侦查破案提供有力的帮助。

2. 对犯罪人准确定位, 创造条件实施抓捕, 也可以通过电子、电磁痕迹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 由于具有定位功能的移动通讯工具、车载GPS、互联网以及视频监控, 精确度都非常高, 当发现进入侦查员布控范围的犯罪人留下了信息痕迹, 就能准确抓捕, 让犯罪人无路可逃。现阶段, 视频监控还没有发挥出在此领域的应用潜能, 由于人像识别技术逐渐成熟, 监控系统不断完善, 成像痕迹将逐步成为对犯罪人进行定点定位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是侦查破案的重要助手。

3. 找到侦查的要点或依据可以通过这些新型的痕迹, 它还可以为案件告破和法律诉求提供帮助。《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视听材料也属于一种有效证据, 它可以在这些痕迹中被发现, 同时还可以依据这些痕迹进行直接定案, 并且相对于传统的普通证据, 它能直接而生动地表现出来, 能为诉讼提供很大的帮助。虽然目前其信息痕迹能否作为证据还存在很多异议, 没有明确的立法规定。但是, 随着加密技术和系统安全性技术的发展, 它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侦查线索和侦破途径, 其他痕迹物证无法与之媲美, 电子和电磁证据也极有可能在未来将纳入法定证据的视野。

4. 追缴涉案资金和财物也可以通过电子、电磁痕迹可来实现。作为侦查破案的重要环节, 追缴涉案资金和财物可以直接通过资金流转痕迹与GPS痕迹来获取。被害人群体最关心的就是让犯罪人受到法律的制裁, 并且追回他们的财物。因此, 追缴财物的工作对真正实现侦查的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理痕迹应用越来越广泛, 要想发掘高水准的心理痕迹, 必须开展一警多能的专门培训, 或依靠一批拥有专业知识的专家警员来实施; 目前应用电子、电磁痕迹主要是清洗和拆分各种痕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 加上智能分析系统, 对数据进行深度研究和拓展分析, 达到智能化水平。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 新型痕迹在侦查破案中将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 侦查理论界和实践界必须重点研究和推广新型痕迹的观念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韬, 肖湘.论新型痕迹在侦查中的应用[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4:59-62.

[2]刘张坤.盗窃高速公路服务区车内物品案件的侦查[J].净月学刊, 2014, 05:40-43.

篇8:论狱内侦查技术在监狱中的运用

关键词:痕迹检验 刑事侦查 指纹 足印

在痕迹检验技术中,指纹、足印检验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指纹和足印痕迹检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但是却能够直接实现痕迹检验的预期目标,进而实现刑事侦查工作效率的提高。当前,国内刑事犯罪领域的发展趋势日趋多样而复杂,提高痕迹检验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一、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作用

1.有效发现、收集和整理犯罪现场痕迹。在刑事案件的案发现场,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都会遗留下一些痕迹。这些痕迹的发现、收集和整理就是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现、收集和整理,可以实现再现犯罪活动现场的目标,从而为刑事案件侦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能够确定痕迹形成机制与犯罪事件之间的联系。犯罪现场遗留下的各种类型的痕迹,其背后都有独立的形成机制和产生的过程及方法,这些痕迹形成机制是与犯罪事件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的。只要有效地揭示出痕迹形成机制,就可以据此进行合理推断,进而达到还原犯罪事件和锁定侦查目标的作用。

3.能够直接指认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身份。在犯罪现场之中,还有一部分痕迹是与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身份信息直接相关,包括手印和足印等等。通过对这部分痕迹进行侦查和鉴定,可以直接缩小嫌疑人的范围,推断其体貌特征、年龄、职业、性别等,并最终通过分析比对详细准确地揭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身份信息。

二、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作用

指纹是人体手指表面凸起的纹线,是由个体遗传基因与外部环境共同造就的。正是由于指纹的形成基础与众不同,因此指纹也就成为了个人身份信息的重要标志。在痕迹检验技术中,指纹痕迹检验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作用:

1.可以有效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由于指纹信息具有唯一性,因此通过对犯罪嫌疑人遗留下的指纹进行提取和分析,并将分析结论输入指纹信息数据库,就能够实现精准锁定犯罪嫌疑人个人身份的目标。与其他痕迹检验技术相比,指纹痕迹检验无疑最为直接和有效。

2.指纹痕迹信息,可以作为刑事诉讼的直接证据。证据是认定犯罪行为的最直接依据。修订后的《刑诉法》对于证据的类型进行了重新规定,而指纹检验的结论就可以作为直接指认犯罪行为或被法院所采信的证据。特别是在一些刑事案件的侦查和审理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不主动承认犯罪事实,只要通过指纹痕迹检验技术,即可以推断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这对于提高司法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三、足印痕迹检验技术的重要作用

在现阶段国内痕迹检验技术应用实践中,足印痕迹检验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与指纹痕迹检验技术相似,足印同样也带有大量的个人身份信息。通过在犯罪现场提取犯罪嫌疑人的足印,也能够实现重要的作用。

1.足印痕迹检验能够有效推断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足印带有鲜明的个人体貌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等。例如,足印的深浅便与个人的体重直接相关,而足印的大小则可以作为判断性别和年龄的重要依据。

此外,通过对现场足印痕迹进行检验,还能够推断出犯罪嫌疑人的个人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等,这对于明确侦查目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足印痕迹带有鲜明的职业特征。犯罪现场遗留下的足印往往还能够集中反映出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征,其鞋底所带的花纹可以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可以据此作为指认犯罪嫌疑人身份的重要凭据。

3.能够为警犬提供参考线索。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的足印,很多都是赤脚时所形成的,这对于警犬的侦查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足印的气味浓重,警犬通过灵敏的嗅觉,很容易实现辨识犯罪嫌疑人身份信息的目标。

四、对提高痕迹检验技术水平的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水平,应对采取下列对策和措施:

1.对其他痕迹检验技术给予足够重视。对于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鉴定机构来说,除了要重视指纹和足印痕迹检验技术以外,还要提高对工具痕迹检验、枪弹痕迹检验等技术的重视程度,全面提高各类痕迹检验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根据新时期打击刑事犯罪工作的复杂性,及时更新原有的痕迹检验技术,满足刑事侦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2.全面提高痕迹检验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对现有痕迹检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让他们定期接受专业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还要广泛引进社会优秀的专业人才加入痕迹检验技术人员队伍,全面优化知识和素质结构,提升痕迹检验工作的总体水平。

3.全面提升痕迹检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要根据修订后《刑诉法》等对于证据的最新要求,合理优化和改革现有痕迹检验工作模式,提高痕迹检验结论向刑事诉讼证据转化的效率,全面提高痕迹检验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黎明.动态中的同一认定.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02).

篇9:试论无声语言在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一、表情语

通过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可以表达人的特定的情感、态度、心理,传送某种信息。侦查讯问中,表情语被讯问人员自觉不自觉地经常运用,它和有声语言相互配合,相互作用,贯穿整个讯问过程。侦查人员的面部表情是心理的一面镜子,是情绪的“晴雨表”,也是犯罪嫌疑人最易观察的重点,讯问人员的心理活动会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反映出来,这就给了犯罪嫌疑人“察言观色”的机会,犯罪嫌疑人往往时刻都在捕捉讯问人员的表情流露出的信息,从中获取讯问人员的心理信息,从而把握自己供述时对抗的主动权。所以,侦查讯问人员应当合理控制掩饰自己的真实表情情绪,不能把真实的心理暴露在脸上,使犯罪嫌疑人获取不到他们需要的信息。同时讯问活动中,侦查讯问人员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表情语,充分调动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对其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主动顺利供述。常见表情语主要包括眼睛、鼻子、嘴巴和头部动作等

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眼睛表现出的,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子”,透过眼睛可以透露出人们丰富而复杂的心理,传递出各种微妙的情感。“目光是表达自己愿望,达到传递信息与人沟通目的的一种姿态语”[3]。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讯问人员的目光始终集中在犯罪嫌疑人的眼睛上,讯问开始,讯问人员用威严的目光长久地盯视犯罪嫌疑人,往往能显示较强的心理攻势,使其无法摆脱讯问人员的心理控制;讯问中通过和犯罪嫌疑人的目光交流,判断其心理活动及心理素质。讯问过程就是犯罪嫌疑人和侦查人员心理不间断对抗的过程,随着讯问进程的发展变化,讯问人员的目光始终不能离开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范围,如离开,犯罪嫌疑人的注意力会随之偏离,试图摆脱讯问人员的控制。因此,讯问人员的目光要像一根无形的绳子牢牢捆在犯罪嫌疑人的身上,让其感到自己始终处于讯问人员的控制中,使其心理彻底瓦解。讯问人员同犯罪嫌疑人的目光交流时,应当注意注视的角度,不同角度对犯罪嫌疑人将会达到不同的效果,如果直视犯罪嫌疑人,会给对方一种威慑力,同时显示自己强大的心理优势;如果目光落在中间的三角区,则表示对犯罪嫌疑人的尊重,给对方诚恳的感觉。讯问人员的目光等表情语同有声语言及其他无声语言相互配合,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心理攻略,是侦查讯问中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二、手势语

手势形态发展为无声的语言是人类在漫长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的一种交际工具[4]。人类最早是依靠手势语进行交际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手势语逐步降低为有声语言的附属地位,成为对有声语言的补充。但就是这种无声的手势动作往往在表现心理活动中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讯问活动中应当充分利用手势的无声语言特点,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得讯问活动顺利进行。侦查讯问活活动中,手势语一般不单独使用,通常配合有声语言,增强语言的感召力。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同的手势具有不同的含义,起到不同的作用。如犯罪嫌疑人在供述期间,试图用撒谎掩盖自己的罪行,侦查人员为了最快阻止其把话说完,这时可以迅速用手势阻止,其方法是:抬起手,竖起手掌对着犯罪嫌疑人的嘴巴方向,就达到了阻止的目的,犯罪嫌疑人会放弃自己的谎话。双手合抱于胸前,表述对犯罪嫌疑人谎言的否定;讯问人员竖起拇指表示赞同;攥紧拳头说话,表示果断、自信、有坚定信心和力量;手势下劈,是表示强调、肯定、不容置疑;用手摸下巴表示专心听讲;十指相搭,是一种自信的心理,表明讯问人员坚定的决心;手放背后,表现其沉着冷静;犯罪嫌疑人供述过程中,讯问人员翻弄卷宗,表示“我已经掌握”、“我不相信”、“我正在核实等含义”。各种形态手势语的恰当运用,可以增强讯问语言的表现力,增加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增强讯问效果。讯问时,讯问人员手势运用要注意自然适度、干净利落,与讯问气氛协调。

三、体态语

(一)坐姿。侦查讯问活动中,有大量时间讯问人员是坐着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因而不同的坐姿可以传递出不同的信息,影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怎样正确运用坐姿,尤其值得侦查人员注意。

一般来说,侦查人员端正的坐姿,传递的是庄重、严肃、认真的信息,可对对方形成威慑的力量,但是笔直的坐姿,再加上侦查人员用眼睛盯着对方的眼睛,就容易形成视线的冲突,造成双方的对峙状态;坐姿略向前倾,表达的是注意、信任的意思,可激励对方真实地供述,但过于前倾容易给对方造成压迫感,使其产生紧张的心理;略向后倾,则传递的是轻蔑、漠视信息,在对方撒谎使用能达到否定的效果,否则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增加其抵触情绪;侧坐传递的是平和、放松、随便的信息,容易产生亲切感,有利于缓解过于紧张的气氛,但容易让犯罪嫌疑人感到讯问人员的不稳重,不利于产生震慑的作用。

讯问实践中,侦查人员如何把握自己的坐姿,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一切行为动作应服务于良好的讯问效果。

(二)立姿。虽然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多以坐姿为主,但是有些时候侦查讯问人员站立起来,在审讯室内来回走动,可以强化审讯室的气氛,创造新的无声语言空间,直接影响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心理。如讯问人员抬头挺胸,稳健镇定、自信的站姿表明讯问人员胸有成竹,具有一定的控制驾驭能力;讯问人员如站立时弯腰塌背,则会显得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则会让犯罪嫌疑人看出讯问人员疲惫、萎靡,给犯罪嫌疑人增强对抗信心,产生侥幸心理。因此讯问时要尽量注意走动、站立的姿势,保持自信稳健的站立,不要或起或坐,频繁来回走动,以致分散犯罪嫌疑人的注意力,产生错觉,给审讯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无论侦查员走动还是站立,都是为了创造有利于讯问的这样一个空间环境,让犯罪嫌疑人放弃抗供,如实认罪。

四、空间语

空间语是指讯问时的三维物理空间和讯问双方的相对位置、距离等因素,它们构成了讯问环境[5]。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讯问环境会对双方的语言交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发挥一定的作用,因而不可忽视。讯问空间语的运用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讯问地点的选择,二是讯问空间的布置。

(一)讯问地点。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尽量选择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一般不宜在室外,也不宜在车船上,最好选择在室内进行。

在讯问实践中,公安机关的讯问室是最常用的讯问场所,一般用于本部门拘捕的犯罪嫌疑人的讯问。由于侦查讯问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对地点的选择要有特殊要求:一是相对安静,不要选择在喧闹的路边、繁华的街旁,要选择在相当偏僻、安静、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二要相对安全,防止犯罪嫌疑人跳楼、跳窗逃跑、自杀等。

除了公安机关的讯问室外还有一种是临时的讯问地点。如犯罪嫌疑人工作单位的保卫处、当地公安派出所,羁押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等地点。

侦查讯问人员往往更倾向于在公安机关的专门讯问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这样特殊的环境,会对其心理造成极大的震慑,比在其他地点讯问更容易突破。

(二)讯问室的布置。讯问室的人体空间范围是特殊的空间区域,也是个人的空间距离,根据侦查讯问工作的特点,对讯问室的设置就有了特殊的要求。

首先是空间的设置要合理,过大,室内陈设过于松散,容易分散注意力,不利于造成严肃的讯问环境;过小,则空间狭窄,造成压迫感,使讯问气氛过于紧张,不利于犯罪嫌疑人供述。

有人提出讯问室的三维空间的参考数据为:4m×4.5m×3m(即审讯室长4米、宽4.5米、高3米),也有主张把审讯室的三维量变为4.5m×4m×3m,认为适当增加空间的纵深感,讯问环境的影响力可能更显著些;有的人则主张把讯问室缩小为4m×3.5m×3m,认为这样对犯罪嫌疑人的影响会更大一些[6]。

讯问人员和被讯问人之间的距离、位置是空间语言中最灵活、最可调控的因素。在人们交际中,双方距离的远近可以反映双方关系的疏密程度。美国学者把人的交际距离分为: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众区。一般认为不适当地进入他人的亲密区和个人区是对他人的侵犯,会使人产生不舒服和压迫感。反之,则会缩短心理距离,实现心理接触。

侦查讯问中,可以通过改变与被讯问人的距离、位置对其实行心理控制和影响。初次讯问时,宜适当拉开距离,以暗示讯问人员的威严和双方地位的差异,从而起到威慑的作用;为了表示对犯罪嫌疑人的亲近和信任,讯问人员可走到被讯问对象旁边坐下,加上坦诚、温和的话语,这样有利于消除犯罪嫌疑人恐惧、对立的情绪;为了对犯罪嫌疑人施加心理压力,讯问人员可走近对方站在他前面,用眼睛逼视对方,配合有声语言及手势语,使被讯问人产生压抑、被窥探到内心秘密的感觉。其次是室内环境要协调。陈设要简单,尽量减少无关设施、物品和装饰,以免分散被讯问人的注意力;光线要柔和,窗帘、墙壁、地面的颜色要和谐,突出房间的庄严肃穆;张贴悬挂的标语要对犯罪嫌疑人有感召的作用,切不可使其产生对立的情绪。在侦查讯问实践中,侦查人员可根据案情的需要,选择不同场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这样就会有不同的讯问效果,有利于讯问成功突破。

总之,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在利用有声语言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要充分运用手势、体态、表情及空间语等无声语言,发挥其在某些不宜或不易用有声语言表达的独特作用。

摘要:在侦查讯问中,如何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是侦查讯问的主要目的,而讯问的完成是通过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的,因此对侦查讯问语言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讯问语言一般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形态,本文着重讨论侦查讯问人员的表情语、体态语、手势语及空间语等无声语言在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运用。

关键词:侦查讯问,无声语言,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胡关录.侦查讯问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32.

[2]吴克利.审讯语言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244.

[3]范昀.侦查讯问语言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吴克利.审讯语言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262.

[5]胡关录.侦查讯问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134.

上一篇:1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下一篇:浙教版八上科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