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2024-05-04

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精选8篇)

篇1: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江西大余县教研室  王万辉 (341500)     针对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县教委为了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进程,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把20定为“课堂教学改革年”,并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题的课堂学习方式。 在此,笔者认为,必须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关于“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自己主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它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自主”是应该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进程、学习伙伴、学习问题。我国著名的学者庞维国则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学生表现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学生主动参与与确定对自主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程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超前跨越性。自主学习是先学后教,即学生首先必须超前学习、跨越性学习,然后再进行课堂教学。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主学习的超前跨越性也使教与学的关系产生了根本性变化,即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从而使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论教,因学而教”的教学思想。 第三、相对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性的一面上,虽然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但实质上还是独立性,它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有发展区的问题。 第四、个体差异性。自主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齐步走”、“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它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进行超前或跨越学习,允许学生拥有根据自己需要与兴趣自行选择学习资料的权力,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需要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二、关于“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比如语文中的究探究学习,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取知识、方法、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的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过程,领悟学习方法的过程。“探究”更重要的还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本身,然后获取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究学习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学生学习主动,能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感地探索和解决所学所究问题。探究学习强调学生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并控制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观点的尊重和鼓励。 第二、学生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高。探究学习与发现学习相似,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来获取知识,而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获得。这样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并

[1] [2]

篇2: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区别于以往的单独学习或者同桌交流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小组合作学习与其他教育方法不同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数量一般是四到六人。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其他品质最好各不相同,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觉更加良好,容易接纳他人,使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能力较低的学生也更容易提高他们的成就感。这样每个成员有了责任感,乐于承担个人和小组的义务和责任,支持和鼓励其他成员,乐于同伴之间互相帮助、辅导与合作。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何况是小组成员中的四到六人呢?大家都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多或少地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一些东西,品质上的,态度上的,或者其他方面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个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分担不同的小组工作,如声音洪亮的,普通话标准的可以做汇报员;写字既快又好的可以做记录员;有领导组织才能的可以做组长。这样大家都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自从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很多以前上课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开始讲出自己的想法了。那些平时上课爱动的学生在其他成员的监督目视下,也自觉地克服了上课爱动爱说话的坏习惯。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是主体了,但是老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一间教室里也在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教学。但看到的却是一团糟:一个小组的学生正在为由谁来记录而争吵;另一个小组中,一个组员静静地坐着,因为害羞而不加入小组活动;第三组的两名成员在谈论动画片,一名组员在写作业。其实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学习。学生不一定知道如何合作,即使知道也不一定去做。把学生安置在小组中学习与在学生中构建合作性学习并非一码事。

合作性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距离上与其他学生靠近,或者让学生在一起讨论学习资料,互相帮助,或一起分享学习资料。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将他们的思想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带动自己的个人成绩及各方面的发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能力也得到了挖掘和锻炼,知识、能力和思想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篇3: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推动下越来越受重视, 教师从“大包大揽”到将舞台交给学生。毋庸置疑,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特点, 有着显著的优越性, 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面, 就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解决对策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

1【现象】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1.1分组

在现行课堂上, 我们根据“异质同组”的原则, 将班级分成4组。然而, 在实际操作中, 每一小组成员多达12人以上。尽管每一小组设有小组长, 但小组长很难掌控这么多人的任务分配。调控难度大, 问题参与度不高, 组员间配合松散, 这些都是组员人数过多带来的弊病。因而, 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关系到合作的最终效果。

1.2分工

教师给每一小组布置任务, 给每一小组抛出一个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并将最后结果向大家汇报, 再结合教师的点评, 从而解决疑问。这一形式, 表面上看, 它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 有思想的碰撞, 有合作的讨论。然而,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因为每一小组有各自的任务, 而对于其他小组的问题以及文章的其他部分不能深入理解, 整体把握文章有欠缺。分工不合理,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影响学生的知识接受。

1.3重形不重神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课堂变得活跃了, 形式多样的表演也呼之欲出。看似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 是否存在空虚与不务实呢?从课文中挖掘故事, 小说戏剧类文章不用说, 本身就是一个故事, 随手拈来即可, 对于散文或者评论性文章, 也尽量挖掘, 成了有故事就演的潮流。《洛阳诗韵》的公开课中, 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体现学生才华, 将其中“牡丹贬谪洛阳”的历史传说让学生表演。学生活灵活现的表演之后, 不仅让人思考, 这就是新教学方式么?不否认这样的教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能展现个别同学的表演才能, 然而总觉得这样的形式与语文改革的理念相去甚远。热闹的背后, 我们应该考虑课程改革的本质。

1.4互动

实际在小组合作讨论中, 由于组员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 常会使合作走向“不合作”。个别优生的活动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活动, 每个小组的优生成了“弄潮儿”, 学困生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发言中, 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优等生的发言具有权威性, 而其他学生的发言不被重视。这种状况之下, 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学生的不同发展, 甚至会加重学困生的学习自卑感, 与新课程理念更是大相径庭。

1.5教师角色

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 教师应该调动全组成员参与学习, 特别对于学困生能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如果在教学中离开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那么课堂的小组学习会演变成为随意学习,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因而, 在新形势课堂上, 教师绝不是一个旁观者和问题抛给者, 而更应该是参与者与组织者。

2【解答】何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 在形成自主意见的前提下, 再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最终在交流碰撞中探究结果。

怎样进行小组合作?首先是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 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通过预习把握文章内容。然后是合作学习。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 相互讨论学习,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最后上升到探究学习。它是对某一认识和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的行为方式。在众多分歧的意见中, 探究问题本质, 探索解决途径, 从而让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 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3【运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

3.1科学分组, 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我们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 按照“异质同组,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每小组6~8人, 组内优势互补。

对于问题的分工,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 进行合理分工,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协商, 自主分工,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作用。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是老师的小助手, 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3.2注重自主学习

首先, 要注重预习过程, 在预习中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 自行制定学习计划, 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取得对文本的第一手认识。其次, 在课堂上, 针对每个小组不同的问题, 教师要给与充分的思考时间, 让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解答问题。在实际运用中, 可以采取让每一位学生写下答案再进行交流的方式, 保证他们都有思考的空间和发言的空间, 从而在精彩的思想碰撞中采众人之所长, 补自己之不足。此外, 评价过程也应该有学生的自主参与, 学生能针对自己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予以正确的评价, 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反思, 做出自我评价, 对自己的学习始终保持一份自信。

3.3重视合作过程

在一个公平、自由、竞争的小组讨论合作氛围中,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相互支持、积极配合, 自觉承担个人任务, 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全员参与, 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别人劳动成果, 处理与别人的意见分歧, 形成共识。这是以往学习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3.4教师正确引导

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 需要教师的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应在什么时候介入, 以怎样的方式介入, 都须讲究技巧。教师应当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予以引导, 在学生探究问题有困难时, 在学生的争论偏离方向时, 在学生迷路时, 给以适当的讲解。而这种介入应该是含而不露、潜移默化的, 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从而鼓励他们不断地向更高峰攀登。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然, 并且会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教学形式。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真正的自主学习, 有效的合作学习, 实在的探究学习, 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 找到学习的乐趣。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 我们发现了很多待改进的地方, 我们也在思考如何去改进。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 尽管对于某些难题, 还没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但是,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不容质疑, 我们更应该在实践中找到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肖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成长[D].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篇4: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可以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教学的主旋律,在众多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关于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拥有自主教学的意识,就像小孩学走路,一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尽管蹒跚,但也很可爱;二要引导他放心地走,勇敢地走,充满信心地走,一直到坚定地走。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庐山的云雾》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老师们大多只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景象,是不是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愿意口述的口述;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也行;想写一首稚嫩的小诗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广告词也不错(在口语交际中就有这样的一项练习);画一幅比课文描写的景象更美的庐山云雾图也可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正是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只有思考,才会有所得。特别是自主的、独立的思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素材,让他们有所想;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得。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发现的要让学生去发现,学生能习得的要让学生去习得,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要让学生做。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的学习形式,但往往是要求学生先自己想想,如果不能解决的,再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探究课文来提高。所谓“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过去我们主要是教师讲解,以促进学生对一些具体课文的理解,这个办法尽管有利于学生对一些课文的理解的深入,但由于在這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因此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提高自然不大。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这种能力的运用过程中锻炼出来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促进和提高。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命题,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既然语文是一个大世界,是一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学好的科目,那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带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核心作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和自主,不仅表现在思考上的主动与自主,也表现在表达与行为上的积极独立。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控制学生个性发展的作法,“比如不允许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过于鼓励‘角色行为而抑制’‘独立行为’,过于重视角色教育,而忽视对人自身的教育,过于重共性而轻个性,过于重义务而轻权利,过于重服从而轻自主,过于重外在的纪律而轻内在的能动等。”(《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

二、关于合作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一--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这样的形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当今社会,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很多工作需要有团队协作方能完成。因此,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就学习而言,已有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每个学生总是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知谁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说明,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对集体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合作与交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生中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自己能做的要鼓励自己做,自己不容易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以探究结果,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如果为了合作而合作,那显然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如:第几小节共有几句话?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如果连这也要合作才行,那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空架子。通过自主的努力也同样能达到所要的目标效果。再如第17课《争论的故事》中,对两个兄弟的评价,个人的自主学习往往是持自己的观点,而合作的学习就能使个人的眼界宽阔,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一个提高,达成一种基本的共识。这时候就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是自主学习所不能达到的。

在合作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的小组总结汇报。在如今的课堂上,合作似乎随手可得,但在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代表的发言却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想”……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我们认为”、“我们觉得”、“我们组经过讨论,得出……”等进行总结交流。虽然似乎只是一字之差,但却反映了一种集体思想,一种集体意识。而这一种思想意识在小组合作中是非常有益的,是不容忽视的。

三、关于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所以有时候三者之间不能分得一清二楚,也没有必要去分得一清二楚。合作时你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而自主与合作都是种探究性学习,离开了探究的实质,自主与合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最终的语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如李岩老师在教《威尼斯的小船艇》时就有很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典范:在教学第4小节时,王老师在过渡后师生进行合作读,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其它几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再次进行合作读,师读第一句,分小组读以下各句,再次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第三次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读,各组有各组不同的方式,然后交流各组为什么这样读。从表面看,似乎只是一种读的形式而已,那也许不进行合作也是可以的,但王老师是要让学生探究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合作的方式就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种合作笔者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关欣老师教学《两个名字》,也有很好的合作之例: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首先让一学生蒙住老师的眼睛,要求学生能让老师听出“高兴”来,然后又让学生捂住老师的耳朵,要求学生能让老师看出“高兴”来。一种游戏性的合作,既让学习充满了兴趣,又让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最终激发了学生情感的表达,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就象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教师在课堂上也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没有自主的学习就没有个性,没有自主的学习也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比合作学习更重要。自主学习要以老师的有效引导为辅助,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探究学习要以强化语文本体为原则。

篇5: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摘要:应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数学课中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自主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发现解题规律、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词:初中数学习题课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构建

1、建模的背景

“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教会学生解题才是中学数学教学的第一任务。由于知识严密的逻辑性与高度的概括性,在例题、习题中,还有一些没有写明白的信息。即使是最简单的题目里,也存在着可发掘的因素,存在着一些解题规律。而这些往往并不是学生们所能领会的。课堂中不仅要求学生得到正确的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注重思维训练,让学生有所“错”。特别注意的是,要树立合作学习观,面向全体,重点关注中等生和后进生,使各类学生都能自主、合作学习。

2、模式流程 2.1、课前探究 2.2、自主感受探究

2.3、小组内合作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并做总结 2.4、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2.5、学生自主小结 2.6、布置作业

3、说明事项

要注重调动学生的探究、合作热情、培养问题意识、要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常思考“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激起解答习题的兴趣、培养与同学交流的习惯。

二、课例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3.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习题课

(一)观察思考

本节课上“3.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习题课”请大家先考虑下面的问题

1、课前探究:数字“黑洞”。

“黑洞”原指非常奇怪的天体,它体积小,密度大,吸引力强,任何物体到了它那里都别想再“爬”出来。无独有偶,数字中也有类似的“黑洞”,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数,通过一种运算,都能被它“吸”进去,无一能逃脱它的魔掌。比如: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T=

,我们称它为数字“黑洞”。..

2、感受近似数的存在(自主感受探究)

2.1、上海浦东磁悬浮铁路全长30千米,磁悬浮列车的平均速度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约为3.75×103米/分, 因此,单程运行的时间约为8分钟。

2.2、据新浪网消息,截止到10月28日下午2点,25日晚发生在甘肃省民乐、山丹间的6.1级、5.8级地震造成9人死亡,43人受伤,其中重伤6人,轻伤37人。房屋倒塌1.2万多间,超过5万人受灾。2.3、量一量这一册数学课本的宽度。

3、探索近似数的表达:(小组内合作讨论,教师问题引导并做总结)3.1、探索:

猜谜语:爷爷参加百米赛跑(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史上有一项伟大的发现,那就是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这项发现比西方早了700多年,我们的祖先多么伟大啊!通常计算中我们需对π取近似数,一方面完全精确有时办不到,另一方面也没有必要完全精确。

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四舍五入法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

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那么应为3.1,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0.1);

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那么应为3.14,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0.01); „„ 3.2、概括: 3.2.1精确度: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3.2.2有效数字:此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末位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3.2.3、应用:

例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1)132.4 ;(2)0.0572 ;(3)上述实例中的近似数。例2: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3482(精确到千分位)(2)64.8(精确到个位)(3)1.5046(精确到0.01)(4)0.0692(保留2个有效数字)(5)30542(保留3个有效数字)

4、实践与探索:(学生解题,小组反思)

4.1、学籍卡上甲、乙两学生的身高都填了1.6米,这种填法合理吗? 4.2、全班36人参加100米跑测验,每8人一组,问至少要分几组? 4.3、一辆汽车要装4只轮胎,50只轮胎能装配几辆汽车? 4.4、阅读下列材料,提出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

著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谈到太空育种时说,神舟五号飞船携带1千克左右的植物种子上太空,而今年利用太空育种的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高达807.46千克,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在太空技术的广泛运用上跨上新台阶。

目前惠山区耕地总面积约24.8万亩,水稻的平均亩产量550千克左右,人口37.3万左右。

5、自主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5.1、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大部分是近似数

5.2、精确度和有效数字从两个不同方面表达近似数。5.3要注意实际应用。

6、推荐作业:课本第93页习题3.2第1-2题。参考文献:

【1】 尹磊石《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2】 高向斌著:《走向合作性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 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

时间:2012.3.12 作者:张艮东

篇6: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本学期以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肤浅的尝试。

一、张扬个性、点燃自主学习的火花

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有感情投入、有内在动力支持、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越高。”所以语文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自我情感体验、自我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寻找、利用自己所

喜欢的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我在教《春》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1、你们喜欢春这个季节吗——情感的自我选择。

2、你觉得哪一段写得最好?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学习内容的自我选择。

3、说一说自己对这一课学得怎么样?——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得自我评价。

4、请你说一说学了《春》一课体会到了什么?——学习的自我体验。

这种设计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中,使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都能迸发出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火花。

二、精心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有竞争的互助学习。语文老师肩负着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中既要发挥个性特长、又要紧密合作,既要配合、又要竞争,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既有探索、又有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合作学习的角色中,使每一位学生意识到:

1、学语文随时需要寻找合作者、随时被选择为合作者。

2、自己是合作组中不可缺的一员,其他组员需要自己的帮助、自己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要学会“分享”与合作。

3、自己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合作的质量,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利。

4、合作组是自己大展个性的用武之地。

5、合作组中有分工、有责任,自己要经常变换角色:有时是组长、有时是组员,有时是指导者、有时是请教者,有时是“志同道合”者、有时是辩论对手,有时是发言的主角、有时是观众和听众。

6、合作学习有合作探究、也有竞争探究,所以其中也有竞争后的荣誉。

如我在文言词语的复习课上是这样设计的:

(1)先让各学习小组按“关键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分类出题——第一次合作;

(2)各小组交换出题卷,各小组讨论作答——第二次合作;

(3)经小组讨论仍答不出的,可通过求助——探究;

(4)各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为求助小组解决问题,答对得分——竞争。

三、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创设某种情景或途经,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学习方式。

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质疑是探求知识的开始。我在上《猫》一文的开始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你们见过猫吗?如果给你这个题目,你将写什么?课文写什么内容?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连提出了“七个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七个问题足已说明学生已进入了角色,开始以各种

形式自我提问、自我探究。从而到了“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境地,从不同的视觉,不同的方面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情感。

篇7: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学院:艺术学院

姓名:吴梅青

学号:***529

不得不说马克思主义是非常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从中学到大学我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记得刚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还是很懵懂,虽然很多的理论知识都了解了,但是却不是非常明白其中的深奥。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和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开始愈加深刻起来。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更加严肃认真起来。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基本认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也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更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了三个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它的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由于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基础、条件和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最终出现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可以说它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个世界由此开始走向全新的光明的道路。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内容的基本理解: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蕴含深刻的道理。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是,同时,唯物史观并不是一种封闭的、主观思辨的逻辑体系,它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宽广的道路。它必然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换言之,就是唯物史观同样是一种时代的、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同样具有不同的形式和新的内容。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的传统,是一种真理相传、真理积累和真理探索的传统。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和继承这个传统的基本内涵: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这个传统是一个开放的、富有生命力的、不断发展着的传统。没有创新,它的生命就要终结,这一传统就不能够延续。创新是这个传统的本质特征。所以,继承这个传统是实现创新的前提;而创新则是这一传统延续生命力的保证。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正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而自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后,就开始了在中国的创新历程。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都是创新。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且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反应了普遍真理,是科学的,完整的历史观: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科学的实践观。实践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感性活动和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一方面揭示了意识能动性的真正的、现实的根源,具体而非抽象地发展了意识的能动的方面: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意识显现的事物和现实的真正的客观性和自在性。这样,马克思的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便解决了主观与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问题,并由此解决了西方传统哲学。且只有用实践观点去理解事物和现实,才能用实践观点理解人本身。

3.辩证法是马哲的基本精神。辩证,是破旧立新,以新物质代替旧质,是实践的内在要求。辩证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是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持否定、批判和超越的态度。所谓批判就是否定,但这种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辩证法意义上的扬弃。正是因为坚持不断的自我批判吐故纳新,不断地对以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的批判继承,理论才不会成为仰之弥高的僵化教条,才能够继续前进,在不断的刷新中向更新层次跃进。真正批判的世界观,意味着必须具有严格的科学精神和探索创新的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生动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价值判断的根本准则。

篇8: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

高中语文的学习模式有许多, 好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 学生就是课堂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意识。高中学生心理比较成熟, 有一定的独立性, 但是毕竟还是孩子, 他们会对教师产生依赖, 他们对社会有潜在的探索性, 然而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存在于表面, 所以,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 我们要利用好课堂这几十分钟, 让学生自主探索, 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改变了教师的满堂灌模式,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则成为了组织者、引导者, 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而不是单纯的教给学生语文知识, 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积极探索、合作交流、自我评价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

二、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能主动地去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我要学”, 是学生内心的一种需求, 而以往的被动学习具有强制性, 学生没有兴趣。我们知道, 学生的内在需要主要表现为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 才会乐学。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 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通过有兴趣的合作交流去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 最关键的是学生要有独立性, 有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 在教学中, 我们也要提倡学生独立学习,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给他们适当的机会让他们独立来完成学习目标。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学生有兴趣和信心来完成任务。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计一些适合的问题, 例如, 你喜欢那一部分, 为什么?你觉得这篇文章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些?通过文章的描写, 你联想到了什么?等等。这些问题, 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更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的理念, 同时也包含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 我们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回答, 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反思。

(二)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倡导合作学习

高中生心理已经比较成熟, 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他们的年龄特点更愿意与社会交往与交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师的一言堂, 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机器,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这种模式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长此以往, 肯定会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问题。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 有很多自身的特点, 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要把一切机会让给学生, 让学生有机会去大胆的表现自己, 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分享给每一个人, 在合作中, 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共同探讨来完成学习过程, 在阅读文章中, 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 提高阅读能力, 在写作中, 通过小组互批互改、共同分享、取长补短来提高写作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很重要的,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合作学习, 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探索过程, 要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 重视探究的过程, 要和学生相互倾听和沟通, 这不仅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 也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 除了师生互动,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是十分重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 这种形式通过小组把学优生和学困生联系到了一起, 他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交流, 通过讨论和辩论来说出自己的见解。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因此在小组合作中, 他们学会了倾听, 学会了交流, 学会了赞赏和分享, 同时, 教师适时的引导, 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在教学中, 通过小组合作这一形式,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使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生真正成为了知识的拥有者, 提高了学习效果, 增强了团队精神, 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自主学习在每一个学科中都可以灵活运用,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拉近师生关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 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保证有效的自主学习, 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 激活思维。在合作学习中, 思想冲突不可避免, 这时候,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 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作用, 而且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效果。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认识】相关文章:

浅谈对赌协议10-30

浅谈对动画的认识07-12

浅谈对篮球的认识07-12

浅谈对中医的认识07-12

浅谈对学生思想教育08-22

浅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02-02

浅谈对盛唐诗歌的理解02-02

浅谈对安全工作的认识02-03

浅谈对流动党员的管理02-03

浅谈对水彩特性的理解09-12

上一篇:陈祥恩董事长在集团公司2011年第四季度安全办公会上的讲话(2006)下一篇:庆“七一”党的知识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