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花

2024-05-09

智慧之花(精选16篇)

篇1:智慧之花

第三板块:智慧主题教学

《智慧之花》

一、学习目标

1.能读懂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点。

2.能复述课文内容,将故事缩写成规定字数的一段话。

3.能联系实际写出读后感受或写记实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缩写的方法,并按要求缩写故事。

三、课前准备

熟读《智慧之花》,思考课后习题。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五、课时划分: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些事情轻则会使我们受到伤害,重则会危害我们的生命安全。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且看两个小女孩面对意外事故时的智慧故事。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你怎么理解“智慧”这个词?

二、初步感知

(一)自学课文

1.通过预习,谁能告诉大家课文讲了哪两个小姑娘的智慧故事?

2.到底讲了这两个小姑娘怎样的故事呢?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玛丽亚和江雪的什么故事?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二)汇报交流

1.哪几自然段写了玛丽亚的智慧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哪几自然段写了江雪的故事?你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三、缩写故事

1.刚才同学们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很好!如果请大家围绕主要内容将这两个故事分别缩写成150以内的短文,我们该怎么做?谁能告诉大家要缩写这两个

故事要注意什么?谁有好的经验?来提醒一下同学们。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提炼并出示缩写基本要求:

(1)要交代清楚故事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要保持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根据主要内容,适当进行扩充;

(3)要保持原文的结构和段落顺序,保持人物原有特点;

(4)语言要简练,语句要连贯。

3.缩写是对原文的压缩,是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长文章缩成短文章的一种写作形式。这篇课文共写了两个故事,一般来说,一个故事写一段话,请选择喜欢的一个故事进行缩写,注意字数不超过150字。

4.学生练习缩写

5.交流点评缩写内容

6.分享缩写小窍门

请缩写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缩写的小窍门。

7.学生修改习作

四、板书设计

智慧之花

第一个故事:遇险;救助;脱险。

第二个故事:上当;劝阻;胜利。

五、课堂练习(书写感想、故事)

1.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在困境面前用自己的智慧救助同伴,保护自己的小姑娘。读了这两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你可以说说你读后的感想,也可以说说你知道的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其他故事。

2.如果要写读后感,我们该注意什么?(在简单交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

3.如果写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其他故事,我们又该注意什么?(要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用第三人称写;交代清楚故事六要素;适当运用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六、作业布置

1.联系身边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写一个知道的自我保护或救助别人的故事。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我觉得以下方面做的欠缺:在学生的朗读指导上还不够精,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读后,没有具体的评价,我的鼓励性语言也不够多,没有带动起学生的气氛,导致我和学生都没有进入到状态当中,因此感觉我与学生有些脱节了,不过这次从备课到讲课我都收获到了很多,我想我以后一定会多参加这样的教学活动,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2:智慧之花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的男子,迎面朝我走来„„

他笑眯眯的说道:“放学了呀!”我点了点头,他从口袋拿出一颗糖,准备放在我手里,我疑惑的问:“你是„„?”他笑着说:“你怎么忘了,我是你爸爸的同事呀!”我脑子里快速想着爸爸的同事,就是想不起这个人。于是我问:“叔叔,我爸爸开车出去拉货了。”那个人结巴的说道:“哦„。你„„你爸爸是出去拉货了。”我爸爸其实不是开车拉货的,这个人是坏人,他给我的糖肯定也有问题,我灵机一动,说:“叔叔,你忘了,我不能吃糖的。”那个人只有无奈的把糖放回口袋里。我心想:“我一定要自己想个办法才行呀!”我脑子里突然有了一个办法。

我跟那个人走着走着,我突然叫肚子疼,想上厕所,然后我说:“叔叔,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我马上就回来。”于是我掉头就走,我跑到马路的另一边,面向马路,向路上任意一个向这边走来的男子,就大声喊道:“爸爸,你怎么回来了呀!”马路对面的那个陌生男子大声向我喊道:“那个„„我还有事,先走了。”于是,急忙跑开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一个道理:遇到危险时,要先冷静、镇定,想办法保护自己。

篇3:精妙“四问”催开智慧之花

一问激起千层浪——激趣式提问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 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此处之石即教师之“问”, 激起之浪即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古诗《江雪》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 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 不为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我没有搬出教参中的答案, 而是期待学生的个性理解。“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雪后江河, 粉妆玉砌, 渔翁之意不在鱼, 在乎雪景之中。”“老人内心孤独、寂寞。”“老人是人到晚年万分孤独, 诗人已经告诉我们了, 看诗中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么睿智的发现啊!“我觉得老人在磨炼自己的意志, 天寒地冻可以锻炼人。”“这位老人与众不同, 很清高。”此时诗人隐含其中的那种不同流合污的心迹学生不是已经感悟到了吗?还一个学生答得更精妙:“我看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打击下仍然孜孜以求, 不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 精彩至极, 闪现了个性化的理解。这样的语文, 充满了活力和魅力, 显现了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再问击破水中天——启发式提问

提问启发, 把握时机最重要。非到学生“愤”“悱”之时, 不可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 准确把握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 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注意化整为零, 化难为易, 循循善诱, 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 通过分层启发, 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 摘到桃”的层次上, 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

比如苏教版语文第一册的《认一认1》, 对于已经上过幼儿园的学生来说, “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这些字早就认识, 再说书中都配有插图, 如果我们还是把教学目标仅仅确定为会读这些字, 了解它们的意思, 显然是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教师在学生已经正确认读的基础上,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到这些字, 你们有没有想到一些词语或者话呢?”学生的回答完全超过我的想象, 让人惊喜。“我的手会画好看的画。”“爸爸带我爬过泰山, 泰山很高!”“我读到水, 想到了长江、大海、瀑布、湖泊。”“我觉得大海里水最多, 但是它不能喝很咸的。”“我们小朋友要每天刷牙, 不然就会长蛀牙, 广告上都唱了牙牙乐, 有营养, 牙牙健康长得快又壮”……不应该有谁去怀疑学生的浪漫, 他们会想象、会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能给他们这样自我释放的空间, 还愁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问拨开云中雾——矛盾式提问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同样一个问题, 提出时平平淡淡, 既不新颖又不奇特, 而是“老调重弹”, 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 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 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 让学生有新奇之感, 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也是不少教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 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

诚如笔者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 学生读到文章的第二段时, 有这样一段话:“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 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我让学生自由读了这段话之后,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又在想什么?学生很快找到, 前半句讲他们做的, 后半句是写他们想的。得出答案后, 我继续追问, 他们一会儿看这, 一会儿看那, 怎么又说他们依依不舍呢?一句话, 让学生们陷入了沉思。这是我预料之中的。于是, 我让学生们小组讨论一下, 他们真的依依不舍吗?不到十分钟, 学生们的小手如林。经过激烈的讨论, 学生们此时有着强烈的表达欲, 不说不快。有学生说, 从字面上不难看出, 李白和孟浩然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并不能看出他们依依惜别之情。这可能是编者强加的。有学生同意他的观点, 因为他们都是诗人, 对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的春天都非常喜爱, 当他们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时就忘了朋友的情谊。但也有不同的声音, 他说:“我不这样认为。请你仔细读一读后半句话, 他们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他们知道, 在离别的时候说舍不得, 是很难过的。他们是‘有意的’。”

正当大家为此争论得不可开交时, 我让学生一起背诵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也是一首送别诗, 但是诗中却只字未提“送别”二字, 全诗写了西湖的风景?那又是为什么呢? (学生不语) 这就是诗歌的艺术, 这就是语文的魅力。“道是无晴却有晴”, 将自己丰富的情感掩藏在内心深处, 让有心的人去发现, 去体会。让我们走进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心灵, 一起去感悟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吧!

文章本身存在很多疑问, 教师要利用这些矛盾,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在辩论中拨开云雾, 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

四问望尽天涯路——诱思式提问

诱思式提问注重诱导、注重思维纵向的延伸, 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带入这种境界, 引发学生探索、思考。因此, 诱思式提问要加强问题的深度和难度, 唤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当然, 提问也要控制难度, 保护学生“敢问路在何方”的勇气和信心。

如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只有一个地球》, 先围绕“地球”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再围绕“只有一个”讨论, 让学生理解只有一个地球能够养育生命;然后以“读了这篇课文, 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酸甜苦辣, 你是哪一味”这个问题导读课文, 学生兴致盎然地谈“味”, 并朗读、体味课文中的语句, 力图将“味”表现出来;最后组织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话实说”节目, 教师为主持人, 学生分别扮演环保局局长、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女宇航员、“破坏过环境的”公司老板。支老师的提问如剥笋, 层层深入, 既步步为营, 又给学生留出空间, 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 形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阅读主线, 创造出情趣横生的语文韵味。

篇4:“智慧”之花

81 72 ( ) 54 45 36 27

江槟延说:“从左往右观察,每个数连续加9,所以括号里应填63。”

麦志浩说:“从右往左观察,每个数连续减9,所以括号里应填63。”

我面向全体学生,请“跟他们想法一样的举手”。全班几乎所有学生都举起了手。我正想“收官”总结全课,这时,班嘉璐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我以为班嘉璐有什么问题不懂或有其他什么事,就问:“你有什么问题吗?”

班嘉璐说:“老师,我认为这道题还有另外一种规律,就是从左往右观察,每个数的十位数依次减少1,个位数依次增加1。”

我心里一惊:这孩子真行,这个规律一般要等到二年级学过《9的乘法口诀》以后学生才能掌握。但我还是故意问了一句:“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全班学生鸦雀无声。我让大家都来认真地观察、验证,学生发现“竟然真的是这样”,于是我当即表扬了班嘉璐:“班嘉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发现了这道题里隐含的另一种规律,这朵智慧之花开了。”

班嘉璐笑得甜甜的,说:“谢谢老师!”

我对班嘉璐的表现甚为满意,她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想。我再次准备总结,不料,赵奕翔又举起了手。

我示意他说下去。

赵奕翔自信地说:“我发现这组数字中每一个数字的个位和十位相加都等于9。”赵奕翔和班嘉璐的发现同属于二年级《9的乘法口诀》中所隐含的数学规律,我又大力地表扬了赵奕翔“又一朵智慧之花开放了”。赵奕翔自豪又腼腆地对我笑笑。我接着说:“同学们,他们两个发现的规律一般是二年级的学生才能发现的,他们太了不起了。”全班学生看着他们两个,掌声自发地响起来。

即时表扬“智慧之花”,引发更多的“智慧之花”次递开放,这也是一个科学的规律哟。借杭州数学名师袁晓萍的话来做本文的结束语吧!她说:“儿童的思维与精神世界是独立于成人的数学世界之外的特定文化心理场域,学生往往会基于儿童的经验做出自己的思维表达,这种儿童经验和思维规则需要我们教师有效地去衔接,要懂得向学生借智慧。”

篇5:读《智慧之花》有感

我刚刚学了《智慧之花》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叙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述了维吾尔族小姑娘运用学过的关于电的基本知识,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救了五个触电的男同学。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东北的小姑娘江雪和几个同学吃到变质的冰棍儿后,用自己的智慧与卖变质冰棍的阿姨进行巧妙的周旋,并巧妙地想工商管理所商检科举报了卖变质冰棍的人,使那位非法自制冰棍的阿姨承认了自己非法自制冰棍的事从而通过法律保护了自己和同学不受伤害,保护了自己和同学们的合法权益。

这两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她们俩的勇敢行为让我钦佩不已。我被玛丽亚和江雪的智慧、勇气和爱心所折服。同时我想起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存活的一个人。她被埋在地震废墟中没有惊慌、没有手足无措,而是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罐蜂蜜,她就是靠着这罐蜂蜜,在废墟下掩埋了196个小时后,被官兵救出,活了下来。

从这些故事中我感到了智慧的力量是强大的,是无所不能的。它不仅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更能保护我们在生活中不受欺凌、生命不受损害。虽然我们和和玛利亚、江雪是同龄人,但是比起她们来,我感到有很大的差距,我要努力学习她们。总之,我们以后在生活中,要学会生存。面对危险,要沉重冷静地用智慧、用勇气、用力量、用信念与死神斗争,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呵护娇嫩的生命之花。用自己的智慧解救自己,保护他人。

篇6:智慧之花作文

这篇课文围绕“自我保护”这一主题,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玛丽亚用学过的知识救了五个同学,另一个是江雪用法律知识举报了“黑冰棍”的故事。

现在,我以“电子烟”为例子,谈谈我的感受。

“电子烟”近期在校园内流行,五个人可能有两或三个人身上带了“电子烟”。它本是成人戒烟的工具,其中也有尼古丁,焦油等少量的成分。而它在校园内的出现与流行,正暗示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还比较薄弱,不能完全识别事物的好坏,该不该做这件事。因为我们自我保护能力不够,“电子烟”抽出问题后的应对措施,大多数是回小店退钱。可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有时还会被店家轰走。那我们就要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了。由此也可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篇7:读《智慧之花》有感

<<智慧之花>>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维吾尔族小姑娘玛丽亚,放学时看见五个邻班的男生嬉闹的时候被电线电到,玛丽亚急中生智,用身上的绝缘体尼龙裙救下了他们。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六年级的江雪发现冰棍儿变质了,可是摊主阿姨不承认,后来,江雪用法律让那个摊主低下了头。

她们俩自我保护意识那么强,真令我敬佩。而这,也令我想起了一件往事。

那一天下午,放学后,由于妈妈有事,没时间来接我,于是,我便自己走在回家的道路上。

走着走着,我就有种怪怪的感觉,仿佛有人在跟踪我。突然,一位叔叔拦住了我,问道:“小朋友,这里有没有洗衣店呀?”

我看他长相端正、敦厚,不像是坏人,便如实告诉了他,说:“前面好像有一家干洗店。”

我正要走,那人又把我拦下了:“你能带我去吗?”干洗店离这儿并不远,我到底要不要带他去呢?看着他那张朴实的脸,我的心里矛盾起来。这时,我想起来了妈妈告诉我的一番话:人不可貌相,不能靠面貌判断人是好是坏,不要跟陌生人走。于是,我敷衍地对他说:“就在前面,你自己走吧,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我便撒腿就跑。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那个人有许多疑点,比如:没拿衣服去洗衣店干嘛?就算是去拿衣服,又怎么会不知道路呢?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怕啊!

篇8:让智慧之花在“操作”中绽放

出示题目:

上面是一组平行线, 利用这组平行线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生独立操作后, 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利用这组平行线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如何能确保你画出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不会出现太大的误差?

生1:我用了三角尺和直尺来做工具, 把三角尺的斜边和其中的一条平行线重合, 这样就能在两条平行线间描出一条直角边, 再通过直尺平移三角尺, 就像画平行线那样, 得到两条互相平行的对边, 得到的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师 (肯定) 继续询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我的方法比生1的简单多了, 而且万无一失!

师:老师很感兴趣, 说说你的画法。

生2 (举起手中的直尺) :你瞧, 我们所用的直尺是一个长方形, 那它的上下两条边一定是互相平行的。我把直尺斜过来一点摆在这组平行线上, 然后描出直尺的上下两条边, 一个平行四边形就画成啦!

师肯定, 同学们都认同点头。

讨论到如何在一组平行线中画出等腰梯形, 学生们有些面露难色, 是啊, 如果是在方格纸上画还能对应数出格子画出等腰梯形。而现在, 就连我也没有能想到一个很快捷的方法指导学生画出等腰梯形。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有一个学生高高举起了双手。

师:你说说看!

生 (举起手中的三角尺) :这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 我是用它画出等腰梯形的。我先确保三角尺的斜边和平行线平行, 再把三角尺移到超过这组平行线的地方, 描出两条直角边, 就能画成等腰梯形了。

呵呵, 一个棘手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 我不由得佩服起这些孩子, 用他们的智慧解决了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案例二】

出示题目:把梯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 (要求:小组先合作操作, 再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而且不容易出错。

生1 (优秀生) :我是按老师讲的先把两条边旋转后画出来, 再补全整个图形。

师:这是老师教给的方法, 很管用吧! (心中不免有点成功感) 大家都是这样画的吗?

生:是 (声音蛮大的) 。

还是有几位学生高举起了小手。

生2:老师, 我不是这样画的。

师:好, 说说你的做法。

生2 (把同桌的课本拿过来) :我是这样做的, 我自己书上是原来的, 我再拿这样的一幅图, 然后逆时针旋转90°, 记下旋转好的图形, 看看每条边的位置和方向, 再画下来, 这样就不会错了。

说完一板一眼的演示起来。呵呵, 还真行, 师报以赞许的目光。

生3:老师, 我的画法和生2的差不多, 但我肯定我的画法比他更保险。

师:呵呵, 说说你怎么个保险法。

生3 (拿出一张作业纸) :我先把图形描下来, 然后用铅笔尖固定住A点, 然后把作业纸旋转90°, 再用力描出铅笔印, 拿开纸, 只要描出刚才的印儿就好了。

师:大家听明白吗?看来这位同学平时肯定喜欢描画, 没想到她能把这个技巧运用到我们这道题目中来, 真不简单。大家应该给她掌声。

正当我要结束这道题目的时候。一位我认为平时比较调皮的男同学高举起小手。我本想呵叱他一下。但看看他那着急的样子, 还是“耽误”点时间让他发表下意见吧。

师:请你来说说看, 还有什么好办法。

生4 (竟拿出了个圆规) :老师, 我是用圆规来画的。保证百分百正确。我先把有针的一脚固定在A点, 把另一只脚对准其他一个顶点。然后逆时针旋转90°。描出这个点, 依次描出其他的点, 最后连起来……

因为其他学生没有圆规, 甚至有些学生都不认识。于是我让他到展示台上操作了一遍, 果真很完美。之后我补充讲了下圆规的作用。看这学生都想用圆规试试的表情, 我对这位男生由衷赞叹。

【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 而是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探究与交流。”马芯兰老师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现行的苏教国标版第八册数学13个单元中, 有半数以上的单元, 每课时都安排了不同层面的操作, 使得课前准备工作量大大增加, 有的时候为了借一个教具要跑好几个地方。虽辛苦, 但也幸福, 因为给了学生操作的空间和思维创造的天地, 他们也时常带给我们惊喜和作为教者的自豪和喜悦。以上两例便是佐证。

从做量器认识容量单位升, 用针筒滴水来感受毫升, 和学生们做美妙的杯琴一起敲敲唱唱, 用小棒一边摆一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用折纸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用画等边三角形的方法画出美丽的雪花, 剪纸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再到折对称、画平移、扭旋转并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我和学生们一起感受着操作的神奇, 探索着数学的奥秘。

操作, 让学生的知识从无到有, 从抽象到具体, 从看书本到我来探究;操作, 是衔接知识传递的无声桥梁,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篇9:“意外”点燃智慧之花

【关键词】智力潜能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58-01

那天,我主要对四年级"数与代数"方面的知识进行总复习,就在离下课还有10分钟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道题(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

图意:一大瓶蜂蜜2kg,售价是20元;一小瓶蜂蜜500g,售价是6元。

问:哪种蜂蜜便宜些?

本题判断方法有多种,可以把2千克的大瓶装作为标准,那么小瓶装的蜂蜜要达到大瓶装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后再进行判断;也可以把500元的小瓶装做标准,那么大瓶装的蜂蜜买500克,只需除以4,所以价钱也除以4后再进行判断……

教学活动一切按我预定的思维程序展开:

1.出示信息,学生理解题意。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 2千克的蜂蜜要20元,而500克的蜂蜜要6元。

师:究竟哪种蜂蜜便宜些呢?请你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学生思考、讨论。)

2.反馈汇报。

生1:我们都认为大瓶装的蜂蜜便宜,因为大瓶的蜂蜜如果换成是小瓶的话,能换4瓶,那么20÷4=5(元),而5元小于6元,所以大瓶装的蜂蜜便宜。

生2:我还有方法,我们也都认为大瓶装的蜂蜜便宜,因为小瓶的蜂蜜如果要和大瓶一样多的话,能需要4瓶,那么6 × 4 = 24(元),而20元小于24元,所以大瓶装的蜂蜜便宜。

以上2种方法都在我意料之内。这时,有个学生高举小手。

生3:老师还可以把2千克换成2000克,用2000÷20=100。

师:然后怎么办呢?

学生再思考,但一时又说不出来。

其他学生纷纷叫起来:“不行,不行, 20元是总的价钱,怎么能除以总价呢?”

正当我准备顺着学生的话说下去,生3的支持者出现了。

生4:老师,我刚才试过了,用他的方法也能比出来。

我愣住了!心想:他不知又有什么鬼点子,我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头,刚想摆摆手,让他坐下。他却又迫不及待地说:“老师,给我一分钟,让我说说行吗?”看着他有些期盼的目光,我想反正也快下课了,不妨听听他能说些什么?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4: 2000÷20=100(克),就表示大瓶装的蜂蜜用1元钱能买到100克,而500÷6=83(克)……2(克),也就是说小瓶装的蜂蜜1元钱只能买到83克多一点儿,显然大瓶的蜂蜜使宜嘛!

这时,整个教室鸦雀无声,之后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多精彩的回答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可以用除以总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呢?

难道总价就只能做被除数吗?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许会有更多的发现。我在研究教材时,虽然也想到了题目的开放,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开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胆开放了思维,跳出了固定的模式去思考,灵活运用了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了问题,真正做到了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让这节本来平淡无奇的课堂因这一分钟的出现而变的生动起来,并点燃了一个个思维碰撞的火花。

这虽然只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段小小插曲,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更深入、更全面的思索些什么呢?

1.抓住学生的思维亮点。

上完这节课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激动,为学生,也为自己。正如我上面所遇到的情形,正是有了那宝贵的一分钟,才有了课堂上的那次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并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角度的多样性。这更使我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些细小表现,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无论课上还是课后,都应注意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随机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方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

教材是知识与思维的载体,而青岛版的教材都是以情境图来展示教学内容的。它给了我们更大的研读教材的空间,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挑战。教材上的每幅图都有蕴涵着大量可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素材。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把它研读透彻,才能尝到其中美味。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研读教材,并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智力潜能。正如上面案例中所提到的数量除以总价的方法,不正是引发了学生如此的探究热情吗?如果我们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在魅力,必将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有利于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良好的情感体验。

3.把握课堂的意外生成。

课堂之所以是充满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在实际教学中,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面面俱到。课堂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使我们难以完全按照事先的预设进行教学。因此,在面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意外”所蕴涵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提供展示思维、交流观点的时空。我们要敢于给予学生这一分钟,甚至是几分钟,要敢于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我们才能收获到课堂的精彩。

篇10:读《智慧之花》有感

文中的玛丽亚是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姑娘,她在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已学的用电知识,勇敢地救出了邻班五个男孩。而远隔千里外的东北小姑娘江雪,在发现有不法销售者以卖变质冰棍,谋取暴利时,巧妙地向工商管理所举报了卖变质冰棍的人。运用法律既保护了自己又保护了同伴。

当我细细品读后,我不禁扪心自问:是什么使身处异地的两个小姑娘,同时做出了自我保护的举动?是什么使两个小姑娘能不惧危险,不畏强权,毅然救出伙伴,毅然举报那些不法分子呢?是爱心吗?不,是一颗不仅包含爱心,还融汇了智慧与勇气的心。只有当你具备了这些种种后,才能学会生存,学会帮助别人。在想到这些后,我又不禁感慨到,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受了委屈,吃了亏,虽然有理,可却胆小懦弱,因而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而那些旁观者呢?又是一个个熟视无睹,谁也没有站出来为这事打抱不平。也有一些人,遇到了困难,面临危险,只是茫然无措,干着急,可这有什么用呢?从小我们就学习知识,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能派上用处,可那些人呢?不是任由自生自灭,就是置之不理。真让人寒心那!

篇11:读《智慧之花》有感

合上书,慢慢回味。五年级学生玛利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五个男生触电了,她按照老实说过的知识救了五个男生。还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江雪,在放学后回家的路上卖冰棍吃坏了肚子,向工商局投诉。是什么力量让玛利亚和江雪如此机智勇敢呢?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将爱心、勇气和智慧融于一身。

我终于忍不住又一次翻开了这篇文章,当我看到“她急得双手直拍身体,忽然转悲为喜:我不是穿着尼龙裙子吗?”时,我不由得心里一振:当她知道自己穿的是尼龙裙的时候,看到了五个小伙伴的生命的希望,不由得转忧为喜了。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我老家邻居家的孩子小华。当天下午,我和小华一起从幼儿园回家,我们正当在湖边有说有笑的时候,渐渐地听见了一个人的求救声,我们心里一惊:有人落水了!湖边已经站满了人,小华却拉着我上了皮划艇,冲向湖心。我们忙把他拖上艇,我正准备把艇划上岸,他却一把从我的手中夺下桨,架在他的背上,使他的肚子拱起来,说:“老师不是说过‘如果有人落水要把他的肚子供起来’吗?”我惭愧的点了一下头。

篇12:智慧之花主要内容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想到,这两个女孩是多么令人敬佩,如果这两种危险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些人也许就会置之不理或是忍气吞声。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是这样的:见到好朋友有危险了,不会先想到怎么就好朋友,却先想到的是害怕,自己会不会有危险。自己吃亏了,顶多是跟别人吵几句,有的甚至大打出手,也不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我们从小到大学得那么多知识都是白用的么?难道就不能多加应用,来保护我们的财产、生命安全么?

玛利亚面对险情毫不慌乱,而是动脑思考,最后用学到的知识成、成功地救出了同伴。江雪在自己和同学的消费权益受到损害时能挺身而出,勇敢的和不法商贩作斗争,最终巧妙的借助法律武器,保护了自己和同伴。他们两的勇敢行为让我钦佩不已。虽然都是同龄人,()但和玛利亚、江雪比起来,我感到有很大的差距。

玛利亚面对危险毫不慌乱,而是动脑思考,最后用学到的知识成、成功地救出了同伴。江雪在自己和同学吃冰棍身体受到损害时能挺身而出,勇敢的和不法的商贩作斗争,最终巧妙的借助法律武器,保护了自己和同伴。他们两的勇敢行为让我钦佩不已。虽然都是同龄人,但和玛利亚、江雪比起来,我感到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应该向玛利亚和江雪学习,学习他们的勇敢,学习他们的聪明。遇到危险,积极的运用老师教我们的知识,战胜困难,摆脱危险,保护自己。

篇13:智慧型家庭盛开“艺术之花”

一、家庭的学习氛围与艺术思维在孩子艺术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我在与孩子及其家长的交流中发现, 孩子的艺术思维及对艺术的了解及产生的兴趣, 与孩子的家庭艺术氛围和家庭学习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曾经培养了一位名叫钱嘉伟的中学生, 他的绘画作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书画大赛”并荣获金奖的好成绩, 令学生与教师赞赏有加, 对其父母也是心灵上的极大鼓舞。据了解, 该生儿童时代就在母亲艺术思维的熏陶下, 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中受到感染, 小时候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母亲晚上将他带在身边, 给他讲美好感人且充满情趣的古今中外的故事, 给他看精美的图画, 给他讲解图画中的人物故事和蕴涵的道理……上小学后, 他的母亲开始让他涉猎各种各样的书籍, 指导他对此进行思考与分析, 对于书中的情境与蕴含的思想感情, 他们常常在一起共同交流, 就这样日积月累, 孩子的欣赏能力和对美的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于是, 他的母亲开始对其进行美术绘画基本功激发兴趣式的训练, 首先帮助孩子学会观察事物, 并指导孩子树立空间思维的想象力, 又不断指导孩子大胆想象。长期如此训练与培养, 不但树立了孩子的艺术创作自信心, 而且还切实让孩子在父母的艺术思维的熏陶和艺术教育指导下, 培养了孩子的艺术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 可见家庭学习氛围与父母艺术思维层次对孩子艺术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的作用。

二、家庭对孩子艺术思维与创作习惯的循循善诱式培养是孩子艺术思维得以贯彻与大胆创作的重要方法保证

智慧型家庭不但能有效地指导孩子对艺术产生明显的倾向性, 还能够关注孩子的艺术心理与艺术习惯的培养。这对家长来说是高层次的要求了, 然而家长只要遵循一定的艺术教育的心理规则, 寻求一定的艺术教育的方法, 是可以教育好孩子认真贯彻自己的艺术思维与创作实践的。我曾有一名学生叫程强俊, 他写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并多次参加“全国中学生书画大赛”荣获金奖, 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要探究他书法练字的成功历程, 我们会发现:他的父母从小就特别注重指导他端正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和运笔技巧, 他们的做法对他现在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父亲无论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还是寒风凛冽的冬季, 始终都鼓励、教育他发扬吃苦耐劳的顽强品质, 坚持、坚持、再坚持, 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和收获。显然, 这是离不开家庭对他的艺术习惯的培养与指导的, 而这一过程充分地显示出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艺术思维与创作习惯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家庭对孩子艺术教育的悉心投入与执著探索是孩子取得艺术进步与收获的重要原动力

人们常常说:“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是啊, 家庭对于有着浓厚的艺术兴趣, 对于已经养成良好的艺术习惯, 对于已经具有积极的艺术创作倾向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艺术成才之路, 艺术教育的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有效投入及他们的艺术培养途径的积极探索就显得相当重要了。这里我也可做“管中窥豹”式的成功案例介绍。我的一名女学生叫严璐, 该生一开始对绘画兴趣并不浓厚, 她的父亲起初认识到了这一点, 就经常与她谈心, 和她谈美术绘画, 谈绘画欣赏, 谈绘画在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 谈水彩画、素描、山水画……据说, 一次, 她的父亲和她一起看一本漫画书, 两人不觉看得开怀大笑, 前仰后合的, 她的父亲灵机一动, 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 尤其是激发她的漫画创作激情的巧妙设计。有一次, 他假装在外喝酒过量, 回家之后, 显得有些失态的表现, 引起孩子的伤感, 刺激之下, 她的妈妈提醒孩子可否将父亲的酒后状态真实又夸张地画下来以提醒爸爸的注意。于是她就含着泪记录下了这一情境, 画了一幅很好的漫画。之后, 爸爸看了很感动, 并交给我赏析, 我给予了这幅漫画高度的评价。从那以后, 该生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都会自我审视一番并常常试着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随后的“全国中学生书画大赛”中也多次荣获金奖。由此可见, 孩子的艺术思维的开启、艺术习惯的培养和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家庭对孩子艺术教育的悉心投入与方式方法的执著探索。

综上所述, 智慧型家庭的美术教育之所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不仅在于家庭学习氛围与艺术思维对孩子艺术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还在于家庭对孩子艺术教育的悉心投入与执著探索, 以及家校、师长的有效合力。此时我不由得想起曾经看过的诗这样写道:“如果孩子是鸟, 你就是天堂;如果孩子是鱼, 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 你就是春天。”我想这首诗是写给老师的, 也是写给父母的。智慧型家庭的美术教育让孩子的世界海阔天高, 春意盎然。

摘要:结合教学实践, 就智慧型家庭对孩子的美术教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重要影响进行了分析。

篇14:高效课堂,绽放智慧之花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好的教学总有让教学工作者感到遗憾的地方,总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不懈的追求和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有效、更完美。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呢?

一、善于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最终使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会促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

二、激发学生思维的激情,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根据实际教学灵活变通教材来帮助学生理解吸收。数学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基础知识;另外一条则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认真分析和研读教材统揽全局,建立各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归纳和揭示其中蕴含的数学的思想的精髓。然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就在教师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和激发。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发散思维、推理、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各种悬疑式的语言激励、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

三、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提炼出来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善于去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首先,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这样,学生在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时不断思考,不断尝试,进而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在加强基本技能的培养的同时,让他们在生活中适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四、注重教學反思,促进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和改进的过程,是教师研究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过程,使教师在不断的反思中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教学过程更优化,把教学水平不断推向新的境界和新的高度。教学反思可以是对一个教学章节、一堂课、一个教学片段,甚至一句话、一个教学动作等的反思。因此,我们在上完每节课后需要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等。总之,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会使教师不断丰富实践知识,增长教学智慧。

篇15:六年级作文智慧之花

那是一个晚上,外面黑漆漆的,没有一颗星星。妈妈出去了,就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里,我一个人在桌子上做作业。这时,门外突然响里了敲门声“咚、咚、咚”。我感到很疑惑,又有几分紧张,怕是什么坏人。我胆颤心惊地走到门边,凑到猫眼边看了看,门外站着一个身穿默哀的人,嘴上露出一丝奸诈的笑,那双眼睛不坏好意。我立刻意识到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人,说不定是个匪徒什么的。我一下子毛骨悚然,虽然这种事情老师、家长已教育了很多次,可是毕竟没有真正碰到过。我一下子大脑空白。我试着胆,大声说:“爸,有人来了!”然后又模仿一个很粗的声音,哆哆嗦嗦地说:“啊!是谁啊!”接着,我迅速打开电视机,将声音调到很大,又开起了游戏的音乐。我的心怦怦直跳,生怕被那人看穿,我又模仿爸爸的声音:“宝贝,是什么人啊,我来看,你先去玩吧!”我又一想,那个人到底走了没有,他看出来了吗?我小心翼翼地又一次来到门边,远远地又朝猫眼看了看,已经没有人了。我这才算松了口气,但仍不敢吊以轻心,怕那个人还在不远处听着。我便立刻给妈妈打电话,说了这件事,让她赶紧回来。

妈妈回来后,夸我很勇敢,也很聪明。其实这便是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生活中,这类突发的意外还有很多,有一次,我就用勇气和知识保护了自己。

还记得上次春游的时候,中午我们吃的是烧烤。正当我们烤得起劲的时候,锡纸突然着了起来。我们都吓坏了,眼看着火就要烧到食物了。我们立刻用夹子把食物夹到盘子里,使那些食物不被烧坏,火越窜越高,红红地映照着我们被吓坏了的脸。我和郑鹏博合力用夹子将锡纸扔到了地上,可大火却不停歇,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踩!”我也反应过来用脚将火踩灭,火接触不到空气,就无法燃烧。我赶紧跑上前去,和组员一起拼命踩着那张锡纸,过了一会儿,火终于灭了,大家又平静了下来,这可都是靠我们对火的认识,让我们懂得隔绝空气来灭火,当然也离不开我们齐心协力灭火。让这次着火化险为夷。

篇16:六年级作文智慧之花

那是我上五年级暑假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上完补习班,妈妈打电话让老师告诉我,明天是爷爷的六十大寿,让我今天下课后自己坐公交车去乡下的爷爷家。

一下课,我就背着书包,哼着小曲儿,去车站,坐上去我爷爷家的车,过来了好一会儿,到点我下了车。来到一条小巷子里,这是前往爷爷家的必经之路。走着走着,我听到背后传来了一个声音:“小姑娘,你到了啊?”我没有应声,低下头快步走了起来。“小姑娘,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抬起头,看了看前面这个人。这是个高一米七几的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他头发偏长,鹰钩鼻,人很瘦。我的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这个人我不认识啊!难道……我不敢往下想下去了。但是脑海中还是浮现出了一些电视上的报道。我心中一紧,心跳得飞快,这时那个陌生人说:“小姑娘,你妈妈让我带你回家,已经过了很久了,我们快走吧!”我的手被陌生人一把拉过,正想拉我走。我急中生智对陌生人笑眯眯地说:“叔叔,我每次回家妈妈都要我去大街上的那个杂货店里拿牛奶,要不我们去拿奶吧!”“好———好吧。”陌生人无可奈何地回答道。我走出小巷,心里偷偷地呼了一口气,走进了在巷口边的“许乔杂货店”。这是爷爷家的邻居许伯伯开的,见我走进店中,坐在收银台的许伯母便亲热的朝我走来,对我说:“阳阳,你怎么来了?噢,对了!明天你爷爷生日,你给他来过生日吧?”是,可是伯母,这位叔叔说妈妈叫他带我回家呢,怎么回事哦?”“怎么可能!你爸爸妈妈应该在你爷爷家呀。”边说着,突然伯母也仿佛领悟到什么,边用她那锐利的目光上上下下扫了陌生人几眼。陌生男人见到自己的阴谋被识破,脸刷的一下惨白嘀咕着:“啊!那个!我———我可能认错了,我先走了。”说完便逃也似地跑了。随后,伯伯来了,伯母送我一起回了爷爷家。

上一篇:海洋学院学子成长感悟下一篇:应届毕业生如何备考银行春季校园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