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2024-05-20

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通用9篇)

篇1: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为了保证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的育人效益与优势,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准备阶段

1、学校召开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技术管理人员会议,研究各学科课程资源的下载及应用,制定好各学科具体的实施计划。

2、各组长召开组内会议,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并做好应用远程设备开展教学的动员会,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

二、实施阶段

1、学校每周安排具体的农远课程。注重不同学科及不同年级。规定语、数、英等学科45岁以下任课教师要每学期利用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上不少于3课。45岁以上任课教师要每学期利用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不少于1节。

2、在校本培训和学校具体部署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利用教研组开展“研讨课”的机会都上一节农远公开课。

3、将开展利用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举行校级优质课比赛,选拔出优秀人才参与上级活动。

4、每周分年级组组织学生集体收看,对学生在思想、卫生、法制、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教育。

三、考核阶段

在教学比武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要求每个教研组选拔、推荐出一人参赛,最后在校内评选出利用农远设备上课效果好的先进个人。

四、总结阶段

1、学校的先进个人完成个人的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学校对“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提高教师对农远工程的认识。并及时总结经验,弥补不足,调整工作思路中的漏洞。更好地完成农远工作。

篇2: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组织的农远工程的号召,我们邵营小学也积极行动起来,进行了具体、实效性强的农远知识培训工作。在每位教师都对农远教育有了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实施、应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准备阶段

1、学校召开年组长会议,研究学科课程资源,制定好具体的部署计划。

2、各教研级召开组内会议,传达学校会议精神,并做好应用远程设备开展教学的动员会。

二、实施阶段

1、学校每周都安排具体的农远课程,并编排了课表。注重了不同学科及不同年级。学校规定语、数、外、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任课教师要每周利用光盘播放教室和卫星教学收视教室之一上一节课。达到每周每室上课20课时要求。

2、在校本培训和学校具体部署的基础上,我们学校将开展利用光盘播放室和卫星教学收视教室进行课堂教学的大练兵活动,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都上一节农远公开课。

3、配合上级开展教学竞赛活动,在学校开展的课堂教学大练兵的基础上,选拔出优秀人才。

三、考核阶段

在教学大练兵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年组选拔、推

荐出两人参赛,最后在校内评选出利用农远设备上课效果好的先进个人。

四、总结阶段

1、学校的每位任课教师完成个人的农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2、学校召开“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工作的总结。

邵营小学年9月 2009

邵营小学现代

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计划 为全面推进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制定2008-2009学本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的工作计划。

一、培训工作

1、作好农远工程项目校管理者培训。

2、作好农远工程项目校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3、作好作好农远工程项目校设备管理人员的设备使用培训。

二、教科研工作

1、指导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学科骨干教师应用农远设备及教学资源。

2、骨干教师开展农远资源整合。

3、作好我校的农远工程的专项课题。

三、竞赛活动

1、作好区级农远工程示范课评比。参加区里组织的竞赛活动。

2、作好我校农远工程教学应用中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活动。

邵营小学

篇3: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一、西部地区农村中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西部地区农村中学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笔者对甘肃省通渭县的农村中学展开调查发现, 该地区实验课程的开展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 实验设备少

实验设备的缺乏是大部分偏远地区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资金短缺, 导致无力购买实验设备, 加上部分教育部门或学校对实验不重视, 对学校的实验设施及实验器材的投资更加的少。

2. 实验课程少

在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许多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不一定必须开设实验课程, 单纯的理论讲解同样可以使学生做好实验题, 当然, 这与当前大教育背景有密切的联系, 许多教师在升学率及高考的压力下, 根本就不考虑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和创新的精神。

3. 学校不重视

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 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学校仍然普遍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 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缺乏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于实验课程的开设存在得过且过的心态, 缺乏重视。

4. 实验质量低

一些学校即便开设了少量的实验课程, 由于教师及学校的不重视导致实验课效果不佳, 实验质量低, 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实验。此外, 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理论、技能, 也会导致实验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以上四个问题中, 实验器材的短缺是主要的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虚拟实验来解决学校实验课教学的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 因为“农远工程”的全面完工, 这些没有能力购买大量实验设备的学校也大都配备有计算机网络教室, 因此, 为虚拟实验开设提供了平台。

二、虚拟实验的内涵和特点

1. 虚拟实验的涵义

虚拟实验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仍然处于发展和深化的阶段。关于虚拟实验的概念界定, 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解释。

有的学者从实验的原理和工具的角度出发, 认为虚拟实验是以数学理论、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与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 采用“面向对象”思想创建的能够实时操作的、非实在的实验空间, 在此环境中, 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1]

有的学者从实验的效果维度对虚拟实验进行描述, “虚拟实验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各种虚拟实验环境, 实验者可以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完成各种预定的实验项目, 所取得的学习或训练效果等价于甚至优于在真实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2]

除此之外, 还有学者从远程协作、环境构成的维度对虚拟实验进行了描述, 本文主要从实验效果的维度进行探讨。

2. 虚拟实验的优势

(1) 经济适用性。传统实验往往需要购买大量的设备, 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损耗, 而且有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价格高昂, 这也是农村中学不能有效地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因, 虚拟实验因为是计算机仿真, 模拟的虚拟实验器材有无损耗、无污染、可重复的优点, 大大减少实验室设备的投入与维护, 实验项目可无限进行, 减少了实验器材的耗损。[3]

(2) 安全性。有的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操作要求非常的严格, 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人身安全问题和财产的损失, 因此, 有些危险、有毒、有危害的实验, 也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开展, 以保障师生安全, 减少财产损失。

(3) 时空开放性。传统实验课要求有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进行操作, 实验室很难做到全天24小时开放, 学生不可能把实验器材移到别的场所, 虚拟实验可以借助网络随时随地开展实验, 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可控性。虚拟实验具有高仿真的特点, 可以营造一个和现实环境相同的模拟环境, 每个学生相当于拥有了自己的独立的实验室,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 虚拟实验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实验的进程, 对实验的细节可以加快或者放慢, 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实验中相应的数据还可以及时地反馈给实验操作者。

3. 利用虚拟实验的优势解决农村中学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

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充分说明了虚拟实验在中学实验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 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改变枯燥的课堂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并且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由于实验设备的不足, 许多农村落后地区的中学无法开展相关的实验, 虚拟实验针对实验设备的短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 虚拟实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真实实验开设的不足,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 很好地理解理化课程中的相关理论。在几年前, 开设虚拟实验仍然只是一个设想, 落后地区缺少相关的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 但是如今, “农远工程”的建设为虚拟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

三、依托“农远工程”开展虚拟实验教学

1.“农远工程”的实施现状

2003年11月, 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 开始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简称“农远”或“农远工程”) 试点工作。至2007年底, 历时五年, 共计投资100亿元, “农远工程”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完工。

众所周知, “农远工程”分为三种模式进行, 第一种模式采取的是教学光盘播放点, 该模式主要是针对边远地区的小学教学点。第二种模式是卫星教学接受点, 该模式主要是建立卫星教学收视点, 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1~6年级所需的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 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 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小, 该模式主要针对农村完全小学。[4]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第三种模式 (以下简称模式三) :该模式主要是建立计算机教室, 每套装置主要由卫星教学收视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和联网的计算机教室系统构成。包括服务器1台、交换机1台、教师机 (多媒体配置, 带有源音箱) 1台、学生机25台。该模式主要针对农村乡镇初级中学。

依托模式三, 农村乡镇的初级中学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 为虚拟实验提供了坚实的设备支持。

2. 模式三和虚拟实验的整合

模式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能够让教师和学生进行自主的搜索和加工。根据模式三的特点, 可以实施探究式学习、群体式教学、小组协作式教学三种教学策略。[5]群体式教学是教师采取广播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同一教学内容, 这一模式有利于学生观摩和学习, 偏重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由于虚拟实验需要借助网络环境, 符合网络环境下学习的认知规律。虚拟实验的优势在于能够支持自主探究式学习,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反复地假设、验证, 有利于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知识的内化。

根据虚拟实验的特点和探究式学习的相关理论, 笔者设计了一教学模式 (如图1) :

从图1可以看出, 利用虚拟实验进行试验教学, 教师在学习之初需要对学生的整体认知情况进行了解, 然后针对课程目标确定实验的主题, 学生根据自己习得的经验提出猜想, 接着自己动手进行验证, 这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 不断推翻自己的假设, 直到得出满意的结论。学生完成这一步骤之后, 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阐述自己的观点, 吸取别的学生的经验。评价试验阶段,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 之后, 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出评价。

四、虚拟实验开展的保障措施

1. 发挥校长的带头作用

“农远工程”在绝大部分地区都处于低水平的利用状态, 关键问题是校长不重视, 管理不规范, 无管理制度, 无管理办法。[6]校长的管理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 校长的观念与意识会对学校应用发展的速度与水平起主导作用。[7]在这个过程中, 校长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文化环境, 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 采取多种积极的措施鼓励师生利用资源, 按照课程内容、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开发教育教学课件, 开展校本培训, 有效地利用校本资源,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

2. 保障资源获取

“农远工程”教学资源库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其中不乏相关的虚拟实验软件, 并且有大量的教学资源, 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甄别能力, 根据自身的情况选取合适的资源进行教学, 由于虚拟实验具有很强操作性, 因为条件限制而不能进行的实验都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完成。另一方面, 农远资源库中不一定有完整的资源, 可以在一些软件开放商处购买, 或通过当地教育部门统筹协调, 获取相关资源。

3. 加强教职工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要派遣学校的技术带头人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与此同时, 校长本人至少参加县一级的培训, 以提高自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管理水平, 提升自己对“农远工程”建设前沿动态的洞察力和信息技术涵养, [8]加强校本培训, 聘请技术专家, 培养学校技术骨干, 开展技术交流研讨等活动, 调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虚拟实验是对真实实验的模拟,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 虽然有很多优势, 但是仍然不能够代替传统实验, 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获得的情景体验和动手实践能力是虚拟实验无可替代的, 用虚拟实验代替真实的试验操作, 只是在部分地区缺乏实验设备的情况下采取的权宜之计, 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要重视真实实验, 两种试验方法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单美贤, 李艺.虚拟实验原理与教学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汪诗林, 吴泉源.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0, (2) :33-35.

[3]黄飞, 王世运.浅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验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 2011.

[4]毕猛, 王玉等.农远工程“三种模式”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J].新课程研究, 2011, (8) .

[5]宇星, 张杰, 唐夏芸.我国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策略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09, (2) :93-96.

[6]杨改学.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10, (9) .

[7]王珠珠.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 2009, (8) :61-65.

篇4: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关键词:农远工程;项目学校;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54-02

“农远工程”为模式三项目学校(农村初中)配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IP资源和教学资源库等设备和资源。计算机教室配备了30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和1台服务器,服务器用于存储卫星IP资源、教学资源库和教师个人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配置DVD播放机、电视机、数字卫星接收机、计算机、控制台(AV和VGA矩阵)、投影机以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学科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应用这些设备和资源,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解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设备和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我们对五省(自治区)的332名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1. 调查对象

对已配发设备和资源的五个省(自治区)的332名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他们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60人、四川省阿坝州52人、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60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62人、陕西省渭南市98人。

2. 调查内容

模式三项目学校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设备和资源的管理与教学应用情况、“农远工程”在模式三项目学校实施后产生的初步效果。

3. 调查方法

问卷法:对五省(自治区)的332名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学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座谈法:与五省(自治区)的电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部分教师进行了座谈。

4.信息技术素养现状

从调查数据表(略)可以看出:模式三项目学校的大部分学科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对计算机进行简单的设置与维护,能较为熟练地使用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约有一半的人能基本熟练地使用Internet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教学资源使用情况的调研

1.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情况

在多媒体教室中,室外的接收天线通过功分器与卫星数字接收机和计算机相连,接收的信息可以在显示器或电视机中显示,也可以通过投影机在大屏幕上显示。多媒体教室主要用于学科教学,被调查的332人中,50人(15.06%)在多媒体教室主要用电视机或投影机收看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空中课堂节目;136人(40.96%)在多媒体教室主要通过DVD机、电视机、投影机播放教学光盘节目;有64人(19.28%)在多媒体教室主要通过网络调取服务器中的卫星IP资源进行教学;82人(24.70%)在多媒体教室主要通过网络调用服务器中的资源库进行教学。

2.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使用情况

计算机网络教室在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后,也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科教师只有掌握了计算机教室的控制软件的广播教学、电子白板、屏幕监视、教学示范、电子抢答、电子举手、远程命令、文件传输等功能,才能在课堂教学时组织学生更好地运用计算机教室进行学习。经调查,有123人(37.05%)知道计算机教室的控制软件的这些功能,有209人(62.95%)表示不知道计算机教室的控制软件的这些功能。

3. 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

“农远工程”模式三项目学校拥有教学光盘、IP资源和教学资源库三种形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卫星IP资源是根据模式三项目学校的需要,经过中央电化教育馆的整合,通过卫星IP频道发送给项目学校的。卫星IP资源主要有时事动态、课程资源、学习指导、专题教育、教师发展、少年文化、为农服务、使用指南和网站导航等9个栏目。经调研,学科教师浏览IP资源最多的四个栏目依次是课程资源、时事动态、学习指导和专题教育。资源库是经过有关部门评审,内容上符合新课标,制作技术上符合教育部基础教育元数据标准,可以帮助教师加强对问题的讲解,在教学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332名学科教师一周内用于浏览资源库的时间见表1。

“农远工程”实施的目标是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应用到课堂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经调查,332名学科教师使用媒体资源的教学课时占到整个教学课时的比例见表2。

使用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时,有136人(40.96%)能根据备课时选择的媒体,设计教学程序、创设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196人(59.04%)不能很好地将备课时选择的媒体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4. 教育教学资源的管理

“农远工程”模式三项目学校已经有了初步的局域网,只有将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分类和存储,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332名学科教师所在学校的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与否的调研结果见表3。

卫星IP资源区别不同的教材版本,按教学进度提前2—3周通过卫星发送到项目学校,经调研,有266人(80.12%)表示他们学校有专人负责接收IP资源,尚有66人(19.88%)表示他们学校没有专人接收IP资源。332名学科教师对于IP资源的播出计划了解情况见表4。

三、“农远工程”在模式三项目学校实施的初步效果

“农远工程”实施后,对模式三项目学校、教师、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调研中,绝大部分学科教师认为“农远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学校的师资水平、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施“农远工程”,根本目的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式,为农村输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但从调研情况看,无论是设备与资源的管理,还是资源的教学应用,都与预期的理想状态存在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师资力量非常薄弱的农村地区。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科教师对设备和资源的教学应用方面的培训,使“农远工程”配发的设备和资源真正在学校得到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文继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

[2] 王清泉.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基本策略[J]. 教育技术导刊,2006,(7).

篇5:学校农远教学应用工作计划

抚顺县章党镇二伙洛小学

2009年3月1日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教室的利用率,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让我校师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为工作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为农服务工作的拓展。常规电教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二、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师11人,学生130人,6个教学班。有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二配置。学校配套建设有多媒体教室和卫星接收室各一个。

三、工作目标任务

本期的工作目标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具体措施

1、严格按农远教学计划要求,每周每个教室至少安排课或活动20节。

2、要求各学科教师都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在光盘播放教室、卫星接收教室进行上课。每位教师在周五定好下周上课内容,学校教学主任安排好下周农远课表,在安排课时时充分考虑每个班级的上课时数,让每个班都有相同的时间在这两个教室上课。

3、教师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经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上课后的资源管理员要存档让其他教师共享。

4、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我校也主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新的教育理念,这样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运用远程教育网络。

5、如果卫星资源授权马上进行接收现代远程教育卫星IP资源工作,及时整理和制作光盘,及时在把内容在网上共享,让教师使用。

6、搞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为本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课程提供相应的教学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强力提供技术支撑。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为参加上级组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计算机培训的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

7、做好常规电教工作。管好用好常规电教器材。使它们继续在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以弥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足。

8、定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交流,营造更为浓厚的现代远程教育氛围。

篇6: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教学应用检查与考评制度

为了对教师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激励广大教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做到爱教、乐教、务教、研教,增强对事业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本着全面、公正、公开、科学的原则,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及教师工作特点,特制定本细则。

一、农远设备的运用(10分)

教师要熟练运用远教设备进行备课、上课。教师要自觉参加学习培训,学校每学期在多媒体教室安排每位教师上2--3节公开课,同时对每位教师的农远设备的运用情况进行考评量化,运用不够熟练的扣3分,不能正确运用的扣6分,不会使用的不得分。由于操作不规范而损坏设备的,报请校委会研究,个人负责维修或照价赔偿。

二、教师培训(20分)

(1)培训方式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每缺少一次扣1分,扣完5分为止。(5分)

(2)培训期间的考勤考核同学校考勤办法,不计入本项得分。

(3)培训笔记每月检查一次,不交者本次检查计0分,内容不完整扣2分/次,书写不认真扣1分/次。扣完5分为止。(5分)

(4)培训考试不及格者扣2分/次,从考核“能”部分的总分中扣除(教导处检查)。

三、教学常规(50分)

1)备课细则要求:(见教学常规)

2)检评办法:

(1)由教导处对个人备课每二周检查一次,记分。每四周一汇总并公布量化得分。

(2)个人备课:A、不交或不上传计0分;B、缺一个纸质教案扣4分,语数 每二周备课中至少有两个备课有相应内容,在每次检查中,缺一个,本次检查备课计0分;C、栏目不齐全者、备课不实用者每节扣2分;D、书写不认真扣2分/次;E、无学法指导及学生活动和不实用者扣2分/次;F、无教学札记扣2分/次(每周检评备课时,须超周1课时)(40分)

(3)学校组织的系列课和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课时,必须在多媒体教室上,以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和教师备课为依据,每少一节扣5分。扣完10分为止。(10分)

四、资源收集(20分)

(1)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每月至少上一个优秀授课。

(2)上传内容:自已搜集整理或撰写的优秀论文、授课中需要使用的视频或动画资源等。

(3)量化:资源搜集每月检查一次,每少一个扣5分,资源简单、不实用者每次扣2分(信息中心检查)。

五、特殊加减分

(1)课题: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课题研究,立项省级课题加10分、市级课题加8分、县级课题加6分、校级课题加4分.(2)论文:积极应用远程教育服务于教育教学,撰写的论文,省级一等奖加8分,省级二等奖加6分,省级三等奖加4分,市级一等奖加6分,市级二等奖加4分,市级三等奖加2分,县级一等奖加3分,县级二等奖加2分,县级三等奖加1分。

篇7:农远工程工作计划

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我校已初步形成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的在于应用,关键也在于应用。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作用和资源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农远卫星接收、光盘播放的利用率,让我校师生能更充分享受到更好、更优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有更大的提高,特制定本学期农远教学应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精神为工作指导。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推广,利用农远设备推进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现代化。

二、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在职教师52人,学生586人,14个教学班。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二配置一套,学校配套建设有光盘播放和卫星接收设备各一个。

三、工作目标任务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主,常规电教手段为辅,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四、具体措施

1、严格按农远教学计划要求,每周光盘播放和卫星接收资源至少安排课或活动10节。

2、要求各学科教师都要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利用光盘播放、卫星接收的资源进行上课。每位教师要在周五就订好下周上课内容,学校教导主任按排好农远课程表,在安排课时时要充分考虑每个班级的上课时数,让每个班都

有相同的时间在多媒体上课。

3、教师上课前要利用农远资源进行精心备课,写好农远专用教案,并准备好课件资源,上课后的资源管理员要存档让其他教师共享。

4、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我校也主要以利用农远资源为主,要求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体现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5、做好常规电教工作。管好用好常规电教器材,使它们继续在教学之中发挥作用,以弥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不足。

6、定期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交流,营造更为浓厚的现代远程教育氛围。

篇8: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一)概念的界定

1. 三种模式

(1)模式一:

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成套教学光盘,配备对象主要是农村小学教学点。该模式特点是成本低且维护简单,使用方便。

(2)模式二:

卫星教学收视点。配备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电视机、DVD播放机和教学光盘。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接收优质教育资源,并同时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配备对象为乡中心小学和村完小。

(3)模式三:

计算机教室。配备卫星接收系统、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配备对象是农村初中。其配备除具备模式二的全部功能外,还为师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

2. 建构主义及其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的内容很丰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学习的含义、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2)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学习者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在教学中,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教学模式。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也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情景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

(二)建构主义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是建构主义属性的体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而“三种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其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四大要素的充分体现。表现在:

“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三种模式”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

“协作”和“会话”——是协作学习的主要形式。“协作”和“会话”过程主要通过语言作媒介,这就要求教学系统必须具备语音功能。“三种模式”(特别是“模式二”和“模式三”)基于卫星收视和互联网的环境,为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意义建构”——建构主义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中由于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能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关于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的知识;还能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对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它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

2. 建构主义的指导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创设“三种模式”教学环境的过程是革命的过程(而不仅是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推广过程),它需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本文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

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三种模式”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迅速走出理论家的象牙之塔,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农村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批判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锐利武器。

3.“三种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

“三种模式”能够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种模式中,“三种模式”不仅用来帮助教师进行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教师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同样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吸收到许多新的信息。

(三)建构主义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启示

如前所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三种模式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有利于学习情境的创设和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独立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同时,通过建构主义的指导,也给予了我们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启示。

1.“三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不是盲目的,而是紧紧围绕教材形成的大量的学习资源,保持学习的方向性。教材是学习的起点而非终点,学生围绕教材知识去深化、拓展学习内容,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这样既能使学生打牢理论根基,又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 农村中小学配置和使用网络计算机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学习过程。在实践中,要注意处理好课程的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首先保障学科基础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有机融合信息素养、技术技能和其他综合能力等发展性目标,并与课程基础目标协调一致,实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内在统一,不能割裂课程基础目标与发展性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

3. 追求技术活动与认知过程和动手实践、虚拟交往与人际交往的有机结合。将技术的演示和应用与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建构、理解探究等认知过程,以及实验制作、调查访谈等多种需要动手或亲身参与和体验的实践活动方式结合起来,实现综合化、多层次的教学目的;将网络计算机支持下的交流互动(如借助E-mail、BBS、视频会议的交往)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活动相结合,创设人际交往和人机互动良性互补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有充分的社会交往机会,在真正的人际环境中获得良好的社会发展。

同时,要避免技术活动与其他学习和活动方式对立。例如,试图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或实验录像取代学生的动手实验;用上网查询资料取代学生的社会调查、访谈调研和实地考察等。防止因为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活动取代社会活动”、“用人机互动割裂人际交往”的错误做法。

4. 创设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有机融合的学习环境,尽量为不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工具,由单纯注重信息技术的外在应用方式,逐步过渡到注重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探究-交流-建构-表达等深层次探究过程,支持学生的高水平思维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成为自己的主人。

5.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何克抗教授主张“学教并重”,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的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教并重”中教师的教仍是课堂教学,是“面”上的教,是完整地传授课本知识,而远程教育状态下教师的教是“点”上的教,即课堂教学只是远程教学有益的补充,是按照学生的要求讲解知识重点和难点,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学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不再是以课本知识传授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而是以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意义建构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张屹, 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105 (1) :19-23.

[2]苗逢春.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5, 8:13-18.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5) :43-48.

篇9:农远工程教学应用计划

关键词:农远工程;有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 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07)12-0060-03

国家教育部计划从2003年到2007年,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农远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工程实施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把优质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送到农村地区,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使中小学形成经济文化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卫生普及中心、党员教育中心,从而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一、概述

教育资源发挥效用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将其应用于教学。因此,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状况直接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全国各地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三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主要配备电视机、VCD 或DVD光盘播放机和成套的教学光盘。用电视、DVD机器播放光盘给学生看,播放内容分两种,一是20分钟的课堂录像,一是课件。教学光盘源主要由教育部门组织教育科研人员、优秀教师或专业开发公司人员,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开发的。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储存、保管和应用较为方便。其不足是光盘一旦形成,就无法修改,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在教学中交互性也较差。

模式二:卫星教学接收点,配备一台计算机、一套卫星接收设备及其它相关设备, 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多媒体卫星终端接收系统。其特点是除了可以播放教学光盘外,还可以通过卫星系统接收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有课件,相关的影视图片资源、拓展阅读材料等,还有与教学进程相应的学习指导、教师发展……因此,它提供的信息资源库,有待教师去进行再筛选、加工、整合。具有资源丰富,更新快速,存储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点。同时,与教学光盘播放相比,它的交互性能大为改善。

模式三:计算机网络教室,主要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接入系统。具有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全部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交互性强,为师生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供条件,提供个别化学习、合作学习的条件,实现为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学科课程、提供教师教研与培训的信息化环境。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学习者以自我为中心, 上网搜集、整理、加工和应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另一种是教师——互联网——校园网——学习者。教师将自己研发的教育资源上传到互联网,学习者通过校园网、互联网获取由教师提供的教育资源。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情况到底如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除少部分学校对资源经常使用外,大部分设备处于闲置,资源下载了就保存起来,根本没用于教学中;即便是用也是遇到要讲公开课用一下。或者是上级有关部门要来调查情况,学校才组织教师突击使用,应付检查,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这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不利。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在资源利用中存在以下问题:

1.农村中小学教师应用资源的意识有待提高

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或简单地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对课堂讲授内容进行补充。缺乏主动性,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来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大部分教师利用资源不是为学生构建一些基于问题的、基于情景的、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而仅仅是为了备课或作简单的课堂演示。老教师们在心理上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抵触,认为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也是花架子,而且又费时费劲,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做秀”。大多数教师都没有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是老师上课的帮手,相反认为它是“帮凶”,似乎是它们加重了教学的负担,他们再不能“一支粉笔、一本书”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并没有从运用资源中找到轻松和乐趣,反而认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是一种痛苦。

2.农村中小学终端设备的欠缺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都只有一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有限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师生上课的需要。尤其是农村初中,一般都是20多个班级,而学校只有一个规模不大的网络教室,就是上信息技术课都达不到硬性指标,别的科目就根本没法在多功能教室里上课了,有些资源就只有放在那。因此,是设备的欠缺造成了有资源用不到的尴尬局面。

3.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教师只有中专学历,特别是些老教师,有的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有的甚至从没接触过计算机,对于信息技术那就更是一窍不通了,有些教师连投影仪都不会用。有些年轻的教师会利用电脑和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所以不能很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为学生建构一个全新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更不会自己去建构远程资源了,还是老一套“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

4.远程教育资源与教材的不匹配

在农村中小学,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材料,是教学得以开展的主线,离了教材,一切教学活动都无法开展。因此远程教育资源只有与教材相匹配,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师生的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展开,书面教材的版本也越来越多,有人教版的、有华东师大版、有北师大版的;由于经济以及地理分布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在选用教材时不够规范,出现了多个版本;而由中央电教馆播发的远程教育资源主要是人教版的,这就使得很多教材与资源不配套。虽然接受了大量的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根本没办法直接使用,这种现象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还有很多教师反映能在课堂上直接使用的优秀资源很少,许多资源必须经过较大的修改后才能使用,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限,这就加大了资源的利用难度。

5.资源的整合深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他们很难在众多的资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会降低他们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对资源进行深度的整合,方便教师查找是很重要的。但由于远程教育资源覆盖面广、数据量大,素材类资源较多,结合课改精心设计、组织、开发的资源并不多,资源的整合难度大。导致可以直接用于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协作学习的资源很少,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6.缺乏优秀的系统资源和资源应用平台

大多数远程教育资源都是基于知识点、教学单元的,一般都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整合后才可以直接使用的,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基于整门课程系统开发的资源很少。而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都很繁重,经常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级,没有太多的时间(况且有的也不会)去进行修改和整合,迫切需要一些直接可以用于教学的系统的教育资源。这样就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去组织课堂教学。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有很多中小学没有接入网络,卫星设备、计算机设备、多媒体设备没人会用。这使得大量的资源得不到应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大多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较低,只能直接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或做简单的修改;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需求都不同,一个资源并不适合所有的师生。

因此很需要一个开放的课件开发平台。另外,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很难进行较深层次的课程整合,缺乏适用于课程整合和研究性学习的平台也是导致远程资源难以深入应用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农远工程”资源的有效应用

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除了要继续加大投入,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条件;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外,在远程教育资源本身上也要下功夫。笔者认为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

培训的对象应包括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和“农远工程”管理者。对这三者的培训同等重要。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让他们转变观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了解国家实施“农远工程”的相关政策,“农远工程”将得到有力的支持。对“农远工程”管理员进行培训,可以使“农远工程”资源达到很好的传递,使得城市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真正的传到农村。

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认识,让教师主动的去利用远程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让教师不仅可以熟练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去修改和自主构建资源。对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开展设备的使用、维修、资源的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资源的及时下载和方便使用。对学科教师开展教学应用培训,提高他们的课件开发水平,帮助他们掌握资源的应用策略、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模式等,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层次。

2.在“农远工程”资源开发本身上下功夫

(1)目前“农远”资源可以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课程教学类:主要提供与教学进程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及课程章节重点和难点教学辅导资源。

教学素材类:主要提供各学科教学素材,以便学科教师充分使用这类素材直接开展课堂教学或加工成教学课件。

教师培训类:主要提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方面的资源。

学习指导类:主要包含学科辅导资源,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方面的资源。

专题教育类:主要包含科学技术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专题教育资源。

教育管理类:主要提供适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资源。

为农服务类:包含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等方面的资源。

(2)在对以上资源进行开发时,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资源开发应为教师教育服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应用深度。因此,开发适合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应该作为资源开发的一个重点。

资源开发应与教材开发相统一。资源与教材相统一是扩大资源应用范围的前提。地方行政教育人员应与资源开发部门协调统一,在选用教材时尽量统一、规范;资源开发部门也要考虑到地方的实际情况,参照课程改革的进程多开发一些与地方教材相符合和同步的资源。

资源的开发应符合农村地区的需求。由于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在新教材的把握上存在一定难度。应及时将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送到农村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手中,使他们能领会课程改革的主旨,积极改善自身教学方式、方法。远程教育资源应以课程改革提倡的新理念、新方法为依据进行整合,教师在使用这些整合后的资源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慢慢领会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开发的资源也要符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点。

提高师生对自主学习资源的开发能力。对“农远工程”不能光“输血”,而要让他们自己学会“造血”。通过远程教育资源要让师生掌握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开发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能够借助网络教室开展基于问题的、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协作式等不同类型的学习,使网络教室真正发挥效用,避免学生在网络教室中看电子书等低层次应用。

四、“ 农远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加大相关人员培训力度和合理地开发有效的资源,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农村中小学学会“造血”。还要建立稳定可靠的支持服务体系,研究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最近,国家要部署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工作。保障机制的建立,将使学校公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我们要把握各种机会,积极探索“农远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沙凤林.“农远工程”教育资源应用问题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2]王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J].中国电化教育,2006,(1).

[3]文继奎.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6).

[4]王清泉.加强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基本策略[J]. 教育技术导刊,2006,(7).

上一篇:《把爱心传递》演讲稿下一篇:数学《认数》补充练习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