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企业生存现状

2024-04-30

中国茶叶企业生存现状(共6篇)

篇1:中国茶叶企业生存现状

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1.金融危机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整体影响 1)调查显示,50.5%的中小企业基本上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或影响较小。影响很大的企业仅占 13.6%。由此可见,虽然这次金融危机波及的范围较广,但受到重大影响的企业还是很小一部分,中国大部分中小 企业具有应对危机、实现成长的能力和信心。

2)与 08 年相比,53.2%的企业预测 09 年营业额将增加,其中 18.8%的企业预计营业额将大幅增长,预 计收入大幅减少的企业仅 6.4%。

3)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市场环境,广大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户资源少,推广很难有效触及目 标客户及推广成本增加等,反映资金短缺的企业不足四分之一。

4)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是化工、机械、五金等 B2B 行业,通信、食品饮料、医药等行 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5)调查显示,规模较小、营业额偏低的企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更大,做大做强是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以应 对危机的根本举措。

2.金融危机对已开展搜索营销的企业推广方式选择的影响 1)调查显示,搜索引擎营销已经成为广大中小企业最认可、最依赖的推广方式。在已经开展搜索引擎营销 的企业中,91%的被访企业计划增加或保持对这一营销方式的投入,其中增加投入的企业比例高达 51.5%,远高于他们对其他推广方式的投入程度。大部分增加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主表示,增加投入主要是因为搜 索引擎推广的性价比高,准确有效和可量化评估和不断优化;而减少在搜索引擎营销上投入的企业,主要 是因为市场推广预算全面缩水导致的。

2)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依然有高达 81.7%的企业选择继续保持或者加大搜索引擎的投入,进一 步证明了搜索引擎营销的接受程度和广大企业的依赖度。

3)在计划增加搜索引擎营销投入的企业中,41.7%的企业的投入增幅在 11%-30%,19.7%的增幅在 31%-50%,投入增加将超过 50%的企业也达到了 12.1%。

4)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依然有 13.7%将对搜索引擎推广的增加幅度达到 51%,这一比例甚 至高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或较小的企业,表明了搜索引擎营销的强大生命力,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 用。

第一个就是中小企业,应该讲是推动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创新的主体,这条我想就不更多的讲它了。因为 刚才已经说明了这个观点。这是第一点,中小企业是企业的主体和源泉。推荐阅读

中石化无责保供引争议 两巨头被指刻意造油荒 央行二次摸底民间融资

• • • • • •

广交会欧美客户锐减形势不乐观 三大矿山被指操纵市场捞议价筹码 思念水饺

被查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揭秘世界各地鲜为人知的奇特民族 《股神争霸》七重好礼送不停 赵晓:中国 GDP 神奇的增长过程

第二个是中小企业面临新的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在 08 年金融危机下在表现形式上是不一样的,因为在 当时情况来讲,当时中小企业主要是拿不到订单,而现在中小企业是不敢拿订单,为什么不敢拿订单呢? 这和一系列的成本上升有关,用工成本在上市,原材料成本在上升,融资成本在上升,汇率成本也在上市,所以有订单他不敢拿。而这个显现出来的,本身就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高成本的发展。低 价格竞争战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少到多实现了这么一个发展过程,那么下来这种发展战略已经遇 到了挑战。

这是从当前情况来讲表明已经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第三个观点是怎么办?我想既然是中小企业进入一 个高成本时代,那么,你可选择的方式无非两个,无非是降低成本,保持利润空间或者是转型。因此从中 小企业来讲,在当前适应我们宏观经济转型这么一个背景,更多的要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加强管理和 加强培训这些管理企业的基本面上下功夫,只有向管理要效益。上一个世纪 90 年代末我们全国学邯钢,邯 钢在钢企里面是小企业,为什么学习邯钢呢?邯钢更多的就是靠管理力实现浮财的聚集,降低成本,增加利 润。在今天我们的小企业的发展,过去 30 年更多的是一种粗放式的发展,靠要素投入式的发展,因此到今 天必须靠精细化管理,靠技术创新解决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进行技术创新是不是一个高不可及的问 题呢?在前面专家的发言中数字已经说明了问题,80%的新产品、专利都是小企业提供的,这个原因我们不 过多分析它了,小企业对市场感受更真切,创新的回报也比大企业要积极,更易于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小企业创新,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要做有心人,要发现市场的需求,要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有比较就有差异,有差异弥补好了就是效益,发现了需求我们想办法满足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中追求简 单专一和卓越地位,这有会带来企业创新的巨大变化。张瑞敏不是讲过吗?产品小差别,市场大差异。因此 我们一定要认真体会市场需求的变化需求点的所在,有针对性的组织我们的资源,在产品、技术、营销和 客户体验方面给予创新和推动,从而实现我们小企业的发展,这是从我们企业来讲。从政府来讲面对今天这个形势,企业发展面临成本高,高成本,政府要进一步加快改革,以解决我们 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所谓的钱荒、人荒、电荒这个问题。钱荒
,融资难前面几位专家都谈到了,归 根到底取决于市场竞争,你说钱少吗?钱又很多,但是小企业又拿不到,小企业拿不到,还要细分是哪一个 部分小企业拿不到,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取决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机构的竞 争和创新;人荒,这个问题也面临着怎么样进一步加强改革的问题,是否可以考虑实行弹性的户籍制度从而 取消劳动力流动的限制,我们现在发展的主题不是城镇化城市化吗?城镇化城市化工业进程,说到根本就是 怎么样使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因此在这方面也要进一步改革。电荒更是这个问题了,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煤计划电,这样你发电越多,亏损越大,因为煤炭价格 很高,但是越是少发电,电荒越是明显。所以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要解决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高成本这个挑 战和困难,也要进一步加快改革。与此同时,中介机构,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也要引导行业的组织加快整合,抱团取暖集合面对。这 是第三个,怎么办? 第四个我想最后谈一下服务机构的作用。我们这个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归根到底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是竞争环境,第二个是竞争能力。那么从我们的服务机构这个角度来讲,更多的就是通过我们的 服务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竞争能力。那么在上个世纪末,APEC 中小企业高端会上,就确定了中小企业一 个有限发展的领域,这五个领域分别是融资、信息技术、市场、人力资本投资、培训,而这些问题在小企 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很多是依靠自身难以实现的,因此客观上就要求服务机构根据企业的需要有计划、有针 对性推出可以帮助小企业解决困难的服务项目。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伴随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国家也在大力 抓服务体系的构建,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服务机构、服务平台、服务项目,而且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以我们 综合性服务机构为龙头,以省市综合性的服务机构为核心,以专业性的服务机构为依托,以社会各类各种 性质的服务机构为基础,这样上下贯通的一个服务体系。在今天中小企业转型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我们这些服务体系也要进一步加快自身的改革,因为这些机 构过去很多是事业单位,国家现在也在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加快改革,找准定位、摸准需求,在 为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实现我们自身的发展,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就谈这么多,


篇2:中国茶叶企业生存现状

中国多晶硅项目逐个数

从2006年下下半年起,源于太阳能行业高利润驱动,国内掀起了一波建设多晶硅项目的高潮。目前国内涉及多晶硅生产的上市公司有南玻集团、天威保变、川投能源、乐山电力、岷江水电、通威股份、东电气、特变电工、江苏阳光、江苏中能、赛维LDK(非硅料上市)等,其中天威保变、乐山电力、川投能源、岷江水电分别持有新光硅业的股权。非上市公司有洛阳中硅、江苏顺大、亚洲硅业等。从目前的上市公司来看,已公告的投资额近60亿元,总投资额高达300多亿元。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目前我国在建和拟建多晶硅项目概览及项目进展情况。

截止2010年初,国内多晶硅项目已建、在建或拟建的项目有50家之多,不排除部分单位因为金融危机或其他原因退出的可能性,这些单位分述如下。

已投产和投产项目20个

1、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洛阳金丰电化有限公司、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洛阳市财局等共同出资组建。该多晶硅项目为“国家863攻关课题”,其中3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2.4亿元,已于2005年12月建成投产,同时二期扩建工程动工建设,总投资逾4亿元,扩建至1000吨/年多晶硅项目,2009年2月通过竣工验收。另外,该公司规划建设年产2000吨多晶硅项目及相关项目,计划总投资41亿元。

2、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00年,川投集团控股的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其最大股东,天威保变参股。公司总投资12.9亿元建设1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属国家计委批准的高技术示范项目)已于自2007年3月成功投料生产。2008年产出为800吨。另外,在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川投集团、天威保变、岷江水电三方共同投资筹建的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在成都市新津县的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天威保变和乐山电力共同出资筹建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乐山市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

3、东汽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该厂是我国半导体材料行业第一家集生产、科研、试制于一体的产研结合的国有科技型企业。该厂多晶硅项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投入4.9亿元建设现有峨眉厂区内年产500吨电路级多晶硅生产线,已于2008年3月底投入运行;第二部分,投入36亿元,在乐山市五通桥区西坝镇建设1500吨多晶硅项目及峨眉山市光伏产业项目。目前第二部分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毕。

4、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2月9日开工建设,2009年1月16日正式投产。赛维LDK建立了国际最先进的全闭环循环系统,生产线的控制全部采用先进的分散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控制,所有的工艺成分及废弃物将全部进行回收。因受金融危机影响,原定2009年年初投产的多晶硅生产项目进程被推迟,其总计6000吨的多晶硅投产时间延期半年,目前已经实现产能。

5、江苏中能光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为香港协鑫集团,总投资70多亿元。2006年6月中能在江苏徐州着手一期1500吨生产线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建设,2007年9月生产出第一批多晶硅。2008年第一季度多晶硅产量达到302吨,第二季度359吨。2008年6月年产1500吨的二期工程开始试产,7月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第三期工程第一条生产线已产出合格产品。并会同华陆设计院研发、实施的氯氢化装置项目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副产物四氯化硅98%可转化为三氯氢硅。

6、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宁夏东方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宁夏电力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规划多晶硅产能为4500吨/年。生产工艺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在引进国外多晶硅生产先进设备的同时,引进了相应的生产技术工艺,电耗低、氢气消耗量小、单台还原炉产量高、运行成本低,同时实现了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工艺具备了节能、降耗、能回收大量副产物以及大量副产热能等配套工艺的特点。该公司首期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于2008年12月23日成功出炉1.8吨产品,12对硅棒直径达到128毫米,长度达到2.6米,经宁夏自治区冶金产品监督检验站检测,其质量接近设计要求的电子级多晶硅的品质,指标已经远远超过了太阳能级多晶硅质量指标的要求。项目位于宁夏石嘴山市。

7、内蒙古神舟硅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5月,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金桥工业开发区。项目规划一期投资17.8亿,建设年产15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截至今年三月初,2007年8月开工的神舟硅业一期工程建设已累计完成96.39%,现场施工已完成了97.65%。2009年三、四月份试生产;公司项目经理对笔者介绍道,受金融危机、多晶硅国际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行业内有多家企业停建或缓建工程,但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没有放缓打造百亿光伏产业的步伐,多晶硅二期工程项目规划投资26.8亿建设年产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于2009年底建成,2010年初投产。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在策划初期,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市场,综合分析了未来市场的波动,详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价格测算时采取了科学、保守的策略。据神舟硅业立项可行性报告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分析,一期工程只需要5年多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

8、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顺大集团下属企业之一,2007年初动工建设,总投资3亿美元,年产高纯度多晶硅1500吨,2008年9月,该公司第一批多晶硅试产出炉。同年11月24日,一期项目进行了投产典礼。英联、高盛等投资1亿美元购买顺大26.7%的股份。

9、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规划在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川工业园区建设总规模为年产6000吨多晶硅项目,项目资金来源由亚洲硅业有限公司出资95%,青海省新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出资5%。其中规划一期年产1000吨多晶硅,投资额为7.9亿元,2007年初动工建设,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及主要设备从国外引进,采用“改良西门子法”,实行闭路式循环生产,生产线全部采用先进的集散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控制。2008年岁末,亚洲硅业千吨级多晶硅项目顺利实现投产并生产出青藏高原第一炉多晶硅产品。二期1000吨/年多晶硅已于2009年初动工建设,建设周期一年。最终形成6000吨/年多晶硅产能。

10、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6年8月注册成立,由南玻集团、香港华仪有限公司、宜昌力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建设,隶属于南玻集团太阳能事业部。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总规模为年产5000吨高纯多晶硅、450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一期建设1500吨/年规模的高纯多晶硅于2006年10月开工建设,2008年底第一炉多晶硅棒顺利出炉,经检测,其产品纯度及各项物理性能指标达到国家电子级多晶硅标准。

11、通威集团多晶硅:通威集团多晶硅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1万吨/年多晶硅生产线。其中一期建设项目规模为年产1000吨多晶硅,采用两种技术,一是200吨/年的自主技术试验线已于2008年8月底试产,另800吨/年采用国内大多数同类项目的改良西门子法传统技术,已于2008年底投产。二期工程为2009年6月底在乐山五通桥扩产一条3000吨生产线,再在乐山犍为扩产两条3000吨生产线。

12、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中彩集团(由无锡新大中钢铁有限公司、无锡银光镀锡薄板有限公司、无锡银星涂层板有限公司、无锡银荣板业有限公司、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五个骨干企业组成)于2006年成立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年产8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无锡中彩第一批150公斤多晶硅于2007年8月1日正式出炉,实现了2008年300吨的产能目标。另中彩集团计划投建的3000吨多晶硅项目,已于2008年9月在连云港板桥工业园动工兴建。

13、万州大全多晶硅项目:该项目由江苏大全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60亿元,建设规模6000吨/年多晶硅。根据计划,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15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2007年6月动工建设,于2008年6月建成,二期扩建工程至2009年上半年建成,实现产能3000吨/年,最终达到产能6000吨/年。2008年7月18日,大全集团一期1500吨多晶硅项目在重庆万州正式投产,采用全封闭循环模式,每公斤耗电量仅在150度电左右。二期的扩建工程正在顺利进行。

14、河南迅天宇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上海技物所开发的“物理提纯法”多晶硅生产工艺,项目位于河南南阳方城县,总投资17亿元,年设计生产6000吨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一期年产1000吨4N-5N级太阳能电池等级多晶硅项目已竣工投产。

15、江西通能硅材料有限公司:由美国通用硅材料有限公司与南昌赣宇有机硅有限公司合资创建,项目共分四期建设,累计投资60亿元,建成后可年产多晶硅9500吨。目前一期5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仍按计划进展中。

16、宁夏银星能源多晶硅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宁夏发电集团与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投资兴建一条1000吨/年的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厂址位于吴忠仪表二分厂内。项目已于2007年建成投产。其制成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已安装在宁夏发电集团银川太阳能光伏电站运行,并于2008年9月并网发电。

17、益阳晶鑫新能源科技实业公司:由上海国之杰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最终总投资超过30亿元,年产多晶硅5000吨和单晶硅2000吨,建立中下产业配套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首期投资6亿元,已建成600吨/年单晶硅和6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各一座,并顺利投产。预计2009年2.8万吨高纯硅工厂建成投产。该项目目前采用物理冶金法提纯多晶硅。

18、江西晶大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系台州晶科半导体有限公司为主投资体于2007年11月注册成立。一期投资8000万元,年产100吨多晶硅,已于2008年底建成投产;二期投资8.8亿元,年产1000吨多晶硅,2009年下半年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投产。

19、唐山硅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由冀东水泥、锋镁科技、宝业集团和冀东氯碱四家公司合资组建,其投资比例分别为40%、30%、25%、5%。该项目总投资7亿元,年产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多硅晶1000吨,项目位于唐山市开平区光伏产业园区。该项目于2007年9月底奠基开工,试生产出的产品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已经达到太阳能级硅材料的技术要求。

20、孝感大悟县多晶硅:由上海广济硅材料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兴建。自主研制试产出硅含量为99.9999%的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材料,目前该项目无最新进展情况。

在建项目20个

1、国电宁夏太阳能有限公司:国电宁夏太阳能有限公司多晶硅项目全套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规划建设年产5000吨多晶硅,总投资达50亿元,共分两期建设。一期2500吨多晶硅项目于2008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2010年9月7日第一炉多晶硅成功下线,棒径和致密度达到优良标准,多晶硅纯度达到9个9以上。工程设计高度重视环境保护,解决了多晶硅行业潜在的污染问题,基本做到了零排放。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石嘴山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每年向社会提供多晶硅原料可供制造50万千瓦光伏电池。

2、四川瑞能硅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投资主体为英国瑞能有限公司,项目规划建设6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位于四川省眉山东坡区修文镇工业园区。其中一期规划建设3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2008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主体结构安装接近完毕,计划2009年中期投产。二期3000吨/年多晶硅已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2009年12月份建成投产。

3、四川超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投资约为50亿元,建设年产5000吨多晶硅项目,项目位于成都市新津县精细化工园。其中一期投资12亿元,建设1500吨/年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已于2007年9月动工建设,2009年中建成投产。

4、南京大陆投资集团托克托县多晶硅:该项目是由南京大陆投资集团、美国PPP、SCC、西图等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180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多晶硅18000吨,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电力工业园。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5年内建成。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6亿元,年产多晶硅2500吨,已于2008年5月份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8亿元,土建工程进展顺利,主体厂房包括精硫车间、还原车间、消防水池、循环水池等已完成基础工程;制氢车间、制氮车间土地勘察工作已结束,办公楼、接待中心主体工程已封顶。项目预计2009年8月建成投产。二期工程计划今年5月开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时间可能会延后。建设年产15000吨多晶硅,该项目还将建设配套的180万千瓦发电厂1座(一期2×30万千瓦;二期2×60万千瓦)和年产500万吨煤矿1座。二期在2010年底前竣工投产。

5、洛阳世纪新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由洛阳天源集团于2008年6月发起组建,投资兴建的年产1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工程于2008年12月在伊川县奠基,公司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包括年产3000吨物理提纯法多晶硅项目、1000吨三氯氢硅硫化床法多晶硅项目、6000吨硅烷硫化床法多晶硅项目及配套7250吨硅烷生产项目,总投资逾50亿元。

6、朝歌日光新能源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初,是与北太阳能研究所共同出资组建,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组件设计研发等。该公司多晶硅项目规划年产量1000吨,项目位于鹤壁市淇县,一期工程设计年产量300吨,采用西门子改良工艺,总投资2.5亿元,2008年4月开工建设,项目仍在建设当中,投产期不能确定。二期工程为建设年产70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

7、江苏新双龙硅电资源有限公司:由江苏新双龙投资担保公司和香港联中合资组建,年产1200吨多晶硅。项目于2007年1月开工,总投资4000万美元,预计分三期建设,3年完成。一期工程还在进展当中。

8、连云港中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8年8月注册成立,由无锡中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成6000吨电路级多晶硅生产规模,其中一期工程2000吨/年于2009年下半年建成并投产。

9、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该项目由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控股,并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绿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37亿元,年产多晶硅3750吨,一期建成年产微电子级多晶硅1250吨生产线,预计建设周期24个月,项目已于2007年9月奠基开工,目前,公司处于项目建设阶段。项目全套引进国外技术和主要设备,采用闭路循环。

10、陕西威斯特硅业有限公司:项目位于陕西澄城县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6亿元,项目于2008年10月底已经开工建设,主体工程仍在施工当中。

11、潞安高纯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隶属于山西潞安集团,规划建设2500吨/年电子级多晶硅和2500吨/年光伏级多晶硅,总投资57亿元。项目于2008年4月份举行奠基仪式,目前该项目处于建设之中。项目位于长治市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

12、牡丹江多晶硅:由上海工投集团、实业集团、建材集团等共同投资25亿元,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项目于2007年开工建设,目前项目无进展消息。

13、金华冶炼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位于锦州凌海凌南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年产量为1000吨的多晶硅项目。计划总投资11.5亿元,一期工程于2008年中旬开工,二期工程建设预计2012年完毕。

14、桑杏硅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自筹资金建设规模为2000吨/年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项目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工业园区,总投资7亿元。该项目2008年上半年完成规划设计,下半年开始土建施工;2009年底完成全部土建工程并形成年产500吨的生产规模;2012年后实现全部产能。

15、特变电工多晶硅联合新能源项目:该项目由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东电气集团联合开发建设,位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00”工业园,项目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6亿元,建设规模年产1500吨多晶硅,2008年4月奠基开工。

16、焦作煤业集团多晶硅:该项目规划多晶硅年产量3000吨。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年产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投资8.5亿,于2010年年初建成。项目位于焦作市西部工业集聚区。

17、云南爱硅信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南海子工业园区,项目总规划10000吨/年多晶硅项目,总投资逾10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年产多晶硅3000吨,一期工程2006年4月奠基开工,预计2009年内将达到年产多晶硅10000吨产能的规划,受光伏行业危机的影响,已不可能实现。

18、云南宏盛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云南泸水县老窝河谷工业园区,该项目总投资逾10亿元,规划多晶硅年产量2000吨,工业硅年产量10万吨,项目分四个工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3台工业硅电炉工程,已于2007年建成,并于2008年投产运营。二期工程现仍未有进展。

19、昌宁县盛吉硅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成立于2004年,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该公司与美国环球特种金属公司共同出资筹建,总投资额11亿元,一期工程包括年产5万吨金属硅和年产2000吨多晶硅的生产线建设,于2009年下半年建成,二期工程至2010年12月底前完成,最终达成年产10万吨金属硅和5000吨多晶硅的生产规模。

20、锦州新世纪石英玻璃有限公司:该公司规划建设年产太阳能级多晶硅1000吨生产线,采用“物理法”,2008年中期一期工程50吨/年生产线建成,之后扩建至300吨,最终形成1000吨/年生产能力。

规划期、筹备期和不确定项目12个

1、眉山北京顺大多晶硅:该项目由北就顺大新业能源科技、北京太万通国际、北京进取新技术、长城资产香港分公司等合资建设,注册资本3亿元,计划在眉山铝产业集中发展区投资建设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期计划投资9.8亿,建成15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此项目目前仍在进展中。

2、眉山市尊马克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由绿色能源(英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成都高飞实业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5000吨/年多晶硅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10亿美元,包括一期1500吨/年多晶硅项目,投资8800万美元;二期3500吨/年多晶硅、2000吨/年单晶硅,投资5亿美元;三期2000万片/年单晶切片及太阳能产品,投资4.12亿美元。但以上项目目前还仅在规划中,一期工程仍未有进展消息。

3、内蒙古锋威硅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隶属鄂尔多斯宝恒集团,项目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乌苏太经济开发区,项目总投资40亿元,规划建设年产6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其中一期工程年产1500吨多晶硅,该项目目前还未有进展消息。

4、中钢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中钢集团的研发中心,规划在济宁市嘉祥县投资建设1.5万吨/年多晶硅项目,原计划2009年初开工建设,但是现在该项目仍未有进展消息。

5、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益阳多晶硅:该公司一期年产1500吨多晶硅项目2008年1月22日在长沙通过专家评审。项目拟建在益阳高新区南扩区,主要生产方法为“改良西门子法”。目前该项目仍在进展当中,一期主体工程尚未传出完毕消息。

6、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2008年11月,由美国新能源技术公司独资建设,由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撑,产品主要为太阳能级多晶硅,位于河北蠡县县城工业园区的多晶硅项目与河北蠡县政府签约。该项目签约时,正值光伏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进行的,虽然项目规划年产多晶硅6000吨,总投资54亿多元,计划分3期建设,但投资6.6亿建设1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计划于2009年2月份开工的一期工程,目前没有看到有关消息。

7、承德众权矿业公司:该公司与美籍华人联合出资筹建稻晶光能多晶硅项目,计划投资8亿元,项目位于承德县,生产规模和建设周期在采访过程中未得到相关数据,据业内人士猜测,该项目目前仅停留在规划阶段。

8、陕西恒源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新建1500吨/年的多晶硅生产线,总投资17亿元,项目位于神木县孙家岔镇。项目已经备案,目前仍在筹备之中。

9、信阳工业城多晶硅:总投资63亿元,年产6000吨高纯多晶硅生产项目,已经在省发改委备案。投资方式拟采用合资,目前投资方不详,计划及选址没有确定,业内人士估计会流产。

10、江西景德半导体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于2008年4月在景德镇注册成立,主要生产半导体材料。多晶硅项目总投资48亿元,规模年产3000吨,建设工期及选址至今没有确定。

11、山东枣庄多晶硅:项目位于枣庄工业区内,建设年产5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计划开工日期为2009年2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09年8月30日。但在调查过程中,并未听到有关该公司的任何动向,投资主体及具体选址尚不明确。

12、宿迁旭利太阳能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10月25日注册成立,总投资和注册资本都为2990万美元,由毛里求斯泰坦太阳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独资兴建,主要进行多晶硅的生产与销售。目前该项目无进展消息。

多晶硅价格在经过400-500美元一公斤的高峰以后,自去年10月份以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在去年年底,多晶硅的出货价仅为每公斤40美元左右,这和高峰时期的每公斤400-500美元相比已跌去90%。价格下跌背后是光伏行业危机带来的需求下降、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在目前价格下跌、供给增加、需求放缓等背景下,我国前各地多晶硅的大量投资将受到何种影响,国内多晶硅竞争格局又将发生什么变化?

“多晶硅现货价格的确已跌到40美元了。而且由于现货市场可以直接拿货,光伏企业现在很少有人再去签订长单。”对于未来走势,不少光伏人士表示,因需求短期内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多晶硅未来一段时间仍然看跌,最低的话有可能下探至25美元/公斤。但也有人认为,由于多晶硅价格是从500美元跌下来的,跌幅已相当巨大,因此未来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也比较有限。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需求的下滑和供给的增加。今年以来,由于光伏行业危机的爆发和国际油价的暴跌,不少光伏项目都受到银贷紧缩和现金流紧张的影响而被迫延迟,这使得短期内市场上原料不再短缺,此外,加上今年以来全球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接连投产,市场供应进一步放大,这也加速推动原料供需走向平衡。从而导致了多晶硅价格的大跌。

然而更为可怕的是,截至目前,在上述列出的五十多家企业中,仅有洛阳中硅、新光硅业、四川峨嵋半导体、江苏大全、徐州中能、赛维LDK等几家公司能够生产合格的多晶硅产品,其它号称要生产成千上万吨多晶硅的公司,全都停留在建设期或者规划蓝图上。而即使这几家能够生产出多晶硅的公司,产量也极为有限,有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仅不到万吨。退一步讲,即使国内投资多晶硅的所有企业能够全部达产,到2010年中国所有投资多晶硅的企业的设计总产能为5.225万吨,远超过市场需求4.375万吨;2012年中国多晶硅企业的规划产能更是达到难以想象的15多万吨。这意味着产能将严重过剩,不少企业将被迫部分开工,甚至退出多晶硅领域。

目前,参与多晶硅生产领域的所有中国企业可分为三类:

一是传统多晶硅生产企业。这些企业主要包括新光硅业、洛阳中硅、峨嵋半导体等。多年生产技术经验的积累、持续的研究、较多的市场份额使得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且夺得了市场先机,但应该看到,这些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极为有限的,其市场优势地位远不牢固,它们虽然在技术上比其它企业稍高一筹,但同样缺失多晶硅的核心提炼技术,而且未能实现规模经济,仍在几百吨的产量上徘徊,如果它们今后不能尽快地掌握核心技术,迅速实现千吨以上的产量,那么将很快被其它企业赶超,并丧失有利的市场地位。

二是传统能源和能源设备企业。诸如东电、乐山电力、岷江水电、天威保变等传统火电或水电能源或设备厂家。这些企业介入多晶硅生产环节的时间较短,但进军多晶硅领域往往是出于相关多元战略拓展的考虑,要么是为了产品结构调整,要么是抢占新能源的制高点,且有比较明确的投资规划,而且原有的行业经验有利于它们在多晶硅技术工艺方面的起步和发展,并且资本实力相对强大。这类企业在金融危机下,仍然比较乐观。

三是下游光伏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基于纵向一体化的战略考虑而进入多晶硅领域。诸如江苏尚德、江西塞维、江苏中能等光伏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集成厂家。这些企业进军多晶硅领域往往是出于整合上游产业链环节的战略考虑,主要是通过投资多晶硅领域确保稳定的原料供给,同时也获取适当的经营利润。这些企业资本实力也很强,而且手法灵活。如无锡尚德通过收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英联和伟俊所持顺大控股有限公司的股份进入多晶硅生产领域;而江西赛维则通过采购国外生产设备来获得改良西门子生产工艺。这类企业因为有完整的光伏产业链作为背景,所以即使有金融危机的短期影响,一旦中国的光伏市场启动,他们将会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

四是非能源企业。这类企业看好新能源的投资前景,更看重多晶硅生产环节的高利润,它们无论从行业经验、技术工艺上,还是从资金实力上,相对前几类企业都差距较大,竞争力相对最弱,因此不免有盲目投资之嫌。所以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受到了打击。

从以上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多晶硅行业产业链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多晶硅需求企业生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产品主要依靠出口,国外的能源政策导向对我国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同时由于国外市场的宏观经济环境、汇率、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多晶硅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多晶硅产业的由于国外的影响因素较多,市场风险已经完全包楼出来。,所以说:发展完善的一整条技术金属硅——多晶硅——光伏产业链成为应对风险、提高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当然这也是大多数企业的选择!

至于从技术角度来看,多晶硅企业本质上是化工联合企业,这从国际大厂的情况可以看出:德国的Wacker是全球知名的化工企业,其涉足的领域从盐矿开采、硅烷气到多晶硅、硅片,几乎与多晶硅相关的上游产品均可以自行生产。而在Hemlock的股东中,DowCorning是由化工建材巨头——陶氏化学和康宁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这些企业均有多年的化工企业经营经验,从事多晶硅生产也已多年,部分企业超过50年的生产经验是国内企业无法比拟的。另外,多晶硅的生产过程涉及到多次复杂的化学反应,各项控制节点多到以千计。如果是从一个陌生行业进入到多晶硅生产领域,即使不考虑项目建设的问题,单纯是调试运行的难度也相当之大。

目前国际大厂的产能主要是改良西门子法,而国内现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企业也均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以七大厂商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企业对多晶硅的技术垄断已经维持了数十年,鉴于多晶硅对IT行业的重要意义和目前行业的高利润,这些少数发达国家企业对此实行持续的技术封锁。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国内没有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国际大厂不会对我国实行技术转让,所谓“德国技术”或者“美国技术”、“俄罗斯技术”等,均不是完整的技术转让。关于大厂专家的指导,目前国际上普遍实行20年的行业禁止期,从相关大厂辞职的技术人员在20年内不得进入原企业的竞争对手工作。因此,目前国内企业能够请到的有过大厂工作经验的专家,其工作经验也是20年前的,否则就存在法律问题。

另外需求放缓、供给增加、资金短缺无一不制约和影响着我国在建和已建的多晶硅企业。我国光伏产品约98%的市场,都依赖国外订单,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其中欧洲市场占了2/3多。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使得欧洲、美国、日本等的许多电站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或者不可能以很好利率获得贷款,其项目建设以及项目扩张就有压力,而这些太阳能电站,是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的大客户。与此同时,欧洲市场的补贴政策发生变化将进一步影响到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占全球光伏市场近半数的德国,已经开始减少7%的补贴额。而德国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90%为中国制造。国外对我国光伏产品需求的下降,自然会影响到其上游原料多晶硅的需求。再者,多晶硅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多晶硅每吨生产规模需要100万元,而就经济规模而言,生产规模至少要达到1000吨/年,需要投入10亿元,如果从最优的经济规模2500吨/年来看,需要资金投入将至少达到25亿元。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经济开始放缓,银行业出现了惜贷的现象。许多光伏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

2011年,我国多晶市场行情表现为1-4月高位稳定以及5月之后的大幅下挫,全年多晶硅均价为46万元/吨,同比下滑14.8%。

2011年1-3月份,我国多晶硅价格延续去年高位。由于国内不少多晶硅企业处于检修状态,国内市场供应量相对较小,多晶硅价格保持坚挺,主流价格在70万元/吨上下浮动。然而随着3月份意大利补贴政策出台及欧洲各国需求减少,全球光伏市场急转而下,下游产品一路暴跌,带动多晶硅价格飞速下降。6月底,多晶硅价格已由原先的70万元/吨下滑至40万元/吨,跌幅超过40%。

下半年,随着欧美太阳能企业大量倒闭停产,光伏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以及上半年下游库存的弥补,多晶硅价格继续走低,10月份甚至跌破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值,并连续刷新历史新低。随着价格不断下探,国内多晶硅企业开始大规模停产。11月底,除部分多晶硅厂外,80%的多晶硅企业全部停产,市场行情表现惨淡。与国内市场相比,虽然国际多晶硅价格下半年同样大幅走跌。但全年均价反而有所上升。根据硅业分会的统计,2011年国际多晶硅均价为60美元/千克,同比上升11.1%。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多数欧美多晶硅企业拥有巨额长单,在议价时拥有更多优势,价格浮动相对较缓。

另外当下游供应过剩时,终端市场偏向于采用高转换率太阳能电池,而国际大厂多晶硅质量相对较好,因此更容易得到电池片厂商青睐,价格下降没有国内剧烈。

总体来看,下游市场供应过剩是导致2011年行情剧变的主要因素。过剩的原因除终端市场需求小幅降低外,下游产品供应量快速增加也是导致全产业链价格大幅走低的关键原因。

多晶硅进口量大幅增加

2011年1-11月份,我国共进口多晶硅58543吨,同比增长39.7%。下游大厂扩建是刺激多晶硅进口量增加的关键。具体来看,我国2011年1-11月从韩国进口多晶硅18888吨、从美国进口多晶硅15323吨、从德国进口多晶硅11430吨。前3个主要国家同比去年分别增长86.9%,-4.1%及22.2%。

韩国在2011年跃居美国成为了对我国出口多晶硅最多的国家,出口量占到了我国多晶硅总进口的32.2%。由于OCI70%的产品均销往中国市场,该公司在制定售价时经常会与中国本地价格进行参考,因此OCI售价与我国多晶硅价格变化的联动性最为紧密,对我国多晶硅市场的冲击最为明显,一般来说,OCI的长单价出口价比国内均价便宜3-8万元/吨,现货价便宜5-10万元/吨。11月中下旬,为了争夺中国市场,OCI的长单价更是下调至28-30美元/千克。据悉,OCI7000吨新增生产线预计于2012二季度投产,而2.4万吨的新厂最快也将于2012年底试产。因此2012年该公司的下半年出口量还将进一步出现增长。

美国由于本地需求渐涨以及下半年尚德终止与美国MEMC公司签署的采购合同,对我国多晶硅出口反而有所减少,不过前11月15323吨的进口量仍然占到了总进口数的26.2%。明年随着Hemlock扩产完成,其对我国的多晶硅进口量会进一步增加并将和OCI、瓦克等国际一线大厂继续对我国本地市场产生冲击。

国内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

根据硅业分会的统计,截止到2011年12月30日,我国西门子法多晶硅已建总产能达13.4万吨,同比增加54.2%,而产量为7.5万吨,同比增加72.4%。尽管11月后国内大部分多晶硅厂停产对四季度产量构成一定影响,但几个主要大厂仍按正常进度进行生产,支撑了国内的供应量,使得今年总产量依然达到了年初的预测值。而如果算上物理法及硅烷法多晶硅,国内多晶硅总产量可能将接近7.9万吨。

除目前13.3万吨的已建西门子法产能外,我国还有9.6万吨的在建产能,保守估计2012年底我国多晶硅产能将达到17万吨,产量8-9万吨。而如果目前的停产**只维持到今年1季度左右的话,则全国多晶硅产量很有可能将攀升至10万吨以上。

目前电池片的确切产量尚未出炉,但根据推算,2011年我国太阳能电池片产量大约为18-20GW,较2010年的14.1GW同比增加28.6%-41.8%。无锡尚德、天威英利、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等国内一线电池厂商扩产是刺激多晶硅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虽然光伏装机量增速放缓及电池片产量的持续增加导致我国电池片出现大量库存,但多晶硅的消费量仍稳定保持增长。据硅业分会统计,2011年,我国多晶硅消费量为13.4万吨,同比增长57.6%。截止到2011年12月底,我国多晶硅库存为4000吨,较三季度末的5000吨有一个小幅下滑。由于目前下游市场仍有8GW左右的电池片库存,且国内一线电池片、组件大厂已基本达成扩产目标,预计2012年多晶硅消费量增速将放缓至30%左右。

全球多晶硅产量增长16.8%

2011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0.1万吨,同比增长16.8%。除中国多晶硅产量快速增加外,韩国OCI、美国Hemlock、德国瓦克三大厂扩产也是带动全球多晶硅总产量显著增加的关键原因。三大厂产量分别约为2.8万吨、3.0万吨及3.2万吨,占到了全球多晶硅总量的44.6%。OCI目前产能3.5万吨,原厂新增7000吨生产线将于2012年二季度投产。另外,2011年OCI同时宣布在全罗北道的新万金工业园区建设年产能为24000吨的新多晶硅厂。该工厂最快预计将于2012年底竣工,届时OCI总产能将达到6.45万吨/年。而OCI在多晶硅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其订单量也呈飞速发展态势,这也成为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是在亚洲市场,由于其地缘优势的缘故,包括中国台湾地区的茂迪、绿能、中美硅晶、达能科技、友达光电等厂商已经相继与其签署了长约。而紧随其后,中国大陆地区龙头厂商英利绿色能源也成为OCI的长单用户。数据显示,目前OCI在手的长期订单总额已经近50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于亚洲企业。

瓦克化学目前多晶硅产能为3.55万吨,产品主要来自德国博格豪森生产基地,新厂农特里茨生产基地已于2011年底完成试产,预计2012年二季度正式投产。新厂1.5万吨的产能将使瓦克化学多晶硅总规模达到5.05万吨。而该公司到2015年年底的全部产量,其中包括农特里茨的新建产量,已通过合同全部售罄。

美国Hemlock产能为3.6万吨,2012年预计将扩产至4.6万吨,与OCI及瓦克化学一样,Hemlock自身订单同样已排满至最近2、3年。充足的未来订单是3大多晶硅巨头不断扩张的信心所在。

以目前中国及国际大厂的扩张速度来推算,2012年保守预估全球多晶硅产能将达到36.56万吨,而如果几个主要多晶硅大厂能够按最快速度完成工厂建设,则全球多晶硅产能有望突破40万吨。

后市预测

多数机构普遍认为2012年才是全球光伏市场的真正考验,欧洲各国经过前2年的迅猛发展,光伏装机增速正不断放缓,而如果欧洲经济持续不振,银行继续收紧放贷保准的话,则欧洲今年装机量极有可能出现持平甚至倒退。因此美国、亚洲地区的成长空间将逐渐成为未来影响全球光伏业的重要因素。

如果以乐观的态度来推算,2012年全球装机量能够达到28GW,刨除7GW的现有库存,也意味着今年仅有21GW的真正需求。根据现在下游大厂的运行情况来看,即使现有开工率保持下去,2012年电池片产量也至少能达到25GW以上,所以除非2012年开工率继续下滑或倒闭企业增多,否则无论需求增长与否,全球光伏产品都将继续呈现出供应明显过剩的行情。对于多晶硅来说,由于2012年全球光伏行情将继续在2011年基础上进行延伸,因此相关人士认为,2012年全球多晶硅价格很难出现较大涨幅,全年均价预计将在40-50美元/千克左右。

篇3:中国茶叶企业生存现状

1 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当前, 我国茶叶产量、国内销售、茶叶出口都处于历史最好的水平。主要得益于地方政府资金支持, 茶叶企业改革不断深入, 新的资本进入, 茶叶新技术在茶叶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及茶叶新产品的开发等, 这些都为我国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1.1 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 各级政府对茶叶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 并且通过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等措施, 促进了我国茶产业的发展。在西部开发、扶贫政策和退耕还林等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 各主要产茶省都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新茶园。茶农在茶叶良好经济效益促进下, 生产积极性不断高涨, 并且加大了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 淘汰了一些生产效益低的茶园。我国茶园面积由2000年的108.9万公顷, 增加到2005年的130万公顷, 增长了19.4%。近年来新发展的茶园基本上按照规范化要求进行建设, 生产能力高、茶园投入力度大, 从而使得我国茶叶产量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1.2 企业的多元化

茶叶放开经营后, 我国茶叶企业发生结构性变化, 大多数国有加工、流通茶叶企业实现了股份化、民营化转制。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是北京市第一家实行改制的“老字号”茶叶企业, 改制后的股本为3000万, 国有 (企业) 参股20%, 10%社会法人股, 主要是两家上游生产企业, 其他70%职工股。改制后企业的机制变活了, 企业有了自主权, 有了资金积累, 通过几年来的运作, 张一元的年销售量每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茶叶产业的发展, 也吸引国内大的集团纷纷进入茶叶领域, 云南制药企业盘龙云海和云南白药集团已经开始涉足茶产业。白药集团认为普洱茶的发展过程与云南白药的发展过程极为相似, 初期都是小家小户分散式生产, 后来随着工艺技术改进, 规模化生产成为必然。云南澜沧江啤酒集团也把开发茶产品作为今后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与此同时, 个体私营茶叶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市场经验积累, 也开始得到快速发展,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发展到46家连锁店。

1.3 新的资本注入

竞争的加剧需要重新整合我国现有的茶叶资源, 许多茶叶企业已经意识到, 只有引进资金, 迅速扩张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北京老字号吴裕泰茶叶公司2005年组建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 新公司由八位股东发起设立, 总资产达到1亿元。改制前由于公司资金不足, 无法快速向外扩张, 新股东注资给公司扩张提供了便利。新注入的资金一方面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 另一方面加速开店速度。拥有国内最大茶叶基地的云南龙生集团目前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成功引进5500万元的风险资金, 企业引进风险投资后, 正在积极准备争取早日上市。2004年博闻投资集团以1.3亿元收购云南西双版纳勐海茶厂, 强大的资本注入让茶厂得以快速发展;而在引资时, 博闻投资集团的目的就很明确——要让云南勐海茶厂尽快上市, 成为“国内茶叶第一股”。新组建的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的计划也是上市。

1.4 产业的变化

茶叶加工由手工转向机械化, 大多数的名优绿茶加工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 特别是小型名优茶加工设备得到广泛应用, 极大提高名优茶加工的效率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对加工工艺的改进, 茶叶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适应了市场对高品质茶叶日益提高的的需要。例如乌龙茶通过采用空调做青, 在夏季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乌龙茶。此外茶叶的清洁化生产也有了很好的开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各企业都加大了对厂房和设备的改造, 大型的精制企业大多数已经通过ISO9000系列、HACCP等质量认证。乌龙茶出口企业精制加工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封闭式生产, 为茶叶质量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从2005年开始, 国家对茶叶企业实行QS认证, 进一步促进了茶叶初精制企业厂房和设备改造工作的开展。

茶叶消费热点转换很快, 有机茶被消费者接受并迅速得到了认可, 继绿茶、乌龙茶之后, 普洱茶在国内市场兴起, 有效带动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2003年以来, 普洱茶发展迅猛, 云南龙生集团过去是以生产绿茶为主企业, 三年时间, 普洱茶生产从少量到批量, 2005年普洱茶销量占到集团总销量的1/3, 并且其利润率超越了其他品种。2010年把大部分原料加工成普洱茶。

与此同时, 为了适应我国茶叶市场变化需要, 国内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茶业批发市场网络, 为茶叶的生产和销售构建十分有效的销售通路。目前, 大约有60%的茶叶是通过批发市场进行销售的。我国茶叶批发市场已经具备了产品的收集、整理, 价格的形成, 以及产品的批发等功能, 而且市场通过不断投入和改造, 为交易双方提供包括信息、仓储、运输在内的服务功能。

1.5 茶文化的宣传

茶叶市场的发展与茶文化推广是分不开的。最近几年, 各地广泛开展的各项茶文化活动, 有效地普及茶文化, 宣传茶知识, 带动茶叶消费的增加。以安溪县铁观音发展为例, 在1990年以前, 安溪的乌龙茶主要还是供应出口, 国内消费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广东两个省。到2002年, 安溪乌龙茶内外销数量已平分秋色, 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溪县茶商和茶农的营销网络, 而且乌龙茶内销价格也远高于外销茶的价格。现在, 安溪铁观音内销量和金额远远超过外销数量。安溪铁观音发展一个十分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重视茶文化的推广, 从1993年开始, 安溪县政府组织当地的茶商和茶农, 把当地传统的赛茶方式推向市场, 先后在香港、澳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举办茶王赛, 并且把当地乌龙茶的泡饮方式进行艺术提升, 创造出一套完美的乌龙茶茶艺表演, 让大家更加全面了解乌龙茶和乌龙茶文化。乌龙茶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所接受。安溪茶叶在成功地走出去后, 又在2000年—2002年期间, 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单位合作, 在安溪县举办了三次以茶文化为主体的大型宣传活动, 并且投资建成全国乌龙茶最大的交易市场—--安溪中国茶都, 安溪从乌龙茶重点产茶县开始向全国的乌龙茶信息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 中国与世界各主要产茶国比, 中国茶叶生产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茶叶单产低

我国茶叶单产还处于较低水平。我国茶园面积占世界茶叶面积接近一半, 但是产量只达到1/4。印度茶园面积为52万公顷, 相当于我国的一半, 但茶叶产量与我国基本持平。茶叶单产低, 表明我国茶叶生产的效益低。造成单产低的原因主要是茶叶生产投入不足, 良种化茶园所占的比重少, 生产管理粗放引起的。

2.2 劳动效率低

茶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从茶叶的种植到采摘、加工和销售都需要大量人工。据统计, 我国目前有8000万茶农, 另外还有5000万以上人员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工作。但是, 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劳动效率低问题。2004年, 我国人均产茶只有10.4公斤, 而印度为546公斤、斯里兰卡为402公斤、肯尼亚是为649公斤。在南方茶叶产区, 很多农民并不是专业从事茶叶的生产, 而是从事多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加上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训, 普遍存在专业技能缺乏等问题。这与国外茶农有很大区别, 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茶农受雇于农场主, 大多数人只从事茶叶生产工作, 并且经过良好的职业培训, 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

2.3 组织化程度低

1984年茶叶放开经营后, 我国大多数茶园已经承包给农户, 茶叶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在印度、肯尼亚、斯里兰卡, 他们大多以大型农场为主, 实行企业化的管理和经营。日本和台湾和我们一样, 茶园的所有权也归农户所有, 但是他们建立了十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并且组建合作社, 实现合作生产, 也较好解决茶叶生产分散问题。我们国家在把茶园承包给农户后, 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服务组织, 农民是一家一户独立生产, 没有形成联合, 由于管理水平的不一致, 导致茶叶生产和经营过度分散。

2.4 茶叶的标准化程度低

茶叶商品化程度越高, 对茶叶的标准化水平和加工工艺要求也就越高。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茶叶加工的机械化。目前, 我国名优茶生产还不能实现全程的机械化加工, 大多数还是采用手工制作, 作坊式生产。大宗茶生产也是采用半机械化加工, 不仅生产效率低, 而且生产产品的标准化水平也不高。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 茶叶加工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不论是茶园的管理, 还是茶叶的加工, 也都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管理, 机械化生产。生产的产品一致性很高, 为茶叶品牌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2.5 缺乏龙头企业

目前, 国内市场处于竞争无序的混乱状态, 市场分散, 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 对于某个地区来讲, 有区域性的龙头企业或者知名品牌, 但就全国市场而言,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占据2%的市场分额。这种状况, 不能够发挥规模化生产的效应,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组合, 不利于品牌的树立。今后一段时期, 整个茶产业将面临大的整合, 竞争将日益激烈, 大量的茶企业将被购并或者被淘汰出局, 强者更强, 弱者出局。

3 几点建议

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中国茶叶市场给企业带来众多的机会, 因此, 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根据当前茶叶发展现状, 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把握市场热点转换

从目前情况看, 产量增加, 市场热点不断, 多茶类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市场主要特征。2004年非典时期引发的绿茶消费热, 2005年铁观音消费热, 2006年普洱茶消费热, 几乎每年都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很好带动茶叶消费整体上升。尤其是普洱茶热的兴起, 对我国现阶段茶叶市场将会产生较深远的影响。首先, 其他的茶叶都是愈新愈好, 而普洱茶越陈越值钱, 这样普洱茶除了具有商品本身饮用价值外, 还具有收藏价值。二是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 普洱茶生产能够形成规模生产。普洱茶只要是云南大叶种晒青茶, 都可以作为原料。发酵过程类似葡萄酒的生产, 可以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来形成质量相对一致的品质;此外, 其他茶叶品质最主要取决于原料, 而普洱茶更多是在工艺, 将不同等级的茶叶拼配在一起可以调出不同风格的口感, 厂家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工艺形成独有的品质, 有利于品牌的树立。

分析这几年茶叶市场热点, 非典带动绿茶的消费热带有一定偶然性, 是一次成功的事件营销。但是, 铁观音和普洱茶热的形成, 是对茶叶品质特征准确把握和有效的宣传, 成功创造出新的市场发展空间, 对行业更具有影响力。我国是多茶类的国家, 每个茶类都有不同的品质特征, 个性化十分明显, 如何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通过对加工工艺和品饮方式的改进, 形成市场卖点, 促进需求的增加, 使各个茶类都能够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使我国多茶类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铁观音热形成是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培育, 普洱茶热更具有创新的成分, 绿茶热很好利用非典事件, 下一个热点需要形成同样需要依靠创新和大家共同培育。

3.2 发展名优茶, 兼顾大宗茶

我国名优茶的产量从2000年14.4万吨, 增长到2005年的25万吨, 增长了73.6%。名优茶的产值从55亿元, 增长到2005年的110亿元。名优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在增加, 到2005年, 名优茶的产值已经占到茶叶总产值的71%。名优茶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高茶叶行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品质的要求已经提上日程,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开发出有机茶, 打造名优茶品牌将是茶企业必经之路。但是, 目前名优茶已经遇到了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 不少地区已经出现采茶工不足的问题。名优茶的发展日益受到限制。由于在产品质量上过分注重外形, 不仅给采摘带来困难, 而且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程度, 这也是名优茶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采摘和加工的重要原因, 也是制约名优茶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导茶叶消费由重外形向重内质转变, 是名优茶今后能否继续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 尤其是名优绿茶显得更为迫切。这几年, 有机茶发展已经使部分消费者改变对茶叶品质的判别标准, 从外型转向内质, 而且逐渐把安全、好喝作为判断品质的标准。普洱茶市场兴起, 可以说是对传统茶叶品质判断标准的颠覆, 并且创造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随着QS制度的全面实行, 茶叶销售逐渐要从散装茶销售转向包装茶的销售, 这将会为众多品牌企业带来机会, 应该通过包装和品饮方式的创新来促进饮茶方式的改变。

另外, 企业过分重视名优茶生产和经营, 不愿意生产适合普通消费者的中低档茶叶, 这也是制约当前茶叶企业规模扩张的问题。其实, 大宗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茶叶市场需要象“猴王”“京华”等质量稳定“老百姓”品牌的茶叶。今后, 茶叶还面临进入超市销售的问题, 这也急需发展中低档品牌的包装茶叶。

3.3 打造茶叶品牌

茶叶品牌有两类, 一类是产品品牌, 以中茶、竹叶青、大益和龙生为代表;一类是通路品牌, 以天福、吴裕泰、张一元为代表。从这几年情况看, 由于茶叶市场发育不成熟, 通路品牌发展较为成功, 适应了目前茶叶消费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趋势。天福连锁经营在全国扩张很快, 已经有600多家连锁店, 成为国内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其他的大多数还是区域性品牌, 但是, 成长速度也十分惊人。北京市场上知名品牌吴裕泰已有122家店, 张一元也有85家店。从市场发展看, 茶叶销售今后必须走复合通路, 除了传统营销模式外, 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也将被应用到茶叶销售中来, 这对企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一方面要通过扩大连锁经营规模, 来迅速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 延伸企业经营的深度和广度, 形成具有个性化产品和品牌。因此, 具有实力的茶叶企业除了要加强通路建设外, 还要加大企业对茶叶资源的控制能力, 包括建立生产基地。我国产茶面积分布很广, 资源也很丰富, 但是优质资源有限, 而且茶叶品质受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很大, 特别是国家加大对原产地产品保护后, 这些资源今后会成为稀缺资源, 更具有价值。

3.4 发展茶产品深加工

我国茶叶产能很大, 如果全部投入生产, 我国茶叶产量将远远超过目前的水平。因此, 通过发展茶叶深加工, 拓宽茶叶的应用领域, 提高茶叶的消费量, 也是我国茶叶能够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发展茶产品深加工方面, 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花茶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 销量已超过可乐等碳酸饮料, 成为日本最常见的饮料。日本商店中的茶食品也琳琅满目, 而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更是多达数百种, 茶叶有效成分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在我国, 茶饮料、茶食品也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只是应用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

3.5 关注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我国有悠久的茶叶历史, 茶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而且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 为我们提供了十分广泛的茶文化宣传资源。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茶叶行业同样要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新的引擎, 推动产业升级。以茶文化为题材的旅游业、影视业、出版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业等同样也可以形成新的茶文化产业。现在, 以经营茶文化为主体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例如以北京老舍茶馆和上海湖心亭为代表的依托地方特色茶文化为经营载体的茶馆企业。以北京圣唐古驿为代表的茶馆、茶博物馆等设计装修企业, 以读图时代为代表的茶文化出版企业, 加上茶叶的包装设计、茶具制作、广告宣传等, 已经形成茶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应该说, 我们的茶文化创意产业还刚开始, 但是发展空间很大, 我们要深入理解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引导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摘要:中国在世界上是产茶大国, 但还不是产茶强国。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也是企业正确投资的关键。本文根据推动茶产业发展的因素, 分析当前茶叶市场存在问题, 对未来茶叶市场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篇4:中国茶叶企业生存现状

中国是茶叶生产与贸易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茶叶主要以散装形式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有效的竞争力。那么,中国茶叶该如何突破瓶颈,如何积极拓宽国外市场呢?本文针对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茶叶出口日本的市场定位策略。

一、中国茶叶出口的现状及瓶颈问题

茶叶产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国茶叶生产一直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根据国家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茶园种植面积3869万亩,干毛茶总产量189万吨,茶叶生产连续19年增产增收。与此同时,2003年以来,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量与金额都呈现上升态势,出口数量从2003年的26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32.58万吨,出口金额从2003年的3.67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2.47亿美元。

目前,我国茶叶的出口去向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其中,日本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传统主销市场,每年的茶叶出口量达到1.7万吨以上。但我国茶叶仍然面临一些瓶颈问题。

(一)出口企业多,效益差

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企业有392家,其中,出口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有90多家,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16家,2000万美元的企业有8家。由于行业进入标准较低,企业数量很多,并且规模较小,出口多采用低价竞销。虽然茶叶出口整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但是大部分茶叶企业都是薄利多销,出口利润较低。

(二)贴牌多,品牌少

受实力水平的限制,我国多数茶叶出口企业市场开发积极性较弱,产品多是贴牌生产,附加值不高,只能获取少量的加工费,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美国首席营销官协会曾调查公布,品牌厂商的产品毛利率平均为27%,而贴牌厂商的平均毛利率仅有19%。如今,我国茶叶产业产值约为300亿元,而国际著名茶叶品牌“立顿”的产值就达到了230亿元,相当于中国茶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三)散装多,精品少

我国茶叶出口主要以大宗原料茶为主,并且大部分茶叶以散装形式出售,产品多属于中低档,加工简单,科技创新含量不高。随着袋泡茶、速溶茶等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消费者喜爱,我国茶叶企业在产品创新研发与加工制作上投入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目前,全国各类名优茶产量仅占茶叶总产量的25%左右,大部分茶叶属于初级产品;而同为世界茶叶出口大国的斯里兰卡,其生产的茶叶约40%是高附加值产品,原料散茶仅占8%左右。

(四)出口绿色壁垒多

2006年5月,日本启动了《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中涉及茶叶的农药共251种,其中设限农残增加到144种,未设限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限量为0.01ppm)。2000-2012年间,日本对控制食品安全的最重要法规《食品卫生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对进口茶叶采取自主检查、监视检查或命令检查等抽检方式,包括残留农药、添加剂、放射线照射等多个项目。一般情况下,中国出口日本的平均每批次通关时间为4天左右,而当出口产品被实施命令检查时,通关时间则延长至10-20天,甚至更长。这增加了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的壁垒,也让中国农残检测技术面临新的考验。

二、中国茶叶在日本的目标市场分析

(一)日本茶叶消费市场概况

日本是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国,每年消费茶叶量约15万吨,人均茶叶消费量达到1100多克。在日本家庭中,一家之主的年纪越大,绿茶的消费量越高;同时,年轻人的茶叶消费量较少,尤其是30岁以下人群。

日本茶叶消费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冲泡,包括传统泡茶、袋泡茶等;二是茶饮料,如灌装茶。目前,日本消费的茶叶以绿茶、乌龙茶为主,且随着茶饮料和茶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品种日趋多样化。日本消费的绿茶主要是日本国内生产的,如伊藤园的抹茶、煎茶等,每年的需求增长明显。乌龙茶是中国的特有品种,日本主要是从中国进口乌龙茶,然后加工成茶饮料,乌龙茶在日本茶饮料市场约占20%的份额;袋泡茶、速溶茶等产品占日本茶叶市场份额16%左右。

(二)日本茶叶消费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近年来,日本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新生人口不断减少的同时,老龄人口大幅增加。日本总务省2007年曾公布,在人口3000万以上的37个国家中,日本老龄人口比例最大,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老龄化国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特点,需要对日本茶叶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对于20岁至34岁的年轻人,此阶段群体学习或工作生活节奏较快,对于需要花较长时间的饮茶而言,大多不容易接受,再加上日本人口已经进入少子老龄化阶段,此部分群体将只占据小部分市场;对于35岁至59岁的中年人,该阶段群体大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与综合素质,由于工作时间较长、空闲时间较少,对于快消茶而言,这部分群体将有可能成为目标消费者;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该阶段群体在日本总人口结构中比重较大,大多已退休或者即将退休,拥有大量自由支配时间,经济上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且对于养生观念较为强烈,因此这部分群体将成为主要的目标消费者。

根据市场细分结果及日本茶叶消费市场结构,将目标市场定位为35-59岁的中年人、60岁以上老年人这两个目标市场。其中,对于35-59岁的目标消费群,由于此阶段群体在日本总人口结构中比重最大,并且普遍工作时间较长,主要以袋泡茶、速溶茶、灌装茶饮料等“便捷”产品进行市场开发。对于60岁以上的目标消费群,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着肥胖、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健康问题,而饮茶有助于改善这些状况,因此主要以保健养生茶进行市场开发。

(三)进入日本市场的渠道

茶产品在日本的销售主要依靠日本当地的分销商,这些分销商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有各类茶叶专卖店和超市。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日本的分销渠道较长且复杂,这主要因为日本的批零企业多且小零售商的比例大,日本松散的零售体系拉长了日本的销售渠道。基于日本市场独特的分销渠道,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可以采取“出口+合作+直营”的模式,以出口为主,积极与日本企业合作,同时辅以茶馆,拓展日本市场。endprint

一方面,对于灌装茶饮料、袋泡茶、茶食品等产品的出口,我国茶叶企业可以与日本当地茶叶公司合作。日本很多茶公司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和专业技术人员,在茶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加工上具有机械化、自动化的优势,并且与日本本土的分销商及重要客户有长期关系,可以更好地赢得订单和进入销售渠道。例如,康师傅与朝日饮料联手,生产和销售灌装茶饮料;湖北宜昌萧氏茶叶与日本山益公司合作建立茶叶加工项目,将湖北优质茶叶资源与日本先进技术结合,共同开发茶饮料,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成功销往日本市场。

另一方面,针对日本中老年人对茶文化的爱好以及他们对养生保健的需求,通过在日本建立具有东方茶文化特色的茶馆,能够为中国茶叶拓展日本市场提供很好的“走出去”平台。为了降低茶馆国外经营的风险,可以首先考虑在华人较多、经济发达并且对茶文化接纳的城市和地区选址,比如横滨、神户等日本有名的中华街,这些城市都是日本对外开放的港口,经济发展水平高,并且中华街是重要的旅游景区,易于接受外来文化。

三、中国茶叶拓宽日本市场的定位策略

(一) 顾客定位

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社会需求。日本是一个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国家,老年人普遍存在“三高”的健康问题,而饮茶在缓解这些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综合市场分析的结果,将目标客户分为35-59岁、60岁以上两大类。与在日本销售茶叶的其他企业不同的是,中国茶叶产品主要针对日本当地喜欢饮茶养生的群体,尤其是中老年群体,这与日本的老龄化人口结构以及日本悠久的茶道文化相契合。虽然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在日本市场与立顿等跨国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保留自身特色又“入乡随俗”的同时,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进入日本茶叶消费的细分市场,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则有利于提高中国茶叶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

(二) 档次定位

不同档次的商品在品质和价位上有差异,正确合理的档次对于产品营销推广有着重要意义。在日本,普通消费群体对价格比较敏感,在超市购茶的消费者约占70%,选择专卖店的消费者约占10%。据统计,以100g茶叶的价格为例,在超市购买茶叶的消费者中,选择价格200-399日元的人占38%,选择400-699日元的占32%;而在专卖店,购买高价茶的消费者较多,其中,购买700-799日元的占31%,购买800-999日元的占20%。茶叶企业可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购买意愿,制定茶叶在日本市场的档次及价格策略。对于35-59岁中年人,中国茶叶企业应积极开发袋泡茶、灌装茶饮料等产品,以中档产品形式出口日本,为消费者提供快捷健康的茶产品。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在日本的中国茶馆可以结合茶叶草本药理特性,出售保健养生茶等优质中国茶,提供泡茶、品茶、购茶的休闲消费场所,满足日本市场多元化需求。

(三)质量定位

茶叶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企业的长久发展。随着绿色壁垒的增多,硬品质已成为中国茶叶步入日本中高端市场的通行证。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茶叶企业应完善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产品“源头追溯”体系,在茶叶收购和加工流程中加强检测,通过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使产品达标。对于袋泡茶、灌装茶等产品的生产制作以及茶食品加工,应注重品质、改进包装。2010年,江苏省昆山市茶叶出口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推行ISO9001认证和HACCP认证,使昆山袋泡茶在日本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2008年,江西林恩茶叶公司引进了日本茶叶自动清洁化加工设备与技术,通过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控制,提高了源头掌控的能力,稳定了产品质量。

(四)渠道定位

渠道的本质是茶叶好坏的标准,它提供给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是让消费者放心。日本茶叶市场已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快速消费类市场,我国茶叶企业在开拓日本市场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的市场结构及分销体系。对于灌装茶、袋泡茶等主流产品的出口,茶叶企业可以积极扩大与日本茶企的合作,在引进日本茶叶的生产加工技术同时,进行中国茶产品标准渠道品牌的输出,建立“正装好茶”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茶叶出口企业在扎实内销的基础上还应加大外销举措,通过“走出去”经营,拓宽产品销售途径。此外,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还可与日本茶叶协会、茶叶营销机构等进口商组织加强联系,定期联合举办茶论坛、茶年会等活动,拓展出口日本的销售渠道。

(五)文化定位

文化定位不仅可以提升品牌的品位,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品牌更加个性化,独具鲜明特色。日本茶道是在长期的中日文化交流中逐步形成的。最初,中国唐代的茶煮饮法在日本弘仁年代得到发扬光大,形成了“弘仁茶风”。到南宋时期,中国的制茶法与饮茶法在日本普及开来。再到清朝时期,福建的煎茶法传到了日本,中国紫砂茶具开始在日本盛行使用。直到现在,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仍有较大影响。茶叶不仅是健康饮品,还蕴含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如福建乌龙茶于17世纪起源于武夷山,由宋代贡茶龙团演变而来,具有降血脂、抗癌、防衰老等保健价值。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离不开中国茶文化的输出,需要政府扶持、行业组织和龙头企业联合行动,在推广交流中引导国外消费者认知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健康机理,逐渐形成对中国茶的消费潮流。

(六)品牌定位

篇5:2012中国茶叶市场现状及分析

中国是茶叶原产地和第一生产、消费大国,有上千年的饮茶历史,茶叶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现在的国内茶叶市场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众多茶叶企业亟待破茧而出。

国内茶叶市场问题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整体需求趋于饱和,消费增长速度低于茶叶生产能力的扩张速度,呈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历史积淀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市场呈现如下特点:

1.多:茶叶种类多,行业企业多。

由于历史、地理原因,我国茶叶种类众多,大约有上千种茶叶,仅名茶就有两百种左右,而每一种茶叶因采摘时节、产地不同又可分出众多子类。

与茶叶种类多相对应的就是我国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大约8000万茶农、7万家茶企。

2.乱:管理无序,标准缺失。

产品种类和行业企业众多本就容易形成混乱的市场局面,而行业管理不健全和产品标准的不易操作更导致了茶叶行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

近年来,各地大建茶叶城、茶叶批发市场,甚至一个城市建有多个批发市场,超出了市场的需要,结果导致市场内商户的销量和利润越来越薄。而且批发市场由个体商户组成,自身所普遍存在的散、乱、杂和不易监管等特点,很容易发生漫天要价的情况。管理的松懈也导致食品行业普遍推行的QS认证在茶叶行业得不到有效执行。

我国现行茶叶品质标准中,关于茶叶的感官品质都采用定性语言描述,消费者难以理解和应用,致使标准在交易定价中很难发挥作用,形成实施上的标准缺失情况。普通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往往难辨良莠,听任一些不良茶商的信口胡言,以次充好,长此以往也会抑制消费者需求。

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假冒伪劣、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形象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3.弱:企业实力弱,品牌意识弱。

我国茶叶企业数量虽多,但多数都非常弱小,规模上亿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且没有能够主导行业发展的企业。20010年,7万家茶企共实现茶叶总产值300亿元人民币,而同年仅联合利华立顿一家茶加工企业年产值即达到23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茶叶产值的2/3强。

我国多数企业还处于小规模、分散经营的阶段,采用传统粗放经营模式,通过分布在各地的同乡和批发商销售。产品也主要依靠散装形式销售,茶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目前我国有7万家茶厂,注册了自己品牌名称的还不到1000家。

二.茶叶行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继续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2010年,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产量135万吨,产值超过430亿元。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我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也日益尖锐,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主要茶叶生产消费国都不断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继续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

2010年,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茶叶种植面积186万公顷,产量135万吨,产值超过430亿元。茶叶出口量突破30.3万吨,金额7.05亿美元,均价基本持平微增。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从国际需求来看,我国茶出口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三.茶叶的种类茶叶根据制作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六大类.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安吉白茶,顾诸紫笋,太平猴魁,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等.乌龙茶: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凤凰单枞,黄金桂等等.白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等等

黄茶:君山银针,平阳黄汤等等.黑茶:湖南白沙溪黑茶.普洱茶,六堡茶等等.红茶:祁门红茶,云南滇红等等..以季节分类:

①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②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③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④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3、按其生长环境来分:

①平地茶----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骨身轻,香气低,滋味淡。

②高山茶----由于环境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的习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说法。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环境的独特特点,从气温、降雨量、湿度、土壤到山上生长的树木,这些环境对茶树以及茶芽的生长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高山茶与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浓郁且耐冲泡。

四,茶叶的功效

绿茶中保留的天然物质成分,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均有特殊效果,为其他茶类所不及。

如:西湖龙井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可以帮助消化,杀菌解毒,具有防止肠胃感染,增加抗坏血病等功能。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祛痰、除烦去腻等功效。

红茶的特点是红叶红汤,是经过发酵后形成的品质特征,干叶色泽乌润,滋味醇和

甘浓,汤色红亮鲜明。红茶有“工夫红茶”、“红碎茶”、“小种红茶”三种,著名的红茶有“祁红”、“宁红”、“滇红”等。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之最”。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味,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文山包种茶含有丰富的营养 保健成分,可强心利尿,消除疲劳,有消除血脂肪,防止血管硬化的妙效。

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之极品,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尧阳乡。饮之具有清心明目,防止动脉硬化,,降脂减肥之功效。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其性清凉,有退热降火之功效。

福建省东北部政和县盛产白毫银针,其性寒有解毒退热降火之功效,被视为治疗麻疹的良药。

白沙溪黑茶具有降血脂、减肥、助消化、醒酒、解毒等诸多功效。人们在吃过酒肉后,常泡一杯普洱茶,以助消化和醒酒提神,普洱茶流行于许多国家和湾澳地区,被称为美容茶、减肥茶和益寿茶。

五,如何让进入茶叶行业

一、合理的选址

商业经营最注重的是“地气”“人气”,这并非迷信,“地气”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商业氛围,这种商业氛围对我们所经营的商品合不合适,“人气”主要是指我们经营的地方有没有顾客流这些顾客是否有购买我们商品的心理动机。

二、茶店装饰

茶叶店的装饰主要是突出茶叶经营的特点,使顾客产生一种和谐美的心理,茶叶店装饰分为外装饰域内装饰,外装饰主要能吸引顾客进店浏览,内装饰主要是能激起顾客的购买动机。

三、丰富的茶叶知识

作为一个茶叶经营者,首先需要的是掌握丰富的茶叶知识,简单的茶叶栽培知识,茶叶的产地、茶叶的种类、茶叶的加工,各种茶生长在什末地方?地方名茶的来历,茶叶质量的鉴别,茶叶价格的变动,茶艺、茶道、茶文化以及与茶有关的茶具知识等。同时,不断了解市场的要求,掌握茶叶消费的变化,更新经营观念,预测茶叶消费的变化趋势。

四、严把质量关

商品质量是决定一个商店经营好坏的重要因素,茶叶尤其如此,故此在进茶时,千万不能讲人情,一定要严把质量关,看外形、闻香度、测水分、开汤、品滋味、看叶底、评价格,一丝不苟,如若有条件的可以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如若自己把握不定,可以向一些专职技术人员请教,同时要求供货商有三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商品检验合格证)进包装茶要了解对方有没有分装厂,且手续是否完备(分装资格、商品条码、产地、出厂日期、保质期),并且拆开一两盒(袋)看看品质是否相符,千万不能图省事,图便宜,轻易相信人,最好选择有规模、有实力、有无形资产的供货商。

五、进货的科学性

茶叶的季节性特别强,储存极为严格,种类繁多,这就要求经营者在进货时要有清楚灵活的头脑,千万不要图省事一下进许多货,一定要根据你经营规模的大小,上的销售量,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当年的销售情况,适当进货,对于高档名优茶更要谨慎从事,不要图高利润一下进许多,采取卖多少进多少,少进勤进,否则你辛苦一年,积压一大批茶叶,陈茶的贬值确实令人寒心,新进茶叶行业的经营者更要小心从事,多问一些行家,多跑几趟路,因为,你更赔不起。

作为零售商对批发商、厂家要建立信息档案,以便缺货时及时联系,这样就避免了缺货与积压的矛盾。

六、品种要齐全

消费者对茶叶的要求五花八门,作为经营者一定要适应市场需求,尽量达到品种齐全,确定自己经营的主品种外,不能拒绝其他品种,不要自我封闭,应该有宽容的胸怀,接纳新品种,有些冷门货可以少进一点,留下供货者的通讯地址,以备急用。

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和艺术品,顾客对其口感、滋味、内质、品位要一个相当的时间接受和评定过程,这样,就要求经营者要有耐心,不要开张几个月或一年挣不到钱就不相干了,要不断的进行宣传,同时针对顾客的要求不断改善,虽然开个茶叶店没有八年抗战那样“论持久战”,但也须两三年功夫不可,这也许是许多茶叶经营难以走出的误区。

十九、逐步走向连锁化

篇6:中国残疾军人生存现状

有国家就有军队,有军队就有伤亡,那么我们伤残军人也就应霉运而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中国的军队历来是以义务兵为主,要求战士讲求无私奉献,发扬勇于牺牲的爱国精神,并且希望大家不图回报!这些。我们都做到了!在80年代以前,国家对我们也给予了荣誉和特别保障!当时政府对伤残军人的安置很合理,待遇很优厚!并且严格保障伤残军人的工作!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私有制逐步取代了公有制,而我们国家伤残军人的安置法律和政策,还是依照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制定的法律政策来执行,并没有根据时代进步来相应的修改法律,所以现在的伤残军人安置政策和优抚法律根本就没有可执行性!以至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国家经济实力年年大幅度提高,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四强!我们伤残军人的待遇却从九十年代开始大幅下降,至2003年到达历史最低点!2004年起才开始回转,逐步有所改善。但是现在仍然不尽如人意!国家的优抚法律和政策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现在城镇伤残军人失业率达到55%(民政部统计数据)农村伤残军人就无就业,仅仅依靠务农为生!而且抚恤金现在也没有达到国家法律规定的水平,还有大约三分之一以上的差距!并且相应的失业保障等工作还是空白!所以总体来说伤我们残军人的生活水平普遍很低!

现在我们退伍,安置部门没有按照国家的优抚政策,让我们享受到应该享受的安置待遇,地方政府也不保障我们伤残军人的工作,致使大批伤残军人下岗失业,才导致越级反映问题的现象发生.其实,我们也不想去越级反映问题,试问天下人?谁愿意远离家人,历尽千辛,远赴京城,还得受冻挨饿。还怕地方政府打击报复这样的困境之下去争取我们应得的待遇呢?我们是不得已才走上越级反映问题这条路的,伤残军人要生存、要吃饭、伤病要治疗!我们不是想给地方政府增添麻烦,我们只想有份工作,有口饭吃,有个住的地方,有个温暖的小家。我们并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难道地方不落实政策,我们越级反映问题要生存保障、要工作保障、要治疗伤病是错误的吗?我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啊。

如果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真正的把伤残军人的优抚政策和待遇落实彻底,伤残军人有了稳定的工作,伤残军人的生活达到了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没有了医疗和养老的后顾之忧,会大量出现越级反映问题的事情吗?肯定不会!在我们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时,有的政府官员说:“党和政府对得起你们了,你们的伤残金已经调整了十几次了,还去闹什么呀?”我想问:你知道我们的伤残金标准是多少?你知道我们的伤残金是怎么来的吗???那么低的抚恤标准还是我们用鲜血,用健康换来的!试问这些官员们:”你们哪个官员不是住高楼大厦,车接车送,你们有吃的有喝的有住的,你们为什么这么优越?你们优越的待遇不是依靠我们军人的付出和保障而得来的吗???而我们伤残军人呢?就每月几百元的抚恤金,还要精打细算,有的还为一日三餐而忧虑。请你们扪心自问:“没有我们的付出,你们会有现在的安宁环境,舒适的生活吗?”你们也有父母,你们也知道孝顺爹娘,假如我们没有伤残,我们也能象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尽到供养父母,抚育儿女的责任。但是现在我们面对自己年迈的父母,弱小的儿女,我们痛心呀,因为我们自己都难养活自己。因为我们残疾,没单位愿意接收我们.我们由于残疾很难找到老婆,因为我们是伤残军人,身体残疾,我们没有工作,没有稳定收入,我们买不起房子,养不起老婆孩子,我们在父母、兄弟姐妹和妻儿的眼里是无用的人,因为我们不能尽到自己做儿子的孝道。不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职责!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为了国家,我们为国家付出了这么多,国家也不可能让我们这些伤残军人只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而成为对长辈是不孝子孙、对晚辈是不尽责的父亲吧,那样我们怎样面对我们的下一代和父母亲朋啊。伤残军人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替国家承担了照顾我们伤残军人的责任和义务!与其他群体的孩子比较,伤残军人的孩子们付出是非常大的,可国家对伤残军人的孩子却没有任何优先照顾!对伤残人民警察的孩子照顾政策却十分优越!!

社会在发展,国家在改革,我国的综合国力在逐步增强,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年大幅增加!而我们伤残军人的生活水平却在不断的下降!!我们全国85万伤残军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和低生活水平状况问题谁来解决???

为什么现在失业下岗的伤残军人,没工作,没住房?是因为我们由健康者变成残疾人了,我们的收入仅仅是伤残金,我们还要负担起一个家庭!我们和公务员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从一个健壮的阳光青年变成了一个四肢残缺的伤残军人,难道我们的贡献比公务员少吗?但是现实却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伤残金是对我们伤残的抚恤,很多政府官员把抚恤金看成是我们的工资收入,这是我们用身体残缺的代价换取的生活费,是我们用付出健康的代价换来的补偿,你们对我们的抚恤金指手画脚,甚至把他当做是你们政府对我们伤残军人的恩赐,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如果民政和政府部门哪位领导的亲人也像我们一样的残疾,你们的心理会怎么想?你们的亲人没有工作,家庭破碎,妻离子散,你们能吃的下,睡的着吗???你们会象对待我们一样,对待你们的亲人吗???你们为什么不能真正的关注我们的就业、生活、医疗、住房等问题,落实党和国家有明文法律规定的优抚政策呢?尽到你们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尽的责任呢!”

上一篇:源于心中的爱议论文下一篇:申请注册工商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