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成因

2024-04-27

环境污染的成因(精选8篇)

篇1:环境污染的成因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与治理

1、海洋污染源的形成①.陆源污染

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物,其成分主要是化学需氧物质、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氨氮、油类物质和磷酸盐四类,合计占总量的95%以上,还有硫化物、锌、砷、铅、铬、挥发酚、氰化物、铜、镉、汞等。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

②.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

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建设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约119万公顷,另因城乡工矿占用湿地约100万公顷,两项之和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对沿海滩涂的破坏面积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海岸工程破坏自然滩涂,我国沿岸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有160个。许多海湾已建有大、中型港口,小型海湾普遍为天然渔港。但是,在大城市毗邻的海湾,由于填海建港、填海造地,岸线缩短、湾体缩小、人工海岸比例增高、浅滩消失,海岸自然程度降低。再加上海水养殖业的盲目发展,养殖自身污染也较为普遍,海湾潮间带和水域中天然生长的鱼、虾、蟹、贝、藻普遍衰退。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可分为四类:海水养殖、围海造地、海岸工程、深海开发。

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海洋污染主要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正常作业污染,即海洋油田的勘探和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二是突发性污染,即海域油井意外泄漏。

④.倾倒废物污染

⑤.船舶排放污染

⑥.海上事故污染

期.湿地人为破坏

2、海洋污染的深层次原因

①.人口和资源对海洋的压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口的急剧增加,使资源的供求量相应增加。陆地资源的稀缺性,使人类不得不到海洋去获取资源。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三大问题,主要依靠海洋。

②.社会公众海洋环保意识的淡薄

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

③.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海洋经济得到了发展,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也随着沿海经济的增长而上升,对海洋环境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④.现代海洋科技的应用

海洋污染除了由于大量工业三废、生活垃圾、农药、石油等所导致外,还有海洋放射性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通过生物体富集或食物链富集辐射整个海洋环境,危害人类或其他生物。现代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现代海战武器(如激光炮、电磁炮、微波武器等)之中。此外,目前一些国家建立了海底核基地,其海底核实验活动直接或间接对我国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也是相当严重的。

⑤.海洋监察手段落后和执行力不足

国家海洋局每年承担常规海洋环境监测,以及两次污染基线调查、陆源污染及重点排污调查、几个海湾的海洋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调查,以对近岸海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目前,海洋环境容量的大小和污染源的对应关系仍不清楚,还不能有针对性地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另外,在监测的空间和时间覆盖范围方面体现出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海洋环保法实施18年,累计达6000多天,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海洋部门两天才出动一次船舶,4天才派出一架飞机,且飞行不足5小时,其发现某一船只违章排污的概率相当小。

⑥.涉海行政部门协调不够

根据现行法规,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由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总局、交通部、农业部、海事等部门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施监督治理。尽管法律明确规定了涉海各部门的职权范围,但各部门职能交叉、机构重复设置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海洋部门不上岸,环保部门不下海,机构间和部门间缺少协作。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海洋污染治理,互相扯皮的现象随之产生,影响了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

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实施对策

1、建立健全海洋法律体系与管理体制

自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一系列海洋和涉海法规,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随着我国海洋开发利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一些原有法律法规未曾涉及的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法制工作者和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始终使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规是行为的依据,组织落实是执行法规的保证。根据现行法规,海洋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由国家海洋局、国家环保总局、交通部、农业部、海军等5个部门以及沿海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部门根据分工对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实施监督管理。各个部门间的分工表面上看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叠。执法部门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协防、协查、协管”,努力把法制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做到“执法必严”,保证实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2、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水平

高新技术在开发海洋环境探测新仪器方面的应用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即水生探测技术和卫星遥感遥测技术。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的出现是水生探测技术的最新发展。探测方式有船载式、拖曳式、坐底式、自容式、直读式等多种形式,自动化程度很高,可以测量一个垂直剖面上的海流分布,在现代海洋环境探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卫星遥感可获得海洋表层的温度、水色、海平面、波浪、海流等相关信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应用卫星定位技术还进

一步发展了现场观测技术系统。此外,其他新技术的应用,也推进了海上现场探测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和技术,对海洋环境进行监管,及时发现违规行为,保护海洋环境,监测赤潮等是非常重要的。

3、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二是优化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沿海地区所产生的“三废”绝大部分通过直接入海,河水和地表径流、酸雨等形式流入近海,影响着近岸海域的环境,近岸海域的环境状况和沿海地区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三废”排放的一般情况来看,工业废水、废气占全部污染物的50%左右,所以第二产业对环境压力最大。而沿海地区是我国目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第二产业在三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最大,这种产业结构严重地影响着近岸海域环境,应进一步加以调整,使之不断地优化和升级。

4、推动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海洋环保技术是指为防止或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海洋生态平衡的各项技术。它包括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技术,如检测设备、资料浮标、无人值守站、卫星遥感等;污染物控制技术,如废弃物处理技术、溢油事故处理技术、倾废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如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预防污染为目标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海洋生态恢复和整治技术等等。海洋环保产业,是在海洋环保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经济产业,包括海洋监测预警信息服务业、海洋环保设备制造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海上倾废场等海洋污染物处理企业以及为预防海洋环境污染而进行的资源再生利用等产业部门和单位。在我国的海洋环境治理过程中,积极运用环保技术,培育相关产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环境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建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目的在于加强对重点污染海区的整治与管理,并对今

后的污染治理有一定的示范作用。由于海洋污染复合性强,累积效应大,而且不同海域的自净能力不同,因此,必须考虑如何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得最大的污染治理效果。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就是在我国目前缺乏环保资金投入的前提下,抓住主要污染物质、主要污染海域、主要污染源等几个主要环节,充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对我国的海洋治理进行尝试,是当前治理海洋污染的一个关键环节。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环境污染较轻的小块海域进行试点,建立试验区的管理机构,设立环境监测系统,制定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研发污染物的转移与防治技术,并逐渐加以推广。对于重点污染海域的整治与管理,则应与当地政府配合,建立“当地政府负责制”,并且纳入当地经济规划。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为基础,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补偿”,制定一系列排污收费制度。在国家的资助下,分阶段、有计划地整治污染海域。在加强海洋污染治理试验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6、坚持陆海并重、防治并举的海洋环保方针

海洋污染表现在海上,但其来源于陆地和海上,其中主要是陆地。因此,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必须坚持陆海并重。第一,要有效实行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第二,要积极推行绿色生态模式,合理发展农业和养殖业。第三,市政部门要做好节约用水和处理污水工作。第四,加强地区间的污染处理协调工作。第五,抓好海上污染控制,保护好近海生态环境。

7、保证海洋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

由于投资见效慢,各方面关系难以协调,而且没有短期的经济效益,所以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必须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资金投入的主体,同时要加强引导,积极利用国际资金和民间资金。

8、营造海洋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

目前,我国海洋开发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等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因此,要提高全民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治理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篇2:环境污染的成因

摘要:泸西县是云南省重要农业区域,健康、持续、稳定的农业环境对农业长足发展至关重要。为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要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为基础,集中整治污染较重企业,把乡镇工业污染防治作为根本,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文章依据泸西县农业环境污染现状,简要分析成因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业环境;成因;对策

为达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治理的双重目标,泸西县已建成遍及全县各乡镇的农村沼气28819口,减少化肥74923吨,每年可节约柴薪72047吨,统一筹划、系统安排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的农田、鱼塘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措施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无公害畜禽养殖24.5万头(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认定面积60.0689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面积2.3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5.5万亩。市场趋利现象的存在,使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度时期经济盲目追求效益的不理性发展模式横行,对环境破坏大、经济利益见效快的产业日益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情况。农业环境污染的成因及简要分析

1.1 直接原因

农业方面内部污染逐步扩大。以农户为单元的养殖越来越少,在大力发展畜禽养殖的经济刺激政策影响下,集约化畜禽养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规模化养殖污染也越来越重,畜禽粪便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加剧农业环境污染,地下水和蔬菜中硝态氮含量超标,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土壤板结和盐渍化现象严重,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农药的大量使用使自然环境受到较大程度的污染。加之泸西县目前化肥使用量平均每公顷化肥施用量超过发达国家设置上限,化肥有效利用率很低,影响土壤自净能力,此外,泸西县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且大部分地膜残留于土壤中,极大影响了土壤通气和水肥传导功能,粮食减产、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1.2 环境原因

在工业废水成分复杂,治污设施运行成本高的现实压力下,工业“三废”排放量及污染仍呈增加?势,再加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治污设施不配套,运行难以正常,难以稳定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有增无减,随着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垃圾向农村转移越来越多,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极度膨胀,产生大量的垃圾和污水,未作任何处理直接倾倒的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威胁。建城、铁路公路高速、机场水库等各类工程建设行为加剧农业污染。工程建设中,土地占用面积不断加大,河道过度采掘沙石,挖掘山体、凿山打洞、侵占河道、乱挖乱采等破坏现象严重,流自净能力下降,破坏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为完全改善。

1.3 客观原因

区域内河流保护软弱乏力,水中含有粪大肠菌群、氨氮和高锰酸盐,生活废水排量多,废水处理站少,集镇河流水环境安全严重受制。历史上长期大面积过度砍伐和现阶段保护不力造成的森林植被保护力下降,地表水分蒸发流失快,林木偷采现象严重,林木结构不优,致使森林结构单一,蓄养水源能力差。河流流量不断减少,水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现象严重。区域性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影响环境现象频发,治理成本高,难度大,水利、公共设施、农作物及人民财产等灾害性直接经济损失较重。泸西县农业环境污染对策

2.1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

泸西县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要立足于农业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工业,拉长产业链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优质农作物的产业化,做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制度,保障农产品安全,施肥用药讲环保,种养走向标准化,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工业化造就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控制化学肥料、农药、农膜的使用,积极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工作,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农民的环保教育和无公害生产培训,积极开展咨询、培训、示范与推广工作,建立农村环保适用技术发布制度,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突破口,在土地承载能力范围内还田,加强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落实在粪污相对集中的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施畜禽粪污能源利用工程的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要防止土壤污染。

2.2 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

积极宣传农业环境安全知识,明确环保就是保自己,利用广播、电视、网站、报纸、标语、宣传车等加强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建成长期、持续、普及的宣传活动,深入田间地头、百姓人家。建立健全长效的建设管理和监督机制,落实环保责任,整合监督资源,建立权责明确的目标考核和协调,着力开展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和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把环境看作是价值的中心,避免某些领导牺牲其他地区的环境谋求本地区的利益,肆意排放污水,给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这就需要领导责任的落实,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责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2.3 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建成

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法制化建设是从源头上的重要制度保障措施。法律监督机关要常态化监督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相关法律规定的严格执行,着力从政策源头上把好关,改变过去忽视生态环境效益的做法,及时修订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有关法规,建立综合决策和协调机制,开展地方建设与生态环境损坏、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损耗的评价,建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制定生态环保专项规划,开展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控制住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大产出效益、利用资源利用、培植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划生产示范区,同时要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农业环保监测机构要抓好农业环境保护和监测工作,检测对农业造成污染的其他因素,全方位多角度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覃主明;青海高原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逆转战略[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2]冯晔;陈仁忠;谢晓丽;骆伟尧;张文志;;广州市蔬菜产区环境质量评价与开展无公害生产对策[A];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管理论文集[C];2000年

[3]杜守建;王启田;水资源优化调度方法浅析[A];山东水利学会第九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篇3:环境污染的成因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国家标准 (GB50325—2001) 和《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十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已经实施6 年了, 但我国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仍然严重。2014 年的研究表明, 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要比室外环境污染程度严重, 含有更多的易引发人体疾病的有害物质。据统计, 每年我国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达超过10 万以上, 同时, 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也造成了我国每年超过10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 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

2.1 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的首要成因是不达标的建筑装修材料

首先, 我国目前建筑装修建材市场不够完善, 仍然有大量质量低劣的建筑装修建材在市场中流通, 给各种有毒有害及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提供了源头;其次, 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有关建筑装修建材的标准和法律法规, 然而由于各种标准、法律法规在实际生活中可操作性不足、相关部门在执行力度上存在种种问题等因素, 其对控制建筑装修建材对室内污染的力量显得较为薄弱;最后, 民众对于建筑装修材料所引起的室内污染认识不足, 不仅是消费者, 甚至是大量的销售者对此都不甚了解。

2.2 室外污染的是加剧室内污染的第二大成因

大量的数据表明,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会加剧室内污染的程度。我国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 室外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有目共睹, 近年来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有所改善, 但室外环境污染形势仍然严峻, 这进一步加剧了室内环境的污染程度。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某些污染指标已超过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指标, 常规的开窗通风以降低室内污染程度的措施不仅不能起到稀释室内污染物作用, 而且还有可能会恶化室内空气品质。

2.3 生活污染是室内环境污染的又一成因

人们总是忽视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各项污染, 如购买的家具、厨房油烟、家用电器的使用、家用化学品的使用等等, 这些都是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家具在板材、粘接材料、油漆等有不合格情况时会散发出甲醛、苯系物;厨房油烟成分极其复杂, 它和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一起被称为“三大污染杀手之一”;各种电子产品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辐射;各种家用化学品的使用都会给室内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2.4 城市规划和房屋设计不合理也是造成我国室内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地区自然环境, 尤其是地理特征、风向、水文等各项因素, 这对于降低城市污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山西太原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与城市规划不合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其次, 房屋设计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室内散污问题, 良好的通风结构、光照设计都有利于降低室内污染的危害。

可见, 室内污染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我国室内污染现状的成因也非常复杂

3 预防和治理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的对策

在分析我国室内污染成因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思考预防和治理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的对策。

3.1 宏观层面预防和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1) 完善相关的行政制度、法律法规, 并制定相应的落地保障机制。

目前, 我国已出台了众多与控环境污染的相关行政制度、法律法规及各种规范性文件, 但由于我国自身的体制、文件本身的可操作性、实施中的执行力度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他们的落地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 而由于各项利益纠葛, 这一措施必须由上向下推进, 所以, 完善相关的行政制度、法律法规, 并制定相应的落地保障机制是宏观层面预防和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首要措施。

2) 强化现有机构的室内污染检测和评价职能, 降低普通民众进行室内污染检测的门槛。

国家应当强化现有机构室内污染的检测和评价职能, 降低普通民众进行室内污染检测的门槛, 并针对室内污染源制定一套全面完整的限制标准。由此, 国家可以建立评价方法, 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了解污染源逸出有害物质的时段和条件、污染物存在的特征状态及其时空动态变化, 调查分析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关系, 并为住宅及公共设施, 建筑设计及装修部门在控制室内空气污染方面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各部门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落地上可以得到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检测结果的权威性支持。同时, 通过减低检测门槛, 逐渐将室内污染检测常态化, 提高大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

3) 改造城区结构, 合理进行国内城市规划。

政府部门应根据地区自然环境的各项特征, 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对城市污染源进行合理布局、将居住区、科教文化区等集中布设, 远离工业污染源, 避开交通要道, 改善生产、生活、文教、商业等相互混杂的现象, 以减轻室外大气污染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4) 加强国民环保健康意识和室内污染科学知识的普及。

加强国民的环保健康意识, 使之充分认识到室内环境空气质量对自身健康的重要影响, 将环保理念自觉融入到日常生活行为中, 促进环境质量水平的全面改善和提高。

3.2 微观层面, 预防和治理室内环境污染的对策建议

1) 室内装修中应做到尽量控制室内污染源。

建筑装修应采用清洁无害的绿色建材, 适度装修、慎重装修是改善室内环境污染的极有效的措施。因此在选购时应注意材料的品牌、产地及检测报告, 一般来说, 客厅铺瓷砖, 卧室、书房用实木地板, 搭配使用对健康最有利。同时还要注意墙面涂料“内存”污染, 所以, 在选择涂料时, 尽量选择环保涂料。此外, 施工中辅料的使用, 特别是胶和底漆也应该选择检测合格产品。最后, 装修完成后的居室不要急于入住, 应经室内环境检测部门检测后,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

2) 加强通风,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加强室内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自然通风的建筑可以降低空调耗电量, 降低CO2的排放量;对人体而言, 自然通风可减少“空调病”和各种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的发病率。此外, 使用清洁燃料和炊具, 减少烹饪油烟和能源消耗, 慎重选择使用生活日化用品, 培养优良、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可减少室内污染。

3) 增加室内环境的绿色面积。

绿色植物能够改善室内的生态环境, 在光合作用下能够释放出负离子使空气清新, 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如它们可以净化人体本身、香烟烟尘、建筑材料、清洁用品、空调等释放出的污染物。而且室内栽养花草还能陶冶情操、美化居室。

4) 推广空气净化装置的使用。

使用空气净化装置, 也是改善室内空气的有效方法。目前, 关于空气净化装置的研究是我国环境工作者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使用物理吸附技术的空气净化器主要应用活性炭的强吸附性吸附甲醛等污染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多孔炭材料、蜂窝状活性炭、球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新型活性炭以及分子筛、沸石、多孔粘土矿石、活性氧化铝和硅胶等。此种方法简单易推广, 但吸附剂需定期更换。

4 结论

当前, 我国室内污染的形势仍然较为严峻, 因此, 提高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重视程度、预防和治理室内污染, 优化人们居住的环境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回避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前火, 连锦明.室内环境污染及其危害[C].全国室内环境与健康研讨会, 2012 (10) .

篇4:我国农业污染的成因及措施浅谈

【关键词】农业污染 成因 措施'

一、我国农业污染的种类

1.化肥产生的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较多使用化肥的国家之一,有关部门的权威调查显示,我国多数农民未掌握合理的科学的施肥技术,导致化肥有效利用率比较低,有的地方仅为30%~40%,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氮磷肥利用率仅10%的现象,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70%。同时,每年我国大约有130万吨氮通过地表水流入江河湖泊,50万吨进入地下水,300万吨进入大气,可以说污染比较严重。

2.农药过量使用产生的污染

在农药使用上,根据一项权威研究结果分析,我国农药的过量使用平均为46%,其中在水稻生产中达到38%,在棉花生产中已经接近了50%,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3%。此外,受巨额利益的驱动,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偷偷使用被禁农药的现象,同时一些劣质、冒牌农药的使用更加加重了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3.畜禽养殖及其粪便产生的污染

据统计,我国现在平均每年牲畜排出的粪便接近30亿吨,其后果直接导致:一是与农田流失的氮、磷等化学元素相融合,最终导致河流、湖泊已经近海海域的富营养化,影响了水质;二是粪便中各种病原体有可能成为引发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因素,为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二、我国农业污染形成的原因

1.政策方面的原因

粮食的产业发展政策是中国农业污染问题最最深层次的原因,由于我国国内粮食需求量比较大,导致供求平衡压力很大,因此供给成为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也一直是中国农业政策的核心。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中国粮食产量的增长对农用化肥等现代农用投入品的使用有很强的依赖,而且这种依赖有增强的趋势。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为了保证粮食产量的供应,不得不依靠高水平的农业投入,尤其以化肥和农药为主,最终导致农业污染问题的加重。

2.经济方面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业污染问题,它本质上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负外部性问题。农民在生产决策的时候往往不会去考虑对农业环境产生的污染,经济学家称之为负外部性。在没有政策干预的情况下,污染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不会自动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一方面,他的外部损害已经由社会分摊,由一定区域内的全体农民分摊,大大降低了他的成本;其次,减少污染的措施需要农民付出很大的努力,这通常意味着增加了保护环境的直接经济支出或各种机会成本。

3.技术方面的原因

农业污染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其形成机理也是十分的复杂,这就给广大农业生产者认识和判断、评估农业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带来很大困难。同时,农业污染的特性也会对此产生影响,一方面,农业污染具有空间异质性和时滞性,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与滞后使农业污染管理部门很难对主要的责任者加以认定,同时具体责任的额度也难以认定;另一方面,环境污染来源比较复杂,具有复合性与复杂性,使农业污染的受害者及其受损害的程度难以明晰与量化,导致农业污染治理政策的制定缺乏相应的依据。

三、改善我国农业污染的几点措施

1.加强相关立法

中国目前农业污染控制没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失去了法律和政策依据。目前除了对畜禽养殖污染的几种规范以外,还没有直接针对农业污染物控制的政策法规或行动规划。根据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有效管理和控制非点源污染的办法是制定一系列限制性法规和规章。因此,在立法方面,首先要明确其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然后针对污染的产生、迁移、汇集,到最后对农业环境产生污染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立法角度来探寻管理和控制农业污染的途径。

2.加强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应用于农业可提高肥料或农药的使用效率,达到化肥农药减量的目的。可以说,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是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建立农药化肥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鼓励生产高效、长效、低残留的化肥、农药产品,强制实行标识制度;其次是因地制宜地推广成熟的化肥农药使用技术,采用平衡施肥、改良施肥方法和施肥时间等措施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三是鼓励使用有机肥,采用免耕和其他农田保护技术,建立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体系。

3.加强教育与推广

在许多国家,教育与技术推广计划是防止与治理农业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教育,可以给生产者或消费者提供关于减少污染的信息,提升其防治污染的观念,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技术推广一方面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污染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从实践中指导农民如何将这种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加强教育与推广的措施很多,如示范计划、技术推广、时事通讯、研讨会和田间科学活动等等。而且,与其他计划相比,这种方式的成本比较低,能够很好地帮助农民克服一些技术性限制,最终达到降低农业污染的目标。

4.积极探索经济激励措施

就目前而言,经济措施在农业污染预防与治理中的应用还不多,成功的经验也相对较少,有些实践甚至可以说没有成功,但是经济激励作为一种手段,在经过理论界的研究与探索后,还是值得在实践中进行尝试的,它也应该成为污染治理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农业生产者进行生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取经济收益,是想以最低的产生获得最高的收入。农业污染防治的最终目标是引导污染实施者考虑他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能会施加给社会的成本,即农业环境污染,通过经济政策的实施,如化肥税和污染收费政策、费用分摊政策、生态补贴政策等政策试验,他们可以体会到农业污染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会发现对环境的整体污染也对影响自身的实际收入水平,这样可以充分引发他们对农业污染的重视,自觉自律地减少污染环境的行为,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蔚文,石敏俊,黄祖辉.控制非点源污染的政策情景模拟[J].中国农村经济2007(3)

篇5:论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成因

关键词 :博弈论水污染大气污染食品污染

内容摘要:1.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

2.当人类活动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时,便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3.由于人的自私,所以在上述的条件下,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一、环境污染问题概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然而在人们越来越奢侈的物质享受的背后,却是生态的失调、环境的恶化。到处可见的水污染、大气污染、食品污染等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题正在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一、水污染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 受到了严重的影响。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 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 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 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 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二、大气污染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 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 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 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 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 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三、食品污染

食品中混进了对人体健康有害或有毒的物质,这种现象称为食品污染。污染食品的物质称为食品污染物。食用受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污染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肉、鱼、蛋和奶等动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导致食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化学性污染:主要指农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汞、镉、铅、砷、氰化物、有机磷、有机氯、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

放射性污染: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有来自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称为天然本底;也有来自核武器试验或和平利用放射能所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即人为的放射性污染(见放射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二、环境污染问题成因

笔者查询过相当资料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但是一般资料分析环境污染原因都不甚合笔者意,下面摘要一段:

环境危机是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副产品。一般来说,环境的污染总是与资源的浪费联系在一起。因为资源耗用量越大则产生的废弃物越多,特别是在资源利用率低的情况下废弃物的排放量更大。当人类活动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时,便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笔者想从另一个角度解释这个问题。笔者希望根据对策论的基本原理, 利用决策分析手段, 以理性的个人作为决策主体(即博弈各方), 从环境的污染和治理两个方面分析他们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既然讲到博弈论,我们就讲一下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如同上述案例,环境的污染源(即各个理性主体),也处于一场博弈中:设存在n个博弈个体,每个个体每天可生产价值10元的物品,同时产生1个量的污染,而每个量的污染对社会造成的损失为4元。当然博弈个体可以在生产时额外花费2元使污染不产生,而社会的所有损失最后由每个博弈个体平摊。

以上为背景,由此,博弈开始。那么,设有m个人花费2元消除污染,可得社会总得为6n+2m,做了消除污染工作的人所得为8-2(n-m)/n,而不做消除污染的人所得为10-2(n-2m)/n

以个体而言,无论其他人怎么做,你不做消除污染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可以少花费一元。但是由计算得出的结果却是,每个人都做消除污染工作,可得到利益为8元,而每个人都不做消除污染工作,可得利益为6元。相比而言,自然是每个人都做消除污染工作更优。但是,人都是自私的,这是人类的缺点,当然也是优点。每种生命的最初本能都是生存,而自私是保证生存的很重要要素。由于人的自私,所以在上述的条件下,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保证环境不受污染呢?笔者所知,环境的性质为公用品,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财产。而根据博弈论中“公用品悲剧”: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财产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由此,基本可以定性的认为,环境污染靠个体自觉性去解决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环境问题,应该由政府部门解决。现在环境污染问题打到严重的地步,和政府职能不到位有相当大的关系,政府职能不到位指在一些应由政府进行调控管理的领域,因政府缺乏相应的行政手段,或因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政府职能作用弱化,在市场失灵的区域,政府未能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出现了“市场管不好,政府也管不好”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我国法制不健全,缺乏对政府部门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现在,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只能寄托希望于政府完善其职责。

三、结束语

环境污染问题和治理是个跨学科的复杂问题, 而本文仅仅概括了现今环境污染问题,然后以笔者自己不成熟的观点描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而这又是笔者运用博弈论的原理在一系列的抽象及假设条件下进行的, 因此与现实情况难免有些偏差。因此,本文仅仅只能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刘明.运用税收手段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思路[J ].生态环境与保护, 1999

王红星.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综述[J ].生态环境与保护, 1999

徐伟敏.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J ].生态环境与保护, 1999

篇6: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成因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成因分析

从农业发展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农业发展政策从制定,执行到监督的环节中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效果的`因素;指出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政策成因是现有农业发展政策与农村环境保护体系的双轨制脱钩运行;建议构建一套把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有效地协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

作 者:倪丹成 黄文芳 NI Dan-cheng HUANG Wen-fang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上海,33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年,卷(期):“”(11)分类号:X592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发展政策 政策成因

篇7:室内环境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也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应相对增高,所以,室内装修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日益重视环节。通过对室内空气污染特点的介绍,提出了室内污染物相应的控制措施,指出控制室内污染应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以及采取物理、化学及植物等方法消除室内污染物。

引言:

室内环境已成为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外环境,将对人类的健康和舒适、社会化生产等行为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30多年来,有关室内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发展很快,围绕着这一主题颁布的标准、法规、政策,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和危险度的评价、建筑物通风设计、空气净化等问题正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因此,创造优良的室内环境已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愿望。

1.1室内环境污染

当今,人类正面临“煤烟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之后,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环境污染。美国专家检测发现,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 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 20 多种,致病病毒 200 多种。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氡、甲醛、苯、氨以及酯、三氯乙烯等。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证实,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也成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将室内空气污染与高血压、胆固醇过高症以及肥胖症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10大威胁。据统计,全球近一半的人处于室内空气污染中,室内环境污染已经引起35.7%的呼吸道疾病,22%的慢性肺病和15%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癌。

1.3危害

1.有害气体的污染

(1)甲醛。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室内甲醛有多种来源,可来自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等。室内来源主要有两方面:a.来自燃料和烟叶的不完全燃烧;b.来自建筑材料、装饰物品及生活用品化工产品,但主要来自家具和室内装修材料的胶粘剂———脉醛树脂,以及作为保温隔声建筑材料的脉醛泡沫塑料。

(2)苯及苯系物。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为是有毒的致癌物质,苯、甲苯、二甲苯是室内主要污染物之一。苯及同系物甲苯和二甲苯都为无色、有芳香气味、易挥发、易燃、燃点低的液体。苯、甲苯和二甲苯是以蒸汽状态存在于空气中,中毒作用一般是由于吸入蒸汽或皮肤吸收所致。苯属中等毒类物质,急性中毒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害,慢性中毒主要对造血组织及神经系统有损害。

(3)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TVOC在室内空气中作为异类污染物是极其复杂的,而且新的种类不断被合成出来。由于它们单独的浓度低,但种类多,一般不予以逐个分别表示,以TVOC表示其总量。主要都来源于各种涂料、粘合剂及各种人造材料等。

(4)氨。氨为无色而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氨气可通过皮肤及呼吸道引起中毒对眼、喉、上呼吸道作用快,刺激性强,轻者引起充血和分泌物增多,进而可引起肺水肿。长时间接触低浓度氨,可引起喉炎、声音嘶哑。重者,可发生喉头水肿、喉痉挛而引起窒息,也可出现呼吸困难、肺水肿、昏迷和休克。

2.浮游粒子的污染

浮游粒子中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是粒径小的所谓飘尘。浮游粒子的发生源主要有:(1)人体头皮、皮肤屑、衣物上的污垢和人体活动如室内步行、扫除等;(2)燃料燃烧煤烟;(3)建筑材料和设备石棉纤维、玻璃纤维、螨虫等;(4)吸烟烟雾烟尘、焦油等;5)其他空调系统产生的粉尘等。

3.香烟烟雾的污染

香烟烟雾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染源,烟雾中既有气态分子状污染物(占91.8%),又有浮游粒子状污染物(占8.2%)。这些粒子状污染物还会吸附在墙壁等地方,随着低沸点成分的挥发和气态污染物一起构成室内的臭气源。

4.放射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室内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氡。氡是一种惰性气体,多用做保护气,它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室内空气中的氡来源于建筑水泥、矿渣和装饰石材。

5.生物性污染物及其危害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细菌。细菌主要来源于地毯、毛绒玩具和被褥等。

2室内环境污染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以确保人民的身体健康。但是,人们对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远未达到足够的认识。

应当看到,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超额死亡数可达11.1万人,超额门诊数可达22万人次,超额急诊数可达430万人次。严重的室内环境污染不仅给人们健康造成损失,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专家调查后发现,居室装饰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会加剧室内的污染程度,这些污染对儿童和妇女的影响更大。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死亡的儿童约有210万,其中100多万儿童的死因直接或间接与室内空气污染有关,特别是一些新建和新装修的幼儿园和家庭室内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3室内环境污染的成因 由于室内引入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污染源或室内环境通风不佳,导致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无论数量上还是种类不断增加,并引起人的一系列不适症状的现象,即为室内空气受到了污染。就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而言,由于人们生活、工作在室内环境的时间长,室内通风状况不良、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自净等原因,室内环境质量比室外环境质量显得更为重要。4防治方法4.1污染源的控制

4.1.1优化设计方案、优化施工工艺设计是整个工程总的策划,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人们在其中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建筑物内空间大小及室内通风能力好坏,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在室内通风设计时应保证风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污染。

4.1.2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避免引入污染源生产企业应改革生产工艺过程,减少甲醛的使用量,室内装修选用材料时应选用符合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的材料,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材料,购买材料时应向商家索取材料检验合格证明。

4.1.3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在住宅竣工后,要进行一段时间通风和换气(一般至少1个月)后才能入住。入住后室内应长期加强通风换气,通风时房间内柜门均应敞开;房间内可放置一些活性炭、硅胶及绿色植物,以加强对室内有害空气的吸附。

4.1.4开展室内空气检测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引起室内空气环境的污染,综合评价工程是否达到人们对环境和健康的要求、能不能放心入住,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说明。

4.2污染治理技术

随着人们对室内污染的逐步重视,使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应用得到逐步推广,室内污染治理产品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①物理净化:坚持打开门窗换气,使挥发出的有害气体不滞留在室内,在室内摆放有吸附作用的植物,如芦荟、吊兰、常青藤等;还可选用空气净化装置。②化学净化:采用离子交换和光触媒技术让有害气体分解。③生物净化:使用特种酶让有害气体进行生物氧化。

由于室内污染物具有复杂多样、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而且国内现有室内污染治理技术并不是太成熟,治理产品并不能包治百病,若出现严重超标危害身体健康,且治理产品无法解决问题时,应考虑拆除。

三、结语

总之,室内环境污染现状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要从根本上根除室内空气污染还得从污染源头着手,只有控制污染源,才能彻底消除室内空气污染。防治室内环境污染重点在选材,而由于建材市场较为复杂、混乱,难点也是选材。但只要有建筑工程的合理设计,选材上的严格把关,施工过程中的一丝不苟,工程竣工后加强通风换气,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是能够得到控制的。

参考文献

[1]罗军.室内装饰环境装饰装修材料污染控制监测评价方法及技术[S].武汉: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2002,113.[2]王喜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辅导教材[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2445.[3] 李之香,岳桂发,孙宏瑞.浅谈我国室内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2004.05

篇8:环境污染的成因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根据我国目前国内的理论和实践,可将我国的农业环境污染归类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立体污染。前两种污染是公众比较熟悉的;农业立体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所构成的水体—土壤—大气的污染。

1.农村大气污染

焚烧秸秆是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的一大污染源。特别是在农作物收获的季节焚烧麦茬、杂草的现象更加严重。我国每年约有1.4亿吨秸秆被露天焚烧,约占其全年产量的1/4。这些秸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烟尘,危害人体呼吸道并损坏电线、电缆、通讯线路等公共设施,甚至导致能见度下降、屡屡延误航班正常起飞和高速公路正常运行。同时,秸秆焚烧使农田表层3~5厘米土壤的有机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流失,破坏了土壤。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广大农民既是农村环境污染的排污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只要他们的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这样的污染就不会消失。

2.农村水污染

我国许多地表水系、湖泊河网,如重点治理的太湖流域、巢湖、滇池、淮河流域等,在城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的围攻下受到严重污染,如富营养化,加剧了农业水资源危机。根据农业部组织的全国性污染灌溉地区调查,我国污灌面积由1978年的约4 000km2增加到2003年的30 000km2,约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10%。我国灌溉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各种病原菌、有害有机污染物、盐分和重金属等污染。据建设部2005年对全国74个村的抽样调查,96%的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污染了水源和环境,同时农村众多养殖场大量堆积的粪便也导致地面水体和浅层地下水体受到污染。

3.农村土壤污染

据国家环保总局报告披露,2004年全国农药施用量达到132万吨,[3]其利用率低于30%。目前,我国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的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我国目前土壤中积累的DDT总贮量约8万吨,贮存了约59万吨。农药的大部分进入水体、土壤及农产品,造成污染。

同时,我国化肥年使用量4 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这不仅使农产品的成本增加,也造成对环境和农业的污染。

4.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

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我国农村每天约有1.2亿吨生活垃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全部露天堆放,不仅占用了原本就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又造成环境污染。

农村粪便的污染也呈加剧趋势,农村卫生改善率仅为33.33%,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41.7%。禽畜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目前我国每年禽畜养殖排放的粪便粪水总量超过17亿吨,粪便和污水工程处理率仅为5.0%~2.8%。国家环保局有关官员称,畜禽养殖污水已达到工业污染的总和。青海省西宁市的张氏集团生猪养殖造成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迫使政府限令整改,就是一例。另外,农民大范围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地膜,使农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断增加。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5.农村工业污染

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乡镇工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逐年增加。造纸的废水,水泥工业的粉尘砖瓦,陶瓷业的二氧化硫、烟尘和氧化物以及工厂废弃物等,日趋严重。根据2000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41.1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254.3万吨,废气排放量463.3万吨,工业废弃物产生量15 008.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2 143.4万吨。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

二、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缺失

农村环境的污染本身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在法制化国家中,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自然又是一个法律问题。从宏观层次考察看,目前专门针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几乎是一个真空地带。也就是说,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制度层面存在着严重的法律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立法层面——相关针对性法律法规缺位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就是以《宪法》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还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和有关行政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部门制订的法规与规章,以及民法、刑法等基本法典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等。具体分析我国的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可以看出,现行的环境保护法以实体法为主,程序法内容鲜有涉及,可操作性不够强;部分法律法规条款只对相关问题做出了原则性要求和限制,对违犯者如何处理的罚则内容却很笼统甚至没有,造成执行部门难以执法。

尤其是,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所约束的主体和对象都是针对大中城市的企业及经济体,其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几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虽然对我国农业资源的保护有所提及,但未能很好地与农村污染的防治和保护,农民居住、生活、生产环境的建设和改善等方面有机结合统一起来。

2.执法层面——环境监管机关监管不力

一方面,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专门针对农村、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法律法规的缺乏,导致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无法可依的尴尬境地;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思想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环境执法不力是普遍现象。很多地区认为环境执法就是城市环境执法和对企业的监管,农村环境执法经常被人忽略。农村环境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懂法律的专业人才缺乏。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也不利于严格执法。目前,对农村环境保护享有管理权的有多个部门,包括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这些部门往往各自为战,缺乏相互间的沟通与协调,造成“交叉管理”与“管理真空”。多头管理的结果往往是“争利益、推责任”,造成执法空档,给环境违法行为以可乘之机。这就使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3.司法层面——公益诉讼是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一大瓶颈

经济学领域有名的“公地悲剧”案例,从法学角度讲,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都有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向外拓展的天性,在一些公共利益处于无人管理包括产权不清的状态下,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榨取公共资源为己所用。如果公共利益或介于产权不清境地的纠纷利益受到了侵害,应当由谁来处理、由谁来具体操作、由谁来承担诉讼过程乃至面临诉讼失败的诉讼成本呢?随着社会公共领域的延伸及公共事务数量的增长,对这个问题许多法学专家和学者已经做出了大量研究和讨论,得出了一定的科学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大都没有把眼光投向农村,具体到对农村、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行为如何在公益诉讼领域找到突破口。任何理论无论如何科学、完美,如果不具体到现实生活,如果不具体针对某一领域和某一视角,它就是不完美的。所以,对农村、农业环境污染的司法途径的保护也需要更多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由来已久,历史积淀很厚。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当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立法

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单纯地靠几次环保专项行动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才能治本。当前,应当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尽快制订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农村各级政府法律职责、污染环境的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规定。尽快制订针对农村工商企业的环境保护法律规定,明确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义务、责任,运用法律手段约束企业的行为。同时,应注重对现有法律文件的整合与完善,解决相互间的矛盾和冲突,提高法律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加快与环保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条例、实施办法的制定,保障法律规定落到实处。

目前,美国、荷兰、韩国等国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地都已对农村生产经营者排污标准作了严格的规定。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制定出农村污染防治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使农村环境管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

2.严格执法

加强农村环境执法,首先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可以参照公务员考录制度,向社会公开招录法制观念强、文化素质好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环境执法队伍。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执法机构,尤其是乡镇政府,要建立专业的环境执法机构,配备专业执法人员,保障其执法所需的经费、办公设施、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物质条件。要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规律,改进环境执法方式,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教育为主,惩治为辅;变被动执法、事后执法为主动执法、事前防范,切实提高环境执法效果。要加强农村环境执法监督,确保执法活动的客观、公平、公正,将环境执法置于人大、政协、政府、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其透明度和公信力。通过上述措施,使农村环境执法活动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3.设立综合治理机构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立体性,要求建立一个专门的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机构,综合地进行管理和执法,避免多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过程中的不协调和相互推诿责任。监管责任不再分派给水利、农业、林业、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等,而是设立一个专门监管农村环境污染的机构,更好地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监管。由该部门统一执法和监管,利用法律、行政、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防治,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力建.我国“农业立体污染”防治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2).

[2]邵孝侯.农业环境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苏杨.中国农村环境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6-01-14.

[4]王潼翔.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污染的调查和思考[J].陕西经济研究,2007,(2).

上一篇:法制宣传进社区主持词下一篇:龙翔基地社会实践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