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污染的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关于环境污染的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揭示了西部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了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关键词]西部农村;环境问题;法律规制[1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1.1污染类型现代农业生产手段造成的各类污染。

第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论文

关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思考

摘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人类在努力改造社会自然和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和在经济发展方面始终保持取得了不断的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生态圈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自然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现实内在威胁。如何保护和实施改善人类生态环境,实现现代人类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环境权益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环境权益保护也必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努力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我们自然才能有效地更好保护环境。如何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实现各类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现代人类社会追求文明的有力基本保障。

关键字: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环境问题的思考

前言:社会环境破坏是影响人类自然生存的重要场所,是影响人类自然生存的思想空间,是直接影响我们人类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和个人社会环境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我们人民财产生活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环境破坏和其对环境中的污染不仅对我们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经济损害,而且严重危害人类的发展。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环境资源保护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已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之一,也一直是来自世界各个大国共同讨论的重要焦点。本文件涉及环境问题和污染控制。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涉及广大到许多不同方面,其中最显著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1、由于二氧化碳排放而产生的"温室效應"

温室效应污染问题无疑是当前国际新形势下,全球范围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共同面临的几个重要全球性范围大气环境质量保护问题之一。如果今年全球范围大气环境保护中的温室气体诸如二氧化碳及其排放量的含量每年增速翻一番,全球范围人类年均每个月全球平均气温将从1.5摄氏度迅速下降上升至今年达到4.5摄氏度。国外权威科学家通过分析数据预测,在21世纪,随着今年全球范围人类政治经济社会活动过程中的人类温室气体污染量和气体年均气温排放量的显著大幅度的增加,全球人类平均气温将持续上升2-5摄氏度。随着今年全球人类温室污染效应的不断迅速加剧,它将对改善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生态环境和转变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产生重大不良影响。一些国外权威科学家通过分析预测认为,随着今年以来全球平均气候气温变暖的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北极和南极的冬季寒冷冰雪将部分沿海地区迅速融化,导致今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迅速急剧上升,一些沿海发达国家和重要港口城市被强大海水迅速淹没。因此,由全球二氧化碳总量排放增加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引起了乃至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环境争论的焦点。

2、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

在人类创造财富和满足发展现代工业的需要同时,人类也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大气臭氧层的严重破坏可能是当前人类经济社会长期面临的一个全球性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大气臭氧层的严重破坏将直接导致人类太阳中的紫外线和光辐射的含量增加,将直接严重破坏人类陆地动植物的基本生态结构,并将严重损害海洋生物的安全生存。一些科学家分析说,大气中的臭氧每每年减少1%,土壤成分中的太阳紫外线和光辐射的含量就可能会显著增加2%。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观察预测到,每年9月至10月,南极的大气臭氧将显著大幅减少,导致各种海洋生物全部灭绝。1985年最新公布的几项测量数据结果还分别表明,南极的大气臭氧浓度显著大幅下降,臭氧层沉积中的"空洞"正在进一步逐渐扩大。1987年,科学家在北极的大气臭氧层上重新发现了一个"洞"。几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臭氧层已开始受到各种严重破坏,亟需解决。

3、固体废弃物污染

大量废物污染是工业发展留下的主要问题之一。固体废物人工贮存的主要特点环境污染问题分析如下:1、占领地面资源,破坏地表。如今,越来越多的工业城市生活垃圾、化肥、防潮建筑垃圾和其他工业生活垃圾正在严重侵蚀大量农业土地,直接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生产,阻碍城市环境的恢复。它已经严重破坏了森林植被与土地自然生态的平衡。2、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固体废物的淋滤沉积和排放淋滤过程会直接改变固体土壤的化学成分和土壤结构。一些有毒性的固体废物淋滤会直接杀死存在土壤生物中的各种微生物和其他动物,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肥力,破坏其他植物正常生长。优先重视人类健康。固体废物空气中的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和其他病原体不仅不但可以通过室内空气、水和其他土壤直接传播,还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寄生害虫如疾病瘟疫虫等传播。

二、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对于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每一个国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治理,在以下分析过程中,将着力侧重于国内举措,依法实施环境保护,惩罚污染企业,从而减轻环境污染负担,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立法

现在,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排污企业还没有完全意识感受到企业环境污染的巨大危害。由于企业环境整体污染后的环境处罚工作成本低,一些污染企业还会面临污染处罚中的风险,污染和危害破坏企业环境。在此处罚基础上,污染严重企业必须应当无任何上限地自行承担企业环境整体污染处罚责任,增加抑制力,加强立法。为了依法加强化工企业产品生产加工过程环境中的生态环境大气污染质量检测,发现环境污染的,社会团体成员虽然可以申请作为民事诉讼案的当事人向环境污染生产企业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但在处理这些污染事件时,法院必须始终坚持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第一位的原则。

2、加强推进我国节能环境保护科技的技术创新,促进我国节能低碳减排相关技术创新发展

1、企业必须从自己做起

现在,企业必须转换方向,减少对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的项目投资。需要转变方式发展,积极探索布局绿色新兴产业,着力于加强技术研发和项目投资。我们必须做节能和削减消费的投资准备。在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中,不能只限于注重企业经济社会利益而完全忽视企业社会周围环境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在企业生产、加工、生产这个过程中,要贯彻环保理念,认真贯彻国家的环保政策,从基层到企业的领导。

2、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基础能力建设

环境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核心技术开发研究扶持方面,国家科委应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实行国家相关技术扶持激励政策,逐步建立绿色核心科技支持系统。从基本公共环境权益保护政策着手,缓解当前社会环境污染恶化进程,为今后的环境管理争取时间。

3、环境技术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管理方面,国家资委要继续加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建立"一级到地方一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程序。加快发展绿色环境保护产业需要各级政府支持。良好的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帮助环保企业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相关环保政策,鼓励相关企业不断优化和加快调整相关产业结构等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结束语:通过提高环境质量要求,国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管理。从政策制定和法律实施方面,注重实效,引领公司技术的现代化和转型,加强环保系统技术领域的研究。尽快实现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如前所述,我们显然需要努力保护环境,以利于实现各类人与自然的互动协调平衡发展,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南威中国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8[2]李春华自然环境科学基本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4).

[3]叶文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

作者:吕亚锋

第二篇:关于我国西部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思考

[摘 要]本文揭示了西部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了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西部农村;环境问题;法律规制

1 西部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现状

1.1 污染类型

现代农业生产手段造成的各类污染。各种化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使得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带来的污染。在环境卫生几乎无人管理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不仅侵占了农村的大量土地,而且还成为苍蝇、蚊虫等滋生的场所。

城市生产生活垃圾的转移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废水、废渣、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河流、占用土地,使农村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1.2 污染后果

水环境污染加剧。在广大的西部农村,水资源的缺乏不仅造成了生活的严重问题,也造成了生产上的严重困难,增加了农民的贫苦,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生态破坏。

空气环境污染加重。在西部农村,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最近几年乡镇企业不断兴起,其排放的大量废气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因此,酸雨现象在这些企业集中的农村地区时有发生。

固体废弃物污染突出。农业固废物已经接近工业固体废物,农村生活垃圾、人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以及乡镇企业生产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及城市垃圾的转移等,严重污染了广大西部农村。

2 西部农村环境污染法律问题剖析

2.1 立法缺失

目前,我国只制定了一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但此体系中没有综合性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或条例。《农业法》仅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保护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涉及了农业环境保护技术的内容;《环境保护法》对农业环境保护虽有涉及,但很简单,而且未能将农村环境、农业环境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统一起来。这些环境法律法规都涉及了农业环境保护,对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未有直接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

2.2 执法机构不完善

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部门目前主要是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所颁布的省级的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一般都是地方政府总体指导,赋予各个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资格,可能涉及渔业、水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各个省规定不一。执法机构力量薄弱,机构不健全,编制人员不到位。

3 西部农村环境问题思考

3.1 制定基本法律

要想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必须依法制定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抓紧研究起草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将农村环保及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如制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农村各级政府法律职责、污染环境的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根据各省各市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环保法,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得到落实,不再流于形式。

3.2 严格规范环境执法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执法机构,尤其是乡镇政府,要建立专业的环境执法机构,配备专业执法人员,保障其执法所需的经费、办公设施、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等物质条件。要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的特点、规律,改进环境执法方式,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教育为主,惩治为辅;变被动执法、事后执法为主动执法、事前防范,切实提高环境执法效果。

[作者简介]田义文(1953—),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刘富(1985—),男,汉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原理;徐堃(1986—),男,汉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原理。

作者:田义文,刘 富,徐 堃

第三篇:关于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对策探究

摘 要:海洋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宝库,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活污水、废物大量排入海洋,海洋污染与日俱增,其中陆源污染首当其冲。海洋是人类共有的,且由于海洋水体循环使其具有流动性,一国的污染很有可能会影响到他国,因此各国如何通力合作,从法律层面处理好跨国海域陆源污染,净化海洋环境成了亟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陆源污染 海洋环境 法律对策

一、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界定

分析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首先应当明确陆源污染的概念。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涉及控制陆源污染的公约已有不少,例如 1974 年《防止陆源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1985 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的蒙特利尔准则》,但截至目前,国际上对于陆源污染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

参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94条第三款"从陆上来源、从大气层或通过大气层或由于倾倒而放出的有毒、有害或有碍健康的物质,特别是持久不变的物质"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5条释义"陆地污染源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指从陆地向海域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各种场所、设施。陆源污染物,是相对海上污染物而言的,是由陆地污染源向海域排放的污染物。 "中关于陆源污染的阐述,笔者认为陆源污染应当是在陆地上产生通过直接或经由河流、大气等间接方式最终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

由于海洋水体具有流动性,经由一国沿海产生的陆源海洋环境污染随着水体的循环很容易污染他国领海,一国内部的陆源污染很可能会演变成他国的海洋灾难,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由此产生。

二、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法律责任分析

1609年近代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格老秀斯发表了《海洋自由论》,阐述了"海洋自由"的思想,表明各国都有合理利用海洋的自由,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合理利用的自由"不应当等同于污染的自由,一旦陆源污染损害事实造成,对他国的侵权也就开始了。

每个国家对于本国的领海享有主权,主权范围内,各国都有权向自己的领海排放污染物,即享有排污权,但是由于水体的流动性,一国的陆源污染不但会影响到本国,同时也会对水循环过程中流经的国家产生污染损害。这便对他国造成了一种侵权,实际上无论是哪个国家,在国际法上都无权在使用本国领海时使他国水域蒙受污染损害。也就是说一旦一国在行使排污权的同时,给它国的生态环境、国民正常海上作业或者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即可视为排污权行使不当,可以向造成污染的国家提出补偿。这種补偿不仅包括损害赔偿,还应有民法上对侵权行为的其他救济方式,例如停止侵害、排除危险和消除妨害等。

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针对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污染方理应承当治理的责任,但由于陆源污染的排放主体的复杂性,在实践中一国本身都很难确定责任主体,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受害国就更难以确定诉讼主体,这就给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带来了极大地难度。

三、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对策

目前在国际范围内,虽然相关的国际公约、区域性公约、国内立法已有不少,但是国际公约大都着重加强国际合作,仅针对陆源污染中部分有毒有害物质采用明确列举的方式设定禁排规范,例如在《防止陆源污染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中,第4条第一款规定,"各缔约国保证消除本公约附件一第一部分所列的陆源物质对海域的污染,并保证严格限制本公约附件一第二部分所列的陆源物质对海域的污染"。

国内立法上则强调各排污单位排污指标,以量化规制,同时辅以经济手段,例如征收排污费用等。以我国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并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确定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指标,并对主要污染源分配排放控制数量。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从我国关于治理陆源污染的法律条文中不难看出,针对陆源污染我国主要是以宏观调控为主,且其立法的落脚点放在了严格控制各排污主体排放陆源污染物的数量指标上,针对造成陆源污染的单位以处罚金为主要惩罚措施。这对于一国内部或许是可行的,可是若将这一系列措施应用于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上,其执行力度恐怕就大打折扣了。

基于目前对于防治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法律对策的现状,笔者认为无论是国际公约还是国内立法,其都将解决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对策重点放在了"防"上,即通过限制排放达到减少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目的。但是对于已经造成的污染如何处理,对于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怎样补偿,却缺乏相应的措施。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说

第一、确立排污权指标,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所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确定的条件下,利用市场机制,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国际法上每个国家都是平等的主体,都享有排污权,想要保证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做到零污染排放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先应当依照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实力确立各国享有的向海洋排污的指标,超过指标的数额,可以通过交易买卖的方式向有结余的国家购买,通过这样的经济手段可以督促各国严把陆源排污关,减少不必要的陆源污染物进入海洋。

第二、建立全球陆源污染环境基金。针对各国每年造成的陆源污染,由各国依照本国每年实际排污指标按比例向基金存入一定款项,用于全球每年对于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治理。考虑到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想要仅凭一国之力治理所属海域的陆源污染,不仅会对本国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从法律层面来说作为陆源污染的受害国这也是显失法律的公平与正义的。建立全球陆源污染环境基金,集合各国的力量,用于治理陆源污染,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治理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资金流。

从公民角度来说

首先,应当完善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制度。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侵权,应当承担严格的民事责任,即对污染环境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事故的,不管当事人有无过错,都应该承担民事责任。当一国的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已经不仅对另一国领海水体造成损失,并且对该国居民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实际损害时,法律应当赋予他们追偿的权利,这才不失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其次,国家代位追偿制。考虑到公民相对于国家的弱势地位,以及公民在针对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诉讼中诉讼主体,举证责任的困难,国家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在公民蒙受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举证不能或难以确定诉讼主体的情况下,如果损害事实确定,可以由国家先代为赔偿,再由国家取得追偿权,由国家向造成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当事方追偿。

四、结论

根据联合国、环保组织和我国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全球海域污染的污染物当中,陆源污染物占到50%至90%,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防治迫在眉睫。各国除了应该在本国立法下确立完善的防治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机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防污与治理并行,同时建立完善的损害赔偿机制,才是处理跨国海域陆源海洋环境污染的应有之法。

参考文献:

[1]黄徐晶《.防治陆源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2]梁芳《公众参与防治陆源污染的法律制度研究》

[3]辛秀明《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4]林广 方路乡杜波《浅谈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工作的法律保障》

作者简介:王雷鸣,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学硕士,年龄24,籍贯:山东烟台。

作者:王雷鸣

上一篇:存款保险制度论文下一篇:中小学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