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

2024-05-25

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精选9篇)

篇1: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自查报告

我校现有31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04人,学生总数889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到两个深知:深知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学习就可以替代的,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把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暗香永留”,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值此,借助普兰店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检查的东风,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管理、规范操作——让领导干部先行一步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我们校领导班子成立了,地方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张金政,副组长:刘德臣、耿庆,组员:胡晓燕、于永良、卢雪琴、张成有、赵家明以及村小校长。我们明确了小组的成立应该辅助以制度的建立。于是我们学校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教育特点,制定了我们学校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地方课教育管理制度。我们组织小组成员先后学习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常规教学管理细则》以及掉课、查课制度。制度的建立、学习,使我们小组成员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这一领域,思想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检查、督导、反馈中,我们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得到了很好的规范。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内蔚然成风。

二、教师培训、提升理念——让教师踏实推进 学校教育教师是根本。我们让领导小组成员对教师进行了二级培训,借此提升教师对民族团结教育的意识。(照片)结合校本培训,我们有机的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其中,在上学期我们先后进行了两次民族团结研训。在研训中教师就如何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做了有效地探讨,在座各位教师受益匪浅。我们学校也做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研究。在会一些有经验的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经验介绍,他们的介绍朴实无华、有的放矢让与会教师无不动容。

我们也采取了请进来的方式来促进教师这一理念的更新。我们邀请了普兰店市德育主任为我们所有教师做了有针对性的辅导。

教师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提升为我们民族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管理、强化细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严格课程的管理,保证民族教育教学时间。严格执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完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到渠成。

首先我们重点对地方课程中《民族常识教育》、《中华大家庭》作为重点强化。对于他们的备课,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尤其结合我们乡镇特点、我们学校教育特点处理好、利用好教材,让民族团结的概念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让所任课教师上足课时、讲究教法。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听课予以指导。再次对品德与社会中出现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的章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从备课还是上课方面。最后深挖其他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在备课上有体现;在课堂上有展示。

四、德育渗透、多点开花——发挥德育的主阵地推动作用 德育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德育的每一项活动都承载孕育着无限的德育内容,他在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愿意把德育的每次活动做成过程性,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

1、升旗仪式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在一周前我们就布置升旗仪式的内容——民族团结知多少。让学生回家自己收集、查阅相关材料,然后再班级选出最好的内容,在学校交流,最后确定最好的在升旗仪式上朗读。这样的举措坚持多次,就让全校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只是储备。

2、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优秀主题班会评选和观摩活动

在学校举办的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中评选中。我们贯彻这样的方针: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我们只做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自己筹备内容;自己排演节目,我们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在班会如火如荼的准备中,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知识有了了解,民族团结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3、校园广播有效地宣传途径 学校利用中午校园广播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为了准备材料而奔忙的情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果,岂不是更加可贵!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牢固树立起“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4、民族团结“在阳光下成长”主题大队会

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大队会。学生们用自己歌声;自己的绘画;自己的书法,抒发着对祖国的无限崇敬。在多彩的表演中,民族团结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升腾。

5、德育处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

根据学校民族团结计划要求,由学校德育处主办的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主题活动,让广大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6、板报墙报的设计

“让墙壁说话”是我们学校德育建设的一个亮点,抓住这样的契机我们专门开辟了民族团结教育的专栏“民族精神代代传。”我们利用这个专栏传递民族团结知识。有力的促进民族图案教育的进程。

7、慰问、帮助少数民族学生。

学校认真落实少数民族学生照顾政策,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同时对困难学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救助活动。特别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开展救助活动,体现中华民族大爱无疆的精神。

8、民族精神代代传 结合上级开展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我们将“民族团结”这一主题融入其中。在学校轰轰烈烈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的时候,我们的民族团结教育,也是相得益彰。

德育活动是民族团结教育的载体,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亲历过程中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孩子们自己学来的东西,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五、勤于反思、厚积薄发——让经验照亮前方;让失败鉴与后来 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我们想了很多;做了很多。一点经验就是几个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民族团结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材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学常规相结合;民族教育与教师研训相结合。因为民族团结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的一项工程。

在实施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1、个别村小对此项工作思想意识不够明确,重视程度不够。

2、个别村小只用几次简单的活动来代替民族团教育,形式单

一、实效性不强。

3、资料准备较好,但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今后学校将认真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从小处着手,立足学校未来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篇2: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

我乡有中小学共10所学校,现有学生1439人,有教学班83个,教师总数2439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到两个深知:深知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学习就可以替代的,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把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暗香永留”,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值此,借助西畴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检查的东风,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全乡各校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20分)为了加强和规范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我们成立董马乡中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蔡威,副组长:汪光德,组

员:朱月薄、张学、王义兵、程方荣、程方良以及各校校长。各校也成立了本校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乡学校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地方课教育管理制度。组织教师先后学习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常规教学管理细则》以及掉课、查课制度。制度的建立、学习,全乡民族团结教育这一领域,思想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保证了此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自评分:20分

二、示点引路,全乡重点推进(20分)根据我乡实际,为了更好地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我乡确定了嘎帮小学、通心坡小学为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进一步规范示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管理与监控。努力创建我乡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有序开展。自评分:20分

三、骨干教师培训和行政人员培训(20分)

1、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是关键。要致力于培养一支爱党国,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民族团结知识和民族理论素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献身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队伍。

2、对承担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师组织专门的培训。成立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领导班子,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团队、思想品德课及相关学科教师,都承担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工作。并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行培训,同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从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专题培训。自评分:20分

四、课程管理、强化细节(20分)

我们严格课程的管理,保证民族教育教学时间,每周一课时。严格执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完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到渠成。

首先我们重点对地方课程中《民族常识教育》、《中华大家庭》作为重点强化。对于他们的备课,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尤其结合我们乡镇特点、我们学校教育特点处理好、利用好教材,让民族团结的概念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让所任课教师上足课时、讲究教法。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听课予以指导。再次对品德与社会中出现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的章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从备课还是上课方面。最后深挖其他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在备课上有体现;在课堂上有展示。

教学中注意渗透民族常识的教育,如语文、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都可以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体育课上,踢毽、拔河、民族团结接力等都列入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参加一些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利用美术课及兴趣小组学习绘画,学习少数民族的手工制作,学生动手学习制作简单的少数民族工艺品,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此外也同主题班会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自评分:20分

五、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20分)

学校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少先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丰富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组织开展了“56个民族是一家”国旗下讲话‚“民族团结大家庭”主题班会,各班级以民族团结为主题出好一期黑板报。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民族团结知识答卷活动‚六一举行了“校园之星”个人才艺大赛、国庆节学校举行了“红歌大赛活动”等活动。在音乐课上开设民族舞蹈技艺学习。对班级里的少数民族同学,同学之间手拉手互帮互助,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习惯。自评分:20分

以上五个板块自评得分:100分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今后学校将认真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从小处着手,立足学校未来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篇3:依托课程建设推进民族团结教育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民族校区地处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大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学生包括满、蒙、回、壮、维、土、达斡尔族等7个少数民族,30名教师中有少数民族教师7人。鉴于此,芳草地国际学校民族校区秉承芳草育人目标,坚持芳草育人水准,发扬民族教育特色,构建优质育人环境,将民族教育特色品牌成为校区的重要使命。

一、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是通过课程体现和实施的。在芳草课程中,“民族团结教育”始终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芳草“地球主题探索课程”,以育人目标为核心,围绕道德、语言、数学、科学、健康、艺术六大领域,以“我爱芳草地”“美丽的中国”“可爱的故乡”“我想去那里”“多彩的世界”“唯一的地球”六大探索主题为依托,开展地球主题探索研究。民族校区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芳草课程,先后开发了“革命传统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民族风情文化”等课程,不仅丰富了课程,而且让特色生了根、落了地。

近年来,结合北京市教委印发的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所提出的“各学科充分落实10%的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民族校区开展了学科整合研究与实践。围绕民族传统文化,重点开设诗歌诗词赏析—“春之韵律”和“清明文化探究”活动课。整合语文、美术、音乐、综合实践以及品德与社会等学科,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围绕主题,不同学科教师同上一节课。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小组交流汇报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其中,清明文化又与革命传统教育校本课程有机融合,让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在课程资源整合运用中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在民族校区的民族文化课程中,“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两大课程最具有代表性,充分体现了对资源的挖掘、整合与运用。

1.依托社会资源丰富课程设置

作为民族学校,自1983年以来,学校就在校外日坛公园马骏烈士墓设立了学校德育基地,并以此为依托开发了“革命传统教育课程之马骏烈士墓祭扫实践”,开展了长达33年之久的向回族英烈马骏学习的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清明节前,全体师生一起行动,围绕此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在祭扫当天还会进行重点展示,评选学生中的好榜样,以实际行动向烈士献礼。校区特别成立了学生“民族英雄知行社”,进一步将课程拓展为常态实施。此举被多家媒体报道,扩大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力。

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院是我们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开发课程的重要资源单位。每年,民族校区都组织师生参观中华民族博物院。在馆方的悉心安排下,每个班级都配备了讲解员,分组展开研究体验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广场升旗仪式、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表演和园区中的互动表演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参观活动结束后,体育教师与场馆负责人、舞蹈表演者一起研究探讨,创编了民族韵律操,并将其引入课间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课间生活。

2.专家指导提升课程品质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离不开专家的关怀与指导。早在2006年前后,学校就聘请了民族体育专家、特级教师关槐秀指导本校体育教师,挖掘课程资源,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创编《民族传统体育教程》。该教程选编了满、藏、壮、苗蒙等30个少数民族的8类40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运动的来源与作用、要领与提示,以及操作口诀等方面进行组合,便于师生掌握与训练。教师将该课程内容与国家体育课程衔接,融入每一节体育课。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创编的课程突出了趣味性、适应性、技能性和文化性等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民族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在竞争与合作中弘扬民族的性格与精神。

三、在课程拓展特色活动中落实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内涵丰富,在小学推进落实更要讲究多渠道、多形式。我们的每一个特色课程都会整合一套资源,配备相应的学生社团,开展相应的一年一度的特色活动,呈现相应的校园文化。在民族校区,有专设的马骏烈士展室,供学生参观、学习;在班徽设计中加入民族元素凸显民族特色;在“芳草地首届汉语节”中,民族校区的师生改编经典剧目《智取威虎山》,宣扬英雄精神……这样的有效组合,实现了课程资源整合运用最大化。

学校将特色与课程、社团建设和传统活动有机结合。如结合“美丽的中国”这一探索主题,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民族文化节活动,在活动中,邀请身怀绝技的老艺术家们为学生表演并指导学生学习戏曲、抖空竹、踢花毽、打花棍等项目,学校少先队组织学生参与猜灯谜、剪窗花、敲中国鼓等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学生们也都拿出自己的特长进行展示交流。课程与活动的紧密结合,使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得以系统推进,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全面受益。借此,学校还开设了中国鼓、功夫少年、竹笛风韵、绫球、龙腾狮舞等经典社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易知易行,和而不同”是芳草教育的管理文化,学校鼓励各校(区)在芳草文化引领下,办出特色。民族校区将以芳草教育“荣·融”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围绕芳草育人目标,立足民族团结教育,构建特色育人途径。我们将不断改进完善,让民族团结教育在课程中做实,在课堂上做精,在活动中做亮,把资源做活,将环境做足。

篇4: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

一、民族政策教育

内蒙古的民族团结教育地方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来抓,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历史节点开展民族政策大检查活动,从总体工作的方向上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深入指导各项工作.使得民族团结理念深入人心。

从1952年底到1953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将周边蒙古族聚居区相继划入,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本着承认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开展了民族政策大检查,严肃批判了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意识和倾向,对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错误思想也进行了批评和帮助,维护和加强了民族团结。

1956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地完成了三大改造,为了纠正改造中一些左的错误政策,正确解决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中的民族问题,按照中央的指示,内蒙古自治区对民族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着重检查和批评了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自治权利的现象,反对了大汉族主义。

在文革时期民族团结局面受到严重破坏,在九一三事件后,为了稳定边疆局面,改善民族关系,1972年毛泽东同志说:“政策问题多年不抓了,特别是民族政策,现在地方民族主义少些,不突出了,但大汉族主义比较大,需要再教育。”1973年进行了民族教育政策大检查。

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全面纠正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左倾错误,自治区党委1977年1978年先后发出民族政策再教育的通知.

1980年春节前后在恢复1969年7月以前内蒙古的行政区划以后,自治区党委集中进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1991年3月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复杂局面,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1990年9月讲话精神,自治区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二、教师奖励政策

民族团结教育最主要的实行者是民族学校的教师,对于他们工作积极性的调动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内蒙古在对从事民族教育的教师奖励中充分体现了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这一特点,对于蒙汉兼通的教师进行专项奖励,对民族学校教师在子女就业、发展党员、家庭生活等方面予以照顾。

1978年9月14日王铎同志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上指出民族教师要努力做到蒙汉兼通,熟悉和热爱民族教育,在教师级职评定、工资调整、授予荣誉称号、表彰和奖励等工作中,要从民族教师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做出适当安排。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教学,是民族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但很有优越性。为了鼓励所有在民族学校工作的各族教师都能掌握两种语文,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两种语文教学津贴。在评定教师职称、荣誉称号、晋级、提拔等方面,要从民族教师的实际和特点出发,适当放宽,不搞一律化,一刀切。

三、地方民族教育课程

内蒙古地区在90年代全国统一编定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之前 已经编定了自己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1981年7月自治区教育厅将<<党的民族政策和自治区建设课>>列入初中的教学计划.放在初三下学期讲完法律常识后进行,每周2课时,大体讲八周左右.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热爱各族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掌握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以促进各民族的团结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贡献力量.1986年自治区教育厅规定,在三四年级安排民族团结教育,每学期在课内安排2节,在课外安排1节。

四、特色奖励制度

内蒙古地区对于民族团结教育除了在物质上、制度上进行保障以外,采取了形式多样的鼓励方式,促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全区的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

1983年发出<<关于筹备全区民族团结表彰大会的通知>>,各级单位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9月自治区召开首次表彰大会.这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全区性的民族教育表彰会。通过表彰和交流经验,进一步促进全区民族团结和我区的教育改革。从1984年起,每年9月定为全区民族团结表彰活动月。

2.奖励使用蒙古语文活动

毛泽东同志说: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 关键是坚决克服轻视和忽视民族语文的倾向.因为用本民族语言教学,即是民族情感问题,也是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问题。授课用语问题处理不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政策。1951年1月11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了题为《纠正轻视蒙文教育 努力发展民族语文》的社论。

1962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颁布<<内蒙古自治区学习与使用蒙古语文奖励办法>>中规定集体奖励条件: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重视蒙古语文的学习和使用,在工作中切实执行蒙汉两种语文并行的决定,并在培养民族干部等方面作出显著成绩者.个人奖励条件努力学习蒙古语文,短期内由较低的水平提高到能用蒙文处理一般公文的程度,并在工作中由于积极使用蒙语或蒙文便利了群众,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成任务者.汉族和其它民族干部,由于积极学习蒙语蒙文,基本具备条件者,应优先奖励.

在《内教民字(81)7号》中指出在自治区 蒙古语授课的中学生中,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评选区内蒙文版的中学生读物。1963年出台了《蒙族中小学蒙汉语文升级考试办法》。1964年起在蒙古族中学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加试蒙古语文。

3.学科竞赛和歌舞比赛活动

自治区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拔和发现优秀人才,国际性、全国性、地区性的学科竞赛活动和授奖评选活动逐年增多,而蒙语授课学生由于受语言等因素的限制,很少有机会参加这类活动。为此,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和自治区语委三个单位牵头,并联合各盟市有关部门决定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建立明安图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1987年5月4日内蒙古教育厅、民委、语委发出关于在全区蒙语授课中学生中建立明安土杯理科奖和尹湛纳希杯文科奖的通知,在蒙古族学生中选拔培养了大批有特长的人才。

篇5: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

自查报告

我校现有29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83人,学生总数1580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到两个深知:深知民族团结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深知民族团结教育,并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次学习就可以替代的,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把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去。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暗香永留”,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值此,借助普兰店市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检查的东风,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贯彻落实好《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依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为了加强和规范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我们校领导班子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年领导小组,组长:木拉提汗,副组长:肯杰别克,王冰,朱娜娜,哈孜扎,阿丽米娜,加娜尔以及校长。我们明确了小组的成立应该辅助以制度的建立。于是我们学校根据地域特点、学校教育特点,制定了我们学校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地方课教育管理制度。我们组织小组成员先后学习了党和国家民族宗教政策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年工作条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自觉性。使我们小组成员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这一领域,思想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接下来一系列的检查、督导、反馈中,我们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得到了很好的规范。民族团结教育在学校内蔚然成风。

二、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课程管理、强化细节——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我们严格课程的管理,保证民族教育教学时间。严格执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内容,所以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完成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水到渠成。

首先我们重点对地方课程中《民族常识教育》、《中华大家庭》作为重点强化。对于他们的备课,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尤其结合我们乡镇特点、我们学校教育特点处理好、利用好教材,让民族团结的概念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让所任课教师上足课时、讲究教法。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进行一系列的跟踪听课予以指导。再次对品德与社会中出现的民族团结教育的的章节,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无论从备课还是上课方面。最后深挖其他学科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点,要求教师在备课上有体现;在课堂上有展示。

三,以“八进”为抓手,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稳步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德育渗透、多点开花——发挥德育的主阵地推动作用

德育是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手段,德育的每一项活动都承载孕育着无限的德育内容,他在我们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愿意把德育的每次活动做成过程性,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验、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

2、升旗仪式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在一周前我们就布置升旗仪式的内容——民族团结知多少。让学生回家自己收集、查阅相关材料,然后再班级选出最好的内容,在学校交流,最后确定最好的在升旗仪式上朗读。这样的举措坚持多次,就让全校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民族团结的只是储备。

3、举行民族团结教育优秀主题班会评选和观摩活动

在学校举办的以“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中评选中。我们贯彻这样的方针:把自主权还给学生,我们只做参与者和指导者。学生自己筹备内容;自己排演节目,我们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在班会如火如荼的准备中,孩子们对民族团结的知识有了了解,民族团结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4、校园广播有效地宣传途径 学校利用中午校园广播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为了准备材料而奔忙的情景,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得来的成果,岂不是更加可贵!在潜移默化之中,我们让学生自己牢固树立起“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在实施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1、个别小组只用几次简单的活动来代替民族团教育,形式单

一、实效性不强。

2、资料准备较好,但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今后学校将认真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从小处着手,立足学校未来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

沙湾县第二中学

篇6: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按照县教育党工委的文件要求,我校将5月以来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并作出书面自检自查分析。

一、明确认识、高度重视

新形势下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是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的需要,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和静县第四中学对民族团结教育各族高度重视,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学校党支部将 “六好”教育、“五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三爱”教育,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年级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分管领导牵头抓,主管部门直接抓,全体师生共同受教育的良好局面,使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

和静县第四中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高度重视,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大好局面。我们认为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教育到位,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六好”教育、“五观”教育、“四个认同”教育、“三个离不开”教育。三是各项活动落实到位,将思想宣传教育落实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中,寓教于乐,成效显明。

二、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学校党支部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自治区关于做好新疆稳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内容。通过学习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各族师生对加强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做到不讲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断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共有三千多人,占学生总数90%,我校教职工处处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师生们尊重少数民族习俗,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老师们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辅导,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再教育斗争

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在品德课、班会课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将反分裂反渗透教育贯穿始终,实现集中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发挥黑板报、专栏、小报、“国旗下的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作用,大力营造氛围,校园网开辟集中教育专栏,把有关学习资料挂在第四中学网站供大家学习。学校还专门组织师生开展有关国情、区情、新疆地方史、新疆民族与宗教知识方面的讲座。开展各类活动,增强教育效果,如撰写读书学习心得、知识竞赛、讨论会、演讲比赛、观看警示教育片、班队主题队会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反分裂反渗透的自觉性。通过深入开展“三爱”、“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六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区情、县情,激发师生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观念,把爱国报国的热情自觉转化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2

勇于实践的精神动力,转化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

四、以活动促教育,让民族团结根植人心

各中队在中队辅导员的组织安排下,积极筹备,分工合作,在同学们的精彩的表演中承载民族团结思想。

1、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校外实践活动。2014年5月15日下午,和静县第四中学5(3)中队与和静县第四小学5(1)中队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校外实践活动。让师生们沉浸在民族大团结的浓浓氛围,使民汉之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的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多民族国家,哪一个民族都缺一不可。

2、开展民族团结黑板报比赛。5月份我校大队部都会组织各班同学们围绕“民族团结”这个主题开展黑板报比赛。各班有绘画才艺的同学纷纷上阵,大家集思广益,征集多方素材,办出了一张张主题鲜明、版面精美、内容丰富的黑板报。通过此项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对民族团结知识的了解,还增强了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开展民汉同学手拉手活动。为了让同学们知道祖国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多民族国家,七年级三个班的男生开展民汉同学手拉手活动。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民汉同学之间深厚的友情,也加深了民汉同学对民族团结深刻的认识,以及“三个离不开”思想的重要性。

4、开展爱心捐助活动。我校党员自愿捐出自己的衣物,帮助我校家境贫寒的孩子。

5、开展党员扶贫活动。党员干部开展“一帮一”扶贫活动,此 3

次活动的举行,6、开展“民族团结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7、开展民族团结手抄报比赛。

8、开展民族团结诗歌朗诵比。5月14日下午,小学部举办了以团结教育为主题的第八届“鸿雁”杯蒙语诗歌朗诵比赛,本次诗歌朗诵比赛突出了歌颂祖国、民族团结、感恩教师等内容。

今后,我们将一如继往地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开展下去,让民族团结教育思想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渗透、根植,以五月促全年,不断促进为我校的双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校园,促进和静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7:民族团结教育总结

本学期,我班根据学生处“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方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现将开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传达学校精神,落实活动时间和形式,制订活动方案,扎实有效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二、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61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切实维护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三、开展知识培训,确保民族团结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我班全体同学学习了学校下发的民族团结相关知识资料。通过学习,增强全体同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四、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历史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

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要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的历史文化的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素材,利用班会时间,积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让学生从学习中了解中华中华民族的构成,掌握了解我国国情,在心灵中塑造我们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

五、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生民族团结意识。了解民族,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了天地,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开展“爱祖国 爱家乡 爱学校”演讲活动。

2、利用国庆为契机,参与“ 祖国在我心中”征文活动。

3、参与学校“民族团结”的板报评比活动。

4、开展“爱祖国 爱家乡 爱学校”的主题班会。

5、为全体师生发放宣传材料,在古尔邦节节来临之际,组织召开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我班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篇8: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总结

第一、大学语文教育是适应21世纪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而无论哪一方面的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大学语文教育正是为这一目标而制定的, 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大学语文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而且能教育人、感化人、培养人美好的道德情操, 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 使他们成为未来社会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

第三、大学语文教育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国文化源远流长, 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 让他们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 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所谓民族团结, 指的是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荣辱与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不仅包含民族之间的团结, 也包含民族内部的团结。中华历史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勤劳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开创了祖国的大好河山。56个民族56朵花, 56个民族亲如一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各民族只有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才能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形成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牢固的向心力, 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何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呢?我认为应有以下几点:

1. 加强民族思想教育, 积极开展各种活动

大学生是祖国的精英, 我们要全面、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让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力求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把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到每个专业, 覆盖到每个学生, 使学生树立牢固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如定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报告会, 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办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等。与此同时, 要整合我们已有的各种资源, 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我们可邀请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来给学生作报告, 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此外, 我们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更要进行自我修养的提高, 严格要求自己, 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

2. 让学生了解历史, 尊重历史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自古以来, 各民族和睦共处、友好往来, 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他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载入辉煌灿烂的历史史册。历史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昭君出塞、玄奘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等众多的楷模。我们可以从中选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历史, 如:<<昭君出塞>>, 我曾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放映了这部电影, 课后让学生写读后感。这样以来,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悠久历史, 还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尊重民族团结, 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 反对民族分裂, 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祖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与此同时, 对作为天之娇子的大学生, 我们大学语文老师要让他们尊重中国悠久的历史, 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脉相传, 紧密联系的。我们要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让他们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习俗,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更好地尊重历史, 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民族传统, 反对民族分裂, 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维护祖国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才能更好的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3.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民族团结深入开展课堂, 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普及民族历史知识, 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我们老师要拿一下危害民族团结的案例来具体分析, 加深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从而使民族团结教学深入开展下去。

民族问题敏感而复杂。我们从乌鲁木齐“7.5骚乱”可以看出, 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一部分民族极端分子在骚乱事件中散步谣言, 旨在加剧民族之间的误解和偏见, 从而导致不同信仰、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民之间产生积怨, 挑起冲突。我们老师要结合这个案例, 深刻剖析这个案例的实质, 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团结精神, 坚决和破坏民族团结的极端分子做斗争。乌鲁木齐“7.5骚乱”用鲜血和生命证明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性。此外, 乌鲁木齐“7.5骚乱”事件的严重后果不断提醒我们, 社会和谐一旦遭到破坏, 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更要他们懂得如何保持民族间的和睦。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总之,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它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下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推动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向前发展。这是一条充满困难和挫折的道路, 我们要不畏艰难, 奋勇拼搏,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篇9:【新疆民族团结教育】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化的世界。看课题,讲文化,讲中华民族文化;看眼前,看课桌,找一找最富有“文化”的元素。

师:讲到书的文化,不得不让我们想起一个人。请问这人是谁?为什么你会记得他?

【图片材料】 莫言与作品

小结:莫言的《蛙》,荣获我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摘取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

Ⅱ、授新课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师:说到书,不得不提到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样的?甲骨文在中华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师:从古代的甲骨文到今天世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这说明中华文化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小结: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世界上最著名的是什么?除了“四大发明”还有什么?

【图片材料】 古代乐器与现代乐器

师:现代乐器与古代乐器比较,二者有什么联系吗?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时,应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小结:在传承古代文化时,我们应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音乐视频】 龚丽娜与《忐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龚丽娜演唱的《忐忑》,你会感知到哪些文化元素?

师:《忐忑》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包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又强调仁爱和谐、和而不同。同时中华文化善于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内容和有益成果,不断繁荣发展。这就叫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图片音乐】 刀郎与《2002年的第一场雪》

师:你知道“刀郎”是什么民族的人吗?

师:为什么当你听完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你会感到刀郎是位少数民族?

【图片材料】 高空走绳与“高空王子”阿迪力

师:再来看,维吾尔族的“达瓦孜”与杂技舞台上的走钢丝,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吗?

师:“刀郎”、阿迪力这些人,将宝贵的青春献给了西部文化艺术的创作和传承事业。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强大的力量?

小结:中华文化深深熔入了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使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是激励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之源。

二、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师:说到新疆民族文化艺术,你能说到哪些方面的文化?说出哪些民族工艺?

师:同学们说出了方方面面的表现,那么你最喜欢新疆的民族文化艺术的哪个方面?新疆民族文化艺术都有什么特点呢?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也收集到一些新疆民族文化艺术的资料,在这里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感受和分享新疆文化艺术的魅力。

【图片材料】 新疆民族文化艺术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说到文学,你还能列举出哪些新疆的优秀文学作品?

小结:维吾尔族的《福乐智慧》、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我们从小就熟悉、喜欢的《阿凡提的故事》等等。

【音乐视频】 新疆《十二木卡姆》艺术

师:上述材料,是从哪个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

师:说到歌舞,不得不说说《十二木卡姆》。

小结:木卡姆渊源于西域土著民族文化,又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木卡姆”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2007年11月25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類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图片材料】 新疆“于田的小花帽”

师:上述这些材料,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新疆文化艺术的?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小结:英吉沙小刀、维吾尔陶器、小花帽等。尤其是“于田的小花帽”,是盛行的一种状似杯碟,直径不足十厘米,纯属装饰性的小花帽。于田的小花帽作为世界最小的帽子已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音乐视频】 新疆饮食文化

师:现在我们要介绍的是新疆的经典文化——饮食文化。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都听到、看到了哪些美食?

师:谁来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一道“饮食文化”是什么?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小结:听了大家的介绍,相信每一位都深深地爱上了新疆的美食文化。新疆的美食越来越多的成为各民族大众非常喜欢的饮食。

【音乐视频】 新疆果品文化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看着诱人的果品,听着优美的音乐,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师:在座的同学中,有世居新疆的,有才来新疆不久的,为什么你们会如此喜欢新疆的果品呢?你们是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新疆的瓜果呢?

小结:现在新闻媒体很是发达。报纸杂志、新闻广播、网络空间等等。正是畅通的媒体,使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使新疆更多的了解内地、了解世界。所以说“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的。

三、新疆各民族文化在交流和学习中发展

1.文化交流的历史

【材料一】 古“丝绸之路”

【材料二】 新时期的援疆工作

师:材料说明了什么?新疆与内地进行文化的交流意义何在?

小结:新疆与内地有史以来联系密切,各族人民在交流中,加速了新疆文化的发展和壮大,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长盛不衰。

2.文化交流的多种途径

【学生梳理知识,老师出示板书】

(1)大众传媒: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口口相传等。

(2)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人口流动、人才交流、文艺演出、旅游业发展等。

Ⅲ、课堂小结

上一篇:配乐诗朗诵再见了母校下一篇:年度投诉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