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2022-07-10

教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进行的设想和计划。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九 民族团结

家宁国富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

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http://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观看录像,加深认识

1.师:长期以来,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事迹。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电影《孔繁森》片段。

(风餐露宿了解民情,实地考察;卖血抚养孤儿;关心藏族老人;因公牺牲。)

师:刚才我们看了电影《孔繁森》的片段,大家的眼中噙满了泪水,同学们深深地被孔繁森为了祖国建设、民族团结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孔繁森牺牲了,当地人民又是怎样评价他的呢?(播放“灵堂拜祭”片段)

出示挽联: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

二离桑样,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2.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民族团结、互相尊重的故事?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小结:孔繁森、打井团长等英雄模范,舍小家为大家,几十年如一日,为了祖国建设,促进边疆发展,帮助边疆人民,贡献出了毕生精力。

板书: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3.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的各族人民,不仅在建设和保卫边疆中并肩作战,而且在生活上也同样亲如手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天山脚下有个回、汉、维三族聚居的村庄,那里的村民是如何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一节,讨论交流。

小结:汉族也好,少数民族也好,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只有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才能共建美丽的家园,才有利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板书: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齐读村民们的话:沙石结合在一起是座山,大家团结在一起能使荒滩变花园,民族团结就是好。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师:各族人民不仅在生活上要互相照顾,建设中互相支援,还应互相尊重风俗习惯,这是搞好民族团结的基础。少数民族也像汉族一样,有许多风俗习惯,你们了解哪些?是怎样对待的?

2.小品辨析:《蒙古包做客》

讨论:苏意这样做可以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影响?

小结:苏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只有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才有利于搞好民族团结。

3.观看录像:《发展中的西藏》

讨论:从录像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五、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

生交流,师补充 板书:有利于

2.中队委员在《娃哈哈》旋律声中提出倡议:10月1日就要到了,让我们给云南少数民族的小伙伴写一封信,交流学习生活情况,互通信息,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尽一份力。

3.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

第二篇: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一、二年级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田家寨镇永丰小学 二0一六年九月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 这样的诗句。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 ,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共八课时 ,第一课时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共八课时 ,第二课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 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共八课时 ,第三课时

3、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 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 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共八课时 ,第四课时

4、我国的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 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 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 国的 56 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共八课时 ,第五课时 5.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 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 有的生活在 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 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吗?

二、分组探究。

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 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 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6.各民族的居住;教学内容:了解各族民居;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建筑;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

2、师推荐网站中国民族建筑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

6.各民族的居住

教学内容: 了解各族民居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 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 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 落于九州。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 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 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 中国民族建筑网

三、研究分享

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 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

四、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共八课时 ,第七课时 7.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 睦相处。

3、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 感到气愤。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 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蒙古族) 《新疆好》 (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 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 除汉族外, 还有哪些民族? 3. 师: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 语言、 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 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 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 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 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2.讨论交流: 《发展中的新疆》

三、归纳总结,提出要求

1.学了“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课后活动:搜集少数民族为祖国做贡献的事例。

8、民族区域自治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 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 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 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练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 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 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 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

二、自学指导:

1、我国 56 个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第三篇:民族团结教育讲座教案

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为了让民族团结走进校园,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团结意识,接受民族团结教育,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在校园内形成友好、和睦、互助的和谐关系,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教学处的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在这做一期有关民族团结的讲座。

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向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希望全体师生自觉遵守会场纪律,不交头接耳,不随意走动。

2、不要再会场内看书、玩手机或做与讲座无关的事情。

3、自觉维护各班级、各中队坐在区域的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杂物。

4、爱护公共财物,不乱刻乱画,不踩踏桌椅。

5、要认真听讲,对照反思。

6、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营造“友好、和睦、互助、联合”的良好氛围,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校园里的同学之情。

青少年应如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讲座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深入理解“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民族工作主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对民族平等和团结基本理论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教育学生自觉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为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讲座重点]

1、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理论的理解

2、“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

3、青少年如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讲座难点] 1.如何准确全面地理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论 2.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讲座时数] 2学时 [讲座内容]

一、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一)民族团结的概念

视频导入:大爱无疆---阿尼帕.阿力马洪老人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是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

(二)回顾新疆民族团结的历史

视频导入:四代中央领导在新疆

1、1982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大会决定把每年的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

2、“三个离不开”是“两个离不开” 思想的坚持与发展 视频导入: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

1981年7月16日,中共中央关于转发《中央书记处讨论新疆工作问题的纪要》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出来的。当时的提法是:“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谁也离不开谁”。不久发展为“汉族与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1998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一定要在各民族群众的头脑中牢固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就是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简称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

“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不仅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决心、意志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且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客观事实。它是对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展新型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经验的科学总结。 3.“五观”教育的提出

1998年初,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在全区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简称“五观”)宣传教育的指示,“五观”教育遂成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使我区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2004年,自治区党委将“五观”内容规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

4、“四个高度认同”教育

进入21世纪,即2004年,第2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新形势及随后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广泛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自治区党委提出了在以往“五观”教育的基础上,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开展“四个高度认同”(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宣传教育,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在新疆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族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民族团结赞歌。今天我们中职学生要倍加珍惜和传承这份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世代传唱民族团结之歌。 视频导入:新疆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她是我妹妹

三、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

新疆的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人民内求统

一、外御强敌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携手共进、建设家园的开拓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人民友好交往、和睦相处的团结史。作为中职学生,我们不仅要在校园内团结同学,更要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岗位上,与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为建设美好的新疆而奋斗。 视频导入:民族团结模范医生——杨忠贤

作业:

写一篇有关民族团结的心得体会,不少于1000字。

第四篇: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共八课时,第一课时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 教学过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共八课时,第二课时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 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共八课时,第三课时

3、伟大的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

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 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

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

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共八课时,第四课时

4、我国的民族分布

教学内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 56 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

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共八课时,第五课时 5.少数民族的分布

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学程序;

一、导入我国 56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

二、分组探究。

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

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

第五篇:民族团结教育课教案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课教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民族。 知道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团结。

教学重点:让学生从小就知道要团结。

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

活动过程: 故事引入: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顺着风游走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困难,只有团结起来,这些蚂蚁才能绝处逢生。

那么同学们来看一下动画片里,蚂蚁们是怎样团结起来克服困难的? 同学们来说一说蚂蚁们做了什么举动?答,紧紧抱成一个团组成一个大蚂蚁球,使同伴不被吸走。(抱团游戏)

还有一个老爷爷和几位他的几个儿子的故事,我们来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团结就是力量。

孩子们你们真聪明,老师来考考你们,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首都在哪里?国旗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我们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一起来唱一下好吗?孩子们唱的真好。那你们知道老师是什么民族? 我们现在用什么方式交流?

说汉语的好处:学好汉语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还可以交更多的朋友,我们要时刻牢记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相互离不开。我们要和其他民族的小朋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谅解。同学们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那你知道那些民族呢?谁会说的最多?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我们这么多民族共同组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他的名字就叫中国,我们一起来听首关于《国家》的歌。

五、总结

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上一篇:民族团结进步活动下一篇:每月扫盲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