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24-05-10

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通用6篇)

篇1: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0年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7.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8.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各年段的要求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五年制小学三至五年级参照中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执行。

低年级

汉语拼音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学习查字典。

4.用铅笔写字,姿势要正确。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阅读

5.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6.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写话

7.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口语交际

8.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

9.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中年级

汉语拼音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方法查字典。

4.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描红、仿影、临帖,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

5.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

习作

8.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9.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口语交际

10.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11.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高年级

汉语拼音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3.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钢笔写字有一定的速度,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字迹工整,行款整齐。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阅读

5.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

7.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习作

8.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9.养成想清楚再写和写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口语交际

10.认真耐心地听别人讲话,能理解主要意思,并能转述。

11.能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稍作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态度大方,语句比较通顺连贯。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

(三)课文

课文要体现教学目的,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气息,文质兼美,难易适度。

低年级课文要注意儿童化,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课文类型以童话、寓言、诗歌、故事为主。中高年级的课文题材、体裁、风格应该多样,要有一定数量的科普作品。

课文一般可分精读和略读。中高年级每学期课文总数35篇左右。

(四)语文实践活动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

可以在课内外组织参观访问、办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朗诵、书法等课外兴趣小组。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爱美的情趣。

(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还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三)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每一个学生,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在学语文、用语文方面起示范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六)几个具体问题

1.关于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是学会声母、韵母和声调,能够正确拼读,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防止繁琐、不恰当的教学要求。

识字包括“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的要求。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要求学会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书写。识字教学要体现汉字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汉字知识,是用来帮助识字、写字和查字典的,不应列入考试的范围。

2.关于阅读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关于习作

小学低年级可以练习写话。一般从中年级开始学习作文。要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还要根据日常需要,练习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

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讲评。要加强学生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讲评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批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4.关于口语交际

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评估

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

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

对学生的评估,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要从态度情感和知识能力几方面、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考查。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阅读量习作量、口语交际能力、自学能力和参加各种语文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不要考词语解释。不要用难题、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

要重视教学评估情况的分析和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

五教学设备

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小学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学校要配备充足的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足够的工具书以及必要的教学挂图和教学辅助资料,订有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篇2: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二)各年段的要求

1.低年级 2.中年级 3.高年级

(三)课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教学评估

五、教学设备

附录: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5.对阅读有浓厚兴趣,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的一些方法,注意积累语言材料。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

6.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7.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

8.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各年段的要求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三四年级为中年级,五六年级为高年级。五年制小学三至五年级参照中高年级的教学要求执行。

低 年 级 汉语拼音

1.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左右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学习查字典。

4.用铅笔写字,姿势要正确。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阅读

5.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6.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认识常用的标点符号。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写话

7.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口语交际

8.认真听别人讲话。听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复述基本内容。9.学说普通话。能说一段意思完整连贯的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中年 级 汉语拼音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能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方法查字典。

4.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描红、仿影、临帖,能正确地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阅读

5.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6.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

习作

8.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学写日记、书信。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9.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口语交际

10.认真倾听别人讲话,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

11.参加讨论能说清自己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地方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高年 级 汉语拼音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识字写字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篇3: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课堂上, 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 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 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向的互动。师道之尊, 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 但不是不可超越。如何使学生具备超越教师的意识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过, 人的知识是有限的, 开拓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具备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增强剂。为此, 我们必须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培养创新的教育观念, 实现从承传到创新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并非把传统的继承为中心的教育全部丢掉, 空中楼阁般地构建一个创新教育, 而是通过继承性教育进行选择、继承、改造和发展来实现。第一, 要突破“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师德观的局限性,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为无论是“传道”, 还是“授业”, 都是将已知知识的传授, 让学生承传下去, “解惑”也只是解答学生对“道”, 对已知知识学习中的困惑, 恰恰缺乏对知识的探索, 创造未知的启发和诱导。因此, 我们应定位于承传有效知识的同时, 侧重于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 教师要做创新的表率。在进行教学的同时, 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 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 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新颖的思路或设计方案, 发人所未发, 言人所未言。这样, 既能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 又能强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

二、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 相信他们都能成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曾说: “判断学生最发达智能的一个好方法是观察他们在课堂上不规矩的表现。”语言智能发达的孩子老爱说话;空间智能发达的孩子爱涂涂画画;肢体发达的孩子爱做小动作。这些课堂上特殊而不规矩的表现其实是一种信号, 学生在向老师表示他们具有这些特长, 希望被老师认可并接受。因此, 我特别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拓宽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智能状况不断的变换教学方法, 使学生可以在一天中的某个时刻, 有机会利用其最发达的智能学到知识, 增强能力; 使学生身上一些被忽视的智能得到发展; 使未发展或关闭的智能得以激发; 使已发展的智能得以完善, 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表, 学生是不同的人,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发展, 把时间还给孩子, 让他们去探索、去实践、去创新, 我们教师在其中只是“向导”“路标”, 起着“引路”“架桥”的作用。作为一名新型教师应该让每个孩子听到花开的声音; 让每个孩子看到小河活泼地流淌;让每个孩子把淘气的风气带到身边。

三、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 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 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 《向日葵》可以复制, 但梵高不可以克隆;《唐璜》可以再写, 但拜伦决不会重现。世界之所以如此斑斓, 是因为她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 由此可见, 大力弘扬学生个性, 也就意味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个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一点不但对于个人来说是如此,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同样是如此。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 是个性生命精神活力的支柱。因而, 只有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自由争鸣的民主气氛, 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爱因斯坦在回忆他的学生生活时, 曾这样感慨道:现代的教学方法, 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 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 主要需要自由, 要是没有自由, 它不可避免会夭折。卓尔不凡的旋律需要慧心独具的乐师, 生动活泼的课堂更应该有个性飞扬的学生!

四、让学生自由地想, 愉快地说

一位哲人说过, 比陆地大的是海洋, 比海洋大的是天空, 比天空大的是理想。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我努力做到精心引导, 热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言为心声, 语言应当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 是生命原生态的展示。课堂上, 教师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 敢想敢说, 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课堂教学更需要我们走进儿童的心灵, 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 让课堂充满生活活力, 或许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课堂上有意识引导学生, 与你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鼓励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 敢和老师对话, 敢挑老师的毛病, 敢于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例如, 我在教《五彩池》一课时, 王平同学突然嚷道:“五彩池”能游泳吗? 顿时全班就沸腾了, 当时我心里也咯噔一下, 理智告诉我要冷静。稍微一停, 我是这样处理的, 这个问题我没想到, 但是我觉得挺有意思, 来, 咱们一起来看看,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请大家自由结合、讨论, 联系生活经验, 联系课文内容, 请阐述自己的观点。经过学生的探究, 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答案。这样做不仅能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而且还能借疑释疑。既深读了课文, 又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不是真理的化身,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告知因果, 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 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咀嚼、品味, 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 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给学生一定的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自己去安排; 给学生展示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探究;给学生题目, 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总之, 该还给学生的东西, 老师别再占有。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学会质疑, 学会批判, 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达到超越教师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生,教师意识,创新,超越

参考文献

[1]梁秀英.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J].才智, 2014, (8) .

篇4: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同学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2.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文化视野.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3.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等.(一)唱歌

1.学习适合小学生演唱的中外优秀歌曲.注意培养学生唱歌自信心,能够独立的,有表现地歌唱,并积累和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2.学习轮唱和二声部合唱。培养与他人共同唱歌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声音的和谐、均衡,并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

3、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方法,自然的发声、清晰地咬字,吐字。保护学生的嗓音,防止喊唱和用嗓过度。

(二)唱游

1、唱游教学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

2、注意创造性与情趣性。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律动感

(三)器乐

1、根据不同条件,选学简易的打击乐器、竖笛、口琴、口风琴、电子琴以及易学的民族乐器等。所选乐器,应注意音准和音色,鼓励师生自制简易的打击乐器。

2、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能演奏并积累一定数量的简短乐曲。

(四)欣赏

1、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

2、了解人声分类和声乐演奏形式、常见乐曲和器乐演奏形式及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等常识。

3、了解中外杰出的音乐家。

4、学习欣赏音乐的基本方法,养成欣赏音乐的习惯,积累一定数量的曲目。

(五)识谱

1、学习简谱和五线谱知识。五线谱教学用首调唱名法。

2、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及听辨简单节奏、音乐短句和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三、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

六、三,五、四”学制小学阶段 【唱 歌】

一至二年级

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6首;

2、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自然的发生,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3、学习用正确的口型唱唱名;

4、鼓励学生独立、自信、有表情地唱歌,能随教师的要求整齐地 开始和结束。

三至五年级

1、学唱歌曲,每学年背唱4—6首;

2、学习能用正确的口型唱歌,注意咬字、吐字;

3、学习正确的呼吸及连音、断音演唱方法;

4、学习用强弱、快慢的手段表现歌曲情感;

5、学习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注意声部的和谐,均衡,对指挥做出正确反应;培养独立、自信的歌唱能力

六年级

1、唱歌曲,背唱3---5首; 2、巩固所学唱歌方法;

3、学习用力度、速度的变化手段表现歌曲的情感;

4、能够独立地自然地唱歌; 【唱游】

1、随着音乐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

2、学习音乐游戏,学习歌表演,集体舞等,注意音乐和动作的配合。

【器乐】 一至二年级

1、学习常见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注意与歌唱、欣赏、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集体舞等有机结合;

三至五年级

1、学习所选乐器的演奏姿势与方法;

2、每学年积累2—3首简短乐曲;

3、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有机结合;

4、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六年级

1、巩固所学乐器演奏技能,提高演奏熟练技能,增强演奏表现力;

2、熟练演奏1—2首简单乐曲。【欣赏】 一至二年级

1、欣赏优秀儿童歌曲,民族及其乐曲;

2、逐步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3、初步感受歌曲、乐曲不同的音乐情绪;

4、聆听音乐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三至五年级

1、欣赏优秀歌曲,简介人声分类及声乐演唱形式;

2、欣赏优秀其乐曲,简介常见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

3、欣赏优秀民歌,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

4、结合欣赏简介中外优秀音乐家;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6、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每学年3—5首。六年级

1、欣赏优秀歌曲,器乐曲及说唱、戏曲长段;

2、结合欣赏简介合唱队、民族和西洋乐队的一般常识;

3、聆听音乐,说出曲名并记住主题音调3—5首。【识 谱】

1、感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2、感受并认识╳、╳、╳--、╳。、○或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

3、感受二拍子(●○)三拍子(●○○)不同的特点及其强弱规律。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5、进行简短的节奏组合练习。

6、通过唱歌,模唱和背唱唱名或曲调。三至五年级

1、学习并感受乐音的高低、常用符号,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

2、感受并认识2/

4、3/

4、4/

4、3/8及其强弱规律。

3、学习连音线、圆滑线、换气、延长、反复、顿音、力度、速度等常用记号。

4、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地编写训练。

六年级

1、学习变音记号和调号。

2、巩固所学识谱知识。

3、进行节奏和音乐短句的编写训练。

“五。四”学制小学阶断一至五年级分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同“六。四”学制小学一至五年级。

四、教学考核与评估

教学考核与评估的目的是检查音乐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包括对学生音乐学习情况的考核与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估两个方面。

考核的内容以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要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重视学生的自评,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评估要从音乐教育观念,音乐教学策略、方法与流程几方面综合进行,体现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教学评估由学校及教研部门实施。

五、教学设备

音乐教学设备是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学校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地配置和改善教学设备。主要有:专用音乐教室、桌椅、黑板、教学挂图、钢琴或风琴、手风琴、电子琴、竖笛或口琴、口风琴、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配置常见的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录像机和录像带,VCD光盘等。

六、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

本大纲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和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规定的。在世始终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学习,领会上述文件和大港的精神,提高执行本大港的自觉性。

(二)小学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兴趣和音乐能力培养,音乐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教材的选编应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还应注意科学性与可行性,注意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

(三)唱歌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风格突出、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的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学生,唱歌教学应重视唱歌兴趣、能力、自信心的培养。以及对唱歌和识谱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教学过程要注意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一美育人,所选歌曲应在注意教育性的同时,从分体现艺术性与趣味性的特点。应好听易唱,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同时要注意时代感,提倡对歌曲的积累,要求学生每学期、每学年都要背唱一定数量的歌曲。

(四)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教学的各项内容应有利于提高学生唱游的兴趣,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学过程应注意创造性、情趣性和愉悦性,避免脱离音乐的形象的单纯动作学习训练,活动量不宜过大。

(五)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首先要选择适宜的乐器,注意音准和音色,不可把音高不准、音色不佳的乐器引入课堂。要重视器乐曲的选择与编配,不宜偏大偏难,教学中要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同唱歌,欣赏、识谱等教学内容的配合,也可课内外有机结合,以提高器乐教学的水平。

(六)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外优秀音乐作品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具有重要意义,欣赏教学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逐步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教学中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准确、生动,富于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与众不同的感受和见解,并用于表述自己的体验。

(七)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各地可依据不同条件分别选学简谱或五线谱,在选择教学用谱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识谱知识和技能为出发点。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知识融入音乐实践中学习,避免单纯而枯燥的讲授。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要注意和唱歌、器乐、欣赏教学的配合。

(八)为弘扬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体现各地区音乐教学的特色,各地可自选乡土教材,其比例可占教学内容总量的20%。

(九)音乐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音响,对于欣赏和学习音乐至关重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音乐教材应包括课本和音像两种形式,音乐教学必须备音响。

篇5: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阅读

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熟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学会利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

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书写规范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

(三)口语交际

15.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和修养,态度自然,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

16.耐心专注地倾听,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

17.讲普通话,做到语音清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心情,并努力使对方理解。

18.复述转述,力求准确完整;讨论发言,围绕话题,简洁明了;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

(四)语文常识

19.了解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动补),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限于二重)和常见关联词语的用法。

20.了解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的一般用法。

21.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

22.了解课本涉及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常识。

(五)课文

课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体现教学目的,适合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文以我国现代作品为主,古代作品也有适当比例,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般各占50%,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每学年课文应不少于60篇。

(六)课外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开展课外阅读、写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可以采用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利用壁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还可以组织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和文学社团。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

(一)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意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五)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

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估依据。

对学生的评估要重视语文积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水平发展的评价,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坚持态度情感与知识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语文考试,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鼓励学生有创见。不能用怪题、偏题和繁琐机械的题目考学生。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不列入考试范围。

要重视教学评估情况的分析和反馈,以利于改进教学。

教学设备

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初中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

学校要配备充足的工具书、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等各类图书,配备必要的教学挂图、教学辅助资料,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并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声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利用网络资源。

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装备视听教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语文教师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校应加强对他们的指导和培训,鼓励支持他们开发、制作教学课件。

附录一:

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文言文 1.《论语》六则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鱼我所欲也

《孟子》 5.曹刿论战

《左传》 6.三峡

郦道元 7.与朱元思书

均 8.出师表

诸葛亮 9.桃花源记

潜 10.五柳先生传

潜 11.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愈 12.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13.陋室铭

刘禹锡 14.岳阳楼记

范仲淹 15.醉翁亭记

欧阳修 16.记承天寺夜游

轼 17.上韩太尉书

辙 18.墨池记

巩 19.爱莲说

周敦颐 20.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古诗词

1.关睢

《诗经》

2.蒹葭

《诗经》

3.君子于役

《诗经》

4.陌上桑

汉乐府

5.龟虽寿

6.观沧海

7.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8.饮酒(结庐在人境)

9.木兰诗

北朝民歌

10.杜少府之任蜀州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2.使至塞上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寄

15.渡荆门送别

16.行路难(金樽美酒斗十千)

17.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

18.次北固山下

19.黄鹤楼

20.望岳

21.春望

2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题破山寺后禅院

2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5.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寞)

2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7.观刈麦

28.钱塘湖春行

29.雁门太守行

30.赤壁

31.泊秦淮

32.夜雨寄北

33.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34.忆江南(梳洗罢)

35.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3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37.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38.登飞来峰

39.江城子·密州出猎

4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1.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逞)

42.醉花阴(薄雾浓去愁永昼)

43.游山西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5.过零丁洋

别云间

47.天净沙 秋思

48.山坡羊·潼关怀古

49.论诗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刘禹锡

刘禹锡

白居易

白居易

杜 枚

李商隐

李商隐

温庭筠

范仲淹

王安石 苏

李清照

辛弃疾

文天祥

夏完淳

马致远 张养浩

龚自珍

说明:以上篇目推荐给学生背诵,教材不一定都选作课文。白话诗文背诵篇目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

附录二: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1.西游记

吴承恩 2.水浒

施耐庵 3.朝花夕拾

迅 4.骆驼祥子

舍 5.繁星·春水

6.鲁滨逊漂流记

7.格列佛游记

8.名人传

9.童年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英)福

(英)斯威夫特

(法)罗曼·罗兰

(俄)高尔基

篇6: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评估

一、教学目的

历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及现在,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加深对祖国的热爱,拓展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引导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时间安排

1.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中国近现代史在初中二年级开设,世界史在初中三年级开设,每周均为2课时。

2.在中国历史教学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补充编写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教学时间约8课时。在教学中,这些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也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有关内容,穿插使用。乡土史教材或当地民族史教材,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部门审定。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为指导,正确阐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计算历史年代;阅读历史教科书及有关的历史读物;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等。

4.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历史演变与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认识历史。

5.要提倡历史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进行历史方面的社会调查;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的遗址、遗迹;编演历史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阅读欣赏历史文学艺术作品;仿制历史文物;撰写历史小论文、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通讯、刊物,等等。

6.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应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创造性地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从元谋人到约公元前21世纪,是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代表。原始社会后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全国各个主要地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及其文化遗存最有典型性。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文明的曙光已经隐约可见,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大约与此时期相当。

(二)大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历史进入奴隶制社会。从这时到公元前771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夏、商、西周时期。

(三)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解体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从战国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都发生了急剧变革。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典籍。

(四)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20年,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和巩固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成就显著,边疆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五)从公元220年到公元581年,是中国古代政治上大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先后经历了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等几个历史阶段,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思想、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异彩纷呈。

(六)从公元581年到公元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隋、唐两个朝代,在政治上再次大一统,制度有所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流都有很大发展。

(七)从公元907年到公元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五代十国分立,辽、北宋、西夏、金并存,南宋、金对峙和元朝统一等几个历史时期,各民族相互了解的加深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获得了新的进展。

(八)从公元1368年到公元1840年,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明、清(前期)两个朝代,发展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专制统治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使经济日趋停滞,思想文化受到严重束缚。

中国古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原始时代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

★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二、夏、商、西周

1.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2.商朝的建立与繁荣

3.西周的兴衰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

4.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先秦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字

3.诸子百家

(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

4.文学艺术

(1)《诗经》和楚辞(2)青铜艺术(3)音乐

五、秦的统一

1.秦统一六国

2.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朝的灭亡

六、西汉的强盛

1.楚汉战争与西汉的建立

2.汉初的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

3.汉武帝的“大一统”

★4.王莽改制及其失败

七、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专权与东汉的衰亡

八、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1.匈奴的兴起和秦汉王朝与匈奴的关系

2.汉通西域

3.“丝绸之路”

4.秦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

九、秦汉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数学和医学

(2)张衡与地动仪

(3)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传入

(2)道教的出现

(3)王充与《论衡》 3.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司马迁与《史记》

(2)乐府诗

(3)秦兵马俑十、三国和两晋

1.三国鼎立

2.西晋的统一与匈奴等族的内迁

★3.十六国与东晋

4.淝水之战

十一、南朝和北朝

★1.南朝的政治

2.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与民族融合十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圆周率(2)《水经注》(3)《齐民要术》

★2.宗教和哲学

(1)佛教的盛行

(2)范缜与《神灭论》

3.文学和艺术

(1)建安诗人和陶渊明

(2)王羲之和顾恺之

(3)石窟艺术

十三、隋朝的统一

1.隋文帝和“开皇之治”

2.大运河的开凿

3.隋朝的灭亡

十四、唐朝的繁盛及衰亡

1.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2.经济的繁荣

3.边疆各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

4.对外交流的发展

5.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

十五、隋唐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赵州桥(2)雕版印刷术

(3)子午线的测量(4)医药学

2.文学艺术

(1)唐诗与散文

(2)书法和绘画

(3)敦煌莫高窟

十六、辽、宋、夏、金

1.五代十国和北宋的建立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王安石变法 3.契丹、党项、女真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4.金和南宋的对峙

5.经济的发展

十七、元朝的政治和经济

1.蒙古的兴起

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3.元朝的社会经济

4.元朝的中外交流十八、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2)沈括和郭守敬

2.史学、文学和艺术

(1)可马光与《资治通鉴》

(2)宋词和元曲

(3)绘画

十九、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

2.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3.边疆民族的发展和明朝的对外关系

4.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军入关

二十、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1.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康乾盛世”

3.封建专制的统治

4.闭关锁国政策

十一、明、清前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本草纲目》(2)《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2.进步的思想家

3.图书的编纂

4.文学艺术

(1)明清小说(2)戏剧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概述

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包括清朝后期、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的历史。

(一)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鸦片战争激化了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由此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洪秀全等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这场运动失败了。

(二)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有识之士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起了瓦解作用,同时又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中期,中国先后出现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三)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扩张使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1883年和1894年,先后爆发了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四)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形势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他们希望中国独立富强,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制。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维新变法运动遭致失败。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清政府被迫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没能挽救其统治危机。1911年的武昌起义,得到全国响应。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军阀袁世凯攫取。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肆意践踏民主共和制度,公然恢复君主专制统治。对此,革命党人相继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控制,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得以壮大。

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对中国人民起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八)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随后,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发动国民革命,举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在国民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背叛革命,于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1927年7月,汪精卫宣布“分共”。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九)“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二次北伐”。同年底,张学良发表“易帜”通电,表示服从国民政府领导。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南北的统一。但是,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之间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混战不已,中国人民的灾难更加深重。

(十)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广州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由于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十一)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十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发动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会战。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诱降下,汪精卫公开投敌,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野蛮的殖民统治。

在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在1945年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十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谈判。1946年初,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夏,国民党依赖美帝国主义的援助,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奋起抵抗。人民解放战争由此开始。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各条战线上,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进行斗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此为标志,我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十五)1956年中共八大后,我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出现过失误,先后发生反右斗争扩大化、“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

经过调整,从1962年开始,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十年中,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了一批艰苦创业的先进集体和一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个人。

(十六)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灾难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文化大革命”进行了抵制。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先后被粉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

(十七)1978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向。

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指明了方向。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加快了国防现代化步伐;外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科学技术成就显著,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卫生事业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与中国社会

2.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3.中英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

5.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太平天国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的失败

三、洋务运动

★1.清朝政局的变动

2.洋务运动

3.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四、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1.中法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3.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五、戊戌变法

1.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活动

2.“百日维新”

六、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

3.《辛丑条约》

七、辛亥革命

1.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

★2.清政府的“新政”与立宪活动

★3.各地的武装起义

4.武昌起义

八、清朝后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1)詹天佑与京张铁路(2)冯如与飞机制造

★2.文学艺术

★3.教育

4.进步的思想家

(1)魏源(2)严复

九、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十、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2.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3.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

4.护法运动

5.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十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新文化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十二、国民革命

1.第一次国共合作

2.五卅运动

3.北伐战争

4.国民革命的失败

十三、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确立

1.“二次北伐”和东北易帜

2.国民政府初期的统治

十四、工农武装革命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与秋收起义

3.毛泽东和朱德井冈山会师

★4.土地革命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成立十五、九一八事变和—·二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

2.伪满洲国的建立

3.—·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

十六、红军长征

★1.“围剿”和反“围剿”

2.红军长征

★3.南方红军的游击战争

十七、抗日救亡运动

1.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

2.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

3.一二·九运动

4.西安事变

十八、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1.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4.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5.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6.全国抗日运动的高涨

十九、抗日战争的相持局面

1.汪精卫叛国投敌

2.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3.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和积极反共活动

4.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斗争

二十、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

2.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抗日战争的胜利

十一、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1.重庆谈判

★2.政治协商会议

十二、解放战争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2.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

3.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4.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5.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

6.解放南京

★二

十三、民国时期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

3.文学和艺术

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开国大典

十五、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1.祖国大陆的全部解放

2.新中国政权的建设和巩固

3.国民经济的恢复

十六、社会主义改造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十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的扩大化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

★5.先进模范人物的涌现

十八、“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2.林彪集团与“四人帮”的覆亡

3.“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国民经济

十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

3.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4.“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

5.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现代中国的军事、外交与民族工作

1.国防现代化建设

2.外交成就

3.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

★三

十一、现代中国的文化

1.科学技术

2.教育、卫生、体育

3.文学和艺术 世界史教学内容概述

(一)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那时,生产力低下,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和剥削,也没有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非洲的尼罗河流域,亚洲的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希腊、罗马等地区,相继出现了国家,进入奴隶社会。这些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对日后历史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制度逐渐代替奴隶制度。在世界上,中国最早进入封建社会。中国的近邻朝鲜和日本也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亚洲的阿拉伯和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庞大的封建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在它的废墟上,出现了日耳曼人建立的法兰克等国家。法兰克国家包括其后的查理曼帝国的历史,具体反映了西欧封建化的进程。9世纪中期,在查理曼帝国的版图上,诞生了德意志、意大利、法兰西封建国家。9世纪,在不列颠出现了统一的英吉利王国。法兰西、英吉利较早摆脱封建割据状态,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德意志和意大利则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松散状态。

(三)欧洲封建文化由于受到基督教的控制和压抑,科学和人文精神遭到窒息,长期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亚洲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曾一度领先于欧洲。

在世界古代时期产生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三大宗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四)14、15世纪,欧洲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母体内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类历史开始向近代迈进。新航路的开辟,新大陆的“发现”,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欧洲殖民国家在亚洲、非洲、美洲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但是殖民掠夺是这些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重要内容,为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在发展,世界出现了近代的曙光。

(五)14世纪到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是人类一次大规模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宗教改革的深入展开和科学的发展,使欧洲先进国家迅速摆脱封建统治。同时期的东方封建国家却继续维持和巩固封建制度,有的还推行闭关自守政策。它们日益脱离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开始处于落后挨打的被动境地。

(六)在一些欧洲国家以及英属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和民族独立的进步力量日益壮大,开始向封建制度和殖民统治挑战。从17世纪中期开始,历时二百余年,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时代。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几经反复,夺取了政权,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保证。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刺激了殖民扩张和掠夺。

1848年欧洲再次发生革命,极大地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

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和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使这两个封建国家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稍后的德意志、意大利通过战争取得统一,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七)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发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它使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促成了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并引起东西方关系的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八)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逐渐成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进入新阶段。第一国际的建立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夺取政治统治权的重要尝试,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九)19世纪初,拉丁美洲各殖民地先后爆发了民族独立运动,并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19世纪中期以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殖民侵略和反封建的斗争。

(十)19世纪70年代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瓜分殆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世界霸权的斗争、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迅速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资产阶级文学艺术在18、19世纪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和著名作品。

(十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苏维埃俄国战胜了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并开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20世纪2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短期的相对稳定。

(十四)在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意大利、日本和德国先后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告结束。

(十五)二战后,欧洲、亚洲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在美国扶植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由于新科技革命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某些调节措施,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获得较大的发展,国内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缓解。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甚至进行局部战争的政策,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局面。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与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十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第三世界各国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七)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战后以来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90年代以来,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霸权主义威胁着世界的和平和安全。

(十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出现了原子能、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人类社会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帷幕。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初现端倪。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史教学内容要点

一、早期的人类

二、亚非文明古国

1.古代埃及

2.两河流域的古国

3.古代印度和佛教兴起

4.古代亚非文化

★5.中国在亚非文明古国中的地位

三、古代希腊和罗马

★1.爱琴文明

2.希腊城邦与亚历山大帝国

3.罗马和罗马帝国

4.希腊罗马文化

四、欧洲封建国家

1.从法兰克王国到查理曼帝国

2.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和欧洲封建社会

★3.拜占廷帝国

4.基督教

五、亚洲封建国家

1.朝鲜

2.日本

3.伊斯兰教的兴起和阿拉伯帝国

4.奥斯曼帝国

六、资本主义的兴起

1.资本主义的萌芽

2.文艺复兴

3.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

4.近代科学的奠基者

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克伦威尔的统治

3.1688年政变

八、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1.后起的殖民国家

2.世界头号殖民帝国——英国

3.疯狂的殖民掠夺

4.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九、美国独立战争

1.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和统治 2.独立战争的进程

3.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革命的进程

3.拿破仑帝国

十一、拉丁美洲独立革命

★1.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2.拉丁美洲的独立革命

十二、工业革命

1.英国的工业革命

2.交通运输的变革

3.工业革命的影响

十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工人运动的兴起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十四、1848年欧洲革命

1.法国革命

2.普鲁士、奥地利、匈牙利革命

十五、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内战的爆发

3.北方取得战争胜利

十六、俄国的改革

1.彼得大帝的改革

2.废除农奴制

3.俄国的扩张

十七、日本明治维新

1.幕府的封建统治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

十八、德意志、意大利统一

1.德意志统一

2.意大利统一

十九、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1.第一国际

2.巴黎公社

二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科学成就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十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矛盾的发展

1.国际工人运动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3.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十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2.萨拉热窝事件

3.重大战役

4.战争的结束

十三、近代的科学和文化

1.自然科学的成就

2.文学艺术的发展

★3.社会生活的变化

十四、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十月革命的胜利

2.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十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2.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

3.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4.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5.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6.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十六、第二次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

2.大战爆发

3.德国占领西欧、东侵苏联

4.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德黑兰会议、开罗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7.法西斯的灭亡

十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1.二战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2.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美国的霸权政策

4.美苏争霸

十八、第三世界的兴起

1.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

2.非洲独立浪潮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4.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十九、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世界经济的新变化

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十、现代科技与文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

2.知识经济的出现

★3.现代文化

五、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应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估要力求全面、客观、合理。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估,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培养上。在评估中,要重视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与反映。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上一篇:万圣夜心情说说短句下一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与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