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长亭送别》解读

2024-05-01

课文《长亭送别》解读(精选9篇)

篇1:课文《长亭送别》解读

课文《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一个情节。在这之前,张珙与崔莺莺已私下结为夫妻,但老夫人知道后并不认可,最后提出条件,就是张珙考取功名后,他们才能正式结为夫妻——合乎礼制的夫妻。这一矛盾冲突以张珙和莺莺的让步——张珙进京赶考得以缓和。

对进京赶考一事,诸人的态度是:①老夫人:挣揣一个状元回来,②长老:专听春雷第一声,③张珙:金榜无名誓不归,④莺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面对社会压力,莺莺敢于轻看功名,她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反叛比张珙来得更彻底。虽然如此,在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她的美好愿景完全不可行。三比一这少数服从多数使莺莺也不得不让步:同意张珙进京赶考。莺莺没有过激的包括以死相拼的行为。因为她明白,活着才能继续追求幸福,才有美好的盼望,才有破镜重圆的喜悦和快乐。

既然是无奈的分别,离别的痛苦自然是最难忍受的。到了什么程度?“松了金钏”、“减了玉肌”、“昏昏沉沉的睡”、“重重叠叠的泪”、“昨宵今夜,清减了小腰围”。因离别而不思饮食,不是昏睡,就是垂泪,体重骤减,百无聊赖,无所寄托。这些情绪又主宰着感受,眼前的一切景物也都随心情的不悦而透出凄凉。

为什么会是这样?根源在于爱情的专一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对男女爱情的产生作了精辟的总结:“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趣旨往往会引起人们的爱情欲望。”爱情一旦成熟,它的专一性、不可替代性就随之产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离别之苦才会那样高尚地难耐;若对爱情不专一(已移情别恋),哪会有那么刻骨铭心的痛苦呢?真正的爱情是要经受生活考验的,王实甫写《长亭送别》就是要对张生和莺莺的爱情专一表达由衷的赞美,也让读《长亭送别》的人对可能的离别之苦有一个参照,有一个思想准备。张生和莺莺是自由恋爱,那么选择了,就要互相负责任,终生厮守,白头偕老。这是不同于别种承诺的爱情承诺的真谛。

篇2:课文《长亭送别》解读

给大家看几张当时演出时的剧照。

白先勇先生说这个戏是一出关注青春、关注爱情和生命的戏,洋溢着青春之美、生命之美,是浪漫爱情的极至。先让我们来看看剧情的梗概。

二.整体感知课文

这真是人鬼情未了的古典演绎。

课文节选的是第七出,是故事的开端部分。这一出戏还有一个名称,叫“春香闹学”。现在让我们先来读一读,看看春香是怎么闹的。

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节。

学生阅读其余部分。

三.分析课文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找出春香闹学的情节来,看看她闹了几次,是怎么闹的。

一闹:

陈最良:“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漱、栉、笄,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如今女学生以读书为事,须要早起。”春香回答:

“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

春香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认真吸取老师的教导,从此早早起床读书呢?

显然不是,她这是说反话,表达对塾师的不满。这让塾师很是尴尬,却也反驳不得。

二闹:

塾师讲解经书,春香却问,“怎样声儿?”老先生不好回答,只好模拟一下,学鸠声了。

“末作鸠声。贴学鸠声诨介”。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老先生憨态可掬作鸠声,小丫头乐不可支学鸠鸣,好不热闹!老先生一本正经说“听讲”,他期望的可是严肃的课堂,这回却叽叽咕咕闹成一团。

三闹:

春香曲解诗文。

曲解有故意歪曲的意思。春香在这里是故意歪曲的吗?我觉得用乱解比较恰当。春香不懂诗文的意思,自作聪明,乱解一气,解出了一个喜剧效果来。

李渔说过:“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斯为科诨之妙境。”春香越是流露自然天性,就越是逗人,越叫人忍俊不禁。

四闹:

春香追问君子为什么“好逑”,“为甚好好地求他”。塾师斥责:“多嘴!”

塾师回避这个问题,不想回答。

为什么不想回答呢?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两情相悦,这是人的自然天性,而迂腐的塾师却回避人情人性,强加礼教理学,死板教条,令人生厌。

五闹:

老先生让春香拿文房四宝,春香故意拿错了。她拿来了画眉细笔、螺子黛、薛涛笺、鸳鸯砚这些小姑娘喜欢的东西来。老先生对此一窍不通,呵斥春香换过了。

春香背后骂了一句“标老儿”,就是土老冒的意思。看来他们之间存在着很深的代沟。

六闹:

领出恭牌去游花园,借口逃学。

七闹:

老先生教训春香,春香反驳。

请一个同学用现在的话重复一遍两个人的对白。

老先生教育姑娘们学习古人苦读诗书,春香却不吃那一套迂腐的说教,顽皮懵懂,孩子气地天真地反驳,真叫人哭笑不得。

八闹:

春香听到外面有人叫卖花,就说“小姐,你听一声声卖花,把读书声差。”不仅自己不好好听课,还逗引小姐。这真惹恼了老塾师,拿起荆条来要打她。结果是一个要打,一个躲闪,边躲闪还边顽皮,课堂里一片混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这实在是“闹”到了高潮,“闹”到了顶点,从语言冲突闹到了肢体冲突了。所以小姐要赶紧出面,收拾这个残局,以免惊动老爷夫人。

九闹:

春香在下课后背地里骂塾师:“村老牛,痴老狗,一些趣也不知。”让老塾师斯文扫地。

四.分析课文

(二)我们再来深入一层地探讨一下。

春香为什么会闹学?她和陈最良矛盾冲突的本质是什么?

是封建保守的礼教和自由活泼的天性的冲突。

大家知道宋明理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存天理,灭人欲”,以理制情,以理灭情。而汤显祖创作《牡丹亭》是要“以情抗理”,关注和尊重人的感情和个性,关注人的个体尊严和幸福。所以这出戏在四百来年的历史中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同学们可以去看看《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有一节林黛玉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曹雪芹借用《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开启另外两个反叛封建家庭、追求美好爱情的年轻人的心。

五.分析课文

(三)这样,我们对这个戏剧的理解就深入了一层了。现在我们再回到课文来。

春香在闹学的时候,杜丽娘是什么态度?

可以想象,春香闹学的时候,杜丽娘一定在一边偷偷地笑。其实,杜丽娘对老塾师迂腐枯燥的说教心里是很厌烦的,只是大家闺秀的身份不容她说出来而已。可以说是她在默许、纵容、支持春香的闹学。

请同学们找出一些细节来说明这一点。

我们来看一个评价:

“《闺塾》一场,环绕着讲解诗书这一筋节,丫头搅闹,塾师胡闹,春光喧闹,这一切,又促使杜丽娘内心腾闹。剧中人物七情生动之微,就从筋节髓窍中婉曲地传出。”(黄天骥《历代名篇赏析集成》)

春香闹学,把心闹醒,把心叫醒。丽娘深受禁锢的心开始解冻了。春香的意义,在于将小姐引向了那个最后让她心性复苏的花园。正是在春香的直接作用下,杜丽娘作出了冲破封建牢笼的第一个举动:瞒着父母去游园,全剧本的情节从此迅速展开:在游园时看到姹紫嫣红的春色,感到良辰美景虚度的苦闷,于是觉醒,于是复苏,于是情窦初开,春心萌动,一场浪漫至极,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由此拉开序幕。她由梦而痴,由痴而亡;又由爱而还魂,由爱而复生。这就是《牡丹亭》以“情抗理”的意义所在。

六.结束

从形式上看,《牡丹亭》是一出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戏。但我们深入去探讨,会发现许多深层次的内容,许多延续到今天仍然有意义的思想。这也许就是经典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去关注这些经典的作品,去汲取作品中引发我们思考的东西。

完成作业。

《当汤显祖遇上莎士比亚》或者

篇3:简析《长亭送别》的艺术魅力

在这折戏里, 并没有跌宕曲折的戏剧情节, 它那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来自何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层面做了一些探究:

第一, 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写。

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 环境的约束, 封建礼教的教养, 对她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她的青春觉醒, 在行动上经历了不断追求和动摇的曲折过程。她既是情不自禁地向爱情走去, 又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 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假动作”。崔莺莺在爱情中的“假动作”, (1) 说明社会环境、封建势力对她有巨大压力; (2) 说明崔莺莺追求婚姻自主与所受的封建教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3) 说明莺莺也背着封建社会女子的因袭重担。

莺莺在送别张生的时候, 那种依恋、痛苦、怨恨、忧虑是与她那美好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 丝毫没有掺杂进去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 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 煞强似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 而不是封建的家势的利益。

第二, 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王实甫的语言艺术, 一直为古人、今人所称赞,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 深得骚人之趣。”郭沫若也曾说:“《西厢记》不但是杂剧中的杰作, 也是一部好诗”, 一语道破了《西厢记》的语言真谛。可以说它既是诗的语言, 又是剧的语言, 是文学性与戏剧性的高度统一。就诗的语言而论, 辞藻优美, 典雅凝练, 含蓄蕴藉, 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就曲的语言而言, 富有动作性、形象性、性格化, 通俗明快, 自然灵活, 淋漓酣畅, 多为直接描写或直陈胸臆。它既保持了元曲的本色特征, 又融汇了诗词的凝练风格, 在境界风格的本质特征上将诗、曲统一起来。

王实甫很善长提炼城市平民, 主要是以勾栏为中心的各种人物的口语, 古今并取, 雅俗共储, 使华美与通俗和谐统一起来, 形成自己独特的, 既典雅秀丽、含蓄悠长, 又质朴自然、活泼晓畅的雅俗共赏的语言新风格。主要表现在:

1、王实甫善于化用唐诗、宋词中的语言, 出以新意, 拓宽意境, 给人以新鲜之感。如北宋范仲淹的“碧云天, 黄叶地”是咏秋名句。王实甫将“叶”字换成“花”字, 成了千古名句。我们说这旷远之境, 萧瑟悲凉之感大致同于范词;所不同的是意境创新了。王曲写的是一组蒙太奇式的辽阔萧瑟令人黯然神伤的动态意境;不仅如此, 还增加了一对恋人离别之情, 化物境为情境, 物境同心境融而为一。

2、我们说“愁”是极难把握, 极难触摸到的一种情绪, 但在一些“大家”笔下, 往往用比喻来形容, 使审美意象物化形态具有可感性特点,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供欣赏的对象, 却饶有新意, 各具特色。王实甫把“愁”从马背上移到车子上, 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像这样具体可感的形象的出现, 会使人“有音乐感的耳朵, 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感觉到人物心灵上难以承受的重压。

3、我们说诗词尚雅, 曲语尚俗。这“曲语尚俗”实际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 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 过于雕琢;另一方面允许甚至提倡方言俗语入曲。这就使元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 更生动活泼, 更生活化一些。在这折戏里, 王实甫善于化用前代名作中的优美成句, 也善长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白描隽语, 这两副笔墨交替使用, 得心应手,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4、借助夸张、对比, 刻画人物心理。夸张、对比, 几乎满篇全是。[滚绣球]“听得一声‘去也’, 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 减了玉肌。”[幺篇]“昨宵今日, 清减了小腰围。”离别的折磨, 竟使莺莺消瘦得这么快!虽属极度夸张, 但人物的心态却展露无遗。[四煞]“泪添九曲黄河溢, 恨压三峰华岳低。”[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是极写莺莺泪水之多, 愁苦之重, 用的则是比喻夸张手法。

篇4:从课文《长亭送别》中谈写作

钻研教材,学习写作手法

下面以课文《长亭送别》为例,展示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一边学习课文一边指导学生写作的。《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崔张于长亭分别送行的情景。文中的很多环境描写丰富了行文,分析课文找出环境描写的曲子并鉴赏环境描写的效果。

文中的描写非常的经典。端正好:一句一景,以这些点型的暮秋之景,烘托了送别时凄凉的气氛,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情合而为一,形成了一种凄婉深沉的悲凉意境,使自然景物融入了深深的离愁。脱布衫:写环境凄秋之景,更增添了无限的伤感,以伤感之景表达伤感之情。一煞:莺莺驻足远望目送张生远去时的所见景象,流露出欲见不能见的惆怅和不忍离去的眷恋。

立足课堂,总结写作经验

这篇文章中没有直白的广抒胸臆,而是通过悲伤的秋景将人物的情感、悲凉的心情表达出来。这种写作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最后,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并结合学过的课文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有诸多的作用,但是不能乱写,不要做无用功,不能通篇景物,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环境描写,首先要明确你所要渲染的环境描写是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是为了交待地点,还是渲染环境,是烘托人物心情,还是反映人物的某种品质。景物描写一定要与文章中人物事件有密切的关联,或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情,或推动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命运。怎么样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环境描写来丰富行文内容呢?

延伸拓展,传授写作方法。环境描写可以从多角度写起,从视觉,听觉,嗅觉,并与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共同运用;环境描写必须有一定的顺序,或者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或者由主要景物到次要景物,或者动静结合;在客观描写环境的同时,还要有自己对景物或气氛的主观感受,将自己的主观心情融入到景物中,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为了某些表达的需要,可以联想想象某些景物与眼前的景物相配合展示。

学而用之,应用写作训练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来丰富文章的写作,深刻地表现主题。趁热打铁,布置作文,下面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环境描写的语段展示出来。

“直到第二天,我再次默默地走过桃树旁,稀疏却又矫健了几分的桃树叶中竟躲着几粒小小的,绿悠悠的种子,欲含苞开放的花朵仿佛在风中轻唱,一只手伸过来摘下一粒小小的种子,举到我面前,是妈妈。啊!终于我看见了阳光,她投在我身上,我舒展翅膀朝着天空飞翔。”徐丽欢同学在《这也是把钥匙》中展示了妈妈给予的阳光般的温暖和呵护,这种环境描写既有写实又有象征。

“零晨二点,我们上路了,虽然是夏天,夜里却仍然有一丝丝的凉意,微弱的灯光照亮着前进的路,父亲是个有着二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车技很娴熟,天亮了,我们来到了小镇,这里充满了生机,鸟儿清翠的鸣叫伴着清早的晨曦,辛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薛进同学在《自己的天堂》中用环境描写烘托了了父亲的辛苦和小镇人的勤劳。

“清晨的晨曦露出半颗脑袋,闪烁钻石微光的粼粼湖面泛起串串涟漪,爷爷的船便驶来了。夕阳西下,漫漫长路拉长了我们的身影,渐远,清晰。夜色爬上了墙,烟囱上余烟袅袅。微弱的火光逐渐变强,熊熊火堆再次燃起……”俞弦同学的《几捆干柴,几把火》,用俏皮的言语将环境展示的晶莹闪亮,从而表现了爷爷辛苦劳作又充实的品质。

“风停了,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寂静的小镇角落,定格住了这样一幅画面:垃圾桶的盖被风刮走,地面上的生活垃圾四散,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恶臭。绚烂的烟花飞向天空,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迎接着新一年的到来。男孩站在小卖部前,电话里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宝贝,妈妈在路上了。”陆丹瑜同学的《在路上》,用暗色调的环境描写展示了留守男孩盼望妈妈的心情,深化了主题。

“阵阵秋风吹过,把苍老的叶卷入自己的怀中,它吹过小路,吹起行人的衣角,吹乱了行人的头发……当枯黄的叶子落满大地时,或许是诗意的,让大地增添了不少姿色,但从中拾起一片来仔细端详,虽然枯黄无力,但它从来没有改变过它该有的姿态。纵使岁月带走了它光鲜亮丽的外表,但这并不是这片叶子生命的尽头,反而是一种更好的盛开,以另一种姿态存活着,甚至为大地继续贡献着。钱樱淇同学的《岁月随笔 》,用萧瑟的秋景展示给我们,纵使时光流失,依旧要追随生活的脚步。

环境描写,避实就虚,言不尽意又言尽其意。训练写作要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丰富行文,营造气氛、展示情感、衬托心情、深化主题。

篇5:<长亭送别>鉴赏...

娜仁高娃

娜仁高娃

【教学导读】

《长亭送别》表现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离愁别恨,反映“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的送别主题,情节并不复杂。整折戏崔莺莺主唱,由三个场面构成:长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时。随着戏剧场面的转换,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风景画面,让一个个描绘秋景的组合意象融人了戏曲空间。读者欣赏优美的唱词,如同陪同剧中人在如画的风景中行进,进入了一种诗化的境界。下面的设计,淡化戏剧情节,突出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词意境的感悟和戏曲语言的欣赏。

【人物分析】

人物心理

离愁别恨:经历艰难,始能结合,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忧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风霜,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惴惴不安:异乡花草,再行栖迟,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埋怨不满:拆散鸳鸯,催逼上路,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表现手法】

直抒胸臆: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借景言情: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以景衬情:如“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意境隽永:例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DD秋景的组合意象,典雅华美;感情的抒发委婉含蓄.

[端正好]长亭路上――斜晖霜林图: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脱布衫]筵席之中――黄叶衰草图: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一煞][收尾]分手之时古道烟霭图: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意象鲜明:[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阳”、“烟霞”四种意象。试从

唐诗宋词中查找运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示例:

青山: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赵企《感皇恩・别情》)

夕阳: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王贾谊宅》)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烟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妙用修辞:如运用典故、比喻、对偶、排比\夸张\引用等手法。

例:《长亭送别》中,反映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写道:

①对拆散鸳鸯的不满。莺莺“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

(夸张)

减了玉肌;”(对偶),“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排比)……”(对偶\排比\叠词\夸张)

②对功名富贵的蔑视。莺莺劝张生休忧“文齐福不齐”,休提“金榜无名誓不归”,

认为“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功名富贵不过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引用)。

【课堂练习】

1.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示例:

[端正好] 暮秋时节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脱布衫]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崔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恰见张生向车厢投过深情一瞥,面容凄惨双目噙泪。

[一煞][收尾] 一间破败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脚路旁。车马声惊动亭上栖鸦“噗噗”飞起。莺莺被红娘搀下车来,目睹此景,倒吸一口凉气。此处就是分手之地么?“开席吧!”老夫人冰冷的声音告诉莺莺:这是无法拒绝的现实。张生和莺莺对视一眼,纵有万语千言要讲,却又无从说起。看着南飞的大雁,莺莺在心里对张生说,托付深情的.大雁,传来平安的消息吧1

2.运用想象,以“临行”为题,将[耍孩儿]一曲改写成话剧片断。示例:

莺莺 (举杯,神情惨恻)今日一别,且饮此杯!未知何日相见(泪落杯中),复为公于举筋?

张生 (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争得功名,早日回归!(饮酒)

[红娘见张生有自负之色,轻笑]

红娘 金榜题名,倒要小心招婿。

张生 (语塞)这……红娘是了解我的心迹的。(摔杯)有违情义,如同此杯!

莺莺 夫妇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莲花,胜过状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虚名?不管得

不得官,早早回来就是。

张生 (感动,流泪)小姐知我。(传来马嘶声)时辰不早,我得准备上路了。

莺莺 且慢。君行别无所赠,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轻吟)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张生 (恭听,接帕端详)小姐不必多虑!谨庚一绝,以剖寸心。(吟诗)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

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红娘 (轻叹)劳燕分飞,一对苦命的人儿!

3.以“怅望”为题,将[一煞][收尾]两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歌,尽量用上曲中意象,从莺莺的视角表现离别之情。示例:

一骑绝尘去,

山峦笼轻烟

转山坡,

穿疏林,

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见

道一声平安,

道一声珍重,

陪伴游于的是冷清清的斜阳

秋风掠过禾黍,

飘来声声马嘶,

马嘶声声叩击莺莺心田

劳燕分飞谁主使?

离愁别恨苦难言

说什么功名仕途,

只问何处归程何时归年

山程水泽情难忘,

夕阳古道心相连

青山下,

秋风里,

离人泪,

心自颠

那离愁呵,

长如水,

沉如铅

一辆车儿,

如何载得起?

如何拖向前?

【研究行学习】

《西厢记》第五本写张生高中状元,衣锦荣归,莺莺“金冠霞帔”、“五花官诰”,有情人终成眷属。明代以降流行的金圣叹批点本《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砍去《西厢记》第五本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亦即剧本的结局,遂令《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对金批《西厢》的结局,谈谈你的看法。

例:

第一种看法:剧中主人公生活的时代,封建礼教坚如磐石,大团圆结局本来就缺少生活依据,而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崔、张爱情走向毁灭是合乎逻辑的结果。状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难竟是如此“合理”。金批《西厢》让崔张爱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场,揭露了封建礼教对美好爱情的摧残,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厢》的流行,是历史的选择。

第二种看法:爱情的极点便是幻灭的终点,这不符合作者“让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观众希望“花好月圆”的审美心理。崔、张从一见钟情到两情相悦,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起码,在王实甫看来,大团圆是这对痴男怨女的最好结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时代局限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厢》尾截王实甫《西厢记》是没有道理的。

<西厢记>备课资料

【杂剧知识】

曲调:乐音七声,即宫、商、角、变徵、徽、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元杂剧常用“五宫四调”,即正宫、中吕宫、南吕宫、黄钟宫、仙吕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合称“九宫”。《长亭送别》用正宫,其声情“惆帐雄壮”。正宫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

曲词:押韵,平仄通押,一韵到底,用韵较密。对仗,常用对句,不计平仄,形式多样。曲文中多衬字。 (据王力《汉语诗律学》、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等)

宾白:“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言其明白晓畅也。”“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徐渭《南词叙录》、单宇《菊坡丛话》)

科介:“相见、作揖、进拜、舞蹈、坐跪之类,皆谓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异也”。 (徐谓《南词叙录》)

【重要关目】

①佛殿相逢:唐贞元年间,“上朝取应”的洛阳才子张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国崔珏(已故)千金崔莺莺。莺莺“眼角儿留情”,“回顾觑”,张生“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遂借“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住下“温习经史”。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②墙角联吟:莺莺月下至西厢侧花园焚香,张生于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人y”莺莺心动,依韵和之:“兰闽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莺莺的才情进一步打动了张生。

(同上)

篇6:改写长亭送别

天边的云,随风飘,黄花任风摇。满地凋零无人晓,铺满离别道。西风紧吹,黄叶紧随,北雁南飞何时归?谁将霜林染醉?时光流水一去不回,离人落下悲愁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寺前相遇浅谈,只叹相见恨晚,今日君又匆匆归去应试,只留下孤单的人儿独自哀怨。柔柳低垂,难唤马儿回,夕阳西坠,疏林难挂住斜晖。鸟儿欢快的飞,鱼儿在水中来来回回,却从不理会流年似水。马儿呀马儿,你慢慢地前行,为何你不留恋余晖抚过的风景,哎,你又怎知道我心中的不舍之情。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得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眉;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h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jj惶惶的寄。

篇7:《长亭送别》评课稿

5月9日,我们工作室在上塘中学如期举行了第二次集中活动,这次活动主要围绕戏剧教学展开,具体则由曾静和金晓忠两位老师担当,他们分别为我们呈现上了《长亭送别》课堂教学精彩的一幕,本人很是受益。

《长亭送别》为《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崔、张分别的情景。由于篇幅较长,曾老师以提问兼填空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情。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这出戏的线索、出场的人物以及这19支曲子着力刻画的均是主要人物崔莺莺的复杂心绪,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面上的总体感知。

如果说课文的“面”只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表象,那么课文的“点”,则能使学生认识课文的本质。因为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就是“点”的教学。为了落实这一“点”,曾老师在这一环节做了精心的铺设,巧引名家朱权对《西厢记》的评价,然后顺势抛出这节课的关键的教学问题即默读19支曲子,选取一支最能堪称花间美人的曲子。由于问题的开放性加上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中有一处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上课伊始,曾老师饱含深情的精彩的示范性朗读,不仅深深打动了学生,而且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文本创设的离别情境中,这从后面的个别学生精彩的配乐朗读中就能明显感觉到。

总之,整堂课在老师的.积极引领下,书声琅琅,学生在反复吟诵品味中充分感知主要人物莺莺复杂的内心情感,这些都充分展示了曾老师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非常值得赞赏也非常值得我本人学习。

篇8:《长亭送别》

【关键词】《长亭送别》;离愁;别恨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是《西厢记》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段之一。在这折戏中,莺莺、红娘、老夫人等到十里长亭为“上朝取应”的书生张生饯行,通过十九支由莺莺主唱的曲词,展现了一幅凄美动人的别离图,刻画了在送别时莺莺柔肠百结的心绪。她身为相国的女儿,为了自身的爱情幸福曾做出了不懈的抗争,刚刚获得片刻的欢愉转眼又要分别。莺莺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与痛苦——“此恨谁知?”这悲苦的滋味全融入一个“恨”字中。

一、“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头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一曲“长亭送别”几乎可以视为“一首动人心魄的抒情长诗”,借以景物描写来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其笔下的景语无不可视为情语”,能够“准确而生动地揭示戏剧主人公隐秘奥妙的内心世界”,其情景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

莺莺前往十里长亭送张生。一路上,她眼见到蓝天白云、满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这些暮秋时节的景致,怎有心思去消受呢?一句“西风”凄紧,点染出萧瑟寥落的寒意,生动衬托出莺莺为“离人伤感”而产生的无法排遣的忧郁心情。这离愁别恨溢满心头,化作“离人泪”,在清秋之晨滴滴染醉了“霜林”。以“染”至“醉”,形象地传出了莺莺内心曲折而深沉的悲愁之情。作者又捕捉来“柳丝”“疏林”与“斜晖”,有意地将人物的主观之情寄寓于这些别具特色的客观之物。“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迭经波折的相思才告结束,身不由己的离别又将开始!此时,只希望马儿慢走,车儿紧随,两人多呆一会儿。无怪乎金圣叹说:“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聪明,又憨痴。”

二、“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长亭离宴,莺莺眼里又是“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这是离愁别绪在心里进一步的郁结。情景寂寥,心情凄苦。这岂不生“恨”意吗?

酒席上,莺莺看到张生“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他阁泪汪汪不敢垂”“长吁气,推整素罗衣”一幅失魂落魄的模样时,心里万般怜惜和痛苦。只因老夫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宗旨,使他们“昨夜成亲,今日别离”。这一切又怎不令她生“恨”呢?

一曲“上小楼”更是耐人寻味。“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痛苦的别情已使自己“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牵肠挂肚的相思,使自己“眼底空留意”,更甚者“险化望夫石”。

而眼前“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分离”,她多么盼着与张生二人一起“举案齐眉”“共桌而食”。可是母子当面,又怎能亲亲耳语,相依相偎?心里的煎熬使得酒食似土泥,玉醅化作相思泪。莺莺哪里还有心思吃茶饭呢?“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这“肠胃”都让辛酸与苦恨填塞满了。黯然销魂者,唯“恨”而已。

三、“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五岳低”是夸张兼比喻。它把莺莺的离别之情推向最高峰,达到愁极恨绝、无以复加的地步。莺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极恨绝呢?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在老夫人和长老相继离去后,莺莺面对即将赴考的张生,百感交集,肝肠痛断。

这是因为在她心目中,“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公开地表明了“莲开并蒂”比“状元及第”好得多。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不是爱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临别时不忘叮嘱张生“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时,她也有深深的忧虑,明确地告诉张生“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这饱含着对张生的期许和相思。“停妻再娶妻”,这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是有现实基础的。张生一句“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更加重了莺莺的“心病”。这“心病”,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只限于“儿女情长”。她对爱情的执著和对礼教的反抗在她的离愁别恨中闪耀。

“晚来闷把西楼倚”,眼见得这“夕阳古道,衰柳长堤”。两幅图景叠加成了“倚楼远眺望人归,惟见夕阳古道不见人”的寂寥凄苦的场景。此景虽是莺莺“虚拟”的,但也正是日后可能的实景。接下来“三煞”中“归家若到罗帷里,……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亦复如此。可“这忧愁诉与谁”?

四、“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张生远去,莺莺独留,人远山遥,含情凝望:青山起伏、疏林掩映、淡烟四起、暮霭沉沉、夕阳冉冉西下、古道寂寥荒凉、禾黍离离、秋风习习、凄切的马嘶……这一幅秋阳夕照图瑰丽而苍茫。莺莺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影像,偶见征马在残阳里闪现,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之中。她的心里又是怎样的苦楚呢?景随人远,情随恨长。

“天地间最动人归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悬望者,莫如残照。何别?天涯游子,触景增怀。对青山之无恙,久客而悲他乡,睹落日之无多,长策而归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伤心特甚如今日也。”(陈维崧《才子西厢醉心篇》)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来时甚急,去后何迟?”只因“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烦恼”郁结在莺莺的心中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恨”。这遍人间的离愁别恨啊,小小车儿怎能载得动?这恰如“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宋人石孝友《玉楼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的《武陵春》),可见“愁恨”是车、马、船所不能承受的。让这深重的愁恨,由莺莺一人来扛。这只能是一种“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的痛苦折磨。

所以,“作者将艺术触角伸展到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上的莺莺的心灵深处,细腻而多层次地展示了“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内涵——交织着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亲人的百般依恋,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西万里程的别离的无限悲戚,对逼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强拆鸳鸯在两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对当时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爱情悲剧的不尽忧虑。同时,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这一复杂心理内涵的纯净的灵魂美。莺莺在送别张生时的依恋、痛苦、怨恨、忧虑,都是与她美好的爱情理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她对张生的爱,是相互倾慕的产物,丝毫没有掺杂进世俗的考虑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纯真专一、天长地久的爱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总之,作者不仅写出了人物心灵中颤动着的爱情旋律,而且写出了激荡着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灵。”(蒋星煜主编《元曲鉴赏辞典》)

篇9:长亭送别

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

第一部分:赴长亭路上

(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筳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正宫】【端正好】碧兰的天空飘着白云,地上满是零落的黄菊,萧瑟的秋风劲吹,避寒的大雁南飞。清晨,是谁把经霜的枫树叶染得像喝醉一样红啊?总是离别人的眼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

【滚绣球】恨与张生相见得迟,怨情郎离别得太快。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玉马,恨不能使斜阳一直挂在疏林上。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我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地跟随。刚刚告别了相思之苦,夫妻关系刚开始,这么快又开始分离。听得张生说一声“要走了”,自己愁得立刻手腕消瘦镯子松落;远远望见离别的长亭,肌肤也立刻瘦损了。这种悲恨的心情有谁能理解呢!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啊!(旦唱)

(丫环红娘说)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莺莺说)你那知我的心里啊!(莺莺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叼叨令】看见送行的车儿、马儿准备好了,禁不住心急火燎般的气;还有什么心情挑选花儿、饰物,打扮得那样娇娇滴地媚人;(不要说打扮,以后连床也懒得起了)准备好被子、枕头,只好昏昏沉沉地睡;从今往后,衫儿、袖儿,将谐拭(抹干)层层泪水。这怎么不闷死人了,这怎么不闷死人了啊?久别后书信,一定要赶紧给寄来,以慰我惊慌不安的样子。

第二部分:在长亭的筵席上。

第二部分:在长亭的筵席上。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

(到达长亭,拜见夫人)(夫人说)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边坐,红娘拿酒来。张生,你也上前来,都是自家的亲眷,不要回避。我今日将莺莺许配给了你,到了京师后不要辱没了我孩儿,努力争取一个状元回来者。(男主角张珙说)小生我托夫人洪福,凭着胸中的才气,把考个功名看得就像在地上捡小草一样轻而易举。(和尚说)夫人见识不会错,张生不是个落后的人。(斟酒后,坐下)(女主角莺莺长吁科)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冰,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脱布衫】秋风把亭外枯黄的树叶纷纷吹落,衰草在寒烟笼罩下一片迷茫。在酒席上,张生斜着身子坐着,愁眉紧蹙,发呆的样子。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小梁州】我看见他强忍住汪汪的眼泪而不敢流出来,恐怕被人发现知道。我偷看了一眼张生,又赶紧把头低下,长长地叹气,假装着是在整理自己的衣服。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幺篇】虽然以后结成好配偶,无奈眼前这种时候,怎不令人伤心?我此时心里面呆,脑儿昏,从昨晚到今天,腰围消瘦了一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

(夫人说)小姐斟酒!(丫环红娘递酒壶,莺莺端着酒长长地叹气,说)请喝酒!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上小楼】成亲的欢乐还没有实现,离别的愁苦又接着来了。想着我和情郎前晚幽会,昨晚成亲,今天就要分离。我深深地尝够了这几天的相思滋味,却原来这种离别情意比相思更苦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幺篇】年轻啊轻易远别,情薄啊容易抛弃。完全不想想两人腿儿相互挨着,脸儿相互依偎,手儿相互协携。你与我父亲崔宰相做女婿,妻子荣华丈夫可以显贵,但求咱们做一枝并头莲花,远胜于考上状元。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夫人说)丫环红娘斟酒!(丫环红娘斟酒)(莺莺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们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

【满庭芳】摆酒席太急,两人对面相看一会,立刻就要别离。(想在张生高举酒食敬他,以尽为妻之礼)如果不是酒席间母亲在座,子女应当忌避不得亲近,我有心想要和他相爱相敬。虽然是相聚相守一时半刻,也算是夫妻俩共桌饮食。只能眼底留意,白传情,想起其中,真的离别后又当如何呢?差点自己真要化成望夫石了。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丫环红娘说)姐姐没有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吧。(莺莺说)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呢?!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快活三】拿来的酒和饭菜,我吃着,感觉就好象土和泥一样。假如真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的滋味(泥土都不如啊)。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声。

【朝天子】暖溶溶的美酒,白清清凉凉如水的味道,喝着感觉是相思的泪水。眼面前的茶饭难道不想吃?愁恨已塞满了肠胃。像贪图蜗角般微不足道的名誉,追逐像蝇头舔沾肉汁那小点微利,却把夫妻拆开在两地。一个在这边,一个在那边,一声接着一声地长叹气(你一声我一声交替)。

第三部分:席终人散之后。

第三部分:席终人散之后。

(夫人云)辆起车儿,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儿,贫僧准备买登科录看,做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下)(旦唱)

(夫人说)套上车儿,我先回去,小姐随后和丫环红娘回来。(夫人下场)(张珙辞别和尚)(和尚说)你这一走我没有别的话要说,贫僧准备买科举考试后发表的录取名册看,你成亲的茶饭少不得贫僧的。先生当心,一路上多保重!从今往后我无心诵经拜佛,专心听取考中状元的捷报。(长老下场)(莺莺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四边静】倾刻间杯盘纵横散乱,自己就要坐车向东归去,张生要骑马向西离去,两人情意回旋不止,太阳已落下了横躺着的青翠山岭。不知道他今晚睡在哪里呢?即使作梦也难以找到。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旦云)君行别无所赠,口占一绝,为君送行:“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旦唱)

(莺莺说)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尽快便回来。(张珙说)小生我这一去一定不费力地考一个状元。正是:“青云有路一定要上去,金榜无名发誓不回来。”(莺莺说)夫君离开没有东西可以相送,随口做成一首绝句诗,为夫君送行:“抛弃我的人现在何处?想当初对我是那么亲热。现在又用原来对我的情意,去爱怜眼前的新人。”(张珙说)小姐之意差矣,张珙又岂敢怜爱其他人呢?谨赓一绝,以剖寸心:“人生经常地远别离,与谁最亲爱关心呢?不遇见知音的人,谁可怜长叹的人?”(莺莺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耍孩儿】我哭得泪水淋漓打湿了衣襟袖子,自己落的泪比白居易听琵琶声时落的泪水(更多)所打湿的青衣更湿。伯劳鸟东去燕子西飞,还没有出发先问回来的日期。虽然眼前的人将到千里的远方去,暂且喝干眼前的这一杯酒。没有喝酒心已经先醉,泪流如血,心里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五煞】你到京城一路上均要适应水土,在赶路途中要节制饮食,根据气候变化,保重自己的身体。遇到荒僻的村子、下雨降露应早睡,遇到山野的店铺、刮风打霜要起迟些!骑马在秋风中远行,最难调养护理,最要当心,留意身子。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四煞】这忧愁向谁诉说?相思之苦只有自己明白,老天爷是不管人消瘦衰弱的。眼泪添到九曲黄河里涨起了大水,愁恨之重把华山的三峰都要压低了。到天晚时心头烦闷靠在西楼上,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三煞】笑嘻嘻地一起来,哭啼啼地独自回。回到家后,如果上床睡到绸帐里,就会想起昨夜的锦绣被子里还充满温暖如春天般的情意,今晚的绣被子里是孤单寒冷,只有梦里和你相会。留恋你的那份一往情深之意,见你攀鞍上马,忍不住流眼泪愁眉头。

(末云)有甚言语嘱咐小生咱?(旦唱)

(张珙说)有什么说话要嘱咐我的呢?(莺莺唱)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二煞】你不要担忧“有文才,却考不中”,我只怕你“休妻,再娶妻”。别要“一个春天没有书信消息”!我这里一定会经常给你寄信,你却不要“金榜无名,就真的不回来”。还有一件事,请你要牢牢记住:如果在别处又看见美女,可不要象这里一样再去迷恋。

第四部分:张生启程以后。

第四部分:张生启程以后。

(末云)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旦唱)

(张珙说)还会有谁会好似小姐这么漂亮呢?张珙独自在想。(莺莺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一煞】青山隔断了送行的双方,长林不成人之美,傍晚淡淡的烟雾云气遮住了远行的亲人。夕阳下古道上没有人说话,秋风吹拂着庄稼,送来张生那里马嘶的鸣声。我为什么懒得上车子,来时很急,他离开后,我却迟迟不愿回去呢?

(红云)夫人去好一会,姐姐,咱家去!(旦唱)

(丫头红娘说)夫人,先生离开已经很久了,姐姐,咱们回家去吧!(莺莺唱)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收尾】在四面山色中,夕阳映照着张生下扬鞭赶车马的影子。(莺莺仍伫立凝望)人间一切烦恼填在胸中,愁重千斤,料想这么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所以不愿归去)?

(旦、红下)(末云)仆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泪随流水急,愁逐野云飞。(下)

上一篇:书一生的朋友作文下一篇:石海燕经济学基础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