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花船练习

2024-04-20

摇花船练习(共7篇)

篇1:摇花船练习

27、摇花船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及注释理解“娉娉婷婷”、“即兴”、“火铳”、“信天游”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复述 “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的规则。3.感受摇花船是一种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艺术活动,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1.继续进行复述训练,能从“花船样子,花船姑娘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民间活动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并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教学难点:

体会摇花船等民间艺术活动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并体会作者幸福的感觉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前准备:媒体播放民间艺术

一、揭示课题,了解花船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国家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每逢过年过节,人们常常载歌载舞,以此表达心中的快乐。尤其在作者的家乡,每年元宵节时还要举行一种民间艺术活动,那就是——摇花船。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1-5节,了解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1.摇花船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大家读读第1-第5节,边读边思考,第1-第5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1)第1节写了什么?(摇花船的时间)板书:时间(2)第2节写了什么?(花船的样子)板书:样子

(3)这一节写谁?(生:花船姑娘)对花船姑娘有哪些要求?(随机归纳,板书“选”

“摇”)师:这节先写选花船姑娘,再写怎么摇花船

再读这一节,想想写选花船姑娘的是哪几句?写摇花船的是哪几句?

①理解:偶数

偶数就是双数,好事成双

双喜临门 在中国的传统中,用双数表示吉利,摇花船也是这样。②理解:视„„而定

(4)第4节

在写谁?(船老大)

随机板书:船老大

摇花船不是在水里摇的,船老大也不是真的船老大,所以加了引号。对船老大有什么要求?(即兴编唱)板书:唱 理解:即兴编唱

(5)第5节

写什么?摇花船的出行规则 板书:出行规则

理解:火铳 火流星

3.看来,摇花船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活动,长期以来形成了许多规定,根据板书说说摇花船有哪些规则。尝试复述。

三、学习6-8节,体验“我”做花船姑娘的幸福

1.过渡:为什么我对摇花船的规则那么熟悉呢,因为作者有一次亲身经历,并且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文中哪个字可以看出摇花船还给作者带来了意外惊喜,请快速浏览第7节,找出这个字。(竟)

(1)理解:竟

出乎意料 没想到

(2)但事实是自己真的成了最美的花船姑娘,原因是什么,读第6节,找一找 2.学习第6节 随机交流(1)唱得好

①从哪里看出舅舅唱得好,文中句子找一找。(用了三个多么 比喻句)②学做舅舅夸一夸,指导变换人称。③听音乐了解:信天游(2)省略号

想象说话

(3)做动作夸一夸(4)交流原因:扮得好

①理解:娉娉婷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正音 部首都是女字旁 ②边读边想象

3.正因为不仅我扮得美,舅舅唱得美,怪不得那一回我成了最美的姑娘,所以人们——引读句子:家乡的人们都来向我祝贺,夸我长大了定会福大寿大。4.我们试着想象一下,当时乡亲们是怎么祝福的。

乡亲们都来祝贺,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齐读最后一节,再次感受

5、朗读感受幸福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幸福感一起读第6-8小节。

四、总结课文

师:同学们,像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传递了祝福和美好愿望,每当我想起童年,总能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摇花船。1.齐读第1节

总结:值得骄傲的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活动已经走向了世界,在让我们一起为之自豪,为之喝彩。而作者更因为有了这样的一次经历,那种幸福的感觉伴随她一生。

五、课后作业

收集一种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活动的资料,抓住样子和活动的规则介绍给大家,做成一张小报。

板书:

民间艺术活动—摇花船—幸福

时间

样子

花船姑娘

“船老大”

出行规则

篇2:摇花船练习

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摇花船。 划船是用木头削的,它的样子就像钓鱼用的小船掏空了底,后面有两根把手,船舷上垂下一块花布同时还装饰满了花。花船挂在摇花船的姑娘的肩上,姑娘穿着花裙袄一手扶舷一手拿着花雨伞,船后有位船老大,也是由女子扮演,蓝色对襟棉衣,头扎毛巾,两手抓着把手推花船。花船总共有八艘,船队里还有一名指挥员,一手举花伞,一手拿话筒,一边跳舞,一边指挥大家变化队形。演员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大家都乐开了,有个船老大还戴着假胡子,跳舞的时候,太起劲把胡子都跳掉了。 她们表演得棒极了,座位上的老人们不停地鼓掌,我也暗暗惊叹

篇3:摇花船练习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 是衡量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发展的状况, 对掌握、巩固提高体育知识和技能, 提高技术水平, 完成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 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 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激发运动兴趣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而任何运动兴趣与爱好都是建立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之上的, 掌握运动技能又能进一步增进运动情感和运动乐趣。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 就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 即使有也不会持久。只有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课, 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去, 掌握运动技能。

跳绳练习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体育运动项目, 在练习中, 教师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跳绳, 不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对跳绳项目的兴趣。那么, 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厌练的心理, 造成不良印象。本课题的提出可以解决学生在练习中的厌学、厌练心理, 同时将为学校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 进而掌握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技巧, 最终达到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练习的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

跳绳:本课题中的 (跳绳—双摇) 是指《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新指定课次中跳绳的延续练习。

积极性:本课题中的积极性泛指学习兴趣。

跳绳积极性: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时, 对 (跳绳—双摇) 的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三 (7) 班。

2.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别研究法和统计法等方法。

五、课题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 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及方法, 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愿学、乐学、自学。

2.实践性原则: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进行实践活动, 探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新途径。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长远发展, 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4.协调性原则:协同发展的原则, 让学生主动配合和互相帮助, 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六、课题的研究周期

1.启动阶段:2012年2月到2012年6月。操作: (1) 调查、测试, 了解学生近况。 (2) 制定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到2013年6月。操作: (1) 摸底测评。 (2) 运行操作。 (3) 积累资料。 (4) 改进方法, 优化操作。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到2013年7月。操作: (1) 撰写课题报告。 (2) 进行课题评估、总结, 请校领导、专家鉴定。

七、课题研究措施

(一) 明确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参与跳绳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 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 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一句话,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跳绳教学前, 我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 自己制定教学目标, 并有步骤地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练习, 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同时, 我与家长联系, 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一些学习习惯, 了解家长的观点与看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另外, 我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 在练习过程中, 适当且适量地安排一些以赛代训的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二) 利用学生心理特征, 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 先利用自身素质, 对学生进行跳绳 (双摇) 示范、讲解,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动作, 掌握动作要领。我还利用网络工具, 找一些跳绳 (双摇) 表演、比赛的视频给学生欣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 最关键的是, 我在每堂课上安排、组织学生进行跳绳 (双摇) 练习, 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兴趣, 掌握运动技能。

1. 在课堂上设立双摇俱乐部, 提高学生跳绳的参与度。

首先, 我在课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练习, 无论哪个学生学会了跳绳 (双摇) , 哪怕只会一个, 都可以邀请他加入双摇俱乐部, 成为双摇俱乐部一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双摇的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双摇的活动中来。

2. 进行双摇考级, 规范学生跳绳制度。

对学生进行双摇考级:如果学生可以连续跳5个双摇, 就给学生定为一级, 连续跳10个为二级, 连续跳15个为三级, 依次类推。这样的考级制度, 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于练习双摇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对双摇动作的掌握。另外, 学生有了更清晰的学习目标, 就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双摇的练习。

3. 设立擂台赛,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擂台挑战赛。设立跳绳 (双摇) 擂主以及副擂主, 而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挑战, 如果成绩超过擂主以及副擂主, 就可以成为擂主以及副擂主。擂台赛又分为两种, 即不间断地连续跳与定时连续跳。

通过以上措施, 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当学生有进步时, 要及时给予表扬, 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 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 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 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 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练习中, 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助手, 在练习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断地增加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我看来, 不论大小事情, 都要有责任心。因而, 练习前检查场地, 做好准备活动;练习中兢兢业业, 一丝不苟, 完成每项任务, 关键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 不断给队员布置适当的训练任务, 要求每一个人尽心尽力地完成, 引导他们做好一件件小事, 看作是培养责任心的实践活动, 使队员做事的责任心不断得到强化。因此,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通过这样不断地自我更新, 为我的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促进了学生责任心的养成。

八、实验结果

在平时练习中, 学生能够积极完成练习任务。通过一段时间练习, 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已有明显的提高。下面是学生平时练习成果。

1.目前双摇考级最多的是26级。

2.目前擂台赛连续跳绳 (双摇) 最多的是133个。

3.目前一分钟连续跳绳 (双摇) 擂台赛最多的是113个。

4.目前二分钟连续跳绳 (双摇) 擂台赛最多的是157个。

5.6名学生入选校绳毽队进行双摇训练。

篇4:摇花船练习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各种机能能力,是衡量体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发展的状况,对掌握、巩固提高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技术水平,完成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身,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爱好与专长。激发运动兴趣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促进作用。学生有了运动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而任何运动兴趣与爱好都是建立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之上的,掌握运动技能又能进一步增进运动情感和运动乐趣。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有也不会持久。只有我们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课,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课中去,掌握运动技能。

跳绳练习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体育运动项目,在练习中,教师如果一味让学生练习跳绳,不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对跳绳项目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厌练的心理,造成不良印象。本课题的提出可以解决学生在练习中的厌学、厌练心理,同时将为学校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进而掌握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技巧,最终达到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练习的目的。

三、课题的界定

跳绳:本课题中的(跳绳—双摇)是指《体育与健康》教材中新指定课次中跳绳的延续练习。

积极性:本课题中的积极性泛指学习兴趣。

跳绳积极性: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进行练习时,对(跳绳—双摇)的学习兴趣。

四、课题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三(7)班。

2.研究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别研究法和统计法等方法。

五、课题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及方法,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愿学、乐学、自学。

2.实践性原则: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进行实践活动,探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新途径。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身体素质的长远发展,为学生终身锻炼打下基础。

4.协调性原则:协同发展的原则,让学生主动配合和互相帮助,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六、课题的研究周期

1.启动阶段:2012年2月到2012年6月。操作:(1)调查、测试,了解学生近况。(2)制定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2年9月到2013年6月。操作:(1)摸底测评。(2)运行操作。(3)积累资料。(4)改进方法,优化操作。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到2013年7月。操作:(1)撰写课题报告。(2)进行课题评估、总结,请校领导、专家鉴定。

七、课题研究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跳绳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一句话,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跳绳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己制定教学目标,并有步骤地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得到锻炼。同时,我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一些学习习惯,了解家长的观点与看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另外,我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在练习过程中,适当且适量地安排一些以赛代训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二)利用学生心理特征,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我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先利用自身素质,对学生进行跳绳(双摇)示范、讲解,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学会动作,掌握动作要领。我还利用网络工具,找一些跳绳(双摇)表演、比赛的视频给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最关键的是,我在每堂课上安排、组织学生进行跳绳(双摇)练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兴趣,掌握运动技能。

1.在课堂上设立双摇俱乐部,提高学生跳绳的参与度。首先,我在课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无论哪个学生学会了跳绳(双摇),哪怕只会一个,都可以邀请他加入双摇俱乐部,成为双摇俱乐部一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双摇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双摇的活动中来。

2.进行双摇考级,规范学生跳绳制度。对学生进行双摇考级:如果学生可以连续跳5个双摇,就给学生定为一级,连续跳10个为二级,连续跳15个为三级,依次类推。这样的考级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于练习双摇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双摇动作的掌握。另外,学生有了更清晰的学习目标,就会更加积极的进行双摇的练习。

3.设立擂台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擂台挑战赛。设立跳绳(双摇)擂主以及副擂主,而其他学生可以随时挑战,如果成绩超过擂主以及副擂主,就可以成为擂主以及副擂主。擂台赛又分为两种,即不间断地连续跳与定时连续跳。

通过以上措施,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解决;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练习中,我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助手,在练习活动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增加他们的主体意识。在我看来,不论大小事情,都要有责任心。因而,练习前检查场地,做好准备活动;练习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完成每项任务,关键还应该注意因材施教,不断给队员布置适当的训练任务,要求每一个人尽心尽力地完成,引导他们做好一件件小事,看作是培养责任心的实践活动,使队员做事的责任心不断得到强化。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用自己高度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通过这样不断地自我更新,为我的学生树立了一个好榜样,促进了学生责任心的养成。

八、实验结果

在平时练习中,学生能够积极完成练习任务。通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已有明显的提高。下面是学生平时练习成果。

1.目前双摇考级最多的是26级。

2.目前擂台赛连续跳绳(双摇)最多的是133个。

3.目前一分钟连续跳绳(双摇)擂台赛最多的是113个。

4.目前二分钟连续跳绳(双摇)擂台赛最多的是157个。

5.6名学生入选校绳毽队进行双摇训练。

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提高灵敏性、协调性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5:27 摇花船 教学设计 教案

1.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生字新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积累词语。

2、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前面„„接着„„最后„„

3、正确朗读课文。继续进行复述训练。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具有我国浓郁的民间特色的“摇花船”这种艺术活动,体会集聚百姓乐事,祈祝福寿安康的传统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

从“花船样子,花船主人和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根据课文第3到第5节内容,复述“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的规定。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多民族的国家,在各个地方流传着不同的民间艺术活动,从中投射着浓浓的民间特色和乡土气息。

1、欣赏几种民间艺术活动。

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山东地区的民间活动。

3、揭示课题,齐读。(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观看摇花船场面。

2、摇花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让我们再随作者到她的家乡看一看。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介绍花船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花船怎样摇的句子。如果有什么问题,随手作个记号,待会儿讨论。(板书:介绍花船

花船怎样摇)

4、生自由读课文。

5、交流。

(1)交流介绍花船的有关句子。①指名学生读第2节。②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花船是用——,形状——,但——。船的四周——,并有——。③教师绘制花船,引导复述。④学生准备。⑤指名交流。

(2)交流介绍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① 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板书:姑娘

船老大)② 交流。

③ 教师指导下学生演,学生评。并理解:娉娉婷婷。(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火铳”、“火流星”和“信天游”是什么意思? ①读注释了解“火铳”并正音。

②这就是火流星。摇花船时,人们用它们来渲染喜庆气氛。③再读注释,了解“信天游”,听音乐感受。

课堂小结

三、复习巩固

1、指导感情朗读描写花船的句子以及花船怎样摇的句子。

2、一边读一边想象花船姑娘和船老大在摇花船时会有怎样的神态、动作。

课后习题

四、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正确读音。竹篾()

村坊(()

火铳(3、照样子写词语。例:走街(串巷)

里应()

唇亡(()

船桨

篇6:摇花船练习

学情分析包含学习材料分析和学习者分析,其中依据学习的材料分析将确定学习的重点,而学习者分析则可以定出难点,强化重点,突破难点,自然成为学习过程展开的导向。为此,在制定学习目标之前,我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学习起点。

1、学习材料分析:

1)《摇花船》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课文共有8小节,第1到第5节是第一部分,介绍了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以及摇花船的时间、路线、花船队伍等摇花船的常规情况;第6节到最后是第二部分,具体记叙了作者小学毕业那年参加摇花船活动的难忘经历,语言生动形象,能让人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作者在摇花船活动中的“幸福”,及其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2)新课程强调教学中三维目标要融为一体,而品读感悟是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我当花船姑娘时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一系列语句,品读感悟我在摇花船这一具有浓郁民间特色的祝福活动中的幸福之情。

3)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习简要复述课文。本课是单元的重点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进行简要复述课文。

2、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不少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因此本课的字词学习,我把一部分放在预习中让学生完成,比较难理解的将重点放在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2)学生对摇花船这一民间艺术活动并不熟悉,对这类借物抒情的课文写法也不熟悉,因此在课前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去思考相关问题,去理清文章行文线索,为学生在课中更自主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让我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难点,才能确定如何“以学定教”。

3)本班学生喜欢朗读,有一定的品读感悟能力。课中,我将充分发挥学生这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处于积极的读书状态,通过自由读、默读、男女生读、细读、细品,来感悟。 学生已经在前阶段学习了几种详细复述课文的方法,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但进行简要 复述,如何掌握好方法,把握重点复述,对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将尝试先用填空式复述作为铺垫,再让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进行复述,让学生在掌握复述方法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导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联系课文内容及注释理解“娉娉婷婷”、“即兴”、“火铳”、“信天游”等词语的意思。

2、继续学习复述,尝试从“花船的样子、花船姑娘、船老大”等几方面向大家介绍“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3、通过研读了解在这么多民间艺术活动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摇花船”来写,进一步感受摇花船这个活动浓郁的民俗风情。

4、通过体会作者在摇花船活动中的“幸福”,感悟作者的思乡情,并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去了解自己家乡有特点的事物。

重点和难点:

1、按提示复述摇花船这种民间艺术活动。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摇花船”浓郁的民族风情,感受感受作者“幸福”的感觉。

导学过程:

一、简介风俗,揭示课题

1、咱们国家地域辽阔,不同的地方有很多不同的风俗习惯,逢年过节,人们常常载歌载舞,以此表达心中的快乐。

2、多热闹啊!这些活动呀都是属于“民间艺术活动”。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摇花船。

二、整体感知,了解选材

1、在这么多民间艺术活动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摇花船”来写呢?

2、学生交流。(家乡独有、最熟悉、经历过)

3、老师小结

三、重点研读,感受风情。

(一)学习1—5节

1、了解花船的样子。

自读课文1-5小结,用“____”划出描写花船的句子,用“~~~~~”划出花船是怎样“摇”的句子。

1)理解词语:火铳、火流星、信天游。

2)交流花船的句子

a、生交流

b、理解词语“竹篾”、“流苏”,感受花船的“轻而美”。

c、生看图介绍花船。

出示媒体四:这是一只既轻巧又美观的花船,__________________ 。

2、了解花船是怎么摇的

师:这么美的花船是怎样摇得呢?

1)花船姑娘 2)船老大

3、了解摇花船的规矩

1)说一说摇花船“必须”遵守哪些规矩?

2)生交流“规矩”。

3)理解词语“偶数”、句子“视……而定”的意思

4)再读,体会作者的表达

4、复述摇花船的过程

(二)、学习6—8节

1、自读课文的6—8小节,为什么作者会说有“幸福的感觉”?

2、生交流理由。

3、想象说话:乡亲们会对我说:__________________ 。

四、总结全文,感悟乡情

1、小结

2、布置作业

附课文:

摇花船

摇花船是我家乡的一种民间艺术活动,每年的元宵节都要举行。

花船是用竹篾编制的,形状像船,但没有船底。船的四周扎着各色的纸花,并有流苏从船舷垂挂下来,一直拖到地上。

坐在花船里的是被打扮成嫦娥、西施一类美女的女孩子,她必须是村坊里长得看的。要是本村没有公认漂亮的姑娘,也允许到其他村坊去借。一个村坊出几只花船,视漂亮姑娘多少而定。如果漂亮姑娘多,可多扎几只花船,但必须是偶数,以示吉利。姑娘在花船中其实不是坐,而是站的。她两手分别抓住两旁的船舷,慢慢向前走去,这样,船就航行了。当然,因为四周有流苏遮着,姑娘的脚是看不见的。

跟在船后的是一位手握船浆的“船老大”,他由成年男子装扮。这个“船老大”必须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有即兴编唱山歌的能力,因为花船姑娘的美丽是要借助他唱出来的。唱得不好,就会影响对花船姑娘的评议。

摇花船不必统一时间,也没有一定的路线,由各村自己串街走巷地摇去。前面往往由火铳①和火流星开路,接着是锣鼓队,最后才是花船。别村的花船进村,本村就得【děi】给红纸包。

记得我小学毕业的那一年,村里人选我做了花船姑娘。那一回,我扮的是祝英台,娉【pīnɡ】娉婷婷地站在花船中,慢步朝前走去,只听得身后为我摇船的小舅舅在不停地唱,大意是夸我的皮肤多么白,多么细,多么嫩,就像糕团店里的水磨年糕;夸我的眼睛多么大,多么黑,多么亮,就像大号桂圆核【hé】;还夸我的鼻梁挺,嘴巴小,脸蛋圆……路边看到什么,就将我比作什么,这些都是我小舅舅的即兴创作。现在想来,他很会运用比喻手法,还有点信天游②的味道。

那一回,也不知是小舅舅唱得好呢,还是我真的长得不错,在观众评议中,我竟成了那一带最美的花船姑娘。人们都来向我祝贺,说我长大了定会福大寿大。我们全家人也很高兴。

篇7:摇花船练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中, 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各个民族文化共同组成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 而民族民间舞蹈就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民族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对研究民族文化, 了解民族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发掘民族民间舞蹈的价值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民间舞蹈来源于原始舞蹈, 当社会发展进入奴隶社会以后, 原始舞蹈也随之发展、分化:一部分成为奴隶主表演的舞蹈, 以后一直发展成为宫廷舞蹈;另一部分是奴隶们的舞蹈;从祭祀性或其他社会功能性的舞蹈而发展为民间舞蹈”。

舞蹈界的一些专家, 学者以及对舞蹈感兴趣的人在不同的书籍、著作、论文当中, 在不同的侧面, 不同的深度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 更大的拓宽了人们了解民间舞蹈的途径, 也使得民间舞蹈方面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朱振涛在《我国民族舞的艺术特点分析》中谈到了民间舞蹈的起源, 他说:“民间舞蹈, 顾名思义, 源自民间的舞蹈。它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是诸多舞蹈艺术形式的来源,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 劳作过程中诞生, 由劳动人民直接创造, 具有鲜明的人文风俗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状况, 并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注入新的成份的舞蹈形式, 表达着人们最真实、最淳朴的情感, 并有着独特的舞蹈风格和地方特色。它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来源, 并由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来传承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 是一种既古老又年轻, 同时又情贯古今的艺术, 是舞蹈界中的一颗活化石”。

江苏沿海地区民间舞蹈“花船”在近几年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花船”这一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与推广是系统全面了解江苏地区民间传统舞蹈形式的重要研究内容。根据灌云县博物馆记载, 灌云花船至少在清末就已经流行了, 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唱词来看, 反映了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百年历史过程中, 不同阶段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社会世相、风土人情。其内容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被创新、改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 民间艺人创作新词, 用民间小调控诉日寇暴行, 反映旧社会的黑暗、人民的疾苦。建国期间, 灌云花船的表演唱词歌颂新生活,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灌云花船是沿海地区的传统特色舞蹈类型, 深受沿海地区人们的喜爱。在重大节日庆典上, 花船都作为保留节目上台进行展示。花船这一舞蹈类型不仅仅代表着一种艺术, 更传递着沿海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今舞蹈“花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进行了一定的创新:1.2000多年前, 制作花船的主要材料以木杆、竹杆为主, 木杆以其轻便的特点受到了当时花船艺人的青睐, 在随后的历史演变中, 花船的的整体材质没有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至今, 花船的主要船身部分仍使用轻便的木杆架构而成, 但是两侧的主要承力点改成了不锈钢的。据当地传承人口述, 在现如今80%的花船都是采用这种不锈钢来做主要结构。一方面, 不锈钢相比木杆更加的轻便易拿起。另一方面, 不锈钢结构更加结实, 在搬运的过程中, 更加牢固, 不易破损, 从而影响正常的表演展示。2.早在唐朝, 花船这一舞蹈形式在民间流行之时, 人们通常用扎染的花布将船身包裹, 并在船底位置裁出两个口子, 供双脚能够伸入。扎染盛行的年代, 花船的船身颜色也是多种多样, 但多以纯色为主, 主流是大红色和蓝色。如今, 用来包裹船身的扎染花布变成了锦缎丝绸。据当地传承人介绍, 扎染花布因其遇水容易掉色所以就不再使用, 更多地使用了锦缎丝绸。锦缎丝绸以其延展性好、遇水不掉色的特点受到了花船艺人的推崇与喜爱。同时, 锦缎丝绸面料极其特殊, 它具有反光的效果, 在舞台上表演时, 配合绚丽的灯光与音效, 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花船兴起之时, 人们对于花船更多的是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对大海的敬畏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花船这一传统的舞蹈形式在当地居民面前慢慢的淡化。在这次的走访调查中, 一部分年轻人对于花船几乎不了解。

对于传承人而言, 她们在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一切。花船在10年之前几乎处于快要失传的地步, 没有人愿意学习这一门艺术。但最近几年, “通过艺术三下乡”各种形式的活动的开展。让不了解花船这一传统舞蹈形式的年轻人了解这一项艺术。同时, 作为传承人, 还在各乡镇开展了“文化”站点, 对于那些对于花船有兴趣的那些人, 邵老师都会定期的去手把手教学。更让人敬佩的是, 每逢各大重要的节日, 邵老师都会公益的为各地村民表演花船这一传统舞蹈形式。

自2010年起, 政府组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灌云花船进行保护与宣传, 使花船这一舞蹈形式重新焕发新的生命。然而,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 灌云花船的保护状况不尽如人意。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花船保护状况的评价是一般, 更有近10%的调查对象认为花船这一舞蹈形式的保护情况不好。我们认为:1.政府和传承人应加大宣传力度, 从各个方面去宣传灌云花船这一传统舞蹈形式, 这样才有利于对花船的保护。保护单位不仅仅将它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放任自由, 更应从不同角度去挖掘花船舞的其他价值, 因此在花船的保护开发中, 要注意价值的挖掘与原真性保护的平衡。2.加大政府投入, 保持灌云花船的艺术性;加强对灌云花船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 让人们了解自己家乡的艺术文化。

摘要: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且类型丰富, 而传统舞蹈却少之又少, 了解现状和保护这些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但由于灌云县花船这一传统舞蹈形式不为外人所知, 历史上所记载的文献也少之又少, 并且其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 通过对灌云花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的结果对灌云花船这一文化遗产的现状以及保护情况进行分析, 得出调研结论。

关键词:灌云花船,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戚泽.对当下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发展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 2013.

[3]陈碧娇.198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风格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4]乔兰淇.民间舞蹈中的象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3.

[5]陈冠眉.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中的调度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2012.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我想对您说400字下一篇: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