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4-05-17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共6篇)

篇1: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调研报告

霍西乡党委书记扎西让布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了,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真心比黄金更宝贵,真情比实物更重要。我们与人民群众是鱼和水的关系、血和肉的关系、舟和水的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末和根的关系、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儿女和父母的关系、仆和主的关系、工具和工具使用人的关系。这九种关系决定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常念养育之恩、深怀感激之情,经常深入群众,主动亲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党夯实执政基础的“生命工程”,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今年我县组织开展了“背包入户进村”活动,县乡两级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全县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访民情,送政策,办实事。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更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我县群众工作的现实状况、主要特点

(一)从群众的角度来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当中,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问题主要集中在草场边界、涉法涉诉、部分军队退役人员、环境保护、历史遗留矛盾纠纷等方面。一般是多种矛盾交织,处臵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臵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的角度来看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语言不通,不了解藏族风俗习惯,不能与群众沟通,不能做到上传下达;工作方法欠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牧民定居房屋建设群众贷款部分资金偿还问题。部分群众希望能够将贷款偿还期限延长,并且实行分期付款制。部分群众希望由政府代为偿还贷款。

(二)社保、劳动保障问题。部分退伍军人、老党员、三老干部以及退居二线的老支书老村长等要求政府发放养老生活补贴。表面上看,这些人的诉求都并不高,也不算过份,但是我们地方财政的经济条件很有限,加上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政府不能为他们彻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三)交通道路问题。我县部分乡镇村落仍没有较好的道路。交通道路建设严重滞后导致沿线各乡镇群众出行难,意见很大,牧民定居房建设用材运输成本不断攀升,出门难的现实促使各方矛盾突出。

(四)天然林木及草原生态保护扼待提高。牧民定居房建设木材用量大,林木砍伐管理难度大,部分群众为眼前利益偷盗林木等现象频出,导致群众怨声载道。

(五)草场保护迫在眉睫。草原豚鼠肆意繁殖,色达几个牧区乡镇大部分草原存在严重沙化部分草场已经沙化,如不及时开展灭鼠活动,必将导致草场不可逆转的破坏。大部分牧民肆意放牧,没有科学放牧手段,不懂得科学储存草料,导致牧民通过放牧致富难度大。没有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牧民守着草原却喝的是伊利牛奶,吃的是北京酥油。

(六)草场纠纷问题日益增多。近年来与草场有关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这是群众工作中的一大难点。涉及省、州、县、乡数量多,人员复杂,历史遗留问题多。处理这类矛盾纠纷往往民间调解沿用藏族传统的习惯法等作为调解依据

(七)生产生活资料贵。部分商家存在对部分商品自行抬价,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基层群众生活压力增大,造成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如:伊利牛奶小瓶要三元五一瓶,大瓶九元,照相馆烤一张照片收十元,打字复印店复印身份证收取一元一张等等。

(七)社会事业举步维艰。我县群众思想严重落后,部分群众为眼前利益不让子女入学,部分家长反映子女在学校没有得到教好的教育,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够,素质低,有对学生灌输分裂思想嫌疑,学校硬件实施落后,部分家庭因子女较多家

庭贫困,等等导致学生入学难。

(八)部分群众因贫致贫,因病返贫。

(九)我县寺庙多、大,僧尼人数多,居士多,人员复杂,导致维稳压力大,(十)因生产方式单一,科学含量低,畜牧基础建设落后,(十一)因我县以藏族为主,全民信奉佛教,惜杀观念根生蒂固,极少部分高僧以及寺庙宣传惜杀观念,导致牲畜出栏率低,群众收入低,生产生活得不到改善。

二、近年来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以作风建设为主线,有效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是解决好干部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才能时刻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了干部作风建设,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入手,不断强化群众观念,让各级干部带着深厚感情做群众工作,为了群众干事创业。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发挥县乡领导表率作用,轮流接待群众来访,对信访案件实行包案制度,面对面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抓作风建设,干部的群众观念必将明显增强,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让一切为群众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追求。

(二)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打牢群众工作基层基础。群众工作重心在基层,主体是基层组织,建好了基层组织,做

好群众工作就有了可靠保障。通过开展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的领导班子、一流的干部队伍、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干部作风、一流的干部形象)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县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高潮,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全面推进我县各项工作,再创新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教育引导为手段,增强群众整体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既要尊重、依靠、服务群众,又要注意教育、引导好群众;既要采取思想教育、经济调节、完善服务等办法,也要用好行政、法律等手段,切实把尊重群众与引导群众、宣传群众与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与依法规范群众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打击,树立了扶正祛邪的良好导向和社会风气。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手册、召开群众工作会等坚持不懈地进行正面宣传教育,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卫生、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宣传各方面先进典型,有效提高群众整体素质,倡树文明和谐新风尚。另一方面,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始终保持了对极个别寺庙及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起到了应有震慑、惩戒作用。

(四)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促进群众工作规范化、制

度化。一是完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重大决策随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放征求意见信等形式,征求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扎实推进基层党务、政务和社会事务公开,特别对民主议事、评议干部、一事一议等办法进行规范,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的积极性。二是完善联系群众民意沟通机制。县乡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乡镇或重点工程项目,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完善群众诉求反映机制。开展群众接待日活动,县、镇(乡)领导成员轮流值班接访。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信访案件制度,群众对县委、县政府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四是完善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县里成立维稳综治领导小组,在各乡镇设立维稳综治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公安等部门力量,建立信息预警、案情通报、诉调对接、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工作联动,综合运用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大排查、大信访、大调解格局。

四、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一是我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政可投入公益、公共事业的力量相当有限,群众的期望远远高于政府的公益投入。二是干部公信力下降,主观上少数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在状态,一些地方群众不信任干部,镇村干部关系没有很好地融合,村级干部关系复杂,工作能力不强;客观上我们的干部待遇低,工作任务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牧区民主法制建设滞后,群众观念陈旧,村级干部工作能力、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做群众工作缺乏创新思维等,群众信访不信法。四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体制有待完善,镇、村干部应讲真话,讲实话,反映实情,要用换位思维创新农村群众工作。

五、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群众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破除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思想桎梏,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一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做好群众工作的努力方向;二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使群众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是对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从制度上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工作没有责任主体的问题,形成“经常抓、抓经常”的长效机制。

(二)要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要把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重点是提高“四个能力”,即提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善于通过释疑解惑帮助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提高解决和化解矛盾问题的能力,善于使群众通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相信并依靠

党和政府;提高主导思想文化阵地的能力,善于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提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善于组织群众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把对群众有感情、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让那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大有作为。

(三)要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更注重实实在在的利益,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思想工作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要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用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用真情温暖群众心灵,用真诚赢得群众信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依法按政策办事。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对群众提出的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说明情况,向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群众提出的

不合理要求,要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三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切实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问题,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四)要强化各级各部门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一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化解在本地区本部门、解决在基层,不能将矛盾和问题推给上级、推向社会。二要认真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三要切实加强党对群众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群众工作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明确责任、通力协作,形成群众工作的强大合力。

篇2: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中共甲石河乡党委书记 邢万柱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问题,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更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

一、当前我乡群众工作的现实状况、主要特点和面临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

(一)从群众的角度来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和新的社会群体。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的较大变化,群众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特征也逐渐显露,这些都深刻影响群众工作开展。

2、群众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还有部分群众抱有“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侥幸心理,容易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唆摆利用,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顺应群众期待,广泛凝聚群众力量,悉心汲取群众智慧,大力加强党的群众工作。

3、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及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突出。从直接原因看,一般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问题主要集中在土地征收征用、城镇房屋拆迁、涉法涉诉、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劳动社保、环境保护、水利资源等方面。一般是多种矛盾交织,处臵难度大。一些群众要求的合理性同反映形式的违法性交织在一起,总体上属于改革发展和前进中的问题,但又往往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交织,处臵工作的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

(二)从干部的角度来看

当前,在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牢,脱离群众,不愿做群众工作;思想理论水平不高,能力不强,不敢做群众工作;工作方法欠缺,本领不大,不会做群众工作。这些都导致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不够,缺乏代表性和凝聚力,在群众工作中未能发挥强大的先锋作用,不能在关键时候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甚至变成了“弱势群体”。

二、近年来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以作风建设为主线,有效增强各级干部的群众观念。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是解决好干部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才能时刻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抓了干部作风建设,从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入手,不断强化群众观念,让各级干部带着深厚感情 做群众工作,为了群众干事创业。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发挥乡领导干部表率作用,轮流接待群众来访,对信访案件实行包案制度,面对面解决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抓作风建设,干部的群众观念明显增强,充分尊重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二)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打牢群众工作基层基础。群众工作重心在基层,主体是基层组织,建好了基层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就有了可靠保障。通过开展争创“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干部队伍好、工作业绩好、干部作风好、群众反映好)活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高潮,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作风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全面推进我乡各项工作,再创新业绩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教育引导为手段,增强群众整体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既要尊重、依靠、服务群众,又要注意教育、引导好群众;既要采取思想教育、经济调节、完善服务等办法,也要用好行政、法律等手段,切实把尊重群众与引导群众、宣传群众与服务群众、依靠群众与依法规范群众行为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打击,树立了扶正祛邪的良好导向和社会风气。一方面,加强对群众的正面教育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坚持不懈地进行正面 宣传教育,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卫生、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宣传各方面先进典型,有效提高了群众整体素质,倡树了文明和谐新风尚。另一方面,对违法乱纪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始终保持了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起到了应有震慑、惩戒作用。

(四)以完善体制机制为保障,促进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完善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坚持党政领导干部和党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重大决策随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放征求意见信等形式,征求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扎实推进基层党务、政务和社会事务公开,特别对民主议事、评议干部、一事一议等办法进行了规范,调动了群众参与管理监督的积极性。二是完善联系群众民意沟通机制。乡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或重点工程项目,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完善群众诉求反映机制。开展群众接待日活动,乡领导成员轮流值班接访。实行领导干部包重点信访案件制度,群众对乡党委、乡政府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四是完善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乡里成立群众工作站,在各行政村设立群众工作室,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公安等部门力量,建立信息预警、案情通报、诉调对接、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工作联动,综合运用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形成了大排查、大信访、大调解格局。

三、当前群众反映最强烈、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社保、劳动保障问题。部分退伍军人、落选和退休村干部以及被清退的原乡政府编外干部和民办教师等要求政府发放养老生活补贴。表面上看,这些人的诉求都并不高,也不算过份,但是我们地方财政的经济条件很有限,加上制度上没有明确规定,政府不能为他们彻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造成这部分人经常性上访。

(二)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猪场的环保状况处于无政府监管的失控状态。乡猪场遍地开花,不少猪场建在村边、河边、甚至水源头上,既无沼气池,也没足够的水面排放消化。由此导致污水横流、臭气薰天,群众怨声载道。

(三)是水资源纠纷问题。近年来与水资源有关的矛盾纠纷明显增多,这是群众工作中的一大难点。自从中央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村级统筹取消,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和维修资金得不到保证,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不到位,导致现在很多农田水利失修,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群众对此怨气很大,一到耕种季节,纷纷到政府集体上访。

四、当前群众工作中存在突出问题的原因

一是我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财政可投入公益、公共事业的力量相当有限,群众的期望远远高于政府的公益投入。二是干部公信力下降,主观上少数干部作风不实、工作不在状态,一些地方群众不信任干部,乡村干部关系没有很好地融合,村级干部关系复杂,工作能力不强;客观上我们的干部待遇低,工作任务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也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滞后,农民观念陈旧,村级干部工作能力、政策水平、法制观念,做群众工作缺乏创新思维等,群众信访不信法。四是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体制有待完善,乡、村干部应讲真话,讲实话,反映实情,要用换位思维创新农村群众工作。

五、新形势下加强群众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群众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破除墨守成规、循规蹈矩的思想桎梏,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一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方法措施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做好群众工作的努力方向;二是对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使群众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是对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问题进行研究,从制度上进一步解决好群众工作没有责任主体的问题,形成“经常抓、抓经常”的长效机制。

(二)要着力提高乡村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一要把提高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重点是提高“四个能力”,即提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善于通过释疑解惑帮助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形势和任务;提高解决和化解矛盾问题的能力,善于使群众通过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相信并依靠 党和政府;提高主导思想文化阵地的能力,善于通过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把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提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能力,善于组织群众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要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把对群众有感情、善于做群众工作作为一条重要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让那些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大有作为。

(三)要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更注重实实在在的利益,过去那种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思想工作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一要把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心系群众、为民解忧,用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用真情温暖群众心灵,用真诚赢得群众信任,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要依法按政策办事。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依法按政策抓紧解决;对群众要求合理,但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够完善的,要抓紧研究制定和完善;对群众提出的应当解决、但因客观条件不具备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主动说明情况,向群众解释清楚,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适时予以解决;对群众提出的 不合理要求,要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三要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加强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切实做好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切实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思想教育和政策法制宣传的过程,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问题,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篇3: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

1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必要性

1.1 做好群众工作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意义

与群众的关系如何,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决定着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既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密切党群关系的方法、措施有很多,而党的群众工作是主要渠道。只有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才能团结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由此带来的人民群众思想上、行为上的转变,只有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良好的群众工作不断提高党对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党执政的合法性。

1.2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把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唯一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明确指出,我们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一定要坚持人民利益这个根本问题不动摇。只有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地从发展中获益,才能真正表明群众工作是以人为本的,是科学发展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与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是维护和实现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和现实要求。我们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及问题,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使和谐社会建设得更好,从而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3 党的群众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我国原有的社会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不断呈现。基于此,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伟大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的力量源泉,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当这种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而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达到共同建设的发展要求,才能实现共同享有建设成果的发展目的。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理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密切相连,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2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与新特点

新形势下,无论是党的群众工作环境、党的群众工作对象,还是因党自身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而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对党的群众工作都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挑战。而现实中的群众工作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强和改进。深入分析和探讨这些新情况、新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把握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研究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2.1 开展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增大

面对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成员有了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自由,主体内在力量逐步得到发挥,价值取向从单一到多元。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受到冲击,部分群众的集体主义、全局观念和献身精神有所弱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精神滑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软弱乏力现象。

2.2 群众工作领域不断扩大

一方面,由于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和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当前的群众工作包罗万象,使得许多问题的解决超出了传统体制的工作范畴,问题的解决难度增大。另一方面,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手段发生很大变化,如何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做好舆论和政策引导,通过以契约为主体的法律手段和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舆论手段来开展社会动员和协调指导,对做好党的群众工作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2.3 群众工作内涵趋向多元化

首先是群众工作对象多元化。由于管理体制、经济成分、经营方式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职业选择日趋自由,形成了多元性的新时期群众主体,群众的职业身份由过去相对单一农民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发展为农民、市民、公务员、企业员工,以及众多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这些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均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其次是群众反映的问题多元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及各种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最后是群众利益需求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以各自所处的生存状态为出发点需求从单一化想多样化,普遍化向差异化转变。

3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用先进文化和思想来凝聚人心

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打动人心、调动人的潜力的工作,本质上就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切实搞好理想信念教育,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决定性环节。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作用于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生活而达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同时,人的精神需求有相对的独立性,而追求精神生活的顺畅、和谐、愉悦、幸福是人的重要生活目标。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为群众提供精神关怀,积极帮助群众努力实现多方面的精神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终极目标之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党的群众工作的光荣传统,在思想上尊重,感情上贴近,行动上深入,工作上依靠,同时引导党员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调整,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要对群众切实加强教育引导工作,向群众讲清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来解决,要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新型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真正用先进文化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

3.2 充分发挥群众组织在做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依靠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新的形势下,更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与各自所联系的一定范围内的群众关系比较紧密,在党的群众工作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各级党组织要把群众组织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从而有效地延伸党的群众工作手臂。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密切地联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领导,给群众组织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并帮助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积极支持群众组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地教育引导群众,团结联系群众,帮助服务群众,真正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出来,把群众组织作为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即与群众联系要紧密。同时,要加强对群众组织领导班子的考核,确保有思想、有组织、有纪律、有文化的干部担当此项工作,要注意通过群众组织收集反馈意见、建议。对于高校尤其要加大共青团组织对学生会的管理力度,本着规范管理,加强引导,充分发展的原则,使学生会能把广大青年学生组织好、团结好,让青年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支持群众组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务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引导群众,把广大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地把工作做好。

3.3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做好群众工作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网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数量庞大的网民每天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新闻、国家大事、社会热点,并通过这个平台评论时政、各抒己见,网络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之一。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必须从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把创新网络环境下的群众工作与准确把握人们特别是青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一起考虑,积极主动地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运用正面舆论强势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发挥和利用现有电子政务、党建网站的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覆盖面广、影响力强等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群众工作专门网站,开发相应的群众工作系统软件,拓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便捷渠道。

同时,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群众观念教育和网络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群众工作,需要澄清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忽视、曲解,甚至否定网络的认识,使他们尽快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逐步提高他们了解社情民意的能力、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动员组织群众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怀海.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

[2]吴梅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思考[J].理论建设,2004(2).

[3]苗振青.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党史文苑, 2007(1).

[4]刘锋.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新方法探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5).

篇4: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群众工作;新形势;改善民生

华亭县西华镇地处华亭县城西部,距县城7.5公里,辖13个村、1个社区,有5501户24294人,总面积233.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15.4亩,是全县人口和农业第一大镇。

近年来,随着华亭县城西扩步伐的不断加快,西华已成为县城西扩的主战场、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在这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也面临着局面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在黄金发展与矛盾凸显并存的形势下,只有自觉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凝聚强大合力,抓住和用好黄金机遇,推动西华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

1 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石之一。为了凝聚群众的力量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工作。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就强调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江泽民同志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胡锦涛同志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群众工作,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真心为群众着想,全力为群众造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群众工作给广大干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1.1 做好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推动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理论上说,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不仅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而且是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抓住用好黄金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领导的一马当先,更需要群众的万马奔腾。今年,我们通过深度审视镇情,研判发展机遇,发动群众献计献策,确定了“融入县城、发展城郊、统筹城乡、富民强镇,全力建设小康、和谐、文明、幸福新西华”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级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凝聚各方面力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群众工作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变化,面临许多新课题和新要求。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拓宽群众工作渠道,努力增強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本领,在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解难题的同时,调动积极因素,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做好群众工作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目标。在我国古代就有“和为贵”的思想观点;在西方思想史上也有追求和谐的记载;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观点。特别是近几年,党中央对构建和谐社会高度重视,重要的一条遵循原则就是要以人为本。我觉得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好群众工作,以此来协调关系、凝聚人心。我们提出“融入县城、发展城郊”是经济层面

的问题,是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富民强镇”是社会层面的问题,

是精神支撑;小康、和谐、文明、幸福新西华是经济物质与社会精神的融合,是终极目标。而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是党群干群关系和谐。

1.3 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只有全面做好群众工作,才能维护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近年来,广大群众的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群众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萌动,这些都对党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提出多样化的、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同时,与之相伴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显。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不仅应该具备做好群众工作的热情,而且更要具备和找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方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

1.4 做好群众工作是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坚持群众路线的高度统一,是赢得人民群众拥护的关键。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在做到廉洁自律、勤俭办事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群众的利益和诉求,真正使作风建设的要求转变为自觉服务群众的行动。

2 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问题

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历史阶段,群众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从群众工作对象来看,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行业、新组织和新阶层不断涌现,群众工作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间,西华各类个体经营户、非公企业、民营经济组织、行业协会等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但同时,由于其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使群众工作的对象更加广泛、多样。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频繁,尤其处在特殊区位的西华,户籍人口2.4万,是全县人口和农业第一大镇,大大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沟通机制,保持与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扩大工作联系网络,深化工作触角,进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是目前群众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从群众工作内容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促使当下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逐渐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群众也出现多样化和差异化二代利益需求,社会矛盾较为突出。而且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与文化交流往来的增多,群众的思想意识出现较多的变化性和选择性,难以达成一定的社会共识。尤其是新形势下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加,造成部分群众的心态焦虑不安,甚至有些人抱有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容易采取过激的行为来反映利益诉求。随着群众内部矛盾的变化,在工作实际中,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失地农民、复转军人、下岗职工、痴呆傻瓜人员、精神智障人员、重点社会管理对象等一些特殊群众的生活困难进行解决时,不但要注意这些群众的物质生活的改善,更要注意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疏导群众情绪,改善民生。

从群众工作环境来看,近年来社会改革的利益格局发生新的变化,造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增加了群众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尤其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建設的深入,包括拆迁补偿、土地流转以及社会保障在内的各种社会利益较量日益突出,尤其是群众的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交织错杂,而且还有部分遗留的历史问题亟待解决,形成了群众工作环境的新焦点和新难点。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有些群众完全忽视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只注重自己的当前利益,造成某些潜在社会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传播途径的快速发展,造成群众敏感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地直接报道,而且网络舆情的推动导致了群众工作处理的难度增大。

从群众工作主体来看,新形势下社会的流动性、开放性显著增强,我们的群众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形势发展变化不相适应,组织网络、工作机制、平台载体还不健全。

一是“不愿做群众工作”。部分干部宗旨观念不牢,存在“自然消除论”错误观念,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各种社会矛盾自然解决,做不做好群众工作对发展影响不大,甚至做群众工作会延误发展,因而忽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现象。

二是“不敢做群众工作”。面对维护社会稳定的考评指标日益严格,一些干部靠瞒盖换稳定甚至花钱买稳定,最终小事拖大,大事拖爆。

三是“不会做群众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的干部工作方法欠缺,能力不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造成群众工作推不开、推不动,在群众工作中力不从心。近年来,部分村(社区)党组织工作陷于被动,甚至有些任职二三十年的支部负责人落选,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3 做好群众工作的路径选择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把握规律特点,探索方法途径,真正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

3.1 树牢为民宗旨

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于群众工作的始终。

一方面要树立群众观。正确把握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正确的观点和态度看待政绩,把为人民造福作为各级干部的最高追求,不干牺牲长远利益搞发展、牺牲环境搞建设的事,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2 摆正“三者”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应坚持辩证的统一,要树立积极的稳定观。党中央要求的稳定不仅是国泰民安的稳定,而且是促进发展的稳定,推进改革的稳定。因此,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必须纠正“稳定压倒一切”的形而上学毛病,不能把“维稳”变成“唯一”。应坚持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谋发展;在改革中求稳定,用稳定保改革。做到既不掩盖矛盾,又不激化矛盾,在解决矛盾中促进发展,推进改革。

3.3 夯实发展基础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的目的就是要富民,就是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全面加速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切实办好了一批“民心工程”。在经济高位运行的同时,注重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与扶持就业创业相统一,转变发展方式与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相统一,实现了百姓收入、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提升,从根本上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证明,只有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壮大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随之提高了,才能为妥善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足够的财力支撑,也才能更好地推进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3.4 着力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主线,也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实质所在。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时刻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近年来,我们全力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群众工作的着力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连续三年重点推进城乡安全饮水体系、城乡教育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每年还具体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集中解决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救助、行路、吃水、通信等民生问题。通过连年持续地推进民生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民生工作领域,提高了民生工作水平,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民生连着民心。实践证明,只有让发展成果更多的利民惠民,才能更好地改善干群关系,才能提高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最终形成上下一心,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3.5 切实解决问题

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往往是我们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所在。突出问题解决了,才能推动全局工作的跃升,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年来,我们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全力配合县城西区建设,城乡差距不断缩小。

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我们实行领导包抓、干部包片、工作组包案的运行机制,围绕群众提出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一方面坚持因事制宜解难题,另一方面畅通诉求渠道化矛盾,千方百计出惠民之策,做惠民之举,对合理合法具备条件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给群众以速效,对有依有据但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制定措施限时解决,给群众以希望,对不符合政策的要求,向群众耐心解释相关规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同时,进一步完善了镇、村两级矛盾排查化解网络体系建设,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室),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3.6 完善工作机制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任务繁重、情况复杂,必须建立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我们立足镇情实际,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构建旨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了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保障群众意见的畅通表达。完善信访形势分析制度,有效地把握好信访工作方向,提升工作整体水平。完善了责任追究制度,对案件解决当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认真落实领导接访、领导包案等制度,综合运用行政法律法规、经济救助等多种手段彻底化解,最终实现息诉罢访。同时,把群众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与村“两委”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任用挂钩,从制度上保证群众工作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不斷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化解矛盾,解决群众诉求,有力推动群众工作向纵深开展。

4 对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建议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面对任务艰巨、矛盾凸显的现实迎难而上,需尽快提高五种能力。

一要努力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深入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提高深入群众的能力,就是要解决真深入的问题,带着真心、真情与群众接触,通过深入基层,真正了解群众呼声、掌握基层实情、关心群众疾苦。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作为沟通群众的渠道和途径,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升自身素质,转变工作作风,以正确的态度直面群众,积累经验、锻炼自己。

二要努力提高组织群众的能力。组织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在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社会各领域和各群体的意见作为决策的依据,以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赢得获得最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参与。要感召和带动群众。不断激发群众执行决策的热情,变指派命令为行为感召,变喊破嗓子为做出样子。

三要努力提高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而沟通的关键在于信任。首先,党员干部要通过自己的工作业绩来获得群众的信任,进而通过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其次,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心理和诉求,争取把党和政策“做”到群众的心坎里。最后,要拓宽渠道,实现与群众的平等交流。通过扩展沟通的有效途径,增加群众表达民意、建言献策渠道,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四要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证。一方面要善于学习,提升素质。不仅加强对党的大政方针、“三农”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还要在同人民群众打交道中锻炼能力,从基层实践中找依据,在人民群众中找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排忧解难。党员干部要多深入基层,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好与群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群众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心态。

五要努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化解矛盾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如今各种社会矛盾此起彼伏,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及和谐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既是解决群众工作的形势需要,也是新时期以来对党政能力的重大挑战,将群众工作条理化细致化,尽量减少恶劣因素的发生和蔓延,并不断激发社会和谐因素的发扬,科学有效地解决各类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首先,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其次,要深化基层群众的自治制度,将群众的各项权利落到实处;最后,加强群众的信访工作,使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加畅通,并对群众的诉求进行合理解决。

篇5: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取得新进步。但是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群众工作也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立场不坚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等。各级党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

政使命、确保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问题,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1、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大力宣传沈浩等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努力成为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2、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把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政策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

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联系实际,创新群众工作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坚持和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干部交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新任领导干部担任信访专员等举措,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

二、自觉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

3、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分工,建立农村、街道、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省及省直部门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市、县(市、区)及市、县(市、区)部门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问计于民;要进村(社区)入户,访贫问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重大节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

4、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重要问题。省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安排1次接待或约谈信访群众。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两月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市每周至少

安排1次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每周至少安排2次。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都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妥善处理。信访反映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要亲自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带案下访数量应占包案数量的30%以上。

5、拓展联系群众渠道。运用网络、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各级党委政府及党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公开电子信箱,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有计划地安排省级党政领导干部与群众在线交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与群众在线交流不少于1次。完善热线电话、网友留言办理、信访绿色邮政、民意调查等制度。高度关注舆情,定期分析研判。

三、充分发扬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6、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认真

落实基层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重要决策事先征求群众意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规、重大决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应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和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要认真吸纳,反对意见较多或意见分歧较大的,要慎重决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物价、收费等领域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应当举行听证会,听证代表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任何决策作出、任何政策调整,都要充分考虑、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重大决策作出、重点项目实施的刚性前置程序。坚持谁决策谁负责,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增长,逐步扩展民生工程实施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

方面的基本需求。认真宣传、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

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9、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原则。加强对被征地、拆迁户思想、生活、要求等情况的摸排,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严禁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野蛮手段逼迫搬迁,严禁采取“株连式拆迁”和“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强制拆迁,不得随意动用公安民警参与强制征地拆迁。对因暴力拆迁和征地造成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潜在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监督管理。认真分析研究社会保障、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10、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省每年对经常性排查作出部署,市县每年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组织集中排查。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对排查工作亲自部署,对排查出的问题亲自分析研究,亲自推动化解。省、市、县(市、区)定期召开联调会议,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加强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事件发生时相关地方和单位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根据事件发展果断迅速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开展国情省情、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健全合理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群众自觉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调解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立省领导定期与高等学校师生直接联系沟通的渠道,省市党政领导要亲自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思想教育实效。

五、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2、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联系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中发挥好带头、推动、督促和保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实际行动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不思进取、作风漂浮、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清理控制评比表彰达标活动。

13、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执法监督,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坚决纠正冤假错案。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行为,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集中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及政府专项资金

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农民负担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投诉受理、政风行风评议和政风热线工作。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或渎职行为。

六、加强和改进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领导

14、把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群众工作,省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市每季度、县(市、区)每月要听取信访等群众工作情况汇报,重大问题随时研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做群众工作;其他领导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群众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群众工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15、大力加强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基层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基层群众工作的指导,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要加强

对基层干部的关心、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本领。完善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篇6: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调研报告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具体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1、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2、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二、自觉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

3、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

4、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重要问题;

5、拓展联系群众渠道;

三、充分发扬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6、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7、重要决策事先征求群众意见;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9、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

10、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1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

五、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2、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3、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六、加强和改进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领导

14、把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5、大力加强基层群众工作;

16、推动形成群众工作合力。

安徽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近年来,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民生工程,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工作取得新成效,党群干群关系取得新进步。但是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队伍不断新老交替,群众工作也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立场不坚定,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有的地方和部门群众工作制度不健全,已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力等。各级党的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确保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认真分析和解决存在问题,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1、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大力宣传沈浩等新时期优秀党员干部先进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努力成为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好党员、好干部。

2、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把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政策作为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着力增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领导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深刻把握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注意运用现代科技,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联系实际,创新群众工作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坚持和完善干部挂职锻炼、干部交流、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新任领导干部担任信访专员等举措,推动各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接受教育和锻炼。

二、自觉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

3、严格执行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分工,建立农村、街道、企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基层联系点,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中交朋友。省及省直部门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30天,市、县(市、区)及市、县(市、区)部门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问计于民;要进村(社区)入户,访贫问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在重大节日、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

4、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处理信访重要问题。省级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至少安排1次接待或约谈信访群众。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两月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安排1次接待群众来访;市每周至少安排1次党政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县(市、区)每周至少安排2次。各级党政部门领导干部都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坚持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妥善处理。信访反映的重要问题,领导干部要亲自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和带案下访制度,带案下访数量应占包案数量的30%以上。

5、拓展联系群众渠道。运用网络、基层党建手机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各级党委政府及党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公开电子信箱,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研究办理并予以回复。有计划地安排省级党政领导干部与群众在线交流,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与群众在线交流不少于1次。完善热线电话、网友留言办理、信访绿色邮政、民意调查等制度。高度关注舆情,定期分析研判。

三、充分发扬民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6、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巩固和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村(居)民自治,认真落实基层党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7、重要决策事先征求群众意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规、重大决策,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等,应当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和向社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群众意见要认真吸纳,反对意见较多或意见分歧较大的,要慎重决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物价、收费等领域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政策调整,应当举行听证会,听证代表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不得少于三分之二。任何决策作出、任何政策调整,都要充分考虑、切实保障群众利益。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改革方案出台、重大决策作出、重点项目实施的刚性前置程序。坚持谁决策谁负责,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8、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财力增长,逐步扩展民生工程实施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努力满足群众在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认真宣传、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逐步增加民生指标在各类综合性考核中的权重。

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9、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领域突出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征地拆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操作原则。加强对被征地、拆迁户思想、生活、要求等情况的摸排,妥善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严禁采取停水、停电、阻断交通等野蛮手段逼迫搬迁,严禁采取“株连式拆迁”和“突击拆迁”等方式违法强制拆迁,不得随意动用公安民警参与强制征地拆迁。对因暴力拆迁和征地造成人员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把竣工验收关。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对潜在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和监督管理。认真分析研究社会保障、企事业单位改制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10、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省每年对经常性排查作出部署,市县每年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安排。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组织集中排查。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分工,对排查工作亲自部署,对排查出的问题亲自分析研究,亲自推动化解。省、市、县(市、区)定期召开联调会议,协调解决复杂矛盾纠纷。加强群体性事件源头预防,完善应急预案,事件发生时相关地方和单位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指挥,坚持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根据事件发展果断迅速平息事态,并及时上报情况。

11、加强群众思想教育疏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群众,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开展国情省情、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摆正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健全合理诉求表达机制,引导群众自觉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通过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调解等渠道解决矛盾纠纷。重视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培育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立省领导定期与高等学校师生直接联系沟通的渠道,省市党政领导要亲自到高校作形势政策报告。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思想教育实效。

五、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12、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在联系服务群众和维护群众利益中发挥好带头、推动、督促和保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实际行动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不思进取、作风漂浮、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清理控制评比表彰达标活动。

13、坚决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积极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强化执法监督,落实责任倒查机制,坚决纠正冤假错案。严厉打击制售假药劣药行为,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集中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环境保护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农民负担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的监督检查。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和加重企业负担的问题,纠正医药购销及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投诉受理、政风行风评议和政风热线工作。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重大责任事故及执法司法不公等背后的腐败案件或渎职行为。

六、加强和改进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领导

14、把群众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群众工作,省每年至少专题研究1次,市每季度、县(市、区)每月要听取信访等群众工作情况汇报,重大问题随时研究。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做群众工作;其他领导要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群众工作,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群众工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15、大力加强基层群众工作。群众工作重心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基层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基层群众工作的指导,深入研究基层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教育、管理和监督,切实增强基层干部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本领。完善基层群众工作制度,形成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信访接待和处理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把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上一篇:现场确认须知下一篇:关于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