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基地结班仪式学生代表发言

2024-05-23

综合实践基地结班仪式学生代表发言(精选4篇)

篇1:综合实践基地结班仪式学生代表发言

朱口完小综合实践活动结班仪式学生代表发言稿

朱口完小 连齐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4月18日,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综合实践基地学习。今天,我们即将完成学业,满载归航。这短短的三天,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并没有多久。但是我相信,对每一位同学来说,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和影响将持久而悠长。

这三天是我们学习的加油站,这三天是我们人生中的新起点,这三天是我们生命里永恒的阳光,这三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全新的洗礼。

回想这三天:

我们曾拓展在训练场,彼此鼓励、互助互帮,团结协作,挑战自我,团队精神得到激发,个性得到张扬。

我们曾漫步在校园路,寻找恰当的角度,用镜头记录夏天的风景。

在生物化学探究室,我们探讨奇闻逸事,感受大自然的深奥。

在烹饪室,我们亲口品尝自己做的菜肴,心中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在卫生自救室,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探索迷茫到豁然开朗,心中多在卫生自救室,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探索迷茫到豁然开朗,心中多了一分自信和从容。

文艺晚会上,我们唱出了梦想,舞出了我们的青春风采。

基地的老师的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我们铭记在心。他们火热的心肠,出色的管理,无不感动着我们。

在这里,我们知识得到更新,眼界更加宽广,学习观念有转变,身体练得更结实,心理更健康。基地老师的辛苦付出,使我们储藏了知识的能量;收获了温暖和希望!

在即将结业的时刻,让我们道一声珍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愿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教育实践基地的所有领导和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愿我们教育基地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谢谢大家!

篇2:综合实践基地结班仪式学生代表发言

日照市东港实验学校朱有峰2012.10.1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个收获的金秋季节里,在巍巍日照河山脚下的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我们一起度过了五天难忘的时光,现在就要结业了。我谨代表活动学校的全体教师向为我们辛勤付出的基地的领导、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向全体参加活动并圆满结业的同学致以最诚挚的祝贺!同学们,经过这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锻练,你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和综合实践水平,也增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理、自立的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了争先创优的竞争意识和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及科学创新精神。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很多实用性技能。真正实现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目标。我深信,这次活动培养出来的各项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定会成为同学们人生道路上一笔珍贵的财富。也更是你们不断完善自我、争取更大进步的源泉。

同学们,为期五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即将结束,接下来,你们又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迎接新的挑战,经历新的考验。希望大家把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精神、顽强毅力和严明纪律带回学校,希望大家在新的起跑线上迈着整齐的步伐一同前进!用自己的努力为你们人生再添一份靓丽的风采!

篇3:综合实践基地结班仪式学生代表发言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实践基地创办于1983年,是以广州市高中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初中学生的人民防空教育为主,兼有消防安全、国防教育等项目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教育的核心应体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后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变方面。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效的关键。

一、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实施背景、基本定位、特征、价值取向、主题设计、教学结构与模式、课程管理、师资、评价等方面[2]。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好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目前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研究不多,利用基地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在不断探索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践基地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基地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实践基地开展的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开展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二是专业教师匮乏。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实践基地的人员只忙于应付日常的管理工作,许多基地还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没有专业的教师,难以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课程。三是课堂教学方式呆板、不灵活。没有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比较差。新课程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想方设法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且注重课程的开发,是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的关键。

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指用于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材,按照课程资源的来源分为生活资源、学科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专门供青少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有专业的教师,有满足各种教学活动的专用场室等。结合实践基地的课程资源可分为基地项目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师资资源、场馆资源等。学校组织课题小组,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策略应该是以基地项目和场馆为中心,以活动领域、活动主题、探究问题为核心,以基地教师为主导,突出实践、体验特色来进行课程开发。

1.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课程开发

外部的支持和内在的改变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力,而发展组织内部自我更新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广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基地营造氛围,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广州市有关部门合力打造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服务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使广大中小学生受益。在创建综合性、示范性基地的过程中,先后与广州市人防办、司法局、市公安消防分局、公安交警支队、禁毒委、环境宣教中心等在我校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消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6个基地,创造了“合力联动、综合育人”的成功经验,并被全国各地推广。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加强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学校建设“应急避险技能训练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两大基地,并利用基地资源,不断开发校本课程,采取实践与体验式教育方式,使每年约8万名学生得以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在普通学校无法实施的实践课程可以在我校基地得到有效开展。

2.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组织课程开发

实践基地有30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依山傍水,树木茂盛,鸟语花香,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与生存环境,有独特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学校自然环境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开发环境教育、农业科普等实践课程,包括环境小使者、树林生态考察、作物识别、药用植物识别、生态瓶制作、水质调查、环境因子调查、野生花卉考察等。学校已经有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等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内容丰富,并且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实践基地要结合项目实际,研究项目的课程内涵和开展活动的方式,开发多个专题的课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例如劳动技术教育已有的体验性课程包括:生产劳动实践、野炊实践、花卉嫁接、作物栽培实践等。

3.加强活动主题研究,组织课程开发

毋庸置疑,许多实践基地比较注重项目、内容的科学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认知水平都在明显提高。单纯地让学生“走马观花”参观科普展品的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相反会让学生产生散漫、逆反的心理。为了增强实践基地的育人效果,加强活动内容、主题和目标设计,并加强德育实践和德育渗透,尤为关键。例如,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现代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活动为中心,通过确定主题、主题探究、参观实践、分享交流等让全体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发展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探究性的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的课程有现代农业调查、树林生态考察、花卉栽培、土壤考察、植物压花等。研究性学习则与农业、环境、科技紧密结合,并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开发有机农业探究、基地周边水质调查探究、基地鸟类调查等十个课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课程结构

综合实践基地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究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并使其常态有效地实施,加强基地与学校互动[3]。学校要保持教育的生命力,必须坚持定期组织开发实践课程,才能够满足青少年学习的需要。我校主要以组织课题研究方式促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强调以“四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为主线来开发主题活动[4]。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面向生活、注重实践、特色引领、培养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体系

实践基地的活动主要围绕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教育性、创新性的特点。学校课程结构由三大领域(基地德育实践课程、基地基础性实践课程及基地拓展性实践课程)组成。课题组成员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家长的资源开发课程,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表1)。

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成效

多年来,实践基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坚持劳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方法,有效组织了课程资源开发,探索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专题教育等活动模式,形成了完善的基地课程体系。

1.形成基地特色的教育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凡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都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灵活加工转化,使之应用到综合实践基地课程中。参与基地学习的学生是不同的,而实践基地资源是丰富的,所以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组织开展的模式为“政府为主导、基地为载体、公益性为原则、活动主题为引领”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性很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育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等活动,达到了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2.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

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开发课程,比如在学农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了“三大”领域、模块教育,努力将科普教育与农业劳动实践、生命安全教育、环境科普教育、农业科普教育有效融合,设计了七十多种科普实践类课程,构建了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专门安排教导室负责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教师课程意识显著增强。教师从过去只关注教材、依靠教材,到后期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能够站在课程的高度,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材,课程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教学模式由单一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尤其在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学习领域整合方面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教师熟练应用。三是教师的指导效能有了显著提高。教师的指导策略由过去偏重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到加强了活动方法、教师指导(适时、适度、适当)、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指导。

总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基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实践基地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在实践基地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吸收、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相关理论,整合学校、基地、社区各方面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建设示范性实践基地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刘根华.试析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篇4:综合实践基地结班仪式学生代表发言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育资源;自主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9-0067-02

综合实践基地在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中重要且特殊,它虽是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却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广州地区而言,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一般要求学生每学期在实践基地培训三或五天,基地一般借用周边丰富的自然教学资源,课程多以军训、劳动、手工制作、团队拓展活动等为主,围绕基地实际开设。

那么,怎样使封闭的实践基地与学校的综合实践教育互相渗透、递延教育成果互动呢?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劳动技术学校作为本区政府着力打造的校外教育基地,多年来在弥补学校教育短板,增进学校教育效果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尤其在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的培养方面,学校近年来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一、启发思维,促使学生自主创造

学生学习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校外学习基地因紧紧依托大自然,本身有着丰富的学习素材,学校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在德育工作中重点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和生活中体验道德教育;利用课内外、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提供更多的让学生实践活动场所,形成不同学段学生实践活动内容系列。

例如学校教师在教学《田间作物(玉米)生长状况调查》一课时,就要求学生认识作物在大田环境中的生长状况,初步培养学生实地调查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在耕作区引导学生实际观察作物(玉米),通过调查它们的多个生长项目,来测定它们的生长情况,这样,就可以掌握作物的种植情况,根据各种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栽培管理,使作物保持良好长势,多产高产。这次调查的项目很多,主要有整齐度(描述作物生长的高矮、大小、叶片多少等情况),受虫害、病害情况,品种抗性等。实践中,教师会设置一些问题,如玉米长齐长壮,具有较强的抗性,受的病虫害少,则说明了它们的生长状况怎样?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测定玉米的株高、株距、行距来说明种植是否均匀。如果玉米长得高大旺盛,但玉米的株距行距不合理,种得太密集,那么,它们的生长也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种得太疏,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调查边思考。分组调查,最后得出结论,并写出建议及理由。在这节农艺课中,教师不对问题作过多讲述,而是启发学生展开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

二、动手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对学生学习活动最具推动力的因素。学校结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利用特有的自然环境,紧扣办学理念,经过几年来不断地总结、创新和发展,初步形成了基础实践教育、专题实践教育、特色实践教育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并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它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

在教学《叶脉书签》一课后,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要求:“这些树叶经药水一泡真神奇,变得靓丽晶莹,我很喜欢它们,我还想学些有关它们的其他知识。”这是求知欲在他们身上继续“作怪”,学习的动机在发生变化的表现。因为在刚上这堂课时,学生身上存在着“要我学”这种外在动机,而到课后,它已转变为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我要学”的内在动机。为解决学生的“课已上完”和“我还想学”的矛盾,我们安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制作不同树种的叶脉书签,并在现代信息工具的帮助下,自主探究学习。为此,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出不同树种的生长资料,并试着栽种小树苗新品种。据此,我们组织延伸学习,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后山的丛林,了解树林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学会并掌握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增强了环保意识,懂得了爱护自然的重要。

四、巧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一个好的问题,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能解决问题是有能力的体现,能发现问题同样是有能力的体现。经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逻辑过程的多次反复练习,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将大大提高。

在教学《神奇的中草药》这一实践活动课时,学校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如果喉咙痛,发热、长口疮等,你们的家长会如何帮你们解决这些身体问题?你又喝过什么凉茶?广东凉茶都由什么中草药组成?这些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老师把他们带到学校的中草药园,寻找适合的草药并自己配置,模拟开出药方。为了增加问题难度,教师还在课堂上让学生辨认中草药的干品。这一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大大提高。其中,模拟开药方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了身体状况、认识了中草药的不同药性,使其配置出“对症”的模拟药方。之后再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发现各种中草药,继续探究它们的秘密,则又更好地发展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同样,在《有趣的DIY工艺品》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巧妙地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从问题切入,以问题为“导火线”,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必然会大幅度提高。

五、创造条件,吸引学生自主实践

作为以实践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意采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实践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不断产生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为此,学校充分利用周边教育资源、德育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扩展德育基地的教育和训练项目,尤其是重视德育基地的文化建设,发挥德育基地文化的导向性、激励性、规范性作用。

基于这种认识,学校一直开展的特色课程《陶艺》课的教师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任他们选用,激发他们的操作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只教授几种制作方法,其余都要求学生自己完成。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又没有忽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大力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工具,最后完成作业。这样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意义。

新的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的世纪,这要求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此才能适切时代发展,培养合格合用的新世纪人才。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由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资源,在培养学生自主、自觉、自能、自立精神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劳动技术学校 广东广州 510545)

责任编辑 余志权

上一篇:法制教育校长讲话稿下一篇: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及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