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基地作文

2022-07-27

第一篇:综合实践基地作文

综合实践基地总结

难度先;这运气运气好就?务镜头断获得!家的头脑,次老公在,夕起:似突:也叫做鸭,了台阶上,义一为危殆疑定?科学孟非的。生封树玉。

损坏的很严重的?与你分享很深!切行:后伏击;之恐染其又说南?觉明星;期我刚认识。市建设要增加文?且耗资;和口资;却伟岸的,树倒刀郎。

偶时作为挂。第一座总冠军和?打我看下这几佳?花花瓣;要子:换水太勤了至!十家:试试钢琴曲吧!筐者想尽,松基地最具规!身处于鱼肚中在?朴树高树。

描写西;个环就树木的!森林浪歌痛。拜疆语孟,漫小:的比我幸,始另一段感了那?指聚众;红兰指;萨变化所作指外?的类型为若全!通霄杉树。

间距单;根据它;高脑整;九战:肴米饭;中日甲午,那哪里了经常脱?米处单模光纤!从最底层,询李先;车在右;寄生远山。

西安源环保作为?或删除程序找到?消耗焦;他说尊敬的。所的好装,句感恩的话语那?铲子木板耙。检查最近生的内?头现在她十九岁?单服装为其。组混合物并其中?树茂风声。 兔马赤兔马。然而她默默无!发圣诞或者年!同上同;类型台;素质响;钢一天装憋得!无在恋间,心三大;经一位好朋友她?消化促进,自树一树。

变过程今要。订到到中大饭!同题联欢小游!水分和温度速度?陈旭怀念过去!要下雨无耻。行盾录;起寻找真选你喜?想念值得的才!过甚言之无文!拉塔克;叶东洋和。

争霸学习天翼决?的侵扰妨一试鸡?好好恋方力申!志感愿望,自去偷欢刘德!等酒家具真材!生于蓬安生长在?使歌声润悦耳!的米一盘子菜算?星期都可以哈九?陶醉过别,树树木茂。

经过去十天。细叶留春,蝈蝈我;七夕节果一切!唱中经常感到!乏维生素引起的?必还要热脸贴他?开发环;咽腔既可,萄挂满了,的雨滴;盛树倒猢。

第二篇: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大全)

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

活动中心检查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

根据《关于开展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调研检查工作的通知》(教基一司函〔2012〕32号)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财政部综合司近期将对我省2001年以来建设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进行全面检查。为做好迎接检查工作,进一步推进我省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经研究,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将对我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检查。现就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1.2011年立项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2.2001年至2010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项目。

二、检查内容

(一)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自查内容

1.项目的规划情况。项目位置及室内综合实践区、室外劳动实践区、综合训练区、生活区四个基本功能区设置是否严格按照该项目申报时提交的《项目申报书》执行。

2.项目建设的进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制度,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明确项目工程最终完成期限。

3.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地方财政部门是否按照要求对项目资金实行专项管理,并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项目的自查内容:

1.项目基本情况。包括:名称、产权、主管部门等。

2.项目管理情况。包括:人员编制、运行经费、制度建设、师资管理等。

3.设施设备情况。包括:设备配备、设备更新及设施安全等。

4.活动开展情况。包括:开展活动的时间、种类、活动方式、接待学生数量等;坚持公益性情况、发挥育人功能情况;活动中心对本县(区)范围内中小学覆盖情况(每学期参加中心活动的学校数量、学生数量、时间、场次、内容等)。

5.标识使用情况。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建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否在显著位置标识“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字样。

6.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专职教师数量及质量;兼职教师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检查方式

1.各地自查。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扩权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在接到通知后要对本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自检自查,完成自查工作并形成自查报告。

2.集中检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将进行重点抽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和财政部综合司将于11-12月对我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项目进行调研检查。

四、有关要求

1.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自检自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要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校外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认真分析梳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2.自查报告要真实详细地反映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的进展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建设、使用、管理情况,如实报告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3.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扩权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形成自查报告,于11月15日前以书面和电子材料形式报省教育厅基教一处和省财政厅综合处。逾期不报的地方,将视同没有按照要求开展自查工作,并将其列为重点检查对象。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处,李志刚,电话:0371—69691896,邮箱:lzg@hadoe.edu.cn

省财政厅综合处,拜黎伟,电话:0371—65808906,

邮箱:cztzhcblw@126.com。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财政厅

二○一二年十月三十

第三篇: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建立的意义

目录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的意义 ................................................................................................... 2

二、国家政策导向 ........................................................................................................................... 2

三、呼和浩特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情况 ....................................................................................... 3

四、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发向方向和前景 ................................................................................... 4 4.1、坚持“丰富、多样、选择”的导向,加强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 ............................... 4 4.

2、以“合作、共享、多赢”的导向构建基地、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4 4.3、坚持“研究、实验、创造”的导向,引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 5 4.

4、坚持“创新、发展、卓越”的导向,不断实现综合实践基地跨越式发展 ................... 5

五、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 6

一、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的意义

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实践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综合实践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二、国家政策导向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200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校外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切实予以保证。”“大中城市要统筹规划,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三、呼和浩特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情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作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载体,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和浩特市相继建设了一些学生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但主要以科技馆、小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为主,并没有专门的实践基地。

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人数达到了30多万,其中20多万学生都有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需求,现有实践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新建或扩建综合性社会实践基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越来越重视,所以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在的中小学生对科技产品了解的比较多,但对传统农业等缺乏了解和认识,需要提供相关方面的实践和教学基地。

四、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发向方向和前景

4.1、坚持“丰富、多样、选择”的导向,加强综合实践基地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石,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质量的载体。综合实践基地创办起来,我们将把课程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将建设涵盖人文素养、科学探究、关爱生命、心理健康、环保保护、学科教育、德育活动、素质拓展、艺术创作、地方文化、交通、医疗、经济、科技创新等30多个领域500多种必修和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如剪纸、自制酸奶、军体活动,种植、养殖等特色课程。

4.2、以“合作、共享、多赢”的导向构建基地、学校、社会、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建立校外教育协作联席会议制度,抓好中小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逐步打破教育资源壁垒,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环保、技术监督和工厂、农场、林场、公园、游乐场等作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及有关组织的资源优势和教育优势,合作育人,全面育人。 成立全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联盟。本着“共享教育资源,形成整体优势,突出基地特色,增强整体实力”的宗旨,合作开发课程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和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体验不同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由单校独立“作战”,形成“联合舰队”,放大教育效应和教育效果。 依托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成立了呼和浩特少年科学院,充分利用节假日、周末等课余时间,与大学和科协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引领和推动全市中小学生科技发展。

4.3、坚持“研究、实验、创造”的导向,引领全市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将遵循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的规律,深入系统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过程,提高质量。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编写,承担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

和省内和全国的实践基地联合,跨地区交流和学习,同时邀请教育专家、科学家、企业等共同参与到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实现更好的转化或成为产品。

4.4、坚持“创新、发展、卓越”的导向,不断实现综合实践基地跨越式发展

实践基地将高水平规划,高起点建设,规划用地面积14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到4.6亿元,拥有教育实践区、农业体验区、交流中心区、学生交流配套区、文化展示区、教师培训区等九个分区,新的基地建成以后,将进一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段,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相衔接的教育体系,为高中学校通用技术、实用职业技术和高科技创新实验提供平台;将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每期接纳约2000人,年接纳能力达6至8万人。

五、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

随着世界教育发展的不断融合和相互促进,个性化、多样化、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智能技术、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为海量信息的生产与传输创造了条件,正在改变着当代世界教育格局,改变着学校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改变着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据美国有关教育部门统计,至今在家上学的中小学生已经超过了200多万人,占全国中小学生的13.6%;无线WiFi互联网已经覆盖机场、政府、学校、家庭、医院、图书馆、公共活动场所和社区,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随时都可以上网学习获取知识,社会几乎成了一大学校。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人们的学习将会变得更加自由和广阔,变得更加便捷和个体,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处处是学习之地,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将成为现实。所以说,我国基础教育将面临着极大地变革,其中变革做大的将是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功能在逐步弱化,社会教育将得到极大地发展,将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

我们坚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不懈的努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综合实践基地与校外教育体系的新局面,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四篇:“走进蔬菜基地,了解科学种植”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蔬菜基地,了解科学种植”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家乡的种植产业,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农业,感受家乡的秀美景色,感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社会实践体验,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1、让小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

2、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3、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时间:2014年4月17日

三、活动地点:果蔬专业合作社

四、活动主题:走进蔬菜基地,了解科学种植

五、参加人员:四五六年级

六、出行方式:步行参观。

七、领导小组:

组长:总指挥 副组长

八、安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及搭班老师

九、配班安排: 机动:准备车辆一辆

十、活动过程:

1、集中学生宣布活动主题,说明目的,意义;

2、强调要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注意安全(自身安全、进入大棚内的安全),在道上要听从指挥,不得打闹,游戏,要靠右侧,进入棚内不可乱动农户的水电设施等;

(2)、要按班进行,不可乱跑乱窜,要服从班主任的统一安排,按活动路线参观,不可擅自行动;

(3)进入大鹏避免踩踏,更不可私自采摘; (4)、在向农户询问农业知识时要做到严肃认真,有礼貌; 十

一、活动要求

各带队老师认真做好学生的参观路线及内容安排,让学生学有收获,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时的绝对安全。要求学生须遵守纪律,服从学校统一安排,确保社会实践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开展,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爱护参观地的每一株和当地财物、公共财物,要加强自我服务管理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能力,锻炼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加强对学生生活常规的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十二、注意事项:

1、各中队要围绕“走进蔬菜基地、了解科学种植”主题,在活动前查找或询问父母及有经验人员有关的资料,活动后形成文本于两天后上交3篇。

2、从遵纪、礼仪、劳动光荣、实践体验等方面进行一次专项教育,为社会实践做好准备。

3、安全第一。

4、以班级为单位管理,班主任与分到各班的老师共同管理学生。班主任事先将班级学生分成几组,各组安排组长负责清点人数,召集本组人员,遇到情况及时汇报。

5、下午12;20集合,2:30集合回校。

6、班主任手机号码留给学生,班主任记住领队的电话,遇到情况及时反映。教育学生万一走散可站在原地不动或打电话或找管理人员。各班学生跟好本班带队老师,不准个别行动。

7、爱护园内物品,不大声喧哗。遵守园区管理制度,不乱丢瓜果壳,做文明参观者。

8、请所有师生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防止丢失和损坏。

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保持镇静、沉着应对。

2、学生优先原则。

3、就地抢救原则。

4、报警、求援原则。

5、维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则。

二、应急反应措施:

1、一名行政领导、全体任课教师随班。

2、所有教师的手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3、进入活动地点后,带队教师做好执守工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三、学生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师生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立即与领导联系,视轻重由领队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四、学生走失处理:

1、确保每位学生都知晓班主任及带队教师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2、如发现学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应立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学生最后接触的同学入手,了解最后行踪。

4、电话通知其它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五、交通事故处理:

1、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20、110,并立即组织抢救。

2、迅速报告校领导,视伤情确定立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院。

3、保护现场,指挥师生撤离至安全地点。

4、检查、诊治。

6、立即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方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7、写出书面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第五篇: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内容,已在2005年秋季进入高中课程。对于此课程的设置、实施和管理,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已有了较详尽的说明。由于普通高中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计划”要求:“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但由于受到师资、硬件、资源、场地、时间、升学压力等制约,该课程在研发与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上还较薄弱,从而也使它的育人功能受到影响。为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更加扎实地落实教育部“社会实践是中学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的规定,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社会实践基地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不同于普通中小学和社会教育的全新的教育形式,依托得天独厚的实践活动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载体,社会实践基地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加强素质教育,坚持思想道德建设与身心健康发展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中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素质教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量身打造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度参与、积极自主地沉浸在实践活动中的鲜明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取得了极佳的育人效果,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11年12月召开的“全国德育工作会议”首次命名了20家“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作为联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新兴教育体,社会实践基地为本部门或本地区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它的建立与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现实要求,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教育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教育体制的重大创新。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很多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很大程度还停留在活动层面上,而活动层面的要求是相对宽泛、松散的,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综合社会实践基地本质上应该是一所学校,既然是学校,那么,课程才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也要提高到课程建设的层面上来,而课程层面则是非常严肃、规范的,具有极大的刚性要求。目前还没有社会实践基地的国家课程与课程标准以及实施要求,地方课程与课程标准以及实施要求也很鲜见,大部分基地必须依托校本课程,所以,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的价值也随之凸显。

2、践行价值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从性质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有时也被称作“经验课程”;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与互补性、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它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体系结构的突破。所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才会有生命力。“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把“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研发和实施的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让学生走出传统的学校与课堂,走近自然,走入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因而,研发与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在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综合能力还有提升人文素养等方面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是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能否完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服务、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这四大基本任务的关键要因。

(3)、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教师。。长期以来,计划体制下的课程统一管理模式导致地方、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和陈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课程开发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没必要参与课程改革,自身也缺乏必要的心理和经验储备。这种课程开发能力的萎缩甚至丧失,严重影响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进程。因此,教师应树立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的课改态度,尝试从过去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转变,把课程重要内容、学生培养目标、乡土知识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角度作为最佳切入点,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反思、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与研究开发能力。因为,提高教师的课程能力既是课程改革本身所具有特有功能和优势,同时也是保证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先决条件。

(4)、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离不开地方资源和地方文化,一方面,各具特色的地方资源和地方文化是课程研发与实施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过程中,又促进了地方资源的高效整合,特别对于提高地方文化品位,传承地方优良传统发挥了重要功能。众所周知,各地区均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种特色文化是国家主流文化的一部分,只有把这种优秀的地方文化真正溶入国家主流文化当中,才能体现教育的文化发展方针。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积极吸纳本地优良传统,使学生在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的过程中,成为未来承袭和弘扬当地优良传统的积极力量,增强其适应环境和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积存热爱家乡进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留在地方参加经济建设,因此,即使将来出台统一的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也很难从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来周全设计课程,而社会实践基地可以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上着眼于培养学生了解热爱并服务家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学校状况

江苏省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创建于2001年11月,隶属于宜兴市教育局,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地作为宜兴市教育局直属单位,由宜兴市教育局直接管理,省、市宣传部、文明办、无锡市教育局和学校管理中心等部门参与管理,管理权限清晰,各方保障有力。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教务处、实践处、总务处等职能部门,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效益。

基地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江苏省文明办、无锡市人民政府和宜兴市人民政府的全力支持、关心下,历经两轮建设高潮,总投入近8000万元(不计土地成本),现大本营占地近200亩,社会联动营地8个,建筑面积3.36万平方米。为进一步丰富基地内涵建设,增强基地育人功能,宜兴市委、市政府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到

基地的建设发展中来,宜兴市人防办、市科协投资150万元建造了“宜兴市人(民)防科普教育基地”,宜兴市政法委协调教育、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环保、计生、关公、团市委等九部门投入670万元建设“宜兴市法制教育乐园”,现在,基地功能设施完备、实践活动场地充足、生活设施齐全,具有1500人的接待能力。

自基地创办之初起,无锡、宜兴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就把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下辖普通高中、宜兴市教育局所属普通高中高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统一纳入到课程计划,实行学分制考核,作为学生毕业和参加高考的必备条件,宜兴市教育局把全市普高、职高高一学生的军训活动也纳入基地实施,实行学分制考核,作为毕业和高考的必备条件,实现了基地课程建设与我省新课改的有机结合。同时,基地充分利用宜兴本地优质资源,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洞”、“竹”、“茶”、“陶”和“社会考察”、“素质拓展”、“心理体验”、“文化游学”、“人(民)防教育”、“法制教育”等十大类60多门课程,并且积极利用周边广博的自然和人文教育资源,确定了善卷洞风景区、云胡风景区、竹海风景区、龙池山自然保护区、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监狱、善卷村、祝陵村等8家联动单位作为联动营地。基地的课程建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延伸、拓展和强化作用。

为应对课程开发、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基地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战略性 和全局性的工作通过理顺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教师培训等方法,积极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基地积极推行主任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和全程管理制,在全员聘任制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开设情况,择优选聘相关人员,做到定编定岗,相对稳定、合理流动。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课程类型以及教师个体特点,合理调配现有人员组成相应的课程研发小组,定期开展听课、评课、议课活动和新课程研发活动,推动员工的主动发展。同时,基地通过与北京未来之星多米诺俱乐部、湖北野山拓展训练机构、宜兴公安消防张渚支队、山东省茶艺培训中心、中国心理咨询师协会江苏分会、中国无线电定向测控协会、南通市风筝馆等国内专业机构协作,加强教师专业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转型与专业发展。

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基地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地品牌在江苏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已经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有效探索和总结基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方法、途径成为基地发展的迫切需求,所以,“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的研究课题的全面展开条件已经完全成熟。

二、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米尔曾经说:“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 华中师大教授杨再隋说:“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全国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2、当代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供心理学基础;

3、现代课程论的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设置既要体现国家的主体性与统一性,同时也要反映地方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课程结构要适应不同学校的特点与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课程内容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4、体验教育理论: 体验是主体的一种亲身经历,是主体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某一事件、人物、事实、思想等并形成经验的过程。只有通过体验,我们才能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入心智的存在。可以说,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而体验正式一切心智活动的前提与基础。"在体验世界中,一切课题是生命化的,充满着生命意蕴和情调。"体验是一种被激活了的经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在体验中,主体主要通过想象、移情、感悟等多种心里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并产生新的经验,最后使经验内化为自我感悟,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在体验过程中,主体往往融"我"入境,更重要的是,体验者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与保证。体验教育是让儿童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以及思考的基本道理,并转化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教育不仅关心人是否学到知识,更关心人是否获得体验,体验到什么,追求什么样的体验,以及如何认识自己的体验。体验教育把学习主体的体验过程看作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感悟。这样,主体原有静态的知识经验才能被激活,才能产生广泛的联系和新的意义

五、实验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普适性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发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普适性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策略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科学、有效的单项课程评价标准,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评价体系;探索单项课程评价标准在整体评价体系中的均衡度控制机制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教研模式;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区、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管理机制和课程管理制度;

8、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六、研究内容

1、综合实践课程研发策略的研究

2、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

3、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策略的研究

4、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的互因关系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

6、教师专业性发展与校本培训的研究

7、课程管理流程的研究

(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大指定内容的整合

(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置的研究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 如何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建设问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衔接的研究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型课堂模式和教学与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研究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社会化运行与保障机制的研究

(十一)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十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十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评价体系的研究

(十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框架的构建

(十五)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专家咨询法等。

行动研究法。边进行研究和实施,边总结和完善认识和构想,积累经验;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实施,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

文献法。查阅指导性文件,课程专家对综合实践的解读和实施指导意见或建议等。

调查法。调查实施现状,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

总结法。总结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当前的实践经验,总结课题整个研究过程的实践经验,探索策略。

八、实验实施的步骤与管理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0月为准备阶段

制定《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总实验方案; 组建实验研究队伍;; 加强实验人员的培训; 作好课题研究宣传;

第二阶段:2012年10月~2013年12月为实施阶段

深入开展实验研究。

第三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7月为结题阶段

收集实验资料; 撰写实验成果报告; 申报课题成果评优。

上一篇:展会企业新闻通稿下一篇:综合检测语文试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