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作文

2024-04-30

乡村教师作文(精选10篇)

篇1:乡村教师作文

作文材料之——最美乡村教师

白云深处的美丽坚守

去邹桂芬所在的郧县南化塘镇罗堰村罗堰教学点采访,需要驱车行驶3个多小时,下车后,再划船在水库中走50多里地,下船后还要步行10多里山路。邹桂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34年如一日背学生过河,坚守在大山深处艰辛任教,送走一批又一批的深山学子。

罗堰教学点位于鄂陕边界,这里山大人稀、云雾缭绕,交通不便,被称为“白云深处”的学校,也是郧县最偏远的教学点,附近方圆几十里的孩子们就在这里开始他们的启蒙学习。多年来,选派到这里的老师来了又走,而邹桂芬却一待就是34年,成为这里如今仅有的一名教师。

罗堰教学点常年设有3个年级十几名学生,只有一个教室,邹桂芬只身一人负责几个年级的二十几门课程。分身无术,她只得把三个班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在她给一个年级讲课时,让其他年级的学生做作业或复习,就这样有计划地交替进行。多年来她以这样特殊的复式教学,教导着山里的孩子。

无论寒暑,每天早上五时整,邹桂芬准时起床,备两个小时的课,简单吃点早饭,七时二十分之前赶到教室,当讲完一上午的课后,已是口干舌燥、头晕眼花,但邹老师却并没有时间歇息,她还要张罗着学生们的午饭。

由于部分学生的家离学校很远,中午回家吃饭会耽误下午上课,于是这些孩子们都自带干粮充饥。每当邹桂芬看到学生们中午没有回家,而是在教室里啃冷馒头、喝凉水时,便十分心疼,觉得孩子们可怜,于是她又萌生出一个想法,让所有离家远的学生每天中午能在学校吃上热乎的饭菜,安心学习。从起,她开始每天为学生们做午饭,用自家的菜、自家的粮食烹制出一道道可口的饭菜。看到孩子们个个吃饱喝足后的酣畅样子,邹老师便感到由衷的幸福。

在邹桂芬的细心照料之下,学校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每到寒暑假,伢们就盼望早日开学,和老师在一起,吃老师做的饭。

邹老师对学生慷慨,但是对自己的生活却很吝啬。9月10日,是邹桂芬参加工作以来最难忘的一天,她被评为“湖北省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可是令她发愁的是,表彰会统一要求,获奖教师必须穿白衬衣。她上街买,但是嫌衣服太贵,逛完了一条街却没相中一件。同行的一位老师看见邹老师的“扣样儿”十分着急,掏出30元钱要替她买,激将之下,邹老师这才忍痛地买下了这件白衬衫。

34年不忍离去

邹桂芬坦言,34年前,当自己选择到这个山旮旯里工作时,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义无反顾地将一生献给这里。和孩子们相处久了,她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再也无法割舍对他们的感情,一想到孩子们那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便不忍心离去。

邹桂芬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在他们嗷嗷待哺的时候,为了不影响给孩子们上课,她不得不让婆婆帮忙照顾孩子,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中。在她看来,学生也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的事就是她的家事。

为了能一门心思地照料学校,爱人也放弃了打工的念头在家务农,和邹桂芬一起照看学生。以前,学校的房子还是砖瓦房,由于年久失修,下雨的时候教室里便会漏水,每次都是她和丈夫搬着梯子爬上屋顶收拾。山里的孩子贫穷,经常会交不起学费,邹桂芬便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学生垫学费。

12月的一天中午,在去给一个孩子补课的路上,她突然感觉天旋地转,顿时昏倒在地,直到学生发现,才把她送进村卫生室救治。这也不知是她第几次昏倒,由于积劳成疾,她经常会头晕眼花、浑身发麻。而这次,她整整昏迷了一天。醒来的时候,发现学生和家长都围拢在病床旁看望她,眼里满是心疼的泪水。看着这番情景,她也哭了,她支撑着坐起来拉着学生的小手,第一句话竟是:“孩子们,你们的作业做完了吗?”在场的学生和家长无不哽咽。

邹桂芬的这些付出,幸福了学生,却苦了家人。学校的房子在她和爱人的操持下建起来了,可是自家的土坯房快要倒了,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建。爱人成了学校的义工,白天给学生做饭、种菜、晚上护校;由于一心忙学校的事,家里的田地也没有好收成;学生在她的资助下纷纷走出大山,可她自己的女儿却在高中毕业后,家里拿不出大学学费而辍学打工。

久而久之,家长和学生们都感念老师无私的付出,对邹桂芬和丈夫心怀感恩。邹桂芬说:“只要自己由衷热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爱学习。”因此,每到

课余时间,孩子们都会主动去老师的菜园子里帮忙干活儿,用稚嫩的双手除草、摘菜。很多学生在离开了学校后,还会经常回来看望她,让邹桂芬十分感动。

如今,邹桂芬已近退休之年,村民们都叹息道:“邹老师退休后我们可咋办啊,恐怕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老师来教娃了!”

10万次背学生渡河

南化塘镇罗堰教学点前面是60米宽的滔河。每到雨季及上游水电站发电放水,河水暴涨时,邹桂芬就背着学生往返滔河两岸。

的一个秋天,下着瓢泼大雨,河水已经漫过了桥面,面对着滚滚的河水,她冒着大雨一步步把学生们背过河,等她把最后一名学生背上岸时,天已经黑了,自己早已浑身湿透,一阵阵打着冷战,她哆嗦着嘱咐学生快快回家,不要让父母担心。学生安全回家了,她却被冻病了。但是第二天,她仍然带病坚持给学生上课,实在难受得厉害,她就半躺在椅子上讲课。这个时候,学生也变乖了,平时爱调皮捣蛋的学生这个时候也都安安静静听讲,让老师省心。

有时候,洪水太汹涌,连邹桂芬也无法确保能顺利送学生过河,她便让十几个学生都住在自己家,有时一住就是两三天,直到洪水消退。这期间她总是悉心照料学生的衣食起居,不计任何报酬。

有时候天气晴朗,丝毫看不出涨水的迹象。但是上游发电站经常会不定时地放水发电,往往一眨眼功夫,温顺的河水就变得汹涌无比。这也成了邹老师的一块心病。因此,每天放学,她都要看着学生安全走过堤坝直到消失在远山中才肯离去。

年轻时,她送学生过河一只胳膊夹一个,现在年过半百了,一次只能背一个,还需要拄木棍支撑。冬天,冰冷刺骨的河水冻得她双脚失去知觉,但她一直坚持了34年,10万次背学生渡河。现在她已落下严重的风湿痛、关节炎,双脚一遇冷风和凉水就麻木疼痛,僵硬肿胀。但是只要有需要,她仍会义无反顾地跳进水中,学生安全就是她最大的安慰。

邹桂芬说,自己如今年纪大了,也背不了多少学生上下学了,目前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加高学校门前的那个拦河坝,硬化校门口前陡坡上的黄土路,好让学生能安全地上下学。

钻研精神感染莘莘学子

除了毫不懈怠地照料学生外,邹桂芬还刻苦钻研,与时俱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8月,罗堰小学作为模式二学校配备了电脑和卫星接收设备。尽管她已是年过半百了,前半生没摸过电脑,但为了教学生,她决定从零学起,利用节假日,走出山外学习,终于由一窍不通到正常操作。

三年级开设英语课,邹桂芬觉得压力很大。山里孩子对英语充满好奇,向她提出很多问题,许多自己都无法解答,她心里很不安,觉得对不起学生。于是每天在放学后,邹桂芬都独自一人坐在教室里学习,按照光盘中的发音一遍一遍地练习到深夜,同时她还利用星期天向初中老师请教。经过努力,现在她教起英语来已经得心应手了。

三年级有一个女孩开始不喜欢英语。邹桂芬利用这个学生胆大的优点,让她当英语课代表。同时还利用中午和晚上放学时间,和她谈心,让她感受老师的关爱。功夫不负有心人,当这个小女孩儿离开学校时,她依依不舍地对邹桂芬说:“老师,我虽然离开了这里,可你是我永远的老师,将来我也要像您一样。”孩子真挚的话语,令邹桂芬感到十分欣慰。

在村民们的眼里,邹桂芬是那一带的大恩人。他们常说,孩子们都是吃着她的饭长大的。但邹桂芬却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一个普通教师该做的,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走出大山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邹桂芬34年中曾12次获得镇级模范、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被评为郧县教育“师德标兵”,20又获“湖北省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殊荣。

恋上这个职业为从未虚度光阴而自豪

我叫刘习聪,是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新发布依族乡宝塔村新发民族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我们学校地处贵州最高峰韭菜坪----梅花山台地沿线,海拔有多米,是典型的石漠化高寒山区。学校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山的对面就是云南省。学校离乡政府驻地有17公里,离县城有125公里,学校目前还不通班车和网络,外出办事主要靠走路。学校是一所以布依族学生为主,同时还有彝族、苗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学生的民族学校。 年下半年我成了特岗教师中的一员。很多人把特岗教师看成最底层的职业,但我却发自内心的把这个职业的分量看的很重,因为有特岗教师这个平台我可以为最边远山村的父老乡亲发挥自己的才智,我自己就来自最普通的农家,

父母以前就是家里穷所以连小学都没有读完,饱尝没有文化之苦的他们省吃俭用靠干苦力活供我上学,在我的记忆里父母自从我上初中后他们俩就没有买过新衣服,有的时候甚至因为某笔开销多支出了一两元钱而伤心不已。今年我们全家人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政府给了我们家一万五千元的困难补助,让我们家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新房。从某种角度说,我当特岗教师就是基于自己来自最普通的农家,深知农村孩子求学和生活的不易,当特岗教师也是我回报父母一种最朴素方式。当然,坦白地说促使我义无反顾的成为特岗教师的原因中也有就业方面的考虑。现在当特岗教师已经有好几年了,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恋上了这个职业。

现在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学校的过程:学校租了一辆小型农用拖拉机到乡里接我,我坐在拖拉机的货厢里,可能是早前拉过牲口的原因,货厢里还留有动物的粪便。司机拉着我行走在称不上公路的乡村便道上,尽管道路坑洼不平,车厢内震动剧烈,道路的边缘就是几百米高的悬崖,稍有不慎就可能坠入悬崖,但我很乐意享受这样的过程,因为在车里我感觉天离我很近,蔚蓝的天空看起来让人很惬意,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高原的天空原来这么美丽。路的两边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山,有的山上甚至是寸草不生,地理常识告诉我那就是石漠化。原本以为十七公里的路程半小时就可以走完,但由于这段路实在是绕的山太多、弯太多、坡太多,整整走了两个小时才到学校。到了学校后,老师们告诉我从乡里坐农用拖拉机到学校我已经是受到了最高的礼遇,他们平时到乡里来回都是步行走山路。后来又有一位老教师告诉我,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到新发布依族乡任教的外省籍教师,我突然一下子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在心里暗暗地告诫自己一定不能浪费这个自己创造的第一

篇2:乡村教师作文

笑对现实敢担当

码头铺乡下人把人的厄运说成“背运”,意为人生多灾多难,不走运。彭老师的家可算是走“背运”到极点。他本人患高血压、心脏病,在他的衣兜里,永远找不到香烟和槟榔之类的奢侈品,只有“降压宁”和“救心丸”分左右两个衣袋随身携带,便于在讲台上、在操场上随手吃上一颗好救命。爱人是世居乡下的农村妇女,95年患乳腺癌,先后在澧县、石门、湖南湘雅等医院住院治疗,后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右乳切除手术,来,先后花钱11万多元。唯一的儿子,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眼病,几乎双目失明,09年以来,先后在县中医院和常德康复医院住院达3个多月,花费2多万元。现在全家每月需医药费2000多元,才能保证三个人的基本药物服用。一年下来就得花去彭老师几乎全部工资。爱人和儿子失去劳动能力,基本生活还得靠彭老师节假日种植好责任田和自留地来收获点粮食及蔬菜来养活母子俩,现在家庭一贫如洗,债台高筑,加上安葬父亲时欠下的债,彭老师成了典型的债主——欠债近20万元。 面对巨额债务,彭老师没有倒下,他坚信,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债务都是亲朋好友的,可以慢慢去偿还。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完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会越来越高,妻子儿子的病情肯定会彻底痊愈,他一定会有一个幸福完美的家,他一直这样期待着;有一个原则在约束着他:是妻子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尽管妻子没读多少书,但终究是自己的结发妻子,糟糠之妻不可抛。是儿子给了他当父亲的权利,尽管儿子断了他望子成龙的梦想,但儿子毕竟是自己的血脉,自己有责任担当起来。于是彭老师用自己瘦弱的身躯,用自己单薄的臂膀把这个千斤重担挑了起来,尽管是摇摇晃晃,但他始终不离不弃,与妻儿一起面对苦难,笑对人生,他们一家人就这么相濡以

沫,相依为命的一路走来。彭老师认为:愁眉哭脸每一天,不如轻松愉快每一天!彭老师用他的开朗,用他的豁达诠释着他生活的意义。

其实他是个好儿子。他父亲因脑中风瘫痪,为了学生,他没有在父亲身边尽一天孝,直到他父亲死后,他才回到家里,跪到父亲灵堂前嚎啕大哭“儿子不孝了”。

其实他是个好丈夫。他爱人多次住院,每次住院他都请人陪护,就连爱人做乳腺切除手术他都没有请过一天假,因为他所教的六年级马上就要参加全县考试了,他不能耽误学生一节课。

其实他是个好父亲。他儿子在常德市康复医院住院69天,儿子特别想他爸爸去陪他两天,但是,他考虑到六年级工作繁重,又面临期末文化水平检测,自己抽不开身,他只好在电话里说声:“儿子,对不起了”。

彭老师几乎没有其他嗜好,因为家庭环境,他不得不远离麻将远离茶楼远离按摩房,为了这个家,他倾注了他的全部精力和情爱,一心一意操持着这个家,那么执着,那么坚毅。一次,几个朋友半真半假和他开玩笑说:“现在的世界变化莫测,外边的世界好精彩,你就没有新的想法?一个小学高级教师一辈子苦守清灯?”彭老师听懂了弦外之音,板起脸严肃的说:“谢谢关心,以后再不许说这样的话,人是要讲良心的”。是啊,人的良心就是做人的品质,彭老师的人品就是这么高贵!

坚守山区终不悔

彭老师中师毕业后,毅然回到养育他的家乡——澧县西北边陲的码头铺镇,先后在这个镇的中、小学工作,一干就是31个年头。

由于山区的条件落后,生活清贫,31年间,他也曾彷徨过、动摇过,想把家安在县城,到交通方便的县城工作。1988年,他的姨姐夫托关系把他调到澧阳镇中学,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到澧阳中学实地看看,在陌生的校园里踯躅,心情起伏:怀里的一纸调令,是多少农村教师梦寐以求的,如果自己来了,我的那些淳朴的山村孩子怎么办?我年迈的双亲大人怎么办?于是他的心软了,他想到了家乡的教育更需要他,想到学校教学骨干的匮乏,想到朝夕相处的孩子和那些如饥似渴的40多双眼睛,于是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他立马背上行李,打道回府,把调令退回到教育局。年,他的一个任张

篇3:乡村教师作文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乡土味

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什么问题最让老师头疼?是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 什么现象最让老师苦恼?是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遍不高。这样的现象是经常可见的:拿到一个作文题后, 许多学生因为不知道写什么而愁眉苦脸, 抓耳挠腮, 于是就胡编乱造, 抄袭别人的文章, 身在农村竟然写什么清洁工扫马路, 扶老太太过马路之类的内容。让人觉得“打假”不单单是“消费者协会”的事。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 除了一些学生语文基础差以外, 我想还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 学生们日常在报纸杂志上所见的文章, 多为城里人所作, 鲜有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学生缺乏可供直接借鉴模仿的样本;二恐怕与我们不少农村初中的语文老师在这方面指导不力有一定关系。

那么, 要想提高农村中学的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助他们解决作文时无话可说, 无物可写的难题, 老师该做些什么呢?

我认为, 引导学生多写写自己最为熟悉的乡村生活, 尤其是那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事物, 让农村学生的习作散发出浓浓的乡土味,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不少的乡村生活其实别有一番风味。如果我们语文老师不去引导农村学生去关注, 去描绘, 实在是一大损失。

比如说, 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家事, 就是极好的写作素材。初中语文老师大概免不了要训练“亲情”这个写作主题吧。若不经指导, 学生们大多会模仿别人的习作, 写自己深夜发烧, 父母背着上医院, 或雨天送伞之类。虽然无原则性问题, 但见得多了, 难免生厌。如何才能让学生的作文出新意呢?还是在“地方特色”上做点文章吧。像我们桂北山区一带, 就有许多的传统习俗就很特别, 值得关注:一旦孩子有个头疼脑热, 或皮肤出疹子之类, 做父母的常上山找点草药, 熬上热腾腾的一锅给孩子泡洗“药浴”;寒冬一到, 农村孩子的脚上常会穿一种绒毛线编织的手工鞋, 既结实又保暖;还有那一双双描花绣蝶, 堪称工艺品的绣花鞋垫……这些都是亲情都是爱。老师若能引导农村学生用这些反映农村传统习俗的材料写作文, 不但能很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还能让学生的作文个性鲜明。

此外, 还可引导农村的学生多写写农事。众所周知的诗句“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形象描绘了田间劳动的辛苦, 堪称农事写作方面的代表。在广大农村, 农民们春种秋收, 四季辛勤劳作, 他们的孩子常是得力的助手。所以, 农村学生对于劳动的体验并不陌生。由于有切身的体会, 学生写起这类题材来往往得心应手, 习作同样具有感人的力量。

山里的孩子爱山。除了田间劳动, 还可引导学生将山间野趣入文。例如春日上山采蕨菜, 夏日爬树摘杨梅, 秋天砸板栗等等。美丽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永恒的乐园, 一年四季他们的活动丰富多彩, 其乐无穷。若能将这些活动“链接”进学生的作文里, 何愁他们无话可说, 何愁他们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

让农村学生的习作散发乡土味, 当然不止以上所说。古朴的乡村, 如画的山水, 为生长于斯的农家子弟提供了一个多么丰富的题材宝库!这是我们农村中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目前, 我们对它的开发利用还很不够。

篇4:乡村教师作文

时事引读>>

“好好读书,中学毕业跟我出去打工,不行就去做老师。”这是云南省广南县杨柳井乡海子小学教师王静平日里最常聽到的家长对孩子的“训诫”。2016年1月17日晚,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海南三亚举行,来自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六省100名获奖老师参加。经过为期4个半月的评选,20名四川乡村老师最终获奖,他们将获得10万元资金奖励。颁奖典礼上,马云公益基金会创始人马云说:“中国可以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云,但是不能没有乡村教师,中国如果没有在座各位的努力,中国的乡村就会荒芜,中国的乡村教师有300多万,你们直接影响了4000多万乡村儿童,这4000多万孩子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未来。”他希望通过“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引起全社会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对4000万农村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马云、赵薇、李连杰、那英、高晓松、郎朗等明星先后为获奖教师颁奖。

素材聚焦1 没有想象力的老师,教不出有想象力的孩子

自称要做“全世界乡村教师代言人”的马云说,三亚每年有很多模特在比赛,但是今晚的中国乡村教师才是最了不起的超级模范,有了乡村教师,中国的乡村孩子才有希望。自己会坚持做下去,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帮助乡村的教育。“我们选择让老师们来到三亚,是因为很多乡村教师没看到过大海。大海带给人想象,没有想象力的老师教不出有想象力的孩子。”马云解释说。

素材聚焦2 再穷也要穿西装,这是老师对职业的敬重

在为四川获奖乡村教师颁奖的过程中,组委会特地为获奖教师安世才播放了一段他的学生耿向顺录制的视频。“当时安老师只有21岁,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大家都叫他校长,那么破的学校,还穿西装打领带,这是他对这个职业的敬重。”耿向顺现在是西南科技大学的一名学生,也正是他为安世才老师报的名。颁奖现场,他和安老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对安老师说:“我的名字是您教我写的,我的第一篇文章是您教我的,这辈子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您是其中一个。现在,我有自己的公益组织,我会继续您的事业。”赵薇、那英、汪涵和现场的很多人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素材链接 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启动

(本刊2015年第21期P21《马云千万乡村教师奖:“下半辈子,做乡村教师代言人”》)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以上素材,以“关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众所周知,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马云高调为乡村教师颁奖,受到关注的不只是这100名乡村教师,其重要意义在于引起全社会对乡村教育的关注,对乡村教师的关注,对乡村儿童的关注。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关注他们,就是在关注中国的未来——放眼世界,教育的强弱决定了国家竞争力的强弱,而教育的短板往往在农村。只有留住农村教师,中国的乡村教育才有希望。因为一只桶的容量,只取决于它最短的桶板。

篇5:乡村教师作文初中作文精选

乡村的教师可不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他在蓝天白云和暴烈的阳光下教书。。。。。。一来到乡下,我们会听到小鸟的歌唱,还有孩子们洪亮的读书声。我走在泥泞的土地上,仿佛闻到了泥土芬芳的气息。我路过小溪,看见了河里的鸭子在嬉戏,岸上的妇女在捣衣。

顿时,我感到当女人多么不容易啊。我继续走,又看见了山爷爷。山爷爷对我说;’祝你一路好运。‘’我听了这句话,心里好像更有信心了。我再往前走,就到了学校。到了学校后,我在窗户中看到一位教师在用手臂夹着粉笔在黑板上艰难地写着字,不过他写的字很工整。学生们也在聚精会神地听课。

这几年,因为人才都考进城里去工作,只有一些人留在村子里教书。这样的好老师能留在农村,真是同学的荣幸啊。教师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农村教师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看,他们又在蓝天白云和暴烈的阳光下教书。。。。。。

篇6:做最美乡村教师作文

如今的社会,大学生就业,不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更面临着更多的多面性的就业选择。瑶族姑娘小卜就对此犯难了:到底是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献出自己的绵力,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呢?还是选择到著名外企发挥专业特长,追求平稳幸福呢?或是选择从心而为,追逐梦想的脚步,实现创业梦呢?无论何者,小卜都难以抉择。而我却想对她说,浓浓乡情,做最美乡村教师——为家乡奉献绵薄之力。

回到家乡,顺应了父老乡亲的想法,教书育人。一方面, 小卜是瑶寨里第一个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回乡发展,是对家乡的一种回报。做一名教师,更是给予了家乡孩子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体现的是社会价值的提升和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人们常说“落叶归根”,而于敏院士却说:“不要等到老了才落叶归根。”的确,人生更应该在年轻时对自己的“根”有所贡献。因为,现如今青春就不该挥霍无度,而更应该在最青春的时候,为这个社会做到有所回馈,那必是你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人永远不要等到老了,才想起我是时候对这个生我养我的社会有所回报了。然而,却已是老来无力了。所以我们更应该趁着年轻,在有能力的时候有帮助他人,因为人,应该感恩。回报家乡,回馈社会,是每个人应该有的责任。

“最美90后乡村教师”陈秋菊,在毕业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在乡村坚守岗位8年。原以为能在县城中学当个中学教师,却不料被分派到山区当小学教师,环境简陋,物质条件更是差到不行。然而从小就在县城长大的她,并没有因此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了留下与坚持。这份坚守何不让我们感动?她默默地将这些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大山的孩子们,为这个山区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她的.奉献不正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篇7: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作文

第一是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他们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们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他们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地干事,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是乐于助人、至善大爱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对学生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坚守着可以没有大师,没有大楼,但绝不能没有大爱的坚韧的信念和价值观。向最美教师学习,就是要传承中华的美德,弘扬大爱精神,本着爱人民、爱社会、爱他人的博大情怀,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是甘于奉献、团结互助的精神。最美教师,美在团队。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才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向他们学习,就要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强化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工作的合力,为振兴永康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8:乡村教师作文

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在中国这一农业人口大国, 乡村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教师强, 则乡村教育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重点在乡村教育, 关键在乡村教师。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 要实现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 促进教育公平, 重点和难点都在乡村。大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 是当前加快甘肃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有的放矢, 重心下移, 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 甘肃省总人口2 628万, 有55个民族成分, 辖14 个市 (州) 86 个县 (市区) , 其中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58 个, 插花型贫困县17 个, 贫困县占全省总县数的87.2%。截至2014 年年底, 全省有义务教育学校10 517 所, 其中农村学校8 544 所, 占81.24%。农村学校中100 人以下的学校7 892所, 占总学校数的75%, 占农村学校数的92.37%;10 人以下的学校3 700 余所, 占总学校数的35.2%, 占100人以下学校的46.9%;5人以下的学校1 800所左右, 占11.7%;只有1 名学生的学校219 所;0 人的学校1 180 所, 占11.2%。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专任教师225 491 人, 其中乡镇及以下专任教师18.7万人。

面对乡村覆盖面大, 乡村教育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低、职业认同不高、专业发展通道不畅等诸多制约甘肃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瓶颈, 我们以“全覆盖、抓重点、补短板、创特色”为工作思路, 重心下移, 在师德建设、教师补充、提高待遇、交流轮岗、培训提升等方面, 倾斜支持乡村教师, 促进均衡发展,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二、强化引领, 立德树人, 构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近年来, 全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紧密结合实际,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通过师德师风建设、巩固和提升三个阶段, 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大力弘扬高尚师德, 积极引导每位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和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依法执教, 优质施教, 廉洁从教, 文明执教, 乐于从教, 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并使之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主旋律, 在全省教育系统形成和大力推进比敬业、比奉献、比育人、热爱学生、热爱学校、热爱教育的行风正气, 形成师德师风新气象。

1. 倾斜乡村,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

以关注乡村教育、关心乡村学校、关爱乡村教师为宗旨, 坚持“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 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 历时半年, 通过个人自荐、学校和县区、市州教育局推荐、省级评审, 经过网络投票、公示、深度访谈、采访拍摄、实地考察、专家评审、厅务会议审定等环节, 评选出十名“陇原师德标兵”、十名“陇原最美乡村教师”、十名“陇原最美乡村校长”和百名“陇原师德先进个人”、百名“陇原优秀乡村教师”、百名“陇原优秀乡村校长”, 挖掘出一批鲜为人知、令人感动的优秀乡村教师典型事迹。德美教师评选活动, 涉及面广, 参与人数多, 受到广大农村教师的普遍欢迎, 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 丰富载体,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巩固活动

通过隆重节俭庆祝教师节日、新任教师宣誓仪式、学法教育、艺术征文大赛、德美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 广泛宣传一系列富有成效、紧贴教师发展需求的活动, 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 引导广大教师文明高雅过节日。引导新任教师乐从师、为人师、做名师, 树立健康向上的职业理想;引导广大教师学法、懂法、守法、遵法、用法, 依法执教, 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引导广大教师崇尚高雅文化艺术, 带动他们陶冶情操, 修身养性;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 弘扬真善美, 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氛围, 使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生, 深入家长, 深入社会, 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扩大师德师风建设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 建立机制, 稳步推进师德师风提升活动

为了使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效果持久, 达到深入化、常态化, 健全和完善“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启动实施以“甘肃教师学苑”“陇原优秀教师群英馆”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开展阅读经典、艺术鉴赏、学习楷模等系列活动, 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价值理想, 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涵修养和业务能力, 促使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注重内涵, 自我升华, 淡泊名利, 优质施教, 做到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 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 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 以儒雅的形象影响人, 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在本职工作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严把入口, 精准招考, 科学合理补充乡村教师队伍

甘肃省始终把补充乡村中小学教师作为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实行学历、专业、岗位“三步走”递进战略。严把学历关, 高定位“起步”;严把相关相近专业, 高标准“走步”;严把岗位需求, 提促供需一体, 高精准“正步”。针对全省乡村教师队伍补充中存在的“教非所学, 学非所教, 补非所需”等问题,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提出教师补充“农村中小学补短板、学前教育补数量”的工作思路, 确定“按需设岗、按岗招聘、精准补充”的原则, 严把教师补充工作报名、命题、考试三关, 着力解决专业对口和紧缺薄弱学科教师补充问题。

在招聘过程中, 积极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协调, 在民生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招考中, 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不能报考教师岗位, 提高报名门槛;在所有教师招考中增加面试, 下发有关文件对面试工作进行规范;在音、体、美、英教师招录命题中, 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考核。近三年, 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民生实事、巡回支教等项目, 招聘教师19 041名, 其中补充幼儿园教师4 830名, 为全省乡村教育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增添发展动力。

四、示范带动, 激励引领, 不断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注重提高广大教师, 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 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倾斜, 向薄弱学校、紧缺学科倾斜, 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去乡村任教, 到乡村发展, 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稳定, 既下得去, 留得住, 又教得好。认真实施“省属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奖代补”政策, 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3 亿元, 1.2 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受益。

2013 年, 在部分连片特困县启动实施“乡村教师补助工作”, 2014年实现连片特困县全覆盖。两年来, 累计发放资金约1.38亿元, 补助教师10.95万名, 2015年省政府将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工作列入工作内容之一, 为民办实事, 发放补贴1.69亿元, 惠及乡村教师14.14万人次。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 向农村教师优先倾斜, 在园丁奖、师德标兵、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评选工作中, 划定乡村教师专项比例, 专门设立省级乡村骨干教师评选项目, 共评选乡村骨干教师约4 200 名 (含2015 年正在组织评选的2 500名) 。2015年, 在“园丁奖”的评选中, 乡村教师比例达到35%以上。

五、积极引导, 政策保障, 加强教师校长交流轮岗

针对县域内农村义务教育实际, 在摸清情况、吃透政策、借鉴经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 采取调动交流、学校联盟、学区一体化管理、对口支援、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 推动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 为办好每一所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提供师资保障, 以校长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助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两年来, 兰州、平凉等地已经开始先行先试。有的县区创新实施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师校际间的合理流动;有的县区采取关系随转交流和定期服务相结合、名师引领和挂职交流相结合等措施, 促进城区、城乡间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有的县区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教师对口交流,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 建立城区学校对口帮扶薄弱学校的长效机制, 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统筹规划, 精准施策, 全方位、系统化地构建甘肃乡村教师培训体系

2010 年以来, 以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为主, 积极争取外援基金会和公益组织投入, 按照“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的原则, 积极推进教师培训综合改革, 对“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基金会项目等进行统筹规划, 整体设计, 合理安排, 相互补充, 相互融合, 努力做到教师培训项目精细化设计、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实施, 加大省外培训力度,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效益。

针对我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际, 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并启动实施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三计划两工程” (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精准扶贫三行动”, 构建“335”管理机制, 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 打造务实管用的领导团队、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 建立健全省、市、县、学区、学校五级联动机制, 着力构建和完善乡村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通过“乡村教师走出来, 名优教师走下去, 网络空间连起来”的方式, 充分发挥城市名优学校、名优校长、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推进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实施“名师引领, 骨干带动”, 培育乡村教师人才梯队;通过实施“如影随形, 跟岗实践”, 提升乡村教师教学技能;通过实施“一专多能, 全面发展”, 培养全科型乡村教师;通过实施“研训一体, 促使成长”, 增强校本研修能力, 发挥乡镇中心校研训主体功能;通过实施“信息带动, 长效发展”, 提高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

截至2015 年6 月, 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30 余万名, 建立“金色教苑”乡村教师影子研训基地近80 个、陇原名师工作室40 个, 遴选支持乡村教师发展的“金钥匙”导师630 名。2015 年起, 推行以“补短板、重扶贫、强基本、增活力、清死角”为主要内容的“精准扶贫三行动”项目, 启动实施网络同步研修薪火行动、学前教育千千树行动和微小规模乡村教师访名校行动等项目, 把水浇到根上, 惠及乡村全体教师。

七、借力打力, 吸引资源, 助力乡村教师培训

近年来, 我们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教育发展, 形成合力助推乡村教育发展,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13 年, 成立甘肃省乡村教师培训志愿者联合会, 吸纳、带动更多的爱心人士、社会贤良关心支持教育, 先后有近20 家慈善组织和社会公益团体伸出友情援手, 针对乡村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和培训活动, 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开创新途径, 增添新活力, 成为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补充。

深圳美丽园丁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定向援助临夏回族自治州开展乡村教师培训, 上海华信公益基金会聚焦甘肃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育提供持续支持, 北京永源公益基金会立足边远山区开展乡村教师走出大山长见识培训, 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针对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开展特岗教师、校 (园) 长和管理人员培训, 田家炳基金会广泛开展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校长专业发展培训, 北京乐平基金会精准实施甘肃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每一家基金会都精心组建专家团队, 精心设计培训模式, 精心组织培训活动, 关注老少边困地区教育发展, 关心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 影响较大, 效果良好, 受益面广, 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 培训全省乡村教师10 万余人次。这对加强甘肃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深受乡村教师的普遍欢迎。

八、抢抓机遇, 强化措施, 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在举国上下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当前, 国家及时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年) 》, 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乡村教师的亲切关怀, 给广大乡村教师带来福音。甘肃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要求, 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全局, 制定印发《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2015—2020 年) 〉实施办法》, 是进一步加快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是惠及全省乡村教师和乡村学生的重大民生工程, 对解决全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 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9:关注乡村:寻找广东最美乡村教师

广东省有着重视和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优良传统,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首届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时任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自接见全体乡村优秀教师,并作重要讲话。受表彰奖励的303名“广东省山村优秀教师”分别到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市的优秀学校,结合各自专业发展的实际,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进行了对口跟岗培训学习。评选表彰活动使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村教师和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今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制定这一计划时,因我省乡村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卓有成效而专门征求我省的意见。

据悉,今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评选表彰范围,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任教的在职、在岗乡村教师,需从事教学工作满10年。活动主办单位之一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特别提出,对农村教师要有三条保证:一是要有令人尊重的社会地位。二是要保证享有实惠的物质生活,既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不能老是要求他们“要守得住清贫”。三是要有系统的荣誉体系,评选活动应该是持久、普及而又催人奋进的。为此,2015年“广东省乡村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除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给予每人万元奖金外,还有5000元跟岗培训费。

篇10:乡村教师作文

村小学的教师弄不成原名冯百成,因为什么事都办不成,所以人们便送他这么一个有趣的外号。

他究竟有哪些事弄不成呢?说起来,还真叫人好笑。

弄不成家里很穷。前几年,弄不成不知从哪儿听说养鱼可以挣钱,于是,他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买了鱼苗。此后,弄不成就到各处收集营养饲料(其实是牛粪、猪粪之类和青草)来喂他的命根子――鱼。

一天,村里的二黄毛闲着无事,便转到了弄不成的鱼塘边,他看到弄不成的草鱼正在吃草,馋劲上来了,眼珠子一转,立即跑回家拿来家伙,想偷鱼吃。可他还没来得及下手,就被弄不成逮了个正着。为了不让二黄毛今后再打他的鱼儿的主意,弄不成索性把家都搬到鱼塘边来了――在鱼塘边搭了个棚子,日夜守护鱼塘。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弄不成的鱼也一个劲儿地疯长。谁知好景不长,一天早上,他起来看鱼,一下子傻眼了,他的鱼都翻着白肚子――死了,而且鱼塘里的水也变黑了。弄不成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他想一定是二黄毛干的,立即跑到二黄毛家将其从被窝里拉出来,直奔鱼塘。可怜的二黄毛还不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凶手。后来经过村里最有经验的养鱼大王三狗子的判断,弄不成的鱼的死因是他给的草料、粪类等饲料太多,又加上未注意勤换水,所以把鱼给肥死了。二黄毛呢,洗脱了冤情,在一旁偷着乐。他趁弄不成不注意的时候,捞起一条最肥的鱼,躲到后山烤着吃了。弄不成鱼没养成,反赔了本,自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去年五月,村里的张媒婆给弄不成说了门亲事。说实话,弄不成都快三十岁的人了,连个老婆也没讨着,大家都很同情他。这回连村长都发话了,他说,若弄不成再弄不成这婚事,以后就让他打光棍好了。弄不成呢,倒胸有成竹。可有的人却说姑娘长得太标致了,只怕是鲜花往牛粪上插,难插成。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麋鹿一课一练(无答案)下一篇:史文清经济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