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2024-05-04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选6篇)

篇1: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下)

第一章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向

第一节现代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发表,确认了现代文学的新方向

一、《讲话》发表的现实背景

40年代初期延安文学家源自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在文学实践中重现,引发了文艺整风。

丁玲《三八节有感》、《我们需要杂文》、《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

艾青 《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王实味《野百合花》、《政治家·艺术家》

二、1942年5月,座谈会召开,讲话发表。

三、《讲话》的主要内容:文艺为群众,如何为的问题。

1、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工农兵服务

2、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学政治化

3、文艺批评的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批判了“人性论”和“暴露文学”。

四、《讲话》的地位与作用。

奠定了中国革命文艺的理论基础,确立了革命文艺的性质、任务与方向。

1、立场与态度。立场和态度问题,实际就是世界观问题。革命文艺要求作家放弃个人的立场,也就是放弃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潮中形成的那种以个体自由为本位的认知方式。由此也就表明革命文艺与五四的启蒙文学传统存在的深刻差异。

2、方向与性质。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也就是世界观立场转变问题的具体化。“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革命文艺的方向就是为工农兵的方向。毛泽东在这里提出文艺界的宗派问题。这些基于自由主义理念或个人主义形成的宗派团体,其实也就是一些自由组合的文学社团,这是扎根在五四启蒙主义思想基础上的小集体,他们无疑具有着维护个体的自由价值的顽强倾向,这是一些坚固的资产阶级“现代性”小堡垒。它们是革命文

艺建立统一规范与统一领导的障碍。

3、普及与提高。为工农兵服务重在普及,这包含了二个方面的含义:其一,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体地位被改换了,他不再是教育民众的高高在上的历史的先知先觉者,而只是写作为工农大众服务的作品;其二,普及本身是为革命文艺的性质的决定的,革命文艺就是无产阶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但这里的“团结、教育”决定不是知识分子随心所欲的个人主义的表达,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无产阶级的名义底下进行的文艺传播活动与精神/审美动员运动。

毛泽东的《讲话》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成为中国革命文艺的精神指南,为革命文艺确立了方向和任务,规定了革命文艺属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为作家艺术家规定了文艺来源于生活的创作途径,明确了创作方法和艺术标准。从此,中国的革命文艺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它既反映着革命的伟大进程与愿望,也创造着革命文艺自身的宏大而艰苦的历史。

五、《讲话》文艺思想形成的深层原因

1、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影响

2、由无产阶级世界观取代启蒙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革命文艺形成的文艺理论基础体系。

3、苏区文艺实践的影响。

4、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现代文学新方向的强化

现代文学新方向的强化是通过一系列的文学批判运动得以实现的。

一、四十年代批判王实味、丁玲与延安整风

王实味(1906—1947)河南潢川人,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胡风是他的同班同学),1926年入党。作家,翻译家,被捕前,为延安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在“抢救”运动中毛泽东亲自给他定性为“托派、反革命奸细”,抓捕入狱。1947年撤离延安时,在山西兴县,他未经审判被秘密砍头,尸体被推进一口枯井中。

二、驱逐沈从文

1948年,郭沫若在香港发表《斥反动文艺》,沈从文惨遭批判,从此封笔,告别文坛,转入

文物考古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三、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关于武训,导演孙瑜编导电影《武训传》

毛泽东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拉开序幕,由此开始了建国后没完没了的“文艺战线”上的批判运动。

四、《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在批判电影武训传之后,紧接着毛泽东又亲自发动了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李希凡、蓝翎显然是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现实主义的理论来阐述《红楼梦》,从而批判了俞平伯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思想方法。李蓝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观念解释《红楼梦》,这正是建构社会主义文艺思想所急需的观念立场和思想方法。毛泽东在两个青年人的身上敏锐地看到清除资产阶级思想残余,建立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迫切性和可能性。当然,更直接的原因在于,毛泽东从李蓝揭示的问题看到胡适的阴影依然在社会主义时代潜移默化。

五、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毛泽东亲自定性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涉及2100人,92人被捕判刑

1954年7月,胡风给党中央写了一封关于文艺问题意见书,怎么也没有想到却把自己和众多亲友送上了政治断头台。

六、1957年反右派整肃文艺界

丁(玲)陈(企霞)反革命集团

七、批判小说《刘志丹》

60年代初,刘景范(刘志丹的胞第)之妻李建彤与何家栋根据刘志丹的事迹写了小说《刘志丹》,并未出版。

康生知道这一情况后,断定小说是为高岗翻案的,给毛泽东写了一个条子,就凭毛泽东的一句话:“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十六人被捕,李建彤等七人被迫害致死,另一作者何家栋被打瞎一只眼。

八、评《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957年反右运动后,毛泽东感到群众再也不敢推心置腹地讲心里话,他想通过明史专家吴晗打开万马齐喑的局面。

1948年,吴晗写完《朱元璋传》就呈送毛泽东审阅,他们之间早有交往。毛泽东通过胡乔木转达他的意见,希望吴晗写关于海瑞敢于讲真活,敢于给皇帝提意见的作品,宣扬海瑞精神,广开言路。吴晗奉命先后写了《论海瑞》,《海瑞骂皇帝》,《海瑞罢官》等作品。

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说︰“《海瑞罢官》的要害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

1966年4月,毛泽东为了摧毁以彭真为首的北京市委,发动了万炮齐轰“三家村”的战役。邓拓、吴晗、廖沫沙被扣上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罪的帽子,罢官撤职,关押,隔离审查。

邓拓于1966年5月16日“文革”中第一个自杀而死。(这天《人民日报》发表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檄文《5•16通知》)

不久之后是吴唅和他夫人袁震及他们小女儿的全家自尽。

再后是作家老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自杀。

继之是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1966年5月23日,在中南海永富堂含冤自杀(?)而死。他的罪名是“篡改毛主席著作”,在整理毛泽东谈话纪要时,删去了毛泽东关于“海瑞罢官要害”部分。

第三节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代文学审美特征的确立

一、毛泽东对历史、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立场。

其一,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其二,文艺问题就是政治问题。

其三,清除资产阶级残余与改造小资产阶级思想构成文艺界的长期任务。

二、当代文学审美取向

1、思想内容上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启蒙主义的“爱”,在革命文艺中转化阶级仇恨,革命文艺的情感本质就是“恨”。宣泄革命暴力的快感。

2、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以工农兵形象为主体,阶级斗争的关系决定了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特征。

3、艺术形式上追求民族化和大众化。

4、创作方法上首先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其次是强调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文革期间还出现过“三突出”创作原则。

5、文学创作上还表现出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集体主义和乐观主义格调。

三、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负面影响的一些思考

1、阶级斗争扩大化。

2、毛泽东底层情结的弊病。由化大众到大众化过程中的反精英、反文化后果

3、强调歌颂导致的虚空、伪饰伤害了文学的魅力。

4、重集体、轻个体,否定个性,从根本上伤害了文学发展。

篇2:中国现当代文学

专业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注重学理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紧密结合。它主要是对20世纪以来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潮予以重审,对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文学群体、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文学与乡土文化、启蒙文化、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以开阔的视野,结合新兴的研究方法,将传统的文学研究置于不断加剧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来思考,以此来认识和回应当代社会巨变所带来的新的文学、文化问题。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戏剧影视文学、科幻文学、民间文学、当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乡土文化等。所学课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作家论、中国现代文学论争、现代台港文学史、现当代文学思潮史、文学经典导读、当代文学通论、当代各体文学专题等。

参考书目:《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新中国文学史略》刘锡庆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就业前景:一般就职于企业、高等院校、文化单位、新闻出版机构。

推荐院校: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博士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报考热度:★★★★

篇3: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一、中国古典文学推动泰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从吞武里王朝开始, 中国古典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逐渐加深, 吞武里国王的父亲是华人, 因此, 中泰两国的经济文化交往相对频繁, 而且对华人实行一系列优待政策。《三国演义》就是在这一时期传入泰国, 起初由于语言关系, 《三国演义》只是口头流传, 直到1802年才出现泰译本, 泰国一时间兴起了“三国热”。在拉玛二世王 (1809—1825) 时期, 翻译大量的历史演义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接着由于印刷机的使用, 泰国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又进入一个新阶段, 除了传奇小说之外, 中国正史类书籍相继进入泰国。拉玛四世王时期《说岳全传》、《五虎平西前传》等通俗小说不断被翻译外, 《西晋》、《东晋》等等史书也大受泰国人的追捧。

中国古典的小说、史书等在泰国大量流传, 对泰国文学文体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文字翻译过程中, 促进泰国的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形成与发展, 直接推动了泰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也促进了泰国历史小说的进步。可以说, 如果没有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泰国近现代文学无法顺利地、及时地发展。1928年, 泰国第一部历史小说《歌沙立》诞生, 这部小说虽是以泰国历史事件为题材编撰而成的, 但从文体、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讲, 基本上是模仿《三国演义》进行创作的。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了泰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 也为其打破古典文学的框架, 接受世界文学铺平了道路。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1. 促进泰国“为人生”文学的发展

20世纪40年代, 泰国从传统逐渐走向现代化的国家,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 泰国如何抵抗西方的侵略构建国家凝聚力是披泣政府面临的首要且最重要的任务。当时世界政治格局急剧变化, 泰国不得不选择一种意识形态来统一国家, 指导未来发展的道路。随着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在泰国的传播与发展, 泰国文坛自然也就接受了新中国文学思潮, 树立了“文艺为人生”、“文艺为社会”的社会思想, 一大批具有进步思想的泰国知识分子出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大量被翻译。

1950年, 泰国知名作家兼评论者阿纱昵•颇拉军 (Assanee Polajun) , 翻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鲁迅等的作品和文艺理论, 并且在泰国当时激进杂志陆续刊登。1952年, 叻察•班差猜翻译的《阿Q正传》受到泰国知识分子的喜爱, 1956年再版依旧深受好评。曾经在中国生活的泰国作家乌栋•斯素瓦 (Udom Srisuwan) , 深受“延安”精神的影响, 他认为现阶段泰国作家要以“文艺为人生”为主导理念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并且在《从文学看社会、从社会看文学》文中指出:“作家应看破人性, 通过自己的写作呼吁社会和民众, 取得他们的同情与帮助, 共同揭露社会的种种丑恶、黑暗和腐败;他们将以文学作为争夺公正与自由的工具、引导大众走向避免人与人之间压迫和歧视的方向。”[2]这说明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指明了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也奠定了泰国“为人生”文学的发展道路。泰国“为人生”文学出现一系列的佳作, 如素•古拉玛洛赫 (Sod Guramarohid) 的《拉亚》、《蓝色雪》与《红色血》;社尼•绍瓦蓬 (Saenee Sawapong) 的《婉拉雅的爱》、《魔鬼》等都是描述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并最终提出改变是社会美好愿望。

之后, 中国现当代小说如巴金的《灭亡》、《家》、《春》、《秋》;老舍的《骆驼祥子》、小说集《月牙儿》等, 以及茅盾、李心田等知名作家, 尤其是鲁迅的作品对泰国激进的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观念产生极大的影响, 催生了文学社团的产生, 给泰国“为人生”文学带来了繁荣的景象。

2. 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指导思想的形成

泰国人信仰佛教, 佛教中前世因果的观念使泰国人民顺从、接受当下, 因此泰国自身的文学作品中很少有关于社会现实的问题。按照泰国的风俗, 公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是不礼貌的行为, 也导致其对文学作品评论起步较晚, 随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与扩大, 与西方文学体裁、文艺理论与思潮的共同作用下, 泰国知识分子开始公开分析、评价文学作品。

随着泰国“为人生”文学思潮的兴起, 马列主义思想逐渐成为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 而且对泰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评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激进评论家因特尤先生深受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认为诗人创作要社会现实生活出发, 反映各种社会现实问题, 同时也是用这种标准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 放弃了唯美主义文艺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指导思想。另一位评论家泣忠•班哲坚持马列思想推动进步文学的发展, 主张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作主导思想进行文艺创作和评论的基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现实主义小说、文艺理论等对泰国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其中武侠小说对泰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泰国翻译家占龙•皮那卡兄弟翻译出版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开始, 《天龙八部》、《楚留香》、《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小李飞刀》等迅速在泰国传播, 不仅满足了泰国大众的娱乐生活, 也促使泰国人民思考人的理想、价值等。

摘要:泰国文学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 其将文学发展期划分为“《三国演义》时期”、“鲁迅时期”、“金庸、古龙时期”三个时期, 中国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至深,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泰国文学的影响, 从促进泰国“为人生”文学的发展, 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指导思想的形成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泰国文学,影响

参考文献

篇4:文学史料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料   学术品格

文学史料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文学研究必须以文学史料为基础,才能正确把握文学研究的方向。然而当前我国到现当代文学研究对于文学史料达到了忽视的地步,没有充分发挥文学史料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摆正方向。

一、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不重视文學史料的现状

一切历史研究工作都要以史料的搜集、运用、理解和鉴辩为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术研究的学理化更加规范。由于受到商业文化气息的影响,我国的学术研究逐渐脱离了学理规范,片面重视主体主观意志的发挥。很多学者在没有对文学史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就开始撰写文学研究著作,甚至一些文学研究者认为史料研究是没有价值的。这就导致一些文学研究忽视客观存在的事实,对现有的文学史料进行歪曲。如郭宛在《浪漫人生———胡适和他身边的女人》一书中就没有对已经公开的胡适日记进行严谨的考证,造成了一些史料错误,与胡适日记中的记载完全不符。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罔顾历史史料,对真实的历史事件进行有意的曲解和篡改,没有尊重史实,这样的文学研究显然不能令人信服。

二、文学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的完善需要发掘文学史料

随着我国思想的解禁和文学史料的挖掘,文学研究摆脱了旧有的阐释式的研究模式,开始重视对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行还原。而发掘史料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开始逐渐完善与成熟的标志。如华东师范大学陈子善教授发掘张爱玲的史料,对张爱玲在绘画领域和戏剧领域的造诣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从而能够更全面、系统地对张爱玲进行研究,并对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由此证明,挖掘史料可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这门学科进行完善。换言之,如果没有文学史料的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重视文学史料的发掘,才能使中国现当代文学这门学科不断完善,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通过发掘文学史料能够纠正过去错误的文学研究观点

在当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错误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缺乏足够的文学史料进行研究,造成了一定的研究盲目性。如对巴金文学生涯时间的界定,之前一直认为1929年巴金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灭亡》是巴金文学生涯的起点,然而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却发现巴金早在1922年就已经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开始文学创作了,这就将巴金文学生涯的时间向前推至1929年。这对于巴金的文学研究非常重要,也充分说明了资料发掘的重要性。第二个原因是文学研究主体本身存在各种问题,对文学史料的发掘不够严谨和细致,或者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敢将真实的言论发表出来,只能屈从于政治要求。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正是伴随着文学史料的发掘而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走向系统化和专业化的。随着文学史料的不断发掘,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才能取得更令人信服的结论。

(三)改变当前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研究乏力的情况。很多研究者认为经过几代学者的研究,30年的现当代文学史已经不存在研究的空白领域,缺乏继续研究的价值,甚至一些研究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已走入绝境。鉴于此,怎样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点和增长点就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但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术生长点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并没有对文学史料予以重视,绝大部分与会专家都认为文学史料无力改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而将目光更多地集中于文学话语的运用与引入。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出现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缺少文学史料。正是由于很多文学史料被湮没了,才造成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很多空白点无法得到填补。研究鲁迅和周作人的专家钱理群先生通过系统地整理沦陷区的文学史料,出版了《沦陷区文学史料选》,极大地拓宽了现当代文学领域的范围,使沦陷区的文学研究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这也充分说明发掘文学史料能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进展,改变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

丁景唐和马良春两位先生正是通过对文学史料的整理和搜集,在国内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应该学习两位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来打破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乏力的现状,给现当代文学研究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通过发掘文学史料来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

发掘文学史料对于研究主体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对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进行完善。研究主体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是辩证统一的,研究者对文学史料的态度正是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基础。如文学史料学专家和文学研究家王瑶先生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其《中国新文学史稿》引用了大量的文学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曾经涌现出大量的文学史专著,出现了一个现代文学史写作的高潮时期。但上世纪50年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文学史专著却并不多,只有像《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样严谨的文学史专著迄今还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必须参考的一本研究专著。王瑶先生的专著之所以能对一代又一代的文学研究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是由于在搜集和整理文学史料的过程中王瑶先生形成和提炼了自己高尚的学术品格和学术风格,从而使文学研究具有了独特的意义。

与王瑶先生相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现代文学著名作家唐弢先生,其在六十年的工作中勤勤恳恳地进行文学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他的学术素质。由此可见,只有在基础性的文学史料搜集和整理工作中勤恳踏实的工作,才能练就一个学者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

受到商业化气息的影响,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很多研究者往往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不重视自己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的培养。只有通过文学史料的发掘,不断培养自己的学术人格和学术品格,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学研究。

三、结语

笔者认为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当前我国文学研究中存在的忽视文学史料的严重问题,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已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学,对文学史料进行严格的整理、辨别、搜集和发掘,才能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做到尊重客观文学史料,推进现当代文学研究。这也是为了确保文学史料的真实性,避免篡改文学史料的事情发生。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史料管理和多渠道的史料交流。

参考文献;

[1]巴·苏和.中国蒙古文学史料学的起始与发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4).

[2]石兴泽,石小寒.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建设与文学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0(6).

[3]白春超.旧资料的发掘与新学术的发动——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史料研究述要[J].宁夏社会科学,2011(6).

篇5:中国现当代文学(上)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主编《新青年》为阵地,兴起了民族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2月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对整个封建旧文学宣战

5.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得到刘半农、钱玄同等人的相应,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提出改革韵文、散文和使用标点符号等建设性意见。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并激烈地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他们俩见文学革命一时不能在思想禁锢的社会中产生广泛反响,便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以引起社会重视。

6.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

7.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 8.周作人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散文诗的影响,写出了被胡适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的《小河》

9.许地山(笔名落华生)的《空山灵雨》是五四运动后最早成册的个人散文集 10.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美文》,将欧洲文学中的“美文”概念引进中国来 11.左翼文学运动始终标举无产阶级写实主义,但对写实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却有历史的特殊性和阶段性。李初梨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中较早地运用拉普理论阐述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2.丁爱玲在延安时期的《在医院中》,则通过女知识青年陆萍在解放区医院工作的经历,揭露了在解放区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官僚主义作风的危害性 13.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14.巴金本人在谈创作的时,曾经使用过“前期”和“后期”的概念。前期创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5.被称为体现了“新诗的第二次整合”的是戴望舒 16.中国国土实际上被战争分割成国民政府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和上海英、法租界的孤岛四大部分,文学也因此构成国统区文学、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和孤岛文学

17.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会议选出郭沫若、茅盾、冯乃超、老舍、巴金等四十五人为理事。由老舍主持“文协”日常工作。“文协”出版会刊《抗战文艺》。中华全国文艺抗敌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在民族意识召唤下民族解放时期文化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形成。

18.解放区文学思潮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界整风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 19.在延安文艺界整风运动过程中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解放区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事件。延安文艺座谈会分别于1942年5月2日、16日和23日开了三次会议。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社: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组、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12人。研究会主张“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以“为人生”为宗旨,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人,创办《创造》季刊、《洪水》

等刊物。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和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后期创造社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李一氓、阳翰笙等,出版《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等杂志,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思想明显“左”倾,1929年2月被当局查封。3.语丝社:《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鲁迅被称为“语丝派主将”。语丝成员还有周作人、林语堂、章川岛、孙伏园等。

4.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充满各种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相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题材比较广泛,举凡家庭之惨变、婚姻之痛苦等问题都有涉及。在五四时期兴起,借鉴俄罗斯文学以及东北欧文学;易卜生的问题剧;泰戈尔的哲理小说的结果。代表作家有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等人。

5.新月诗派:1926年4月《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标志着新月派的形成。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唯美倾向,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6.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会议选举鲁迅、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常务委员。创办《前哨》、《世界文化》、《文学导报》、《北斗》、《文学月报》等刊物。“左联”的主要文学主张是:自觉以现代大工业中的产业工人代言人的身份,对封建的传统农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同时展开批判,要求文学更自觉地成为以夺取政权为中心的无产阶级斗争的工具。

7.京派:1930年前后新文学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有《骆驼草》、《水星》、《文艺杂志》。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以朱光潜为核心理论家,带有浓厚的学院派色彩。京派小说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他们的题材有别,但风格之恬淡柔美,温婉抒情却是一致的。代表作家是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汪曾祺、李健吾、芦焚等。8.东北作家群:这是30年代中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具有地域性的作家群体。这一创作群中比较著名的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尤其以萧红的影响最大。他们怀着对故乡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巨大仇恨创作小说,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鲜明的东北地方色彩。

9.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马烽、西戎、胡正等。作品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语言幽默生动,具有通俗性,大众化,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美学特点。10.荷花淀派:在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有刘绍棠、韩映山等人。简答题

P37五四文学有全新的风貌,其基本特征是

一、现代理性精神的张扬。“为人生”的文学研究会作假的创作大都充满着理性批判意识,问题小说即是显得浅露的理性讨论的艺术表达。

二、感伤的精神标记。问题小说有感伤的情怀,乡土小说诉说乡愁,自叙传讲着“零余者”的故事,诗、散文、戏剧都不免渗透着感伤情绪。

三、个性化的追求。创造社的追求就是表现自我。鲁迅《野草》表达的是一种极为个性化的主观情怀。

四、创作方法的多样性探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种创作方法的探索构成了五四创作方法多元化的局面。

P53(简答,论述)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是

一、自我的写真。郁达夫小说多带自叙传色彩,喜用第一人称主观叙事角度。小说多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线索,宣泄一己的情怀。

二、感伤的抒情。以感伤的抒情为中轴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造,而重视情绪的倾诉。

三、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既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的营造,也就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四、流利、清新的文笔。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流去,流动感强。P66啊Q的形象分析

啊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啊Q是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思想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

啊Q的不觉悟,更突出表现在他对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啊Q神往革命不是为了推翻豪绅阶级的通知,而只是想要“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他对革命在态度上的这种变化,并不是政治上的真正觉悟,他对革命的认识十分幼稚、糊涂、错误。

啊Q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能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能够虚无的未来宽解眼前的窘迫。

P77鲁迅所写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 P119(简答,论述)周作人散文风格

周作人极力推崇明代作家“信腕信口,皆成律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强调小品散文“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从而形成了学者式散文的鲜明特色。

第一,他的小品散文取材极为广泛,从社会批评、文明批评到日常情景,生活琐事,古今中外无所不谈,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万花筒。取材上的突破打破了文章“载道”的旧律,适应了小品散文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记生活中的一事、一情、一种景,清新随意,意趣盎然,使小品散文这一形式更为圆熟,精粹。他常在旁征博引之中自然而然地传授出丰富有趣的知识,或是抓住生活中一鳞半爪的现象,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旁敲侧击,左右逢源,以“散谈”式的写法写出了浓郁的生活韵味。《苦雨》一文就是在漫不经心的散谈中写出了一场苦雨的甜味,以一种轻松、风趣而又超然的心绪告慰远方的友人。

第三,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常在冲淡的情感中深含着诗意。如他的名篇《乌篷船》在描述家乡优美的山光水色的同时,也自然地烘托出作者轻松、愉悦的心情,在乌篷船上玩赏水乡盛景,一种悠远的故乡之恋更会油然而生。这种“涩味和简单味”融合而成的独特韵味,使人读来眷恋不已。

第四,短小精悍、简洁老练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一般特征。他的小品散文字数都在千字左右,遣词造句恰到好处,体现了一种朴实、古雅、含蓄、凝重的文风。

P179为什么说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第一个独立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新感觉派不但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1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半殖民地都市的真实画面,解释了资产主义的罪恶和对人性的戕害。2新感觉派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方面有所创新,“刻意捕捉那些新奇的感觉、印象”,并把主体感觉投诸于客体,是感觉外化,创造出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新现实”。存在弊端。。v 论述

P184老舍的小说特色,结合作品

一、浓郁的京味儿。小说总是以北京为背景,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描绘,像繁缛的规矩礼节,办婚丧大事的讲排场图阔气,“洗三”的兴师动众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深厚的的北京味。

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他从文化视角观察市民生活,使他的视野更为开阔。他写市民生活的小说,其意义不仅在于展现了市民形象的描写,解剖了国民性。如《二马》就是为了民族的振兴从文化角度解剖国民性的作品。

三、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一方面从悠久的传统文化影响的角度发掘北平市民阶级的某些共同思想弱点,另一方面又从特定的时代精神出发,表现北平人民在国破家亡危急时刻所作的不同形式的反抗,以及这种反抗精神的不断增长。

四、小说文体的创新。《月牙儿》的象征抒情,《微神》融化了现实与梦境,《丁》的朦胧的意境美,这些都体现了老舍小说文体形式的创新。

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老舍的语言风格是俗白、凝练、纯净、生动而又风趣幽默。他善阐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描绘旧中国北平的自然风景和社会风习,又融会了丰富的地方色彩,例如《骆驼祥子》中写祥子的年轻健壮,便说他“结实硬棒”,“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等等,十分鲜明地画出了人物的身份与性格,也带有浓郁的北平地方风味。

P209沈从文的创作风格:

1沈从文的很多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性美的“湘西世界”,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自在无为的人生形式,这是原始古朴无法实现的幻想。如《柏子》、《萧萧》、《丈夫》等作品构成了一个系列,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再现了20年代初之30年代湘西山村儿女的苦乐人生,塑造了柏子,萧萧等一系列人物形象。

2在沈从文笔下“乡下人”的现实人生与都市人生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作者在赞美和欣赏湘西山民纯朴善良的品格的同时,也揭露了远离“边城”的都市人的道德的堕落和人性沦丧。《神巫之爱》、《月下小景》中的青年男女真挚、热烈、活泼的生命活力,他们浪漫而狂野的的生命形式,与《八骏图》中所呈现的病态的都市人生正相对立。

3创作主体情感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代表作《边城》典型地表现了作者理想的人生形式及社会理想,小说中白塔的坍塌和重修分别象征这古老湘西的终结和新的人际关系的重建,而翠翠的爱情波折和无望等待在整体上也成了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

4丰富多样的结构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例如《边城》中描写翠翠的一段文字:“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这段文字局势参差简峭,古朴清新,富有表现力。

六、谈谈赵树理。

赵树理的作品一个总的主题就是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的过程中,精神上的转变,人的地位、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并且通过这个变化过程,来显示农民改造的长期性与艰苦性。1他的小说以根据地、解放区农村的巨大历史性变革为主要表现内容,如代表作《小二黑结婚》。通过边区青年小二黑和小芹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描写了农村中新生的进步力量同落后愚昧的迷信思想及封建反动势力之间的尖锐斗争,以主人公在新政权的支持下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姻,显示出民主政权的力量和新思想的胜利。2赵树理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中

篇6: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

作业

1一、填空题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43年产生了两位重要作家,一是沦陷区的张爱玲,一是解放区的(赵树理)。

2.在《沙家浜》“智斗”一场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阿庆嫂、(胡传奎)、刁德一。

3.在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中,(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

4.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曾开设“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5.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狱警传,似狼嚎”的唱段,(李铁梅)“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唱段等,都是个性化的,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心态。

6.1962年,(邵荃麟)在大连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发言时,十分尖锐而沉痛地说:“1960年的情况的天聋地哑”。

7.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人对赵树理的赞扬都集中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化》和(《李家庄的变迁》)这三篇小说上。

8.京剧“样板戏”出来《海港》和(《龙江颂》)两部作品外,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

9.“朦胧诗”一词最初带有贬义,后来却作为一个下面概念得到广泛认同。这个词得名于1980年(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

10.1958年创作的(《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

11.“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阿庆嫂)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路单帮去了。

12.“像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不多见。”是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小二黑结婚》写的“题词”。

13.《太阳和他的反光》是(江河)“史诗”创作的代表作。

14.(《智取威虎山》)第五场“打虎上山”中扬子荣的“马舞”在整体的写实风格的基础上,也发挥了传统京剧的虚拟特长。

15.《回答》是(北岛)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16.赵树理曾说:“《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就是我父亲的缩影,兴旺和金旺就是我工作地区的六渣滓。”

17.一般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20世纪的(1958)年。

18.(于坚)的《尚义街六号》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溢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

19.1950年,赵树理担任通俗刊物《说说唱唱》的执行主编时,因发表一个描写落后农民的故事(金锁),引起不大不小的**。

20.第一批的八人“样板戏”是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

二、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样板戏《沙家浜》中,当地主的儿子是(B).A.胡传奎B.刁德一C.刘副官D.刁小三

2.在赵树理的创作中,第一篇受到批评的作品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登记》D.《邪不压正》

3.出版朦胧诗最有代表的诗集《五人诗选》的出版社是(D)

A.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B.人民文学出版社C.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D.作家出版社

4.“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者我,/用强光的绳索/一步步,走完十二小时的路途。”此诗句

出自作品(A)。

A.《生命幻想曲》B。《射日》C.《太阳和他的反光》D.《一

切》

5.京剧“样板戏”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主要是吸收了

其他剧种的写实手法,其中,最终要的是(C)

A.歌剧B.沪剧C.话剧D.川剧

6.最先在文学史问朦胧诗开设“专章”是文学史著作,是1985年出版的《新时期文学六年》。

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版社是(A)。

A.中国社会出版社B.作家出版社C.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D.人民文学出版社

7.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于(B).A.1937年B.1942年C.1945年D.1949年

8.扬子荣在《百鸡宴》上突遇意外,沉着镇定,利用矛盾,出奇制胜。这个精彩场面出自(A)。

A.“舌战栾平”B.“智斗”C.“打虎上山”D.“赴

宴斗鸡”

9.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年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义发

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A)。

A.《诗刊》B.《诗歌报》C.《星星》D.《诗

歌索》

10.以张家庄张木匠的老婆小飞蛾为主线,描写她于婆婆和女儿艾艾三代女性婚恋故事的作

品是(D)。

A.《三湾里》B.《结婚》C.《罗汉钱》D《登记》

三.多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 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50年代曾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说流派“山药蛋派”,这个

流派的主要人物有(A D)

A.马烽B.孔厥C.孙谦D.束为

2.样板戏《红灯记》中鸠山逼李玉自己身份的“王牌”是(B C)。

A.以金钱作诱饵B.让王连举出场C.以酷刑相威胁D.逼李奶奶招供

3.在朦胧诗运动中出现的有名的”三个崛起”是指(A B C).A.《在新的崛起面前》B.《崛起的诗群》C.《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D.《崛起的诗潮》

4.赵树理在新中国成立前,发表的作品除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外,主要还有(A B C D).A.《孟祥英翻身》B.《地板》C.《田寡妇看瓜》D.《福贵》

5.。样板戏中取材于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主要有(B C D)。

A.《龙江颂》B.《沙家浜》C.《红灯记》D.《杜鹃山》

四.简答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预期流畅,逻辑清晰。

1. 在40年代,赵树理曾被树为解放区文艺的旗帜,而新中国文学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

发展,但为什么在50年代赵树理却再三受到批评?请联系具体作品简要说明。

50年代赵树理的创作与当时文艺思潮及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文学规矩存在差距。

1950年担任《说说唱唱》主编,发表了一个描写落后农民的故事,有人批评他“侮辱了劳动人民”

1955年《三里湾》受到批评的原因。P 21

42.《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江青为什么要将主要人物有阿庆嫂改为郭建光?但在观众心目中,郭建光为什么不能取代阿庆嫂中心地位?

改为郭建光为主要人物的目的在于突出武装斗争,阿庆嫂属于“白党区”,即活动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共产党,属于刘少奇路线,因此这关系到突出哪条路

线的大问题。

从剧场效果看,郭建光不能取代阿庆嫂的原因,在于郭建光不及阿庆嫂有戏。为郭建光设计的唱腔,不可谓不美,舞蹈、武打不可谓不漂亮,但他们始终不能引起观众的欣赏兴趣,而戏中阿庆嫂如何与胡传奎、刁德一周旋,如何化解危局,却成为观众的欣赏兴趣所在。

3以《一切》和《这也是一切》为例,简要说明北岛诗歌与舒婷诗歌的主要异同。

P 252-253

五.分析题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 什么是“文化语境”?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什么内容?

“文化语境”体现的是文化行为的“上下文”关系,指语言形式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形态。

内容:1)从1958年到1964年,激进主义思潮逐渐成为了当时的统治力量,人为的阶级斗争愈演愈烈,文艺问题也愈抓愈紧。

2)文革创作方法的提出,为从观念出发,从政治愿望出发构想现实提供了理论依据。

3)从创作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出发拥有广大观众和更便于普及化的戏剧受到了更多的注意,甚至受到基本否定。

4)政治性——艺术性结构取代了原来的政治性——真实性——艺术性结

2.“样板戏”在“文革”后受到了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20世纪80年代后期重新与观众见面时,却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你是怎样看的?请举例说明。

样板戏是一个特定时代艺术发展的结果,人们对它的肯定与否定,除了政治因素之外,还有着个人情感等其他较为复杂的因素。

1)江青介入改编后的样板戏,成为中国共产党高层政治斗争的艺术工具,“政治极端

化”。

江青始终坚持样板戏中反映民主革命时期斗争生活的作品必须突出毛泽东以武装斗争为主线的军事路线。例如将《芦荡火种》改编为《沙家浜》,让第一

主角阿庆嫂退居二号人物,而将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升为一号人物,突出他的武装斗争。样板戏中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生活的戏剧作品,必须以阶级斗争为核心,样板戏贯彻“主题先行论”,依据“三突出”原则安排人物关系,束缚了创作者的思维。

文革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文革结束后,经过一个时期的拨乱反正,文革中盛行的极左思潮得以压制,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如此,作为文革时期主流意识形态中核心部分的极左艺术观念及其创作,也基本上被理论界与公众唾弃。样板戏一直被视为文革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象征。理所当然的受到了批评和否定,人们只能看到它消极的诸多方面。

2)80年代又重新受欢迎。一方面是时过境迁,人们把重心放在对样板戏艺术的欣赏上;另一方面,样板戏完全脱去了原有的政治外壳,人们在欣赏的同时,还能从中吸取文革时期的教训。

样板戏的艺术成就P 235

上一篇:栽培实习报告下一篇:五抓五促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