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底小学楹联教学计划

2024-05-01

岭底小学楹联教学计划(精选12篇)

篇1:岭底小学楹联教学计划

楹联教学计划

刘肖东

一、指导思想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普遍的文学形式,中国孩子应该了解中国的基础文化。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以教育局会议精神为指导,将楹联教学引入校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楹联教学工作。着力营造古朴典雅的楹联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楹联素养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思维,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讴歌时代,为创新中华楹联作贡献。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

3、掌握对联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1、利用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主动地参与楹联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楹联的教育、娱乐、审美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

2、营造浓郁的楹联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学情努力学习楹联知识,增强鉴赏及创作能力。

3、积极开展楹联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诵读《声律启蒙》和积累相关优美对联。

四、教学内容安排

1、开展楹联诵读活动。

2、班级楹联文化建设。

3、组织班级楹联活动。

五、教学课时安排

1.什么是楹联艺术(1课时)2.楹联的起源(1课时)3.楹联的发展史(1课时)4.楹联的分类(1课时)5.楹联人物(1课时)6.楹联趣闻(2课时)7.楹联的特征(6课时)8.楹联创作中的问题(2课时)9.楹联练习(2课时)

10.《声律启蒙》诵读(每周五早读)

篇2:岭底小学楹联教学计划

1岭底小学简介

岭底小学是一所公办普通半寄宿制完全小学,服务人口有11000人,分布24个自然村,周围半经三公里,学校位于芮城县陌南镇岭底村,学校创建于1996年,至今已有16年的历史了。16年来,一位位孜孜不倦、无私奉献的老师们为祖国输送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故此可以说,岭底小学是一个有重多文化底蕴和辉煌业绩的小学。目前,我校有九个教学班,250个学生,寄宿生有45人,教职工20人,占地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700平方米,校舍面积4406平方米,教室面积1960平方米,灶房250平方米,宿舍280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66平方米,在2006年进行了大维修,各房顶撒大瓦,四座教室进行了加固钢梁和房顶翻新,又硬化了全部分道路,建立起了红领巾实验基地。现确为一个标准化的山乡小学。

岭底小学

篇3:岭底小学楹联教学计划

叶圣陶主张开发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让儿童结合实际事物思考体验, 这样“通过文字与事物的实际打交道, 才可以获得真知识、真经验, 养成真能力、真才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开掘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更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并强调“语文课程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因此, 语文教师要重视挖掘校内外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真正体现当地社区和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和价值, 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悟, 实现学生与语言文化的互动联系,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丰厚的语文内涵彰显出来。园林楹联对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增长学生智力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走进园林, 探中学联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动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 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其基本特征是以“做”为教与学的中心, 强调“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笔者任教的学校旁边即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拙政园和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及耦园, 有深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为了充分利用好我校的现有资源, 增强学生对苏州古典园林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笔者尝试借用园林丰富的楹联资源, 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 开发校本教程, 探索出一条提高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好路子、好方法。

在学校开发园林艺术文化校本课程之际, 我抓住契机组织学生游赏园林并要求学生抄录楹联, 布置研究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此处探究、了解, 随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介绍并鉴赏、创作相关主题的楹联, 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学习方式灵活、有趣、得益颇多。

二、园林楹联学习有助于应对高考语言运用题型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 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最新高考改革明确提出将楹联作为高考的知识点出现, 在这种形势下, 近年来对联这种古老而极有实用价值的文学样式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 2014年就有四省市考查对联的知识,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分)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北京卷:“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 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 如四言联‘春安夏泰, 秋稔冬祥’, 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 言简意赅, 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 恰当的一项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从高考题中我们发现考生如果有一定的楹联知识和文化修养, 对出下联应当不会太困难。张志公先生曾说:“属对是一种有效的实际语音、词汇训练和语法训练, 还包括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楹联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鉴赏园林楹联对提高语文水平有显而易见的意义。

三、楹联教学可以增进学生对历史人物、典故的了解, 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

立足于苏州特有的乡土文化———园林楹联,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如在沧浪亭欣赏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著名楹联, 了解到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罢官离职来到苏州治愈心伤, 欧阳修为此写下清风明月本无价, 可惜只买四万钱的诗句。而苏舜钦在《过苏州》诗中云:绿杨白鹭俱自得, 近水远山皆有情。各取一句, 集合此联, 堪称珠联璧合;网师园中部的濯缨水阁内有对联为郑板桥所书, 上联为:曾三颜四;下联是禹寸陶分。寥寥八字, 蕴意深邃, 含有四个文化名人:曾子、颜回、大禹、陶侃, 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拙政园玉兰堂的楹联:名香播兰蕙, 眇墨掸岩泉, 上联咏兰蕙之香实拟高洁的人格, 象征文征明品质高尚, 为人清廉不慕名利, 他为吴门画派领袖达五十年, 诲人不倦, 深受时人及后人敬仰, 上联正是他人格的象征, 下联讲在大自然中挥毫作画文征明是绘画全才, 他师承沈周, 泛览宋元诸家还直接师法大自然, 下联是他艺术生活的写照充分表现出对其的欣赏。从楹联入手学生对家乡的文化名流有所了解, 激发他们的爱乡情怀。当前学生文化底蕴浅显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 通过对楹联的学习欣赏, 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促使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四、园林楹联学习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园林楹联与我国古代诗文大多有密切的关联, 园林楹联从内容分状景抒情联、叙事联、咏志联、说理联, 这和诗歌是一致的。而且楹联创作手法之一就是集前人诗词而成或从古诗词中脱化出来。如拙政园小沧浪北步柱—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上联集《孟子·离娄上》:“孔子曰:‘小子听之, 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自取之也。’”下联集《论语·雍也》:“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1. 意境演绎赏析。

楹联在造园中有润饰园景揭示意境的作用, 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寸山多致、片石生情, 情景交融境界自出。所以要引导学生根据意境演绎赏析楹联提升诗歌鉴赏能力。一般我们只能通过对具体词句的品味、想象感悟意境, 而实地游赏楹联如耦园城曲草堂: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联语将自然界的山石松色及涛声, 雨打芭蕉声等作用于人们视觉或听觉的自然景象组合在一起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山水野趣。身临其境感悟美景无疑是对学生情操的最好陶冶, 对“意境”一词的领悟就自然而然。

2. 品味手法赏析。

在楹联与诗词的揣摩中, 学生不仅体会到诗词的深层意蕴, 还领悟到在鉴赏中可以借助手法, 可以促进学生对修辞等诗歌创作手法的理解。如拙政园中由文征明亲自题写的“梧竹幽居”, 亭中有联“爽借清风明借月, 动观流水静观山”, 下联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 相映成趣。沧浪亭楹联:风篁类长笛, 流水当鸣琴。运用比喻全联将风拂竹丛比喻为长笛轻吹将淙淙流水比喻为琴弦奏鸣等。通过简单品评, 学生对这些手法不仅能理解还能模仿着有所作为 (参看学生作品) 。

3. 从植物象征角度积累诗歌意象内涵。

苏州园林中的植物被赋予艺术的比拟和象征, 以此形成意境。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比德”之说, 即把自然美和人的道德情操联系起来, 着重于把握自然美拥有的人的精神意义。在苏州园林之中, 传统的点缀配置的花木有松、竹、梅、玉兰、山茶、兰花、牡丹、荷花等。这些植物因不同自然形态特点, 具有各自的“比德”意义, 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品德。如松树象征的坚贞不屈, 竹子的高风亮节, 梅花的清新雅致, 兰花的幽谷飘逸、荷花的洁身自好, 牡丹的富贵尊贵, 比如:拙政园得真亭有联为康有为撰:松柏有本性, 金石见盟心。上联歌颂松柏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下联歌颂金石的牢固品性, 金石之盟体现了牢固的誓约。隐含作者以松柏、金石自喻, 绝不因遭受打击迫害而放弃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通过园林游赏, 学生积累很多植物的文化意蕴, 理解诗歌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五、通过欣赏园林楹联, 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审美情趣及创造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让小孩从教室中、从校园中解放出来, 在大社会、大自然、大森林中, 扩大认识的眼界, 以发挥内在之创造力。”楹联创作把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在一起, 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源, 让学生在楹联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对汉语言文字特点的理解与运用, 即“咬文嚼字”的水平得到充分锻炼与提高。蔡元培说:“这是一种功课, 不但是作文的开始, 还是作诗的基础。”学生模仿古人的方法, 根据自己欣赏的景区的自然美景, 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结合自己的内心感受, 表达对园林、对大自然的热爱, 写出一幅幅优美的楹联, 比如:

李同焱:芳菲留客道春妍, 花气袭人知昼暖;水仙子持碧玉箫, 池边吹出声声慢。

黄威:琥珀杯倾、荷露滑水清, 珍珠帘卷、柳风拂声静。

孟怡婷:晨露湿菊影, 晚风拂梅香。

陈蓉榕:亭亭静荷、揣风月情致了仕意, 淙淙流水、映雨露雅物淡尘心。

毛心悦:荷风清逸归幽处, 沧浪玲珑伴渔翁;几道寒暑品莲韵, 无尽春秋赏风清。

戴君怡:晴空摇翠树, 曲槛俯清流;风吹雨打柏无畏, 霜侵雪压松坚强。

韩心悦:红枫初凝寒香露, 翠柏后凋冰雪魂。

朱奕玥:重重叠叠石、曲曲环环径, 袅袅娜娜柳、双双对对人;荷风满池舞幽径, 斜阳伴我坐古亭。

六、通过欣赏园林楹联, 书法水平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开展楹联知识讲座和楹联书法展览,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拙政园、狮子林等园林的楹联和匾额无一不是名宿大儒的大手笔, 如文征明、郑板桥、沈德潜、沈复、赵之谦等均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而这些作品风格各异, 有多种字体。这些优秀的楹联作品与名家的书法艺术的结合相得益彰, 更凸显出楹联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正所谓“锦上添花”。我们选取多幅由正楷书写的楹联进行描拓, 复印出来结集成册,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学生的毛笔书法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毛笔书法水平直接影响硬笔书法, 接着还在班级、学校举办硬笔、毛笔书法比赛, 学生刻苦练习, 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书写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礼记·乐记》曰:“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品匾赏联就是游焉时高雅的文化活动, 它能给你美的享受和陶冶, 也可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通过园林楹联校本教程的开发, 是让学生了解生于斯, 长于斯的家乡, 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园林楹联文化”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小学低年级的楹联教学

一、故事引路,图文对照,明确楹联的基本概念

低年级的孩子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告诉学生楹联的概念,相信大部分学生是不知所云的。因此在楹联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故事引路”“图文对照”的方式,使孩子认识楹联。如在介绍楹联的概念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一组“厅堂门柱”的图片,然后告诉他们楹联就是写在这门柱两旁的一对句子,它们的字数相同,读上去朗朗上口,非常好听,简单说就是对联。同时让学生分别数数上下两联的字数,加强其感性认识。

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楹联的常用术语,如:上联、下联、全联、言、联尾、节奏、节奏点、横批等等。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汉语拼音,所以介绍平仄也并非什么难事。我们可通过趣味性的“问答”形式让学生去感性地认识平仄。明白现代汉语中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又分别有另一个名字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就好像是我们小朋友有小名和大名是一样的。这里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是四声的大名,而“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则是小名。第一、二声为平声,第三、四声为仄声。有了这一步的铺垫,我们再向学生介绍“联尾”时,也就显得轻松多了,同时也可以伺机向学生介绍判断上下联的方法了。

而像“节奏”“节奏点”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笔者认为要结合实际的诵读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这里就不作细谈了,下文将会具体阐述。

二、在读中品,在品中悟,体悟楹联的音律结构之美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悟,因此楹联教学也应从这方面着手,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感受楹联的形式美与韵律美。现在的楹联教学中,我们确实也开展了这类的朗读训练。而在读物选择方面,笔者认为低年级可以从最基本的《声律启蒙》《千字文》《三字经》入手,因为它们韵律平仄相谐,节奏相应,读上去朗朗上口,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楹联的韵律结构美,同时也为日后创作打基础。

虽有了前期平仄的介绍,但若只是单纯地告诉学生“一联之中平仄交错,两联之间平仄相对”的用律规律,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我们不妨可以尝试这样的方法。

第一,通过诵读楹联,运用古诗中朗读节奏划分的知识,让学生划分出节奏,并明确这就是“节奏”。第二,告诉学生“节奏点”就是每节奏中最后一个读音。第三,让学生依据所学的平仄知识与老师一起标注出楹联的平仄,如碰到古入声字教师可作简单介绍。第四,引导学生发现对联的特点。每一联中节奏点上“平仄是交错的”,而上下两联节奏点上的字又是“平仄相对的”。第五,教师总结用律规则,即“一联之中平仄交错,两联之间平仄相对”。

如: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我就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即“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然后标出相应的平仄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不难看出这副楹联在节奏点上的“间”“殿”“上”“宫”用律就是“一联之中平仄交错,两联之间平仄相对”的,这样学生就会立刻领悟。

三、强化训练,内化知识,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

圣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因此适当的练习是大有必要的。在这里我们把练习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判断,目的是帮助学生加强区分楹联中的一些重要术语。

如出示一组春联,让学生运用平仄知识找出其上下联与横批。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适当地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中我就出示了拙政园联“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注:顺序打乱),并附上图片,让学生进行判断,这样其知识就被提到了运用的层面,除巩固了旧知,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感受到家乡的美丽,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标注平仄,找节奏点,进一步体会楹联的韵律美。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向学生展示一些自己的作品,让他们觉得“原来楹联就在我身边”。如在这方面的训练中,我就向学生出示了一副自己的作品——“春风醉柳拂红杏,雨沫漾萍吻锦鳞”,这样学生就会感叹“原来老师不仅知道,还会写”,于是学习兴趣就被提上来了,一下就活跃了课堂气氛。

3.对课训练。

鲁迅先生回忆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中,说到“正午习字,晚上对课”。所谓“对课”,就是对对子,学习对仗。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有了前期对《声律启蒙》的不断吟诵,因此在一定的学习阶段中,我们可开展“对课”训练,以达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的目的。比如老师说“风”,学生对“雨”;老师出“绿柳”,学生对“红桃”。从一字练起,一直练到七言、九言、十一言为止。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楹联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朝阳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昆山市班主任论坛比赛三等奖获得者。

篇5:岭底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这一学期,我校德育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走“以德育人、严抓常规、形成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取得了显著的德育绩效,并形成了鲜明的德育特色。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撑好一个支点,继续加强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建设,确保德育队伍的先进性。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为提高这支队伍的德育工作能力,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的德育工作的特色,我校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积极开展师德的学习讨论,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学校继续开展德育导师活动,落实“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

2、继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倡学生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未来自己创”这是我们的队训。发挥学生主观作用,培养学生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抓好一条主线,继续坚持常规教育

(一)继续发挥国旗下讲话、教师值周总结讲话这一德育阵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熏陶、激励、内化,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德育活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1)开展“弘扬雷锋精神,争当四好少年”活动。

(2)开展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活动。

(三)播下感恩和爱的种子,让心灵开出最美的花。

三、突出一个重点,继续强化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从小就开始并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是培养一个健全人的最基本的要求。我校一直以来都把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德育的主旋律。为了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化,树立学生的新形象,我校掀起以“礼仪教育你我他校园盛开文明花”为主题的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浪潮。这次“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主要包括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四部分内容。

四、树好一面旗帜,继续深化文化建设

环境育人,环境造就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性。各班都能充分利用各个阵地,展示各班风采、个性和特色。如今,学校虽小但优美、健康、和谐的文化环境已然形成了自身特色,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充分发挥着教育的作用。如今我们的学校已开始成为令人欣喜的“四园”,即团结向上、设施完善的“家园”;教学严谨、学风扎实的“学园”;身心健康,活泼和谐的“乐园”;环境优美、精神文明的“花园”。

五、拓宽一个空间,形成家校共建和谐局面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开好每一次家长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水平,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关爱学生。现在,家长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融洽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学校工作家长支持,家教困惑学校帮助的良好局面。

篇6:岭底小学三项治理处罚条例

今年以来,教育局全面加强“三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净化行业不正之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关于三项治理的处罚决定》制度,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通过各种场合和各种形式使每个教师都明确处罚的意义,并明确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二是层层落实。通过签订教师责任状、承诺书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对学校、教师进行了规范和约束。

篇7:岭底小学楹联教学计划

岭底小学李东湛

自实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我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核心,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近年来,在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团结协作辛勤耕耘,扎实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研究,走出了一条“科研促教、彰显特色、改革创新”的道路。

近年来,在校长的直接关心指导下,作了许多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师德修养

为了适应教改和素质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的新要求,我经常利用业务学习和校本培训的时间自觉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教师们一致认为教书与育人并重,作为教师不仅要准确地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们的共识。

二、加强校本教研,提高业务素质

1.目标明,计划强

每学期我都按照学校教导处的教研要求,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做到专项落实,及时总结。

对于教师的教学,我为自己提出了“四认真四加强”的要求。在“备课、讲课、辅导和评价”四个方面始终坚持认真的态度,做到了“备课教案规范化、课堂教学生动化、课后辅导经常化,成绩评价多

样化”。并要求教师在开展教研时注意“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对教材和教学过程的研究;二是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三是加强学法的研究;四是加强对考法的研究。

2.教研实,质量高

我认真执行学校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评课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和总结评比制度。

3.视野阔,纳百家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知识更新快的特点,如果不能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更新知识技能,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落后。我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改动向,获取最新教育信息。

三、展望未来,锐意创新

1.明确发展目标,创我特色。

2.进一步研究教与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8:乐清岭底——冉冉升起的旭日

1938年,中共地下组织在岭底一带开始革命活动。1945年3月2日,中共乐清县委领导虹桥起义,同年,中共瓯北县委发动屿北起义,并组建抗日游击队。中共浙南特委为了加强对瓯北地区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将乐清、永嘉两县抗日游击队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该总队中的无数革命志士曾在这块红土地上战斗、工作、生活。这一带日后成为浙南区委政治、军事领导中心,总部在较长时间内设在岭底。

此后的时间里,各路英才、有识之士聚集在此,在浙南区委、浙南游击总队的领导下,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前仆后继,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敌、伪、顽开展了无数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英烈的鲜血染红了岭底这块土地,浇灌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革命战争年代,岭底直接威胁着国民党顽固派的统治地位。1945年4月的一天,国民党派浙四团顽军1000多人,包围了岭底游击革命根据地,对泽基、南充、张庆三村进行清剿,把百姓的粮食、牲畜、衣服、棉被等全部抢光,并将三村2052间房屋在一日之内全部烧为灰烬。顽军这样做,不但没有达到他们想吓倒群众、摧毁根据地军民生存条件的目的,反而使广大群众更清楚地看到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狰狞面目,更加坚定跟共产党走的决心。大家纷纷表示,只要共产党在,游击队在,他们就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将革命进行到底。

岭底人民在极端艰苦的岁月里,从隐蔽坚持到重建武装主动出击,先后有1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岭底成为浙江省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区的名字也是岭底人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岭底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可惜经济发展不快。这里的老百姓依然过着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生产上山、长年住山的落后穷山区生活。由于受山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制约,长期以来,岭底的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到1979年,全乡人均年收入只有400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岭底人坐不住了,整个山区都沸腾了。他们提出“岭底人闯天下”的口号,一批批有志青年跳出山沟,走出山门经商办企业。2011年,岭底乡外出人员总收入将近十亿元。

致富的岭底人不忘家乡新农村建设,如今岭底高楼林立,道路平整,路灯亮丽。目前有12条通村道路按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7米,水泥路面宽度6米,总长度38.5公里,已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昔日身处半山腰的张庄村,今日成为公园式村庄,被浙江省政府评为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岭底老区人民为了加快致富步伐,纷纷购买汽车,搞起了运输和经商。岭底目前拥有小轿车近400辆,不亚于城镇水平。

乐清市政府非常重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重视老区交通建设。2011年5月,永(嘉)乐(清)公路开工建设。该公路全长9.7公里(乐清境内6.7公里),建成后将使乐清岭底与永嘉枫林两地红色老区连为一体,为发展红色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如今的岭底人正致力于挖掘和保护革命遗址,开发红色旅游景点,使红色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使革命老区建设更好更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如今的岭底,就像喷薄而出的旭日正在冉冉升起!

篇9:岭底小学楹联教学计划

安全隐患与排查情况:

1.龙头下水池冻破,3月15日 必须修好。

2.电脑室插座烧焦,立即更换。

篇10:岭底小学标准化建设自查自评总结

几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心校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学校管理日益科学规范,办学水平显著提升。现根据《固镇县标准化小学创建标准》对照《固镇县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细则》对我校教学装备、学校建设、师资配备、学校管理四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自查自评。现将我校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岭底小学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陌南镇岭底村。学校始建于1996年,后由于师生的活动范围较小于2007年搬迁到现址。现法人代表为张辉。学校占地面积约10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20平方米。现有教师11人,大专学历11人。小教高级教师4人,小教一级4人,在校学生180人。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拥有一支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理论水平高、综合素质强、专业基本功扎实、具有“敬业爱生、乐教、善研”的教师队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励精图治的岭小人将继续扬帆远航创造新的辉煌。

二、自查情况:

根据《运城市标准化学校创建标准》,对照《运城市义务教育标准化验收指标体系》,遵照中心校安排,我校遵循坚持标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了自评。

一是准备阶段: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把一关。校领导多次现场督察指导,保证了学校自评工作的稳步推进。同时也是促进我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历史机遇,全校教职工振奋了精神,在学校形成抢抓机遇、同心协力,为创建标准化学校努力奋斗的工作氛围。

二是实施阶段:自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自评工作,制定自评方案,确定具体要求和方法,对照标准收集资料、数据,对获取的资料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价值,并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评,最后将各部门的自评数据进行汇总,通过全体教师民主评议,形成详实的自查总结。

几年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科学、精细、规范管理。以培养和造就,世纪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以各种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理念为方向,实施“教研兴校”战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三风”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更新观念,优化管理,推进发展,促进提高。全体教师团结协作,敬业乐教,真抓实干,默默奉献,脚踏实地开展素质教育,一心一意谋求学生发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具体做好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德育,坚持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要培养和造就,世纪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把“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以德治校的基本方略,为了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少先队、班主任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健全的德育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德育工作制度是我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德育工作组织有序,常抓不懈。

(二)、抓管理,突出教学中心。

管理出效益。优化学校管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学校根据教师的年龄、素质、决策能力等方面,优化组合了学校领导班子,要求每个成员从自身做起,思想上奋发进取,关系上团结合作,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求真务实,效益上政绩突出。同时,学校还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1、强化责任意识,落实质量责任。

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使我校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常立于不败之地,我校坚定不移地实行教学工作岗位责任制和教学质量末尾淘汰制,夯实了学校领导班子和科任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职责、任务和工作目标,学校与包班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逐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确保质量责任的有力落实。学校将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记入班子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评优树模,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2、突出常规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始终把常规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在管理中我们坚持严、细、实、新的要求坚持实行常规教学全程量化管理,不仅保量,而且重质,既重效果,又重过程,尤其重视“备、讲、批、辅、检”关键环节的全面落实,不断细化和优化各个环节、各个步骤的操作及运行办法,学校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查课、评课,坚持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抽查各教师的上课、课外辅导、作业批改情况。督促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好“三个结合”即培优与帮困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全面”上下功夫在“提高”上添措施,向常规教学要基础,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把常规管理落实到每一位教师,每一节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本作业,每一次辅导。与此同时,学校还坚持不懈地实行单元过关检测制度,坚持每期举行一次学科竞赛,使“考、评、练”有机接合以考促教,相得益彰。

3、抓安全,确保校园和谐平安。

在安全管理上,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并严格落实制度。学校为每栋校舍配置了足量的灭火器,与各重点部位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安全责任制、安全责任追究制,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水电和各项教育设施等方面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学校、教师、学生的人身安全。将生命教育有机地渗透在各门学科、各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和课外活动之中,组织安全疏散演练,营造学校、班级、师生与同学和谐的人际关系。多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责任安全事故。

(三)、抓教研,提高教学效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革,学生的行为习惯、认知结构、知识需求也在随着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教研教改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我校始终不渝地坚持“教研兴校”战略,以“二十四教学模式”为载体,不断加大教研教改工作力度。

(四)、美环境,提高育人功能。环境造就人。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是稳定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在联校及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不断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扮靓校容校貌,努力改变办学条件。

三、自评结果

我们对照《运城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体系》认真自查,客观赋分,各项指标得分如下

篇11:楹联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一、楹联教学与修辞教学相结合

楹联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对仗,而对仗的核心是词句的对偶。对偶是高中语文修辞教学重点内容之一,把对偶修辞的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内容相反或相关的基本特征以楹联为载体展现出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化难为易。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两联一出,对偶修辞的知识要点便不言自明。

比拟修辞一直是修辞教学的一个难点内容,而楹联作品常常采用比拟修辞来表达联意,尤其在一些写景状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对联中,比拟修辞的使用更为普遍。如西湖冷泉亭名联:“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清泉缓缓流淌,仿佛危石在幽咽;月色如水,泉边的青松亦感清冽寒冷。联语赋予危石和青松以人的行为与情感,生动贴切地描绘出了冷泉亭清冷幽寂的环境氛围。鉴于楹联这一特点,我借助它来讲比拟修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结合比拟的类型,去找各式联语并加以分析,认识到 “鹊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这类对联是以动物拟人;“不容牡丹称前辈,只许寒梅步后尘”等对联是以植物拟人;“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这样的对联是以自然现象拟人。学生从中既掌握了比拟修辞的特点,又巩固了楹联知识。

楹联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两联讲解比喻。用“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直上青天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这两联讲解夸张。由于这几联联意通俗易懂,修辞特点鲜明,相信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楹联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我也积极引入楹联教学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许多名篇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然也会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于是我尝试用楹联导入新课,如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开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促织》时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导入,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的写作风格;教学《岳阳楼记》时以“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领起,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用楹联导入新课言简意赅,事半功倍,往往会收到奇效。

教学中我还尝试用楹联总结课文。在带领学生学习完选修教材中萧红女士的《回忆鲁迅先生》后,我先以教材中蔡元培评价鲁迅的名联“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为例,向学生讲解楹联的写法,然后让学生用楹联形式概括课文中鲁迅先生的形象,对此学生们兴致很高。用楹联总结课文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撰写楹联的能力。

学生们所写楹联虽稍显稚气,但充满了奇思妙想;虽不规范,但却鲜活生动。下面我把学生的部分楹联集录于此,也算是一年来尝试楹联教学的一点成绩:“严师教徒,传授民族傲骨;慈父待子,彰显暖意人情。”“有匕首,有投枪,文章字字见血;爱亲人,爱青年,生活处处真情。”“奋斗不息,执笔一声《呐喊》;英名永存,辞世万众《彷徨》。”“生病爱子,高呼怜子如何不丈夫;行文育人,宁愿俯首甘为孺子牛。”“尖酸,刻薄,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热情,平和,为新青年撑起蓝天。”“旷代之全智者,横眉冷对,为树人;现世之笑靥人,俯首躬耕,以育才。”“目光犀利,看透大江南北真真假假;秃笔苍劲,书尽人间冷暖是是非非。”

我在楹联教学中进行的这些尝试,旨在发挥楹联这一传统文学形式的魅力,让它在我们新课改的课堂上焕发青春,在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课文内容理解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篇12:寺庙楹联撷英

这些文笔、书法均佳的寺庙联,除少数一些是吟咏名山大川的写景抒怀之作外,很多都有歌功颂德的内容,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按今天的标准来说便属糟粕。不过,沙里藏金,闪光的东西还是有的。

如某寺司命殿有一联,便是从破除迷信的角度,批评了人们的愚昧落后: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精神!

还有一联也很有趣,是某君书于一所破败庙门上的:

我若有灵,也不至灰土处处堆,筋骨块块落;

汝休妄想,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

此联讽刺深刻,说理充分,且又对仗工稳,堪称佳作。

在反迷信的楹联中,更有一副流传甚广的好联,相传为廖鹤年所撰:

经签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

钱财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简捷明快,入木三分,颇具醒世作用。

寺庙佳联中还有一些是以神的口气,或讽喻好吃懒做者,或鞭挞为富不仁者,嘻笑怒骂,妙趣横生。如一财神庙联:

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不做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教我为难!

据说,四川峨眉山灵官庙有一联,对警戒贪婪与邪恶颇有力量: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手黑,岂知头上有青天!

近些年,一些古寺旧庙得到了修复开放,供四方游人观赏。但是,一些人也乘机宣扬封建迷信,意在骗钱取财。针对这一现象,湖南湘乡县云门寺的管理人员撰一长联,悬于寺门入口处:

坐守龙城数百载,军阀官僚,杀人遍地,地主恶霸,抽筋剥皮,未曾闻发一言,救一命,说什么普渡众生,慈悲为本?

塑就金身三丈余,晨钟暮鼓,响声震天,天香明烛,腾烟起雾,不消把账来算,底来盘,该知道礼敬菩萨,浪费太多!

上一篇:[41KB]山东大学2000年高等代数考研试卷下一篇:楚汉传奇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