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宪法展有感

2024-05-03

观宪法展有感(共14篇)

篇1:观宪法展有感

人文的演变兴衰

——观古文展有感

江南实验小学五(2)班 徐漪纯

今天在老师地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二楼电脑室的甲骨文和书法。让我充分了解人文的演变和兴衰。

一进电脑室的门,我就被那挥毫气宏,笔墨魂灵,刚劲有力的书法所吸引。那刚劲有力的草书;那像水一样柔,如风一样轻的簪花小楷;还有那虽然长的千奇百怪但意思却简单明了的甲骨文……

老师还告诉我:“人类自公元1899年发现甲骨文开始,出土带字的甲骨文已超过16万片,但这些文字能认识和隶定为汉字的才有1723字,不认识的任有2549字,另有合文371字。”

其中,“家”这个字的甲骨文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个宝盖头就像是一个遮风挡雨的屋子,而下面的那个“豖”就像在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而父母就是为我们撑起那个遮风挡雨的屋人,这个甲骨文就体现出家是多么温馨,多么温暖啊!那“水”字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就像一条河一样,那四点就像是被哪个顽皮的孩子弄起的涟漪……

中国的古文化是那么的博大精深,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篇2:观宪法展有感

石岐实验小学六(2)赖小碧

本星期,我校在乓乒球室举行了一次:“优秀作业展览”就是把各班同学的优秀作业全部展览在这里,让同学来参观,来学习。

今天下午第二节课,老师就带领我们到乒乓球室参观了这次优秀作业展。一来乒乓球室,我们就可以看到各个班级的优秀作业。有作文本,《硬笔习字册》,《数学学习辅导》,《数学练习册》英语优秀作业写话,手抄报„„各班展出的优秀作业,本本的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本本的内容都那么精彩。

其中,我觉得质量最好的是六(5)班同学的作文集。在六(5)班的优秀作业展览台上可以看见一本本外表精美的作文集。这些作文集是六(5)班的小作者写得最好的作文。一打开作文集,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的资料和目录,接下来就可以看到一篇篇好作文以及一些精美的插图。

同样让我佩服的是一本六(6)班郭家贤同学的作文本。在这本作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写的800至3000字的作文,她写的这些作文不但具体,还非常生动,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篇3:观武强年画展

还没进馆,远远地我就看到了贴在博物馆大门两侧一对白、一对红的高大威猛的门神,色彩对比是那么强烈,让人炫目。门神也是武强年画中重要的题材之一!这两对门神让我对武强年画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进入展厅后,明快、舒畅、鲜艳的颜色令我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构图更是叫我不知看什么好,直嫌眼睛不够用。于是,我把它分为了几类进行欣赏:门神神祃、民俗风情、花鸟组字、经史故事……我认真仔细地看了起来。其中最令我着迷的是花鸟组字。这些图近看是一幅幅美丽逼真自然的风景图,远看是随意潇洒的汉字,真是耐人寻味。还有一副对联图让我印象深刻:初看这些字哪个也不认识,仔细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字中有字,每一个大字都是由三四个小字组成的,整幅字就将八仙的行为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六子图却是这些年画中最为经典的,我也细细品味了一番。它的绝妙之处在于两个小孩儿共用一个头,一个躺着的,一个趴着的,所以在六子图中就出现了有六个小孩儿但是只有三个头的现象。那些小孩儿一个个憨态可掬,让人喜欢得不得了!

我走着看着,看着走着……“咦,前面怎么有那么多人?”我连忙跑上前去看个究竟,原来那里正在举办让小朋友自己印制年画的活动。我最喜欢自己动手了,赶紧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老师先帮我用刷子蘸上颜料均匀地涂抹在刻板上(多了会使画变花,少了会印不上去),然后把宣纸平铺在上面,用特制的工具轻轻地在上面推刷几下,小心地揭开,一匹活灵活现的小马就跃然纸上了。接下来还可以按照这样的步骤套上别的颜色,使小马看起来更漂亮。等所有步骤都结束了,我就拥有了一匹属于自己的小马!

漫步在武强年画的展厅中,就像漫步在艺术的殿堂里。它让我增长了知识,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它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最后我想以我自己写的两首诗来表达我内心的感受:

观武强年画展有感(一)

微风在窗外轻轻地吹,

展厅里只听见人们的脚步声。

我徘徊在思绪和现实的中间,

欣赏着,赞叹着,

聆听着,感受着……

在色彩和线条的世界里,

慢慢地,慢慢地……

我拥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观武强年画展有感(二)

博物馆里,

我印了一匹小马。

它乖乖地,

跟我回家。

夜里,

我唤它出来,

带着我,

到处飞行。

评委会意见:

篇4:纸境观心王濛莎水墨展

王濛莎在艺术上的探索都以纸为方式,水墨为语言,在造境观物中向传统致敬。她的绘画在3个方面向传统水墨提出了挑战,那就是笔墨、色彩、空间。中西方在绘画源头上的差别,是中国的散点透视和西方的焦点透视的差别。目前很多像王濛莎一样的实验水墨画家,在透视上非常西化,他们用中国的毛笔,画的是西方的思维。王濛莎将自己的绘画空间从三维拉到二维,在运笔、布局等各个点上放松一些,不再那么教条,用色讲究西式的叠加而不是晕染,用笔则讲究中式的一波三折。这些绘画在中国“简”的美学和西方“叠加”的美学中寻找平衡,不追求宏大、汹涌的派头,赋色清丽、线条敏锐,无论题材和内容都透露着女性主义和江南气息。作为典型的江苏无锡人,王濛莎喜爱把秀美的东西放到画里,而不是慷慨地涂抹大山大水,她的绘画带来的更多是心灵感受,正如她所期待的,画和观者能够互相走近。

在绘画精神上,她以心为内里,画面为表情,在当代的语境中关照自身。作为艺术道路上的行者,王濛莎对传统书画的精髓有颗膜拜之心,但又不妄自菲薄。她意识到新文人画在这个时代面临断裂的危机,心里感到惋惜,认为新的水墨画无论在形式上怎么打破,精神上还是应该传承下去。无论新文人画将走向何方,好的趋势将给人启发,坏的趋势也会产生某种暗示,或许新文人画的终结正是这个时代应该要的?她将这种哀而不伤的情绪带入画中,做好自己的点滴,希望每一笔对得起绵韧的纸性和自己的心灵感受。

篇5:观科技展有感

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看到有的同学还在操场上忙着科技展工作,还有老师在指挥者搬桌子、摆展品……突然学校里的广播响了”各班班主任请注意,带领同学们到操场上参观!“在 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规规矩矩地排好队走出了教室,来到操场上。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科幻画, 有节能的、有环保的、有节能汽车、宇宙飞船和火箭……,他们画的非常棒,自己想什么就能用绘画展示出来。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幅向日葵加油站的.科幻画。这幅画画的是”向日葵“把阳光传输到车里,让车子不用加油利用太阳能就能够跑起来。这是一个节能环保的科幻画。其实我在电视上就已经看过有一个国家已经研究并通过实验生产出了这一类汽车,只是现在还在试验阶段,希望这类汽车早一点大批生产使用,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减少污染,一举两得。 我长大了就买一辆这样的汽车,开着它周游世界。

我们接着往前走,一个个既好看又特别的小制作立刻让我两眼发光, 有智能手电筒、小台灯、电风扇、还有风力电车、神奇电磁铁、会发光的花、纸牌魔术等等。我最喜欢的要数”风力电车".外观小巧、美观,不用油,不用电池,靠风力推动前行,速度快,节能环保。

篇6:观菊花展有感

今天,阳光灿烂。我和妈妈吃过早饭去香坊公园看菊花展。

到了香坊公园,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花香,甬路两侧和草坪上都摆满了菊花。菊花的颜色非常鲜艳,有白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紫色的„„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十分漂亮。聪明的园艺工人把菊花放到树干上,远远望过去,就像树上开满了菊花,我和妈妈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叫“菊花树”。

我和妈妈随着人群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公园正门,妈妈拉着我大声说:“你看那是什么?”,我朝着妈妈手指的方向望去,两条黄色的巨龙横卧在我们的眼前,我和妈妈跑过去一看,原来是菊花做成的。我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园艺工人的聪明。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在繁花落尽的中秋时节,菊花依然带给我们无尽的美丽。

我爱菊花!

篇7:观美术展有感专题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合肥美术展览馆参观中国山水画艺术展。

首先,刚一走进展览馆,我就被展览馆气势磅礴的建筑气势所震撼,它的外观就像一座金字塔,挺拔地矗立在那里,像一名忠诚的卫士一样守护着一件件国宝。

当我走进去以后,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中国着名山水画家阚维民的山水画。他的画充满朝气、栩栩如生,感觉这画的景象似乎就在我的眼前,山水充满灵动性,远处的鸟儿用力着飞着,似乎想要冲出这幅画似的。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了一副画,就是四大君子——竹子。这幅画是罗序伦画的一副竹子画作,名字叫做报竹平安。这画上的竹子就像解放军一样,笔直地站在那儿,看守着这块土地,让人真的很有安全感。

最后我看的一幅是由中国着名山水画家高宗根画的春晓,春晓这个词儿让人感到很温暖,但是这画哪儿让人感到温暖呢?噢,原来这幅画中的松树旁边有一颗迎春树,这颗迎春树就能让人知道这幅画的季节是春天,虽然旁边的树孤零零的,但是迎春花让人感到温暖。

走出美术馆后,我被那一幅幅画所震撼,同时也为中国的画家产生由衷的敬佩。现实中真实的景象就这样的在他们的笔下所保存下来。我也看过其他类型的画作,像油画等。但是还是感觉中国画最美!我也立志想要做一名画家,留下一幅幅传世之作!

篇8:建构主义学习观研究新进展

一、对建构主义的理解

建构主义存在多种理论流派,当前影响较大的有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此外还有社会文化认知观点、信息加工的建构主义、社会性建构论及控制论的观点等;建构主义也被视为不同形式的表达,有外源建构主义、内源建构主义及辩证建构主义之分。

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前景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较之认知主义更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认识,强调以自己的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外观表现,包含“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内容,注重“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它对后现代广告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整套道德伦理方面的传统价值观。虽然后现代主义注重对传统文化的颠覆,但在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后现代广告表现出非彻底的颠覆性,而是注入了传统文化的痕迹。

“仁爱”是中国广告最强有力的表现特征,中国人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联系。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和谐、安宁、尊老爱幼、讲伦理、讲仁爱这些都可以通过人情味来表现。“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是一个中国人都再熟悉不过的广告了,这则广告在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礼品广告中的子女孝敬父母的温馨场面,而采用3D人物营造出两位老人翩翩起舞的场景,更多地体现出老人的健康和活力。同时,它把一个营养品的广告转变成礼品广告,让消费者重新看待营养品和礼品的关系。脑白金广告在颠覆传统广告模式的同时还基于中国人对老人的孝道和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儒家思想。广告语巧妙地抓住了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时机,把产品塑造成为协助消费者了却心愿的情感帮衬,切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诚信观念是中华民族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儒家讲究“仁、义、礼、治、信”这里的“信”指的就是信用,这种道德规范对后现代广告文化也有重大影响。香港集友集团的一幅印刷广告,画中采用中国传统的红底黑字方式,硕大而稳重的“诚”字与紧紧相握的双手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加上“集友银行,您忠实的朋友,携手今日、发展未来”的广告文案,诚恳之情溢于言表。美国运通银行的信用卡针对中国人做广告,使用“一诺千金”的成语为标题,有力地宣传了运通金卡的信誉与地位,也符合了中国人的心理。

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实。由于各人的经验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因此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涵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人的学习本质认识的发展,有关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极其迫切的实际需求。有关认知与学习的情境理论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

1. 对知识本质的认识

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探讨中都涉及对知识本质的论述,有论者认为知识是对有关世界意义的建构或创造,知识是个人与别人经由磋商与和解的社会建构。也有论者认为提出知识的本质是解释和假设,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积极建构的人不同,看到的事物则不同,对于世界赋予的意义更不同。因此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建构性、相对性、情境性、社会性、复杂性、默会性,同时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这种观点反映在教学过程上,表明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2. 对学习者的认识

在传统的学习观中,学生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

4.2.2突出喜庆圆满和诚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向上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喜庆热烈、欢乐祥和的气氛对广告表现影响至深。“百事可乐”春节期间在中国做的广告,外国人穿大红唐装,手提大红灯笼,背景是中国传统的春联,对中国受众极具视觉冲击力。尤其广告语“百事非常可乐”抓住了中国人在传统节日里追求圆满、吉祥喜庆的心理特点。像这样的以喜庆圆满形式的广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国内公司或国外公司创作的广告在创意中都不约而同带有中国民族的文化特色,这样更能被中国的消费者所接受。

毕竟中国不同于西方,不管在意识形态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西文化都有很大的差别,并且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也决定中国人不可能像西方人那样去反传统、反中心、反权威。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地套用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的模式,要保持我们特有的中国传统民族创意思维,舍去封建文化和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不利因素对我们创作的潜意识的影响,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创意的灵感,并结合现代广告学和经济学等科学的理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后现代广告,为广告创作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使中国的后现代广告创作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与内涵,这样中国特色的后现代广告才能在世界广告业中独树一帜。

参考文献:

[1]瑞泽尔主编.后现代社会理论[M].华厦出版社,2003.

[2]杨晓军,许舜英.意识形态与后现代广告[J].国际广告,2001.

[3]张法.后现代与中国的对话[J].文艺研究,2003.

[4]陈娟等.论中国现代广告文化的民族性[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539-540.

隐性辍学学生群的基本结构

———《隐性辍学论》之二

兰靖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昆明

摘要:隐性辍学的学生群是一个核心明确、外缘模糊、具有张力、变动不居的球形群体。这个群体的核心部分十分明确,是由“差等生”构成;外缘部分相对模糊,是由“中等生”构成。这个群体的存在基础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兴趣和对学校生活缺乏热情,因而形成隐性辍学的内部张力。这种张力不仅使“差等生”的隐性辍学程度越来越深,使“中等生”逐步滑进隐性辍学的泥沼,而且使“优等生”成为这个群体的潜在构成部分。这个群体的构成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内部张力和外部因

灌输的对象,事实上学习者有着天然的主体性,学习者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有着自己去发现知识的潜能。学习者既是自我学习过程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学习者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是以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流经验来确定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

3. 学习过程的建构主义理解

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是所有建构主义理论者共同的宣告,它有以下特点:

3.1多元化的双向建构。首先学习是在对新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时,在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即存在一个双向的建构过程,就是所谓的同化和顺应。再者,学习者在通过使用先前知识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被利用的先前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为此学习者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灵活性”。因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所以建构是多元化的。

3.2多维化的时空限制。在主体建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知识的建构受时空和环境的制约。知识离开了时间、空间和环境,就失去了真实性,对于学习者来说就不是有意义的学习。网络空间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随着网络在教育中的逐步普及,有关网络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有论者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教育观:学习自动的意义建构过程。

三、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启示

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日渐显示出其生命力,各种类别、各个层次的教学纷纷从中汲取营养,研究者也试图以此发展新的教学理论来更好地指导教学。

1. 对学科课程教学的启示

在学校德育中要重视学生早期道德教育,创设有针对性的道德情境,同时德育内容应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德育过程要注重学生主体化以尊重差异,实施个性化德育。英语教学要尊重学生个体,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注重学习者对英语学习过程的感悟并培养自我激励的学习者。生物教学则要优化和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在合作与互动中学习。还有论者根据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提出有效的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应使学生形成对运动项目的全面理解及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

2. 对不同类别教育的启示

有论者提出成人教育应采取以下方式:问题定向学习、自我监控学习、情境化学习及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体性任务。在学前教育中学习应从属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

张念蒙

素的强弱变化,都会影响隐性辍学学生群的变化。因此,缩减核心、减少张力、增强外因成为克服和防止隐性辍学的关键。

关键词:隐性辍学学生群基本结构

在《辍学与隐性辍学辨析》中,我们从学生来源的角度简要分析,认为隐性辍学的学生来自“名在人不在”、“人在心不在”、“人在爱不在”、“人在力不在”四种类型的学生。这四类学生的不同点是来源不同,共同点是均非学籍意义上的辍学生,

平,引发最适宜的认知冲突,以便让幼儿在积极的活动中学习,同时要接纳幼儿的错误,并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脚手架”,注重协作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创设自主探索的支持性环境。在普通学校教育中要改变传统教师角色定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的学习以更大的自由度,总之,一切支持学生的“学”,以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四、对建构主义学习观研究的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观是从建构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对知识的本质、学习者及学习过程进行新的诠释,以期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学习。从当前来看,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研究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一些变化,并对教育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仍显不足。

首先,对建构主义理论本身的认识还有待深化。现在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较多的是主体对知识建构的结果迥异,对建构的方式涉及不多,建构主义所偏重的是过程还是结果,它的特色是体现在过程还是结果上,或是过程和结果的统一还没有达成一致。

其次,目前的建构主义研究依然处于“搭架子”的阶段,在对建构的内容研究上涉及较窄,除了知识的建构,意志、情感的发展是否也能纳入建构的过程;就知识本身而言,是否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可建构性,知识的建构是否有范围限制抑或是应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不能建构的知识应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

最后,研究者从建构主义理论中所得的启示在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不够强,当然这与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有关,建构主义理论本身依然处于发展的阶段,再加上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后结构”主义,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的色彩,这是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因此在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建构主义本身进行建构。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哲学对传统的学习观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本文对知识的本质、学习者及学习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获得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知识,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晓华.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参与式学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2]魏明霞.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前教育的启示[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谭立雅.建构主义学习观给英语教学的启示[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

[4]李冬青.建构主义学习观中教师角色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

[5]王国臣.建构主义教学论与教学模式改革[J].武警学院学报,2003,(12).

篇9:郭霁红用影像展观内心世界

本期影人:郭霁红

中国首位新生代电视文艺女导演,央视综艺栏目《中华情》总导演兼制片人,连续四年担任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助理导演、副导演,连续七年担任央视全球现场直播中秋双语晚会总导演。

摄影之友:平时使用的摄影器材有哪些?

郭霁红:其实我只是热爱摄影,对摄影的器材并没有过多的研究,平常使用的就是佳能Eos 50D和18-200mm的标配镜头,之前我先生送给我一个徕卡的胶片相机,虽然有些旧了,但有时候会拍出特别不一样效果的照片。最近想要买几个定焦镜头,尝试一些新的拍摄感觉。

摄影之友:对于女性视角的拍摄有何见解?

郭霁红:我一直坚信,只有你深爱着你的拍摄对象,你才能拍出最美的画面。女性视角常常会被认定是更加细腻更加敏感,其实这么多年的直播晚会导演的工作经历,已经让我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再加上多年的海外演出的实战经验,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加完整的了解,我认为弱水三千,摄影并不能做到全面的展现,我只愿取一瓢饮,通过摄影能传达出我对电视文艺工作和中华情深沉的爱。

摄影之“魂”大于“形”

与摄影结缘也有一些年头了,但是导师的一句话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无论是做文艺晚会还是拍摄图片,作品中都一定要有“魂”。

我与摄影的接触也有一些年头了,作为一个文艺节目导演,从工作以来,我一直记得导师的教诲。还在上学的时候,记得一次作业老师让写一篇散文并进行配乐录制,我写的文章情感细腻,辞藻比较华丽,后来导师对我说,辞藻的堆砌是很空洞的,这样是不行的,你可以用华丽的辞藻来为你的文章增色,但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服务于你表达的思想。好的散文应该归纳出一些哲理的东西,看完后让人有一种感悟和启迪,文章应该有一个“魂”。所以直到今天,我在做文艺晚会时总不会忘记这个“魂”字。同样,在每一次摄影创作的时候,老师所说的话也一直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每一幅摄影作品也都应该有一个“魂”,也就是摄影图片的主题思想,这是一幅作品成功的关键,它远远地大于摄影作品的表现形式,构图、灯光、色彩这些元素都是为了这个“魂”来服务的。正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自从我开始接触摄影的时候,就希望可以把我内心感受到的这个世界的美,这个世界所带给我内心的震撼,用我手中的相机拍摄下来,最后将作品展现给观众,让更多的人也能感受到世界带给我的心灵悸动。所以每一次的拍摄我都会认真对待,虽说现在数码相机拍摄比较方便,可以随意删减拍摄图片,但是我不会简单随意地按一下快门。我会事先在我的脑海中构思好我想拍摄的东西,然后通过构图、灯光、色彩等等很多艺术手法的配合表达出来。

“趣”之缅甸

在拍摄的时候经常会发生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今年在缅甸的趣事,至今令我难忘。

就在今年的四月份,我们《中华情》栏目组赴缅甸举办了一场《感知中国-缅甸行》文艺晚会,晚会中穿插了三个文艺专题片“导演手记”。片子在缅甸的首都内比都、蒲甘、仰光等地取景拍摄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蒲甘拍摄的经历。为了拍摄最美的日出,每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大概是三四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就起床扛上自己的拍摄设备出发。

缅甸人日常生活中参神拜佛是常事,而且要求信众必须一路赤脚走去,不允许穿鞋或袜子。更不能对寺庙、佛像、和尚有任何轻率的举动,如:不能跨坐佛像上拍照等,这些行动会带来麻烦,甚至被判刑,也不能穿过短、过透的衣服。我们必须赤脚登上佛塔,但是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早上我们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脚却踩在彻骨的冰凉的地面上,而到了中午,地面又变成的滚烫,就像是把脚踩在了烤炉上,那种滋味真的是特别难受,也特别令人难忘。还记得我们这一群摄像师跳着脚抱着脚架在高达45℃的洋灰地面上跑来跑去,但是因为我们对于摄影的喜爱,所以完全不会觉得辛苦,反而会觉得很幸福。不过现在想想当时的情景,嘴角都会上扬情不自禁的,这些都是拍摄中的趣事都是最深刻的回忆。

篇10:观作业展有感(最终版)

四(1)班何一佳

“啊!太好了!——四年级作业展览今天开始!”老师说,“你们要好好的看一看别班作业的优点和缺点,以后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哦!”

开始观看展览了。只见同学们一窝蜂的围在我们班的作业间,争先恐后地看看自己的作业是放在好的作业里还是不好的作业里。作业被分到好的里面,同学们的脸就像鲜花一样灿烂;作业分到不好的里面,同学们脸上就晴转多云了。同学们看完作业就奔向作文的天地。

突然,只听见“哇!”的一声,我便朝声音的方向奔去。啊!怎么会这样呀!三年级小朋友的作文竟然比我们四年级哥哥姐姐的还写的多,看来我们四年级同学真的要努力呀!

这时,又听见那边传来一声声的赞叹:啊!多漂亮的字,多整洁的封面呀!我想,我们以后一定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随后,我看到了几本不好的作业。“啊!太糟了!”只见封面上画着一些图画,翻开看看作业更是错误连篇,而且本子都折角了。老师改这种作业真辛苦呀!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不多,但却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啊!我爱这一次作业展。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

作业展览观后感

四(1)班李玉洁

星期三下午,我们学校进行了三、四年级的作业展览。上第二节课时,刘老师说等下我们去远程室一定要好好观看,从中找他们的缺点与优点。我想:“我的作业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我带着疑问进了远程室。

到了远程室,同学们一窝蜂的冲向自己班上都想看看自己的作业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我也不例外。我看见我的作业本在旁边,说明是不好的,我的心一下子变得

失望起来。我抬头看看同学们,有的看见自己的作业在好的地方,脸上露出了开

心的表情。有的看见自己的作业在不好的地方,脸一下子变得晴转多云。紧接着,一声“呀”的声音把我的目光投向那个同学的声上。我跑向她,只见那本练习册

上的字工工整整,很少有改正带、改正贴、改正液的痕迹。

我到了三(5)班看了黎铭心的作文和练习册。黎铭心的作文有我们四年级

这么多,而且里面有优美的句子和幽默的句子。比如优美的句子;鹅湖公园人山

人海,就好像一座大城市。看了她的作文,我才知道,我的作文一定要用好词好

句。她的练习册封面上保护的很整洁,没有乱涂乱画。翻开里面,她的字端端正

正很漂亮。里面非常有格式,每一课的练习册都写了得分、整洁、订正。她几乎

每课都是双百分。我翻了一个男同学的练习册,他在封面上乱涂乱画,里面的字

歪歪扭扭的一点也不美观。

我们参观完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这几分钟,让我受到了巨大的启

发;以后写作文内容要多,多用好词好句,写作业要注意格式、整洁、端正。让

老师改得舒心,家长看的放心!

作业展览的观后感

四(1)班谭颖茜粼

那天,学校组织我们看作业展览。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学习那些写的好的作业。我们都把作业搬到三楼的远程室去,分好做的好的作业和需要努力的作业。轮到我们参观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去,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班上的作业里东翻西找,真想看看自己的作业是在好的里面还是在需要努力的里面。有的同学哭丧着脸,知道了自己的作业在需要努力这里面,有的同学脸上洋溢着高兴的笑容,知道自己的作业在好的里面。

你看,那两个同学共同捧着一本作业本,爱不释手地翻看着,手在上面指指画画说:“这个同学的作业真干净啊!而且字写的真棒,没有折乱,整整齐齐的,这样的作业看起来真舒服呀!”

我随便翻阅了三年级几本写的好的作文。仔细一看,惊呆了。三年级的作文字数有四年级的那么多,而且里面也用上了很多的好词好句,字也写得很好,小巧玲珑,字迹的颜色也相同,错别字很少。

我还看了一些需要努力的作业,他们在封面上涂涂画画,非常不干净,里面的字也写得非常马虎,这样的作业简直看不下去了,老师改到这样的作业不知要费多大的精力呢!

篇11:观美术展有感作文500字

昨天我和妈妈兴奋地乘车到了目的地,美术展早已是人声鼎沸。我和妈妈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融进了熙熙攘攘的人流,首先来到了一处僻静的角落,映入眼帘的便是数不胜数的栩栩如生的大师画作。我看到了一幅别致的油画:一位端庄的女子静静站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她的脸上挂着淡淡的忧伤,漆黑的双眸无神地凝视远方。哇!我惊呆了,如此完美的作品,这位作者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啊!静静观赏了一会儿这幅画,我们又向前走去。

一幅色彩艳丽的画作迅速抓住了我的眼球。我忙不迭地奔过去,哦,这是一位业余画家的作品:《山村》。画家只用寥寥数笔就将一副美轮美奂的山景图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赞叹。

篇12:观宪法展有感

---观“永远的雷锋”主题展有感

今天早上学校组织了我们一行人参加“永远的雷锋”大型主题展,老实说,在去的途中我心里还一直嘀咕着:雷锋展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后面发生的,颠覆了我之前的认识。

在校车快到达展区的时候,透过玻璃窗我看到了许多其他高校的校车和我们往同一方向走,这样的场景顿时让我觉得这次参观活动并非是我想象中的那样无意义,无价值了。想想:3月是雷锋月,然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有正真向雷锋学习过什么呢?想到这我自己都愧疚了。我想学校安排班级学生干部来参加这次展览也是有目的的,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习雷锋,在班级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进入展区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雷锋同志洋溢着笑容的画像,有很多他的照片,记得当时我还和旁边的同学说:你看他的照片,笑的真“傻”,真可爱。是的,雷锋就是一个看到会让你感到温暖的人。随着参观的队伍,我渐渐了解了雷锋的许多事迹,确实他的有些做法让现在的有些人不懂,不乏有人骂他傻,就知道帮人,不知道善待自己。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因时代的不同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变化这一客观规律,但是最本质的东西我想应该不会变。那就是:有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热忱的心。

展区内有这样一句摘自雷锋日记的话: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犹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颗螺丝钉。这句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一句话,在今天又让我有了新认识: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但在工作中和学习中首要的是要相信我们自己,相信我们能够把事情处理得更好,我们每个人都应去挖掘自己的价值。

我们说雷锋的生命短暂的,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绝不是他那短暂的二十几年,更是一种我们中华民族需要传承的精神和文化。所以,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中也有一批一批的雷锋同志。在这次展览中就列举了许多这样的人物,例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退休职工杨玉仙,她倾尽毕生积蓄捐赠建成两所希望学校,17个兵工爱心书屋等。作为共产党员,她永不言退。而对于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也能够践行终生。她这一生可谓可歌可泣,这样的党员精神也是值得我我学习的。

社会中有太多的雷锋,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社会会传递着爱心和温暖,记住:他们不是傻,而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们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就更应该理解他们,并且学习他们助人为乐的宽阔胸怀,而这些更是一名党员需要践行的,我们要将学雷锋落实到行动中去,把自己这颗螺丝钉永远拧在祖国的舵轮之躯上。

篇13:观舞蹈作品《海子》有感

艺术是一门由心而生的创作, 无论是舞蹈、绘画、音乐还是戏剧戏曲, 每一个艺术的创作都会有心灵的感染, 总有那么一部分会触动你的心弦。但是在现在的社会, 看看我们的艺术, 大多都是商业化的操作, 再看看我们的艺术作品大多也都成了商业品。舞蹈是人类最早的一门艺术, 当我们人类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 我们已经学会了舞动自己的四肢和身体, 这是多么真实的舞蹈。但是, 再看看现在我们的周围, 社会上所谓的舞蹈已经慢慢在变化。真正的舞蹈去了哪里?它诞生以后怎么就可以不夭折。

又想起2012年7月的下旬, 我们在国家大剧院观看了《海子》这场演出。它把诗歌、戏剧和舞蹈很自然的结合起来。让我们走进海子, 了解、猜测他的内心, 这也体现了艺术的创作来自于对生活的好奇。大家都在疑惑像海子这样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怎么就会选择了不归之路, 答案也许就在《海子》。

在这里舞蹈不但能与音乐结合, 而且可以和诗歌相融。用海子的诗歌, 演绎海子的故事, 体会着海子的忧伤。都说一个好的舞蹈要具备三个条件:伤感的, 敏感的, 性感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刺到人的内心, 体会人生的真谛。我想《海子》是忧伤的。

但是在当代社会现在的舞蹈大多已是其它艺术的附属品, 唱歌的时候来个歌伴舞。在我们周围也不难看到, 某些庆典的时候来个劲舞热闹一番。中国近几十年的舞蹈虽然有抒情舞, 特别是民族民间舞, 但创作舞蹈从来都是或明或暗的强调思想内容, 造成舞蹈作品的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 走向公式化, 概念化。

那种体现人最质朴的舞蹈越来越少, 我认为《海子》带来了诗歌, 同时也带来了最质朴的舞蹈表现, 以及中国的舞蹈究竟要回归到什么地方去?在《海子》中, 导演大胆的运用了偌大的充气体, 表现大石头。这在舞蹈现场是很少见的, 一般庞大的道具是很阻挡舞蹈的发挥的, 但是在这里, “石头”的出现是那么的自然, 导演大胆的尝试, 还原了当时海边真实的情景, 少年们绕着石头的嬉戏, 还原生活的真实。这和我们一般的歌伴舞、舞蹈表演有着性质的不同, 是人生真实情感的再现。

在这里不得不让我想起, 在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上, 张继钢老师编创的舞蹈《牵手观音》, 你会发现整个舞蹈唯美无比, 灯光、音响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使人“看到”一个活灵活现的牵手观音。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这个舞蹈主要是在一条竖线上发展的, 一个人举手摆手, 很普通, 但是几十个人在竖线上一起或依次举手摆手却大有不同, 出现了让人震惊的画面。一个正真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 也许无需太多花哨的东西, 无需复杂的队形和高难度的动作。只要用心去创造, 真正的艺术就会产生, 就会让人感悟和过目不忘。它和《海子》是不一样的舞风舞派, 但共同组成了中国现在的舞蹈。

舞蹈作品《海子》让我想到, 也许中国舞蹈前60年是共性风格大建设, 那么后60年应是个性风格得到张扬。中国需要更多的个体舞风。大舞风的丰硕, 需要更多个人舞风舞派的构成, 有古典的, 现代的, 有民族的, 国际的, 有抒情的, 有唯美的, 有体现人间的千千万万的。就像《海子》, 虽然它不能称之完美, 但是它可以说是一种回归, 是舞派舞风的个性张扬。如果说中国舞蹈前60年舞风是混杂的, 那么后60年应有更广阔的包容性。只有最大的包容才有多样性, 真正的多样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作为在一线直接接触学生的教师, 对于学科的方向, 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即便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现在艺术商业化的局面, 但我们依然要坚守艺术的真谛, 把这种思想传递给自己的学生, 感染他们, 真正的艺术会产生美和给人以人生的启迪。

在课堂上我也发现, 作为一个艺术学生的迷茫, 你问她们, 为什么要学习艺术?真正的喜欢艺术吗?至少一半同学的回答是否定的, 毕业后她们首先得为自己的生计打算, 有些不得不进入各种各样的演艺团体, 不得不暂时的随波逐流, 社会需要看什么样的演出, 我就跳什么, 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之后再说什么心中的艺术创作吧。这就是社会的残酷, 我只能说, 孩子们你们这样做没有错, 我们不能要求你们饿着肚子去创作, 但是要记住, 在生计问题不是问题的时候, 重新找回真正的艺术, 多元的发展舞蹈艺术, 提高自己的审美。

舞蹈作品《海子》作为新的舞蹈艺术, 带来舞蹈审美的多元性, 舞蹈审美的多元, 必须追求更高的审美境界。

摘要:现在舞蹈作品越来越多, 但是大多已是其它艺术的附属品。一个正真的作品, 一个好的舞蹈, 也许无需太多花哨的东西, 无需复杂的队形和高难度的动作。舞蹈作品《海子》, 使舞蹈不但能与音乐结合, 而且可以和诗歌相融, 让我对它有了不一样的舞蹈体会。

关键词:舞蹈作品,《海子》,观后感

参考文献

[1]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2]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9.

[3]钱亚梅.从社会阶层分化透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J].探索, 2005, 01.

[4]资华筠.中国舞蹈.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篇14: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7-000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继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政策主张,发展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十八大报告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点,进一步丰富充实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内容,对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中国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1]416的过程中已经包含着大量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充分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践观、社会观、历史观中。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对生态问题的研究形成专门和系统的论述,但他们所反映的生态思想却极其深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思想主要是在论述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中体现出来的。马克思指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对象性的存在物,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2]。人类社会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一个有着特殊发展规律的部分。人具有意识的能动性,人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自然同时又可以通过意识指导实践来改造自然界。自然界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3]。因此,人类在改变自然界以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很容易造成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失衡,产生矛盾,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强调要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明实践是感性的、对象性的物质活动,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56。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进行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自从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人类的实践水平总是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把握经历着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因此,人类在实践中容易违背自然规律,对自然界、人类社会造成破坏。恩格斯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5]560。重视人类实践对自然界的合理改造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中的生态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是以其生产力的发展为根本基础的,但同时也要受到社会经济形态,即一定的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基本生产关系的客观制约[6]。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中的生态思想所揭示的就是人与自然相互调节的问题。恩格斯认为:“要实行这种调节,仅仅有认识还是不够的,因此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于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7]。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革生产关系以解决生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新世纪新阶段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不断创新,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三个部分的和谐缺一不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生态方面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有关理论,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重要战略位置。

(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提出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又一次创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此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环境思想和生态要求,我们党又相继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为我国的生态建设指明了具体的方向。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理念

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一个富有浪漫诗意色彩的词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禁不住让人们眼前一亮,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如此突出重要的地位还是第一次。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四条相对具体的要求: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设海洋强国等,体现了新的生态文明发展思路。报告还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些新主张、新提法为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目标。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重大意义

(一)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努力探索,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也是党不断成熟并形成科学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发展的过程。

十八大报告,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次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来,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布局,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四位一体”向“五位一体”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这也充分表明我们党在一以贯之的接力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二)提供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观点为我们进一步正确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指导实践,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十八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的新观点,有助于整个社会良好、健康的生态文明意识的树立,使政府、企业、公民个人更加重视生态和环保工作,号召广大人民加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中来,并且制定出具体可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三)彰显了中国对全世界负责任的态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全球性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未来,而且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总统克林顿在会见江泽民时说:“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最大的威胁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环境问题上。”随着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一些国外人士宣扬“中国环境威胁论”,认为中国的能源危机、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污染给全球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事实上,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个重要政策领域。面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的各种质疑和关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提出,与我国之前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一道,再次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对待环境问题的态度,体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李崇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11(1).

[7]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8]樊丽.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2).

上一篇:学校案事件报告制度下一篇:写400字S艾滋病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