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2024-04-26

纸与我们的生活教案(通用11篇)

篇1:纸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尽情在纸上挥洒墨水,随着流畅的笔迹将尘封在心底的话语倾泻而出,一笔一画勾勒着澎湃的情感;拿着毛笔顺势拉扯,宽大的线条却丝毫夺不去对眼前美景的激动,一点一顿在细节中找到自适的美意。这是一张张自由的天堂,我无法想像世界遗失了“纸”的面貌。

伤心时,在纸上写下悲伤,看着笔触与纸的交会,把泪水毫不保留的刻画在眼前的白纸上,像一封对自己泣诉的信,让自己渐渐了解内心真正呐喊,吼出了秘密,无声地吼出不敢说的心情。如果纸从没出现,又会有多少记载着磅礡情感的文章会被时间抹灭,惊世的研究又有多少给沉积灰尘遗失在科学家的心中,无法宣告世人。没有了纸,没有真挚的心灵交流;没有了纸,就没有迈向进步的阶梯。

但随着时光的推移,纸却慢慢地走下曾经辉煌的舞台,用手提笔所刻画出的作品已渐渐被取代,被一面屏幕、一台主机、一格格按键和一颗逐渐冰冷的心。虽然在环保意识抬头的现在,纸本不再是主流,但曾有作家在文章中写道:“一本小说珍贵的地方不在内容的华美,而是在那翻开书页后,那真诚的感情,那种“书香”不是电脑打得出来的。”只要曾亲手感受着书页在手中轻抚而过的感觉,曾闻到文字的“香味”,我无法想像世界被电子全数吞噬的未来。

轻轻摸着眼前这张白纸,我感觉到从自然中获得的恩惠,高大耸天的树将自己奉献成一张张白纸。从古至今,使人们孤伶的心有所依靠,心情可以觅一个恣意发泄的场所,若是古时没有人发明纸,我无法想像,那白皙的面容,或是诚真的文字,遗失在时光的洪流中。

篇2:纸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96—97页 综合应用 纸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1.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2.在调查、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3.通过活动了解纸的历史,种类,并能够了解到废弃纸张也有好多用途; 4在交流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调查、交流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难点: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调查表,计算器,学生搜集的各种各样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中央电视台节约用纸公益广告 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纸张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纸张的浪费)

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纸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可以说离开了纸,我们的生活将寸步难行。

2.了解纸的用途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各种各样的纸。教师在学生介绍纸时让学生把纸贴到黑板上。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认识了许多纸及它们的作用(师指着黑板学生齐说):锡箔纸、复写纸„„纸的作用真不小,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纸。

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师板书:纸与我们的生活。)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这么多非常有特色的纸,咱们还有一个任务,调查有关纸的知识,你愿意把你调查到的资料和其它同学来交流一下吗?

学生交流自己查到的有关纸的资料。„„

师小结:虽然纸的种类很多,但是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木浆纸,也就是以木头为原料做成的纸。

师:到底我们每天会用到多少纸呢?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调查,你能将你的调查表向大家展示一下。(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师:我们每个年级的用纸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调查的情况对调查结果作一简单的统计。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调查情况汇报一下。

学生将不同的统计方法交流一下,其它学生观察一下从统计图表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发现,并感受纸张的浪费 课件出示:

你知道这10张纸有多重吗?每张纸约重3克。10张纸约重30克。也就是说我们每人每天用掉约30克纸。把这个作为一个数学信息,再加上几个,(屏

幕出示)我们班有60人,咱们学校有24个班,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师:咱们一起来计算一下,“学校每天用去多少千克纸?学校一年用去多少千克纸?”这两个问题。

(学生小组计算整理。)集体交流:全校每天用去约30千克纸,一年用掉10950千克纸。有10吨还多呢。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通过调查,统计和交流,我们了解了纸的用途,经过计算和整理我们知道了仅仅我们一个学校一年就能用到10吨还多,其实一棵树大约能造60千克纸,这样的话,几天要用去1棵树呢?

(60÷30=2天)

师:那咱们具体算算,一年要用去几棵树呢?(10950÷60=182.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大约需要生长十年时间才能用来造纸。一年过去了,180多棵树就被我们砍掉了,五年过去了,咱们市区内可供造纸的树木就所剩无几了,这只是咱们一个学样用掉的纸,如果有10所这样的学校,100所这样的学校呢?为了给大家造纸,筏木工人将车开进了美丽的大森林,(课件出示茂密的大森林图片)在一瞬间,一棵棵大树倒下了,最后竟成了这样的场面。

(师播放只剩下树桩的大地画面,)

不仅我们的大森林不再美丽,而且,树木被砍伐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更大,同学们请看。

(课件展示树林乱砍乱伐的危害)看到这样的场面同学们有什么话想说的吗?

(这个场面太恐怖了!看着特别不舒服!心里很难受!太可怕了,这一棵棵树被砍伐,实在太可惜了。保护环境,保护树木真是太重要了。„„)

大家说的太好了,但是我们看看这些同学做的对吗?(课件播放:教室内废纸乱扔,作业本用半页扔半页的现象)你想说点什么?

(生说自己的想法,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节约用纸,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怎样节约用纸?(爱护书和本子、用过一面的纸我们可以用背面来画画或是做演草纸、在过年的时候少用贺年卡、我们要把作业写规范,不随便撕本子、我们可以收集废纸,把废纸卖掉,再让它们变成新的纸。)

纸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读书写字都需要,我们离不开它,但是我们可以将用掉的纸收集起来用来造再生纸。真是个好主意。废纸不光可以变成再生纸,还有其它的重要意义呢。

(课件出示: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如果把我们一年用过的10吨纸都回收并加以利用,可以节省多少能源呢?能少砍伐多少棵大树呢?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

集体交流:

10吨废纸可生产再生纸8000千克,能节省化原料3000千克,节约电6000千瓦时,节约水100吨。

10吨废纸可少砍伐170棵大树。通过刚才计算,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废纸回收的重要意义。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算出了准确的数字,从数学的眼光了解了废纸再利用的重要性。

2.3.同学们,纸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一页纸就是一页金,举手投足间珍惜一张纸,就等于造林一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节约一张纸,挽救的可能是一棵大树,甚至整个森林......节约不仅是美德,更是责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书写一份节约用纸的倡议书吧。

板书设计:

纸与我们的生活

节约用纸 变废为宝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资料调查与数据整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这个方式。在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创设了共同目标、共同研究、明确分工、个体负责、资源共享、荣誉共享的需要,经历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合作、体验合作、形成团队意识,发挥团队作用的过程,体验合作的需要。

2.使用建议:教学时多给学生足够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实行大开放。大空间,大交流,大收获。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将本节课与品社课结合起来,使内容更广泛,真正体现综合课程的价值。

滕州市第四实验小学

篇3:化学——我们的生活

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化学源于生活, 故学习化学应当回归生活, 由生活走进化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提出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 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 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

化学是一门美的学科, 生活中色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及奇妙的化学现象给人们丰富的视觉享受。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三大挑战:人口、资源、生态环境, 而化学是最现实的解决途径之一。这也说明了化学这一学科在整个科学研究和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体现出化学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化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化学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是当代生活和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柱。

那么化学研究什么呢?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及其相互转化和应用。化学的独特之处是不仅研究已有物质, 还能按需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新化合物和新材料, 在许多方面做到了巧夺天工、胜似天然。在诸如化肥、农药、合成药物、燃料、合成材料以及环境保护和信息传输等方面, 化学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化学在不断发展丰富自身内涵的同时不断向相关学科渗透, 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以及在此基础上可望诞生的新的研究领域和新学科。化学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一门富有创新性的、中心的、实用的、既有悠久历史又生机勃勃的学科。它必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既然化学这门学科如此重要, 那么面对现代科技对于化学学科人才的需要,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优秀的化学科学工作者为社会服务,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对于化学这门学科, 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在高中化学的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就应该重点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根据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兴趣, 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 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是有特点的, 也是有一套完整的模式的。笔者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比如, 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决定了本节课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从初中到高中的化学课本看似分量不多的一本书, 但其中所隐藏的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的东西不少。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只有热爱这门学科, 才会去研究, 这样的一种良性循环才是学生学好化学的根本, 才是将来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的根本。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 那就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了解越多, 学习的兴趣就越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识去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为了维持生命和保持充沛的精力参加学习、工作, 人们每天都要进食。

一说到食物就离不开我们最常见的调味品———含碘食盐。我们知道食盐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钠, 当然它的作用不仅仅能够用来调节食物的味道, 它同时也是人体组织的一种重要的成分, 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内的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的关系错综复杂, 对人体的作用是保持细胞、组织液和血液内的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适当的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对视网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 氯化钠在工业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氯碱工业就必须要以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取我们所需要的氯气和氢氧化钠。而碘化钠、碘酸盐等含碘化合物在实验室中也是重要的化学试剂, 同时单质碘是人体所必需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人体内的碘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人体一旦缺碘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功能异常,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大脖子病”, 会导致婴幼儿发育停滞、智力低下, 等等。再比如说, 另外的一种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调味品———食醋, 食醋的化学名为乙酸, 是高中有机化学接触的最常见的有机酸。当然乙酸除了可以做一种调味品以外, 还有很多其他的用途,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乙酸去除水垢, 可以用乙酸进行杀菌消毒, 进行室内的空气净化。总之, 很多化合物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一些生活常识可以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一些化合物的特性。

2. 说到衣服, 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材料, 实际上衣服的面料都是由纤维组成的。

自然界中的天然纤维主要包括动物和植物纤维素。虽然只需要经过简单的物理加工就能用于纺织, 但自然界能够提供的天然纤维的量是有限的, 这就是为什么真皮的衣服要贵一些的原因。人类用于衣服面料的纤维大多数都是经过化学加工处理而成的纤维, 即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其实, 不论是在衣服原料的制备还是织物的染色、衣服的洗涤过程中, 如果我们想把某些衣服进行漂白, 就要用到我们常见的漂白剂:次氯酸。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与化学打交道。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不仅要吃好、穿好, 还要住好。

人类居住的房屋, 会用到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如建筑工地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是水泥, 它是既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 又能在水中凝结、硬化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化学科学的快速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大量的塑料制品如我们常穿的凉鞋、包装塑料袋、塑料盆和桶等因其廉价而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一个问题, 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 为人类不断地创造了千千万万的物质财富, 使我们能够广泛地享用这些物质文明的成果而舒适地生活, 没有化学科学技术的进步, 就不能实现人类今天的物质文明。所以, 学好化学对大家今后的生活必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真正地留心观察, 在生活中学到知识。高中化学是充满趣味的, 那么, 今后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参考文献

[1]胡存国.品味化学美.培养创造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6 (11)

[2]吴芝琴.化学课程资源库模块设置及其结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2006 (11)

篇4:纸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2、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际应用,全面巩固知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调查整理的过程中,学会调查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搜集好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教师准备

1、收集纸制品。

2、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调查纸的用途

师生谈话: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请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纸。课件出示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调查汇报:学习需要纸,生活需要纸、手工制作有时也需要纸,纸与我们的生活随时相伴。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认识了许多纸及它们的作用(师指着黑板学生齐说):锡箔纸、复写纸„„纸的作用真不小,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纸。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师板书:纸与我们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进一步认识到纸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阅读,上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课堂上让学生汇报调查的结果,并展示给大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对数学生活性、实用性的认识,使学生觉得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计算与数字也是精彩的展示与交流。】

2、交流有关纸的知识。同学们课前搜集了这么多非常有特色的纸,咱们还有一个任务,调查有关纸的知识,你愿意把你调查到的资料和其它同学来交流一下吗?

学生交流自己查到的有关纸的资料。„„

小结:虽然纸的种类很多,但是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木浆纸,也就是以木头为原料做成的纸。

【设计意图:小学数学综合运用是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它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目的,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查找资料了解到与纸有关的各种知识,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交流环节中,学生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对话,达到资源共享,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合作探究,统计我们每天的用纸量并加以整理。

1、展示交流课前调查班级学生用纸情况。

教师指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每天都要用到纸,我们在学习中都用纸来干什么呢?小组讨论汇报。

生1:我们用纸来画画。生2:我们用纸来做数学题。生3:我们手工制做要用到纸。„„ 教师进一步指出到底我们每天会用到多少纸呢?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调查,你能将你的调查表向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课前分别调查了一至六年级的学生用纸量,简单将调查表作一介绍。(出示调查表)

2、学生根据调查表合作探索。我们每个年级的用纸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前调查的情况对调查结果作一简单的统计。

3、班级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个小组能把调查情况汇报一下。

学生将不同的统计方法交流一下,其它学生观察一下从统计图表中发现了哪些信息,同学请看,不同年级的用纸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得出:咱们每个年级的用纸量是不相同的,一个年级比一个年级多。教师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选择一个年级的用纸量最能代表咱们学校每人每天的用纸量,你认为应该选哪一个? 学生经过讨论得出,选择二三年级平均每人每天的用纸量10,其它的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了。

2、教师指出,你知道这10张纸有多重吗?每张纸约重3克。10张纸约重30克。也就是说我们每人每天用掉约30克纸。把这个作为一个数学信息,再加上几个(多媒体出示)

3、教师指出,我们班有40人,咱们学校有14个班,你都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生:学校一共有多少人? 生:我们班每天用去多少克纸? 生:学校每天用去多少千克纸? 生:学校一个周用去多少千克纸? 生:学校一个月用去多少千克纸? 生:学校一年用去多少千克纸?„„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计算一下,“学校每天用去多少千克纸?学校一年用去多少千克纸?”这两个问题。(学生小组计算整理。)集体交流:全校每天用去约15千克纸,一年用掉5475千克纸。有5吨还多呢。教师进一步指出:一棵树大约能造60千克纸,这样的话,几天要用去1棵树呢?

学生计算得出:60÷15=4天。

教师表扬学生算得非常准确。4天过去了,咱们小树林里的一棵大树就没了。一年过去了,咱们学校外面小树林里的树就差不多快没了。那咱们具体算算,一年要用去几棵树呢?学生计算得出:5475÷60=91.25(棵)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大约需要生长十年时间才能用来造纸。一年过去了,差不多100棵树就被我们砍掉了,这只是咱们一个学校用掉的纸,如果有10所这样的学校,100所这样的学校呢?为了给大家造纸,筏木工人将车开进了美丽的大森林,在一瞬间,一棵棵大树倒下了,最后竟成了这样的场面。(师出示只剩下树桩的大地画面)

教师强调:不仅我们的大森林不再美丽,而且,树木被砍伐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更大,同学们请看。(课件展示树林乱砍乱伐的危害)

看到这样的场面同学们有什么话想说的吗?学生纷纷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这个场面太恐怖了!看着特别不舒服!心里很难受!

生2:太可怕了,这一棵棵树被砍伐,实在太可惜了。生3:保护环境,保护树木真是太重要了。„„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节约用纸,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怎样节约用纸? 生1:爱护书和本子。

生2:用过一面的纸我们可以用背面来画画或是做演草纸。

生3:在过年的时候少用贺年卡。我们要把作业写规范,不随便撕本子!生4:我们可以收集废纸,把废纸卖掉,再让它们变成新的纸„„

【设计意图: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通过计算,明确废纸回收的意义。纸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读书写字都需要,我们离不开它,但是我们可以将用掉的纸收集起来用来造再生纸。真是个好主意。废纸不光可以变成再生纸,还有其它的重要意义呢。有数据可以证明. 树爷爷要亲自告诉我们有关废纸的作用。

课件出示:(1吨废纸的作用:1吨废纸可生产再生纸800千克,能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约电600千瓦时,节约水100吨,少砍伐17棵大树。)

如果把我们一年用过的10吨纸都回收并加以利用,可以节省多少原料呢?能少砍伐多少棵大树呢?还是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

2、集体交流: 10吨废纸可生产再生纸8000千克,能节省化原料3000千克,节约电6000千瓦时,节约水100吨。

10吨废纸可少砍伐170棵大树。通过刚才计算,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废纸回收的重要意义。

教师说明,事实胜于雄辩,我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算出了准确的数字,从数学的眼光了解了废纸再利用的重要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作出正确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真实的计算结果是说明问题的重要依据,初步感受到数据的说服力。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运用.这一环节,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认识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并分析和解决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其实质是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生活的统一。学习与生活的统一,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价值,学习的成功,增加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

3、回顾反思,深化认识。

同学们,纸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一页纸就是一页金,举手投足间珍惜一张纸,就等于造林一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做起,珍惜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节约一张纸,挽救的可能是一棵大树,甚至整个森林......节约不仅是美德,更是责任。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写一份倡议书。

六、板书设计:

综合实践---纸与我们的生活

一棵树大约能造60千克纸,这样的话,几天要用去1棵树呢? 60÷15=4(天)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一次综合应用。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调查的方法,获得一些初步的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本节课我认为亮点之处是:

(1)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本节课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自己的目标。只关注学生,而不关注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不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综合实践活动就可能走向肤浅。

(2)评价手段的多样性。本节课我把最终的评价交给了学生,体现了活动中学生全程参与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生评、老师评等形式来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公正性、客观性。

2、使用建议。教学时要注重活动组织的严密性,环环内容充实,节奏适当,有效地实现了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在活动前引导每个学生查找、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然后小组汇报活动成果,教师是参与者,适时参与其中,点拨指导,给予评价。在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引导小学生说说节约用纸的想法。

3、需要破解的问题。

(1)学生对于纸的用途,说的时候范围不够广,学生一般只能说一些小范围的用途,而不能把它扩大到我们社会的大用途。

(2)如何放手让学生动手收集整理数据、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值得深思的问题。

篇5: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教案

〖活动目标〗

1、热爱自己生活的环境,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2、能自觉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爱护公共设施.3、能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重点难点〗: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环保的好办法。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能自觉爱护生活环境,为爱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环境受到破坏的等方面资料,并制作成课件;环保小红花、环保文明班级牌、环保提示牌、环保小标兵牌。〖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夸夸我们生活的环境。

(师)小朋友,老师最近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拍了一些非常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想)(播放课件)(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夸夸自己生活的环境)

2、揭示问题,导入课题。

(师)是啊,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啊。可是,老师也发现这些现象,(播放课件)(师)同学们:这些现象好吗?(对,不好,这些都是破坏环境的不文明现象)。那么,你们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安静、更整洁、更舒适、更美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点课件并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生齐读课题)

二、明辨是非,指导行为

1、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老师课前要求同学们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仔细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到书本24页,现在请你们打开书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你们的发现。(教师巡视,并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哪位勇敢的同学能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指名4人后鼓励。)

2、激发环保意识。

(师)其实啊,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懂得爱护环境的好孩子,请同学们认真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大家说,他们做得怎么样啊?对,他们做得非常好,原来他们都是环保队的“环保小标兵”。(点课件)

(师)小朋友,你们想加入环保小队,成为“环保小标兵”吗?那就请接受老师的考验吧。(播放课件,师读题)

3、闯关活动:争做环保小标兵。第一关:明辨是非(选一选)

(1)去商场买东西,你会选择什么购物袋:(a.塑料袋

b.硬质包装袋 c.环保袋)(2)下课时,你看见桌子底下有一团纸,你的做法是:(a.踢到别人那里 b.捡到垃圾桶里 c.不管它)

(3)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位老奶奶提着菜吃力地站着,你会(a、装看不见b、请老奶奶坐下c、不知道)

(4)吃完的口香糖,你会(a、吐在地上 b、粘到墙上 c、用纸包好丢到垃圾桶)

(5)当你吃完零食后,你会把包装袋(a、扔到地上 b、扔进垃圾桶里 c、塞进桌箱里)

第二关:指导行为(说一说)

(师)恭喜你们,顺利地通过了第一关,请挑战第二关吧,只要通过这一关,你们就可以成为环保小队的小朋友了,同学们有信心吗?(有)那就加油吧。请看第一题。(播放课件)

①在家里,当自己的屋子脏了时,我会…… ②在校园里,当我碰到垃圾时,我会…… ③在公共场合(如公园、广场、放学路上等),当我看到别人破坏公共设施时,我会…… 掌声送给自己,你们通过了考验,成为环保小队的小朋友了,为了鼓励你们,环保队的小朋友要送给你们一首环保之歌,请大家欣赏。(播放课件)

三、拓展延伸

1、(师)为了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舒适,更方便,更美丽,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环保拍手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一边和同桌拍手,一边跟老师读儿歌。(播放课件)

2、小结,思想教育。

(师)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说)

(师小结并完成板书)同学们刚才说得真好,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就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争做环保小标兵。同学们,你们能说到做到吗?(能)那老师可得给你们颁发一个“环保文明班级”的荣誉称号。

四、课后作业。

1、制作环保提示牌。

(展示图片)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环保队伍中来,老师制作了这样一个爱心环保提示牌。我相信,你们有更好的创意和设计吗?请你们课后自己动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爱心环保提示牌。

2、读儿歌。

除此之外,老师还有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课本25页的《走进文明的街道》这首儿歌,读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结束语,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齐心协力,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吧!)

板书设计:

爱护我们生活的地方 ¶

篇6:我们的课余生活(习作教案)

执教者:徐丹芙执教时间:2008年9月19日

一、教材分析

1.本次习作是一次记一项活动的写作训练,是记事作文。习作要求“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这是新教材作文训练第一次明确提出学习习作要“围绕中心”,这个训练要求与本单元训练正确划找中心句的阅读训练项目相辅相成。

2.《我的课余生活》习作有三个要求。第一是确定中心。这个中心不求有什么高深远大的政治思想意义,但应当是积极的、健康的,或能锻炼体魄,强壮身体;或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或磨练意志,开启心智;或走向自然,陶治情趣。第二是选好材料。作文的材料要选好,首先是必须真实,的确是“我”自己的事,是自己日常的课余生活,而不是任意编选的所谓的“典型”活动。其次应该在自己真实的课余生活中选自己最喜爱、感到最有意思、最好写的活动写。第三是要做到有详有略。与确定的中心关系最密切的写详细些,关系不大的写简洁些,无关的完全不写。

二、教学目标

交流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从中获得心智启迪,情感交流,并能围绕中心,选择自已、意义的课余生活,有详有略地写下来。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围绕中心写 真实有意义的课余生活,并做到详略得当。难点:有详有略地记叙。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小学孩子的课间生活,与苏联小朋友一起发现了蒲公英的秘密,还跟着一位小朋友爬上

了天都峰。这节课我们也来说说自己的课余生活。板书课题《我们的课余生活》。

理解“课余”:它不同于课间,是指除了上课的时候,比如下课时、放学回家时、节假日„„

说说你们是怎么度过课余生活的,有什么活动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老鹰捉小鸡、跳绳、看书、洗碗、跑步„„

二、互动交流,指导练说

1、师生共同来玩一个游戏。玩游戏前听清游戏规则:这个游戏名字叫“反面人”,由老师发出口令,其他小朋友必须做出相反的动作,不然就输了。指名重复游戏规则,选五名小朋友上来玩游戏,底下的小朋友都是裁判,要用自己的眼睛认真看,用耳朵用心听,判断谁赢谁输。

2、开始玩游戏。教师喊出“哭”、“笑”、“坐下”、“举起左手”等口令,其他小朋友做出相反的动作,在游戏过程中,不断请底下的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用上“当„„的时候”、“有的„„有的„„还有的„„”判断谁输谁赢,说出理由。

3、游戏结束后,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可用上高兴、兴奋、开心等词)

4、师:再上一节课,丁零零,放学了,你们都背着书包回家了,我呀,就是你们的妈妈,特别想知道你们在学校里过得怎么样,和老师玩了什么游戏,能跟妈妈说说吗?

生自由说,请一生上来说,师扮妈妈,并随机指导讲话。

5、要把自己在课余生活的活动说给别人听,一定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按先后的顺序讲。现在选一件你最喜爱、最有意思的活动跟自己的同桌说说。

6、同桌之间交流。

7、指名上来讲,师生共同点评。

三、总结谈话,准备习作

师:把你们刚才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了。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就必须用眼睛认真看,用耳朵用心听,还可以说说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下节课我们就来写作。

四、板书设计

我们的课余生活

老鹰捉小鸡认真看

跳绳“反面人”用心听

看书当„„的时候说说心情、感受

篇7:让我们简单的生活

其一:路旁有两棵桃树,一棵在篱笆内,一棵在篱笆外。篱笆内的受保护,枝繁叶茂;篱笆外的常被人攀折,疏枝横斜。春天,它们都开粉红色的花,秋天都结黄红色的果,不同的是,外面的年年硕果累累,里面的总是稀疏的几枝。

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果实的多寡与枝的疏密有关。枝疏者果众,枝密者果少。

其二: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与人生的某些现象常有相似之处。有两个画家,一个在社会上流浪写生,一个在国画院做专职画家。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新疆、西藏、云南一路画去,食取果腹,衣取避寒,没有学术会议,没有国内国外的参展。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做专职画家的人有十七个头衔,理事、会长、评委、顾问、指导老师,应有尽有。每年的工作也丰富多彩,作画、开会、剪彩、辅导、义卖、参展、评奖,不一而足。

某日,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来自国外和台港澳的人士参观后,花高价买走了流浪画家的所有作品,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专职画家很是伤心,抱怨大家有眼不识金镶玉,自己的画不错的,流浪画家的画好到哪里了?周围的人嘴上应和,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他如果把身边的事减少到用手指数清的程度,是不致如此的。

篇8:交通与我们的生活 教案

b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查阅简明交通图,学习独立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知道乘火车和轮船需要注意的问题。

2、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谈话: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二、学生汇报:

1、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①学生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②播放视频“车中的危险”。

2、学生介绍各种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①学生用课件或图片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②学生介绍相关的交通法规。

3、学生介绍文明乘车方面的资料。

①学生表演小品“在公共汽车上”。

②学生讨论。

三、生活只你知道哪些交通案例:

1、学生介绍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请学生分析他们违反了法规中的那些条款。)

2、交警介绍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3、学生介绍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四、师生小结:

提问: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五、展示成果,资源共享:

篇9:我们的生活真美好教案

活动目标:

1、诵读本单元儿歌,感受生活的美好。

2、联系生活经验,给画涂色、配儿歌。

3、能唱唱童谣,动手做纸工,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

活动过程:

活动一:诵读儿歌、感受生活的美好

师:小朋友,上个星期的语文综合活动课,我们自己借助拼音,小组合作,读会了第7单元的`四首儿歌。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动画,听听音乐,读读儿歌,感受一下美好的生活。

诵读儿歌《什么时候好》,《小雨沙沙》,《树叶真好看》。

活动二:通过综合形式的活动,(绘画、读儿歌、唱歌、跳舞、折纸)进一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活动1:

1. 给图画涂涂色,展开想象添添画,联系学过的古诗,童谣,儿歌配配诗。

2.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活动2:

1. 读童谣《小燕子》。

2. 听歌曲《小燕子》。

3. 唱一唱,跳一跳。

活动3:

1. 男,女读《折纸歌》。

2. 看着动画学折纸。

3. 自己选一幅图示折折纸。

4. 说一说:折个什么怎么样。

5. 学生交流折纸的内容,说一句话。

篇10:纸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一、教师导入:

我们的环球之旅已经到达了我们祖国所在的大洲――亚洲。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和眼睛来验证亚洲之最。

二、活动内容:

(一)算一算――世界第一大洲

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4《七大洲面积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跨纬度最广(跨寒、温、热带)2.东西距离最长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二)找一找――亚洲的分区

通常,亚洲按照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区域。

读图《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学生读图分析:看图6.6景观图,描述图片中居民的生活。

图1西亚――游牧――穿着宽松的长袍图2北亚――狗拉雪橇――皮衣图3南亚――捕鱼图4东南亚――长屋

四幅图说明由于面积辽阔,亚洲各地的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很明显,也就造就了居民生活的差异。

三、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的旅程即将结束,请你们谈谈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安排:

篇11:我们的生活怎么啦?

我们当今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30年来,我们一直试图把追求物质享受和自我利益当作美德。实际上,这种追求如今成为我们集体的目的意识。我们清楚事物的成本,却不了解它们的价值。我们不再质疑司法裁定或议会法案:它好吗?公平吗?正义吗?正确吗?会有助于塑造更美好的社会和世界吗?那些常常是政治问题,虽然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必须学会再次提出问题。

当今生活的物质性和自私性并非人类的天性。今天看来属于“天性”的很多东西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热衷创造财富,崇拜私有化和私有经济领域,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剧。伴随着这些的是这样一些论调:不加批判地崇拜不受限制的市场,蔑视公共领域,幻想经济永远增长。

我们不能继续这样生活下去。2008年的危机提醒我们,没有任何约束的资本主义是其最糟糕的敌人:迟早会变成为自己贪婪的牺牲品,再次求助于国家前来救驾。但是,如果我们不过是捡起碎片继续走老路,未来一些年我们可能面临更大的动荡。

但是,我们似乎没有想象其他选择的能力。这也是新变化。就在不久以前,自由社会的公共生活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的辩护者和批评者(通常是认同某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的辩论。但是,到了1970年代,这种辩论对双方来说都已失去了大部分意义。左右之争不过是为了实用的目的,实质完全一样。它只是提供了一个钉子用来挂批评性的时事评论的钉子而已。

就左派而言,马克思主义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只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可以与现状保持距离的方式。古典保守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对于过快变化的根深蒂固的厌恶让那些不愿意放弃老习惯的人感到自在。今天,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已经找不到立足点。

30年来,学生一直向我抱怨“对你们来说是容易的:你们这一代有理想,有观点,你们有信仰,相信能够做出改变。而我们(80后,90后,00后)则一无所有。在很多方面,学生们的说法是对的。”对我们来说是容易,至少在这个意义上,对我们之前的几代人也是如此。上一次年轻人表达对自己生活空虚的沮丧出现在1920年代:历史学家说他们是“迷茫的一代”决不是偶然的。

如果当今的年轻人感到迷茫,那并非因为缺少目标。与任何一个大学生或中学生交谈都会听到他们列出的一系列令人吃惊的焦虑。未来一代实际上为他们将要继承的世界感到担忧。与这些恐惧相伴的是普遍的沮丧:“我们”知道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很多东西我们不喜欢。但我们能相信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是对早先时代的态度的颠覆,具有强烈的反讽意味。在充满自信的激进派盛行的时代,年轻人豪气冲天。1960年代的典型特征就是过分自信:我们知道如何改造世界。正是这种无功受禄的傲慢部分解释了后来出现的反动派的激烈反扑。如果左派重新得势,他们可能会变得谦虚一些。毕竟,要解决问题,你就必须能够阐述问题是什么。

我的这本书《乡土式微》就是为大西洋和两岸的年轻人而写。美国读者印象深刻的可能是我经常提到社会民主。这些在美国并不被常常提及。当记者和评论家鼓吹增加公共开支实现社会目标时,他们更可能把自己描述为“自由主义者”,批评家也送给他们这个标签,但这是令人困惑的。“自由主义者”是尊贵的、可敬的标签,我们理应感到自豪。但是,正如精心设计的外套一样,它掩盖的东西比展示的东西更多。

自由主义者是反对干涉别人事务的人,是对异议态度和非传统行为表示宽容的人。在历史上,自由主义者不喜欢别人干涉自己的生活,为个人按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留下最大的空间。这种态度的极端形式与今天自封的“自由意志论者”有关,但是这个术语基本上是多余的。大部分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仍然乐意不干涉别人。

另一方面,社会民主党人是一种混合体。他们与自由主义者一样承诺文化和宗教的宽容。但是,在公共政策上,社会民主党人相信为了公共善的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和美德。像多数自由主义者一样,社会民主党人支持累进税以偿付公共服务开支和开展个人无法提供的社会公益事业。许多自由主义者可能认为这种税收和公益事业是必要的恶,而社会民主党的美好社会版本从一开始就包含着国家和公共领域的更大作用。

社会民主思想在美国并不讨人喜欢是可以理解的。我的目标之一是希望政府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并不对我们的自由造成威胁。我想说的是,既然政府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仍然无法避免,我们不妨想想渴望的政府应该是什么样子。无论如何,20世纪美国立法和社会政策中的精华有很多在实际上相当于欧洲人所说的社会民主,但这些政策却成为当今有人打着“缩小政府”和提高效率的幌子要求我们取消的东西。我们的问题不是要做什么而是如何去谈论它。

欧洲的两难困境有点不同。欧洲许多国家长期推行一种类似社会民主的政策:但它们忘了该如何宣传这些政策。当今的社会民主党人处于被动防守和疲于应付的境地。那些宣称欧洲模式过于昂贵,在经济上效率低下的批评家一路畅通无阻,不会受到任何挑战。但是,像从前一样福利国家仍然受到受益者的欢迎:欧洲任何地方的选民都没有要求废除公共医疗服务、终止免费的或得到补贴的教育,或减少公共交通和其他基础服务。

我想对大西洋两边的传统智慧提出智挑战。当然,目标已经软化了许多。本世纪初,“华盛顿共识”占据支配地位。无论你到什么地方,都会遇到经济学家或专家阐述消除管理措施、政府最小化和减税的好处。公共领域做的一切,私有的个人似乎都能够做得更好。

华盛顿共识在任何地方都得到意识形态拉拉队长的欢呼:从“爱尔兰奇迹”的投机商(“凯尔特虎”的不动产泡沫繁荣)到前共产主义欧洲的教条主义极端资本主义,无不如此。甚至“老欧洲”随后也不能幸免。欧盟的自由市场工程(所谓的“里斯本议程”)、法国和德国政府充满热情的私有化计划都是证明法国批评家描述的新“单一思想”的证据。

今天,有部分人已经苏醒。为了避免国家的破产和银行整体的崩溃,政府和中央银行做出了明显的政策转型,实际上就是动用公款维持经济稳定,毫不犹豫地把失败的公司纳入公共控制之下。众多自由市场经济学家和拜倒在米尔顿弗雷德曼及其芝加哥大学同事的崇拜者列队悔恨自己的恶行,向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宣誓效忠。

这令人非常满意,但很难说是思想上的革命。相反,作为对奥巴马政府建议的反应,向凯恩斯经济学的转向不过是策略上的后撤。对新工党也可以这么说,它承诺于私有领域,具体地说就是伦敦金融市场。当然,危机的影响之一是浇灭了欧洲大陆民众对英美模式的热情。但主要的受益者仍然是中间偏右的政党,他们曾非常热心地仿效华盛顿。

简而言之,强大国家和实行干涉政策的政府的现实需要是无可争议的事,不过,没有人“重新思考”国家的角色。人们显然仍不愿意根据集体利益或者原则为公共经济领域辩护。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一系列欧洲选举中,社会民主党一直表现不佳,这一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市场崩溃,他们却无法应付自如,这一点实在引人注目。

若希望再次得到认真对待,左派就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令人愤怒的事情很多:财富和机会的不平等日益加剧,阶级和种姓制度的不公不义,国内外的经济剥削,腐败、金钱和特权阻塞了民主的血管。但是辨认出体制的缺点然后像处死耶稣的彼拉多那样对后果无动于衷地退却就已经不够了。过去几十年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言论给左派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不安全的时代:经济不安全、人身不安全、政治不安全。令人稍稍感到安慰的是我们基本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事实:1914年的时候很少有人预测到他们的世界会彻底崩溃,也没有预测到随后的经济和政治灾难。不安全引起恐惧。任何恐惧,无论是变革的恐惧还是衰落的恐惧、陌生人的恐惧、对不熟悉的世界的恐惧都会消磨公民社会所依赖的相互信任和依靠。

所有变化都具有破坏性。我们已经看到恐怖主义的景象足以让稳定的民主社会陷入动荡。气候变化可能造成更剧烈的后果。人们将被迫依靠国家的资源,他们将祈求政治领袖和代表的保护:人们会再次要求开放的社会封闭起来,为了“安全”而牺牲自由。我们不再是从国家和市场之间而是在两种不同的国家之间做出选择。重新考虑政府的角色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不做,别人就会做。

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即使在经济衰退之时,我们从周围人身上看到的仍然是20世纪初期无可匹敌的个人财富。对奢侈消费品的奢华消费如房子、珠宝、汽车、衣服、技术玩具在过去几十年得到极大的扩展。在英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金融交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成为个人财富的来源,这将扭曲我们赋予不同经济活动的价值。我们身边总有穷人也总有富人,但是和其他人比起来,富人们比记忆所及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富有和惹人注目。个人特权很容易理解和描述,但要表达我们的公共道德已经败坏到了何种程度却非常困难。

私人财富,公共堕落

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部分成员贫穷而又悲惨,这个社会就谈不上繁荣幸福。——亚当·斯密

即使对穷人来说,贫困也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但是集体贫困的症状就在我们身边,破败的高速公路、破产的城市、垮塌的桥梁、失败的学校、找不到工作、工资被克扣、缺乏保险等都显示出集体意志的失败。这些缺陷十分普遍,以至于我们已经不清楚该如何讨论哪里出了问题,更不知道如何改善了。不过,有些东西也太离谱了。为阿富汗徒劳的军事行动编制数百亿美元的美国预算,我们坦然面对,却对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开支的任何增加感到紧张不安和苦恼不已。

为了理解我们堕落的程度,必须首先承认我们身上已经发生的变化。从19世纪末期到1970年代,西方发达社会都变得更加平等了。多亏了累进税、政府对穷人的补贴、提供的社会服务、真正不幸的人切实得到保障,现代民主社会消除了极端贫困或富有的情况。

当然,仍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基本平等的北欧国家和更加多样化的南欧社会仍然差别明显,大西洋世界说英语的地区和大英帝国仍然在反思长期存在的阶级差别。但是每个国家都受到平等观念的影响,只不过方式各异而已。人们越来越无法容忍极端的不平等,要求提供公共服务以弥补个人生活的不足。

过去30年,我们把这一切都扔了。当然,随着国家的不同,“我们”也不一样。最极端形式的个人特权和公共冷漠重新出现在美国和英国。两国成为热衷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中心。虽然众多不同国家如新西兰、丹麦、法国、巴西等表达对解除管制的间歇性兴趣,但没有一个国家像英国和美国那样在过去30年里坚定不移地承诺于解除几十年的社会立法和经济监督。

2005年,21.2%的美国国民收入集中在1%的人手中。196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拿回家的工资和其他收入大概相当于通用汽车公司普通工人工资的66倍。而今天,沃尔玛总裁的收入是普通员工收入的900倍。实际上,据估计沃尔玛创始人家族在2005年的财富是大约9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人口中下层的40%的人即一亿两千万人的财富总和。

无论是在收入还是在财富、教育和生活变化等方面,英国现在也比1920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不平等了。英国的穷人孩子比欧盟任何一个国家都多。自1973年以来,除了美国之外,英国人拿回家的收入的不平等差距的扩大比任何地方都更严重。在1977年到2007年间,英国创造的新工作机会要么工资非常高,要么工资非常低。

其后果非常明显。代际流动性出现了崩溃:与其父母、祖父母不同,当今英国和美国的孩子很少期待自己的生活条件会有很大的改观。穷人的孩子依然贫穷。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劣势转变为健康状况恶化、失去教育机会、越来越熟悉的穷困症状:酗酒、过度肥胖、赌博、轻微犯罪等。失业者和就业不足者失掉了曾有的技能,逐渐成为经济上的多余人。伴随而来的常常是焦虑和压力,更不要提疾病和早逝了。

收入差距使问题进一步恶化。患上心理疾病的频率与英美两国的收入差距有密切关系,但这两者在欧洲大陆所有国家都没有相关关系。甚至我们对同胞的信任和信赖也与收入差距有负相关关系。从1983年到2001年,英国、美国、爱尔兰的相互不信任明显增加,这三个国家的个人自身利益不受任何限制管理的教条被严格认真地应用在公共政策中。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发现不信任的类似增加。

甚至在有些国家内部,在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不平等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在美国,身体健康和寿命长短的机会与你的收入有密切关系:富人居住区的居民寿命更长,生活更好。美国贫穷州的年轻妇女更容易在10多岁时怀孕,与富裕地区相比,孩子更容易夭折。同样的,与父母有稳定的中等水平的收入,生活在富裕地区的孩子相比,贫困地区的孩子更容易辍学。至于仍在上学的穷孩子,学习差,成绩不好,找到的工作更不满意,待遇更低。

不平等不仅本身惹人讨厌,而且显然与病理学社会问题相关,除非我们找准背后的病因,否则就不能指望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在很多方面,英美都比欧洲大陆国家更严重是有原因的。这些指标包括婴儿死亡率、人均寿命、肥胖症比例、营养不良、少女怀孕、吸毒、经济不安全、个人债务、焦虑等等。

少数富人和多数穷人的差距越大,社会问题就越严重:国家无论贫富,这个说法似乎都适用。真正重要的不是国家多富裕而是其不平等程度有多大。因此,按人均国民收入和GDP来说,世界上最富裕的两个国家瑞典和芬兰的最富裕者和最贫穷者的差距最小,而在生活幸福的种种指标方面,它们持续位于世界领先水平。相反,美国虽然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在这些指标上总是很低。我们花在医疗保险上的钱很多,但美国的人均寿命仍然低于波斯尼亚,仅仅比阿尔巴尼亚高一点。

不平等具有腐蚀性,它使社会从内部腐烂。物质差别的影响需要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但人们对地位和利益的竞争很快就会变得激烈。人们会因为自己的财富多少而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优越感或自卑感。人们对社会等级下层的偏见会日益僵化,犯罪率上升,社会弱势群体的病理学症状会越发明显。不受任何管制的发财造成的后果确实很苦涩。

1970年代,人生的意义就是发财和政府的存在就是为发财提供方便的观点会遭到人们的嘲笑:不仅资本主义的传统批评家,连最强烈捍卫资本主义的许多人也会对此嗤之以鼻。战后几十年,人们对财富本身的相对冷漠迅速蔓延。在1949年英国学校进行的调查中,男孩子越聪明,他越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收入合理的职业,而不是单纯追求高收入的工作。但是,今天的中学生大学生除了寻找利润丰厚的工作之外很难再想象其他东西。

对培养出的沉溺于追求物质财富对其他一切都冷漠无情的一代人,我们该如何纠正呢?或许我们可以首先提醒自己和孩子,生活并非总是如此。我们30年的“从经济角度”思考人生的生活方式并非人的天性。我们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上一篇: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实习报告下一篇:M音乐俱乐部第二届吉他交流会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