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检查内容讲解

2024-04-16

税务检查内容讲解(精选6篇)

篇1:税务检查内容讲解

税务检查主要有哪些内容?

(1)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执行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的情况;

(2)检查各项税款的缴纳情况;

(3)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执行财经纪律和税款核算情况;

(4)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发票使用、保管情况;

(5)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执行税务机关依法规定的其他有关事项情况。

4.对偷税行为应如何处理?

(1)偷税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税款,并处所偷税额5倍以下罚款;

(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或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由司法部门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5倍以下的罚金。

(3)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30%以上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由司法部门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5倍以下罚金。

5.对逃避追缴欠税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对纳税人欠税并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等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未按规定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如何处理? 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7.税务部门对帐簿设置管理有哪些规定?帐簿、凭证等资料的保管有何规定?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帐簿;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3)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各类帐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证及其他有关纳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8.帐簿的种类有哪些?设置帐簿的范围有哪些?

帐簿的种类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它辅助性帐簿。总帐、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式。

对从事生产、经营的各类纳税人,都要按规定设置帐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帐,进行核算。对个体工商户因生产经营规模小又无建帐能力确实不能设置帐簿的,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不设置帐簿,或可以聘请注册会计师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财会人员代为建帐或办理帐务。

篇2:税务检查内容讲解

内容

节后小高峰,纳税人朋友们还有未办理的申报纳税事项,要抓紧时间了!征期起始时间●申报缴纳增值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防洪费、文化事业建设费、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

(征期时间:2018-2-1至2018-2-22)●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征期时间:30日内的 2018-1-1至2018-1-30、3个月内的 2018-1-1至2018-3-31)●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征期时间:2018-1-1至2018-5-31)●申报车船税(征期时间:2018-1-1至2018-12-31)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申报期内完成申报呢?逾期申报会对您产生哪些不利影响?01、罚款、滞纳金如果您没有按时申报,税务机关将根据情节对逾期申报行为作出处罚,此外,在有应纳税额的情况下,还将按照每日万分之五征收滞纳金。02、无法正常清卡申报期内,您可足不出户在网上轻松完成抄报税、申报、清卡等业务,如果过了申报期,现在网上办税服务厅可以简易处罚后逾期补申报,但是清卡,您就只能携带相应资料至办税服务厅办理了!03、会成为走逃户如果您未按规定期限抄报税,税务机关通过实地调查、电话查询等方式对企业和相关人员查无下落的,或虽然可以联系到企业代理记账、报税人员等,但其并不知情也不能联系到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可以判定该企业为“走逃(失联)企业”。04、影响纳税信用等级如果您未按规定期限纳税申报,在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时将按次扣分,直接对您的纳税信用等级产生影响。2018年2月1日起,一批涉税新规正式实施了:1.取消一般纳税人行政审批,改为登记制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号),明确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中 “经营期” “纳税申报销售额” “稽查查补销售额” “纳税评估调整销售额” “其他个人” “固定生产经营场所” “税务登记证件”的执行口径,及其他相关事项。本公告自2018年2月1日起施行。2.执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新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3号)主要内容包括:

(一)完善年应税销售额的定义。

(二)明确不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的纳税人范围。

(三)明确办理一般纳税人登记的程序。

(四)明确年应税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办理有关手续的时限及相关管理要求。

篇3:税务检查与财务风险控制探讨

一、税务检查及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自查与税务稽查密切联系, 一方面不彻底的税务自查, 或者未能达到税务机关心理预期的自查, 容易导致税务机关进行更为严厉的专项检查;另一方面, 如果自查结果已经符合税务机关要求, 通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被税务稽查的风险。税务检查工作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财务活动, 主要风险存在以下方面:

1. 企税关系紧张, 扩大经营风险

财务活动不仅体现在钱和物的增减变动上, 更充分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上, 财务关系体现着财务活动的本质特征, 并影响着财务活动的规模与速度。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 企业必须能够妥善处理长期的财务关系, 特别是与监管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财务关系主要是税务活动中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关系, 更多的体现是纳税义务, 企业应当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及时准确的申报纳税, 否则就会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 降低税务机关对其税务评级, 将会承担更为严格的税务管理、甚至增大税务工作难度。

2. 巨额税款、滞纳金、罚款增加短期财务风险

按照现行税法规定, 对于因纳税人计算错误等造成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对于纳税人偷税的, 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 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如果追究刑事责任的话, 要处以1-5倍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罚金。

3. 丧失良好信誉、影响投资者信心

在市场信号传递中, 企业被税务机关进行立案调查、处罚往往是经营活动出现问题的强信号, 在各级市场中均有明显的负面反应。税务机关介入企业运作会致使供应商、合伙人直接形成负面的主观判断, 认为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或经营问题, 造成供应商减少提供商业信用, 增大催收账款力度, 对企业形成巨大短期财务压力;市场销售端方面, 客户信心受损, 产品销售停滞, 销售回款困难, 更加重企业短期经营风险;资本市场方面, 极大影响到投资人对其投资安全的忧虑, 促使投资人提前收回投资, 或者要求提供更高的保证。这些连环反应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短期经营活动, 增大企业短期财务压力。

二、税务检查中财务风险控制手段

1. 完善税务内部控制, 全面应对税务风险

企业应当针对经营活动情况建立标准业务流程, 分析这些流程存在的税务风险, 从而建立标准税务内控制度。首先应当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重视税务风险;其次合理分析存在的税务风险, 并评估风险的威胁程度与发生机率;再次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环节, 做到上达下晓, 信息能及时反映到企业管理层, 有效落实到执行层;还要建立税务活动控制机制, 在管理层面就对税务风险实行应对;最后定期复核对税务风险控制的效果, 避免控制活动流于形式。

2. 优化税务风险评估体系, 重点应对专项风险

税务风险评估既是内控制度重要环节, 也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步骤。实际工作中企业在独立于财务部门外设置审计部门, 在审计部门中突出税务审计的作用, 对企业相关业务活动进行监督, 对税务申报活动进行检查。税务风险评估监督工作必须进行优化选择, 特别是针对工作中税务风险集聚点, 更要重点选择、优化处理。在了解到税务检查的需求与重点以后, 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更应当具有侧重点与实效性, 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有效应对专项风险。

3. 聘请中介机构服务, 正确处理风险盲区

中介机构通常由相当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构成, 具有工作专业性强、见识范围较广、能力水平较高的特点, 能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程度上认识、处理专业问题。在税务检查前或者定期聘请中介机构对企业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咨询或者审计, 能够从业务深度上弥补企业自身缺陷、发现企业税务活动中的存在的盲区、获取应对潜在税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同时聘请中介机构服务能在一定程度上转移税务风险, 通过契约形式约定双方权利与义务, 外包部分税务业务, 从而降低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4. 慎重选择纳税筹划, 减少税务争议项目

纳税筹划是根据税务法规、制度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的规划或者计划。税务筹划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 合法合规合理的筹划工作在取得主管税务机关认可的前提下能减少企业纳税支出, 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相反则往往被认为是透漏税款的行为, 加大企业税务工作风险。税务筹划工作本质上是利用税收的优惠政策或者对经济业务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或者没有限制范围内进行旨在减少纳税负担的计划活动。

5. 妥善处理企税关系, 和谐发展谋求共赢

企业所处财务关系中重要的一类就是企业与税务机关的财务关系, 税务机关作为代表国家进行税收工作行政管理的政府部门, 是企业税务活动的监管机构, 具有行政处罚权。在长期的税务活动中企业与税务机构建立良好的税收征管关系, 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纳税形象、有助于提高企业税务工作中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效率、有助于降低企业面对税务风险时的处理风险, 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企业与税务机关、国家的和谐发展、达到共赢。

参考文献

[1]注册税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 《税收代理实务》, 中国税务出版社2010版

[2]李连华 聂海涛:我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思想主线及其演变:1985-2005.会计研究, 2007 (3)

篇4:论增值税税务检查的法律完善

[关键词] 增值税 税务检查 执法 立法 完善

税务检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税务机关以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和税收征收管理制度为依据,对纳税人是否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的审核监督活动。税务检查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增值税是我国现有税种中最重要的税种之一。通过对增值税进行税务检查可以发现纳税人是否真正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了纳税义务,对有逃避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促使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通过对增值税进行税务检查还可以发现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或不足,从而堵塞漏洞,弥补不足,保证增值税征收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做好增值税检查的法律完善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税务机关正确行使税务检查权,保证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一、影响增值税检查执法的原因

在增值税征管中,税务检查在推进依法治税和保证增值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打击偷、逃、抗税等违法犯罪活动起了重要任用;在组织增值税收入,维护税收秩序,促进公平竞争等做出了突出。但从近几年税务检查工作运行过程来看,仍然存在着诸如检查效率和成本、检查的定位、检查的监督、检查的执行难等诸多困扰。但是影响增值税检查执法的因素虽然错综复杂,但细细研究和梳理一下,无外乎主要反映在下述几个方面:

1.行政干预影响税务检查执法的规范性

税务部门对当地支柱产业或税源大户实施检查时,少数政府领导只顾及地方利益,借口发展经济,维护市场繁荣,偏袒企业,进而给税务部门“定调子”,或要求变通、或行政命令企业不执行税务检查决定、或包庇企业的弄虚作假行为等,大大弱化了税收政策的执行,影响了税务检查的效率。个别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出于地方利益的需要,大搞招商引资和财政返还。那些引进企业中不乏有虚假注册行为,这些虚假注册企业,它们既不在本地区投资建厂,也不在本地区生产经营,为图取财政返还,只在本地区纳税。而税务机关强化征管实施税务检查时,又常会遇到地方政府或行政部门的阻挠和干预,或每遇到税务检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时,这些虚假注册企业便销声匿迹。甚至,有的地方领导为平衡本地区财政预算,不顾地方经济发展和税收的现状,时常发出要求“免税”的指令。这些错误的信号,既使税务机关左右为难,又加大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致使税收检查执法的规范性打了折扣。

2.税制原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受现行增值税及生产企业自营(委托)出口货物“免、抵、退”税收政策影响,部分企业因进项税额的抵扣未能及时确定,生产企业和进口企业的大量购进无法在当期抵扣,造成企业资金紧张,形成检查欠税。

二是部分企业税负偏重。如以农副产品为加工原料的企业,因进销项税率倒挂,造成企业负担过重,甚至停产半停产,致使检查结果无法执行。

三是税收政策不明确。如粮食企业和混凝土行业,有的省市已下文对其给予减免,有的省市却没有。

3.税收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完善,是影响税务检查执法的另一种羁绊

打击和预防犯罪,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征管法》应是每个检查干部的最高行动准则和规范。然而,其在某些方面尚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一如:对如何实施检查执法行为的监督制约没有具体的法规性条文,使实际操作缺乏应有的刚性和权威;二如:税务检查自由裁量权为1~5倍,上下限差距过大,使税务案件处罚可以因主客观条件变异而做出较大调整,甚至会出现同一违章事实,出现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罚;三如:对开具和取得违章发票处罚,即可按《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未按规定取得发票”和三十九条“导致他人少缴或未交税款”的规定处罚,也可按《征管法》第四十条偷税论处,使税务执法人员无所适从;四如:在大量的税务案件中,对导致他人少缴或未交税款的处罚,也缺乏相应的印证材料,使检查留有死角,带有不彻底性。

二、增值税检查的立法完善

1.解决税务检查法律地位的进程应当提速

第一,从法律上强化税务检查的执法权限。随着偷骗税与反偷骗税斗争的日趋激烈,税务检查执法手段软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虽然新的《征管法》,已赋予了税务检查足够的税收行政执法权,如:调查取证、罚款、加收滞纳金、没收违法所得等等。但从目前的执法实践上看,还有必要从法律上赋予税务检查一定的刑事侦查权,即在被查对象具有重大偷骗税嫌疑及其他紧急情况下,无须中断检查移交公安机关,而有权继续办案,从而提高办案效率,降低办案成本,加大打击偷骗税行为的力度。在这方面,海关缉私警的建立就是成功的典范。

第二,尽快修改完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并使之上升为行政法规。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仅仅是税务部门的一个内部规章,不具有法律约束力。那么,如何规范税务检查行为,以及如何约束被查对象和有关部门依法配合税务检查,还是无法可依。因此,有必要尽快修改完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并使之上升为行政法规。只有如此,税务检查才能向法制化大大迈进一步。

2.减少税收执法处罚中的自由裁量权

自由裁量权限,即自由裁量的行政执法权,是指在法律、法规中无具体的规定、明确行政行为的案件与内容而作出行政行为时,由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决定采取或不采取某种具体措施的权力。在税务检查中应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避免“显失公正”。如果行使处罚权时,采用的处罚的具体幅度明显畸轻畸重,有显失公正,则属于适用法律不当的自由裁量权,会引起税务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目前,就新的《征管法》中明确规定的自由裁量权,要一时修改是不现实的,是否可在《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中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如:对《征管法》第63条规定的偷税,可处以5倍以下的罚款,规定一个适度的界限,即分级次和违章金额进行处罚;再如:《征管法》第60条对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可以处以2000元~10000元的罚款,改为未按规定进行申报的,根据迟报时间长短处以相应罚款等。总之,对执罚行为多一些硬性指标,少一些弹性比例,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公平,也有利于税务机关的形象建设。

3.进一步完善现行增值税抵扣机制

第一,扩大增值税税基。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并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这是因为,交通运输业是价格创造过程的延伸,有价值增值,对其征收增值税,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下一环节可以抵扣,有利于规范增值税的税款抵扣机制,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运输发票弄虚作假,偷逃国家税款,并可能解决现存的自备运输和外购运输税款抵扣不一致的弊端。建筑安装属固定资产投资,很大程度上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对其征收增值税,便于建筑安装行业与上下环节之间形成内在制约关系,并可避免建筑安装企业利用营业税和增值税之间征税界限的模糊转移税负,防止增值税抵扣链条中断和税款流失。购进不动产和受让无形资产也属于投资行为,对其进行增值税有利于我国增值税税款抵扣机制的完整和规范化,同时也给税务检查工作带来一定的便利。

篇5:房地产行业税务稽查技巧讲解

一、收入核算范围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入分为营业收入(包括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工程结算收入、出租房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二、房地产业收入确认原则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造的以后用于出售的住宅、商业用房,以及其他建筑物、附着物、配套设施等应按以下原则确认收入:

1、采取一次性全额收款方式销售的,应于实际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凭据时确认收入。

2、采取分期付款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应按销售合同或协议约定付款日确定收入的实现,付款提前的按实际付款日确认收入实现。

3、采取银行按揭销售产品的以首付款实际收到确认收入,余款在银行办理转账之日确认收入。

4、采取委托方式销售开发产品的按下面原则确认:

(1)以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销售,应按实际销售额于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此时代销清单应载明售出开发产品的名称、地理位置、编号、数量、单价、金额、手续费等。

(2)以视同买断方式委托销售的,按合同和协议规定的价格于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3)以包销方式委托销售的,按包销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格在付款日确定收入,提前付款的,在实际付款日确定。

(4)以基价并实行超过基价双方分成方式委托销售的,按基价加分成于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5、待售产品临时出租的,租赁期间取得的价款应按租金确认收入,出售时再确认销售收入。

6、以非货币性资产分成形式取得收入,应于分得开发产品时确认收入。

三、开发产品预售收入的确认

开发企业采取预售方式销售开发产品,其当期取得的预售收入先按规定的利润率(15%)计算预计营业利润,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

预计营业利润=预售收入×利润率

待预售开发产品完工后,及时结转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计算出已实现的利润,与预计利润的差额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四、开发产品视同销售收入的确认

1、下列行为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1)将开发产品用于本企业自用、捐赠、赞助、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

(2)开发产品转作经营性资产;

(3)将开发产品对外投资及分配给股东或投资者;

(4)以开发产品抵偿债务;

(5)以开发产品换取其他单位和个人的非货币性资产。

2、收入确认时限

在开发产品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或于实际取得利益时确认。

3、收入确认方法和顺序

(1)按本企业最近或本最近月份同类开发产品价格;

(2)同类开发产品公允价值;

(3)按成本利润率确定(15%)。

五、代建工程和提供劳务收入确定

1、一个纳税的按合同约定结算日或合同完工日确认;

2、不在一个纳税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季确认;

3、节省的材料、下脚料等按合同归开发单位所有的,于实际取得时按市场价确认。

六、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纳税人应纳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当天;采取预收款的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房地产行业成本的核算

一、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

房地产业成本以项目作为核算对象,一般以独立编制的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图预算所列的单项开发工程作为一个项目;同一地点、结构相近的群开发项目,开工时间相近,又由同一施工队伍施工,也可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规模大、工期长的,可按一定的区域或部位划分。

房地产业成本按用途又分为土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等)、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指能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及代建工程成本。

二、成本核算项目

房地产业的成本核算项目包括:

1、土地拆迁及补偿费:包括征地费、安置费及原建筑物的拆迁补偿费。

2、前期工程费:开发前的规划、设计、场地平整等费用。

3、基础设施费:供排水、电、照明、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造费用。

4、建筑安装工程费: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5、配套设施费:能分摊计入开发产品成本的不能有偿转让的公共配套设施如锅炉房、车棚、居委会、派出所水塔等;另一类为能够有偿转让的大配套设施如商店、邮局、银行等。

6、开发间接费:为开发现场发生的各项费用如现场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水电费、周转房摊销等。

三、房屋开发成本的核算方法

1、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

(1)如能分清项目则直接计入开发成本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不能分清成本项目的,其支出应先归集整理,随后在各项目之间按一定标准分配(一般按建筑面积)

借: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成本

2、前期工程费

能分清核算对象的直接计入开发成本,不能分清的按标准分摊,然后计入开发成本。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基础设施费

4、建筑安装工程费

(1)自营工程,工程量较小的直接进入工程开发成本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库存材料(应付账款等)

工程量较大、建设规模较大的,应经过“工程施工”进行核算

借:工程施工

贷:银行存款(库存材料、应付账款等)

然后,根据下列顺序和方法进行分配:

①开工报告确定工程成本核算对象;②按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配材料、人工、折旧等费用;③分配间接费、机械使用费等;④按月计算施工实际成本;⑤根据完工报告结算实际成本。账务处理为: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工程施工

(2)发包工程及价款结算的核算:一般采用“招标、议标”方式,通过工程招标确定施工企业,应按工程标价,采取按月、一次性和按工程形象进度进行结算。

5、配套设施费

(1)对能够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和能分清核算对象的不能转让的配套设施,可直接计入有关开发成本。账务处理为: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银行存款、库存材料等科目

(2)对不能直接计入房屋开发成本的配套设施,应先进行归集,然后按可销售面积进行分摊。账务处理为:

借:开发成本—配套设施成本

贷:应付账款(库存材料、预付账款等)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开发成本-配套设施成本

6、开发间接费用

(1)对能分清开发项目和不能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的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房屋开发成本,账务处理为:

借: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成本

贷:应付工资(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

(2)如有多个开发项目应先归集费用再进行分摊

借:开发间接费用

贷:应付工资、周转房摊销等

(3)如开发企业不设置现场管理机构,除周转房摊销外,其他间接费用可只接进入期间费用—管理费用。最后将间接费用分摊入房屋开发成本。

四、开发成本转入开发产品

待开发产品完工之后,将开发成本结转入开发产品:

借:开发产品

贷:开发成本

五、将开发产品转入经营成本(或销售成本)

根据开发产品的销售情况结转经营成本或销售成本,其计算和账务处理如下: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项目预计总成本/总可售面积

经营成本=已实现的销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借:经营成本

贷:开发产品

检查技巧

一、检查项目有关情况

房地产企业的开发项目进行检查时,应从项目的立项、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前期工程费、建筑工程施工、配套设施支出、房屋销售产权转移为顺序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有关合同协议和批准书,掌握开发项目的总体情况,如总开发面积,占地面积,建筑工程造价及完工时间、房屋销售合同及入住时间承诺、有无合作建房、有无代建工程等,为下一步检查打下基础。

二、检查财务会计资料

对房地产业的检查采用逆查法比较省时省力,从审查报表入手,进而审查总账、明细账,最后有针对性的抽查有关凭证资料。在检查中应加强对有关重点科目的检查,如往来科目,收入、成本科目等。

三、实地检查与询问调查相结合

在掌握项目开发总体情况和检查账本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到项目开发地、销售地实地盘点检查,了解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房屋销售情况及购房者的入住情况。同时广泛和有关人员接触,通过询问交流的方式了解房屋销售方式,有无有工程配套设施、有无出租未售出房屋的情况,周转房的摊情况等与项目检查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比对,查证涉税问题。

四、营业成本的检查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结转方法为:

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可销售总面积

销售成本=已实现销售的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查成本计算是否正确

审查企业是否分清项目,成本计算是否正确,有无故意提高单位面积开发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土地征用费(拆迁补偿费)+基础设施费+设计不可转让的配套设施造价+建安工程招标价格+开发间接费)

预计开发面积,求出预计单位面积开发成本。检查时要仔细核对有关合同和立项书,检查预计单位面积开发成本是否准确,有无故意提高单位面积开发成本,造成多转成本。

审查有无将土地成本、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不能转让的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直接记入开发产品成本,而不摊入可有偿转化的配套设施,自用房产,出租房产等,增加销售成本。

在检查中要注意,房地产项目中建造的各类营业性的“会所”是否按规定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有无将应记入开发产品的开发成本直接转入销售成本,造成提前结转成本,少纳税款。

重点审查开发产品科目的贷方是否按销售房屋面积结转销售成本,有无早转,多转成本现象。

2、配套设施成本结转是否正确

通过现场检查看有无可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如商店、银行、邮电所),这些配套设施如何结转成本,有无直接列入开发成本现象。一般存在问题为不单独按项目核算,直接将开发成本列入房屋开发成本;或单独核算成本,但不对土地费用或基础设施费进行分摊。

3、注意已出租的房产或周转房再销售时,结转成本是否正确

检查时应注意已出租的房产或周转房再销售时,结转成本有无减去已提折旧或已摊消费用,造成多转成本现象。

4、检查有无白条入账现象

白条支付材料款,工程款,土地款,甚至以白条的形式虚增以上款项,加大工程成本,是房地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检查时可以与合同协议进行比对,检查构成房地产成本的的各类费用的支付凭证是否合法、真实、有效。有无收受虚开、代开、伪造的假发票等不合法的发票入账支付费用。

五、财务费用的检查

房地产业开发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借入资金较多,利息支出所占比重较大,对于为建造开发产品借入资金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划分成本对象完工前发生借款费用计入开发成本。完工后计入财务费用,直接在税前扣除,而开发公司财务处理多为直接进入本科目,当期摊销,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向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往往以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并记入有关科目,造成多记成本。

六、管理费用的检查

1、人工费用的检查

管理费用中工资三费超标准列支,造成多列费用,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少纳企业所得税。

2、印花税的检查

(1)各类书面凭证是否按规定粘贴印花税。

(2)房地产企业房屋销售(预售)合同、建筑安装合同、银行借款合同等是否按规定粘贴印花税。

房地产企业应税合同多、涉及面广,未贴、漏贴印花税情况极易发生,房地产公司项目开发过程中,签定的各种应税合同数量多、金额大(如销售合同、建筑施工合同、购销合同、设计合同、财产租赁合同等)。但由于签定合同的部门不能及时向财务提供,财务人员未及时按规定贴花。虽然印花税是个小税种,但由于房地产企业合同数量多、金额大的特点累计

数额往往不小。

3、其他方面的检查

检查企业有无已按规定提取了教育活动经费而仍在本科目列支培训费等。

检查企业有无购入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一次性列入本科目的问题。

七、销售费用的检查

1、销售人员的人数以及提成工资、奖励等末如实纳入企业正常人员工资管理,而是直接混入其他销售费用中列支,销售人员数量随意性大,工资支出较多。

2、虚增代理费用。由于对销售代理费提取比例税法尚无明确规定,各代理公司取费标准不一致,一些房地产公司通过支付销售代理费的形式,将收入进行转移隐匿;或将一些“灰色”成本(如无票支出、非法支出)以代理费的形式支出、转账。

3、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超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项目开发期间,要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及业务招待活动,广告费用、业务招待费支付大,然而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收入只能在后期实现。因此企业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超支问题比较普遍。其中广告费根据国税发[2001]89号文件,其广告费支出只能在每一纳税销售收入的8%比例内据实扣除,超过比例部分可以无限期向以后结转。超标准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则混入“会议费”、“销售费用”等其他科目中,减少“业务招待费”明细科目的记账金额。

八、开发间接费用的检查

审查费用的发生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周转房作为此科目中的重点一项,要注意摊销是否正确,已经出租的周转房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是否申报缴纳,再销售时注意收入的结转、流转税的缴纳。

在各项目之间的摊销是否正确,有偿转让配套项目和大配套项目之间是否已分摊,多数企业不分摊。

九、对房地产企业税务检查的几点建议

1、房地产企业涉及单位多、往来资金数额大,加之目前企业偷漏税的手段更加隐蔽。做好延伸检查工作,已成为税务检查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和方法,对与房地产公司业务往来频繁且金额较大的单位,特别是合作开发单位、卖地方、团购单位、施工企业、供料商、代理公司应作为重点延伸对象。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基础上,简化延伸检查的报请手续,缩短延伸检查报批的时间;同时严格规范延伸检查情况汇报制度,保证延伸检查的效果。

2、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往往都在一年以上,通常以一个纳税作为检查时限范围的方法,不能适应房地产业的具体情况,检查的内容及发现的问题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以房地产公司开发项目为切入点进行检查,则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其项目开发的过程,容易发现税收违法行为。

3、为更加准确、全面掌握开发项目的数据资料,可以到计委(发改委)、建委、规划、土地、房管等部门调查落实其土地面积、土地使用权、建筑面积、可销售面积、已销售面积的确权时间和相关数据。通过在以上相关部门的取证,结合实地调查情况,检查人员可以对房地产项目开发有更加直观、真实的认识和了解。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账内检查,以确定其应税项目和计税依据。

篇6:培训讲解内容

培训 编辑锁定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目前国内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则侧重上岗前。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

培训是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可知,职场正确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的输出)的传递效果才是决定培训效果好坏的根本。

简单理解,培训约等于教学。即对某项技能的教学服务。如一些专业的培训班。也可以理解为培训即提供教学。中文名 培训 外文名 training 作 用

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 对 象

任何自然界需要改变的有智慧生物 目录 产生背景 2 发展方向 3 培训分类 ▪ 理念培训 ▪ 心态培训 ▪ 能力培训 ▪ 个人技能 ▪ 企业培训 4 培训主体 5 培训周期 6 培训作用 7 培训目的 8 培训体系 ▪ 体系构成 ▪ 体系建设 9 经费来源 10 设计要点 11 培训好处 12 培训方法 ▪ 讲授法 ▪ 演示法 ▪ 研讨法 ▪ 视听法 ▪ 角色扮演 13 培训效果 14 计划 15 培训重点 16 关键因素 产生背景编辑

我们都知道,普通的教育,只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层次很低的技能;而面临规模化的企业发展,必须进行多次的技能培训,才能使员工逐步达到企业的不断的发展的要求。所以,组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直接有效地为组织生产经营服务,不断采取各种方法,对组织的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投资活动。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发现,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作为资本和财富的转换,形态的人知识和能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原因。但是它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它需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组织培训就是这种投资中重要的一种形式。发展方向编辑

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信息和知识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为主要特征。并以每年18-20%的递增率发展。然而,与巨大的信息和知识量相比,学习者将会发现自己的“知识贫乏”,已有的知识正变得支离破碎,学习的速度太慢,要学的知识太多,这是由于个人学习的有限性和滞后性与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快速性产生极大反差造成的。培训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培训只有在观念、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培训者由“知识传播者”向“知识生产者”转变。

由于大部分的知识传播或转移将由现代电子媒体系统完成,因而使教育培训者能有时间进行知识更新、教学创新。其一是将原始信息或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和包装,使之成为人们容易和乐于接受的“产品”形式;其二是在综合分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创建新的知识体系。因此,教育培训工作者将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生产者”。

二、培训方式由“承袭式”向“创新式”转变。

自古以来,教育培训的基本功能是传授先人文化遗产,培养为现实服务的合格人才。传统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已难以适应多变的环境,现代教育培训需要超前性,其目标不仅仅是培养现实人才,还要培养未来人才,学习方式要由“承袭式”向“创新式”转变。

三、培训内容由“补缺型”向“挖潜性”转变。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培训遵循的一直是“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比如旅游企业的培训内容,多着眼于从业者的“应知”“应会”及操作技能掌握、基本知识应用、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补缺”培训。但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培训仅为“补缺”是远远不够的,应把挖掘潜力作为培训的重点,把思维变革、观念更新、潜能开发纳入培训的内容,使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能够从培训中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实现个人潜能的有效释放。

四、企业培训由“注意组织发展”向“注重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相结合”转变。

大多数企业对什么样的人开展什么样的培训,都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提出来的,而很少考虑受训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因而导致很多企业培训做了不少,但受训人不积极、收效并不理想。因而企业培训除了考虑企业发展需求外,更要重视对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情商和潜能的发挥,使培训也为员工个人事业发展做准备,这样的培训,就会变“要你培训”为“我要培训”,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五、企业由“管理型”向“经营型”转变。

比如饭店业培训的课程主要是管理实务、管理标准、质量控制等,可以说是一种“管理型”培训;但是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者不仅要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更要考虑经营的问题。因此旅游企业、特别是饭店管理培训也应向“经营型”转变,培训的重点课程是市场营销、成本控制、资本运营、管理战略等,使经理们能够在培训中学会如何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培训分类编辑

一切培训的目的可分心态培训和能力培训。也有对培训分为这样两种:个人技能培训和企业培训。

理念培训

理念培训是使组织成员在思维方式和观念上发生转变,树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从新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心态培训

心态培训应该作为培训的中心和重心,却最容易被忽略。心态培训旨在建立个人或员工(或其他社会关系)的心态,从而为完成某项任务创造心理条件。能力培训 能力培训是培训的基础,建立个人或员工(或其他社会关系)的能力基础。应包含对完成任务的理解(内容掌握和控制)与支持(技术、管理、协调、辅助等)。个人技能

个人技能培训种类非常的繁多,包括英语培训、贸易、小语种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认证、金融会计、建筑、计算机、学历学位、健康、文体艺术、出国留学、学生课外等。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中分四类:一是公开课;二是企业内训;三是企业咨询;四是企业网络培训。公开课

对于公开课,就是某讲师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课程,针对全社会报名开放报名培训等; 内训

企业内训则是企业邀请培训讲师到企业中进行针对性调研、最后进行分阶段的内部培训等。培训主体编辑

组织培训的主体:参加企业培训的主体是企业的全部员工,由于员工担任的职位不同,因此培训方向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一般来说,主要划分为三大类:一是决策层人才,二是管理层人才,三是操作层人才。培训周期编辑

按时间期限划分,培训可以分为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长期培训一般计划性较强,有较强的目的性;按培训方式,又可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两种;按培训体系,可划分为组织内培训体系和组织外培训体系两种,内培训体系包括基础培训,适用性培训,日常培训,个别培训和目标培训等;组织外的培训体系如果按教育机构来划分,可分为三类:①全日制的大中专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②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举办的教育培训机构;③社会力量办学。培训作用编辑

1、补偿作用

企业培训有支持经营机能的补偿作用。企业内“文化”育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由于不断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只有恰当的利用人力资源,才能取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技能培训对人力发展极为重要的。

2、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高素质的企业队伍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因素。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

3、提高生产力

员工通过有效的培训,在生产商品或服务时,能减少所需工作时间,从而降低人力及推销成本;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不良产品的产生,从而降低了供应成本;改进由企业将产品或服务输送到用户手中的方法,因而降低了服务成本。培训目的编辑 导入和定向

即引导新进员工进入组织,熟悉和了解工作职责、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并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

企业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给予的各种机会和条件,抓住时机;另一方面,企业也要通过自身的变革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作为一种动态系统,作为企业主体的人也应当是动态的,即企业必须不断培训员工,才能让他们跟上时代,适应技术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员工素质

培训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一条:即通过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而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员工个人全面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对人力资源总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人力资源具有竞争性、学习性、创新性、团队精神等特征。从个体来说,员工要满足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必须参加培训接受继续教育。企业员工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在知识、技能、效果和态度四个方面得到提高,以提高员工适应性,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担负更大的职责创造条件,从而满足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扩展员工价值。提高绩效

员工通过培训,可在工作中降低因失误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培训获得新方法、新技术、新规则,提高员工的技能,使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素质

员工通过培训,知识和技能都得到提高,这仅仅是培训的目的之一。培训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具有不同价值观、信念,不同工作作风及习惯的人,按照时代及企业经营要求,进行文化养成教育,以便形成统一、和谐的工作集体,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员工的工作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高高层领导素质

通过培训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管理水平,使之更新观念,改善知识结构,适应组织变革和发展的重要。培训体系编辑 体系构成

1、企业的培训架构和体系(1)培训商业模式(2)培训模块与体系(3)培训管理团队

2、培训制度体系(1)培训管理制度(2)讲师管理制度

(3)培训合作方管理制度(4)课程开发管理制度(5)培训网络营销管理制度(6)培训实施操作管理制度

3、培训资源体系(1)讲师库

(2)培训合作方库(3)培训课程库(4)培训班库

4、培训运营体系(1)需求策划(2)计划组织(3)实施方案(4)评估流程(5)项目管理 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

1、制订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2、建设培训管理团队 3、组建内部培训师团队 第二阶段、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2、大力开展新员工培训、系统专业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培训、储备人才培训等相关培训 3、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展,将通过精心的培训项目策划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第三阶段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经费来源编辑

组织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两种途径:

一是组织内部来源,主要指组织与员工分摊培训费用;

二是社会集资,首先由政府通过税收方式征收培训费,然后由国家组织,社会统筹各企业出资赞助。设计要点编辑

优良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大师们已经给我们总结出了,普遍使用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就像普遍适用的马列主义一样,基本上是真理。讲师要做的,就是学习他们的理论框架,以这些框架为基础,把自己的课程构建起来,这样的课程,结构是健全的,也和一些学员的书本知识相符合。具体操作时,要研究相关经典人物的著作,比如说德鲁克和科特勒,这是所谓的正道。

出奇制胜当然也是可以的,讲师在构造课程时,把古今中外的学说旁征博引,脱离开公认的经典,但如果脱离这个框架太远,很可能把学员搞糊涂了,学员了解讲师的框架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容易忽略培训的根本目的,也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讲师要有实践经验

马列主义是普遍适用的真理,也要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样才可以指导学员的日常工作。所以讲师在开发课程时,要有针对性,要把自己过往的经验发掘出来,引导学员的共鸣,或给学员一些参考,让学员觉得:这个讲师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看来我要认真听,或许能给我启发,或解决我遇到的一些问题。否则讲师就只是在进行理论宣讲,没有多少人爱听。学员也可以听出来,讲师没有多少相关的经验,从而对学习懈怠,让讲师的培训陷入被动。讲师对课程有独立思考

讲师不是大师理论的复述者。企业的高层,一般来说学习能力比较强,为什么他要听你上课,不自己看书学习呢?一方面是大家参与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他的学习,这可以和别的学员学习;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这个讲师,学员想从这个讲师身上学到东西。所以独立思考是讲师最核心的东西,也是此讲师区别于彼讲师的最大特点。讲师要有专业授课技巧

以上说的都是课程内容,其实授课技巧和课程内容同样重要。同一个课程,不同的讲师上起来,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作为专业讲师,还要用专业的授课技巧,来引导学员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不是讲师在独自演讲。如果对于一些知识性内容,演讲是合适的,但对于大多数技能和态度类课程来说,引导学员参与是最好的选择。讲师就象一个游泳教练,他在岸上讲解完动作要领,会把学员赶下水,让学员自己去练和体会,讲师跟踪观察点评,如有必要,再总结和强调,直到学员学会为止。学员只有练习,对课程的理解才深刻,才可能真正学会。所以第五个是要求,讲师要有引导学员的授课技巧。讲师要用理论来构造体系,用经验来引起共鸣,用思考来超越感受,用案例来模拟场景,用技巧来引导参与。培训好处编辑

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可以带来六大好处:(1)可以减少事故发生。(2)可以改善工作质量。(3)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4)可以降低损耗。

(5)可以提高研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6)可以改进管理内容。培训方法编辑

培训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研究法、模拟与游戏法等。各种教育培训的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往往需要将各种方法配合运用。讲授法

就是培训师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要求】

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这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案例分析,正反对比; 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 必要时运用板书;

培训师与受训者要相互配合,这是取得良好的讲授效果的重要保证。【优点】

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 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 有利于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 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培训。【缺点】

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

学习效果易受培训师讲授的水平影响; 只是培训师讲授,没有反馈;

受训者之间不能讨论,不利于促进理解; 学过的知识不易被巩固。演示法 这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要求】

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 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 示范完毕,让每个受训者试一试; 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给予立即的反馈。【优点】

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

可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 有利于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缺点】

适用范围有限,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演示; 演示装置移动不方便,不利于培训场所的变更; 演示前需要一定的费用和精力做准备。研讨法

通过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或受训者之间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要求】

每次讨论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让每一位参与者了解这些目标; 要使受训人员对讨论的问题发生内在的兴趣,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在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公布议程表(包括时间限制),并于每一阶段结束时检查进度。【优点】

受训人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受训人员积极思考,有利于能力的开发;

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缺点】

讨论课题选择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 受训人员自身的水平也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不利于受训人员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研讨形式】 演讲; 小组讨论; 沙龙; 集体讨论; 委员会式; 系列研讨式。视听法

就是利用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电脑等视听教材进行培训,多用于新进员工培训中。【要求】

播放前要清楚地说明培训的目的; 依讲课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视听教材;

讨论后培训师必须做重点总结或将如何应用在工作上的具体方法告诉受训人员。【优点】

由于视听培训是利用人体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体会的一种培训,所以比讲授或讨论给人更深的印象。并且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比较接近,不单单是靠理解,而是借助感觉去理解; 生动形象且给听讲者以新近感,所以也比较容易引起受训人员的关心和兴趣; 视听教材可反复使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受训人员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的要求。【缺点】

视听设备和教材的购置需要花费较多的费用和时间; 选择合适的视听教材不太容易;

受训人员受视听设备和视听场所的限制。角色扮演

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从而提高主动地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

宣布练习的时间限制; 强调参与者实际作业;

使每一事项都成为一种不同技巧的练习;

确保每一事项均能代表培训计划中所教导的行为。【优点】

有助于训练基本动作和技能;

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集中,有利于培训专门技能; 可训练态度仪容和言谈举止。【缺点】 人为性; 强调个人;

容易影响态度、不易影响行为; 角色扮演的设计; 角色扮演的实施。培训效果编辑

提升培训效果的途径: 途径一:明确培训目的

企业在进行培训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培训目的,它是指导培训工作的基础,也是衡量培训工作效果的标准。企业培训的直接目的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改变员工的态度;企业培训的间接目的是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共同目标以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而言企业培训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目的:

1.优化人岗匹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是企业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通过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培训的重要目的。

4.有效沟通、团结合作。通过培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团队,团结合作完成企业的目标。途径二:确定培训原则

培训原则是指导企业培训的纲领性文件。只有确定企业培训的原则,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实施企业的培训。企业培训的主要原则有:

1.前瞻性原则。企业应根据自己的战略及同行业发展的趋势安排员工的培训工作,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岗而异、因部门而异地进行培训。

2.长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具有长期性,只有长期性的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3.系统性原则。企业对员工应进行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

4.实用性原则。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应强调针对性、实践性,企业发展需要什么,员工缺少什么理论和技术,企业就应及时地安排培训。

5、效益性原则。企业应注意培训的成本,作好培训预算。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不但要能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使公司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公司形成学习型组织打下良好的基础。途径三:加强培训组织

良好的培训组织是企业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也是其实施培训工作的保证。企业加强培训组织主要表现为:

1.组成培训领导小组负责整个企业的培训组织领导工作。培训领导小组可由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总经理助理)、两位员工代表组成,由总经理负责。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公司的长、中、短期培训计划。

2.保证培训经费。公司每年划拨相当于参训人员上一收入的1.5% 一2%的资金或企业上一利润的x%(比例可根据各企业的不同确定)作为员工培训的经费。培训资金应专款专用。3.规定培训时间。企业应保证每一位员工一年应参加培训的时间。时间长短应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而定。4.加强培训的监督与管理。对培训经费的划拨和使用、培训计划的编制及实施进行监督与管理。途径四:制定培训计划

企业培训计划是实现企业培训目的的具体途径、步骤、方法。培训计划应由培训领导小组根据企业培训的目的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其主要包括:

1.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组织分析要分析公司的发展战略、技术革新、机构重组、规模缩减、权力下放、团队合作等。任务分析包括核查岗位说明书及要求,了解从事某项工作的具体内容,分析完成该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通过任务分析确定参训人员培训的内容。人员分析是分析那些人员需要参加培训,那些不需要参加培训,此项可通过绩效评估完成。

2.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员工的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方法、培训费用。

途径五:设计培训内容

企业内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员工需要接受的培训内容各不相同。即使是同层次、同部门、同一个员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工作性质,其所需接受的培训也不相同,因此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员工的具体需求设计培训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需要培训的内容不同,一般而言,高层管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新的企业观念;(2)企业经营理念;(3)适应及改造环境的能力;(4)领导控制能力。中层管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管理基础知识;(3)领导控制能力;(4)作业管理。基层管理者需要培训的内容是:(1)人际关系;(2)培养下属;(3)指导工作。企业内不同部门所需培训的内容也不相同。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部门是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部门的培训内容除与生产作业直接有关的专门培训外,主要还有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生产管理、制造管理、作业研究、设备管理、机械管理、工具管理、图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计量管理、品质管理、库存管理、物料管理等。营销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市场调查、营销分析、营销、销售折扣、产品价格、营销组织、促销、广告、宣传、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财务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财务预算、资金筹措与管理、股利分配、经济学、成本原理、成本分析、计量管理、管理数学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培训内容主要有任用、调配、升迁、绩效考核、薪酬福利设计、安全卫生、人际关系、沟通劳资关系等。企业培训最好能分层次、分部门进行,这样有助于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的内容是否有针对性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途径六:组织培训实施

企业员工的培训具体实施原则上应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其主要的工作应包括:

1.培训内容的设计。根据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设计每一次培训的内容。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2.培训师的选择及聘请。培训师可来自于公司内部、咨询公司、大专院校、同行业公司。培训师的选择可根据培训的内容和培训师的特长而定。培训师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培训师的聘请应签订工作合同。

3.培训课程描述。课程描述是有关培训项目的总体信息,主要包括课程名称、目标学员、目的陈述、课程目标、地点、时间、预先准备的培训设备及培训教师名单。培训前应打印成表,发给每一位学员。

4.培训时间的安排。每个培训项目都要制定一个课程时间安排表,它包括培训项目的主要内容、相应的时间安排以及时间间隔的计划。

5.培训场所的安排。培训场地舒适、安静、独立,不受干扰且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在培训中使用范例(如录像、产品样品、图表、幻灯机)。应根据培训的要求安排座位。座位安排有扇形、教室形、会议形、马蹄形。

6.培训资料及器材的准备。每一培训项目都应准备培训资料,主要包括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等。准备培训所需的器材(如,板书用品、录像机、幻灯机、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

7.培训资料的保存。为每一位参训人员建立个人培训档案,记录每一次培训的基本情况和培训的考核结果。对每一项目的培训教材、培训课程描述书、培训时间的安排表、培训记录表都应保存。途径七:选择培训形式

一般而言,企业培训的形式主要有在职培训(on job training)、脱产培训(0ff job training)、自我培训(self—develop.ment training)等三种形式,每种形式各具优缺点。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1.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指员工在不脱离现有岗位的情况下,接受企业的培训。其主要优点是比脱产培训更容易实施,可一边工作一边培训,费用较低,培训是实际而非抽象的,可因材施教。其主要的缺点是很难做到工作培训两不误,培训内容无法统一,不利于传授专门的高程度的知识,培训员工的数量少。

2.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现任的工作岗位去接受培训。其主要优点是可对大量的员工同时进行培训。员工可在专家指导下专心接受培训并学习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参训者可相互学习提高培训效果,容易培养参训者团队意识。其主要的缺点是培训费用较高,培训成果无法及时运用,培训会影响工作进度。3.自我培训。自我培训是指员工具有强烈的上进心、严格要求自己,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它是一种主动地行为。

途径八:优化培训方法

培训的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方式、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方法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而言。我们可依据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的不同采用如下的培训方法:

1.按培训对象的不同。对一般的员工的培训方法有:演讲法、会议讨论法、学徒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工作实践法、专题研讨法等。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有:工作轮换法、敏感性训练法、会议讨论法、工作内培训法即T.W.I(Training within indus.try)、M.T.P(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管理培训项目法、A.T.P(Administration training program)行政培训项目法、岗位竞争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验法、团体讨论法、职权分析训练法、头脑风暴法、商业游戏法等。

2.按培训方式的不同。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上级指导法、工作分析法、问题分析法、工作轮换法、工作实习法等。脱产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会议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敏感性训练法、商业游戏法、T.w.I法、M.T.P法、A.T.P法等。

3.按培训内容的不同。技能培训采用工作实习法、改变员工态度培训使用员工参与法、知识培训采取讲授法。

培训合影照

途径九:评估培训效果

为了提高培训效果,需要对参训人员的每一个培训项目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可以反馈信息、诊断问题、改进工作。评估可作为控制培训的手段,贯穿于培训的始终,使培训达到预期的目的。培训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培训过程中——评估培训项目包括那些内容?参训人员对此是否感兴趣? 培训后——评估参训人员学到了什么? 培训后——评估参训人员对经营管理是否有促进? 参训人员回到岗位后评估培训的内容是否在工作中有用? 培训效果的评估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对比分析等方式。途径十:运用培训结果

培训结果运用与否及如何运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一般来说,员工培训的结果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后续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可根据培训的结果调整或改变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及培训师等,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2.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把培训结果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培训效率。

3.作为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参训人员培训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反映了他们对待培训的态度及他们的学习能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把培训的结果作为企业内部提拔任用的部分依据有助于培养企业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培训效率。

总之,以上每一步都影响到企业培训的效果,企业要想提高培训的效果就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虑,认真实施这些措施。计划编辑

制定培训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掌握真实需求并能描述需求的来源。

所谓掌握真实需求,是指要了解各个部门当前的工作最需要的培训需求,而不是时下有哪些最流行的课程和哪些最知名的讲师。很多企业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的时候并不是从公司的业务出发,而是从培训提供商出发,不是考虑员工的工作需要什么培训,而是从一些培训机构来信来函的介绍中所列举的课程出发,把这些课程重新编排,作为需求调查的内容。这样的做法很容易误导对培训并不熟悉和擅长的部门负责人,以为培训就是听口碑好的老师的课,不管老师讲什么内容,只要是名师,只要是知名的培训机构,就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他们把知名的老师和知名的机构作为培训需求的源头,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

其实,培训的需求来自绩效。这是培训的唯一来源。一切培训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帮助员工与企业步调一致,目标统一。

所以,只有从员工绩效出发的培训需求才是最真实的需求,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从这个观点出发,人力资源部在设计培训需求调查表的时候,就要从员工的绩效出发,设计结构化的培训需求调查表。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述。第二,培训的目标要清晰。

所谓培训目标,其实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在这个大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以及上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考核,确定针对性的培训目标。例如,上一绩效周期内,员工在工作计划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工作缺乏计划性,或计划不合理,可以设计一个《如何做好计划管理的课程》,培训目标是:掌握计划管理的理论、学会编制计划、学会检查计划。

第三,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培训计划书。

为使培训计划的制定更加有效,人力资源部应该编写一份高质量的培训计划书,培训计划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计划的制订 培训计划的组织 培训总结 培训效果评估

制定培训计划的五个步骤 找准需求

培训计划的制定是从需求开始的。培训需求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工作计划对员工的要求,一是员工为完成工作目标需要做出的提升,通过两个层面的分析,得出公司的培训需求。

实际上,培训需求是和员工的绩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设计员工培训结构化表格的时候,要结合员工的绩效来做。具体来讲,可以设计这样几个维度:知识、技能、态度,在过去一个绩效周期内,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和公司的要求存在哪些差异,把这些差异点找出来,作为员工改进计划,列入培训需求计划。

企业培训是指企业或针对企业开展的一种提高人员素质、能力、工作绩效和对组织的贡献,而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

它的目标就在于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培训实质上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升值,公司业绩改善,获得投资收益。它区别于其他投资活动的特点在于它的系统性。企业的员工培训是一个由多种培训要素组成的系统。它包括了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媒介;包括了培训的计划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实施子系统、评估子系统;它还包括了需求分析过程、确立目标过程、订立标准过程、培训实施过程、信息反馈过程、效果评价过程等。企业了解到人力要素的重要性,当组织内的工作潜能完全发挥时,所有的可能性是无可限量的。人们自动自发地提供技术和知识,为了荣誉而共同奋斗;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他们觉得一切皆珍贵而有意义;最后共同完成一个优异的成果。企业培训部门受各组织的委托,协助他们在企业内创造动态且持续不断的进步,并且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品质的训练课程会产生更有影响力的结果。企业培训是为了符合每个不同客户的个别要求而量身订做的。接受委托时,首先必须对公司的情况有完整的了解,然后才去设计完成一个实用的体验式培训。培训重点编辑

1、策略与事业

2、结构、程序与系统

3、文化、态度与士气

企业培训是长期训练下的结果,而不是补针效应,只有不断提供深具影响力的后续课程,以确定成效是确实并且长久的。

上一篇:招收临时工请示下一篇:多普勒效应的天文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