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课教案

2024-05-07

乐理课教案(精选6篇)

篇1:乐理课教案

乐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 视 唱(学校安排乐理课两节连堂,包括视唱和基础乐理两部分内容)

【班 级】 06级1班 【授课时间】 2007年9月17日上午第一节

【授课地点】 教学楼201教室 【执教老师】【教材分析】

⒈重点:

⑴简谱视唱:切分音

⑵五线谱视唱:C大调、F大调 ⒉难点:

⑴准确掌握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两种节奏型;⑵使用首调唱名法进行F大调的五线谱视唱。【教学目标】

⒈知识方面:

王 文

⑴通过节奏训练,准确掌握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两种重要的节奏型,从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⑵通过读谱训练,逐渐掌握使用首调唱名法进行F大调的五线谱视唱; ⑶通过音高练习,加强音高感。

⒉能力方面:规范和掌握简谱视唱和五线谱师视唱的一般步骤;通过视唱练习加强音乐基本功,提高音乐素养,为音乐技术技巧课打好基础。⒊情感方面:通过视唱训练,能够发现音乐旋律和节奏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创作音乐的兴趣。【教学方法】

分别采用模仿、感受、讲授、提问、讨论等方法。【教学用具】

钢琴和五线谱、简谱谱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⒈音高练习:音阶练习(柯达伊手势法)⒉切分节奏练习⒊检查视唱曲和节奏练习

二、新授: ⒈简谱视唱:

⑴《幸福在那里》:进行左手节拍右手节奏的练习;

篇2:乐理课教案

今天要上乐理课,我很好奇,不知道老师要讲些什么。走之前,妈妈嘱咐我:“去上乐理课的小朋友,肯定有许多比你大,你才一年级,所以你要听得特别认真,不知道的一定要举手问老师!”

吃完早饭后,舅舅就带着我上课。我找到上课的`教室,发现老师已在教室。这时,同学们也陆续来了。我发现有一个同学跟我一样大,也是一升二。其他同学都比我们大,有好几个同学已经上三年级了。

等同学们基本来齐后,老师就开始上课。老师先介绍自己姓蒋,接着正式上课。今天一共学习了两课。第一课我知道了音、节奏、音符、拍、节拍等。第二课我知道了基本音级、五线谱、谱号等。我还学会了在五线谱上画“小蝌蚪”,学会了看着五线谱打节拍、唱歌……

篇3:乐理课中音程章节的教学

在乐理课的整个教学中, 音程这一章节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掌握的好坏, 直接影响整个乐理课的教学, 可以说, 音程学好了, 后面的和弦和调式才能学好, 整个乐理课才能学好。可见, 学好音程至关重要, 在这里, 我主要谈论一下在音程多年教学上的一些安排和总结。

一、了解和认识音程

(1) 音程的概念 (两音之间的音高关系或者是音高距离) 。

(2) 音程的分类:按照两音的结合方式可分为和声音程和旋律音程两种。在这里可以形象地举例子让学生来区分两种音程。

(3) 音程中两音的名称:上面的音叫冠音, 下面的音叫根音。

(4) 理解音级和掌握音数 (两音之间全音和半音的数目) 。如C—D为全音, 音数为1;E—F为半音, 音数为1/2。

二、重点掌握自然音程和了解变化音程

(1) 自然音程 (主要掌握基本音级之间构成的音程) 。

自然音程中有14种56个, 这里主要掌握56种, 即为纯一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纯四度、增四度、纯五度、减五度、大六度、小六度、大七度、小七度和纯八度。

教师讲解的时候, 可以结合教材上34页例80来讲, 引导学生了解每种音程中是否有半音 (这里的半音是指E—F和B—C) , 把每行分析透彻, 最后总结规律 (二度和三度中有半音为小音程, 无半音为大音程;四度和五度中有半音为纯音程, 记住两个特殊的, F—B是增四度, B—F为减五度;六度和七度中有一个半音为大音程, 有两个半音为小音程) 。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让学生掌握好这个规律, 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没有变化音的简单音程识别和构成。做题时分两步:第一步数几度, 第二步根据规律构成和识别音程。

简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化音程。

(2) 单音程与复音程。单音程变复音程方法:两个八度内的复音程为加七, 如大三度的复音程为大十度。反之为减七, 如小九度变成单音程为小二度。两者之间相互转变, 性质 (大小增减) 不变, 度数变。之后可以通过练习来让学生掌握复音程的识别和构成 (复音程变成单音程后做, 然后移高八度冠音变为复音程) 。

(3) 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程扩大的方法: (1) 升高冠音。 (2) 降低根音。音程缩小的方法: (1) 降低根音。 (2) 升高冠音。

规律:

注意:好多学生在这会迷住, 教师要用形象手势做立体上扩大与缩小。

掌握好这个知识点后, 学生就可以做一些复杂的音程识别和构成。

三、音程的性质与转位

(1) 音程的性质。让学生识记协和音程的三种分类和不协和音程, 并区分音程的性质。

(2) 音程的转位 (单音程和复音程的转位) 。单音程转位, 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转位的情况下了解特殊的一个, 即增八度转位后为减八度。音程转位后性质发生变化, 即大小增减转位后分别为小大减增, 并且转位前后度数和为九。

复音程的转位, 变成单音程后在转位。

四、掌握等音程

篇4:让学生爱上乐理课

关键词:乐理 积极性 兴趣 主动 相关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3-057-01

音乐理论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礎课,教材中的概念和一些内容都比较抽象难理解,特别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于许多高中生来说都提不起兴趣来,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有兴趣呢?怎样在教学的时候将那些枯燥单调的乐理概念变得易懂、易记呢?这也成为我教学以来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工作经验总结,在乐理课堂上要改变这种学生由于缺乏兴趣而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教学现状,我认为,改变一下教学方式和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我先从她们一开始是怎样理解和认识乐理课的入手,让他们先交流一下。我根据学生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再讲解它究竟是教授什么的,上好乐理课对器乐课、声乐课、音乐欣赏课及舞蹈课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没有学好乐理课,器乐老师就无法上课,需要再讲乐理知识才能在上课。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的以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留出时间让学生预习新课,每次课先指定一个同学写出一份详细的教案,先与我讨论,再讲解,做到没有错误的理论以后,让学生站上讲台,当上“老师”的角色,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旁边,及时的加以指导,再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切磋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这样一来,我就和学生们来了一个角色的互换,这个方法也有很多的前辈们已经在用了,我不是独创者,但是我把它已经实实在在的用在了我的教学中,效果真的是非常的显而易见。

在这里,我举一个角色互换音乐乐理课堂的范例,《三和弦讲解》。开课之前由老师安排,可以根据学生成绩和表现进行安排上课。总的原则是使学生保持最大限度的多样化和互补性。轻松的上好所传授的课程。

课例:《三和弦讲解》教学目标:使学生们了解三和弦的结构,音程关系及类型,能在钢琴上准确的听辩出三和弦的性质,提高音乐修养,为今后学习演唱、演奏和乐理教学打好基础。由老师请备好课的同学走上讲台,担任老师角色来讲解三和弦。教学步骤:首先让台下的学生明白什么叫三和弦,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三和弦是由三个音按照三度关系叠置而构成的和弦。其和弦音的名称分别是根音、三度音、五度音。根据三和弦中的根音与三音、根音与五音的音程关系,三和弦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大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根音与五度音为纯五度。(2)增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大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纯五度。(3)增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大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增五度。(4)减三和弦一根音与三度音为小三度,根音与五度音为减五度。举例:讲解它们的区别。明确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因为它们其中所含的音程全部都是协和音程。增三减三和弦都是不协和和弦,因为它们其中所包含的减五度还有增五度都是不协和音程。授课学生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三和弦,让台下的同学们听,让他们熟悉不同的三和弦。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当然,台下的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补充说明授课者的不足之处。也可提出更有效的方法来学习三和弦。最后,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小老师”进行点评指导,教师重新梳理知识,来展现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最后,老师一定要根据上课情况给予“角色者”肯定并评分。

使用这种方法的教学,一定要及时的给学生们做出总结。总结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反馈和评价,如果总结做的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在充当教师角色的时候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对于走上讲台的学生来说呢,付出全身心的劳动以后,是很在乎老师课后小结的评价的。要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一个是取决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从中发现问题,指点迷津,提炼观点;第二就是小结时间的把握,一般就是在课程结束后就进行,要讲究时效性。我觉得角色互换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的,变被动与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而对于学生来说,三年的时间,要学习很多的专业课,学习任务也很重,如果再让他们本来就很少的课余时间也用来学习的话,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会减少。一节课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新的知识,学生们虽然可以接受,但是毕竟他们学习能力和时间有限的,所以就会需要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进行消化,那最后导致的结果肯定就是对该门课的学习积极性的减少。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刚才所提到的“现学现用”的方法,让学生把刚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起来。这样做,不但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哪里还不懂的地方,而且教师也能通过课堂的现学现用,知道学生们的理解和接受情况。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总结出了角色的互换,让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学习“枯燥”的乐理课,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会再停留到某一章节,走不动路。再就是,一定要和相关的学科相互了联系起来,和视唱练耳,乐器演奏,声乐演唱做好完美的衔接,真正做好乐理理论课的实践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扎实牢固的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成为一种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好一切的基础。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如果学不好基本的乐理知识,他自己的音乐之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完不成一条基本的视唱,一曲优美的器乐曲子,一首动听的歌曲……

篇5:《乐理基础》说课要点

教师说课要点(说案)

1.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高职院校在突出专业技术培养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音乐教育。因为校园的音乐活动必不可少,有的专业课程还与音乐有关,如《音频编辑与处理》课,需要学习音乐基础知识。所以有必要开设音乐课程,使音乐教育在解决有关课程的学习需要时,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亮点。

(2)课程作用

《乐理基础》是数字媒体设计系多媒体制作专业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怎样识五线谱、简谱和视唱),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媒体的音频制作、编辑等工作奠定必要的音乐基础。

(3)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继课程的衔接

《乐理基础》职业技能课(必修课);后继课程《音频编辑与处理》

2.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为学习《音频编辑与处理》的课程打好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学习了音乐,懂得了音乐,基本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音乐活动。在专业学习的需要与生活中学以致用,以音乐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总学时36,周学时2×18(周);其中授课34学时;

考试(笔试)2学时。

考核方式:进行卷面(80%)与视唱(20%)的考试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

3.教学内容 内容的组织与选取

第一部分(6课时)音符、休止符(简谱、五线谱);视唱基础。第二部分(7课时)各种常用记号—演奏法的记号、速度与力度、装饰音记号、音乐表情术语。

第三部分(6课时)节拍与节奏以及各种拍子和拍子的应用。

第四部分(7课时)音程与和弦(三和弦、七和弦);以及和弦的应用。第五部分(8课时)调式(五声、六声、七声调式)、大小调。定调与调的标志、音乐欣赏与合唱指挥

教材选取

1、教科书:

《实用简谱与五线谱入门》邵春良/编著 蓝天出版社

2、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基本乐理简明教程》 作者:李重光 人民音乐出版社 《简谱乐理知识》 作者:李重光 人民音乐出版社

3、教学与实践

学习本课程,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果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就可超出课程以外教学,加深教学程度,扩大教学范围。

讲解为视频编配音乐(三大配乐手法):音画统一(同步-情景类);音画并行(平行-叙述类);音画对立(反向-情感类)。

4.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课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师生互动和视唱训练,通过视频播放版书,加深教学环节,使学生更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

(2)教学手段: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讲课)与多媒体投影机、PPT(幻灯机)和练习视唱的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师生问答进行互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3)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下节课讲评。(4)课程对象:数字多媒体制作专业。教学模式设计 基本材料与用具:

1、升降黑板、粉笔。

2、多媒体投影机、PPT机(幻灯机)等。

5.教学队伍

学校课程教学团队(专兼职)

6.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使学生们能够欣赏音乐、鉴赏音乐,在学习《音频编辑与处理》课时,能够较好地把握对音乐的运用,将来在从事相关的职业时,能学以致用、胜任工作。

谢 谢!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

说课人:蒋以增

篇6:乐理课说课稿材料

1、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本课内容选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一书中第一单元的乐理部分。

这一节课主要内容为音的高低中五线谱的学习,两个课时完成,该节内容对于初学乐理的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的关键。本节内容为学习乐理的第一节课,学好、学透该课才能够为下一阶段音的分组(音符的音名和唱名)的学习及以后的单元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学习乐理知识。

教学目标:本节课从实感教育入手,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明确地辨认出五线谱上各个不同的线和间,音符在五线谱上的正确位置以及高、低音谱号的书写方式,对初学键盘乐器的学生,提高识谱能力将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为了今后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2、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立

根据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学习应重点掌握音符在五线谱上的正确位置,准确说出音名和唱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来看,该课难点在如何把五线谱上的音符一一对应到键盘上。

二、说教学对象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于农村,大多数学生所就读的初中不重视音乐课甚至不开设音乐课。许多学生在音乐方面几乎是空白,有的学生虽能唱歌但不识谱,乐理知识和常识知之甚少。面对这种音乐教学现状,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设计出能够突出学前教育特色的音乐教学策略,从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着手,通过练习实践,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为今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学法

快乐是学生健康情绪的主色调,让初次接触乐理课的学生们在充满情趣的活动氛围中,活泼愉快地参与学习,才能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为此,在教法的选用和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直观教学。

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乐器,用演示法、听辨法、对比法和小组探究法,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高音和低音,辨别高低音的不同,

2、活动体验,模仿创造。

引导学生通过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想、用心悟、用手做、用口说等方法,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和感悟能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全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会用一个童话故事把学生带进“森林音乐会”的学习情境中。“可爱的动物正在森林里举行一场音乐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紧接着,我分别扮演老虎和小猫在森林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分别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演奏《小星星》,学生通过对比听辨,就能

很直观的感受出两次弹奏的音乐高低不同,从而引出我们的第一单元《音的高低》,这样的导入,对于初次学习乐理的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直观的感知到音的高低。 2/游戏教学,学习新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识别五线谱,五线谱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如果这节内容掌握的不好,同学们将失去对学习乐理的兴趣。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同学们玩中学,学中乐。

(一) 初识五线谱

首先我会分给同学们每人一张五线乐谱,然后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认识这上面的音符吗”?肯定有很多同学不认识,提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 巩固认识间和线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我制作了一个五线谱,可深入其中的教到学生,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了解五线谱。

为了让同学们对五线谱的记忆更深刻,我会让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带领同学们做一个手指游戏。因为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在数线和间的同时,经常弄混从上往下数还是从下往上数,这时我就发挥穿针引线的主导作用,引导他们想一想,我们上楼的时候,要一层一层从下往上走,五线谱也是这样,通过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和实践来突破难点,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三) 初步认识高音谱号 低音谱号

分别出示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的图片,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形状像什么,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高音谱号像蜗牛、像小号。低音谱号像数字9、像口哨。加深同学们对高音谱号的记忆。

(四) 音名和唱名

因为同学们在学习五线谱的时候,对五线谱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他们能很快领悟,但对相同的音符 所处的位置不同就要发出不同的音调,却总是理解不了,记不住音符的位置,只有顺着读他们才知道是什么音符,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在此环节,我用《白雪公主》故事中七个小矮人,老大、老二到老七都有自己好听的名字引出音名CDEFGAB和 唱名“哆来咪发嗖拉西”。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图片,每个小矮人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我把音符染成了所对应颜色,让这些原本一样的音符变得各不相同,在通过一些游戏,让同学们很快记住这些音符,记住它们的音名和唱名,最后再把音符涂成统一的黑色,这样同学们也能够辨别了。利用游戏的方法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高音谱表。

第一步,引导同学们反复朗读七个音阶(哆来咪….),熟读于心,让大家对五线谱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第二步,认识哆来咪发嗖拉西,在五线谱中,分别找出哆来咪发嗖拉西,再反复诵读,使同学们对这七个音符的位置、颜色以及小蝌蚪内的字符有了印象。

第三步,找朋友,让同学们找音符相邻的音符朋友,也就是同在线上或同在间上的音符朋友,同学们对音符的位置越来越清晰了。

第四步,爬山,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对五线谱上的音符有了较深的印象,再做下面的游戏,让同学们像爬山下山一样的朗读音符,先是线上同读,然后再间上同读,同

学们对音符的位置更加清晰了。

第五步,捉迷藏,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对音符有了较深的印象,但是如果把音符里面的字符掩盖了,他们还能不能记住这些音符,接下来我们做的游戏,就是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掩盖字符让同学们找出那些音符,最后把音符全部涂成黑色,再让同学们找,随后再拿出其他五线谱让同学们读,直到形成条件发射,就能迅速读出音符的唱名。这样他们就会永远记住音符了。

3、实践运用,提高能力

我设计了一个“看谁反应快”的游戏,每一个横排代表一个音符,我在五线谱上随便写出一个音,代表这个音的同学迅速站起来,看看谁的反应快。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进一步明确五线谱的知识点及重要性。课后读一读视唱练耳部分的音符。

五、教学反思

上一篇:报告掌小门销售实习报告下一篇:苏宁易购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