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2024-05-04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通用13篇)

篇1: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体积与容积反思

体积与容积的教学知识点较为单一,但比较抽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区别及其联系,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来开展教学。

导入部分我利用学生喜欢的“魔术”制造悬念、提出问题,这样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到了与新知有机融合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中由几个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组成的,紧紧围绕着“为什么有了鸡蛋,就装不下这些水了?”“放书包前后有什么不同感觉,为什么?”“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占的空间大?”几个经典问题来组织和展开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这既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容器盛放的物体有多有少”,体会体积与容积的含义。

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悟、悟中有升华。

新课程注重的是人文内涵,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的学习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很多情况。这些无意识中的“生成”资源,它所延伸的是一个生动、广阔的教学天地。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几次教学生成:在比较“胡萝卜和土豆哪个占的空间大”时,有一个学生采用天平来测量;在“同一物体改变形状后,体积有什么变化吗”这个实验汇报时,只有一个小组与其他小组结论不同,他们认为“同一物体改变形状后,体积变小了”。在这几次教学生成面前,我当时并没有马上否定他们的想法,而是让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整节课生生互动交往,探究活动层层深入,学生不仅对体积和容积有了更全面、准确的认识,而且做到了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独到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研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一、教学思路清晰,准确、自然地突破重难点

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因此董老师在教学中侧重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她是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的:先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抽象出数学知识,最后回到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关于容积的概念教师是这样引导的:先由比较两个杯子体积的大小引入,通过装水的多少验证结果,由杯子能容纳水的多少自然引出容积的概念。再看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装物体的图片理解容积的概念,在图片中有一些反例,比如装苹果的箱子。这说明教师对教材、对学生把握得都十分准确,预设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学生的认知做好了铺垫。

二、合理运用猜想,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实例对一些数学猜想作出检验,从而增加猜想的可信程度或推翻猜想,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比如比较土豆和胡萝卜的体积时先猜猜谁的体积可能大些;再如引出容积概念之前先猜想两个形状不同的杯子哪一个装水会多一些,等等。

三、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课上,学生通过操作小玩具变脸娃,验证了同一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但体积保持不变;验证了体积大的物体,容积未必也大等等。在这样的数学活动课中,自主学习是核心,合作学习、xiaoxue.xuekeedu.com

探究学习是形式,全面可持续发展才是最终的目的。

四、既面向全体,又尊重个体差异

在董老师的教学中实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在学生研究变脸娃的形状改变,水面是否升高这个问题时,个别学生由于没有按照正确的步骤、方法操作,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这时,董老师并没有用多数人的意见压倒学生,而是让他再观察观察,让其他学生帮他们分析可能出错的原因,这种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更易于学生接受,我们看到孩子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改正过来。这样做,充分体现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尊重与引导。再比如本课将要结束时,教师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看看书,还有什么问题”,这时,学生不仅对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了梳理,而且还发现了有盖和没有盖的杯子体积不同,使本课知识有了延伸,这样做又体现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照顾。

综观全课,教师教态明朗快活,语言简练,操作熟练,但在评价学生的语言上略显单一,如果能注意多元性的评价,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篇2: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下学期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的意义;通过让学生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里所装水的多少,形象而直观地揭示容积的意义,知道容积和体积的联系。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形成体积和容积的两个具有抽象性的概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情境,初步感知体积

课的开始,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观看动画片《乌鸦喝水》,从中提出蕴含的数学问题---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学生在观察中初步感知乌鸦喝到水的原因――石子挤压了水的位置,水面升高了;同时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中,促进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体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首先让学生分析乌鸦喝到水的原因。从动画片中能直观感受到瓶子里的水并没有增加,而是石子的投入,使水面升高,乌鸦就喝到水了。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石子是占有一定空间的。

借助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新课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操作活动。一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一步感知物体是占有一定的空间。如让学生猜想:把一个土豆放入装满水的杯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让学生明白为了验证猜想,必须得验证,培养学生对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验证得出,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二是通过“水面升高了”来体验“土豆也占有一定的空间”,使“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师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边表达,逐步建立起体积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利用小正方体按要求“搭一搭”,让学生在操作中加深了对物体的体积的理解。

三、自学质疑,促进学生对容积概念的理解.对容积概念的教学,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在自学中质疑,在质疑中形成正确概念”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教材提供了比较两个容器哪个装水多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中实验的次数较多,实验操作不很方便。我舍去了这个实验而采用了自学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学,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在汇报过程中有个学生就首先提出了什么是“容器”,我组织学生来帮他。明确

xiaoxue.xuekeedu.com

篇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关键词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反思

引言:著名的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不能促进学生进步的课堂教学是毫无益处的,而且,如果课堂教学没有实际作用,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严重的损失。随着我国社会水平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顺应教改的步伐,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只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

“鸡兔同笼”问题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就出现了,而北师大版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课本的“数学广角”环节再现了这一题目。“鸡兔同笼”问题表现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数学文化,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鸡兔同笼”问题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以往的教材中,这类问题一般是针对水平较高的学生,用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而新教材则把这道问题作为全体学生都能够面对的问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有多种多样的方法,例如假设法和列表法等,也表现出数学学习的灵活性。下面通过课堂上使用列表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师:大家通过了解这道题目,知道主要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题目告诉我们鸡兔共有八只,脚共有二十六只,问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

教师:大家可以先猜一下结果,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比较一下答案。然后来列举一下可能的情况。

学生:可能的情况有七只鸡,一只兔子;六只鸡,两只兔子;五只鸡,三只兔子;四只鸡的话,就有四只兔子;三只鸡,五只兔子;两只鸡;六只兔子;或者一只鸡,七只兔子,这么多种情况。

教师:还有其他可能吗。

学生:全部是鸡或者全部是兔子。

教师:那么我们来分别计算上面的情况,看哪种情况下,脚的数量是二十六只。大家来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后得到的结果是有五只兔子和三只鸡。

通过上述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自主的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散自己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再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答案。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反思

从小学数学“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可以引起数学教师的反思。第一个方面趣味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基本成功了一半。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转变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气氛,能够大幅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只有有了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去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满足他们丰富的学习欲望,才能保证高涨的学习热情。美国的教育学家通过研究证明,激发了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能够成倍增加。孔子的《论语》中也提到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之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快乐学习。但是,现今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虽然知道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仍然固步自封,不远转变观念,填鸭式的教学,造成课堂效率低下,浪费时间,又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激发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学无定法,掌握方法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而课堂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方法。在“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中,就体现了以下两种数学方法:

(1)检查检验:要保证得到的答案准确,就要做好检查和检验。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能够揪出在解决数学题时出现的问题,保证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后,很多同学会将答案弄错,比如将鸡和兔子的数量弄反了,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所以,检验是保证解题正确的重要方法。通过方程或者其他方法得到了鸡和兔子的只数,还要通过计算总的脚的数量,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检查和检验,是学生务必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数形结合: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且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都还不高,对过于理论性的解题方式,很多都是一知半解。针对这个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就要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使用符号、图形来代替题目中的元素,通过题目中的条件将这些元素结合起来,就能很快得到答案。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今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课件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易于理解,课件还能够提供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全方位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过度的阶段,所以,这个阶段接受的数学知识,仍然具有较强的具体形象性。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数学上的很多问题,都能够用生活上的知识来解答,而我们也可以使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所以,数学和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经过知识性的凝聚和提高,成为专业的数学知识。学生对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接受程度最高,而且,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首先能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的体验,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大致内容,基本相当于预习,对接下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结束语

综上,通过小学数学课本中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学,可以发现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知识的生活化,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易于接受。这样才能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卢春华.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2,(31):90.

[2]周胜琼.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反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86.

篇4: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比例尺》一课是比例的应用第一课时,以比、比例为知识基础。本课时我预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比例尺的含义.会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三大板块:一:设疑: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两张中国地图上(出示两张中国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奥密吗?

二、学习探索中国地图。请学生量出每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并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为什么这几个比是一样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图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拓展题: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的距离是4厘米,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588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题可以依据比例尺一定写出比例计算。

一节课下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处理一个生成环节的时候,学生讨论得尤为激励:在第三环节计算图上距离时,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绘制两个城市的距离,与刚才这幅1:41880000的地图上比较,有什么不同?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短一些,有学生说图上距离会长一些,这时教师适当地点拨:数据比较大,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于是,学生讲出了1:10和1:100两个比例尺,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厘米,一个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在图上画的就越小。本节课欠缺之处:

1、教师扶得比较多,学生的活动没有充分展开。

2、课时划分应该更细化,本节课应更侧重于认识比例尺,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上,课堂时间的分配应该更优化。

3、学习探究环节应该考虑得更为细致,同一道探究题可以给同桌两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造成矛盾冲突,更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篇5: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认识分数 分一分 教学反思

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分一分”一课的学习。回顾整个一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所得:

一、教学中的欣慰

首先就师生关系而言,学生能够勇敢地在陌生的教师面前展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将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而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抓住他们对问题看法中的闪光点作以引导,从而将其想法导入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都是在学生亲身感悟下,再经过教师的点拨进而成为学生的内知。

其次就教学目标而言,从本节课最后的练习和学生的成果展示看,知识目标落实得清楚得当,强化了对分数的数感。

最后就教师的评价而言,我能够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思路,挖掘他们对问题的内悟。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没有让孩子轻易从我嘴中得到表扬,而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同学和老师真诚的赞扬。这样他们才会体味到真正的成功。

二、教学中的成功

1.尊重和深挖教材,没有对教材做过多的改变。

2.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方面,激励性语言的运用和挑战性表情的展现较好。

3.对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顺其自然,没有说教痕迹。

三、教学中的遗憾

1.对分数意义的夯实做得不够,没有让孩子对“就是这个事物的几分之几”有更深的感悟。

2.教学中我觉得对孩子创造性的思维、求异思维和自主研究方式的培养不够到位。另外,对四分之几的处理最好能多给孩子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

点评:

本节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对分数意义的初步认识。整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注重在操作中感知、体验,把握知识的关键点。

教师在整节课中都贯穿了操作的活动,并恰当地选用教学策略,体现了操作活动的层次性。教学伊始,教师就设计了一个“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的活动。通过教师故意把刀子向外偏一些的操作,引起学生的质疑,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分数产生的前提是“平均分”。在四分之几的学习中,教师引导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将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用彩笔想涂几份就涂几份,然后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并贴到黑板相应位置上。这个操作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体验、再现分数产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数的意义。由集体演示到个体操作的过程使学生认知产生飞跃和提升。

2.注重学法的指导。

“分一分

(一)”这课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理解“可以用1/2来表示物体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教学的重点,在学生建立用“1/2”来表示苹果的一半后,适时地安排了“涂出叶子、衣服、六边形和正方形的1/2”的练习题,使学生更好地体会1/2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许多事物的“一半”。但这个操作性的练习题有些同学较难准确地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此处设疑:“淘气请大家分别涂出它们的1/2,怎么涂啊?”学生想出了“树叶中间有一条线,涂其中一半就可以了”,“还可以找图形的对称轴”等等方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注重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xiaoxue.xuekeedu.com 的指导。

3.加深分数意义的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多次采用对比活动。如同样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叠并涂出1/4后,教师请同学进行观察、对比并质疑“涂色部分都能用1/4来表示吗”?引导学生在探索、交流中发现:虽然阴影部分的形状是不相同的,但“只要把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一份,每一份就占整个正方形的1/4”。这样的对比活动,丰富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4.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分数产生的历史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对分数产生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丰富了知识储备。同时,使学生对我国古代人的聪明才智有了更多的认识,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篇6: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1西门豹治邺北师大版(2014)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大家回忆一下,西门豹初到邺地方,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

生: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板书)

师: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摸清底细后,破除了迷信,惩治了恶人。大家再想想,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足智多谋、遇事冷静、做事之前考虑周全,说话讲艺术,刚正不阿,两袖清风。

(此处,不能让一名学生全部说出,一人能说一到两点就行。)师:你对西门豹了解很多,他确实是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但是,我想问问你们(此处语速要慢)——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要来源于对他的描写,那,你们说说,描写一个人通常要从人物的哪些方面进行?

生:语言,动作,外,神态,心理。

师:说得好!那么课文对西门豹的描写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生:语言(可能有学生说动作)师:他一定在那里沉思!生:还有语言,动作。

师:有心理描写吗?还有什么?还有么? „„

师:作者对西门豹的语言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就是想通过对他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么就让我们好好品味他的语言,看

xiaoxue.xuekeedu.com

看这样的语言描写好在哪里?好,打开书,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神奇在哪里?

课件有一张打出: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

二、探讨研究策略,自主合作研究。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并朗读描写语言的句子,体会其语言艺术性,并加以记录。

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训练过程:一练说,二练读,三再说,四再读。

师:通过品读,同学们体会到了西门豹的语言究竟巧妙在哪里吗?

生:第一处有四句话,(课件呈现)。

师:好!这是一个完整的问话过程,请你朗读一下,然后谈谈理解。

师:读的情真意切,读出了父母官的爱民如子、体恤民情,读出了老人的无奈与悲凉。

师:简单的四句问话,你认为还巧妙在哪里?

生:层层深入„„问的准确,全面;清晰明了,直击要害。师:这四句话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思维严谨、考虑周全的人,这就是语言描写的魅力。

师:他的其他语言呢? A: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

xiaoxue.xuekeedu.com

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这个词由师说)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这个词由师说)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这句话该怎样读呢?谁来读一读? 师:他读的怎么样?(请学生评价同学的朗读)师:他是不是把西门豹的语气读出来了。

师:我认为这个地方西门豹说的时候还有一点幽默,谁能把他的幽默读出来?

读出他的胸有成竹,谁来读? 读出他的讽刺性,谁来读? 读出他的幽默感,谁来读?

师:他读出了西门豹的幽默。读出西门豹的机智。(评价是否读出人物特点。)

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继续交流)

B:生:我是抓住“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句话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将计就计由师说)

师: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的说法吗?有补充吗?

xiaoxue.xuekeedu.com

师: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为什么要说新娘不漂亮?

1、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高明在哪里?

2、当时,西门豹会怎样说这几句话?谁来学西门豹?你觉得他的朗读怎样?为什么?

(朗读引导:稍客气又含有命令口气。)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师:这句话里还有一个词,我们读的很有意味。就是:“麻烦”(“麻烦”)作幻灯片,平时我们怎么用这个词?请你用“麻烦”说句话。叫2-3人。自己读。(自由读)麻烦什么意思?(表面客气,实际上带有命令的口吻。)表面上客气,实际上命令,就得读得坚决,来,谁来读读?

3、教师评价:你们抓住了西门豹的语言,读出了话外之音,读懂了西门豹惩治办法的巧妙,真不错!

4、师:西门豹的语言是话中有话,一语双关。假话真说,在不动声色中解救了新娘,溺杀了巫婆。

师:通过刚才我们对西门豹的语言的朗读、品味,我们来概括一下,你认为他的语言又什么样的特点?

2——3人:一语双关、弦外有音、话中有话、假话真说 师:说得好。这就是这位好官的语言之魅力。这种评价来源于作

xiaoxue.xuekeedu.com

者的集中的、直接的语言描写。那么,课文中还有一些这样的句子,来找一找,喜欢读哪句就读哪句。读出你对西门豹的敬佩来。(此时,幻灯片全部出示语言句子,分行出现。)

1.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2.“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3.“好吧,再等一会儿。”

4.“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小结:你看他的语言多巧妙,说话要讲究艺术性。西门豹就是这样用假戏真做的方法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

三、师: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西门豹,我们已经知道了他很了不起,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文章还用了一定的笔墨写了另外一些人。都写谁了?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

师:好,把这些句子找一个人读一遍

师:试想一下,此时的漳河岸边会是怎样一种场面?站在漳河两岸的人们回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我们来做个练习

今天,对于邺地的人们来说是个特殊日子—— 又有一个新娘要“嫁给”河伯 漳河岸边站满了人

西门豹大人要亲自“送送”新娘 被西门豹大人派去报信的巫婆、官绅啊

xiaoxue.xuekeedu.com

怎么好久也不回来 你看那些还留在岸上的官绅 你看那个满脸泪水的新娘 再看看那新娘的爹娘 还有那些还愚昧无知的百姓啊

1、师:大家填得很流畅,不过,老师觉得不够精彩。大家可以借助这幅图,展开你的想象。比如,描写官绅可以怎么说:他的神情?生:面如土色 心惊胆战等(幻灯出示:面如土色 心惊胆战等)

2、师:再比如描写新娘可以怎么说?(忐忑不安、心里向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3、那好,再来修改你填写的内容,看谁写的生动、形象。幻灯:面如土色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惊魂未定 忐忑不安、心里向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莫名其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蒙在鼓里

无所适从„„(你自己写点)

4、这回谁来读读。2——3人 师:多么迷信的老百姓!

5、总结:既然主人公是„„为什么还写这些人?

对西门豹的佩服不仅来源于直接的语言描写,还有间接描写刻画。这也是文章表达的精妙所在。反衬的写法在描写人物,突出人物品质时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师:最后站在漳河边上的百姓心里真的明白西门豹这样作的目的 xiaoxue.xuekeedu.com

吗?

学生有的说明白,有的说不明白。如大家都说明白,老师说:是吗?是真明白吗?我们来看看金钥匙。

读过金钥匙同学们明白了什么? 生:当时还会有写老百姓不明白!

老师在备课查阅资料时,查到《史记》中一段这样的记载。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为大家讲解一下大概意思。

西门豹奉命出任邺郡太守,见百姓纷纷出走,遂颁律令,禁止巫风。巫吏勾结,煽惑百姓跪衙抗之。西门豹为解谜团,唤醒百姓,暂撤禁令。于河伯纳妇之日将计就计,巧将吏巫投掷河中。百姓幡然省悟。

师:你读懂了什么?生:„„

其实西门豹在治理邺地,破除迷信的时候也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和困难,就是因为那时候老百姓都那么迷信,所以他才改变策略,这样巧妙第破除迷信,惩治恶人的。

师:看来学习课文,不要忽视时代背景,会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 那么现在,再让你评价西门豹,你又会说什么? 生:他能坚持真理,知难而上,令我们深深敬佩。生:他还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师:那么我们还应该学习西门豹什么什么精神? 生:追求真理„„(学生说不出来老师说!)

师:这才是西门豹真正的功劳所在。也是这个故事流传至今的原

xiaoxue.xuekeedu.com

因。到老百姓最后(学生)幡然醒悟时,在黑板左上角写上:破除迷信

四、师: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齐读课文

生:开凿水渠引水灌溉

师:想象一下西门豹上任几年后的邺会变成什么样?用词语概括 生:百业繁荣,人丁兴旺。(生板书)

五、1、如果当地的百姓要来感激西门豹,用古时候最能表达心意的方式:送给西门豹一块匾额,来表达对他的敬意和谢意,会写什么呢?。

(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找一人写黑板上正中间

破除迷信 有勇有谋惩办恶人 敢作敢为 兴修水利与民作主 一句话结束

同学们填的准确,表达出对西门豹的敬佩。

2、老师写了一首打油诗,借此也来表达一下对他的敬仰。让我们在朗读声中结束本课。

河伯娶媳愚弄人,无知百姓信鬼神。人烟稀少田荒芜,邺地何时脱清贫?

xiaoxue.xuekeedu.com

篇7: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左右》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三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左右,难点是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本节课我遵循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构新知。

反思整个教学实践过程,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失误的遗憾。具体分析如下:

一、借助学生熟悉的左右手来辨别自己的左右和物体所处的位置。1.将抽象知识具体化,符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左右”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只有将它建立在具体形象的事物之上,才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一年级学生在上册已经接触过左右这个概念,对于自己的左右手已经辨别得很清楚了,借助学生自己身上的左右手来帮助学生领会自己的左右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2.借助自己身上的左右手学习新知,学生学习兴趣很浓。

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伸左手、伸右手,跺左脚、跺右脚等活动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自己的左右和物体所处的位置,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借助实践操作为学生提供在实践中探索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教学中我让学生用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摆一摆”,然后我问“能不能用左右来描述一下它们的摆放情况?”(说一说),“从左(右)数橡皮是第几个?”(数一数),这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左右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

三、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理解左右的性对性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而一年级小朋友的空间想象能力不强,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亲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才能感悟较深。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左右坐着的同学,再

xiaoxue.xuekeedu.com

向后转说一说自己左右坐着的同学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方向不同,左右不同。这样,让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学生对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较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借助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密切联系的,在让学生听口令摆文具后,给学生渗透用完文具后应把文具整理好的生活习惯。在理解左右的相对性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站位置、模拟上下楼梯等有趣的活动,当学生得出“上、下楼梯都是靠右走”的结论时,我渗透了安全教育,因势利导地让学生想想“如果上下楼梯不向右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本节教学不足之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效果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他们基本能够在活动中理解左右的相对性。但仍有少部分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没能够在活动中体验和形成具体的方位及空间观念。于是让我意识到在课堂中必须给予学生一个发展的舞台,给予他们一个发展的阶段性,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左右的价值。

在“动作游戏”这一环节里,我喊口令时,只注意大部分同学的动作,忽视了反应较慢的学生,我也没有仔细检查较慢的学生是否做对动作,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性,没有把“面向全体”这一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中。

篇8: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捐书活动》一课时,我就抓住这个情境对学生进行敢提异议创新精神以及多向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捐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尝试算法的多样化,注意营造了一个认真倾听和积极评价的氛围,本节课全班交流时学生竟然出乎意料地提出了8种甚至更多的算法,不能不说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在比较各种算法,我提问:“小朋友们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那你在这么多的算法里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惜的是我过早地对各种算法做出了评价:“老师感觉用竖式计算简便而且准确。”接下来在计算“我们学校四、五、六年一共捐书多少本”时,几乎大半的学生和老师一样选择了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看着那么多高高举起的小手,我的心中特别后悔自己说的那句引导的话语。

因为老师的一句话,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善意的引导给束缚住了,学生自然不可能也不敢再有其他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想,我们的老师暗示学生个体关注速度与准确度,不断优化自己的算法,提高计算能力。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学生拿出方法后,教师马上进行优化,学生就会觉得:既然我的方法不是最优的,干脆还是学老师的方法吧!所以就出现了刚才的一幕。如果让我再教一节课我会注意以下两点,做好算法的优化引导:

1、创设宽松的学习气氛,促进自主优化。

优化算法不是老师认为优化就优化,优化算法的标准应该是学生,是以学生认为优化为主。所以我们力求优化的过程由学生来完成。如果学生们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学生自然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

2、营造积极的评价氛围,促进主动优化。

篇9: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xiaoxue.xuekeedu.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分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难点、学具 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圆片、小黑板等

教材及学情分析 前面讲分数的产生时,曾提到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这实际上已经初步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讲到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蕴涵着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但是都没有明确点出来。现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再来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

应着重使学生明确以下几点:

1、有了分数,就可以解决整数除法有时得不到整数商的问题。

2、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3、在整数除法中,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因此,用字母表示时,要注明b不等于0。

最后,还要指出,前面讲分数的意义时,把3/4理解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4也可以看作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课堂教设计

程 随 记

一、导入

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

3、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9

4÷7

二、教学实施

1、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l)投影出示例题。

把1 个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2)请学生读题。

(3)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4)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 ÷ 3,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3,就是把1 个蛋糕看成单位“1”,xiaoxue.xuekeedu.com

把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 来表示, 1 块的 就是 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 ÷ 3 和 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学习例2。

(1)板书例题。

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 ÷ 4

老师: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 ,3 块月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 块月饼。方法二:可以把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 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 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3)理解。

老师: 个饼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3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学生乙:表示把1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4)练习。

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l)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 ÷ 3 =(米)3 ÷ 4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2)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b≠0)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xiaoxue.xuekeedu.com

4、完成课文第66页的“做一做”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完成课文第67页练习十二第1、2题。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篇10: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认识角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平面图形里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初步学会借助直尺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形象思维。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角的特征,会比较角的大小,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钟表、红领巾等。

教学流程:

一、设疑激趣,激发求知欲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认识一个新朋友——角,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指着书的一个顶点)这是角。

生:(指着格尺的一个顶点)这是角。

生:(指着桌子的一个顶点)这是角。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很好!可是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角与你们刚才指出的角还有些不同,想知道是什么样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图形王国,来认识这位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图形家族中的新朋友。)

二、探究实践,直观感知角

1.找一找,直观感受角的样子。

师:(出示剪刀图)其实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找到它。看,在这把剪刀上面,你发现角了吗?

生:剪刀的两个刀刃组成一个角。

师:找得真准!(出示钟表图)看,发现角了吗?

生:时针和分针可以组成角。

师:(出示红领巾)这是我们每天都要佩戴的红领巾,在它的上面你们能找到角吗?

生:红领巾上面有角,两边也有角。

师:你可真了不起!在红领巾上面一下子发现了三个角。

师:(课件出示图形中的角)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角。角长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这些角,把它们的样子记在心里。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出其中一个角的样子,可以一边想一边用手比划出来。好,睁开眼睛,谁愿意用语言说说角长什么样子?

生:角有尖。

生:角都有两条边。

生:角的两条边很直。

xiaoxue.xuekeedu.com

生:角像一些符号。

2.画角,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经过同学们的描述和丰富的联想,我们对角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个角呀?

生:想!

师:请听清要求:小组四人合作,先商量你们打算用什么材料来做角。然后可以用拼一拼、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小组内互相指一指角的样子。听清了吗?好,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做出的角。

生:我们用两根吸管做出了一个角。

师:用吸管做角,真是个不错的办法!还有哪些小组也是用的这个方法,请举手向老师示意一下。

生:我们用绳摆出了一个角。

师:好,同学们,谁愿意评价一下,她们小组做的角怎么样?

生:我觉得不错!

生:我认为这个角的边不够直。

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好,为了让它更直些,老师用透明胶把它固定起来。

生:我们用纸折出了一个角,这是其中的一个角。

师:刚才我们认真仔细观察了角,又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了这些角。接下来,我们亲手来画一个角好不好?

(生画角,教师随机展示其中的四个角。摆放角的时候,角的开口朝向随意。)

师:其他的同学,你们也画出像这样的角了吗?好,举起来,同学之间相互欣赏一下。同学们,黑板上、屏幕上有这么多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它们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会儿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学生讨论。)

生:我们发现,角都有一个尖和两条边。

师:大家也是这么认为吗?这位同学的发现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快让我们把它写下来吧!这位同学所说的尖叫做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边说边板书)好,谁再说说,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黑板上有很多角,我们可以在这个角上写上1,把它读做角1;这个角可以写上2,读作角2;这就是角3,以此类推。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师:请同学把练习纸拿出来,我们先来完成书上这两道习题。在这两幅平面图形中,你能找到角,并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练习。)

师:谁愿意来汇报。

生:我说的是三角形,有三个角。这是角1,这是角2,这是角3。

生:我说的是桥洞。这是角1,这是角2,这是角3,这是角4……共找到6个角。

师:其他同学同意她的观点吗?

生:我认为下面的两个不是角,因为角的边是直的,而这条边不直。

师:请再想一想角的样子,到底这是不是角呢?

xiaoxue.xuekeedu.com

生:应该不是角。(学生达成共识。)

三、操作实践

角的大小与角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来玩游戏吧!请每组四名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做出一个角。做出角后可以自己玩一玩,看是否会得到大大小小不同的角?(教师发给每组8根长短不一的硬纸条和4个图钉。学生小组内自由选择工具。)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角可以越来越大,还可以越来越小。

师:其他同学也发现这个小秘密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把角的边往外拉,角就变大了,角的边往里拉,角就变小了。

生:角往外拉,再往里拉,角就会变大,也能变小。

师:大家同意吗?正如这几位同学所说,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师:好,现在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角,请把它举起来,保持住角的大小不变。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师:老师这有两个角,谁愿意来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生:红色的角大。

生:蓝色的角大。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呢?

生:红色的角大。因为它张开得大,所以大。

师:能马上运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真善于动脑。也就是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呢?

生: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四、应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师:角除了能和我们玩游戏,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呢!(出示课件)这几天,哈尔滨市要举办一个汽车展示会,要把这两辆车运到展台上,两位工人分别搭设了这样的两块板子,谁愿意猜一猜,哪种设计会更加合理?

……

师: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最后,老师带你们到我的家乡去看一看。(出示课件:哈尔滨市的美丽风景。)

篇11: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总复习”的复习课。一节课下来,感觉到一种无力感,上得并不流畅,上课的老师“累”,学生“累”,听课的老师也“累”。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为下一次的教学作准备。

为什么这节课会让人有“累”的感觉呢?下午上课,大家的精神状态不够好?课型的问题?(因为是复习课)。我想,这也是一小部分的原因罢了。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课后感受:

第一,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不够熟练。《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下学期整理与复习中的内容,是在学生直观的认识了立体图形,并初步掌握关于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这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复习。学生对一些相关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比如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所以在上课时,学生不敢举手发言。出现了许多冷场的场面,甚至变成是老师像上新课一样地讲授。

第二,对学生课前的复习情况不了解。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做好复习工作,导致了课堂上的一个汇报环节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对复习课的理解不够透彻,方向把握不准。大家都说,复习课是一种挑战,将一节复习课上好不容易。从备这节课开始,我就有这种感觉。以前都是以新授课为主,形式可多样,但这次是一节复习课,怎样去备好这节课?也上网找了许多的材料,但却无从下手。脑子里没有清晰的思维,思考着究竟以何种形式进行复习?整理与练习的比重是多少?以梳理知识为主还是以练习题为主,又或是两者相结合?是让学生在课前整理知识还是课堂进行整理呢?„„许多设想,许多疑惑,感到迷茫。后来想想,这节复习知识的含量大,一节课想把梳理知识与有层次性的练习相结合,有相当大的难度。然而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一张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就想着,这节课以学生梳理知识为主,通过本节课让学生获得整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形成建构意识。再进行一两道练习题,那有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题放到下一课时。

因此,我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复习,进一步分清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进一步理解、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

xiaoxue.xuekeedu.com

篇12: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什么是面积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小黑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硬币,学具袋,彩色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设计“我说你点”的游戏:老师说,学生指,看谁反应最快,能够指正确。)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还蕴含着数学知识。谁能猜一猜在游戏中你们点到的是什么?(生交流。)

师:其实啊,你们点到的都是它们的“面”。(板书。)

【意图:教师设置游戏情境,学生用眼睛、手等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或图形的面,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感知面积大小

1.摸一摸。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数学书的面、课桌……摸一摸你身边物体的“面”。(生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能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弯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你们能用数学语言给取个名字吗?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

【意图:利用学生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哪个面大,哪个面小,比较自然地引到数学中面积的含义上。】

2.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小组活动:把手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将描好的 xiaoxue.xuekeedu.com

图形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涂的图形中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

师:刚才你们涂的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你们涂的这些都叫平面图形。通过描轮廓和涂色,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师:那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

生:面积。

【意图:在描与涂中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面有大有小,丰富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3.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什么是面积)同桌用简练语言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生归纳小结。)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数学专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你们说的和专家说的很接近,同学们的概括能力真强。

4.面积与周长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涂和画,想想周长和面积是一回事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生:周长是物体表面边线的总长,而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将知识升华到理性的高度,明确知识的本质意义,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面积概念。通过涂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能和物体表面的周长做个区别,再次巩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小黑板出示一组图形。

师:现在请大家看小黑板上的这两个图形,谁能用上“面积”这个词语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你认为它们谁的面积比较大?

生: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的面积大。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呢?

生:用眼睛看出来的。

师:用眼睛看,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板书:观察法。)

2.动手探究。

师:请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片,你们先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并根据需要用身边的工具证实自己的想法。比比谁想出的方法多。(生活动。)

师:现在这两个图形用眼睛看,看得出来谁大,谁小吗?

生:不能。

师:那么该怎么办呢?请动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大家一起商量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请你们在小组内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法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正方形、摆硬币等方法,并汇报。)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有的小组说把它们重叠在一起比一比,这用的是“重叠法”。(板书:重叠法)有的说把它们重合在一起,再把多的剪下来,拼在一起,比一比,这

xiaoxue.xuekeedu.com

用的是“剪拼法”。(板书:剪拼法)有的说用同样的硬币摆一摆,看哪个图形摆的硬币多,哪个图形就比较大,这叫“拼摆法”。(板书:拼摆法)还有的小组通过讨论,认为只要把这两个图形画上同样大小的方格,数一数方格数就能知道谁大谁小了,这用的是“数方格”的方法。(板书:数方格。)

……

师:大家想的方法可真多。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关于“拼摆”的方法。刚才那位同学说用硬币摆,你们还能用什么图形来摆。

师:现在我要请你们用行动来证明你们的观点。请同学们用学具袋里提供的材料,动手摆一摆,看究竟哪个图形面积大?要求:4人合作,摆一摆、贴一贴。张贴时,一个图形紧挨着另一个图形。两张图形贴完后,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生展示交流。)

师:拼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通过拼摆的活动,你们观察这几个小组的作品,比一比,用哪个图形来摆是比较科学,比较准确?为什么?

生:用正方形来摆是最好的,没有剩,也没有空隙……

3.小结。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用正方形来摆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方法。那么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就可用画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多想一些办法,还要考虑哪种办法更科学就选用哪种办法。

【意图:比较面积的大小分两个层面展开:一用眼睛观察,二是在无法用眼睛观察比较的时候,引导学生借助工具比较大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自主探索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由易到难,贴近学生知识发展的最近区域。让学生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四、实践应用,巩固延伸

师:现在请大家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完成课后的第1~3题。

2.完成书中的“画一画”。

五、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

反思:

本节课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比较多,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强化感知,建立概念。

本节课属于面积概念教学。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的面积,使学生把面积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在此基础上通过抓住关键词的方式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意义。这样

xiaoxue.xuekeedu.com

既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学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了智能,提高了素质,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2.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篇13: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体积与容积-北师大版2014【小学学科网】

小小图书馆 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退位的方法和竖式的写法。

3.发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各环节相关课件,数学计算题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知识,新开办了“红孩子小小图书馆”。学校相信你们聪明伶俐,有能力自己管理,所以想从你们中间聘请几名图书管理员,你们想去应聘吗?(生答想。)

师:根据你们的爱好,我们分成了四组,你们是……(学生以组为单位齐声说:菠萝队、苹果队、黄梨队、桔子队。师在黑板贴上各队水果。)

师:想成为合格的图书管理员,管理好众多书籍,首先需要准确的计算能力,另外还需要具备与人合作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次应聘活动中,各项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小队就可以被录用为图书馆管理员。你们有信心吗?

生:相信自己,团结合作,我们能赢。

师:老师相信你们,应聘开始吧!

【评析:教师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这一点,创设情境引出本课所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学起来没有压力感,尤其对那些惧怕数学的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轻松。】

二、合作探究

1.第一轮比赛:观察生活,获取信息。

(大屏幕出示:图书馆背景,一幅各种儿童读物的画面。)

师:看看图书馆里的情况,你看到了什么?(生答略。)

2.第二轮比赛:比比看看,发现问题。

师:你们得到的信息可真不少,聪明的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些问题吗?现在四人一小组合作,看哪组提的问题多又好。每名选手都有自己的任务,请主持人站起来,你们负责安排说话顺序,不争不抢节省时间;记录员起立,你们负责把同学说的问题又快又准地记在本上;监督员起立,你们负责看看记录员写的问题是否完整;汇报员起立,你们负责把本上的问题清楚明白地说给大家听。全体应聘队员,当别人发言时,你一定要认真听,这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才能多提多记录下问题。开始吧!

【评析:在表扬与激励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更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使其明确个人责任,让他们在其中学会与人合作的方法。】

(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

生分组汇报提出的问题和列出的算式。师将学生所列出算式分三类随机整理成板书。)

3.第三轮比赛: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师:你们列出的算式有三类,这一类是我们学过的,大家都会计算得数(师擦掉)。第三类我们还没有学到,以后再研究(师擦掉)。我们今天来研究第二类计算题的算法,xiaoxue.xuekeedu.com

以“33-7”为例。一道题计算的方法有时不只一种,现在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队想出的办法多,你们可以利用手中的小棒计算,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强调注意听别人的方法。)

(生交流、汇报,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我摆小棒计算。我是一根一根减的,33-7=26。

方法2:我也用摆小棒的方法。把33根小棒捆成3捆零3根,要减7根,我先减3根,再打开一捆减4根,两次减走7根。还剩2捆零6根,所以33-7=26。

方法3:口算。

方法4:列竖式,个位3减7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10-7=3,3+3=6,把6写在个位,十位上剩2落下来。所以33-7=26。

方法5:老师,我也会列竖式计算,但和他的方法不一样。个位3减7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13-7=6,把6写在个位,十位上剩2落下来。所以33-7=26。)

(师板书竖式,强调个位不够减可以向十位借1当10,用一个黑点表示,点在十位数的上面。)

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可真多,老师也喜欢用列竖式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计算简便。下面就请大家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剩下的几道计算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其他学生用学具袋中的反馈牌示意对错。)

【评析:学习需要合作,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合作除了指导,还要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合作精神和能力。另外,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直到掌握了计算的一般方法。】

三、游戏强化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老师带大家去动物园转一转。去动物园的路很远,我们只能乘车去。我们乘车要有秩序,这是59路车,这是28路车,请同学们拿出桌膛里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车票。可以口算,也可以竖式计算。总之,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得数算出来,走到前面来乘车。(每人一张车票。)

【评析: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展示学生的成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师:(课件显示比赛)动物园正在进行一场激烈比赛,我们也来参加吧。这里有4个可爱的小动物,请组长选一个喜欢的。

师:(课件演示,每个动物后面有8道计算题)请本组队员抄在本上,算出得数。(生独立计算。)

师:(演示课件,出示各组计算题的正确结果)请同学们对一下得数,全对的起立,组长到前面贴星。

【评析: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减法的计算技巧,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师:刚才大家乘车一路辛苦地来到动物园,又参加了一场激烈的比赛,一定很饿了。让我们一起到动物超市转一转吧。(课件演示)现在老师发给每小组25元钱,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买什么?过会儿说给大家听。

生分组行动,并将算式列在本上,然后汇报。(有的先连加,再用25减;有的用25连减。)

【评析: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这是课标所提倡的。在活动中,学生可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四、课堂小结

师:我知道同学们还有许多种买法,可是天色已晚,超市要关门了,我们有机会再

xiaoxue.xuekeedu.com

来。现在跟老师一起来看黑板,我们数一数哪队得星最多。(师生一起数星星)菠萝队最多!全班同学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们应聘成功。

总评:

上一篇:美术课程教案下一篇:世界环境日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