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备考总结

2024-04-11

高三数学备考总结(精选9篇)

篇1:高三数学备考总结

高三数学备考工作总结

刘平平

从高三数学备考第一天开始,根据过去的实践经验,心理很清楚该怎么做,同时也知道这一仗一定是很艰苦的;一年一晃就过去了,回顾一年的教学工作,我们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不足之处。下面就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总结如下:

一、广泛收集信息,明确高考方向

要想在高考上取胜,必须方向明确。纵观近年的高考,通过分析,得出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是:突出能力立意,考查数学思想,倡导理性思维,立足基础知识,淡化知识分类,加大新增知识考查力度,设问新颖脱俗,倡导创新题型;高考数学的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变 为“能力立意”。命题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突出高中数学重点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强调试题的探究性,综合性,对能力的考查由过去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转变为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探索能力。这些信息,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做到心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系统、扎实、科学、创新的复习

遵循高三数学复习规律,制定详细的上课计划,指导学生学习,明确每个备考阶段的指导思想,初步形成一套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高三备考的做法。

第一轮单元复习(2009、9月——2010、1月)。第一轮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成功的关键。我制定的目标是“全面、细致、扎实,注意基础知识落实”,具体策略是“高度重视,以熟悉教材为中心,坚持归纳和反思,坚持训练和解题。”落实好每一个知识细节,提高解题能力;有小结,有测验,有评讲,有提高,努力为2010年高考作铺垫。

第二轮专题复习(2010、2月——4月)。确立的指导思想是“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我们整理了新课标的专题和选修专题,精心挑选了15个小专题,并筛选精选有效信息,并结合单元复习给学生作讲解。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和近几年高考的难度,灵活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率。我穿插进行选择题(10次)和解答题专项训练(18次),进行解题方法的专门训练。

在四次大型模拟考试之外,进行了八次系统的高考套题训练,把系统套题训练和专项训练有机结合,学生的应试技巧和心理得到了很大提升。

第三轮冲刺复习(2010、5月——6月)。我们提出了“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方针,对学生指导性极强。我还整合了各地的复习资料,结合个人心得,准备了《最后一博——2010高考数学复习回忆提纲》、《2009年、2010年广东各地一模、二模分析与思考》、《2010年高考命题重点热点知识扫描和近3年考点汇总》等资料;同时要求学生对试卷进行错题收集和归类整理。

三、团队精神永远是第一位的10届高三数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每位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具有合作奉献精神。

我们一直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提前安排了内容和中心发言人,每位发言人都能提前认真准备,使每次活动都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备课组成员在一起认真讨论、研究了09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依据大纲与考纲制定了第一轮复习的详细计划。我们坚持每周一考的做法,考题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每位教师轮流出题,每位教师都能精心准备,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层次不同的试卷。

我们坚持备课组集体编写资料的做法,第二轮、第三轮的复习资料都是我们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集体讨论精心编写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我们坚持互听互学,扬长避短。每次大考,哪个班上的数学成绩不理想,我们就集体研究、共同帮助该班教师分析情况,制订措施,解决问题;哪个班上的数学成绩突出,我们就组织该班老师介绍经验,其他老师到该班去听课取经。

四、立足课本,夯实基础,因材施教,优化练习

天河区一模成绩出来,成绩摆在眼前是很明显; 面对文科班学生的基础,我们只能一方面延长第一轮复习用时,另一方面降低难度。我们备课组统一认识,严格按高考要求把握好复习难度,要求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中难档及以下难度的题目上,在“会、熟、准”上下功夫。在紧扣课本复习问题上,我们做到了以下四点:(1)复习每一节内容时,必须联系课本的相应部分,不仅要学生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方法,还要弄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2)在做题

训练中,如遇到障碍,要学生有查阅课本的习惯,通过课本查明学生在知识和方法上的缺陷。(3)关于解题的表达方式,要求学生应以课本为标准,很多复习资料中关键步骤的省略,符号的滥用,语言的随意性都是不可取的,应通过课本来规范。(4)注重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推广题目的训练功能。

广州市一模成绩出来,我们备课组毅然决定进行专项训练来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是急功近利的办法,也是迫不得已的方法。我们备课组精心编写了10套选择、填空题的专项训练题,让学生在这阶段多做选择、填空题。因为我们认为有三个理由:(1)选择、填题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为主,可以从基本题的反思中获得处理综合题的能力。(2)选择、填空题分值占总分的一半,它的正确作答是取得好成绩的基本保证。(3)选择、填空题的顺利完成有利于能力的正常发挥,可以为处理全卷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当然我们要求学生不能仅限定在选择、填空题“解题”策略上,应向解答题延伸,从两个方面思考:作为考题,应如何处理;是解答题,又应如何作答。

五、培养优生,诊治临界生,开展特色教学

勤字为首,做到常下班、常辅导;做好优生的培养和鼓励工作,根据几次模拟考试成绩确定出各班优生名单,及时找他们谈心,并加以指导和鼓励;同时也主动配合级组、班级抓好临界生的辅导工作。

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学生不清楚的地方就是最需要我们讲的地方;我们不能机械地执行某段时间讲某个知识板块,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好有差,而且各班情况又各不相同,很多时候要针对本班情况自设专题,这样我们就做到了有的放矢,真正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精练;要时刻鼓励学生,给他们以信心和勇气。

一年来的备考,我们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做好备考工作,展现了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良好作风;一年来的备考,我们全体教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

2010-6-19

篇2:高三数学备考总结

2012—2013学年我任教高三(1)班和(2)班两个班数学,同时是三年二班的班主任,圆满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在这一年的高三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高三是苦的,然而苦中有乐,苦中有收获。在这一年的高三教学中,对本人的高三教学工作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切实夯实基础

面对不断变化的高考试题,针对两个班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备课组统一思想,确定了重视基础知识的整合,将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有机的串联,构建成知识网络。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仍然以专题为载体,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根据班级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案,重点落实基础,而且常抓不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

2、重视精选精讲,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速度

夯实“三基”与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解题训练,因而在复习的全过程中,我力争做到选题恰当、层次分明、讲解到位。选题具有典型性、针对性、灵活性,突出重点,锤练“三基”。力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层次选编习题。训练的层次由浅入深,题型由客观到主观,由封闭到开放,始终紧扣基础知识,在解题实践中,弥补不足,在辨析中,逐步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

3、重视《考试说明》的变化,紧扣《考试说明》复习

今年的高考是稳中有变动,准确了解“变”在何处,及时调整复习方向,意义非常重大。针对考纲今年变化较大的情况,备考组特别要求每位数学老师都必须认真研究学习《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近三年的我省高考试题。注重研究《考试说明》中变化的部分,凡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必须复习到位,不能有半点疏漏,对于有变化的内容则更加重视,绝不遗漏一个考点,也绝不放过一个变化点。复习一个考点的同时,我们也结合了适当的训练,以期达到巩固的目的。对于资料的选择,我们坚持精选试题,精心组合,不搞盲目训练,有针对性、阶段性、计划性。更不搞题海战术,题不在多,贵在于精,在于质量,让学生练有所获。对于每一次训练我们都必须精讲,而且讲必讲透,重在落实。

4、重视高三数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高三的复习时间是宝贵的,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对教学的安排,作业的安排要十分慎重。作业的安排一定要针对性、目的性强。作业留的太多太难是没有必要,一方面耗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使一些学生根本不能完成,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而放弃学数学,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我的体会是作业每天要有基础题也要有提高题,量要适中,每天留12-14道习题,作业要重质,不要重量。

篇3:高三数学后期备考策略

一、精讲精练,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必须做到三个优化.一是优化集体备课, 提高备课质量, 做到资源共享.备课要认真分析学情, 分析每个考点的能级要求, 定准教学的标尺;充分挖掘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学生自主复习指明方向.二是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要加强对三轮复习的主要课型———试题讲评课的研究, 做到“三讲”、“三不讲”:讲学生不易理解或容易理解错误的地方, 讲学生似懂非懂容易被忽视的地方, 讲学生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的地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优选精选试题, 提高训练质量.

二、认真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的答卷讲评

第二、第三轮的复习主要是对重点知识的专题训练和综合性模拟考试, 通过限时训练和模拟测试, 使学生加快数学答题的速度, 提高综合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阶段教师主要做好答卷讲评,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这一环节来体现的.答卷讲评不应只是参考答案的照本宣科, 学生答卷正确与否的订正.而是要讲试题特点与学生答卷情况.第一, 讲题目的背景、道题的来源、考查的知识点, 它与历届试题的关系, 与课本题目的关系等.比如讲这道题的命题意图, 考查的是考纲要求的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讲这道题是课本中的哪道题改变题型、改变数字或加以拓展后命制的;讲这道题是以课本中的哪个概念为目标或哪个题目的结论为背景编制的;讲这道题是以历届高考中的哪些题目为原型或为背景编制的, 等等.而不是简单地去解题, 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复习, 给学生指明复习的方向, 这是第一个要讲的.第二, 讲思维过程, 比如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和如何翻译题目中的条件.对很多数学题目来讲, 题目中的条件翻译过来后, 就有了解题思路.第三, 讲学生的作答情况.尤其是讲学生在答题中的良好表现,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这样, 一方面是对学生的鼓励, 不断地鼓励学生, 把学生引向上进;另一方面是不断地总结经验, 推广好的做法.

三、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要回归课本

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要对课本内容“过电影”, 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回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的知识网络、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回忆基础知识时切忌零散无序, 而要强调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 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形成知识网络.如果我们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那么做选择、填空题就非常得心应手了.如果老希望老师讲难题, 其结果往往导致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选择填空题答错并非粗心, 实质上是似懂非懂, 甚至根本不懂, 是对课本中的概念、原理、性质、法则、定理、公式等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没有基础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无从谈起.数学高考题的难易比例为: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是3∶5∶2.也就是说, 容易题30%, 中等题50%, 难题20%.所以, 我们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攻难题、解偏题、做怪题, 有志报考重点大学的考生, 难题是一定要做的, 做好了才能拉开高考分数的距离.但是做难题必须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 不是凭空去攻克.

四、高考前学生的心理调适

篇4:2012年高考高三数学备考策略

一.要求学生就是“四个看与四个度”:一看对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的作答是否熟练,是否准确把握了考试要求的“度”——《考试说明》中“了解、理解、掌握”三个递进的层次,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学生缺什么”;二看在课堂上是否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把握好听、记、练的“度”;三看知识的串连、练习的针对性是否强,能否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板块填补起来,杂乱的方法梳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控制好试题难易的“度”;四看练习或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哪些内容应稍微拔高,哪些内容只需不降低,主次适宜,书写是否合理,做题是否规范,是否勤于总结多反思,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注重适时反馈的“度”。

二,要求老师:1.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随时扑捉最新高考信息

2.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距离高考越近,“大考”、“小考”不断,次数 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应及时和学生,多谈心,多沟通,及时疏导。

3.老师还要做到三精:精选,精炼,精讲,

精选:上课还是平时练习或测试题,选题时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组的力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贴近高考,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 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否则就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时间浪费不起。

精炼:主要是监督学生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监督他们书写是否合理,做题是否规范,是否勤于总结多反思,

篇5:高三数学备考工作总结

兴化市第一中学 施海燕

高考数学试卷的特点是难度大,区分度大,高考所占权重大,数学也是高三学生最重视的学科。高三数学的教学直接关系着全校考生高考的成绩,数学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今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难度较大,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高分学生的比率与及格率也都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在学校的领导和安排下,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复习工作是合理和有效的,学校的安排也是科学的。首先复习前是要制定一个好的复习计划,这是搞好高三数学的复习备考工作的必要条件,我们注意到我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特点,充分了研究高考大纲,研究了近年考试中心与各省数学命题的方向与特点。在复习中发挥了我校高三数学教学的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全组教师同心协力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方法是恰当的,工作是有成效的,基本上可以说,尽我们的能力做到了接近于最好。下面是我们的一些这一年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一.时间进度的安排。

在高

一、高二时我校完成了整个高中数学的新课教学工作。我们第一遍复习用了高三的整个第一学期,应该是比较充分的,效果也比较显著的。第二学期前一个月作专题复习,主要是知识专题,实际上是第二遍的知识的复习,是对前一学期第一轮复习的补充与提高。现在这样做对我校各类班型效果都是较好的,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从第二学期刚开学时的第一次考试和一个月后全市第一次模拟的考试成绩对比来看进步是显著的。4月初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我们安排做综合练习,我们安排就做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还有附加题强化训练,这也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最后一个月,从四月底到五月中有2到3周的时间,这段时间很关键,我们安排解答题和填空题训练的专门练习,针对高考要考的6道解答题我们分6个单元做练习,分别为①三角函数,②概率统计,③立体几何,④解析几何,⑤数列不等式,⑥导数及其应用。该部分的习题的都是自己组卷,这样针对性较强,难度适当,学生反映也较好。现在看我们编选的试题与今年考试中心命题的高考试题从难度从题型上看都很接近。最后在学生自主复习的两周,学生自主复习时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些做今年当年的模拟试题,主要是今年北京东城,西城,海淀的一模,二模的试题,这些试题的水平比较高,高考的方向掌握的比较准,难度不大,正适合这时的需要。

二.好的复习计划与复习计划的执行。

制订好的复习计划后,一定严格按照复习计划进行。计划的制订要按照该学期的总课时,各章在教学大纲中安排的课时比率与该章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以及学生对该章内容掌握程度来定。实际复习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前松后紧的现象,这在全市各校的复习中是普遍的问题。举例来说集合与函数这部分复习时间一般不应该超过6周,这部分虽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但是现在高考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单独考查,解答题中虽然要应用函数知识,函数思想来解题,如导数的解答题,数列的解答题,但是在这单元一般不单独用解答题的形式考查,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在第一轮复习时,这部分我们少做解答题,多注意概念,注重选择填空题,不把战线拖得过长,对大多数班级与学生避免做综合性太强与难度过大的习题。第一轮复习不要要求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按顺序概率与导数是最后复习的内容,它们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的内容,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

三.复习一定要把握好高考的方向。

高考考什么,有考试大纲。而具体的命题的脉搏是每个高三教师最想知道的,其实是不难把握的。高考试卷是社会瞩目的焦点,只能出好,不能有错,每年国家的考试中心还要对各省的试卷进行评估,他们的评估绝不像我省教育部门自己的评估全是优点没有缺点,他们的评估客观,尖锐。面对社会与国家主管部门的双重压力与他们自己的努力,我省的命题水平逐年提升,质量逐年提高。而他们命题的样板就是前一年考试中心的试卷,他们也在努力学习考试中心的命题思想,所以只要充分研读前一二年考试中心的试卷就能摸准当年高考命题的脉搏。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高考复习。也就是说以去年的考试中心的6道解答题主要考查方向是我们复习的主攻方向。另外我们通过从外部得到的信息更主要通过自己的分析认为三角,概率,立体几何高考解答题的难度不会很大;数列内容一定会以解答题的形式考,而且难度不会低,这与我们从考前得到的信息也是一致的;解析几何与导数的综合题是区分度较大重点考查的试题;从高考实际看这方面我们把握的是相当准确的。通过对去年考试中心试卷的分析,与我省命题的特点我们分析选择填空题会相对容易,解答题为保证区分度与高校选拔的要求不会容易,总体试卷难度应于去年相当。事实证明我们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所以我们的安排与实际操作都是注意考试重点,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四.重点内容重点复习。

前面已经提到6个解答题是我们高考复习的重点,所以尤其要重点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函数部分不要花费过多时间,集合与简易逻辑,向量部分,连续与极限,统计部分都不是重点,不必做过多过难的题。在第二年的5月份,也就是高考的最后阶段,这时的时间最宝贵,我们针对高考的6个解答题安排了6个专题复习。现在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各类函数问题都不难解决,所以二次函数考的可能性降低,即便考难度也不会很大,所以我们降低了对二次函数的复习要求。我们的体会是高考复习不能跟着教辅书运转,要以我为主。

五、作业量要适当。

讲课要少而精,但对高三复习备考,作业更要少而精。高三的复习时间是宝贵的,学生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教师对教学的安排,作业的安排是要十分慎重。作业的安排一定要针对性、目的性强。作业留的多一方面是没有必要,耗费学生的精力于时间,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使一些学生根本不能完成,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而放弃学数学,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我们的体会是作业能不留的尽量不留。如我们前面所说,有时每次仅留3-4道习题,作业要重质,不要重量。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是对教师能力、智慧与勇气的考验。

六、不做去年的套卷,注重近年的高考真题。

不做去年的套卷,这也是我校高三数学复习的特点。过去的高考试题是考试中心或各省的专家精心编制,远强于大多数教辅书上的习题,或所谓各种模拟试题,高考真题是我们最好的复习材料。这几年每年有十几套高考试卷,各章内容的试题在数量上、题型上都很丰富,所以我们复习时尽量采用高考试题,第一轮复习的教辅书注意选择,要选所编高考试题多的。第二轮复习更是以前一年的高考试题为主。另外在考前4月份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逐套的做前一年的高考试卷,收效还是显著的。有人说高考考过的试题不会再考,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寄希望于押上题。近年的高考题是经过专家严格按照高考要求与特点精心编制的,与高考的知识运用的要求、能力的要求以及思想方法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而以前的模拟卷距离高考试卷相对要远。

教辅书的采用,也是值得注意的,第一学期我们选了两本。第二学期只选了一本知识专题的教辅书作为第二轮复习的材料,综合复习没有用教辅书,自己组卷,以近年的高考卷为主。教辅书的选择在高三备考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做得是比较好。

七.高三数学的批改。

第一个学期我组的所有教师坚持每天批改作业,虽然批改量较大,但我们一直坚持到最后,对学生学习的督促与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个学期我们仍没有放松批改,侧重点有了一定的变化,我们侧重于每次大小考试的批改,大小考试也比较频繁,大约每周一次。在每一次模拟考试时我们批卷都从严要求,尽量向高考标准看齐,当时看,成绩低,不好看,但是对学生效果很好。以后学生会注意书写格式,书写表达,数学的表述,也就是注重解答的细节。这样的作用也是显著的。以后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会做的都能得到理想的分。可喜的是高考后绝大多数学生的估分与实际高考分基本一致。

八.能得的分一定要得到。除了上面所讲注重基础,答好选择填空题。对解答题充分重视还要体现在能做的能得到的一定要做到、得到。我们对解答题中估计难度较低的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概率解答题要充分重视,不能因为试题难度小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这是他们得分希望最大的试题,所以我们更注意对它们的复习与练习,在5月份专门安排时间重点练习,当然,各班情况不同要求也不同。对难度较大的数列、导数、解析几何我们要求学生不能放弃,高考试卷对这样的试题一般是分层设问,由易到难,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不要放弃第一问。从高考实际上看基本得到了满意的效果。而对大多数的学生我们教育他们要学会放弃,舍得放弃,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难题舍弃,集中力量做自己能做的题,争取得到更大的收益,实际上看学生也是这样做的。

篇6:高三数学备考计划

整理好心情就出发

高三这一年大家要调整好心态,乐观面对挫折和压力,做好高三复习的心理准备。高三一年虽苦,但学会苦中作乐很重要,高三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走下去就ok了。高三一年最忌讳“急功近利”,其实一年复习时间已经足够了,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研究透每个知识点的时间是有的,潜心钻研透一遍课本往往比走马观花看十遍书效果好。

一个成功的学习者,对失败的回答是重新站起,对困难的回答是迎难而上,对高考角逐的.回答是夺取最后胜利。很多考生嫌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知识太枯燥,就急着去做综合题,走的不稳就想跑,不仅心理压力大,基础薄弱,还容易失败。因此,考生要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审视自己的基础,检讨自己的方法,反思自己的状态,切忌好高骛远。

数学学习方法要对路

死读书和读死书都是笨方法,复习结果会大打折扣,所以高三一开始就要找对高效复习的方法。看书,听课,反思,作业,考试是一个学习的综合系统,看懂不等于心领神会,听懂也不等于真正掌握,对知识要实现真正的领悟和内化离不开后面三个环节。知识要过手,要从教师的大脑移植入我们细胞,知识要堂堂清、天天清,决不留一点一滴的遗漏。反思和作业可以利用晚自习和周末时间进行综合归纳,强化记忆巩固,达到准确、灵活、高效。

保持良好的状态

篇7:高三数学备考复习计划

一、进行方法探索,提高学习效益。

方法的不妥有时会阻碍人的进步,有时是劳而无功。比如,一个自行车运动员,不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骑到月亮上去,因为方法不对。寒假期间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和考试技巧,这些在平时是很难做到的。但是需要注意劳逸结合,养精蓄锐,保持有效的生活和学习规律,不打乱已经形成的“生物钟”。开学时,既保证了知识上心中有效,方法上得心应手,又保证了身心上精力充沛。

二、清理“知识账本”,适时查漏补缺。

到了寒假,无论从知识还是方法上都已经进行了复习,但都是以知识为载体,以章节为线索进行的,难免有支离分散的感觉,哪些地方已经掌握牢固,哪些地方尚待加强,必须一目了然。

整理自己的“知识账本”,可以按已经复习的知识顺序,兼用“尝试回忆”的方法,看是否能把有关知识回忆起来,一旦回忆不出来,就立即查课本或笔记,看是否是被忽视的环节或学习中的死角,作好记录,以便专项突破。在检查知识库时,不能省略,应全面仔细,看是否达到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有的知识虽有印象,但理解不深刻也应作好记录。这项工作应是“地毯式轰炸”,拉网式清理。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复习的知识掌握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知道哪些已驾轻就熟,哪些还模棱两可,使得后续工作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整理错题笔记,及时亡羊补牢。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许多同学,拼命做题,期望以多取胜,但常常事与愿违,不见提高,走访了一些同学,普遍觉得困惑他们的是有些错误很顽固,订正过了,评讲过了,还是重蹈覆辙。原因是没有重视错误,或没有诊断出错因,没有收到纠错的效果。

首先要求大家建立错题集,特别是那些概念理解不深刻、知识记忆失误、思维不够严谨、方法使用不当等典型错误收集成册,并加以评注,指出错误原因,经常翻阅,常常提醒,警钟长鸣,以绝后患。注意收集错题也有个度的问题,对于那些一时粗心的偶然失误,或一时情绪波动而产生的失误应另作他论。

错题病例也是财富,它有时暴露我们的知识缺陷,有时暴露我们的思维不足,有时暴露我们方法的不当,毛病暴露出来了,也就有了治疗的方向,提供了纠错的机会。因此,我们要利用寒假这个时机,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到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点进行列举、归纳、对症下药、治标治本,使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会做的题目不会做错。

四、抓住典型问题,争取融会贯通。

由于题海战术的影响,同学们都以做多少套练习来衡量复习的投入度,殊不知有的练习属于同一层次上的重复劳动,有的还会形成负迁移,重点得不到强化。所以必须抓住典问题进行钻研的力度,扩大解题收益,提高能力层次。

关于例题的处理,不能停留在有方法、有思路、有结果就认为大功告成,草草收兵,曲终人散,就太可惜了。抓住一些典型问题,借题发挥,充分挖掘它的潜在功能。具体的就是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训练思维的严谨性; 反思过程与策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反思错误,激活思维的批判性; 反思关系,促进知识串联和方法的升华。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典型问题的引申变化:类比变化,有利于知识和方法的巩固,推广变化,有利于递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开放性变化,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性变化,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五、适量模拟练习,保持应试活力。

适当模拟非常必要,从中体验考试策略和方法,明确要求,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校正改进,保证战之必胜。

模拟考试需要高度重视,一方面,要营造仿真的考试环境,限时完成。另一方面,要先在正确率上下功夫,以稳取胜,当正确率得到保证以后,速度会自然而然地提上去的。还要调节考试策略,适当分配各部分试题的答题时间,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直至合理。同时要学会把握答题节奏,正确对待难题和容易题,把试卷内容分成三类,一是容易上手,运算量不大的先做,并确保正确; 其二是有思路但运算或思维量较大,放在第二轮做; 最后解答困难题,即使解不出也无怨无悔,所以合理分配,学会放弃很重要。

模拟时要重视检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检查时不仅要检查解题过程和结果,还要检查题意,防止答非所问。还要重视检验的方法,如概念检验、量纲检验、不变量检验、一题多解检验、逻辑检验、数形检验、重新验算检验等,多管齐下,提高正确率。

要在模拟考试中提高心理适应度,遇难不慌,遇易不骄,稳扎稳打,精益求精。需强调的是要控制模拟的量,不能漫无目的的天天考,否则会疲倦了,麻木了,效果不言自明。

篇8:高三数学备考总结

所谓“3+1”立体交叉模式, 就是强调在三个阶段的教学中, 融入另一个阶段的教学模式, 换句话说, 就是在三轮复习中, 虽各有侧重, 但是要互相渗透.或者也可以叫做“3合1”!例如,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复习中, 定期安排适量的“专项能力训练”, 在第二阶段的“专项能力训练”中, 适量安排一些“考前+模拟限时训练”.这样做, 可以避免阶段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这种“双基教学”和“能力培养”的完美结合可以使整个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事半功倍, 很显然, 这十分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 “双基教学”不能同“能力培养”截然分开, 同时能力培养也不能脱离双基教学而独立进行.比如, 在第一轮“双基复习”中, 有不少教师抱着传统的复习套路, 满足于对高中数学课本所有的语言点, 不分巨细, 搞单元过关.我称之为“地毯式轰炸”复习法.可是, 实际效果呢?一方面, 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 不厌其烦地讲解;另一方面, 学生无精打采, 昏昏欲睡.其实, 即使我去听这样的课时, 感觉也就像是在听“催眠曲”一样,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另一个后果是, 第一轮复习占用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甚至挤占了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的时间, 造成整个高三数学复习工作“先松后紧”, 十分被动.而且, 每次质量检测, 学生的成绩总是不理想, 而学生也觉得每次考的都不是自己所复习的, 如此下来, 连一些“尖子生”也会另起炉灶, 自己复习.我向来反对这种“满堂灌”和“炒剩饭”的做法.它忽略了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作用, 这显然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思想, 同时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但是, 我并不是说要反对复习基础知识, 反对单元过关测试.相反, 我是十分重视“双基教学”的, 其关键在于用何种方法复习更有效果.例如, 对于“尖子生”, 即我们所说的“重点生”来说, 完全可以采用“学新忆旧法”复习, 即:放弃复习统编课本, 而继续学同等水平的新材料 (比如说学“空间向量”) , 同时, 在学习过程中归纳整理旧知识.这里, 我还要说明的是, 也有一些教师采用另一种极端的复习方法:“以练代讲”, 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 让学生做大量的复习题, 而完全抛弃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和总结.我认为第一轮复习不适于采用这样的“题海战术”.因此,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

第一, 要把握好“双基复习”的“度”.高中数学教材上的东西只是基础, 高考很少单独去考一个知识点的.所以, 我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一节课复习几单元的内容.可能有的教师说, “知识点那么多, 一节课根本不够用”.其实,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 措施有两个:首先, 教师在课前进行课堂设计时, 要对知识点进行排队, 放弃一些次要的语言点和已经复习过的内容, 不要面面俱到;其次, 把重点复习内容编印成讲义, 事先发给学生, 让学生先在课前预习.这样, 既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快节奏”, 也促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复习”, 同时又避免了学生在课堂上因忙于记笔记而漏听要点.需要强调的是, 教师所编印的“讲义”不能抄袭现成的教参或辅导书, 也不能用老教案, 而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近几年高考重点重新编写, 加强针对性, 只有这样, “讲义”的“含金量”才高.

第二, 根据“新课标”“任务型”教学理论, 创造性地把单调无味的复习变成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课堂活动, 把教师的“一言堂”改成有全体学生参与的“群言堂”, 变学生的“被动复习”为“主动复习”, 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课堂复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真正成为整个复习活动的“主体”.具体方法是教师在编印课堂讲义时, 不要对语言点进行简单的罗列, 而要创造性地把复习内容中的考点和学生的易错点设计成不同的练习或问题, 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和总结, 教师进行指正和点拨.教师的讲解一般不超过25分钟.

第三, 在第一轮复习中, 教师应适量安排“专项能力训练”, 而不应该完全等到第二轮复习中进行.因为, 在双基复习的同时, 能力培养是必要的, 也是可以做到的.有些老师说时间不够用, 但我说, 只要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课堂复习教学的话, 每周可以腾出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能力培养”.同时, 第一轮复习, 学生往往要做一些同步练习.那么, 教师就可以有选择性地利用这些练习进行“专项能力训练”, 并适当地进行“技巧点拨”, 而不是简单地对答案.这样做, 正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及时升华为解题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其关键点在于:根据高考新动向, 好好把握训练要求.例如, 近几年函数题多是用导数来求解, 那么就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训练并加强“技巧点拨和总结”.同时, 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高考实战要求进行限时训练.而且各个专项的训练时间应根据高考的变化和学生实际而调整, 不可平均分配时间.特别在第三轮复习, 多数老师的做法是采用比较权威的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我主张“剪刀+浆糊”, 即自己拼题, 而不是拿一份整套的试题去训练学生.同时, 我认为在第三轮复习中, 对学生暴露出来的知识上的漏洞要及时总结, 引导学生在必要时回归课本, 这是非常必要的.

此外, 还有一点, 就是不管是哪一轮复习, 包括第二轮复习, 或是第三轮复习, 我都反对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 但我主张教师“跳入题海”, 只有这样, 教师才有可能对所用材料精挑细选, 才能在浩如烟海的高考模拟题中筛选出“上乘之作”.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些心得体会.总之, 高三复习备考工作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 认真研究, 采取对策, 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有高效益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韩保席.浅谈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看法[J].数学教学通讯, 2004 (4) .

[2]林崇德.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

[3]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篇9:高三数学复习备考之我见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5年全省平均分比2014年仅增加了3.68分,比2013年还低了0.45分,笔者从自己学校的情况来分析,全校理科数学平均分为110分,最高分为142分,140分以上只有1人,130分以上42人,远远低于师生的预期,尤其是大批尖子生没有考出应有的水平,平时笔者学校训练的模拟题难度都高于今年的高考题,但无论多难都有比较多学生可以拿到140分以上,为什么题目比平时训练的容易,但考试结果却不如平时呢?放榜后笔者曾带着疑惑向全班学生了解情况发现,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学生心理素质不过关,对自己不够自信

大部分学生反应拿到高考题后不相信高考题会如此容易,总是怀疑自己审题错误或计算错误,对自己不够自信,因而反复计算,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问,尤其是尖子生更加怀疑试题中是否有陷阱自己没有考虑到,人为地想得过于复杂,耽误了大量时间!笔者所带班级有位数学尖子生居然每个选择、填空题都计算了3遍,导致最后两题尽管会做也因时间不够而没有拿到高分,最终数学高考成绩只有129分,根本没有考出他应有的水平!

(2)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较差,运算能力薄弱

第17题统计题平均分居然只有5,96分,比前2年平均分低了近3分,创近年来统计题得分新低!笔者通过学生了解到造成如此局面居然是因为此题没有按常规思路出题,没有考查学生熟悉的直方图、分布列、期望等,学生因此无所适从,实际上此题相比往年高考中的概率统计要容易得多,主要考察了三种抽样方式中的系统抽样、样本的均值与方差、样本数据统计等基础知识和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档题,整体难度不大,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第(I)问要准确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得出对应的样本数据,第(Ⅱ)(Ⅲ)间则直接准确运用公式计算即可解答,但需注意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应用,部分同学是因为对于数学应用题的理解有困难,概念不清,忘记了系统抽样的规则,从而导致第一问样本抽样错误,因而整题0分,也有部分同学是因为运算能力薄弱导致第二问计算错误而丢分,

(3)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不够,不懂得如何变通

今年广东理科数学高考题最大的结构变化是历年总是压轴考察的知识点一一“函数与导数”结合性大题放在了第19题的位置,而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的结合成为压轴题,顺序的改变让学生很不适应,作为大题的第四道题,平均分只有3,37分,这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此题主要考查导数与函数单调性、零点、不等式恒成立、导数的几何意义等基础知识,属于中高档题,解答此题关键在于第(I)间要准确求出f(x)的导数,第(Ⅱ)间首先要说明(o,a)内有零点再结合函数在(一∞,+∞)单调性就易证其结(Ⅱ)间本应该不成问题的,通过笔者了解,导致此题得分如此低的原因并不是此题难度非常大,学生无从下手,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该知识点都是以压轴题形式出现,综合性较强,学生已经对“函数与导数”形成恐惧心理,习惯性的出现思维障碍,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肯定不会,主动放弃了此题而导致此题得分教低,

(4)学生数学思想的应用意识不强,解析几何处理能力薄弱

广东理科数学高考题第20题解析几何题在历年高考中得分都是比较低的,但今年平均分仅3.21分,是近三年得分最低的一年,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普通方程化为标准方程、轨迹方程、直线斜率等知识,同时对学生的转化与化归,数形结合思想和运算求解能力有较高要求,属于中高档题,本题(I)、(Ⅱ)间相对简单,尤其第(I)问的2分完全属于送分题,但第(Ⅱ)间需注意取值范围(5/3

从2016年开始,全国大多数省将统一使用全国新课标卷,作为广东省最后一年自主命题的数学高考试题,我们无需再去评论它的是与非!但我们却应该从中汲取一些教训,为我们以后的高三备考敲响警钟!笔者针对以上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备考意见,希望能引起广大一线师生的共鸣!

(1)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应试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育的美在于没有教育的痕迹,对于学生应试心理的教育,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无形的渗透,教师可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让学生通过解题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建立对数学的自信,

(2)数学学科教学中注重实际应用背景,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应用性问题的出现,对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数学知识背景是以生活为原型的,而学生平时已经习惯了纯数学问题的解决,一旦加上实际应用背景,学生就无法从一堆的文字中抽象出数学模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时就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背景,加强学生的建模能力,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造思维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师教学中教会学生的不能仅仅是解题的方法,而应该同时注重某些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背景,不能让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3)数学学科教学中注重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对于高三整整一年的高考复习备考,学生大部分时问都在解题,由于大量反复的训练,学生很容易对某类题型形成固定的解题思维模式,一旦试题稍有变化,学生就非常不适应,因此复习备考时教师应该尽量避免一些程序化的解题方法与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应用变式教学,鼓励学生多去尝试一题多解,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4)数学学科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教师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和可操作性特征,可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核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比知识更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抽象概括性,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才能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游回民街作文下一篇:台庄小学评议政风行风自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