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2024-05-02

建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共6篇)

篇1:建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建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建华一部语文组

在刚刚过去的学年中,在学校年级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2011年的高考中,语文组整体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里面有得有失,有值得总结的也有值得反思的,现在总结反思如下。

一、作好进度的安排

从2010年的9月份开始,高三复习就全面开始。高三开学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的具体计划安排,制定了这一学期的整体备考思路及计划安排,划阶段、分层次、定目标、定任务。在备考相应阶段,力求每一步备考都有章可循,按时而动。

备课组把语文复习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穿插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落实和梳理好文言文复习。第二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重点复习教材文言文,强化文言文阅读;年后开始第三阶段的专题复习和套题模拟,按照考纲专题,立足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的原则,立足落实,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把高考语文课的课型分成文言复习课、专题训练课、作文指导课、试卷讲评课和语基强化课等不同课型,立足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复习重点,在集体备课和磋商的基础上,力争节节上成精品课。

二、复习原则与策略

高考复习最关键的一点务求“命中”,求“效益”,否则,事倍功半。方向:紧扣《考纲要求》,充分领会和落实《考纲要求》,根据各部分题量及赋分情况合理地分配复习精力,安排时间,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提高复习效率。

三、加强备课组内的教学研讨活动

在备考工作进行中,我们依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复习思路,修订计划。有计划的实施复习突破,针对作文训练过程,开展深化立意训练。在高三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完全按部就班,而是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形式,重视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专题复习阶段,我们就先上一节专题公开课,然后集体听课完善后,确定这类课型的目标、重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后,统一备课,统一内容,确保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四、复习策略

1、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重视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我们试图利用试题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2、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我们要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

3、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具有很强科学性、导向性的高考试题,是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之后针对性迁移训练。

4、加强对课堂教学的集体备课

年级公开课,学科组长示范课和小组公开课不间断举行,每一次公开课之后,小组成员都会认真总结反省,进一步优化课堂流程,使得老师课堂教学的驾驭、内容裁选、细化处理等特点有更深体会。

5、进行试题研究,锻炼解题、选题、命题能力

定期命2-3套规范化的试题,促进命题人对试题的认识与研究,更好地把握高考试卷题型的特点和解答思路。

6、分工合作,精诚团结

教学是一项集体智慧的活动,人人尽分力,个个出把劲,整个的教学活动才会充满活力,课堂教学设计的展开和落实才会更加完美,这也是我们今年高考备考制胜的重要保证。

六、经验与体会

1、向45分钟要质量,立足高效课堂,精选习题,精讲思路,注重动手落实;

2、强化集体备课,群策群力,积淀集体的智慧;

3、上课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多启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

4、布置作业,及时收交,及时批阅,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5、讲评高考模拟试卷,一定要注意讲清思路,教给学生方法,特别是解读现代文的方法;

6、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时间不甚充分,以后备考时要注意充分安排,科学安排,重点强化。

篇2:建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集体备课伊始,由备课组长主持,主备教师负责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说明。然后,详细讲解每一课的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和教学流程,并说出在备课过程中的困惑和难解的地方。再由同组教师集体研讨,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备课时,教学副校长全程跟踪,一起参与研讨,显示了建华学校对集体备课的重视。

有感于建华学校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感受到他们务实创新,不断超越的钻研精神深深的让我感动。

篇3:建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高考 应试教育

实施新课标后的语文高考和以前的高考题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减少了选择题,增加主观题,注重培养应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做好实施新课程的高考语文备考工作,除了高一高二扎扎实实贯彻新课标精神,完成新课程各项教学任务外,在高三复习中,还必须找准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在语文复习时,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又注重学生的应考能力。

如何找准它们的结合点呢?

一、从心理情感方面结合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勤奋的精神,耐心细致的态度,调控心态的能力,这些心理情感素质都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所必须的。如果缺少这些素质,高考难以成功。高考是重要的心理情感的较量,语文教学如何去培养这些心理情感呢?具体可通过作文、阅读材料有目的有侧重地渗透。如有意识地设计心理情感方面的作文题,如“不必完美”、“对手”、“心态与成功”,“竞争”。类似这些题目对学生的情商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必修教材的一些篇目《我很重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劝学》《游褒禅山记》和选修教材《论语》中的许多片断哲语对培养学生的心理情感素质有积极的作用,可让学生从阅读中联系实际谈启迪谈感想。如一些新闻、传记、访谈的阅读文段都有很强的时代色彩,教师可选择这些文段有意识地渗透心理情感教育。

二、从学习方法方面结合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强调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注重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对高考语文备考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授其鱼不如授其渔”,哪一种教育都必须注重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高考备考中,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写作及解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时间,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语文复习时间。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答题的优劣,从训练中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的方法(如何一材多用)。利用课堂评论演讲活动,积累事实材料(发生在身边的事,听来的事,看来的事)、语言材料(从考场作文中积累一些新鲜、活泼、生动的语言)、思想材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闪光点以及来自阅读或他人的新颖的思想观点,积累思想的火花),利用自主阅读课(一周一节)积累,每月检查。指定阅读内容(早读课朗读或自主阅读)设立“阅读笔记本”(随时摘记名言警句、优美段落,概述评点时政素材),摘记定时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报刊及考场优秀作文,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仿其优美句段)、章法技巧(开头、结尾、段展开的方法)。

三、从思维发展角度结合

不管是应试还是素质教育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如联想、想象、发散思维、收敛思维、辩证创新思维等,学生在这些方面具有较高水平,才能在高考中轻松应对。如高考中的阅读题,一直得分率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思维不行。学生读完不懂得进行思考、分析、概括归纳,必然导致失分。如作文,它完全是综合的思维活动,一个综合思维能力不强的考生很难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审题立意需要分析归纳,确定写作内容需要联想、想象,安排结构需逻辑思维,议论需辩证思维。写作教学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感受领悟能力、思维能力和知人论世能力——能够对古今中外的人和事进行谈论、评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表达运用,就要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这两年的图文转换题就综合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备考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在平时的练习测试中要尽量减少非能力性考查的题目,有意识地从生活中、媒体上、阅读材料中精心选择语用材料,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把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阅读备考中可依纲靠本,把教材的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章)当作考点复习的例子依据高考考点设计考题,也可以根据“探究能力”层级的考查把课后练习题或平时在教学中依据教材进行的探究活动变成探究考题,让学生在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思维品质(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夯实基础,从而更好备战高考。

另外,双基教学也重要,如写字、背诵、阅读、表达的基本方法、实际操作等素质教育和高考都需要。语文博大精深,出题千变万化,极难把握,但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自能以扎实的基础应其万变。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不是完全对立的敌人,两者是包容关系,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高考备考不是靠题海战术、疲劳战的教育,将违反学生的本性的做法当成是应试教育的全部是错误的,只有遵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科学备考才是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只有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起来,学生的高考语文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篇4:高三语文备考管见

一、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占3%者,25年来几乎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大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活得很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二、狠抓课前积累“五个一”

目标确定之后,就要拿出行动。我充分利用课前10来分钟(此时学生注意力最集中,记忆效果最为明显),主要抓了“五个一”:

(一)成语天天记:每天给学生讲一则成语。

(二)古诗天天背:每天精选一首古诗(词、曲也可),当堂背诵。还可结合题目练习。

(三)文言翻译天天练:每天选一则短小精悍、知识点明显的文言文,让学生翻译划线句子。

【例】翻译下文划线句子: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1)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2)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参考答案】:

(1)(庞涓)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足的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孙膑不能在人前露面。(考查了通假字“疾”“见”,重点虚词“以”,词性活用“刑”“黥”“隐”)

(2)齐国使者认为(孙膑的)才能奇异,就偷偷载着(孙膑)回到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认为(孙膑)很有才能,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考查了省略句与词性活用“善”“客”)

(四)语言表达天天抓:结合生活,每天选一则例题,以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1】对出下列各句的下联:

足立一中勤奋为箭誓冲寒宫折嘉桂,

下联: 。

【参考答案】:志存四海刻苦是船敢闯深潭擒巨龙。

古田稔田田田稻香果茂,

下联: 。

【参考答案】:才溪蓝溪溪溪水秀鱼肥。(古田稔田才溪蓝溪为上杭县乡镇名)

白水寨头,白鸡白鸭啼白昼,(白水寨为上杭县蓝溪镇一村庄名)

下联: 。

【参考答案】:黃潭河畔,黄花黄狗映黄昏。(黄潭河为上杭县一条主要河流)

【例2】修改下面两条标语,使之变得亲切友善:

(1)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2)生男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生女不读书,不如养头驴。

【参考答案】:(1)把青山留下,把火种带走。(2)生儿育女,读书明理。

(五)美文佳句(段)天天读:每天选一个有哲理的句子(或一段、一篇),让学生赏读。日积月累,何愁作文没文采!

【例】1、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2、挥霍不是富有的象征,只是粗鄙的外化;浪费不意味着腰包的充实,只意味着头脑的空虚。

以上“五个一”只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必有不错的收成!不信看看下面本人几年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

篇5:高三后期语文备考教学思考

由此,围绕高考这个点,我们不妨就高三学生语文后期教学和学习进行思考和权衡。

首先,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技巧与分数结合的“完美期待”。

“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说这句话曾经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认识的话,与此类似的看法“百无一用是语文”,这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里是有相当普遍的认同。当然这里要稍加补充的是,大都认为语文可以较容易地为高考增加几十分的认识例外。捉摸不定,起伏跌宕,这是带着加分的功利眼镜看待语文复习的特点;天女散花、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对语文学习效果的急功近利;也有灵光乍现,却终究踪影难觅;等等,难于一一罗列。

其次,教学现状又如何?讲解训练与技巧答题结合的“高效模式”。

高考模式是指挥棒,分数是老师的心跳。模块训练,各个击破,这是老师常备的教学思路;文学是唯美或艺术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总能看到他们眼中那“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的迷蒙;大千世界,学生总会将之浓缩为一两个标签,屡试不止,却总问为什么自己的理解模式不灵。

再有,人与文,师与生的配合情形又是什么呢?嘈嘈切切错杂,无声不胜有声。

看到“草绿”,就是春天,而文学里也许是冬日的温度;看到“明月”,就是愁绪,而诗人那里却要展示玉洁……忽略的是文字背后对人的关怀。老师满怀深情地分析,也许学生只听到了其中高考的频率和分值,又或许完全不与你一样的“见识”。师生的心律不齐,自然难得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趣了。

反思以上种种现状,虽不全部都是问题,但无疑有很多令人迷惑或者说短视的行为。

细思现状背后的综合因素,或许不难看到高三语文教学的一些指导思想偏离;学生学习的目的点的模糊和凌乱;如情感温度低落,思想力度的疲乏,即师生对审美作品的技术化肢解等等。

例如语言运用这类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关注点除了答题步骤以外,鲜有关心人文情怀。小说阅读,了解要素与主题之余,难于触及作者创作的初衷与情怀、人性的观照。古文学习,能解决读得顺畅和理解内容就是万幸,所以背诵为首要事务,解读字词句的意义已属不易,至于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经典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烂熟于心,却有意无意略过孔子等先贤博大的精神空间。芝麻与西瓜同时获取并不是不可能。而在高考压力与驱动之下,熊掌难得,得鱼为上。

我们的路,在脚下,语文的路,在心中。

再读庄子之“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语句,让人能很快拨开层层迷雾,找到可以“訇然中开”的语文的“洞天石扉”。那就是语文复习,无论哪个时期,回到圆心,靠近根本才应该是不二之选。因此,抓取高中语文的文字与情怀结合的脉搏,尤其是后期复习教学的这个路径和路牌,让语文之路走得更愉快与顺畅一些,我们也许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关键词来:

授渔 这不难理解,基本的知识与技巧,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工具,熟悉并掌握这些技能,是走进语文天地的前提。

挖潜 在每个学生那里总有或多或少自己的特点与特长,个性的发现与激发,会体验到每个问题带来的能量感:富含哲理的文字,《都江堰》可以有理性的雄辩气势,感受与贤达思想的碰击;语文每个文字、语气的变化带来的奇妙的意境,恰如那一低头的温柔,不胜风情无限等等。

律动 师生的节奏一致可,不一致亦可,旋律合奏和谐为佳。教与学的配合,老师的目的点指导明确,引导到门亦可,示例一二亦可;学科与学科的配合,语言文字的荣誉所有的学习之中,有意识地吸取、比较和融合需要之科学和思想。

升华 在回味脑海里走过的文词与作品中,思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自我感觉:和音乐一样,文词学习、运用和玩味,常常不自觉地印合自己心里的期待,抓住它,瞬间会感受到文字的天空可以那么辽远与开阔。阅读训练带来的岂止是答题的应手,更多的是心中的一吐为快和自我生长的快乐。

复习不意味着简单的重复,也绝不只是抓分的训练。去除实用主义或者技术主义,高三后期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情感共鸣、思想穿透、个性激发。

篇6:建华中学高三语文备考工作总结

一、改单纯知识板块训练为综合动态演练

备考过程中,往往单纯、严格按照“语基”、阅读、作文一个个考点,沿点清扫,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可能把基础知识夯得牢固,但这种单调的复习方法会让学生厌倦。事实上,古诗文阅读能力、现代文阅读能力、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我们采用综合动态化备考方式,即在不破坏板块复习完整性的基础上,宏观构建各个考点,把那种需要长时间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对高的考点作为意脉,化整为零,隐性地贯穿备考的始终。每周抽出相对完整、固定的时间去点化,到板块复习这一考点时,便只从找准切入点,规范解题思路等方面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诗歌鉴赏备考中,我们首先花两节课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然后按 6 大类选编近百首经典诗歌鉴赏资料,要求学生每星期熟读2首,细水长流,水滴石穿,自然形成能力。对于古诗文阅读、作文考点的备考,若采用这种“滴灌”的方式,语文复习就会出现“千家灌禾稻,满目江南田”的盛况。

二、改追求教学的短期效应为实现备考的终极目标

不少师生备考太注重短期效应,太在乎平时的几次考试,甚至如果一两次考试不显山、不露水,就否定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其实,关键是立足高考,暂时的分数不一定是对该考点掌握与否的最后检测。正像一座大桥合拢,师生只有把一切阶段性的复习成果汇集成合力,才能够承受各种高考模拟检测。高三的检测多,如果太在乎分数,必然会分散备考精力,影响情绪,降低效率。

文言文复习中,如果学生吃透了课本,对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从课本中寻找第一手材料,把握词义和用法,逐个列出知识树,又能对经典篇目熟读成诵,那么,文言文阅读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要把立足课本、整理知识系统,看成是实现文言文备考长远目标的重要举措。

三、改资料使用上照搬照用为大胆取舍、为我所用

我们往往使用的是成本资料。大都是只看知识点编写体例,就轻率地“私订了终身”。成本资料的不足:一是前瞻性不强;二是选题不够经典。

我们没有因为成本资料的“考点、题型”而完全束缚教学思路。语基复习中,我们借鉴了语文备课组以语感为本位的复习模式,即“正面诱导——形成语感——强化语感”。如成语复习中,我们没有总是在A、B、C、D的选择判断上兜圈子,而是印发了报刊时文上一些运用了成语的句子,让学生品味、感悟其运用精妙和错误之处。限于时间和精力,限于能力和水平,在克服考点和题型“一本贯通”方面,未能作一些根本性变革。

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对现存资料照搬照用,要加工编码,以简驭繁,为我所用。资料上都有相关考点的“知识汇编”,识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语病考点复习中,我们这样指导学生将资料中辨析病句的知识方法浓缩成“主干枝叶逐层检查,介词领先查找主语,复杂定状注意顺序,并列短语小心陷阱,多重否定特别注意,连词、介词推敲关系,名词、代词防止歧义,修饰中心容易重复,逻辑关系参详事理。”

四、改一味的创新写作训练为重视基础写作

湖南高考作文阅卷组长陈果安教授指出,话题作文不利于基础写作。作文复习中,往往注重创新发展等级训练,而忽视基础写作,忽视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

写作基础训练,即话题作文审题训练、立意训练、思路训练等12个点的训练。审题训练中,我们指导学生从话题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从材料和话题的结合把握写作的着眼点,从命题提示中把握写作的关键点,从命题要求中把握形式的限制点。看05年上海春招试题:心是一扇无形的门,有的人紧紧关闭,有的人半虚半掩,有的人全然敞开,于是心灵世界就有了不同的色彩,人生的舞台上便演绎出不同的故事。请你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教学中,我这样指导学生审题:材料虽然没有指定话题,但要求不能写成诗歌,实质上还是话题作文。我问学生:这则材料写了“心”的三种状态及其不同状态下出现的不同结果,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材料隐含的信息是什么?最后得到结论:命题者赞成全然敞开心扉,反对封闭心灵,半掩半虚;隐含的信息是“我们对人要敞开心扉,不能封闭,不能半虚半掩,这样才能与人心心相印,演绎出快乐的人生”。这正是写作的思考点、立意点。

注重文体创新的同时,不能忽略基本文体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自选文体,不是不要文体。今年北京考题“说‘安’”,规定只能写议论文,很多学生写不好议论文。北京高考作文阅卷,不合文体要求的即使再好,评分也一律不突破三类,文不成体绝不会拿高分。北京作文命题是不是以后高考写作的一种导向呢?

五、改一味的积累、积淀为训练、开拓学生思维

“风起之处,云涌;水盈之处,泉生。”语基考点、名句名篇、文言实词、写作素材都有一个丰厚的积累积淀过程。老师们有效控制了“语基”复习的积累范围,印发的经典写作素材也有一定的数量。这种以积累、积淀为核心的固本活源无疑是正确的,但没有因此而忽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点拨。字形复习中,指导学生开动脑子,利用汉语言遣词造句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对称美和语感上的节奏美的特点,帮助学生轻松发现错别字。“对称”是指对称位置的字,它们的字义往往是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如“青山绿水”中“青”,不要三点水,才能和“绿”构成颜色上的对称,但“山清水秀”中的“清”,要三点水,“清”和“秀”才构成对称,如这个人长得很“清秀”。积累写作素材,也要求学生注入思考的因子,多角度发散挖掘写作的价值点、思想点,并要求学生思考每则素材适应的话题范围。开拓思维基础上的积累积淀中,语文能力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六、改孤军奋战、文人相轻为精诚合作、“文人相亲”

备考过程中,有的老年教师有高三教学经验,能做到“常教常新”;有的中年教师备课、做题认真仔细,思考问题比较深入;有的青年教师勤于钻研,脑瓜子灵活,见解独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尽管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时也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但工作上总是互相尊重,精诚合作,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战斗集体。

备课组应该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研讨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如教学高中第五册《杜甫律诗五首》,通过备课组长主讲,大家充分讨论,一致认为不能遵照一二年级时的教法,而应该根据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对这五首诗分别拟出符合高考诗歌鉴赏要求的思考题,然后由备课组长把关,编写学案。另外,通过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切磋,别人的特长便很自然地在自己身上融会贯通。有好主张,大家都采纳;有好思路,大家都接受;有好资料,大家都享用。正所谓“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上一篇:克服困难的事例下一篇:口腔科清洗消毒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