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2024-04-21

【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精选9篇)

篇1:【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

全信息共享机制

(安德万编译自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局2015年1月研究报告)美国国防部负责保护自己的网络,即国防部信息网络或.mil域名,以前也称为全球信息栅格(GIG)。2015财年国防部所要求的网络安全预算大约为51亿美元。这个数字是总统所要求的国防部总体信息技术预算(同年约合360亿美元)的一部分。2014年与2013年相比较,国防部网络安全预算增长了10亿美元,但这种增加可能也是因为国防部如何定义“网络安全”项目的方法的变化。一般来说,国防部网络安全预算包括以下活动:信息保障、网络空间作战、国家网络安全倡议/国防工业基础/国防部网络犯罪中心、以及美国网络司令部。在认识到网络空间是一个全球性的作战域、一个战略性国家资产之后,在2010年国防部重组了网络资源,并建立了美国网络司令部。它是美国战略司令部下的一个次级联合司令部,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共同设在马里兰州米德堡。网络司令部整合了进攻和防御能力,并且由一位四星上将领导,这位四星上将也指挥国家安全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首要任务是国家安全系统的信息保障和信号情报。国家安全局中还有一个机构是中央安全局(Central Security Service),这是美军的逻辑密码机构。作为一个情报机构,国家安全局根据美国法典第50卷(Title 50 U.S.C.)——《战争和国家防御》——的授权运作。而美国网络司令部根据美国法典第10卷(Title 10 U.S.C.)——《武装部队》——的授权运作。网络司令部的使命和兵力结构美国网络司令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卫和运维国防部信息网络。迈克尔·罗杰斯海军中将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提名他为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的听证会上这样描述网络司令部司令的职责:“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负责执行《统一指挥计划》(UCP)的第18.d.(3)节中由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委派的具体网络空间任务,确保我们国家在网络空间的行动自由,以减轻因对网络空间的日益依赖所造成的国家安全风险。根据这样的授权,并与使命合作伙伴协调,具体的任务包括:指挥国防部信息网络运维、保护国防部信息网络;维持网络空间的机动自由;执行全谱军事网络作战;提供网络空间作战态势感知能力,包括指示和预警;与作战司令部和负责保卫我们在网络空间中的国家利益的其他适当的美国政府机构整合和同步网络空间作战;为民事当局和国际伙伴提供支持。所有这些努力都支持国防部的总体任务——抵御网络攻击威胁国家、支持作战司令部、保护国防部网络。”在美国网络司令部的操作员有时被称为“网络战士”,虽然这个词没有出现在国防部的官方定义中。有关美国网络司令部计划的人力资源结构的相关报道提供了一些网络战士的活动线索。首先是《华盛顿邮报》在2013年1月的报道“计划要求在网络司令部成立三种网络任务部队:‘国家任务部队’保护控制电网、电厂等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的计算机系统;‘作战任务部队’以帮助在海外的指挥官规划并执行攻击或其他攻击性行动;‘网络保护部队’加强国防部的网络。”在2013年,当国防部宣布计划把网络任务部队扩大到大致5000名(由士兵和文职人员组成)时,网络任务部队不足1000人。后来计划数量有增加到在2016财年末达到6200人。2014年11月初的泄露的一份机密文件指出,“可能需要附加功能,以实现网络任务部队的快速部署能力,并为国家整体协调一致的网络安全方法提供独特的和专业的能力”。美国网络司令部司令迈克尔·罗杰斯表示,总体而言,网络任务部队构成将是约80%的军职人员和20%的文职人员。美国网络司令部副司令员詹姆斯·麦克劳克林中将说,网络任务部队正在形成133支战术分队,将支持所有作战司令部,以及至少有一半的分队将用于防御。四个军种都为美国网络司令部提供网络任务部队。美国网络司令部和信息共享2011年5月,美国国防部推出了一个涉及多个国防工业合作伙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国防部的自愿试点项目(国防工业基础网络试点,DIB Cyber Pilot),以在利益攸关方之间分享威胁信息。根据这个试点项目,国家安全局与参与项目的国防企业分享威胁签名。其中一个方面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分享通过其电脑监控活动获得的威胁签名。美国国土安全部随后于2012年1月发起了“联合网络安全服务试点”(JCSP),在7月宣布该项目将成为永久性的,作为这个项目的第一阶段,改名为“国防工业基础增强网络安全服务”(DECS)。国土安全部直接与参与项目的商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进行沟通,但是国防部仍然作为参加这个 项目的国防基础工业承包商的联络点。

篇2:【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关键词:云时代,食品安全,信息共享

随着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 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 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巩固了基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民众衣食住行的大事情, 不仅随着时代的发展种类多样化, 更重要的是要有质量上的保障, 如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揪着世界人民的心, 我们应该怎样从法律上规制食品安全, 树立法律权威, 这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法制化进程。

一、云时代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 我国食品安全的发展现状调查

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发展必然的产物, 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追求高效率、注重经济效益, 对于食品的安全质量, 甚至是环境污染问题, 关注度必然会减少。从三聚氰胺毒牛奶事件的发酵, 到对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关注火热, 如今的食品安全问题总是绕不开这些化工原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 危害食品安全的手段不断多样化, 能够及时的发现并阻止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我们有信息共享的平台和监管手段的网络的跟进。

(二) 云时代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加速, 食品可以进行跨国界和跨地域的传递, 网络购物方便了人们生活的同时, 也产生了诸多隐患。

1. 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问题

生产加工环节最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生产环节的把关与责任人的道德心, 关系着我们民众餐桌上的安全, 应当在保护商业秘密的程度上予以实时监督管理, 特别是针对重大食品生产企业。

2. 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包装、贮存、运输到销售等阶段的把关都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在流通领域任然存在极大地隐患。

3. 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第一, 缺乏一个权威的领导协调机构, 监管效率较低。

第二, 执法缺乏规范化和持续性。

第三, 缺乏食品安全快速预警机制, 食品安全事故往往都是应时而生, 一旦发生了, 相关部门往往措手不及, 事后仓促应对。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 仅仅只是解决事后遗留问题, 不能从根本上预防, 生命安全依然没有得到保障。危险预警系统势在必行, 这就需要利用现有的及时通讯平台互联网技术, 网络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应时应景。

二、云时代创建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一)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现状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传递的不仅是一种文化价值, 他对于民众的生活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信息的不对称将严重影响公民的选择权利, 同时也是对不合格商家行为的放纵, 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能够起到很重要的缓冲作用。

1. 产品生产者与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

相关部门能力有限, 对于产品生产者的行为很难进行全面的监管和了解, 势必存在监管漏洞, 有漏洞就会造成信息的隐藏和闭塞, 尽管315热线监督举报机制健全, 但是对于公民面临的所有挑战与威胁不能起到预警作用。

2. 消费者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信息的获取一般从新闻时事等媒介中, 对于管理部门内部的检查通报等消息, 信息公开的程度都不尽理想。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共享平台就是很好的一个媒介。

3. 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我们国家的疆域范围十分广阔, 如果不依赖新闻媒体、网络平台, 各个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很难为其他区域的民众知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食品安全是跨区域发展的, 甚至是全国性、世界性的应用, 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我们必须有一个好的渠道保证公民的知情权, 同时建立一定的应急预警机制。

(二) 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笔者简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相关部门收集信息的能力有限, 监管成本较高, 人员不足。

2. 产品生产者的逐利意识强, 产品安全意识薄弱, 责任心不足。

3. 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差, 缺乏监管的意识, 维权途径有限制、效率低。

4. 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中存在的“多头监管”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

三、食品安全网络监管的必要性

(一) 云时代食品安全网络监管的现状分析

网络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经跨越了地域。当今食品安全的网络维权还是依赖于商家售后与315平台, 公民个人的力量始终难以彰显, 这种维权方式也是事后维权, 起到的也只是一种利益上的弥补作用。主要维权方式主要有:

1. 公共管理机构建立的网站维权, 个案处理很难实现, 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有严重程度的要求。

2. 专门的售后服务维权, 领域与产品种类有限, 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得到广泛关注。

3. 微博舆情方式的创新, 但是需要引起一定的轰动效果才可以。当今维权方式仅仅限于这几种, 维权方式有限制, 信息得知渠道有限制, 这就强烈要求我们的政府机构, 或者网站经营者与投资者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专门就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社会共治式的舆情管理。

(二) 云时代的食品安全网络监管的有效性分析

1. 跨地域纠纷解决不再是问题

当今跨区域消费的情况日益普遍, 有消费就会有矛盾, 跨区域维权现象的滋生给民众的消费涂上了灰色阴影。网上维权平台的构建可以解决因地域问题引起的维权不便问题, 从而增加消费者对于跨区域消费的信心。

2. 监管的视角更广阔。

3. 监管的对象和重点更加明确

网络平台反映的问题就是当今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需要有专门的网络工作人员, 分析、汇总、识别、解决。

网络监管平台不仅给与民众监管的积极性, 调动民众的维权意识, 网络维权不需要民众跑动跑西, 与部门和商家之间踢皮球, 运用互联网络, 拍照或者提供其他证据, 自己的问题就可以在这个平台引起关注, 监管机构就需要引起重视, 并且出面解决。

四、云时代食品安全共享机制的法律完善建议

(一) 统一信息发布的标准

信息发布的主体、程序、平台应当有明确的标准, 如果各个机关之间, 各个部门之间, 各个组织之间, 都执行自己的标准, 那就相当于没有标准, 只有统一标准, 明确职责权限才是对消费者真正负责。

(二) 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的网络化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 建立相应的平台, 定时并且及时的公布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 提醒消费者主义, 公布相关企业的违法行为。现状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网络ODR解决机制, 315在线纠纷解决机制, 很多非官方的机构也在从事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平台建设。

(三) 成立政府公益检测中心, 拓宽消费者维权渠道

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相对国外来说成立较晚, 在此之前大多以质量监督局下设机构的形式存在, 近些年来逐步分离成为独立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所提供的检测结果能以客观、公正的方式判定消费纠纷的责任归责, 是解决消费纠纷的有力证据支持。

参考文献

[1]王辉霞.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法律机制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49-51.

[2]张树义.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研究-以行政裁决为中心[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20-39.

[3]李新仓.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求实, 2011 (2) :7-11.

篇3:【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摘 要:本文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现状与共享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建设的目标与规划。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 资源共享 虚拟现实 Erlang 资源节点 SaaS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9-0044-03

一、引言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了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在加强基础设施和高校校园网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高校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和使用进程。许多高校都做出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纵观全球发展,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进,尤其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现状分析

资源建设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挖掘教育的发展潜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尽管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尝试,但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高校近年来的连续扩招,导致新开设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资源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自成一体模式和自我封闭思想,高校间教育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层次的重复开发。因此,集成教育资源,扩大教学资源共享,研究切实可行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方案与共享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第一,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高等学校在办学层次和办学类型上有很大的差异性,重点高校沉淀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对充足,而其他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则相对匮乏。对每所学校来说,校内学科间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也不够均衡,这些都会导致弱的更弱,强的更强。

第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闲置严重。

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间意识上的“围墙”仍未打破,在“开放式教学”门前徘徊不前,加之各种迎评工作,很多高校贷款新建校区、重金购买教育教学资源,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最多使其所在学校受益,致使许多优秀教育教学资源闲置现象严重。

第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式单一。

高校使用的资源主要表现形式为平面媒体,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课件、网页等形式。缺乏虚拟现实、仿真环境、情景再现、立体互动的教育教学资源。

第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查找困难。

目前教学资源主要存放在各自学校的服务器上,资源部门的划分与大量非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存在,使得校内查找有用资源也非常繁琐与低效,其他高校查询更是困难重重。

第五,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交流不畅。

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许多高校没有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更没有形成一个合理、有序、高效的便于校内各部门、高校与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交流的环境。

三、解决思路与关键技术

1.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非常明显。例如,理工科类学校缺乏优质的文科类教育教学资源,相反亦然。这并不是提倡每所高校都建相同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而是取长补短,在集中精力建设好自己的特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能够很便捷地有偿或无偿使用其他高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让教师与学生全面发展。其前提是必须将自己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有偿或无偿地共享出来,才能获取其他高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使资源真正流动起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从而形成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的局面。

2.资源利用物尽其用

每所高校都想打造全面优质的教学环境,但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与购置了许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体利用率却较低,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与其浪费资源,不如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自己的特色资源,如教学成果、实验示范中心、品牌(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和优秀多媒体课件等。这样的特色资源不仅自己学校可用,也可以供其他高校无偿或有偿使用。从长期来看,每所高校都能合理建设与使用资源,那么使用资源产生的价值将远远大于建设资源的投入。

3.资源高效事半功倍

资源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力辅教手段,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配备恰当的优质资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除了开发传统的平面媒体资源外,有必要也有条件开发更加高效智能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将虚拟现实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把客观上存在的或并不存在的东西,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在用户眼前生成一个虚拟的环境,使人感到如同真实存在的一种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在综合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模拟与仿真、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等许多计算机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机应用新领域。

虽然目前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软硬件设施价格昂贵,但桌面虚拟现实系统为教学媒体的应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随着虚拟现实系统的价格不断下降,软件的适用性不断增强,这种新的教学媒体必将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4.资源规范查找便捷

资源难找主要有资源存储杂乱无序、高并发访问导致资源死锁、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检索关键词、没有统一的访问入口、资源没有及时更新等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关键要解决大规模并发访问与资源合理有序流动这两个问题。

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商业运作来解决,而大规模并发访问是一个纯技术问题。以下将重点探讨大规模并发访问的解决方案。

不管怎样,先要找出瓶颈在哪个部分:是CPU的使用经常达到饱合、大量使用虚拟内存、还是磁盘I/O性能跟不上?这几个问题都可以通过升级硬件来解决或者改善,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事实证明,只是简单地提高硬件性能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单台服务器的性能总是有限的,即便是高档的专用服务器最多也只能支持5000个并发访问,这样的能力还是无法满足负载较大的要求。加之网络请求具有的突发性,网络访问就会急剧上升,从而造成网络瓶颈。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应用负载均衡和无限伸缩技术。

负载均衡由多台服务器组成,每台服务器都具备等价的地位,都可以单独对外提供服务而无须其他服务器的辅助。通过某种负载分担技术,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某一台服务器上,而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都独立回应客户机的请求。无限伸缩就是集群里的服务器数量大小可以随心所欲,可以热插拔任何服务器。通过深入研究与比较分析,我们选用Erlang作为解决问题的核心技术。

Erlang是一种面向并发(Concurrency Oriented),面向消息(Message Oriented)的函数式(Functional)编程语言。它支持大规模的并发应用,而不会出现资源竞争与死锁,天生适合分布式应用开发。

应用Erlang技术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具有低成本、容错、负载均衡和无限伸缩性等特性的超级PC服务器集群,每台服务器就是一个资源节点(存放在各自高校网络中)。

5.资源增值实现共赢

资源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有多少精品能提升自身的价值,更在于如何有效利用优质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众所周知,开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所高校无法也没有必要将所有的资源包揽其中,非本校的优质资源可以考虑通过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花少量的钱在线租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第三方的公共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提供所有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交流服务。

四、尝试与实践

我校校企合作过程中,对高校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能力支持平台”,该平台由IT技术分站和学院分站组成,分站之间进行数据库同步技术资源共享,如江苏信息分站(简称苏信)——“苏信能力支持分站(http://jsjx.jsit.edu.cn/sxsoftservice/index.asp)”,站内所有主题文章和解答都来自IT公司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既满足了学生掌握专项技术的需要,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动手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在毕业后从事IT职业与继续深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IT能力支持平台”实现了IT公司的技术资源与高校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同时可实现多个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

苏信能力支持分站同时可作为以工作室为单元的职业技能实训网,作为与全新IT专业教学模式相得益彰的以工作室为单元的职业技能实训网,不仅能满足学生对IT方向多种选择的需要,更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灵活的选择机会,投其所好、行其所能、展其所长。同时,也为学生择业与发展的需要提供了一个不断学习的课堂。分站首页如图2所示。

五、总结

针对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我校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与分析工作,并做了许多关键性的试验,其中已经完成的基于IT网上能力与支持平台的开发与共享研究项目就是一次具有针对性的尝试。而本文重点研究了教学资源如何共享与推广的新思路。下一步我们将详细研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技术难题,并给出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华伟,邱可非,李国国,张晓冬.优化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对策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李红波,刘柳.高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4(4).

[3]汤跃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Joe Armstrong.Erlang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叶伟.互联网时代的软件革命SaaS架构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篇4:【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主要有:C/S、FTP、P2P、广域网B/S(www)5种技术。

传统的信息传递结构是星型广播结构。受众的特点是被动的接受信息。他们只能过滤自己不需要的信息,而不能搜寻自己需要的信息。而门户网站,或者说新闻聚合站点,是星型广播结构在互联网时代的继任者。虽然它们时效性和互动性更强,但是“门户”的编辑特质,决定了门户网站不论玩什么新概念,他们都必然属于“推”的时代。

P2P则是另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就P2P的协议而言,有两个层次的网络。第一层次是需要中心结点的网络,中心结点作为信息发布源。Bit Torrent协议所需要的tracker、e D2k协议所需要的服务器都是第一层次的中心结点。中心结点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用户信息的列表和提供更快捷的信息检索方式,然而这仍然免不了要中心化的技术。P2P的第二层次是DHT网络。DHT是分布式Hash表的缩写,这是一类在分布式网络中查找结点和结点信息的算法。利用DHT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多个“强”结点获得邻近结点的分布信息,继而接入网络。只要接入了网络中,任意一个结点再不需要链接任何中心结点或者强结点,而只需要往他们的邻近结点发出搜索和获取信息的请求,就可以获得相应信息。当然,纯粹的DHT网络搜索效率会低于有中心结点的网络,然而,DHT网络代表了一种更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我们只依靠我们认识的人,就可以找到需要的信息。

P2P的信息传递拓扑不再是单纯的星型,而是星型网络与分布的网状网络同时存在。而后者的拓扑形式和动力学模型,与D.Watts&S.Strogatz提出的小世界网络的模型更为相象。而小世界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可以说是我们整个世界的系统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互联网的物理链接模型是符合小世界模型的,Web的超文本链接模型也是符合小世界模型的。可以预测,互联网上的信息传递,必然也会符合小世界模型。P2P信息传递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P2P的发展,带来的结果是互联网结点分散化和小圈子化,以及信息检索和获取成本的大幅降低。当信息复制的边际成本为零的时候,现有的物权法律将不再适用于“信息”。因为对信息的处置权不再具有交易的意义。

WWW(World Wide Web)的含义是“环球网”、“布满世界的蜘蛛网”,俗称“万维网”、3W、Web。WWW是一个基于超文本(Hypertext)方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工具。它是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研制的。通过将位于全世界Internet网上不同地点的相关数据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WWW提供这样一种友好的信息查询接口:用户仅需提出查询要求,而到什么地方查询及如何查询则由WWW自动完成。因此,WWW为你带来的是世界范围的超级文本服务:只要操纵电脑的鼠标器,你就可以通过Internet从全世界任何地方调来你所希望得到的文本、图像(包括活动影像)和声音等信息。另外,WWW还可为你提供“传统的”Internet服务:Telnet、FTP、Gopher和Usenet News(Internet的电子公告板服务)。通过使用WWW,一个不熟悉网络使用的人也可以很快成为Internet的行家。WWW与传统的Internet信息查询工具Gopher、WAIS最大的区别是它展示给用户的是一篇篇文章,而不是那种令人时常费解的菜单说明。因此,用它查询信息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WWW的成功在于它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易为人们掌握的超文本开发语言HTML、信息资源的统一定位格式URL和超文本传送通信协议HTTP。

基于以上几种运行机制,可以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

2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局域网管理模式、Internet管理模式。

2.1 局域网管理模式

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隐患。有的企业应用各种分级管理模式来应对局域网上存在的网络安全风险。分级管理模式有:单级管理、主辅管理、多级管理,满足不同局域网不同管理模式需要。

单级管理模式:控制台直接管理网络引擎,一个控制台可以管理多台网络引擎。适合小型企业用于局域网络。

主辅管理模式:网络引擎同时接受一个主控制台和多个辅控制台的管理。主控制台可以完全控制网络引擎,辅控制台只能接受网络引擎发送的日志信息,不能操作网络引擎。适合大型企业或者有分权管理需求的用户。

多级管理模式:控制台支持任意层次的级联部署,实现多级管理。上级控制台可以将最新的升级补丁、规则模板文件等统一发送到下级控制台,保持整个系统的完整统一性。下级控制台可以通过配置过滤器,使上级控制台只接收它关心的信息。适合跨广域网的大型企业用户。

2.2 Internet管理模式

Internet管理模式主要包含:网格技术、网络存储、网络蜘蛛、全文检索技术等模式。

2.2.1 网格技术

网格技术关注如何有效安全地管理和共享连接到Interne上的各种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网格所关注的问题无论从范围、程度还是本质上都已经与互联网所关心的互连问题有了很大的不同。网格在连通计算机和网页的基础上,还将各种信息资源都连接成一个整体,整个网络如同一台巨大无比的计算机,向每个用户提供包括计算能力、数据存储能力以及各种应用工具等一体化的透明服务。它强调的是全面地共享资源、全面地应用服务。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实现资源层面的全面共享,只是信息的传输,所以属于网络技术,而非网格技术。互联网新一次浪潮的实质,就是要将万维网(World Wide Web)升华为网格(Great Global Grid),即实现WWW到GGG的变革。

网格作为一个集成的计算与资源环境,能够吸收各种计算资源,将它们转化成一种随处可得的、可靠的、标准的且相对经济的计算能力,其吸收的计算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能力、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甚至有操作能力的人等各种相关资源。

网格是借鉴电力网的概念提出的,网格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用户在使用网格计算能力解决问题时像使用电力一样方便,用户不用去考虑得到的服务来自于哪个地理位置,由什么样的计算设施提供。也就是说,网格给最终的使用者提供的是一种通用的计算能力。

2.2.2 网络存储

PC用户都会有同样的困扰,超过软盘存储空间限制的文件无法携带、传输,借用CD-R(刻录光盘)、ZIP、MO等大容量存储设备对于普通PC用户来说又成本过高,所以通过Internet进行文件的传输是最佳选择。网络存储服务的设计思想就是为用户解决文件传输方面的问题。实现的功能是把用户的文件资料存储在通过Internet可以访问到的网络服务器上,用户只需要连接到Internet上就可以自由存取自己账号中或者其它用户共享出来的文件资料。

2.2.3 网络蜘蛛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网上信息的爆炸性增长。要在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快速、全面地收集信息,就不得不依靠网络蜘蛛的威力。

“网络蜘蛛”,学名Spider,这是一个自动程序,会自动地在互联网中搜索信息。一个典型的网络蜘蛛工作的方式,是查看一个页面,并从中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它再从该页面的所有链接中出发,继续寻找相关的信息。对网络蜘蛛的要求是能够快速、全面。

凡是需要积累信息的都需要蜘蛛,比如搜索引擎、情报的搜集、资料的收集、信息的收集。

2.2.4 全文检索技术

全文检索是指计算机索引程序通过扫描文章中的每一个词,对每一个词建立一个索引,指明该词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和位置,当用户查询时,检索程序就根据事先建立的索引进行查找,并将查找的结果反馈给用户的检索方式。这个过程类似于通过字典中的检索字表查字的过程。

全文检索的方法主要分为按字检索和按词检索两种。

按字检索是指对于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建立索引。检索时将词分解为字的组合。对于各种不同的语言而言,字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英文中字与词实际上是合一的,而中文中字与词有很大分别。

按词检索指对文章中的词,即语义单位建立索引。检索时按词检索,并且可以处理同义项等。英文等西方文字由于按照空白切分词,因此实现上与按字处理类似,添加同义处理也很容易。中文文字则需要切分字词,以达到按词索引的目的。

3 结束语

篇5: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分析

关键词:档案信息;建设;网络;功能;意义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内涵。我的理解是:在整体网络环境下,通过我国政府有关机构和相关部门进行相互协调、相互统一及有效整体规划,但应在档案相关部门成员应平等、自愿和互惠的基础上;并采取大量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的配置,从而更好地建设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同时也能满足各种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功能。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平台设计上,都拥会有对应总体设计阶段的各个系统,而每个系统也将会实现其相应的功能,例如:信息资源管理功能、数据采集与核对功能、数据存储功能、数据信息查询分析功能、任务管理功能和信息安全管理功能等等;没一个功能都能为档案信息建设提供帮助,这些功能都是为了更好的完善我国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

(三)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意义。1.有利于加快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网络化建设。如果,每个行业和部門的档案馆网络化建设都有着一定的意义,缺少某一项就会直接的影响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能不能实现。若是我们要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就必须在一个较稳定、安全的网络平台上运行。

2.有利于实现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之间优势互补。对于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类型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它们之间都会存在着一定差异性;同时,这种的差异性既会产生消极的一面,也会产生积极的一面。一方面,消极就是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资源的紊乱,对此就要加强控制与预防;另一方面,积极就是促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发展,在寻找各管的优点和特色时,应慎重并在其原有基础上增强,从而实现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之间优势互补,并相互发展和促进。

3.有利于推动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档案馆信息资源的服务进程。在实现我国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信息资源共享时,应积极鼓励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档案馆成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放观看,也让更多人利用。

二、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档案信息量的不足。根据我对一些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国家档案局公布的统计数据非常的少,对一些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也比较少,还有在网络上所公布的档案数量远远不及我国档案馆的档案十分之一。我国档案信息网站在网络上公开的档案资料表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总量比较大,而上网的档案信息量还不到万分之一(是以随机抽取的10个网站来计算的),甚至有一些档案信息网站根本就查不到档案内容。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在网络环境下,不仅档案信息资源网站上的档案信息内容不足,还会出现相同档案文件内容,甚至还会存在几乎一字不差档案文件的现象。其一,在档案信息网站之间会存在内容相互重复,无论是全国性档案法规内容,还是地方性档案法规内容,都存在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其二,我国的档案信息资源网站和一些其它行业网站的信息内容完全一样,和法律网站的信息内容重复较为严重。

(三)档案信息检索功能不全面。据我详细调查表明:从检索档案信息网站来看,具有一般审阅功能的网站只占有68%,就是说还有32%的网站信息检索工具不全,甚至根本就没有提供检索工具功能。

问题的所在分为三点:一是,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人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思想认识还不够。没有考虑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的主要内容方面,知识考虑对档案部分自我宣传,栏目设置较多,就会把档案信息网站搞得一团糟;二是,我国对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部门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三是,档案现代化人才的不足,有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有限,对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和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方面的知识还不是很了解,就会严重制约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共享平台实现的步伐。

三、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建设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认为应采取相应的策略,在网络环境下,要制定统一的共享制度来营造良好的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

(一)建设好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站。国家应建设完善的档案信息网站,方便人们使用网上档案信息资源,这样才能实现信息共享。首先,要想建立一个完好的档案信息网站,就必须要选择好建站系统,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网络贡献的要求来说,一定要有比较完善的检索功能(是全文检索功能),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们;其次,在档案信息网站的设计页面上要简洁,但不失美观;再次,档案信息网站的互动功能也一定要有,沟通是最有利于人们直接接受的功能;最后,档案信息网站的设计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二)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人才培养。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来说,应该拥有一批专业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一些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管理和高效的档案信息资源队伍。可以积极开展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课堂,让他们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走向真正的档案信息工作者。

(三)规划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网络。目前,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已经制定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划和标准,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今后,我国会对全国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共享建设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对有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也应有一定规范。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应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加强管理,从而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安全稳定的档案信息资源是网络共享建设的主旋律,也是整个网络平台上的永恒主题。在当前档案信息资源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而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我们应做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只有通过合理和健全的制度,严格的管理,先进的方法,有力的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建设,才能使我国各行各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走向标准化的道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共享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林兴.王婷婷. 基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2):83-87.

[2] 邢华洁. 论全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构建[J].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4):15-16.

篇6:【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1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共享合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很多高校都在探索适宜的资源共享合作方式, 比较典型的有福州地区大学城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无锡高校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服务项目和江宁区高校与公共图书馆联盟等, 实现了高校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互补, 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但在实践中, 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

一是进展缓慢。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目标是将周围的高校联合起来, 实现优势互补。从北京、上海、广东一带的高校来看,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展顺畅, 超过70%的高校都加入进来。但在一些地方上, 很多高校持观望态度, 缺乏进行资源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加入的高校主要是本科院校, 高职院校、独立学院等很少加入, 导致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效大打折扣。

二是缺乏经费支持。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 从图书馆软硬件的购置、人员的培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以及联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都需要大量的投入。根据保守估计, 仅共享平台的开发就需要50万以上的费用, 这还不包括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开支, 这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为了迎接人才评估的需要, 图书馆将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图书的购置和场馆建设上, 对资源共享建设的投入较少。

三是信息资源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需要以信息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为前提, 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很难进行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但从已经实现资源共享的高校图书馆联盟来看, 很多高校的信息资源格式不统一, 有的采用C M A R C格式, 有的是U S M A R C, 还有的是U N I M A R C等, 机读格式也不统一, 造成各个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在数据准确性和完备性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同时, 所建立的数据库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些对今后的数据传送、交换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留下了严重后患。

四是共享意识不到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不仅是资源、设备以及人才简单组合, 更是思想意识上的一次颠覆和变革,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能力都滞后于图书管理联盟建设的需要。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共建意识, 在资源工程的过程中存有私心, 尤其在是一些稀有的书刊资料方面, 高校图书馆将其作为“镇馆之宝”, 不愿意与兄弟院校进行分享, 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复性高, 缺乏资源共享的价值。

2 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措施

2.1 完善资金保障体系

资金是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保障。第一, 高校要不断争取政府对资源共享建设的支持力度, 保证资源共享资金的专款专用。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和监督, 杜绝出现贪污、浪费等违法操作现象。第二, 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组织的支持。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仅仅依靠财政投入是不足的, 高校资源共享的建设不仅提高了高校的信息服务效率, 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和民间资金的支持, 拓展资金来源。第三, 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的建设为高校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巨大便利, 除此之外, 高校图书馆联盟各成员也可以利用丰富的数据库, 开展诸如远程教育、与外界合作经营、面向社区开放服务有偿信息服务, 来为信息共享平台的运营解决资金紧张的问题。

2.2 加强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化建设

如果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再海量的信息资源也会成为信息孤岛, 给高校馆际合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为此各高校要提高各自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建立一套规范的标准和制度, 从文献格式到网站设置和搜索方式上都实现统一性。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标准, 采用Web2.0网络技术, 实现校区间的联网查询和校内链接阅读, 便于用户在信息受众与传递者之间自由切换;另外, 可采用图书馆2.0的系统, 对用户提交检索的所需信息进行排序, 并将其通过计算机网络输出, 这种高校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可以实现各分馆资源各自存储, 却仍能够为用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公共目录体系, 通过计算机远程网络检索成员馆的丰富资源。

2.3 加强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人才保障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种类多、范围广, 涉及到各个知识领域, 作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情报学、信息学的专业知识, 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相关专业知识也要有所了解, 即使学习的不够透彻与精辟, 也要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从而能将网络信息资源与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的重组。高校要对图书馆现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其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数据库技能, 以便在信息共享网络出现故障时及时解决。

总之, 高校图书馆之间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满足师生信息服务需求、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更好地为高等教育服务。

摘要:图书馆是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辅助部门, 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科技创造的重要基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单一高校图书馆无法仅凭自己的力量来进行所有信息资源的建设, 从而满足科研和教学的信息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馆际合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 以便集中图书馆的优势、降低单个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成本, 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该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

参考文献

[1]钟守真, 李月琳.信息资源管理含义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 2008 (1) :75-79.

[2]金胜勇.苏娜.关于信息资源共享误读之辨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7 (2) :185-188.

篇7:【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1网络环境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本馆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共享到他馆的文献资源,同时获取科研、管理、经营及学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因此,网络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冲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建筑实体,使得图书馆的资源基础从文献资源向电子资源、网络资源转化,扩展了信息服务的空间,使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产生了巨大的改变。稳定网络环境的形成,使得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成为现实,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发生根本转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方式都发生了根本转变,并最终导致了信息服务方式的转变。学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已由传统纸质文献资源,扩展到包括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媒体在内的多样化资源,馆藏建设也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现实馆藏进入“现实加虚拟”的复合馆藏。馆藏文献结构与网络间的互动关系日益增强,各种数据库越来越成为用户通过网络寻求利用相关文献的重要手段。传统图书馆基本上采取一次性购人的方式获得文献馆藏,图书馆拥有该文献的永久所有权和使用权。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拥有。有的可能是所有权,也有的可能仅仅是使用权。传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只限于印刷文献或以其为主的馆际互借、合作采购、联合编目以及书刊目录的交换等。而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能够通过网络对资源进行存贮、检索和传递,快速为用户提供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使广大读者随时可以查阅自己想要查阅的资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为新时代和谐文化提供的优质服务

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是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图书馆有限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资源共享是实现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的基本方式,是图书馆深化服务的基础,是解决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不足矛盾的重要举措。信息资源共享可有效缓解图书馆经费短缺的问题,避免文献资源重复建设,最大限度地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充分扩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最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的文献信息需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时代和谐文化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水平低,数字化进程慢

目前学校利用网络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学校信息基础结构薄弱,信息化总体水平相对较低,加之网络信息来源广泛,不同的实体在组织加工数字资源时采用的方法、标准产生的数字资源类型也是多样化,缺乏指导性的标准环境,势必会影响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在图书馆的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开发商、购买者或管理者,主要考虑的是该信息资源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性是否方便,从而忽视了学校与其他资源的共享。导致信息资源内容相对单一,存储容量有限,以至于形成很多信息孤岛现象。由于资金和技术人员的匮乏,使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较慢,有的数据库只有目录或目次,数字化进程慢,没有形成规模。

2缺乏指导性的建设标准

学校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问题。在信息资源的管理当中,数据标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依据标准建设的数据源,才能够无障碍、不失真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流通与交换;只有数据信息是标准的,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才能实现跨系统共享数据。很多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软件都是没有互联网通讯系统,缺乏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环境下的研制,各馆又自设系统,因此在一种平台上使用的软件不能在任意平台上使用,导致各馆之间的书目文献数据库无法有效衔接,很难组织起全国性、区域性、系统性网络化书目信息服务,无法实现馆际之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3专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涉及的知识面既专业又宽泛,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实现网络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提出多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要求,必然对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服务过程中知识和技术含量加大,向智能化发展,图书馆从事读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工作方式、工作价值、工作效率、工作成果诸方面将发生质的变化。现代图书馆必须有适合网络环境的专业人才,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外语水平及计算机水平。电子设备的更新,新设备的引进、开发与利用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和高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建设队伍,所涉及到的相关管理人才、数字图书馆员、技术人才、营销人才以及法律人才等都非常欠缺。目前,在图书馆界,普遍存在下列状况:安于现状,竞争意识不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既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了解图书馆专业知识的综合性高级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一般都比较单一化,且各学科人才配置比例不合理;专业人员专业基础知识更新较慢,网络技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亟待提高。

三、解决信息资源共建共事的设想

1加快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的构建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要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尽快成立为学校服务的多层管理机构,加快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的构建。制定数字资源建设标准规范;数字图书馆应用服务标准规范,版权保护与权利描述标准规范;整合学校及科研院所的信息资源,成立区域性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中心,加强自建数据库的规范化建设,提高自建数据库的通用性。政府要加大投资与管理力度,多渠道筹集数据库建设资金,加快文献资源的数字化进程,特别是外文数据库的共享建设,真正实现馆际间的共建共享,从而保证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2树立良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观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形式多样的各类文献不断涌现,网络信息资源在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成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向网络化信息化迈进,使图书馆赖以提供信息服务的资源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扩充新知识,拓宽思路,避免资金和人员的浪费,从重视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转向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环境,不仅要有一定的图书情报知识、外语水平,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数据库知识,还要具备相当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多途径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进程,完全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国际接轨为全社会服务,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大图书馆”和“大服务”观。

3培养高素质的文献信息管理人才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服务观念从“为读者服务”转向“协调、合作、共享”。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培训,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馆际间开展广泛的业务交流与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

篇8:【网络空间作战】美国网络司令部的网络部队建设和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

学院2006年基础建设完成后, 2009年又进行了网络出口的改造, 使得学院网络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教学硬件发展的同时, 我们也推进了教学软件的发展, 购买了精品课程制作及展示软件——天空教室。在硬件、软件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条件下, 网络资源的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教学资源结合起来, 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更为全面、丰富、先进的教学平台, 是我们工作新的努力方向。在新形势下、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 我院面临了一些机遇和挑战, 尤其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问题:怎样开创一条多、快、好、省的建设网上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如何使资源建设更适合于学院现状和教育实践, 如何高效地组织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以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流通。这些问题都是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急需考虑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网络教学资源缺乏, 内容不够丰富;形态静止, 呈现呆板

学校没有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 积极制作教学中急需的资源, 多数资源库中的素材是从其他网站上下载的, 与实际教学需要有一定的距离。也没有积极引导学生使用资源库, 对资源做出反馈和评价, 导致资源内容不能及时改进和完善。多媒体教学内容多数是静态图像、图标, 声音、动画、影视剪辑等的简单拼凑, 而没有为了文化交流、知识学习、观点表达等目的, 由发布人或发布组织原创的, 包含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的交互陛内容包。

2.网络教学资源交互性差, 轻学习环境设计, 互动资源建设缺失

高质量的多媒体内容体现在3个方面, 即高质量的核心思想、高质量的表现形式和高质量的交互性。给予网络的多媒体内容必须具有最起码的交互性。交互性涉及内容包括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内容发布者、管理者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用户相互之间的交互。缺乏交互性的多媒体内容是无法改变灌输和宣讲的陈旧教学形式的。教学资源缺乏交互性, 交互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括学生与学习内容、学生与教师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在笔者调查的学校, 老师制作的一些精品课程包括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中, 具有交互功能的很少。部分精品课程添加了网上答疑、互动论坛等板块, 但几乎都存在着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网络课程只重视教学内容的展示, 忽略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如何达到教学目的, 还要帮助学生创设情景。目前多数网络课程多重视呈现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料, 没有为学习者设置学习情境, 学习者依然是被动的学习。

3.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机制, 使用不方便

目前, 学校为了快速丰富网络教育资源, 把各类教学内容一股脑儿地上传到服务器上, 由于从根本上缺乏资源管理的概念, 不能完成对大量的网络资源有效管理。这既给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带来了障碍, 也影响了教育资源的有效维护。当前资源建设缺乏智能管理, 大部分的资源都缺乏对自身的描述, 所以很难在资源建设的基础之上开发更为智能的应用。

4.资源建设难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目前, 建设的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视频、课件、素材等这类传统的资源为主, 而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要优化网络教学资源结构和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构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使网络教学资源充分体现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视和对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作为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可以分4个层面建设, 一是素材类教育资源的建设, 主要有8大类:试题库、试卷素材、媒体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育资源索引;二是网络课程建设, 它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以及网络教学的要求, 对各种教学资源的综合集成;三是资源建设评价, 通过评价筛选优秀的教育资源;四是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

1.系统的体系结构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务器B/S (Browser/Server) 结构它是新型的多级分布式结构。B/S结构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 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 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B/S结构, 将应用逻辑全部置于服务器上, 客户端利用WEB浏览器登陆服务器下载应用, 用通用浏览器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 节约了开发成本。

2.系统组成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分3个子系统, 资源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资源建设与使用交流系统。

(1) 教学资源库管理子系统

①资源库的分类:

第一, 按院系分类 (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陶瓷工艺系、数字艺术系、环境艺术系、服装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系、经济管理系。

第二, 按素材类型:试卷素材、媒体素材、文献素材、课件素材、案例素材、常见问题素材和教学资源索引素材。

②资源审核:对会员用户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查和验收、资源的清理、删除。

③资源的共建共享: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访问、上传下载存放和使用库中资源。

④资源的处理与上传:提供2种方式实现资源的上传, 一种是注册用户在前台将本地资源上传到资源服务器, 上传后需要资源库管理员审查和验收;另一种是资源库管理员针对已经在资源库服务器上的现有资源进行批量入库。

⑤资源检索:为使用者提供资源库中资源的多种检索功能。如课程导航、资源库导航、专业专题导航等, 方便学习者使用。

参考文献

[1]吴建国.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思考.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 (5) .

[2]孙进康.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中国电化教育, 2008, (1) .

[3]罗昌瀚.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及共享机制研究.高等教育研究, 2009, (6) .

篇9: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体会

近年来,教育部已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建设和应用个人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师生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一种新趋势。很多职业院校已把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网络教学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教学的优势,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将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目前,已有很多教师对个人教学空间实际建设和应用,并取得实效,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教师在建设、应用和全面推广中还存在困惑,现将个人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中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困惑与大家研讨,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一、全省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现状

通过对全省职教网络教学空间人人通建设和应用排名前6所学校(全省134所)重要数据进行统计(表1),通过分析有2所学校建设应用较好,教师人气指数500以上的有13名和5名,教师人气指数50—500的有31名和174名。从这一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人气指数在50—500的属于非正常使用.

二、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现状

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是建立在学校网站社区学习平台上,它以课程管理为基础,包含课程发布、购买/支付、作业练习、学习工具、考试及小组讨论等功能,结合视频点播、直播模块和内容管理模块。各模块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平台内容展示效果及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平台的对学生的黏性。此外,平台允许接入更多的外站模块,如优酷、土豆和网易公开课视频、Discuz论坛、各大电商平台等,能帮助教师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

三、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现状

教学空间已全面对外公开发布,并全面使用网络化进行教学。注册学员两个班级67人。学员注册后,经管理人员验证、确定身份,即可通过电脑上网或使用移动终端上网学习自主学习、并可同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学员已在网络上学习平均时长356分钟,完成作业900次。老师也在网络上完成学员提交作业的批阅。网络空间建设已基本满足网络化教学的需求,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对课件、教案等进行添加或修改。

四、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应用的优点不足

优点:

1.实现网络化、多终端、移动、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学习和完成作业,特别对于网络全面覆盖的校园中,学生学习非常便捷。

2.实现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图文、视频、音频、PPT、文档、Flash动画等)。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可多种媒体呈现,既可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也可通过音视频、图形、PPT展示,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3.可导入第三方网络链接。教学资源在网络上丰富,老师在学习和收集教学资源时也可直接把第三方的资源链接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

4.适时交互(便于师生交流)。学生可以分班级或分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可在平台上与老师、同学适时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作业、练习和考试均可网上完成和批改。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测试和考试也可在网络上进行,老师也可在网络上给学生考试进行批阅、评分。

6.将零散的教学资源分类归档。这对老师非常重要,平时老师可能有非常多的教学资源,但这些资源在收藏时很不方便,只能用一个个文件夹来保存,在查找时很不方便,现在把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并能分类分章节或分项目保存,在查找时进学方便。

不足:

1.我校的平台功能使用还没有全面购买使用权限。PPT和文档不能直接播放。

2.学生学习可以在手机上进行,作业还不能在手机上完成。

3.学生作业及练习批改后还不能统计。

4.练习和试卷批量上传虽然有这一功能,但实际使用还存在问题,等待功能上的改进。

5.作业练习支持格式还不全面(支持文本、插图,但表格、画图还没有)。

五、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应用的困惑和体会

1.教师在教学资源制作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教师在资源制作中都要用到很多技术问题,有的技术也不是一时间学习就能得心应手应用,这就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2.教师在教学资源制作中会缺少专业设备,用一些非专业设备也能制作课件,但最终的效果不太理想,这就要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做出理想的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的制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老师平时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空间建设,教师自己会搞得筋疲力尽。

4.在教学空间应用上,教师要通过教学全面推广应用,要求学生注册上网,完成一定的学习时长,完成一定的作业量,并进行统计作为考核学生依据。如果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空间建设,没有一定量的学生应用,你就会没有一点成就感。

上一篇:在宣布某同志任职会议上的讲话下一篇:可回收处理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