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

2024-04-29

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精选12篇)

篇1: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

鲁苯哒唑中间体5-(4-氟苯磺酰氧基)-2-乙酰胺基硝基苯的合成

5-(4-氟苯磺酰氧基)-2-乙酰胺基硝基苯是合成驱虫新药鲁苯哒唑药物的.主要中间体之一.该文以对氨基苯酚为原料,与乙酸酐回流反应3 h,然后缓慢滴加w(HNO3)=98%的硝酸反应1.5 h,再慢慢滴加w(HNO3)=65%的硝酸反应1.5 h,反应温度控制在25 ℃,制得4-乙酰氧基-2-硝基苯基乙酰胺(Ⅰ);Ⅰ与NaOH以n(Ⅰ)∶ n(NaOH)=1∶ 0.25的比例在w(CH3CH2OH)=95%的乙醇中回流反应1 h,水解制得4-乙酰胺基-3-硝基苯酚(Ⅱ);Ⅱ在25~30 ℃条件下与对氟苯磺酰氯以n(Ⅱ)∶ n(对氟苯磺酰氯)=1∶ 1.1的比例进行缩合,反应4 h,制得5-(4-氟苯磺酰氧基)-2-乙酰胺基硝基苯(Ⅲ),总收率65%(以对氨基苯酚计算).用IR、HRMS、1HNMR对最终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江苏省科技查新咨询中心2006年11月17日出具的第200632B 2503543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作 者:邱滔 张丽 吕新宇 QIU Tao ZHANG Li L(U) Xin-yu 作者单位:江苏工业学院,精细化工研究所,江苏,常州,213164刊 名:精细化工 ISTIC PKU英文刊名:FINE CHEMICALS年,卷(期):200825(3)分类号:O621.25关键词:5-(4-氟苯磺酰氧基)-2-乙酰胺基硝基苯 4-乙酰胺基-3-硝基苯酚 精细化工中间体

篇2: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

以金属钠与乙醇作用生成的`乙醇钠为催化剂合成了香豆素-3-羧酸乙酯,再经皂化、酸解环合合成香豆素-3-羧酸.考察了各反应条件对香豆素-3-羧酸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n(水杨醛):n(丙二酸二乙酯)=1:1.25,金属钠用量0.25 g、无水乙醇20 mL(均对4.0 g水杨醛),反应时间120 min,香豆素-3-羧酸的收率达到90%以上.

作 者:罗志臣 杜冰 王勤 迟守峰 LUO Zhi-chen DU Bing WANG Qin CHI Shuo-feng 作者单位:罗志臣,王勤,LUO Zhi-chen,WANG Qin(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江苏,扬州,225127)

杜冰,DU Bing(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吉林,吉林,13)

迟守峰,CHI Shuo-feng(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商碳醇厂,吉林,吉林,132021)

篇3: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

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结构的市场化、农业生产方式的集约化、农业经营形式的产业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等[1]。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今后我国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现代农业做出明确部署, 指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可见只有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 才能凸显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 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

黑龙江垦区以其广袤的良田、标准的机械化作业和先进的耕作技术而逐步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2011年黑龙江垦区的粮食总产首次突破200亿kg, 且商品率达到94%;2012年黑龙江垦区的粮食总产达到216.3亿kg。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紧张的趋势不可逆转, 城市与农村争地, 工业与农业争水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仍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本文为进一步发挥农垦系统在建设大型商品粮基地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 应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 进行垦区主要粮食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确定粮食生产优势产区, 优化作物布局,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黑龙江垦区概况

黑龙江垦区地处东经123°40′~134°40′, 北纬40°10′~50°21′, 下辖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等9个管理局 (以下简称管局) , 113个农牧场, 571个管理区, 土地总面积553.65万hm2[2]。垦区东部为三江平原;西部为松花江、嫩江冲积平原;北部有小兴安岭山脉, 向东南方向延伸, 北低南高;南部有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 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度500~1000m。垦区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夏季短促温热而湿润, 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常年平均气温2.6~3.5℃, ≥10℃有效活动积温2100~2700℃, 无霜期110~145d, 全年日照时数2400~2900h, 年降水量300~600mm。主要土壤类型有草甸土、黑土、沼泽土等, 土壤肥沃, 耕层厚, 有机质含量平均3%~5%, 有的地区可高达10%以上, 属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麦类等。垦区9个管局分布于全省各地, 自然条件差别较大。

2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法开展研究。该方法适于一国范围内地区间的优势比较或同区内不同作物间的优势比较, 能很好地反映地区差异。综合比较优势指标包括规模优势指数SAI (Scale Advantage Indices) 、效率优势指数EAI (Efficiency Advantage Indices) 和综合优势指数AAI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ices) [3]。

2.1.1 规模优势指数SAI

规模优势指数反映一个地区某一作物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 计算公式为:

式中:SAIij为第i管局第j种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 Sij为第i管局第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 Si为第i管局所有作物的播种面积, Sj为全黑龙江垦区第j种作物的播种面积, S为全黑龙江垦区所有作物的播种面积。SAIij≥1, 表明第i管局第j种作物具有规模优势, 专业化程度高, 且数值越大表明该规模优势越明显, 专业化程度越高;SAIij<1, 表明该管局该种作物没有规模优势。

2.1.2 效率优势指数EAI

效率优势指数主要是从资源内涵生产力的角度反映作物的比较优势, 计算公式为:

式中:EAIij为第i管局第j种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 Eij为第i管局第j种作物的单产, Ei为第i管局全部农作物平均单产, Ej为全黑龙江垦区第j种作物平均单产, E为全黑龙江垦区全部作物平均单产。EAIij≥1, 表明第i管局第j种作物具有效率优势, 且数值越大表明该效率优势越明显;EAIij<1表明该管局该种作物没有效率优势。

2.1.3 综合优势指数AAI

综合优势指数是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值, 反映两者间显著的制约关系, 计算公式为:

式中:AAIij为第i管局第j种作物的综合优势指数。AAIij≥1, 表明第i管局第j种作物具有整体比较优势, 且AAIij值越大, 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AAIij<1, 表明该管局该种作物没有整体优势。

2.2 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黑龙江垦区主要农作物水稻、大豆、玉米、小麦作为研究对象, 对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等9个管局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进行统计分析。所用原始数据来自于《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 (2012年) 。

3 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根据式 (1) 、式 (2) 、式 (3) 计算黑龙江垦区各管局水稻、大豆、玉米、小麦的各项优势指数, 结果如表1所示。

3.1 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分析

3.1.1 水稻比较优势分析

黑龙江垦区水稻开发建设有60年历史, 现已成为垦区第一大粮食作物[4], 在全国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但不是所有管局都适宜种植。从表1反映的比较优势结果来看, 水稻综合优势指数大于1的管局为建三江、宝泉岭、牡丹江管局, 且综合优势指数相近, 都在1.1左右。这3个管局地处三江平原腹地, 水资源丰富, 积温等气候条件适宜, 并且生产的水稻产量高、品质佳、口感好, 有较高的相对规模优势, 已形成规模化种植, 但效率优势略偏低;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绥化管局效率优势指数较高 (北安、九三尤其显著) , 但相对规模处于劣势, 主要受其高纬度、低热量条件的限制。红兴隆、哈尔滨管局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均小于1, 不具备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

3.1.2 大豆比较优势分析

黑龙江垦区作为我国大豆生产的主力军, 已经形成了大基地、大龙头、大规模、大科技、大流通的产业发展优势, 在世界大豆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表1可以看出, 生产大豆最适宜的地区在九三、北安和绥化管局, 这3个管局都兼具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 九三和北安管局大豆的播种面积都在10万hm2以上, 表现出良好的大豆生产区位条件。其它管局规模优势指数和效率优势指数均偏低, 故不具大豆生产的比较优势。

3.1.3 玉米比较优势分析

黑龙江垦区近年来按照“扩稻玉、强经作、上品质、突特色、增效益”的原则, 积极提升高产、高效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与生产水平, 2011年垦区玉米种植面积已扩大至68.0万hm2。根据玉米生长发育条件, 垦区适合种植玉米的管局比较多,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北安、绥化、九三、红兴隆、哈尔滨、齐齐哈尔管局的综合优势指数都大于1, 其中北安、绥化、九三、红兴隆管局兼具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 反映出玉米生产的优越条件和良好优势。哈尔滨、齐齐哈尔、宝泉岭管局具有较高的规模优势, 但效率优势偏低, 不具备综合比较优势;建三江、牡丹江管局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均偏低, 不具备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

3.1.4 小麦比较优势分析3.2各管局比较优势作物分析

小麦的生产地区分布差异比较明显, 北安管局、九三管局、齐齐哈尔管局具有整体比较优势。北安管局、九三管局的综合比较优势较为显著, 远远高于其他管局, 表明在北安管局、九三管局已形成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牡丹江管局地理环境符合小麦的生长需求规律, 效率优势突出, 但综合优势指数较低, 主要因为该管局规模优势为0。因此, 在可能的条件下可通过改善相对规模优势来提高该地区的综合优势。红兴隆管局、绥化管局小麦生产在当地微乎其微。建三江管局、哈尔滨管局不具有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

上述分析表明, 受自然环境、市场区位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 黑龙江垦区主要农作物比较优势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不同管局均具有各自处于较强优势与明显劣势的作物 (如表2) 。依据比较优势调整生产作物的地区结构, 可以从根本上抑制地区结构趋同及地区间的无序竞争, 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区域化种植, 获取规模经济和比较利益, 提高全垦区农作物生产的综合能力。

4 垦区主要作物布局优化

4.1 水稻生产布局优化

水稻应主要布局于建三江管局、宝泉岭管局、牡丹江管局。这几个管局土壤肥沃, 降雨集中, 温度较高, 昼夜温差大, 雨热同季, 是垦区优质粳稻的主要产区。且污染少, 是优质绿色粳稻理想的种植区域, 如建三江管局就有“中国绿色水稻之乡”的称号。水稻产量高, 商品量大, 比较效益较高, 应稳定扩大面积, 不断提高单产和品质。依据比较优势, 结合各地的实际条件, 优先发展建三江管局、宝泉岭管局、牡丹江管局这3个具有一定生产潜力及生产规模的区域。

4.2 大豆生产布局优化

大豆应主要布局于九三、北安、绥化管局。这些地区气温、积温、降雨、季节变化、土质、光照, 以及轮作习惯等都非常有利于大豆种植。同时, 也是发展绿色大豆的良好区域, 海伦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生产绿色大豆;九三管局被授予“中国绿色大豆之都”、“非转基因大豆核心保护区”。大力发展九三、北安、绥化管局的绿色大豆、非转基因大豆产业, 建立以大豆生产、粗加工和营销为主的产业化基地, 推广应用大豆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 大幅度提高产量, 满足垦区内乃至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的需要;以垦区内大型骨干油脂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为龙头, 建立大豆油脂、食品加工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4.3 玉米生产布局优化

玉米应主要布局于北安、绥化、九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管理局。这些地区土壤以黑土、黑钙土、草甸土为主, 是玉米高产区, 也是近几年玉米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地区。在依靠科技, 提高单产, 促进大幅增产的原则下, 稳定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同时, 结合区内畜牧业发展的需求, 积极发展饲用 (粒用) 、青贮、高油及优质蛋白等专用饲料玉米和高淀粉、加工型糯玉米等专用加工玉米品种, 促进玉米生产结构的优化。

4.4 小麦生产布局优化

小麦应主要布局于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管局。这些地区土地肥沃, 生态条件适宜, 单产水平较高, 小麦生产质量均匀一致, 具有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大力发展北安、九三、齐齐哈尔管局小麦, 建成垦区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 满足区域内口粮需求, 提高垦区小麦自给率。

5 结语

农业区域分工是随着市场经济商品交换空间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逐渐形成的, 是生产者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 以及成本与效益比较的结果。垦区各管局应该坚持比较优势的原则, 选择最具当地优势的农产品加以重点发展,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提高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在依据比较优势安排农业生产布局的同时, 要有足够的种源作保证, 在有规模化供种条件的地方布局;并坚持产业开发的原则, 要有辐射能力强、经营状况好的加工龙头企业牵动, 形成产业化链条;同时考虑市场需求和潜力, 努力实现流通渠道畅通、运销便捷, 产得出, 销得出;最后还要坚持职工自愿和农场积极引导的原则, 职工有种植意愿和技术, 农场积极引导扶持, 双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曹林奎, 高峰.中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7) :115-118.

[2]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黑龙江农垦调查队.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 (2012) [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3]徐志刚, 傅龙波, 钟甫宁, 等.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00, 22 (1) :45-48.

篇4: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

关键词:甲醇合成工艺;技术特点;煤矿资源;煤化工产业;能源紧缺

中图分类号:TQ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33-0082-02

1 常见甲醇合成工艺现状及其技术特点

1.1 甲醇的发展现状

甲醇在我国的发展最早开始于1957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陕西榆林天然气公司、上海焦化有限公司等地拥有甲醇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达到200kt/a,除此之外,苏里格天然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还有用一套生产180kt/a的甲醇生产装置。随着甲醇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甲醇生产技术越来越高,生产工艺逐步成熟,生产规模渐渐扩大,特别是现如今的甲醇柴油、汽油等的出现成为一种经济、技术的代用燃料。在1998~2005年之间,尽管我国的甲醇总产量会平均增长19.8%,但是我国甲醇生产装置生产效率不高。从2003年开始,整个甲醇市场逐步走高,因此导致了对甲醇需求的增加,甲醇的价格也逐步提高。但是我国的甲醇生产技术存在许多问题,除了甲醇生产成本高之外,还有甲醇生产装置的规模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等,由此造成了甲醇的开工不足。现如今,甲醇生产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发展工业,着重对大型甲醇项目进行建设,据统计我国甲醇在建项目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10000kt/a以上。

1.2 甲醇的合成方法

目前国内外大规模工业生产甲醇的方法主要有高压法(德国巴斯夫公司)、节能型低压法(丹麦托普索公司)、MGC低压法(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中压法、低压法(德国鲁奇公司及美国卜内门公司)。我国目前来说,引进装置大多采用低压法,小规模甲醇生产装置则主要采用高压法。低压法与高压法相比,具有设备费用低、产品纯度高、操作费用低、能量消耗少的优点。所以,在国内采用低压法生产甲醇的企业较多,且还改进了催化剂的性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1.2.1 鲁奇渣油联醇法。甲醇生产方法中的鲁奇渣油联醇法是一种较为成熟的生产技术,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将能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且热利用率较高。在我国,齐鲁石化公司的甲醇生产采用的正是鲁奇渣油联醇法。

1.2.2 中压法。中压法在工艺过程上与低压法几乎是相同的,区别就在于其在综合指标和投资费用上都要略高于低压法,目前来看,日本三菱瓦斯化学公司、丹麦托普索公司目前都已经在中压法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1.2.3 ICI低压法。ICI低压法是当前世界甲醇生产工业所大量被采用的生产方法,这种甲醇生产方法不仅操作可靠,且生产出的产品纯度很高。其生产过程主要为精馏、合成、脱硫、压缩、转化,可以充分利用反应热。

1.2.4 德国巴斯夫公司的高压法。德国巴斯夫公司的高压法曾经是最早实现甲醇大规模生产的方法,但是这种生产方法消耗大、操作条件要求较高、成本高,现阶段渐渐被低压法、中压法所替代。

1.3 固定床甲醇合成工艺

1.3.1 轴向反应器甲醇合成工艺。甲醇合成工艺中的轴向反应器至今仍是在世界范围内被应用最多的甲醇合成技术,这项合成技术对煤质的适应性较好,稳定性能较强。近些年,全球各国为了降低能耗,提高甲醇生产效益,纷纷对轴向反应器进行了升级改造,以顺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而我国亦是在轴向反应器方面研究较多,当前我国最常见的改造轴向反应器的方法是增设冷管式与复产蒸汽合成塔,这样可以降低消耗,提高煤转化率,进而提高甲醇的产量。

1.3.2 径向反应器的甲醇合成工艺。甲醇合成工艺中的径向反应器具有消耗低、转化率高以及产量大的特点。现如今,这项甲醇合成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甲醇合成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大型径向反应器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产业效益,使其向规模化发展。其次,我国的径向反应器不能只依赖进口,此项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甲醇合成技术的发展进步。目前,我国关于径向反应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提升径向反应器化学反应与催化剂的效能。

1.4 浆态床甲醇合成技术

浆态床甲醇合成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强、对合成气适应性好的优点,同时还解决了固态床在高浓度催化剂与高气速操作条件下存在的性能不稳以及出产量不足的缺陷。这种甲醇合成技术发源于美国,现阶段这种技术在我国的研究较少,处在初步应用阶段。

2 热点领域与新技术

2.1 滴流床甲醇合成工艺

固定床、浆态床的优点都可以在滴流床甲醇反应器上体现出来,滴流床甲醇合成工艺中的液体与气体均匀分布在催化剂颗粒中,液体与气体可以自上而下地运动,形成固体层,这样可以提高产出效率。现阶段,持液量的控制、加氢以及降压等环节是我国研究滴流床甲醇反应器的主要方向,由于其温差小,转化及合成率高,因此成为甲醇合成工艺中较为理想的一种。

2.2 超临界相介质工艺

现阶段一种新的甲醇合成技术出现,这种新技术主要是通过克服不同性质之间的传递阻力来降低消耗,提高甲醇转化率、反应效率以及充分性,由于是在超临界状态下进行甲醇合成的,这种技术被称为超临界相介质甲醇合成工艺。这种甲醇合成技术最大的特别之处在于可以利用有机溶剂,降低温度,提高催化效率,降低能源的消耗。超临界相介质中的甲醇合成研究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早,经过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这种技术早期被应用在浆态床的技术改进上。现阶段,超临界相介质甲醇合成工艺的研究主要在气液性质、超临界流体、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等方面。

2.3 膜反应工艺

关于膜反应的甲醇合成工艺在国外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采用膜反应工艺可以提高反应速度,提高转化率且可控性较好。而我国的膜反应甲醇合成工艺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膜反应器设计以及膜材料的制备上,这种技术在我国大规模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膜反应的甲醇合成工艺相比较超临界质工艺,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是在膜反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两种技术原理:一种是通过置密膜,控制氢气通过量,提高催化剂作用效率,最终使反应器达到最佳反应状态,降低损耗,提高产出率;另一种是通过将产物及时转出,以降低产物对反应器的影响,维持反应器内部化学平衡达到最佳状态,提高产出率。

2.4 其他工艺

甲醇的其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多联产系统、放热反应与能源密集型的吸热反应耦合系统、制气系统与传统甲醇循环耦合系统等。从这些技术可以看出工艺耦合、技术集成、绿色节能、巨型化是未来甲醇合成工艺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3 结语

现如今,甲醇合成已经成为煤化工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在我国,甲醇合成设备较为落后,没有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目前,我国为了提高甲醇合成效率,减少污染,降低消耗,已经着手推进煤化工企业现行的甲醇合成技术。智能化控制以及节约化补充设计是甲醇合成技术主要需要改进的两项技术。智能化设计主要是为了实现甲醇合成的全程控制,保证精确生产、降低消耗、提高转化率。而节约化设计是为了节约电能、煤炭资源,将甲醇合成运行过程中的消耗降低。因此,提升改造传统甲醇合成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甲醇合成工艺是今后煤化工企业主要研究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肖珍平.大型煤制甲醇工艺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2] 闫晋慧.煤制甲醇工艺研究[J].化工管理,2014,27(3).

[3] 张丽平.甲醇生产技术新进展[J].天然气化工,2014,39(1).

[4] 贾让平,杨家彬,李生辉.甲醇合成的影响因素[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3,42(9).

篇5: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

二氟卡宾与苯环加成反应机理的量化研究

用限制的`Hartree-Fock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研究单重态二氟卡宾与苯的环加成反应机理,采用HF/3-21G・方法计算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结果表明该反应途径由2步组成:①两反应物 (R1+R2) 首先生成一复合物(CM),它是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放出的能量为6.35 kJ/mol;②复合物 (CM) 经过渡态(TS)异构化为产物(P),其势垒为199.90 kJ/mol.

作 者:武卫荣 WU Wei-rong 作者单位: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山东,济宁,273155刊 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年,卷(期):200730(6)分类号:O641关键词:二氟卡宾 苯 环加成反应 势能面

篇6:间二氟苯合成工艺的研究

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合成工艺废水治理研究

摘要:运用水解酸化+A/O处理工艺处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合成的废水,COD去除率高,脱氮效果好,是企业进行水处理的最佳选择.作 者:程小冬    吴秀玲    杜璋璋    徐雪艳    Cheng Xiaodong    Wu Xiuling    Du Zhangzhang    Xu Xueyan  作者单位:程小冬,吴秀玲,杜璋璋,Cheng Xiaodong,Wu Xiuling,Du Zhangzhang(山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生化系,山东,济宁,272037)

徐雪艳,Xu Xueyan(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山东,济宁,27)

期 刊:广东化工   Journal: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7(7) 分类号:X5 关键词:水解酸化    A/O处理工艺    废水处理   

篇7:间二硝车间班长工作标准

1、本班操作人员考勤

2、二硝化岗位接班检查

①,②)

3、一硝化岗位接班检查

4、精制岗位接班检查

5、复制岗位接班检查

6、M酸岗位接班检查

7、操作记录检查

8、接班时卫生状况检查

9、本班异常情况及处理过程说明

10、上班交代的待处理事项说明

(本栏由交班人填写,上班交下的任务如没完成,请继续向下班交接,车间负责

11、本班已处理的事项说明

12、硝基苯储罐情况说明

13、原材料情况检查

14、废水池检查说明

篇8:头孢替唑钠的合成工艺研究

【关键词】头孢替唑钠;合成;工艺

头孢替唑钠,为半合成的头孢菌素衍生物,适应症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腹膜炎。头孢替唑钠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活性,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和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1-4]。本实验对头孢替唑钠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

1.实验仪器与试剂

DL-820E超声波清洗机(上海高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DZF-2实验室真空干燥箱(武汉常仪实业有限公司);FA114电子分析天平(成都市科恒达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Y10MS300加热磁力搅拌器(北京中仪友信科技有限公司);PHB恒温水浴箱(天津因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C-600高效液相色谱仪(南京科捷分析仪器有限公司);XYJ-H帕恩特实验室中央超纯水系统(北京湘顺源科技有限公司);CO-1000型色谱柱温箱(武汉恒信世纪科技有限公司)。四氢呋喃(上海信合化工有限公司)、乙腈(上海谱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枸橼酸(深圳市华昌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醚(深圳市华昌化工有限公司)、三乙胺(上海信合化工有限公司)、氯仿(宁波市乐嘉化工有限公司)、盐酸(深圳市华昌化工有限公司)、石油醚(深圳市华昌化工有限公司)、碳酸氢钠(上海信合化工有限公司)、盐酸(常州市弘裕化工有限公司)、甲醇(上海谱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冰乙酸(上海跃胜贸易有限公司)、磷酸(湖北巨胜科技有限公司)。

2.合成路线

文献报道的方法是以1H-四氮唑乙酸为起始原料,先制得酰氯,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由5-巯基-1,3,4-噻二唑与7-氨基头孢烷酸(7-ACA)反应制得重要中间体7-氨基-3-(1,3,4-噻二唑-5-基)硫甲基-2-头孢烯-2-羧酸,再与1H-四氮唑-1-乙酰氯反应制得头孢替唑[5-6]。酰氯法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成本较高、收率较低。文献报道,四氮唑乙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和7-氨基头孢烯酸在二甲亚砜中进行反应,然后将反应中间体同噻二唑硫醇反应制得头孢替唑,头孢替唑晶体加入碳酸氢钠水溶液中,室温搅拌溶解,加入活性碳,搅拌脱色,然后钛棒过滤脱碳,滤液用0.22μm微孔滤膜过滤,搅拌下向滤液中加入无菌处理的异丙醇和乙醇混合溶液,溶液降温至0℃,然后保持搅拌速度搅拌析晶3小时,再过滤,用无菌异丙醇和乙醇混合溶液洗涤滤饼,减压干燥4小时[7-8]。该路线简单,但收率较低。将Boc 基保护的(Z)-2-(2-氨基噻唑-4-基)-戊烯酸(1)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甲基磺酰氯进行反应得酰化产物10,加入主环化合物3-羟甲基-7-氨基头孢菌烷酸(7-HACA),10和7-HACA 发生酰胺化反应,再加入氯磺酰异氰酸酯(CSI)对3-位羟甲基的羟基进行氨甲酰化反应得Boc基保护的头孢卡品游离酸,最后加入二异丙胺成盐得产品[9-10]。此方法同样存在收率低、成本高等缺点。本实验参照文献β-氨基-3-(1-甲基-1H-四唑-5-硫甲基)-3-头孢烯-4-羧酸的合成研究和头孢替唑钠的合成工艺研究,以乙酸为溶剂、甲磺酸为催化剂,中间体3与2-巯基-1,3,4-噻二唑反应,再与碳酸氢钠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头孢替唑钠[11-12]。

3.实验

3.1 1H-四氮唑乙酸-1,3,4-噻二唑-2-硫酯的合成

在二百五十毫升圆底烧瓶加入一百五十毫升四氢呋喃再加入十三克四氮唑乙酸、十二克2-巯基-1,3,4-噻二唑,慢慢加入二十二克N,N'-二环己基碳酰亚胺,冰浴下反应二小时。除去DCU,加入二百毫升石油醚,搅拌,过滤,减压干燥得黄色粉末状物。

3.2 7-(1H-四氮唑乙酰氨基) 头孢烷酸的合成

在五百毫升圆底烧瓶中加入二十二克3-乙酰氧甲基-5-硫-7-氨基-8-氧-1-氮杂二环辛-2-烯-2羧酸,再加入四十毫升三乙胺和三百毫升氯仿,再加入3.1项下产物,三十摄氏度反应五小时。加入二百毫升水萃取,将水层用盐酸调PH为2.2,零摄氏度下搅拌二点五小时,过滤。用水将滤渣洗至中性,真空干燥得7-(1H-四氮唑乙酰氨基) 头孢烷酸。

3.3头孢替唑酸的合成

在五百毫升圆底烧瓶加入十一克2-巯基-1,3,4-噻二唑、上步反应产物和二百五十毫升乙酸,缓慢加入二十五毫升甲磺酸,五十五摄氏度反应,HPLC 监测反应进程。反应完成后通过AB8大孔树脂,用30%乙醇洗脱,将洗脱液减压浓缩,用氨水调节pH 值至2. 0,搅拌二小时。过滤,水洗至中性,加入五克碳酸氢钠,再加适量水溶解,加一百毫升乙醇,再加入百分五的针剂活性炭,零摄氏度下搅拌两小时。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头孢替唑钠,收率88.2%,纯度98.6%。

3.4检测方法

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确定色谱条件如下[13-15]。色谱柱为依利特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4.6*250*5u);乙腈-水(以枸橼酸调节水的pH为2.4,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0mL·min-1;柱温:30℃。理论板数按头孢替唑钠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 [科]

【参考文献】

[1]刘瑞琴,杨继章.注射用加替沙星与头孢硫脒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房,2009(05).

[2]陈国华,任重,杨阳.盐酸头孢唑兰的合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08).

[3]钟先云.注射用头孢替唑钠与其他6种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23).

[4]缪竞智,胡云建,王丹琪,张洪玉,贺正一,侯军,明树红,宣天芝.头孢替唑钠与头孢唑啉钠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130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3(01).

[5]胡昌勤,成双红,陆璐.头孢替唑钠的结晶性研究[J].药学学报,2002(04).

[6]申静,李泳,张典鹏.一种头孢替唑及其中间体的制备:中国,101544659A[P].2009-09-30.

[7]刘保起,李明华,孙松.一种头孢替唑钠粉针的制备方法:中国,101229129A[P].2008-07-30.

[8]朱宝泉,李安良,杨光中,等.新编药物合成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376-381.

[9]冯胜昔.酶催化“一锅煮”制备β-内酰胺抗生素的方法:中国,1854307A[P].2006-11-01.

[10]王明.一种新路线的头孢替唑钠化合物:中国,101735250[P].2010-06-16.

[11]王影,赵德明,费可芳.7β-氨基-3-(1-甲基-1H-四唑-5-硫甲基)-3-头孢烯-4-羧酸的合成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36(2):151-154.

[12]张秋荣,季聪慧,杨志华等.头孢替唑钠的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1(10).

[13]陈蕊,杨彬.头孢替唑钠的含量测定[J].河北化工,2009(05).

[14]张旗,赵进.HPLC法测定注射用头孢替唑钠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J].中国药师,2009(04).

篇9:氟苯尼考药理学研究进展

摘要:氟苯尼考作为一种新型广谱抗菌药,具有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安全高效等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猪、牛、鱼及禽类等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本文对氟苯尼考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不良反应、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关键词:氟苯尼考 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耐药性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氟苯尼考(florfenicol), 又称为氟甲砜霉素, 是由美国先灵--保雅(Schering-Plough)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兽用的氯霉素类广谱抗生素。具有抗菌广谱、吸收好、体内分布广、安全高效等特点,对敏感菌所致的畜禽细菌性疾病治疗效果显著[1]。氯霉素存在严重的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不良反应,在美国、中国等已禁用于食品动物。作为氯霉素的替代品,避免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都明显优于氯霉素和甲砜霉素。且对耐氯霉素及甲砜霉素的细菌如大肠埃希氏菌、克雷白氏杆菌、溶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奇异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与伤寒沙门氏菌等,氟苯尼考仍然敏感。并且据研究表明,氟苯尼考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可以减轻由内毒素导致的炎性反应[2]。因此,在各种动物的疾病防治上,尤其是食品动物,氟苯尼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氟苯尼考的名称及结构

氟苯尼考又称氟洛芬,是甲砜霉素的单氟衍生物,所以又俗称氟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化学名称为D(+)-苏-l-对甲砜基苯基-2-二氯乙酰氨基-3-氟丙醇,分子式为C12H14NO4C12SF,分子量是358.22。化学结构式如下:[3]

二、氟苯尼考的药效学

1.氟苯尼考能与细菌70s核糖体50s亚基紧密结合。降低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肽链的延伸,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作用,对阴性菌的作用较阳性菌强[1]。

2.其抗菌谱与氯霉素与甲砜霉素相似,但抗菌活性明显优于两者(MIC均为10倍),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支原体等均有作用。其对牛呼吸道病病原菌的MIC50 与MIC90(g/mL)分别为:溶血性巴斯德氏菌0.50,1.00;多杀性巴斯德氏菌0.50,0.50;昏睡嗜血杆菌0.25,0.5。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MIC 为0.2 ~ 1.56 g/mL。对耐氯霉素和耐甲砜霉素的痢疾志贺氏菌、伤寒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肺炎菌、大肠杆菌及耐氨苄西林流感嗜血杆菌的MIC 均为0.5 g/mL[4]。

三、氟苯尼考的药动学

氟苯尼考内服和肌肉注射吸收迅速,分布广泛,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能较长时间地维持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高达96%。氟苯尼考在动物胃肠道内吸收良好。氟苯尼考在动物体内呈全身性分布,但各组织器官药物浓度不同。血液和肌肉中药物浓度相近,脑中药物浓度较低,这表明分布时存在着血脑屏障。氟苯尼考在动物体内主要经肝、肾代谢,主要代谢产物是Florfenicolamine 和Florfenicolalcohol。氟苯尼考及其代谢物主要经尿和胆汁排泄,仅少量经粪便排出。[5-7]

1.猪按5 mg/kg经胃管灌喂该药后1 h, 血药浓度即达2.25 g/mL,是甲砜霉素的3 倍多;鱼经口投药(氟苯尼考给药剂量为10mg/kg)后3 h,所有组织器官中有很高浓度氟苯尼考,到给药后10.3 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4.0 g/mL。鱼、鸡、马和牛静脉注射的半衰期分别为12.2 h、173 min、1.8 ± 0.9 h 和159 min。

2.氟苯尼考在鸡体内吸收好,分布快,消除也快。静注、肌注后曲线下面积AUC 与剂量呈比例关系,各参数无剂量依赖性[8]。

3.氟苯尼考在家兔体内主要药动学特征为: 内服吸收迅速、分布快而广、消除较快;肌注吸收速度显著慢于内服, 分布广泛, 消除也较快[9]。

四、氟苯尼考的临床应用

由于氟苯尼考的抗菌谱广及无潜在性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和水产养殖中。主要用于畜禽的细菌性疾病和霉形体, 尤以对呼吸系统感染和消化道感染疗效显著。

畜:猪气喘病、脑膜炎、猪水肿病、链球菌病、猪肺疫、猪丹毒、萎缩性鼻炎、副伤寒、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胸膜肺炎、乳腺炎、无孚综合症等。

禽:细菌性慢性呼吸道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霍乱、大肠杆菌病及沙门氏菌病等。

现将其主要的应用范围简要总结如下[10-11]。

五、用法、用量

1.猪禽用粉剂拌料, 每吨饲料加人10%氟苯尼考粉剂800克, 1日2次, 连用

3-5天, 预防量减半。

2.注射每千克体重20毫克, 肌肉或皮下注射, 如5%的注射剂, 每千克体重注射0.4毫升,2天1次, 连用2次。

3.也可用5%的水剂饮水, 100毫升加水50-100千克, 搅拌均匀后自由饮用, 连用3天。

4.特别适用于雏禽前期预防, 显著提高成活率, 用药期间只以含此药品的饮水作为禽的唯一水源。

5.氟苯尼考的停药期为28天[12]。

六、氟苯尼考的耐药性

氟苯尼考由于其广谱、高效的特性而广泛使用于兽医临床。然而由于临床使用不当,其耐药菌株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最近几年氟苯尼考在不少菌群中出现的耐药性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报道也不断出现。

1996 年Kim 等首次从鱼的巴氏杆菌多重耐药R 质粒中发现耐氟苯尼考的基因, 并将其定名为pp-flo。对该基因克隆测序结果表明, pp-flo基因定位在R 质粒中编码磺胺药耐药基因的下游区,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非酶介导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anlA)有47.4%的同源性。

随后又相继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属中克隆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cfr和fexA[12-13]。

七、氟苯尼考的不良反应

氯霉素影响骨髓造血功能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造成可逆性的血细胞再生抑制, 这种现象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停药后较易恢复。②导致不可逆的骨髓再生障碍性贫血, 此现象与剂量大小无关。

己经证明, 氯霉素分子结构中硝基的还原产物是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 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机率为二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甲砜霉素分子结构中用甲砜基取代了氯霉素芳香苯环上的硝基, 而不表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氟苯尼考是甲砜霉素的衍生物, 分子结构中没有硝基, 所以不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使用安全。但氟苯尼考的繁殖毒性试验表明, 该药具有胚胎毒性,能使F1 代雄鼠附睾重量明显减轻, 从而使F2 代幼仔的哺乳指标和存活率均降低, 因此建议妊娠动物禁用[6]。

八、注意事项

①氟苯尼考注射剂低温出现沉淀现象,经加热溶解后使用不影响疗效;

②此药不良反应少,注射用药后有时出现肛门周围发痒,稍后迅速消失; ②偶见有消化不良反应、食欲不振、腹泻及注射部位可出现炎症等; ④本药不宜与磺胺嘧啶、红霉素、林可霉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混用;

⑤哺乳期和孕期的母牛慎用;

⑥在患病畜禽体温较高时,可配合解热镇痛药物使用,效果更佳[12]。

九、研究现状

氟苯尼考凭借其吸收好、安全, 在规定休药期停药无残留,能保证人、畜安全药物的安全范围大, 用推荐剂量的十倍, 不会产生不良反应和中毒, 不与人类形成交叉耐药性, 对环境无任何危害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及畜牧业。

从目前报道的对其耐药性的研究情况看,对分离的耐药株的确认还缺乏一套可靠、统一的标准,耐药基因的分子遗传背景及流行病学特征、基因的精确定位和分型方法均有待探讨[14-16]。

因此, 氟苯尼考的研制与生产, 不仅丰富了国内抗菌剂的种类,也是对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的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成勇 杨信忠 许英民 氟苯尼考的药理作用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兽药疫苗 2004.4 第38页。

[2]张雪梅 氟苯尼考抗炎活性及对炎性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

[3] Stefan S,Corinna K,Benoit D,et al.Molecular basis of bactance to chloramphenicol and florfenicol[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 2004, 28: 519-542.[4] 张贵增 王庆 加春生 氟苯尼考药效学研究进展 养殖技术顾问2007.7:108-110。

[5]Bretzlaff K N,et al.Florfenicol in non-lactating dairy cows: Pharamacokinetics,binding to plasma proteins,and blood neutrophils[J].J Vet Pharmacol Therap,1987,effects on phagocytosis by IO:233-240.[6]Cannon M,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inhibitory actions of chloramphenicol, thiamphenicol and some fluorinatedanalogs[J].Journal of Antimicorbial chemotherapy,1990,26:307-317.[7]王加才 氟苯尼考超微粉在肉鸡体内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

[8]胡顶飞,沈建忠,吴先爱 氟苯尼考静注及肌注在鸡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2002 ,33(4)。

[9]陈红伟,李英伦 单剂量氟苯尼考内服及肌注在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2008年2月第28卷第2期。

[10]潘红艳,宫智勇 氟苯尼考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1月 第50卷第2期。

[11]萧志梅 氟苯尼考的临床应用及市场状况 中国兽药杂质 2000,34(5)[12]姚纪元,栾维民,姜怀志 氟苯尼考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吉林畜牧兽医 2007.4:13-15。

[13]王庆福 氟苯尼考残留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14]谢恺舟,姚宜林,李洋静,徐东,陈书琴,裴燕,谢星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检测鸡肉中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胺残留 中国兽医学报 2010年4月第30卷第4期。

[15] 张旭 王大菊 伍金娥 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抗菌后效应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8月第25卷第4期。

篇10:四氮唑乙酸的合成工艺优化

四氮唑乙酸的合成工艺优化

在冰醋酸存在下,以甘氨酸、叠氮化钠和原甲酸三乙酯为原料,通过一步法合成了四氮唑乙酸.最佳反应条件为:氮气保护,反应温度80℃,原料甘氨酸、叠氮化钠和原甲酸三乙酯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时间2 h.对重结晶溶剂进行了探讨.

作 者:尹传奇 刘B 余天柱 YIN Chuan-qi LIU Jun YU Tian-zhu  作者单位: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刊 名: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31(9) 分类号:O626.11 TQ032.41 关键词:四氮唑乙酸   一步法   最佳反应条件  

篇11:合成氨工艺的改进与节能

杨荣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材化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合肥 230601

摘要

本文从合成氨工艺中所存在的一些高能耗问题入手,主要分析了合成氨工艺的改进方法,以及从热力供给系统、反应催化剂及系统优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文中所给的针对性措施可实际应用到合成氨工厂中。

关键词

合成氨

工艺改进

节能降耗

生产流程

改进措施 前言

合成氨工业自1901年诞生以来,经历了发明阶段、技术推广阶段、原料结构变迁阶段、单系列大型化自动化阶段和节能降耗阶段,历史近一个世纪。目前正处于节能降耗阶段。

目前,由于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紧缺,造成了世界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而氮肥的价格却保持相对稳定,因此高能耗的合成氨厂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这样,合成氨工艺的改进势在必行。

化学工业本来就是个能耗大户,而合成氨又是高能耗产品,目前国内的中小型化肥厂合成氨的能耗普遍高于国外先进制氨工艺厂。工厂的经济效益由工艺的能耗来决定,因此改进合成氨工艺是首要任务。合成氨的工业生产途径

合成工业是能耗较大的工业之一, 根据原料品种和技术先进程度的不同, 单位产品的能耗差别很大, 因此, 所采用的先进技术应以总体生产节能为目标, 也就是说, 合成工艺开发的总目标在于节能,因此要从能量的综合利用方面来考虑节能方案。

2.1 用余热来加热热水以供锅炉或其它工序用 2.2 直接利用余热副产高热值的蒸汽供其它工序用 2.3 利用副产蒸汽发电供全厂用 2.4 本系统内部自热平衡

天然气合成氨工业流程图 降低合成氨工厂能耗的措施

中小型工厂一般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氨,天然气用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工厂能耗,下面列出降低中小型合成氨厂能耗的一些措施: 3.1 合成氨工厂造气工序的节能措施 3.1.1 降低吹风系统的阻力 3.1.2 采用蒸汽自调系统 3.1.3 优化造气操作系统

3.2 合成氨工厂变换工序的节能措施 3.2.1 开发优质低温高效变换催化剂

3.2.2 变换炉合理分段并采用合适的降温措施 3.2.3 防止变换催化剂衰老、中毒与失活 3.2.4 加强保温、降低热损失 3.2.5 系统优化设计与优化操作

3.3 合成氨工厂合成工序的节能措施 3.3.1 开发优质低温高效合成催化剂 3.3.2 开发新型氨合成塔

3.3.3 防止合成催化剂衰老、中毒与失活 3.3.4 加强保温、降低热损失 3.3.5 用吸氨制冷代替压缩制冷 3.3.6 用吸收分氨代替深冷分氨 3.3.7 回收放空气中的氢气和氮气 3.3.8 系统优化设计与优化操作 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所提及的节能措施总结出节能方法与具体实施操作

1.造气炉整体改造技术

该技术包括造气炉扩径、夹套加高、出口管的移位、适合不同煤种的专用炉篦、炉底转动装置采用变频器进行调速控制等整体配套改造。改造后可明显提高造气炉的制气强度,降低煤耗。2.合理选择高效造气鼓风机

要根据各种造气炉炉径、煤种、发气量要求、系统配套设备与管道阻力的不同,综合考虑合理选择风机,既要足够满足制气吹风的风量要求,又要防止风量过大而造成吹风气带出物增多。3.自动加焦(煤)机技术

使用该技术可节省停炉时间,连续制气、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吹风时间,提高单炉发生量,并有利于稳定炉温与气体成份,降低吨氨煤耗,减轻操作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事故发生。

4.油压微机控制、炉况监测与系统优化技术

使用该技术可合理调节控制造气循环分配时间、入炉蒸汽量、氢氮比和加煤、下灰等,能对造气炉的炉况全面监测并进行闭环调优,进而优化生产状态,达到造气系统高产、稳产、低耗的目的。5.采用高效除尘器

选用低阻的高效旋风除尘器,可提高煤气的除尘效率,减少飞屑的损失与设备管道的磨损。6.集中式回收上、下行煤气余热

采用一台集中式对应多台造气炉的热管型余热回收器回收上、下行煤气余热,有利于降低系统阻力及提高余热回收率。7.集中式高效洗气塔

采用一台集中式高效低阻填料洗气塔来取代常用的一台造气炉配一台的空塔喷淋式洗气塔,有利于降低系统阻力与提高洗涤冷却效果,并可减少15%~20%的冷却水与污水处理量。8.提高入炉蒸汽品质

入炉蒸汽采用过热蒸汽,有利于制气过程中炉温的稳定,提高蒸汽分解率与单炉发气量5%~8%,降低吨氨原料煤与蒸汽消耗量。9.吹风气余热回收

借助合成弛放气助燃,采用集中式燃烧炉吹风气回收技术,回收造气吹风气的显热与潜热,副产过热蒸汽。有条件的企业可采用三废流化混燃炉技术将吹风气与造气炉渣结合在一起,回收利用副产过热蒸汽,搞热电联产,有利进一步提高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10.降低造气系统阻力

单炉发生量提高,对于配套的管道与阀门的口径也需相应放大,管道配置尽量减少弯头,配管流向要合理,对洗气塔的煤气管插入深度等需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造气炉的制气与节约鼓风机电耗。11.回收利用冷凝水

现有使用蒸汽加热而冷凝下来的冷凝水被大量直接排至地沟,要尽可能改造为全部回收利用,既能回收其热量减少锅炉燃料的消耗,又能节省水费与水处理费,降低生产成本。

12.高效脱硫剂与防堵低阻脱硫塔

可采用888或888+栲胶等高效脱硫剂及不易堵塔的低阻脱硫塔,提高脱硫效率,减少脱硫液循环量,降低电耗。13.节能型全低变与中低低变换工艺

在采用宽温钴钼低变催化剂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生产条件的情况不同,可采用节能型全低变或中低低变换工艺。该工艺变换率高、流程简单、阻力小、蒸汽消耗少,吨氨蒸汽消耗分别达到≤250kg与≤350kg。

14.采用改进型的丙碳法、NHD法与变压吸附法(PSA)脱除CO2工艺

这3种工艺均系当前各企业所采用的低能耗脱碳技术,具体选择要从净化气要求,前后工艺条件及技术经济指标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而定。15.采用经济合理的合成压力

对于氨合成催化剂生产强度,根据低空速、高净值、低阻力与节能的角度衡量及技术经济分析,建议按18~20t氨/m3·d生产强度选择合成塔与催化剂,使其操作压降低至22M~24MPa(初期还要低2MPa左右),这样可使吨氨节电50kWh左右,还可增加2%~3%的氨产量。

16.采用活性好、宽温、高强度氨催化剂及其相匹配的高效节能型合成塔

可提高氨净值,从而减少循环气的循环量,降低循环机电耗,减少冷冻能耗。17.塔外提温型合成工艺与二级余热回收技术

对氨合成反应热的回收利用采用该工艺技术,可使合成气工艺余热按位能高低获多级利用,废热锅炉副产蒸汽,软水加热器加热软水,可充分提高余热回收率,减少循环冷却水用量。18.氨气、氢气回收技术

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负荷的变化,为保持合成系统的适宜操作压力,会造成合成系统中的放空气和氨槽弛放气量增加,而这部分气体中均含有大量的氨和氢随之放空,导致合成氨各项消耗增多,成本加大。根据这两种气源的不同组分和特性可分别采用膜分离技术回收放空气中的氢气以及采用无动力氨回收技术回收氨槽弛放中的氨气。19.制冷系统蒸发式冷凝器

该设备是采用热力学、传热学等工程学的先进技术,对交叉式冷却塔和传统蒸发式冷凝器进行优化组合,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少、质量轻、安装简便等优点,使用了高效传热元件,提高了换热效率与冷却冷凝效果,达到运转功率小、耗电量少、冷却水消耗少的效果,是取代传统的立式水冷冷凝器的有效节能设备。20.利用低位能余热采用溴化锂吸收制冷技术

利用尿素、合成氨生产过程的低位能余热(热水、冷凝液等)采用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制取低温冷水,用于冷却氮氢压缩机一级入口煤气、三级、六七级入口煤气,脱碳吸收液与氨合成循环气等,可充分利用低位能热量提高压缩机打气量,减少脱碳吸收液循环量、降低氨冷、冷冻机负荷,达到增产、降低电耗的效果,在夏天等高温季节效果尤为明显。21.机泵电机采用变频调速技术

对有负荷变化、经常造成机泵电机“大马拉小车”的转动设备如造气的炉条机、锅炉给煤机、给水泵、空气鼓风机、罗茨鼓风机、甲胺泵、液氨泵等,采用变频调速,实现平滑的无级调速,在生产过程中能获得较佳调速,从而可取得明显的节电效果。对于高压大中容量交流电机的调速,可采用内馈载波调速技术,与高压变频相比,具有效率高、价格低、功率高等优点。22.氮氢压缩机的节电

氮氢压缩机的耗电占合成氨电耗的70%左右,因此合理选择与使用压缩机对吨氨电耗关系密切。要逐步淘汰落后、高耗的L3.3-

17、4M8、4H8等陈旧压缩机,结合节能技改选择单机能力≥2万t/a合成氨的大中型机组,使吨氨电耗明显降低。选用可靠的气阀,延长机组无故障运行时间,确保循环油冷却效果,提高一进压力,降低一进温度,提高段间冷却与分离设备效率等技术措施。尽量不采用不同压缩机机型的并机使用,防止由并机不和谐而造成的无效功损失与影响运行故障周期。

23.企业电网系统节电

该节电产品是通过对半导体瞬流控制技术,复合式实时滤波技术和远程跟踪与诊断技术的重大突破,以10-12秒的反应速度对瞬流和高次谐波进行及时的测试和有效的控制,同时能消除设备开关启合引起的高能量突变引起的瞬流,提高电源质量,减少电损,提高系统用电设备的效率。24.蒸汽管道系统节能

从锅炉房输送至各用汽点的蒸汽管道系统应遵循高压输送、低压使用的原则,可减少管道建设费用、减少散热损失。系统应合理选择与配置足够的疏水阀,疏水阀使用好坏直接影响到蒸汽的消耗,是节能潜力最大的地方。要做好蒸汽管道系统保温工程,减少管网的热损失。改进前生产工艺流程 改进后生产工艺流程

篇12:阿折地平合成工艺研究

【关键词】高血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阿折地平;工艺改进

0.引言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超过3.3亿,每年还在以1000万的人数继续增加。而且,高血压已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30岁以下的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到10%,上升趋势远高于老年人。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若不及时有效控制易导致严重后果。

高血压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血流动力学、细胞内离子浓度等多方面。其中细胞内钙离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钙拮抗剂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促进血管平滑肌舒张,尤其对动脉平滑肌的舒张作用更为明显,导致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对心脏而言,钙拮抗剂能阻滞钙离子内流,相应降低心脏做功,减少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和抗心肌肥厚作用。因而钙拮抗剂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肌缺血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钙拮抗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二氢吡啶类、芳烷基胺类和苯丙硫氮杂卓类,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是上市品种多,临床应用广和降压作用强的一类钙拮抗剂,其具有良好的市场。

阿折地平是一种新型的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具有良好的药理性质,平稳温和降压,疗效显著,对心率影响小,不激活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血管组织亲和力高,舒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是硝苯地平的5~10倍,降低全身血管阻力,但不影响正常血压变化。

阿折地平是由日本三共(Sankyo)制药公司和宇部(Ube)公司联合研究开发,于2003年2月以商品名Calblock在日本上市,专利优先权日期为1986年10月。

1.阿折地平合成路线

我公司阿折地平合成路线采用的是通用的Hantzsch合成法,如下图所示以环氧氯丙烷(表氯醇)(2)与二苯甲胺(3)为原料,经环合、酯化和Pinner脒合成得到化合物(7),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的中间体(10)是以间硝基苯甲醛(8)和乙酰乙酸异丙酯(9)为原料制的,经Knoevenagel反应生成阿折地平粗品,再经转晶得到α晶型的阿折地平(1)。

本文以上述文献路线为基础,对部分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并对所需的α-晶型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已经通过企业产业化大生产验证。

2.阿折地平工艺研究

2.1 1-二苯甲基-3-羟基氮杂环丁烷(4)的制备

文献[9],[10]报道了(4)的制备方法,均是以原料2和3先在室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中间产物,然后回流反应生成4,但均存在反应时间长(72-144h)和收率低(51-61%)的缺点。

我们对文献的方法进行了重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是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我们对反应进行了TLC(二氯甲烷/甲醇=19/1)跟踪,以原料3在反应体系中消失为反应终点,确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时间, 10℃反应速度非常慢,80℃反应速度虽然非常快,但副反应增多,最终确认反应最佳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12小时。

另外我们在保温反应结束后,采用50℃蒸馏蒸除2/3的甲醇后降温析晶的方法取代直接降温析晶然后过滤后滤液进行重结晶的方法,在保证收率的情况下简便了操作,同时提升了化合物4的质量。

小结:

经过工艺优化取得了以下成果:

在2和3反应生产4的过程中,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40℃,使反应时间由原来的30h(原工艺为25℃反应)降低为12小时;将后处理进行了优化,即简便了操作,又提高了质量,便于进一步进行产业化生产。

2.2 1-二苯甲基-3-氮杂环丁烷基氰基乙酸酯(6)的制备

文献[8]将4和5在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作用下缩合得到6,我们重复文献方法可以不精制直接得到化合物6,但6的含量和纯度不理想,经过后续实验(6合成7)发现6含量较低时直接影响6合成7的反应,甚至得不到晶体状态下的化合物7,对此,我们对6重结晶进行了研究,我们采用甲醇,乙醇,丙酮等溶剂对6进行重结晶,最终确认乙醇的精制效果最好。

2.3 1-二苯甲基-3-氮杂环丁烷基脒基乙酸酯(7)的制备

Pinner合成脒是在酸性条件下对氰基化合物亲核加成生成中间产物,再与氨供体反应生成脒化合物(7),由于7具有高吸湿性,所以7一般不经过精制直接用于后续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6一定要经过精制才可以制备7,否则生成质量较差的7,而又无法精制,直接影响后续反应),我们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

2.3.1水的影响

氰基化合物经Pinner合成既能制备脒化合物,又能水解生成相应的酯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必须严格无水操作,所用溶剂,氯化氢气体,氨气都需要干燥。

2.3.2反应温度的影响

在6制备7的反应过程中,我们比较了-20℃以下,-20~-10℃,-10~0℃,0~5℃,5~10℃等反应情况,经TLC跟踪发现低温反应速度较慢,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多,最终确认反应温度以-10~0℃为最佳。

小结:

经过工艺优化,我们确认6合成7的反应必须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选择-10~0℃为最佳,能有效减少副反应。

2.4 2-氨基-6-甲基-4-(3-硝基苯基)-1,4-二氢吡啶-3-羧酸(1-二苯甲基-3-氮杂环丁烷)酯-5-羧酸异丙酯·CH3OH(Azelnidipine·CH3OH)的制备

文献[8]以甲醇钠为缩合剂制备阿折地平,从工业化角度考虑,我们尝试了多种碱制备阿折地平,以便选择更易工业化生产的碱,我们分别对碳酸钾、氢氧化钠、甲醇钠和三乙胺进行了平行对照实验,经比较三乙胺的反应收率最高,反应速度快。

另外,反应粗品中含有一些杂质,难以分离提纯,文献[7]是以甲醇提纯,我们尝试了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等常用溶剂精制粗品,但均未取得良好的纯化效果,经比较,甲醇仍是良好的精制溶剂,经研究表明阿折地平与甲醇形成结晶醇,阿折地平·CH3OH从母液中析出,而副产物无法与甲醇形成结晶醇而留在母液中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目的。

小结:经过工艺优化,我们用三乙胺代替文献[8]使用甲醇钠,收率由65%提高至80%,以甲醇为结晶溶剂,得到高纯度的阿折地平·CH3OH。

2.5阿折地平晶型研究

阿折地平具有两种晶型,α-晶型和β-晶型,其中α-晶型药效良好,应用于临床。阿折地平的晶型制备至关重要,我们针对晶型进行了研究。

我们参照文献[5]制得α-晶型的阿折地平,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得到的α-晶型阿折地平熔程较长(116-128℃),二是文献条件很容易得到β-晶型阿折地平(熔点195℃),经过一系列实验发现转晶时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晶型的关键因素,最终我们将最佳转晶条件设定为:50℃保温搅拌1小时,降温离心。

3.阿折地平工艺研究总结

阿折地平为新型的钙拮抗剂,用于治疗高血压。我们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选择环氧氯丙烷(2)与二苯甲胺(3)为起始原料,经环合、酯化、Pinner合成得到7,然后与间硝基苯甲醛(8)和乙酰乙酸异丙酯(9)发生Knoevenagel反应合成的(10)经Hantzsch合成制的1,再经过转晶得到所需的α-晶型阿折地平。

我们根据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对阿折地平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1)在2和3反应生产4的过程中,优化得到最佳反应温度为40℃,使反应时间由原来的30h(原工艺为25℃反应)降低为12小时;将后处理进行了优化,即简便了操作,又提高了质量,便于进一步进行产业化生产。

(2)在4和5制备6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乙醇对6进行了结晶,解决了6的质量对后续反应的影响。

(3)在脒化反应中,经过工艺优化,我们确认6合成7的反应必须要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反应温度选择-10~0℃为最佳,能有效减少副反应。

(4)在Hantzsch合成反应中,经过工艺优化,我们用三乙胺代替文献[8]使用甲醇钠,收率由65%提高至80%,以甲醇为结晶溶剂,得到高纯度的阿折地平·CH3OH。

(5)在阿折地平转晶研究中,我们以文献[5]为基础经过大量实验最终确定了最适宜的转晶条件。

(6)以后工艺改进经我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三批以上大生产实践,证明工艺确实可行,适合产业化生产用。

【参考文献】

[1]陈修,陈维洲,曾贵云.心血管药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426-490.

[2]谢和辉,苏定冯.国际高血压治疗新药研究现状和展望.世界临床药学,2003,24(5):265-269.

[3]Zannad F.Effects of calcium antagonists on atherosolerosis progression and intima media thickness[J].Drugs,2000,59(2):39-39.

[4]Wellington K,Scott L J.Azelnidipine[J].Drugs,2003,63(23):2613-2621.

[5]Koike H,Kimura T,Kawasaki T,at al,Azelnidipine,a jong-acting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with slow onset and high vascular affmity[J].Annual Report of Sankyo Research Laboratories,2002,54:1-64.

[6]Friedrich B,Wulf V.4-Aryl-1.4-dihydropyridine[P].US:3485847,1969-12-23.

[7]Takashi K,Teruhiko I,Shigeyoshi N,et al.Novel2-Amino-1,4-dihydropyridine calcium antagonists Ⅱ,Synthesis and antihypertensive Effects of2-Amino-1,4-dihydropyridine derivatives having N,N-Dialkylaminonoalkoxycarbonyl groups at3-and/or3-position[J].Chem.Pharm,Bull,1395,43(5):797-817.

[8]小池博之,四野弘四,吉本吕文.二氢吡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P].CN:1017897,1992-08-19.

[9]Anderson A G,Lox R.The synthesis of Azetidine-3-carboxylic acid[J].J.Org,Chem,1972,37(24):3953-3958.

上一篇:开首语范文下一篇:销售货款回收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