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书心得

2024-04-12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书心得(精选6篇)

篇1:《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书心得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书心得2000字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这里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仅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得到能力的发展。而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第一,要对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第四,从机制来说,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第五,课堂教学的前奏----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巩固----作业、练习的布置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上文提到低效也可以说是有些知识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

无论是备课还是作业、练习的布置都要求教师精心选题,是教师下题海,而不是学生下题海。教师精心选题还应做到不同题型选题,做到同一类题不要有太多的重复,或拿到某地的题不进行筛选就整套整套印发给学生做,挤去学生其他科的`学习时间,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薄弱学科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各科学习成绩。如果各科都搞题海战术,势必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不符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原则,更谈不上科学性和计划性。

我们应该经常扪心自问:这节课的教学有效吗?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我们该怎么做?首先要了解学情,合理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备好课。面向全体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根据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生活经验与原有基础。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

传统的课堂,教师总是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却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在备课之前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时要吃透教材,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在教学中,教师用肯定和奖励的评价方法,妙用竞争方法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先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来选择教法。教师要对课堂明察秋毫,适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及时调整课堂练习。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的情况与练习时间的长短,增减练习的数量。如每位同学独立练习有时可调整为分组练习。分组练习有时也可以调整为独立练习,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时还可以布置一些选择性练习,来调控课堂练习的量,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篇2:《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书心得

“有效学习”这一名词越来越多的成为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词。在阅读了《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孙亚玲著)这一书,针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我收获颇丰。

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今,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且厌学或学无收获,不能促进学生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将教学的天平沉在“教”这一边,而未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授权”。新课程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建构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学习者是主角,教师充当“脚手架”的作用,力求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一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多样化信息、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教师多元化的角色(引导者、协调者、激励者、反馈者),互帮互学的学习小组,能够自我控制并有良好学习意识的学习者等。可见,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信息加工的过程有三类:问题解决、模式识别和学习。这三类过程既相互区别又彼此渗透联系。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认知结构不断重新建构的过程。他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而获得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变化,使其与环境适应(顺应),直至达到认知上的新的平衡。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好的数学形式。因此,就数学知识的学习而言,绝大多数是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中进行的,即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在同化与顺应中完成。

根据“有效学习”的定义,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策划势必是有效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提出促进有效学习的数学课堂策划中必备的环节。

1、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开发与利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作为一种清晰的变量,伴随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既可以成为认知的动力,进而促成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互动;又可以抵消教师教学活动的张力,影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接纳与构建,甚至干扰认知过程。由于数学的概念体系和数学的逻辑推理都表现出抽象的形式。这种抽象使不少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不易产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因此在设计课堂策划的过程中,要:(1)注重抽象的概念定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设计良好的课堂导入,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端正个体态度,调动班级学习情绪;(3)调整好教师本身的情感因素,将课堂策划一气呵成的完成;(4)充分理解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5)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时机、时段,让学生充分参与知识点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2、科学设计促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措施

学生的学习意图以及学生本身的特点是人文教学的起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

意:(1)调动学生潜藏的数学意识,包括学习数学的良好动机和对待数学信息的正确态度;(2)维持正确的目标意识,包括对运算和推理的理解、分析和讨论;(3)训练数学学习的选择意识,信息转换方式,包括不同的数学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的选择;(4)张扬逻辑意识,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描绘性的逻辑言语指向论证性的逻辑演绎。

3、合理筹划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环节

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的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第一,设计学生经历知识点学习的探索、发现以及归纳阶段。数学教学活动要融入学生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自主进入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归纳总结的阶段,并适时点明并细化学生的那些“成就归于努力”的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一个班级体中,学生的学习与接受能力总有差异。优秀生能够在预算时间内完成探索等一系列数学学习活动,自信心饱满,充满热情,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和利用有用的信息来解决学习问题;而班内的后进生往往会要用多一点的时间来总结归纳,或许会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消极想法,缺乏学习兴趣,没有积极探索冲动。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有完善的驾驭与控制能力,使得课堂活动有适当的阶段性、波浪式的任务管理与技巧训练。第三,设计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是实行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认清高涨时提出更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总的来说,在一节课堂策划上,要秉承以下原则:巧设情境,激活求知欲望;以学生为主体,提供机会,满足其探索、发现欲望;灵活、合理使用教材,充分发挥其特有功能;加强激励性评价。充分将这些理论贯彻运用与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有

篇3:《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书心得

一、“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大学课堂教学是综合艺术呈现, 它涵盖了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这些主要内容, 一堂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教学, 为大学生带来的是一种艺术享受,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 评价“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模式的建立应坚持以下几点基本原则:

1.过程和效果的统一性

一般来说,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 即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是相关的, 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并不能做到绝对统一, 这往往受到教师的名望、学术水平、教学技巧, 甚至是教师在学校或学术界的地位影响。因此,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体系要包含过程因素和效果因素, 体现两者的统一。

2.指标要素分解的科学性

指标要素是对评价目标的衡量细则, 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指标项目的导向性:关键内容都应列入;二是允许部分指标的模糊性:如“教材难度适中, 难度适宜”、“学习负担合理性”不易确定其清晰度, 要做到指标体系全面且易操作, 应允许其具有模糊性; 三是指标体系要兼顾完整性与独立性, 不然会增大某些指标的权重, 影响最终评估的准确性。

3.评估指标体系的动态性

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是指随着教学实践的变化, 其评估指标、 权重系数、评分标准也发生变化的特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有诸多的影响因素, 但各评价指标发生作用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交叉和不同步性, 利用动态的评价指标权重, 可使评估结果更能反映客观情况和评估需要。

4.指标体系的简明易操作性

指标的设置并非越多越好, 应具有简明性和可操作性。一是条目不宜过多, 否则引起倦怠而敷衍了事, 也不宜过短, 否则覆盖不全面;二是评估后要便于统计分析,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标准框架的实施。

二、“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指标体系的构建

1.设计调查问卷

已有的有效教学评价研究多从研究者自身经验出发, 总结出各类有效教学指标, 由于研究者的背景和角度各异, 造成有效教学标准框架的特征和内容差异较大。因此, 本次研究在于具体指标的设计上, 首先对国内外与有效教学有关的重点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如课堂教学评价问卷[3]、教师教学效能调查问卷, 并与多名一线教师、督导人员、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归纳出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单项指标, 形成调查问卷的核心内容, 其余部分则由教师基本情况和教学基本内容及特征组成。在问卷的设计上, 重视对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每个影响因素的测量, 并采用5级李克特量表进行评定:分值5表示“完全同意”, 分值4表示“基本同意”, 分值3表示“同意”, 分值2表示“不太同意”, 分值1表示“完全不同意”, 随着分值的降低表明该测评因素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根据本次被调查地区———福州大学城各高校的等级和规模, 主要以省内一本、二本本科院校为主, 且多为综合性大学, 所以本次调查问卷采取统一设计, 各学校分点发放。调查样本量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总体比例的总样本量为基础, 运用成数指标不重复抽样数目的计算得出, 公式如下:

(1) 其中:表示样本总量 (以本次调研的福州大学城教师1.5万名为例) , 表示在一定置信度下所对应的临界值, 表示样本比例, 表示抽样的平均误差。一般此类调查中, 大多数取95%的置信度, 此时t=1.96, 由于值较难估计, 保守取值p=0.5, 一般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率取值为5%或更小[5]。公式 (1) 在95%的置信度下按抽样绝对误差不超过5%的要求进行计算, 如教师总人数1.5万人, P=0.5的情况下, 计算得抽取样本量为375人, 由此确定研究的样本总量为375人。以此类推, 在福州大学城各高校进行抽样时, 在样本数量上也按照公式 (1) 计算, 以保证抽样的科学性。

(2) 分析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 通过定点及走访福州大学城各高校, 获得321份有效问卷, 有效率约为86%。为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从部分高校中选取40位教师进行预调查, 并将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可靠性检验。将27个满意度指标的数据相加求总分, 其中前30%位的分数为73, 后30%位的分数为53, 运用样本差异性t检验法对总分进行检验, 其中有5项有效教学的因素t<0.5 (这四项分别是:教师给予学生较多的鼓励和表扬、 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课程作业尽可能在课上消化、教师的授课风格要适度具有表演性) , 故删除。

从调查问卷结果中总结出5项与有效教学密切联系的因素: (1) 教学准备因素:了解学生特点, 不同背景学生的认知方式, 教材选取难度, 教学知识点; (2) 教学引导因子:知识体系的搭建, 知识点的传授, 促进讨论和自主学习, 实践教学; (3) 师生互动因子, 教师对教学反馈的掌握, 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学节奏控制, 师生交流与互信; (4) 效果增强因子:包括指导学生的元认知, 多途径对学生进行评价, 鼓励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5) 教师效能因子:教学反馈和反思及“教学共同体”的参与和成长。

2.“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指标体系生成

依据以上5类要素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得分及排序, 制定各一级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再运用AHP方法对一级、二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 运用特征根法求出各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将各特征向量组成该层次因素间的权重矩阵。先进行两两比较, 然后由被访问教师对本层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出评价, 再通过一致性检验, 即可确定该层次各因素的权重。由于ANP评价方法的求解相当繁杂, 本文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 具体见表1。

接下来对各因素层面和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 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无关因子的Alpha系数全高于0.70, 总量表的Alpha系数接近于0.90, 代表此量表的可信度较高。因此, 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了检验。

三、总结

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及结果分析, 发现: (1) 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框架中, 仅以经验为基础是不具说服力的。本研究力图将已有的有效教学标准框架与一线教师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实施有效的实地调查和访问。从分析的数据来看:教师课前对自身、学生及授课内容的充分了解, 是有效授课的前提;对自身教学水平、策略等的不断反省和总结, 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师生互动”在整个评价体系的地位不得小觑, 但较之于“教学引导”, 后者更被认为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内容。 (2) 随着学生主动性的不断增强, “师生互动”逐渐被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由此造成课堂“集体无意识参与”的现象激增。在本次调查中, 大部分一线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解是恰当的, 如增强课堂互动, 注重评价性反馈, 而对于是否设置小组讨论、课堂秩序的管理则被放在次要地位。 (3) 相较于学生期中、期末的书面成绩而言, 元认知能力、多途径评价、鼓励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鼓励创新已成为一线教师在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共识。另外,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也被教师普遍认为是有效课堂的标志。

参考文献

[1]宋德发.如何走上大学讲台—青年教师提高讲课能力的途径与方法研究[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3.

[2]宋秋前, 潘爱珍.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有效性调查与思考[J].中国人学教学, 2009 (5) :18-21.

篇4:《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读书心得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主体

高中体育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锻炼身体,促进身心健康,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更加全面地发展和进步的课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要改变师生关系,不再是老师灌输式的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就要从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性、学习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地增加,家长更多地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成绩,从而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时间短,教学过程枯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下,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教学目标具有发展性。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指导思想,而我们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增强学生体质,最终让他们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二要提高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营造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加积极有效地促进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

二、教师的有效性

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在面对高考压力时,一味地重视文化课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平,忽视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每个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也不相同。所以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推动下,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主动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要求,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不断与学生交流、发现与总结;其次,体育教师要通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学生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组织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在体育课上出现的突发状况,教师要及时妥善地处理,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最后,体育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再采用老师一味地讲理论、学生盲目的听这种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了。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教师要使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体育课上的跑步项目,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体质达标。

三、学习的有效性

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然而,与在其他课程的课堂上学习的有效性相比,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不够,学习的有效性不高。所以,为了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不仅要端正学习态度,重视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体育课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策略,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上学生不能仅仅听教师讲解体育课的理论知识,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下注重高中体育教学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在面对高考时缓解压力,增添动力,增强自信心;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和全面和谐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同时,能够促进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而且,高中体育教学课程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在体育上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了改变,从而促进了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体育锻炼在我们的一生中是很重要的,高中的体育课堂可以说是学生在学生时代最主要的锻炼方式。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高中体育教学课堂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体育锻炼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良好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洪生.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李小红.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28):44.

[3]朱海红.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7-58.

篇5: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读了《有效教学》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有效设计(备课)

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吧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教学要求或超出教学要求的一定不要进行布置,要予以删除,减少学生学习的困惑,让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受到良好的保护.教学设计中的板书设计也不得忽视,应重视板书的条理性和征对性.并要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当然教学设计当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征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并要注意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可小视的制约性

二.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又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善于反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

了学生?哪一部分是教学中的亮点?哪一部分教学效率高?下节课如何改进…… 主动把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读了《有效教学》一书,真的让我从中领会了许多知识,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实现了飞跃。

一.有效设计(备课)

在本章节中,提到了一些怎么样备课才实用的一些意见和做法,在我看来很有道理,比如说在怎样解决“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上,孙剑荣老师的阐述就很有道理:她说备课的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的钻研、思考,词语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以达到好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整体把握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总目标和低中高段的各段目标,备课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了总目标和各年段目标,教学低段的备课可“高瞻远瞩”,中段的备课应“瞻前顾后”,而高段备课在冲向总目标的同时能“居高临下”,这样能注意个年段间的知识衔接,避免“各自为阵”的盲目性。如果吧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看作“面”,每篇文章看作无数个“点”,点面结合,就能达到实用、高效。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预设上,我们如果能从目标、核心环节、练习、板书、变化等多方面考虑备起,并且多参与有效的集体备课,那么对于我们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认真做好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最佳前提: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和修正教学参考资料的相关内容,不要完全依赖于教学参考书及教材所约束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对于不适于学生的学习实情的内容,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进度。让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整体认知规律和学生其它学科关联知识。

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注意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力争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分配及安排尽最大可能在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段落.对于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时间要放在课堂时间的黄金时间,并要留下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来回顾当堂课的知识,做到即时消化.教学设计的作业布置方面应体现出及时性和有效性,对于不符合教学要求或超出教学要求的一定不要进行布置,要予以删除,减少学生学习的困惑,让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受到良好的保护.教学设计中的板书设计也不得忽视,应重视板书的条理性和征对性.并要做到详略得当,有的放矢.当然教学设计当中的各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但征对不同的课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侧重,并要注意学生的学情在教学中所起的不可小视的制约性

二.有效讲授

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比如可以使教学节奏与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相适应.教师必须尽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过长时间地停留,循序而不进;还要避免离题太远而做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叙述;或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单个学生或一些学生身上.又如应该重视教学环节以及不同主题的“过渡”.当教师改变话题,重点或活动时,就会出现过渡.“过渡,尤其是小过渡,是课堂上的常见现象,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极大地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应该保证过渡数量不多,但尽可能有条理,简洁.当没有处理好过渡,或者下一个环节由于某种原因被延误时,问题就会产生.”

其次在有效指导方面,要适时;适度;适当;适合;适应。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善于反省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善于反省。这话说起来有些老生常谈,因为平时我们也做了,也写反思随笔了,也知道自身的长处和短处,但真正领悟到其精髓的,感受到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成长的又有多少呢?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我们还要不断地终身地去学习、去反思、去换位思考。这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

从现在开始,我要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强化有效教学的意识,在反思、自查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时刻提醒自己在每节课后自己主动反思:课上哪一个环节启发

篇6:《有效教学》读书心得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记忆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出了遗忘的一般规律。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遗忘的规律,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复习。三年级的孩子每天都要过关一首古诗,我发现有些孩子背诗很艰难,背了忘忘了背,或者前一天晚上背好第二天早上就忘记了。因此要运用记忆规律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古诗文的背诵以及防止遗忘的发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合理组织材料,古诗词的背诵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带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背诵。其次,要背诵好古诗文,关键要在朗读上下功夫,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得顺畅、流利,琅琅上口,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感情。这个时候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往往能发现自己哪些地方背住了,哪些还不熟,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记忆,经过反复尝试,就能很快记住要背的内容。

我还发现一些学过的词语隔一段时间再听写错误率依然特别高。比如最近复习时期,我给孩子们听写了一二单元的部分词语,孩子们之前怎么错现在还是怎么错,甚至错的更多,感觉之前强调过的都无济于事,全还给我了。不过想想,似乎也不能全怪学生,长时间不复习,孩子早已遗忘了。我想到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法,在每节课上开始,花五分钟给孩子们听7~8个同一类或者相关联的词语,这样孩子吸收得快,词语记忆的效果更好。

上一篇:三戒古诗原文翻译赏析下一篇:采购员面试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