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培训

2024-05-08

重症医学培训(共8篇)

篇1:重症医学培训

2015年重症医学科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各级医师整体素质,提高医疗质量,加强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更好地为病员服务,现制定重症医学科2015年“三基三严”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 培训达标时间:2015年6月-2015年12月

三基培训

一、培训方法:

(一)自学

要求各级各类人员自学《诊断学》、《实用内科学》、《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内科学教材》、《重症医学临床诊疗指南》及《心脏病学实践》等规范化诊疗书籍。

(二)科内集中学习每半月组织1次专题讲座。授课人: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高级职称医师。内容:

1、重症医学科临床基础及新进展。

2、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呼吸机常规操作、中心静脉置管操作、除颤仪操作、血气分析操作、气管插管操作、心电图操作

3、护理相关操作

4、读书报告:由低年资医师及三期医师完成,医师经过专题学习及自学后写出读书报告。

(三)学术交流 按医院规定及根据科室工作情况,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每年参加1-2次省内及国内学术会,不断了解医

学新技术、新动态,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和目标 主治医师

严格规范操作,掌握科室诊疗流程,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能阅读正常及恶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掌握除颤仪及呼吸机的使用,掌握重症医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指导住院医师抢救危重病人并把关,担任住院医师查房工作,对疑难危重症请上级医师会诊解决,参加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

要求掌握以下疾病的诊断治疗: 心力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急症 心肌梗塞 呼吸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出血 脑梗塞

三严管理

一、内容

1、严格遵守劳动组织纪律,不得迟到、早退和旷工。

2、严格执行卫生行政管理法律、法规。

3、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

4、严格执行诊疗护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5、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

二、管理目标

1、符合《乐至县人民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细则》的管理要求。

2、符合卫生行政法律、法规的要求。

3、符合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4、符合乐至县人民医院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临床教学计划 1、6月15号至6月底分2次由呼吸治疗师王瑶进行呼吸机操作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包括转运呼吸机)正常开关机、有创与无创的正常操作、管路链接、报警参数正确解读、呼吸机参数基础调节、常见呼吸机参数的解读等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6月15日下午,以及6月16日下午。2、7月1日-7月15日由科主任以及麻醉科熊新主任分别进行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的培训,培训内容:深静脉置管的适应症、禁忌症、相关置管以及气管插管的PPT教学、实践操作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7月1日下午深静脉置管教学(PPT)、7月10日麻醉科熊新主任气管插管的教学(包括实践操作-模具).3、7月16日-7月底由心内科魏耀华主治医师进行除颤仪、心电图机的相关教学:具体培训内容:正常使用、正常参数解读、常见心电图波形参数解读、除颤仪正确使用方法等等。参加人员为全体医护人员,具体时间为:7月17日下午。4、8月1日-8月15日由刘昶主治医师进行血气分析教学,具体培训内容:如何进行血气分析、血气分析的正常参数解读、常见血气变化以及临床原因分析和治疗等,具体时间为8月3号下午。5、8月16日-10月15日由科护士长进行护理相关培训,具体培训内容:各级临床护士职责及卫生部要求的各项核心制度,临床护理专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注射法、抽血法、密闭式输液、吸氧术、吸痰术、口腔护理、灌肠法、卧位更换、鼻饲法、压疮护理、酒精擦浴、导尿术、无菌技术、徒手心肺复苏、监护仪使用、电除颤法、简易呼吸器的使用、微量泵使用,手卫生洗手、备皮及伤口换药、冷热敷、血糖仪监测使用等。

熟练处理基础护理操作并发症和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如注射法、抽血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氧气、雾化吸入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吸痰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冷热敷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静脉输液、输血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口腔护理、管喂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导尿、灌肠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胸外心脏按压与电除颤术操作并发症与应急处理。参加人员为全体护理人员。具体时间由科护士长安排。(护理学习及考核每月已安排相关内容)6、10月16日-10月底由呼吸内科李波主任进行呼吸衰竭疾病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7、11月1日-11月15日由神经内科陈杰主治医师进行脑出血、脑梗塞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8、11月16日-11月底心内科魏耀华主治医师进行心力衰竭的教学,全体医护人员参加。12月进行年终考核。

三、管理措施

1、月考核-每月底进行当月相关教学考核,考试不合格者可进行一次补考,但需扣当月活工资50元,补考不及格者扣罚当月活工资的5%.2、年终考核-年终进行一次考核,无补考机会,不及格者扣罚当月活工资的5%.3、奖励:申请医院对考试合格者进行奖励,医疗及护理第一名科室给予500元奖励。

对违反三严管理的,按照《乐至县人民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细则》予以处理。

重症医学科 2015年6月

篇2:重症医学培训

重症医学专科医生是指在完成医学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基础之上,接受并通过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能够对重症医学常见危重病症和急症进行诊断及治疗,对重症医学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并能指导医学本科生以及下级医师完成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具备阅读英文文献所需的专业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重症医学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三年,通过培养并考试合格者方可进入第二阶段亚专科的培养。

一、培养目标

通过重症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使受训者达到重症医学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重症医学医疗活动的能力、对重症医学常见危重病症和急症进行诊断及治疗,并对重症医学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以及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对复杂和危重患者的救治。

二、培养方法

培训时间为3年。受训者在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麻醉、急诊、心电图及内镜轮转学习。

轮 转 科 室 轮 转 时 间

内科(5个月)呼吸内科 2个月

心血管内科 2个月 内分泌内科 1个月

外科(3个月)普通外科 2个月

心胸外科 1个月 神经科(2个月)2个月 急诊科(2个月)2个月 麻醉科(2个月)2个月 医技科室(4个月)心电图 1个月

内镜 1个月 超声科 1个月 放射科 1个月

重症医学科(16个月)各ICU专科 16个月 机动(2个月)其它相关专科 2个月

合计 36个月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呼吸内科(2个月)1.轮转目的

掌握:系统掌握呼吸病学的基础和临床理论,尤其是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及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熟悉各种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了解:了解呼吸系统疾病诊疗国内外新进展。2.基本标准

书写住院病历8份以上。(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6 支气管哮喘 6 肺部感染 8 支气管扩张 1 肺血管疾病,包括各种肺栓塞、原发

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炎等 1 胸膜及纵隔疾患 1 肺癌和其他胸部良恶性肿瘤 1(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以下手术:

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动脉穿刺与血气分析 6 胸腔穿刺 1 胸腔插管引流 1 肺功能操作、结果判读 1 胸部X线片读片 8 胸部CT读片 2 胸部MRI读片 1

(二)心血管内科(2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心血管病领域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熟悉各种心血管疾病辅助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了解心血管疾病诊疗国内外新进展。2.基本标准

书写住院病历8份以上。(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0 心律失常 8 高血压 8 急、慢性心功能衰竭 4 瓣膜性心脏病 1 心肌炎与心肌病 1 心包疾病 1 肺血管性心脏病 1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以下手术:

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阅读心脏X线片 10 阅读心电图 10 心脏电转复 1 临时心脏起搏 1 永久性起搏器和ICD的程控 1 左、右心导管术,包括冠状动脉造影 1 心包穿刺 1

(三)内分泌内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糖尿病治疗用药原则和胰岛素使用方法,重点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诊断及处理原则。

熟悉:熟悉食物热卡计算及快速血糖测定方法。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熟悉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

了解:了解内分泌功能试验、糖耐量试验及糖尿病饮食疗法。2.基本标准

书写住院病历4份以上。(1)

病 种 例 数(≥)糖尿病 8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 醛固酮增多症 1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

(2)基本技能要求 名 称 例 数(≥)快速血糖测定 5 糖耐量试验 2 内分泌功能试验 1

(四)普通外科(2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外科创伤、休克、感染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外科急腹症的鉴别及处理。

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熟悉外科基本用药。

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2.基本标准

全面掌握外科换药的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切开、显露、缝合、结扎、止血等技术;熟悉外科常用的诊疗操作技术如清创、静脉切开和组织活检等;了解普通外科特殊诊断方法和技术,如针吸活检、腹腔穿刺等;

书写住院病历8份以上。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胃肠道肿瘤 5 肝胆道肿瘤 5 急性阑尾炎 1 肠梗阻 1 胆道结石并感染 1 胃肠穿孔 1 皮肤化脓性感染 1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以下手术:

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胃肠道肿瘤根治术 3 肝胆道肿瘤根治术 3 急性阑尾炎切除术 1 皮肤化脓性感染清创术 2 肠梗阻、肠切除吻合术 2 胆总管探查、胆管空肠吻合术 2

(五)心胸外科(1个月)1.轮转目的

掌握:心脏疾病的解剖及病理特点,围术期循环管理、抗凝治疗及并发症 气胸与血胸的诊断及处理。

熟悉:心胸外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了解:急性心包填塞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气胸 2 血胸 2 先天性心脏病 5 心脏瓣膜病 5 缺血性心脏病 1 心包疾病 1

(3)基本技能要求 项 目 例数 体外循环 1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 安放心脏外膜临时起搏器 1

(六)神经科(2个月)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神经科常见疾病脑血管意外临床表现、定位、定性诊断与治疗原则。

熟悉:熟悉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癫痫、重症肌无力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了解:了解CT,MRI,腰穿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意义。2.基本标准 书写住院病历4份。(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脑梗塞 5 脑出血 4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癫痫 1 重症肌无力 1 格林-巴利综合征 1(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以下手术

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规范完整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与定位 6 腰 穿 1 脑电图阅读 1 头颅CT阅片 3 头颅MRI阅片 1

(七)急诊科(2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休克、急性器官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脏骤停、呼吸骤停、严重体液内环境紊乱等危重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熟悉:常见生命支持技术(如循环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和急救技术的应用;各种监护仪器和抢救设备(如除颤机、呼吸机)的操作和应用;常见监测技术(如体温、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电、血压、血气分析等)操作和应用。

了解:IABP的适应证、操作方法。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各种脏器功能不全 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3 休克 3 心脏骤停/呼吸骤停 1

(3)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监护仪使用 20 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术 5 经皮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术 3 动脉采血 8 呼吸机使用 10 电除颤与复律 21

(八)麻醉科(2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麻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工作任务。

熟悉:常用麻醉方法的实施和管理、常用监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熟悉全麻及硬膜外、腰麻、骶麻、颈丛、臂丛麻醉的适应证。

了解:各种麻醉的术前准备工作及心肺复苏术;了解常见麻醉后合并症的处理原则;了解疼痛治疗的进展。

2.基本标准

掌握: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的无创监测技术,掌握气管插管、动脉穿刺置管和深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心肺复苏术。

熟悉:蛛网膜下腔穿刺和硬膜外腔穿刺技术;熟悉术中麻醉管理,熟悉麻醉与手术的配合技巧,熟悉麻醉药使用的剂量、不良反应及处理。

了解:呼吸机的使用。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麻醉及相关操作: 操作技术名称 例 次(≥)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或动脉穿刺 10 术前访视病人并施行麻醉 20 椎管内麻醉 2 气管内插管全麻 10 麻醉科急诊夜班(次)4 面罩给氧、机械通气 10

(九)心电图(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要求掌握下列心电图的解读(1)冠心病、心肌梗塞。(2)心律失常。(3)肺动脉梗塞。(4)低血钾与高血钾。熟悉:要求熟悉下列心电图的阅读(1)心脏肥大。(2)心包炎。了解:了解动态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研究。2.基本标准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正常心电图 100 心肌缺血 12 心肌梗塞 4 心律失常 10 肺动脉梗塞 1 低血钾与高血钾 1 心脏肥大 5 心包炎 1(2)基本技能要求

熟悉有关技术操作,如心电图机等。

(十)内镜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完全掌握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能独立完成纤维支气管镜镜检、吸痰及组织活检。独立完成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掌握胃镜的操作,能独立完成内镜引导下的空肠置管

熟悉:纤维支气管镜下呼吸道其它疾病的表现及鉴别诊断。了解:纤维支气管镜及其它内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基本标准

纤维支气管镜及胃镜操作各5例。

(十一)超声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超声检测的操作,能独立完成对胸水、腹水的诊断及定量与定位。熟悉:超声下心、肝、胆、肾脏疾病的表现。超声心动图对心功能的评估。了解:超声介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基本标准

参与超声检测及报告书写80例。(十二)放射科(1个月)

1.轮转目的

掌握:掌握各种放射检查的适应症、优势及不足。掌握常见肺部及腹腔脏器疾病的放射学表现。

熟悉:熟悉胸部X线、胸部CT的简单阅读,熟悉腹部平片、CT片的简单阅读,熟悉头颅CT、MRI的简单阅读。

了解:了解放射介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基本标准

参与放射阅片及报告书写80例。

(十三)重症医学科(16个月)

1. 培养目的

①系统掌握危重症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理论,熟练掌握危重症医学常见病的相关理论,充分了解国内外新技术进展动态。

②使受训者通过专科培训,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危重症医学常用的临床技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危重症的临床医疗基本工作,具备院内专科会诊能力,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

③掌握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结合本专科临床工作实践,完成一篇具有一定水平的病例报道、综述或研究论文。根据上级医师要求,对本科低年资受训者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承担医学生的教学工作。

④能熟练地阅读危重症医学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2.基本要求 掌握:

(1)严重感染、脓毒血症性休克的诊断处理

(2)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治疗;危重症 患者的呼吸支持及呼吸功能检测

(3)危重症患者的循环支持及循环功能监测

(4)危重症患者的肾功能监测及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技术(5)危重症患者的代谢、内分泌改变和营养支持治疗(6)危重症患者血液系统异常的诊断治疗(7)危重症患者肾功能衰竭的诊断治疗

(8)掌握重症哮喘、慢性呼吸衰竭、大咯血、肺栓塞、重症肺炎等的处理。(9)危重症患者抗感染药、止咳药、平喘药、祛痰药,止血、凝血、抗凝与 溶栓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的使用。(10)创伤及手术后危重症的处理

(11)掌握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高血压危象的诊断和治 疗。掌握心脏电复律的正确使用。

(12)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诊断学中与危重症医学相关的理论 与知识。

熟悉: 熟悉临时起搏器、永久性起搏器和ICD的程控,冠状动脉造影及搭 桥。

(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 病 种 例 数(≥)严重感染、脓毒血症性休克 20 出血性休克 10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呼吸衰竭 15 急性肾功能衰竭 8 急性肝功能衰竭 1 多器官功能衰竭 6 重症哮喘 3 慢性呼吸衰竭 6 大咯血 1 肺栓塞 8 重症肺炎 1 心肌梗死 8 心力衰竭 8 心律失常 10 高血压危象 3 其他内科重症 6

临床技能 操作技术名称 例数 动脉穿刺与血气分析 30 支气管镜检查 30 人工气道的建立(气管插管)与管理 20 有创机械通气 50 无创机械通气 20 深静脉穿刺置管 30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右心漂浮导管术)5 及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临时起搏器 2 永久性起搏器和ICD的程控 1 冠状动脉造影及搭桥 1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3 心脏电复律 6 持续床旁血液滤过技术 20

(十四)机动(2个月)

篇3:重症医学培训

1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8月22日—11月22日在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基地参加培训的43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9.26±4.33)岁;工作时间2~19年,平均(8.51±4.34)年;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3名,护士18名;学历:本科15名,大专22名,中专6名。43名学员中来自综合医院有41名,专科医院2名。其中三级甲等医院4名,三级乙等医院6名,二级甲等医院12名,三级乙等医院21名。4名学员从事重症医学专科护理工作,其余为非专科护理工作。

2研究方法

2.1 教学模式的构建

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四部分。

2.1.1 教学目标。

通过情景体验式教学,使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在模拟的临床危重症护理情境中体验各种角色,从而培养学员的专业核心能力[2],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学会理解、关爱和尊重病人及同行。

2.1.2 教学形式。

以库伯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型为基础,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进程。具体见体验学习循环模式图1和教学形式及其学时分布表1。

2.1.3 教学内容。

将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教学大纲重点系统中重点疾病即: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重症护理内容纳入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并将涉及相关理论和重症监护专业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内容。按照小组学习最佳规模人数不大于8~10名[3]将学员随机分为8个小组进入8个体验学习情境中,每个小组选举1名学员为组长,指定3名指导老师(2名护理老师;1名临床医生)共同完成情境体验学习。情景体验式学习分四个阶段八个步骤,第一阶段:学员明确体验学习目的及任务。第二阶段:学员分组进行拓展训练。第三阶段:小组学员进入临床收集病例;编写病例情景剧本并调试剧本;对病例进行讨论、完善且进行病例情景模拟练习;小组汇报演出病例情景剧。第四阶段:观看演出录像,进行小组反思、讨论、评价;总结体会,形成学习报告,进入临床再体验。

2.1.4 教学评价。

采取多维评价方式。通过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组内成员自评、各组学生循环评价)、学生对老师等多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观察考核评价。在情景体验教学的设计发展阶段、实施阶段和效果评价阶段采取理论笔试、观察评价、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价体验式教学效果。学习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占50%;情境体验学习成绩占50%。在情景体验学习成绩中,综合考核占40%,小组技术操作考核占40%,体验参与度占20%。综合评价标准参照综合性实验考核评分标准[4];技术操作评价参照卫生部《五十项护理操作技术评分标准》和《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护理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2.2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学员理论考核成绩、体验综合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学员对教学的内容、效果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学员参加危重症患者护理情境体验学习成绩情况

成绩见表2。

3.2 学员对危重患者护理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评价

教学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3份,收回有效问卷43份,总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果见表3。

4讨论

4.1 构建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体验式教学是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5]将学员与特定教学情境融为一体,引发学员对鲜明形象感知、探究未知并激发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学员通过情感体验和深刻反思使学员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培训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我省重症医学发展缓慢,多数学员来自于没有建设重症医学科的二级医院,43名学员中仅有4名(9.3%)在重症医学科从事专科护理工作。大部分学员缺乏对重症患者抢救护理的情感体验和知识技能训练。为此,针对培养对象的基础,笔者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使学员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尽可能真实感受重症患者临床护理的情景,进而反思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探究知识,内化概念,从而不断形成对急危重症患者护理的知识体系和能力。

4.2 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模式构成的内容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教学形式[6]。为了达到培训目标,结合学员基础情况,笔者制定了适应学员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7]要求,将理论知识点和专业技术分解整合到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疾病救治情境中,通过学员与教师共同采集临床真实病例、设计案例剧本、布置模拟环境、体验演示剧本、拓展训练、构思游戏、反思讨论、总结报告等教学形式,让学员亲自动手、动脑,体验求知。同时,以不同的学习情境给学员必要的感官刺激和心理准备,让学员真正意义上与教学内容对话和交流、理解和感悟。

4.3 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本期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调动,学员的参与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技术能力和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但理论成绩未能达到良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认为知识、技能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老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指导能力以及教学评价形式等较为合

适,但教学时间、教学物资准备及场地等方面认为不很合适。同时,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学员的理论基础和体验情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因此,理论成绩的结果是多种因素所导致。

5总结

综上,在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中通过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提高了第三期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在学员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专业技术的熟练运用;小组团队工作环境下的沟通协调能力;寻找并利用各种资源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对教学活动时间规划和预算控制能力;体会和感悟病人及家属的关怀能力等方面。但在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操作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在教学物资和场地设置、教学进度和时间的把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性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还有待更多的实践研究,以不断改进教学模式的科学性。

摘要:目的:探索培养临床应用型重症医学专科护士的有效体验式教学模式。方法:以贵州省第三期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学员为对象,采用试验性教学、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初步构建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四部分内容,分四阶段进行教学的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培训体验式教学模式。结果:应用此教学模式完成贵州省第三期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学员培训,取得良好效果。学员理论培训平均成绩为(77.54±2.45)分,其中理论考试(65.53±4.57)分;综合考核(86.72±2.73)分;技能操作考核(89.83±1.83)分;学员参与度考核(94.61±3.11)分。结论:初步研究表明,该教学模式是培养临床应用型重症医学专科护士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重症医学,专科护士,体验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黄惠根,杨海轶,符霞.中国ICU专科护士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41-44.

[2]成守珍,彭刚艺,刘华平,等.16家三甲综合医院ICU护士专业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8):38-40.

[3]Pamela R Jeffries.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from con-ceptualization to evaluation(M).New York:National Leaguefor Nursing,2007:133.

[4]江智霞,吴宗德,权明桃,等.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3):1-3.

[5]蓝强.对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9):64-65.

[6]张俊杰.向导教学法初探(J).现代技能开发,2001,(1):30-31.

篇4:重症医学培训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护士;专业能力培训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0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83-0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ICU病房拥有专科护士成为了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必要。贵州省在全国范围内医疗技术发展较为落后,ICU病房的建立起步较晚[1],尤其是地级市或基层医院经济、人力诸多局限,不能保证大部分护士同时进入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参加培训获取执业资质,我科尝试利用专科护士加业务尖子进行护士专业能力培训,强化培训半年时间,最终全科护士综合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培训对象

2011年3-9月,对科室的41名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本组护士工作年限为1-30年;学历:本科9名,大专28名,中专4名;职称:主管护师8名,护师14名,护士17名,轮转见习护士2名;其中专科护士5名。

2 培训内容

以贵州省三级医院检查标准中重症医学科的护士素质要求制定培训目标。培训重点为ICU护士必须掌握的专科知识和三基知识强化、各种职责、应急预案、制度等。专科理论包括危重病人的氧疗、气道管理、酸碱及电解质失衡、院感控制、专科疾病的重症监护等。我们将理论培训教材:王丽华主编的《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材》[2],邱海波、黄英姿主编的《ICU监测与治疗技术》[3]中涉及到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我科常见病、已开展的诊疗项目、科内的护理经验进行节选、综合的理论汇总。实践安排内容有:各项基础护理的规范性操作,重症医学科护士的常用专科操作、急救仪器使用、抢救技术、病人选择性的临床观察等,旨在提高重症医学科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

3 培训方式

3.1 培训师资 由科室现有的五名专科护士及两名业务尖子成立培训组,专科护士均在贵州省重症医学专科护士基地受训并取得资质。组长为专科护士,副护士长,培训组成员在26-29岁之间。培训小组讨论树立“专业、道德”的护士作为培养目标,据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优势安排具体负责范围,理论授课主要由专科护士承担,业务尖子主要负责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小组长负责操作及理论授课时间的统筹安排,并根据每项技术过关进度动态调整培训时间。

3.2 培训时间安排及考核方法 运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4],每周二、三、四下午为理论授课和指导操作演练时间。每周一至周五早晨为操作考核时间。操作考核的项目有:新版CPR技术、电除颤技术、呼吸机管路连接及使用、呼吸囊使用等等。每月底进行一次综合理论考试。理论及技能考核由师资和学员从“未知、了解、部分掌握、掌握”四个等级的双重评判进行综合判断,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由培训组员按照“完全不能应变、能处理简单问题的简单应变、能处理常规问题的普通应变及具备综合处理能力的灵活应变”四级构成。

3.3 具体培训方法

3.3.1 每周理论培训时间结束后采取提问的方式当场巩固学习效果,提问又分抢答、集体补充回答、个人作答式。

3.3.2 操作培训项目分组交替进行,分为有病患实践的操作和模型操作,在病患身上的操作控制要点为按需进行,不给其增加额外的伤害,如吸痰操作时护士未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培训老师立即制止指出错误更换病人重新考核。于培训一周内考核,周考后作为日常抽查项目。

3.3.3 理论考核的出题范围为“三基”基础理论、当月操作及日常理论授课涉及的所有理论性内容。

3.3.4 训练发散式思维,预见性护理问题,提高护士综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发散式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思考,追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5]。锻炼发散式思维能使护士从更多层面考虑病人的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提前提出护理干预。我们通过5-8人小组式、选择性病人护理小查房锻炼护士该项能力。

3.3.5 强调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注重沟通能力培养。此项培训由小组成员搜集整理资料,结合本院收治病患多为县、乡级病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再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找到适合病人的一般沟通方式和程序。

4 結果

本组护士培训后,理论、技能成绩、临床综合能力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表1为41名护士培训前后对比:

5 结论

重症医学科利用现有资源自我培训可以提高科内护士的综合素质。

6 讨论

目前重症医学科护士最佳的培训方式是在专科护士基地经受专业培训,由此具备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6]。但在基层医院重症医学科发展普遍较晚,护士对重症医学的理论及技能知晓度低,大多缺乏综合抢救病人的应变能力,而科室在运行中分次派遣护士进入专科培训基地接受培训,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群体护士的综合能力。在护士基本素质普遍不能满足科室需要、规范化培训条件又受限制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对科内护士进行理论、技能、实践应用的综合培训,并引入发散式思维拓展护士单一的思维局限,能够提高重症医学科护士的综合素质。但培训效果与领导层面的支持和师生基本素质密切相关:本组培训中由科室副护士长担任组长,具有带领作用和授权专科护士、全员培训观,使得专科护士有展示能力的培训舞台。当然,培训的前提也必须是科室具有一部分合格的专科护士。此外,在高低年资搭配的本组受训护士中,低年资护士体现接受能力快而高年资护士在综合处理病人上占优势的特点,她们的不足刚好可以进行互通,为下一阶段人才梯队的有序形成,规范化培养打下基础。但在本次培训中我们也发现,由于科内专科护士及业务尖子普遍年龄偏轻,存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培训他人的机会几乎也可以当做对自己的自身培训;由于本科未很好开展护理科研,培训上也成为我们的空缺;团队协作方面,还有赖于通过加强护士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及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来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上,因为属于探索中的培训方向,尚缺乏更客观的统计学指标来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何琼,江智霞,等.贵州省重症医学护士专科培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9):10-12.

[2] 王丽华,李庆印,主编.ICU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培训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58.

[3] 邱海波,黄英姿,主编.ICU监测与治疗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0.

[4] 李萍,肖江琴,江静云.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培训模式用于ICU专科护士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9):829-830.

[5] 岳红记.浅论发散式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6(31):69-71.

篇5:重症医学科护士培训计划

(一)护师培训计划

1、培训计划

1)掌握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2)掌握常见危重症的监测与护理。3)掌握危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监测。

4)掌握危重症监护常见的监护技术和护理操作技术。5)掌握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护理。

6)掌握中医护理常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

2、培训内容 1)、影响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危重症患者的用药特点及其监护原则,危重症患者常见及其监测要点。

2)脑出血病人、危重患者镇静镇痛的管理,器官功能不全病人的监测与护理。3)危重症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特点和护理,危重症患者常见感染的监测护理,ICU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评估和控制。

4)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电除颤、呼吸机应用、心肺复苏、心电监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腰大池引流的护理,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5)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特点、营养护理模式、肠内.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6)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医辨证施护。

3、考核办法:

1)每季度考试专科护理知识、三基知识。

2)考核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一季度(中心吸痰、穴位按摩)、二季度(呼吸机应用、皮下注射)、三季度(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穴位贴敷)、四季度(心肺复苏、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二)护士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掌握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2)掌握常见危重症的监测与护理。

3)掌握危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ICU护理中常见的法律、伦理问题。4)掌握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护理。

5)掌握危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及其护理要点。

6)掌握重症监护常见仪器设备的应用及管理、监护技术和护理操作技术。7)掌握中医护理常规、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

2、培训内容:

1)影响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危重症患者的用药特点及其监护原则,危重症患者常见及其监测要点。

2)休克病人、ARDS病人、气管功能不全病人的监测与护理。

3)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电除颤、口腔护理、吸痰、呼吸机应用、心肺复苏、心电监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腰大池引流的护理,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

4)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特点、营养护理模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肠外营 养的应用及护理。

5)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心理评估、心理护理干预、ICU护理中常见的法律、伦理问题。

6)危重症患者疼痛评估、处理与护理。

7)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技术操作规程及中医辨证施护。

3、考核办法:

1)每季度考试专科护理知识、三基知识。

2)考核专科护理技术操作:一季度(中心吸痰、穴位按摩)、二季度(呼吸机应用、皮下注射)、三季度(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穴位贴敷)、四季度(心肺复苏、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三)助理护士培训计划

1、培训目标:

1)掌握危重症患者用药的监测与护理。2)掌握常见危重症的监测与护理。

3)掌握重症监护常见仪器设备的应用及管理、监护技术和护理操作技术。4)掌握危重病人的皮肤保护、血管保护。5)熟悉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6)掌握中医护理常规及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2、培训内容:

1)影响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危重症患者的用药特点及其监护原则,危重症患者常见及其监测要点。

2)休克病人、ARDS病人、气管功能不全病人的监测与护理。

3)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特点、营养护理模式、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4)危重病人的皮肤保护、血管保护。5)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

3、考核办法:

1)每季度考试专科护理知识、三基知识。

篇6:重症医学科3-5年护士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1、熟练掌握重症医学科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能执行危重症病人的监护。

2、全面掌握各项专业护理工作及专科知识,善于发现所监护病人的护理问题。

3、针对专科病人心理特点,掌握与病人沟通技巧,实施整体护理。

4、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进展,掌握血液净化技术。

5、配合科研工作,撰写护理文章。

6、能够承担领班任务。

二、实施措施:

1、参与本专业、新理论的学习,并在高年资护士的指导下学习新业务。

2、参与学术讲座,了解护理新业务的发展和新理论内容。

3、积极参加护理部组织的护理查房、护理讲座,参与科室内的护理查房、护理讲座。

4、承担科内新护士的培训及讲课任务,通过床旁教学、护理查房、各种业务活动、病例讨论等方法,加强专科理论、专业技术的培训。

5、能够独立的对危重病人监护,杜绝护理差错事故、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完成血液净化治疗,能够处理各种监护仪器的报警。

6、科室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和成人高考等更高级别的自修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7、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一篇。

8、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领班负责制,领班护士必须由理论知识扎实和技术过硬的护士担任,护士长对在ICU工作满3年的护士进行培养、考核、科室内投票2∕3通过者方可从事领班工作。

9、选派优秀护士参加院外学习班及学术交流会。

篇7:重症医学概述

(一)ICU的组成

ICU现有以下3个主体部分构成:(1)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ICU成立之初,缺乏对危重患者各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改变及相互影响的深刻认识,初期ICU常附属于各专科或专业,没有ICU专职医师,当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多种问题时,常由相关专科的医师分别处置,不可否认,每一位参与治疗的临床专科医师都有救治其专科患者的经验,但面对多个脏器损害时,任何一个专科的专家都难免力不从心,而各科间的治疗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经过系统的、专门培训的有能力对多器官功能进行延续的支持性治疗的ICU专职医师(Intensivist)应运而生,具有对多个器官或系统功能进行紧急或延续性支持治疗的能力,能够随时应召并互相协调,这是ICU发挥其加强医疗职能的关键。(2)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监测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轻便新型的呼吸机相继推出,心电监护和循环压力监测技术不断完善,并研制出如Swan-Ganz导管等适用于患者床边的设备,其他的传感器及电子技术也不断发展并用于临床,具有动态、定量监测患者生理功能及捕捉瞬间变化的能力,并能够反馈于治疗。(3)正确的学术思想和准确的高技术治疗措施:必须在正确的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高技术的监测治疗手段对危重患者的重要生命器官进行有效的加强治疗。

(二)ICU医疗管理模式

目前,中国医院ICU的管理模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由内科医师管理;二是由外科医师管理;三是由急诊科医师管理;四是由麻醉科医师管理;五是由多科医师协同管理的五种管理模式,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还需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实践中提炼。组织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专科ICU,一般由各临床二级学科组建的以收治本科危重病人的ICU;一种是部分综合ICU,在一级临床学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另一种是综合ICU,收治全院危重病人。专科ICU和部分综合ICU的管理模式容易明确,产生归属争议的多为综合性ICU。具体表现形式为:

(1)全开放式:即每位患者的ICU治疗均由原专科或各专业的医师各自负责,重大医疗决定、医嘱和医疗技术操作均由原专科的医师负责实施,医院整个医疗系统的人员都能 够在不同程度上积极参与ICU的工作,但ICU以护理人员为主体,根据专科医师的要求进行工作。ICU医师多为兼职,无全职ICU医师。收住病人相对来说不加控制,每个病人有个专业的主管医师负责管理,ICU科主任并不过问或很少过问每个病人的处理和治疗。ICU的具体事务(监护情况、医疗质量、医护教学、设备采购),科主任参与性不强。

(2)半开放式:患者的医疗措施由ICU医师和原专科医师共同管理,但根据主体不同,往往可分为以ICU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以专科医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谁是管理主体,谁就在医嘱、医疗操作和管理上占主导地位。该模式的优点是可发挥原专科医师的专业优势,同时又可以发挥ICU医师在危重病监测和治疗方面的专长,两者相互配合,使危重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服务。在我国已建立ICU的医院中,也多采取这种半开放模式。半开放型所有危重病人入住ICU,须经ICU科主任或值班人员同意。但患者的处理和治疗仍有相应专业的主管医师负责,ICU科主任很少参与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治疗。

(3)封闭式:患者的医疗活动完全由ICU医师负责。专科问题由ICU医师邀请专科医师查房或会诊,进行协调解决。该模式的优点是危重患者的医疗责任明确,ICU能够充分发挥其监测和治疗的优势。但是该模式对ICU医师的专业要求较高,而且要求ICU医师能够积极与专科医师协调,及时处理专科情况。封闭式的ICU医疗管理模式是目前被欧美及港澳地区ICU最常采用的一种模式。封闭型危重病人的收住、转入或转出,必须经ICU主任或值班人员的同意,收住ICU后,由ICU医护人员直接诊治,并对患者的治疗负完全责任,在ICU科主任的指导下,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处理。

(三)ICU的功能(监护是手段,治疗是目的)

(1)危重病人集中收住于ICU内,便于监护和观察病情变化。(2)集中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法及一流的护理。

▲ ICU的医生和护士均须接受严格的特殊的训练,对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ICU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 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地点和设备,组成了一个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三、综合性ICU概述与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是使各临床专科更加系统化、专一化。这种发展状况使得那些患有多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就诊时,复杂的多专科问题使得专科医生感到收治的困惑,甚至延误治疗。同时,一些危重患者在救治时,需要一些普通病房所不具备的特殊的多系统功能状况的监护设备及专职的经过特殊培训的急救人员,而且,全力以赴的救治工作使医护人员在精力上、体力上不能再顾及其他患者,ICU由此应运而生。

ICU为英文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译为重症监护病房。是现代化医院内的一种特殊组织机构,是医院现代化的崭新标志。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所现代化医院医疗急救水平的重要标准。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性质的医院,可设置不同数量的ICU床位数。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医院病床总数的1~2%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ICU内配备有带中央显示器的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便携式血氧仪、亚低温治疗仪、除颤仪、麻醉机、心电图机、微量注射泵、输液泵、营养输注泵、床边血糖仪、纤维支气管镜、血气分析仪、震动排痰仪、床边X光摄片机、B超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一批。以及中央空调,层流洁净、消毒系统、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先进设施。ICU病房有三重保障供电系统,保证设备不间断正常运行。能进行T、P、R、BP、SPO2等多生理参数的无创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有创颅内压监测等。

ICU病室收治什么样的病种、来源及其管理等,是危重病医学领域中一个尚有争议的问题,尚需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而所有需要监测及脏器功能支持设备、随时有危及生命可能的病人均为ICU收治对象。主要包括:(1)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病人(尤其是术前有合并症如冠心病、呼吸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或术中经过不平稳、出血量大、有一过性缺血缺氧性损害或生理扰乱大者);(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者;(3)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病人;(4)心肺脑复苏(CPCR)后的病人;(5)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者;(6)急性心肌梗塞;(7)各种严重休克;(8)严重复合伤、多发伤;(9)急性药物、毒物中毒,虫蛇咬伤者;(10)淹溺、中暑、电击伤者;(11)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者;(12)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病人;(13)器官移植病人;(14)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的急性衰竭病人等。但精神病、急性传染病、脑死亡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疾病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等,则不属于ICU的收治范围。

危重病学从简单的监测与护理到当今发展为较系统的危重病医学理论,一系列先进的监测手段和救治技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努力。危重病医学的贡献在于,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生命支持手段,使许多过去已无法救治的危重患者得以存活或延长其生存时间,而ICU的建立和发展是现代医学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现就综合性封闭型ICU管理模式提出下述看法,以供参考:

(一)综合性ICU的性质

综合性ICU多为多学科相关性ICU,有别于单一的专科性ICU,既是急救工作的重要枢纽,也是危重病医学的研究与教学中心;通常当病人的危重阶段过后再转回原专科病房继续治疗,因此它只是危重病人的中转站,不是独立的临床科室,应是麻醉科统一管理下的一个机构,在中国医学院校教案中重症监测治疗学也作为麻醉学的一部分.(二)综合性ICU的功能

(1)严重心、肺和肾功能衰竭、创伤和其他各种严重有生命威胁的患者均集中于ICU,便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监护。

(2)应用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和生命支持疗法,例如:复苏除颤、体内心脏起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心导管、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等。

(3)ICU的医师和护士均受过特殊的训练,对严重疾病的紧急处理有特定的技术。

(4)ICU具有生命支持的环境,包括床旁监护、生命支持设备和机械通气机等,组成了一个特异的生理功能单元。

(三)综合性ICU的任务

综合性ICU可收治60%左右术后病人,同时收治一些严重创伤、休克、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凝血机制障碍及心肺复苏后的病人。其任务是担任以监测为手段,治疗为目的的工作。使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达到90%以上。它集中多个临床科室的会诊意见,并经过经验丰富的医师和护士执行,由于危重病人的复杂性,往往一个专业的医师无法精通或完成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需要诸多专业医师的协助.因此,综合性ICU需要多科室,多专业的医生密切合作,共同管理与治疗才能有效的提高诊疗水平。

篇8:重症医学培训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按学员学号单双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两组的年龄、性别分布和学历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试验组和对照组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刘大为主编的《重症医学》,其他教学资料、教学准备和教学运行统一按照医院有关制度进行。两组学员均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副高以上同一组教师授课,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基本遵循“案例下发→问题提出→查阅资料→小组讨论→问题再提出→查阅资料→班级交流与讨论→总结反馈”的周期进行,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试验组采用CBL 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载体,以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治为线索,结合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确定和预后分析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病例设问-讲授点拨-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法。然后以病例为基础开展课堂讨论,教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1.3 教学效果评价 对两组学生分别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书面理论测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估。操作考核包括模拟患者进行心电循环监测、气管插管、徒手心肺复苏、中心静脉置管、床旁血滤及呼吸机应用等常见技术操作,制定统一的评分规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座谈,试验组学生均认为CBL教学法课堂气氛活跃,既系统地掌握了该学科的理论知识,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临床技能的积极性。而对照组学生普遍认为讲授内容与相关学科重复较多,重点不够突出,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沉闷,学习效率不高,课后还需另花时间深入理解学习内容。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对该课程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百分比分别为68% 和30%,不感兴趣仅占2%,而对照组该三项的百分比依次为60%、13%和27%。认为该方法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高有明显帮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和84%。采用相同方式和难度的理论考试和实验技能考核,满分 100分,试验组与对照组理论分、实践技能分、课堂参与分、总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重症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重症医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跨专业、跨学科的新兴学科,涵盖了重症医疗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肠内肠外营养等生命支持技术以及心电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等监测技术和理论。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重症医学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生理、病理等多门学科,知识点散且临床病例复杂多变。住院医生最初接触时都会感到很有难度,主要表现为不能将各专科的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养成缜密的临床思维。面对真正的患者,学生常束手无策。因此,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远不能满足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需要[2]。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3],CBL教学模式则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PBL与CBL都是讨论式教学,但两者的教学思路存在差异[4],PBL强调学生自我引导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能更适合那些习惯自学或者初学者以及专业化比较强的学科。CBL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具体充分的案例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症医学由于综合性较强,作为专家学者的教师很清楚题目完成过程中需要哪些知识支撑,学生从教师所给的案例中能十分容易地获得了大量信息,进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以致用。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5]。

重症医学的实际病例较为复杂,学生初次接触真实病例往往会无从下手。本研究通过每周定期组织 CBL 教学和讨论,通过制备幻灯演示,现场阅读 CT、MRI、X光片、心电监测等辅助检查资料,对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策略、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讨论,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提高了学生分析病情的能力。

实践表明,运用新教学模式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怎样构建高水平的病例和问题。如何实现用于临床环境的知识的组织、有效的临床推理过程的发展、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动力的增加这些教育目标[6],以及CBL 课程在教学资源、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拓展都需要进一步的改进,才能更好地促进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适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的重症医学教学方法。方法 在2010年5月—2012年5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分别进行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CBL教学法以典型病例为载体,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病例设问-讲授点拨-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法。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基本遵循“案例下发→问题提出→查阅资料→小组讨论→问题再提出→查阅资料→班级交流与讨论→总结反馈”的周期进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对该课程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百分比分别为68%和30%,不感兴趣仅占2%,而对照组该三项的百分比依次为60%、13%和27%。认为该方法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提高有明显帮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和84%。试验组与对照组理论分、实践技能分、课堂参与分、总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使用CBL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方法,重症医学,培训

参考文献

[1]任添华,胜彦婷,于东明.急诊医学教育模式的探讨[J].首都医药,2008,15(20):17.

[2]许永华,赵良,林兆奋.危重病急救医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8(10):114-115.

[3] Shi PL,Min NY,Yen RL,et al.A study on the personal traits andknowledge base of Taiwanese medical students following problem-basedlearning instructions[J].Annals Academy of Medicine,2007,36(9):743-750.

[4] Butler R,Inman D,Lobb D.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he medi-cal school:another case of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J].Adv Phys-iol Educ,2005,29(4):194-196.

[5] Srinivasan M,Wilkes M,Stevenson F,et al.Compar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with case-based learning:effects of a major curricularshift at two institutions[J].Academic Medicine,2007,82(1):74-82.

上一篇:三十年后的地球作文下一篇:急诊科医生三基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