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学生个人专著换图书的设想

2024-05-08

工作计划--学生个人专著换图书的设想(精选2篇)

篇1:工作计划--学生个人专著换图书的设想

学生图书馆馆长工作设想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是来自理电学院通信工程的刘泽邦,现在我来陈述一下我对学生图书馆馆长的工作设想。

我认为这份工作的工作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重点是协助图书馆馆长来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第二个重点就是在学校同学与图书馆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第三个重点是对图书馆的宣传推广。就这三个重点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是日常管理方面,若当选了学生馆长我会充分行使我的权利与义务。我会认真观察和学习图书馆的各种管理工作,努力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将之提出进而解决。由于我本人在班级担任班长,所以对人员管理和工作分配等事务比较熟悉,我会观察工作人员的性格脾气来分配他们的工作。同时行使好我的监督权,来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审核他们的工作质量与成果,努力做到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对于管理图书馆的各个组织等方面,我会发挥我的作用,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并在平时积极开动脑筋考虑有关活动的相关事宜,争取做到发起的活动不落俗套,对同学们有足够的吸引力!

其次是在同学与图书馆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我认为这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首先我会与校内其他组织、社团保持经常的联系,争取与各组织的领导人员相识乃至相熟,这样能够更好的开展各项读书活动。如果我当选了学生馆长,每个月将在班级和学院等圈子里收集各种有利于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各项建议,避免了由于年龄与距离导致学生有意见和好的建议无法得到响应,进而更好的协助进行阅读推广活动。

最后一方面是我校图书馆在网络平台的传播,我发现我校图书馆的微博账号只有112个用户关注,4446个粉丝,这在我看来是比较少的。我认为在现在大学校园中,网络平台对于各个组织机构的传播推广非常重要。因此,若当选了学生馆长,我努力在图书馆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上下功夫,努力宣传、推广我们图书馆。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接触图书馆,起到增加同学们阅读的兴趣,读书的热情。

以上就是我对学生图书馆馆长的工作的一些设想和看法,希望各位老师看过之后,能够认真考虑一下,给我一个实现上述想法的一个机会!

理电学院通信工程二班

刘泽邦

篇2:工作计划--学生个人专著换图书的设想

1 业务基础建设

1.1 搞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即藏书建设。文献信息建设是图书馆工作的基础, 出发点, 没有藏书, 图书馆的其他工作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就谈不上为读者服务。在当今出版物剧增、信息载体类型庞杂的环境下, 要以有限的资金, 购置所需文献资料, 搞好文献信息建设, 首先要设置合理科学的藏书结构。设置藏书结构的依据, 要根据图书馆的类型, 任务;读者的类型及需求类型;出版物的类型;本馆的设备, 经费等等。

1.2 强化规范化管理

一个中小型新型图书馆拥有宏伟的建筑, 丰富的藏书, 先进的设备, 经典和高素质的员工, 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机组织成一个高效的运行体系,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全靠规范化管理这条纽带: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资源, 规范行为, 解决矛盾, 提高效率。通过科学、理性、量化的手段和方法, 建立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 为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提供-个制度环境。根据各馆实际科学地确定规章制度, 书目索引编制, 文献信息资源地开发, 数据库建立等, 并按照国家准统一制定, 为馆际合作, 计算机联网创造条件。

1.3 人才建设

中小型图书馆队伍建设除了吸引、引进优秀人才, 强化职业意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外, 还需要一个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笔者感到目前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因为馆员实际利益的需要与驱动, 有向唯职称化发展的倾向, 而图书馆评估指标又从某种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的职称重在考, 有些馆员为了得到职称, 不从工作是第一需要出发, 单纯地追求英语过关, 论文发表、获奖及出书。而图书馆为了达到评估指标的最高值, 整体上又需要职称的高数量, 但考下职称的馆员, 未必就是在实际工作中业绩好的同志。评估分值的需要, 从某种程度上已使考评分开形同虚设。

2 加速图书馆现代化建设

以计算机为主体的高新技术日益渗透到图书馆工作的方方面面, 成为图书馆工作现代化的约束标志及重要技术手段, 加大高新技术投入, 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技术构成, 是现代建设之本。网络化, 数字化的图书馆, 是以高新技术来支持的馆与馆之间互联、互通、互动、共享的信息资源体系, 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要根据各新建馆的规模, 经费, 技术力量和用户需求制定出规划和计划。在搞好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实现业务管理自动化, 在实现了业务管理自动化和具备了较强能力的网络平台的基础上, 在进行文献资源数字化。具体应从以下几项重点工作入手:

2.1 抓好特色数据库建设

建库前必须根据国家有关文献著录和标引的原则确立统一的著录标淮, 标引方式, 机读格式和规范控制, 一定严格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以强化特色文献信息的通用性。各类特色数据库实现网络化, 既方便读者, 提高文献利用率也提高了图书馆的竞争力。

2.2 开展信息增值服务

以本馆特色为主要内容, 在重视对相关信息市场研究的基础上, 掌握用户需求, 按客户要求, 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和网上相关资源, 对信息进行深加工, 开发出与本馆特色相关的信息产品, 并通过网络将这些信息产品商品化。

2.3 信息源查询服务

将网上大量、分散、无序的相关信息源重新组织整序编制索引之索引, 为读者和用户当好网络导航员, 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费用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模式可分为馆藏资源和网上资源两部分。网上资源是通过信息网络联结各地区、全国, 甚至于全球的信息资源, 以达到资源共享。由于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改变, 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转变为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中心, 它的主要任务将是联结各类资源, 帮助用户收集、分析、利用它们。

3 坚持特色办馆

3.1 把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作为特色馆藏建设的长远目标

一个新建馆, 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 很快就会淹没在一大批老馆、旧馆中, 没有发展前途。特色藏书最能体现一个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把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纳入正规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 应成立专门机构, 专人负责, 保证经费, 齐全收集。根据本地区特点和发展需要确定收藏范围.目标明确, 有计划、有系统地收集并长期积累, 才能形成有个性、有规模的地方文献体系。地方文献地收集途径和方式很多, 一般是采取呈缴文制为主, 其他方式结合。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地市级馆藏文献的重点, 其深度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很大。

3.2 设立专题库

也叫特藏馆。专题库的设立要有钧对件、实用性, 以社会需求为向导, 以特色资源为优势, 突出某一学科的藏书并尽可能收集得完整、系统。

4 把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建成区域文献服务中心, 构筑本地区文献保障体系

按照国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标淮, 负责制定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 以新建地市馆为龙头、指导下属各区县、村镇、社区馆开展业务工作, 学术研究活动, 在区域内实现合理布局, 均衡配置, 实行一体化发展战略, 实现图书馆市 (地) 、区 (县) 、镇、乡 (社区) 分布网络化, 即把借阅功能为主的小型馆均衡分布在街道杜区, 乡村, 把图书馆办到群众身边去, 使读书活动成为社区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提高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服务水平。还可由市级馆牵头, 联合区域内各大专院校、科研所、情报所, 充分发挥各系统、各专业领域图书馆、情报所的学科优势, 形成市级文献信息服务平台。鼓励非公共系统的图书馆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 向社会开放, 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

笔者认为, 首先政府、社会及图书馆自身要充分认识到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要将其提高到“图书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高度来认识。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与政策研究力度, 要提高图书馆员工的待遇, 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从事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者要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 要进一步强化职业意识, 提高职业技能, 要看到图书馆的发展前景, 要将自身的发展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上一篇:庆祝建党85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主持词 党建党委下一篇:拓展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