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2024-05-09

赵州桥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共8篇)

篇1:赵州桥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赵州桥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赵州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

3、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了解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大家要珍惜爱护它。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受赵州桥的神奇美丽,夸赵州桥。教学准备:课件 歌曲《小放牛》 教学方法:读议法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

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指名试读。b评价促读。c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

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

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

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师:正因为赵州桥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所以我国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了一部法律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来保护我国的一些历史遗产,像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赵州桥,还有万里长城等这些历史遗产都会受到这部法律的保护。

五、课后安排,宣布下课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3.搜集赵州桥的其它资料。

篇2:赵州桥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了《赵州桥》这篇课文的前两节,请同学们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桥的?

生:作者是从赵州桥的长、宽和桥的结构来介绍桥的。赵州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

生:作者是从赵州桥的设计是世界建桥史上一个伟大的创举来介绍桥的。因为这么长的桥没有桥墩,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小桥洞。这种设计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

〔复习不是机械的简单的重复知识,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运用文字投影片进行口头练习

(1)赵州桥全部用()砌成,下面()桥墩,()一个拱形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减轻了(),(),又减轻了(),()。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运用电教媒体,有利于全体学生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个填空内容,我们把“既减轻了”后面的内容和“又减轻了”后面的内容位置交换一下(用投影复片将上述两部分内容的位置交换一下)再读一读,想一想:意思变化了没有?

生:意思没有变,说明既„„又„„这两部分内容不分先后,先说哪一部分内容都可以。

〔使学生通过读的练习,从语言的实践中来体会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没有讲语法术语。在复习中渗透新知识。这里很巧妙地运用投影复片将“既„„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恰到好处。〕

二、继续讲读课文

师:赵州桥的这种设计是一个创举,这是桥的内在体现坚固。请大家读一读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

师:请大家默读这一节,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生:整个一节是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师: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映出单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想象出图案中龙的自在的情景。)

生: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映出单片让学生欣赏并根据画面和文中的句子所描绘的内容,同桌进行演示,体会图案中龙的神态。)

生: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映出单片让学生观察,讨论“戏”字的含义。)〔运用画面形象、生动的投影片,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结合文中有关句子,提出想象和演示要求,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训练,体现了教师备课的精细。〕 师:请同学看这一段内容。

(映出文字投影片,省略号中的内容为活动的薄膜复片。)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所有的龙„„。

师: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生:这里的冒号是起了提出下文的作用。

生:冒号后面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和所有的龙都属于精美的图案。

师:说得很好!再请同学看课文中有的„„有的„„还有的„„后面是什么标点?这些标点说明什么?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边看投影边朗读。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教师利用复片,翻出描绘龙的句子让学生朗读。)

〔结合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既使学生了解赵州桥外表的建筑美,又使学生懂得在书面表达中如何正确使用标点。〕

师: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 生: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

师:请大家齐读这一小节,看看这一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齐读)生:是按照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

〔在学生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文章结构教学,着眼于培养能力。〕

师: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 生:这是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生:这是在赞美我国历史遗产。因为这座桥是建筑在隋朝,离开今天已有1300多年了。这样古老的大桥,当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教师在学生了解了桥的坚固、美观的前提下,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写桥的美观和坚固?”从而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也赞美了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样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体现了加强德育,渗透思想教育的做法,是可取的。〕

(在本课结束前,教师播放了《赵州桥》的录像片。播放前,教师还提示同学在观片中注意哪些内容课文中已经写到了,哪些内容文中还没写到,要看得更仔细。特别要认真听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点评:

吴爱光老师积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严格要求自己,认真钻研教材,能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出发,认真备课。擅长于运用电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努力使教学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课教学特点:

一、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取得显著效果

吴老师根据《赵州桥》这篇课文的特点,确定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是第二、三节。因此,在第二节教学设计中两次运用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突出了这座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接着在理解第三节时,又运用投影片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些较难理解的句子,通过一幅幅单片的放映,使学生深刻领会赵州桥栏板图案之精美。

二、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使阅读和练习紧密结合起来,加强了操作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落实了教学要求。

如吴老师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并贯穿在教学始终。“读”的形式多样化,有朗读、默读等,每次读都有明确要求。如通过读文字投影片,主要使学生从语言的实践中理解“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并以同样的方法,通过文字投影片朗读第三节中有关精美图案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分号的用处。

三、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在本课结束前,吴老师播放《赵州桥》的录像片,以加深印象,并提示学生注意录像片中的解说词,进一步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生通过教学,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受到了教育与感染。

篇3:《赵州桥》课堂实录(一)

师:这节课, 我们一起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请大家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

师:读得好听!下面开始我们的课堂活动。这节课, 我们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句子。

师:首先, 在“句子”里面认字识词。大家看屏幕。 (出示) 每一位同学都自由自在地、大声地朗读, 开始啦!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有一座世界闻名 (知名、有名) 的石拱桥, 叫安济桥, 又叫赵州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 横跨 (跨越) 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这种设计, 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前所未有的举动) 。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 (盘旋着绕在一起) 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 (回头) 遥望……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才华、能力) ,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 。

生: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有一座世界闻名 (知名、有名) 的石拱桥……

师:好!就像这样读起来、说起来。

(生认真地读与说)

师:现在专门读词的解释:闻名:知名。好, 各自读起来。

(生读词语的解释)

【赏评: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既快速, 又高效。】

师:好的, 你们知道了怎样在句子里理解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有趣的活动:补充一个句子。看课文第2自然段。我读第一句话, 请你们把第一句话用横线画下来, 然后就接着往下读。

师:赵州桥非常雄伟——— (生接读第2自然段)

师:我们再来读第3自然段, 还按这种方式读。

师: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 (生接读第3自然段)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你们也要先把它画下来。赵州桥——— (生接读: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好!大家猜一猜, 老师为什么让你们把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的一个句子画下来?

【赏评:此处, 教师巧设问题, 牵动了学生对于中心句的品析, 学生会由此对第一句与全段内容的关系进行深刻分析, 从而明白不仅要从概括的角度理解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还需要理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 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可以说, 这是阅读分析训练, 也是思维训练。】

师:有人猜到了吗?这位同学, 你来猜一猜。

生1:我觉得第一个句子是这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师:说得多好啊!

生2:第一句说明了赵州桥的特点。

师:用一个句子就把赵州桥某一个方面的特点说得很清楚了。真好!

生3:这两段的第一句形容了赵州桥的———

师:特点?

生3:不是特点, 是赵州桥的样子。

师:呵呵, “特点”比“样子”好听点。这位同学很有自己的见解。

师:第一句话表现了赵州桥的雄伟, 第二句话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老师为什么要你们画第一个句子?原来, 它们是很概括的句子。就像第一个同学提出来的, 它说明了一段话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把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和第4自然段一起读, 这篇文章的内容就基本上读出来了。我们来试一试。

生: (齐) 赵州桥非常雄伟。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但是, 还差一项内容:第1自然段还没说啊!现在就看你们的啦! (出示)

___。

赵州桥非常雄伟。

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根据第1自然段的内容, 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出来。要写一个内容很概括的句子。

(生写。两分钟后交流。)

生1:我要补充的句子是: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 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师:哦!你用的是课文的原话, 我是让你自己写。

生2:河北省有一座闻名的石拱桥。

师:这就是一个很概括的句子。

生3: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它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师:嗯!地点也出来了。这座桥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这是写它的什么啊?

生:时间。

师:时间很长, 年龄很大。用一个怎样的词来形容一下?它是古老的呢?还是年轻的呢?

生:古老的。

师:好!第1自然段写了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还写了赵州桥历史很悠久。所以, 这是一座世界闻名而又古老的桥。大家跟我一起说。

(生齐说)

师:你们看, 我们把这个句子填进去, 全文的意思不就出来了吗?把这个句子写在第1自然段的前面:赵州桥世界闻名, 十分古老。

(生写)

师:同学们还要做笔记, 写上一句话:这叫学会概括。也就是把一段话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表达出来, 这就叫作概括。

(生批注)

【赏评:此处, 教师设计了一个能牵动课文品析的活动:补充一个句子。从找中心句到写一个中心句, 难度有所加大, 但是同样牵动了学生的阅读活动和思维活动, 牵动了学生对全段文字的细致分析。这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 也是真正体现教师指导、训练学生学会阅读的过程。】

二、学会描述

师:我们继续。你们的任务又来了:续接一个句子。我说一句话, 你们要在后面继续说。我说:赵州桥的设计非常巧妙。你们要接着往下说怎样巧妙。看课本。

师: (巡视) 你要找到赵州桥设计巧妙的地方, 还要把它说出来。

师:下面我们再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活动。每一个人都自己跟自己说, 赵州桥的设计非常巧妙, 然后继续往下说如何巧妙。

(生练说后交流)

生1:赵州桥的设计非常巧妙, 也很坚固, 美观。

师:你没有说出“巧妙”在哪里。再请一位同学说。

生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的时候, 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 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 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 节省了石料。

师:对, 这个地方其实写的就是赵州桥的巧妙。但是, 你把这句话说得太长了一点。哪位同学还能把话说得短一点, 要把“巧妙”说出来。

生3: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的时候, 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多好啊!大家赶快把这句话画下来吧。

(生画句子)

【赏评:很显然, 从概括到具体, 学生已经在这个教学板块中把握住了描述的方法, 并且运用到对“巧妙”的理解上来。学生答问的流利, 分析的准确到位令人叹服。生生之间相互的补充, 无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是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得以实现的。】

师:现在请你们在“大桥洞顶上”这句话前面把“赵州桥的设计非常巧妙”写上去。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了。

(生写)

师:大家真用心啊!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读起来。 (出示)

赵州桥的设计非常巧妙。

这么长的桥, 全部用石头砌成, 下面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 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 河水从大桥洞流过, 发大水的时候, 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生读)

师:请同学们继续做笔记:这叫学会描述。就在刚才写这个句子的地方再写上这一句话, 你就学会了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描述一种事物了。

(生批注)

【赏评:具体可感的小结, 清晰简约。“这叫学会描述”与前面的“这叫学会概括”遥相呼应, 表现出美好的教学创意, 同样是引导有方的活动。】

三、学会积累

师:好的, 下面让你们轻松一下。读背一个写得很美的句子。 (出示句子:桥面两侧有石栏……) 开始吧!

【赏评:余老师“板块式”的教学思路, “活动充分、积累丰富”的教学理念在这一堂课中得以充分展现。而且, 这里不仅仅只是着眼于增加学生积累, 从教学技巧来看, 余老师在这里巧妙地调整了教学节奏, 变换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生边画, 边背。师巡视。)

师:好!你看, 这一句话描写的都是两条龙的图案, 用了“有的…… 有的……还 有的……”这一句式。这就好背了。

【赏评:此处的积累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 而是适时有效地进行背诵指导。】

(生背诵)

师:嗯!不错!再来一遍。

(生再背)

师:很好!课文中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真像活了一样。”课文中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这是把整个内容给概括了一下, 我们把这两个句子也加上去吧!开始背诵。

【赏评:看似不经意的点拨, 实则是培养学生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生: (背诵) 这座桥不但坚固, 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 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 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 前爪相互抵着, 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 真像活了一样。

师:了不起!再在这段话的旁边, 写上这样一句话———这叫学会积累!把最好的、最美的句段背下来。

(生批注)

【赏评:学生在背诵中再次感悟了语言, 体会了情感。教学的妙点仍然表现在这样的句子上:“这叫学会概括”“这叫学会描述”“这叫学会积累”。教学板块渐次推进、逐层深入。】

四、学会运用

师:最后一个任务:学用一个句子。 (出示) 读一读吧!

生: (读)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把“赵州桥”三个字换掉, 换成什么呢?

【赏评:匠心独运的读写结合形式, 看似简单地换掉三个字, 实际上是学生进行内化与拓展的过程。】

(生思考)

师:你悄悄地告诉我。

生1:安济桥。

师:对!安济桥就是赵州桥。还能换成什么呢?继续跟我说悄悄话。

生2:石拱桥。

……

师:跟我说悄悄话的有4位同学, 都说了石拱桥, 当然可以, 但我们不要桥, 换其他的。

生3:阿房宫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阿房宫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 所以这样说就有一点偏差, 但是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师:谁还来说说?

生4:长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师:对。伟大的事物, 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除了长城还有什么呀?

生5:天安门。

生6:故宫。

师:真聪明!读一读。

生:长城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故宫表现了……

颐和园表现了……

师:刚才有同学还说到天安门, 聪明啊!请同学们在最后一自然段后面写上几个字———这叫学会运用!

(生批注)

师:好的!同学们,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好多东西, 你们很努力, 很聪明。下课!

篇4:“蘑菇”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一)设计理念

“蘑菇”是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生物》第一册第四部分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在“蘑菇”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设计和实施探究“蘑菇的形态结构、蘑菇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调查“蘑菇的生长环境”、“蘑菇的种类”,以及根据课外观察到的现象分析“蘑菇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等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探讨、辩论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共同合作、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教师除在重点、难点之处稍加讲解、点拨外,主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为了让学生受到更好的人文教育,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认识自我,形成健康的人格。在教学中我结合实例、事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加工

本节重点围绕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形式、生殖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围绕“蘑菇的营养及经济价值”向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首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调查,收集有关蘑菇的种类、生活环境、营养成分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资料。同时,让学生亲自观察蘑菇的生长过程来了解蘑菇的生殖方式与营养方式。上课伊始,以《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为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像提出问题。通过展示实物——蘑菇,让学生探究蘑菇的形态结构。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蘑菇的发育过程。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我从网上收集有关资料适当介绍给学生。最后是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式的构建

“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是构建本节课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一起讨论,一起商量,以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在教学中大胆地重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使重组后的教学内容能更贴近生活、接近生活,使学生对知识能一目了然,让学生能切身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内涵。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本学科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的整合,同时通过蘑菇的生殖方式与蕨类植物的生殖方式的比较,通过真菌特征的归纳,实现了本学科前后知识的整合。另外,通过小组讨论达到了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的目的。通过播放歌曲及实物的展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发展。通过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最后,通过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达到了技能与方法的整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物观察蘑菇的形态结构,关注蘑菇的生长过程,了解蘑菇的生殖方式与营养方式。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蘑菇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关系。②通过设计和实施相关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技能。通过调查访谈与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与收集信息能力。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围绕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讨论、研究及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②在科学探究、社会调查及收集信息过程中,初步学会观察实验过程、收集信息、交流表述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②使学生了解蘑菇的经济价值,学习栽培蘑菇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学有所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③使学生了解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明白生物链的不可或缺,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④通过倡导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汲取不同意见,学会倾听、欣赏和感悟,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批判意识和自信自强的道德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

1.通过对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的探究,使学生掌握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使学生了解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蘑菇的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思想意识。

(六)教学难点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七)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实验观察法与实践活动法。

(八)教学设想

1.通过播放电视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展开想像与联想,提出探究的问题。通过课前布置有关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2.通过歌曲的欣赏及绘图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究情趣,进而达到与其他学科的整合。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共同参与的意识。4.通过网络信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5.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6.通过课前对蘑菇生长过程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手段

电视、多媒体、蘑菇、伞。

(十)教学内容

1.确立探究小组,进行参观访谈

将班级学生分成五组,每组8人左右。每组内选一个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组长。选不同层次的学生任组员。组织学生到蘑菇培养基地参观访谈。调查蘑菇的种类、生长过程,蘑菇生长需要的温度、湿度、环境、生长期等问题,并采集蘑菇标本。

2.教师准备有关教具

电视、蘑菇、多媒体课件、伞

(十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首先教师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导人新课。(歌中唱的小姑娘在采什么?)教师通过询问学生采蘑菇时的心情,到什么地方去采,采的蘑菇的种类、颜色、形状,蘑菇是单个生长还是成片生长,蘑菇的用途,吃蘑菇时的感觉,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好吃,怎样辨别有毒蘑菇等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对学生回答不足之处加以补充。

[设计说明:利用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本学科与音乐学科的整合。通过学生亲身感受,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一环扣一环地询问,使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想像,驱动学生积极主动

地构建知识。]

2.展示实物,播放多媒体,探究蘑菇的有关知识

教师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蘑菇,同时阅读书中有关内容。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蘑菇的形态结构(教师适时点拨)。教师出示伞,让学生就伞与蘑菇的形态进行比较。接着教师播放多媒体——蘑菇的形态结构并让学生画出蘑菇的形态结构图,同时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及时对学生作出评价。

教师让学生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敲打。让学生观察白纸上有什么,分组探究蘑菇的生殖方式及生长过程(多媒体播放菌褶及其切片,教师出示长成蘑菇的蘑菇菌)。让学生思考孢子生殖的特点。同时教师提问学生以前所学的哪种生物属于孢子生殖。这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再次目睹蘑菇的生长过程,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A.蘑菇生长过程中是否需要阳光?B.蘑菇不含叶绿素,那么蘑菇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通过对蘑菇营养方式的探究分析,使学生了解蘑菇对自然界的意义(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后教师再通过生态失衡的实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画蘑菇的形态结构图,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蘑菇形态结构的识记。教师利用实物的展示,实物投影仪的使用,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促使学生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中与前面所学知识相联系,达到本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

3.各组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与信息,教师加以调控

教师问学生现在是否能采到蘑菇,我们现在吃的蘑菇是哪来的,让学生汇报对蘑菇基地访谈的结果,各小组展示收集的资料与信息。

教师要阐明我国浙江省是世界上香菇培育最早的地方。香菇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而且能够增强人的抗病力,阻止人体癌细胞增殖。我国香菇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并大量出口国外。同时列举我乡九北村及我村都是香菇培育基地,为我乡创造了大量财富。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将来培育出更好的菌种,造福家乡,为国家创汇。

[设计说明:通过实例、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知识的意识。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归纳真菌的主要特征

根据上一节课及本节课所学的有关真菌的一些知识,让学生分组讨论真菌的特征。小组间进行竞赛,对表现好的组进行表扬。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合作。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知识的拓展、延伸与应用

本着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有所用,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原则,请同学们课下探究以下问题:

(1)雨天采收的蘑菇用什么方法晾晒最快?

(2)新鲜的蘑菇如何保鲜?

[设计说明: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使学生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变得鲜活,也只有让学生亲自实践,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培养学生学知识用知识的意识。]

6.根据体会感知探究学习的乐趣,教师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请学生通过课前的调查与访谈,并结合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积极评价,以激发学生今后参与探究活动的意识。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知到探究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二、板书

三、教学实景

师: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

生:(全体)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首儿童歌曲好不好?

生:(全体)好!

师: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生边看边欣赏歌曲。)

师:歌中的小姑娘在干什么?

生:采蘑菇。

师:小姑娘采的蘑菇用来干什么呢?

生1:到集市上换镰刀和棒棒糖。

师:欣赏过《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后,哪位同学能谈一下自己采蘑菇时的体验。

生2:听完《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歌曲后,我想到自己采蘑菇时的情景:满山遍野寻找蘑菇虽很累很辛苦,但当我看到一片片的蘑菇时,便将所有的辛苦与劳累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兴致勃勃地去采蘑菇。

师:同学们采的是什么蘑菇,在什么地方能采到蘑菇呢?

生3:我采的是松树蘑,在松树林里能采到。

生4:我采过榛蘑。在榛树林里或庄稼地里能采到。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尚志山里有哪些蘑菇吗?

生5:松树蘑、榛蘑、圆蘑、杨树蘑、灰蘑等等。

师:同学们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蘑菇吗?

生6:大概有几百种吧!

师:远比这要多,世界上的蘑菇有5000多种。

师:同学们采的蘑菇都用来干什么呢?

生:(全体)吃。

师:当同学们吃蘑菇时有什么感受呢?

生7:蘑菇很香,心里特别高兴。当我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采蘑菇时的所有辛苦劳累全都忘了。

师:同学们吃蘑菇时,喜欢吃蘑菇的什么部位?

生8:我喜欢吃蘑菇盖。

生9:我喜欢吃蘑菇柄。

生10:蘑菇柄蘑菇盖我都喜欢吃。

师:是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好吃?

生11:有的蘑菇有毒。

师:怎么识别有毒的蘑菇?

生12:有毒的蘑菇不生蛆。

生13:有毒的蘑菇颜色好看。

生14:有毒的蘑菇能使银器变色。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并不可取,世界上有毒的蘑菇有l00多种。我国就有80多种。关于毒蘑的识别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研究出来。所以同学们要根据当地百姓的生活经验来采摘蘑菇。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采蘑菇时的体验和吃蘑菇时的感受。你们想不想探究蘑菇的有关知识呀?

生:(全体)想!

师:同学们想探究有关蘑菇方面的哪些知识呢?

生15:我想探究蘑菇的形态结构。

生16:我想探究蘑菇的生殖方式。

生17:我想探究蘑菇的营养方式。

生18:我想探究蘑菇的形成过程。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真菌的一个种类——蘑菇的有关知识。(板书:真菌——蘑菇。)

师:请同学们把课前准备的蘑菇拿出来,同时把书翻到134页,根据书中有关内容,分组探究蘑菇的有关知识。(板书。)

(生分组探究蘑菇的有关知识,师巡视点拨。)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探究了蘑菇的有关知识,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探究结果。哪组探究了蘑菇的形态结构?请选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讲述。

生19:(手里拿着蘑菇到前面讲述)蘑菇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像一把张开的伞,是由菌盖和菌柄构

成,菌盖的下面是菌褶;蘑菇的地下部分叫菌丝。

师:她讲述得好不好?

生:(全体)好!(鼓掌。)

师:蘑菇的地上部分像不像这把张开的伞?(出示雨伞。)

生:(全体)像。

师:下面请同学们来绘制蘑菇的形态结构图。(生绘图,师巡视指导,选出好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让学生观看,同时对画得好的地方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指点。)

师:现在同学们已知道了蘑菇的形态结构。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吃蘑菇柄,有的同学说喜欢吃蘑菇盖,这种说法是否准确?

生12:不准确!

师:应该怎样说?

生12:应该说吃的是菌盖和菌柄。

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究,谁能说说蘑菇是哪种生殖方式?

生21:蘑菇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板书:孢子生殖。)

师:请同学们把成熟的蘑菇放在白纸上,轻轻敲打,边敲打边观察。(生边敲打蘑菇边进行观察。)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22:我们看到了一些褐色的粉末落下来。

师:这些粉末是什么物质?

生23:这些粉末是孢子。

师:孢子产生在蘑菇的什么部位?

生24:孢子是在蘑菇的菌褶里产生的。

师:(指多媒体中菌褶及其局部切片)这是蘑菇局部放大的图片,孢子就是在菌褶这个部位产生的。

师:当我们用脚去踩马粪包时,会有许多褐色的粉末飘出来。同学们知道褐色粉末是什么物质吗?

生25:粉末是孢子。

师:以前接触过哪些孢子生殖的生物?

生26:蕨类,放线菌、酵母菌、霉菌。

师:哪位同学知道孢子生殖的特点是什么?

生9:孢子生殖的特点是——孢子脱离母体后不经受精就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师:同学们答得很好。那么,孢子是怎样形成蘑菇的呢?

生17:孢子先形成菌丝,然后再形成子实体。(师用多媒体播放蘑菇的形成过程。生边看边叙述蘑菇的形成过程。)

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究,谁知道蘑菇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生10:蘑菇的营养方式是腐生。(板书:腐生。)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蘑菇营养方式来分析蘑菇对自然界的意义。

生3:因为蘑菇能分解自然界中的枯枝落叶,从中取得有机物,所以蘑菇对自然界起着物质循环作用。

师:现在我们要想采蘑菇已经很难了,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20:我们周围的森林大部分已经被人们砍伐掉了,自然界中已经很少有蘑菇生存的潮湿环境了,所以现在蘑菇已经很难采到了。为了能更多地吃到天然的蘑菇,我们应该保护好自然环境,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师:现在自然界已经采不到更多的蘑菇供人们食用,那么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大量蘑菇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6:是从食用菌基地培养出来的。

师:我乡就有许多食用菌基地,课前老师让你们到食用菌基地去调查访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板书:蘑菇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

生5:我们调查采访的是金针蘑基地,经过我们的调查知道金针蘑从培养到长成蘑菇需要很长的时间,大该需要3个月时间。

生23:我们在调查时,技术员告诉我们,金针蘑在生长时需要8~12℃。金针蘑不需要高温,不需要强光,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

生14:技术员对我们讲,他一次培养蘑菇菌8000袋,一袋创收5角钱,一年培养4~6次。一年创收一万元以上。

生16:我们经过调查访谈后,知道了食用菌种类很多,有香菇、木耳菌、猴头菌、榆黄蘑、滑菇等等;知道香菇不仅含有许多营养,还能增强人的抗病力,阻止人体癌细胞的繁殖。

生7:通过查资料我知道,我国的浙江省是世界上香菇培育最早的地方,我国香菇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出口国外,为国家创收了外汇。我乡九北村是香菇培养基地,为我乡创造了大量财富。

生23:在我们采访时,技术员告诉我们,长期在蘑菇基地工作,一定要带口罩,否则孢子经呼吸进入肺后可使人得蘑菇肺。

生12:在调查中,我们知道蘑菇的培养基是锯末子、米糠、粉碎的秸秆等易得物质,这些物资发酵后变成蘑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资。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调查访谈得非常详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后,我乡建立了许多食用菌培养基地,为我乡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给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保障。经调查和访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生17: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将来我要在家乡建立一个食用菌培养基地,培养更多更好的食用菌。

生19: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将来我想培养一个新的菌种,比香菇还有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家乡造福,为国家创收外汇。

生2:我有这样一个想法,我要好好学习,将来研究出检验毒蘑的方法。

师:希望同学们早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将来为家乡造福,为国家争光。

师:根据上节课探究真菌中的酵母菌、霉菌及本节课对蘑菇的探究,各小组讨论、总结真菌的特征。(板书:真菌的主要特征。各小组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真菌具有哪些特征?

生1:1.真菌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2.真菌的生殖是孢子生殖。3.真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正确。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学会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课后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雨天采收的蘑菇用什么方法晾晒最快?

2.新鲜的蘑菇如何保鲜?

师:根据同学们对实用菌基地的调查访谈及对蘑菇有关内容的探究,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

生1:通过对蘑菇基地的调查和访谈,使我们了解了食用菌的培养技术。知道了蘑菇的营养价值与经济价值。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到自己的观察能力、调查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探究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生2:通过对蘑菇的观察和探究,使我了解了蘑菇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了解了蘑菇的形成过程,知道了蘑菇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懂得了蘑菇对自然界物质循环的作用。

生7:通过本次活动,我更加意识到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本次活动同学们能主动参与、积极配合、相互合作,努力探究问题,调查访谈也很到位,希望同学们以后发扬本次活动的精神,本次活动到此结束。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作者单位:尚志市三阳中学)

篇5:《赵州桥》教学计划与实录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河北民歌,请听──(课件播放)这首歌里唱的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

2.板书:赵州桥(提醒学生注意“州”字三点的写法)。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知赵州桥

1.认读生字词语。

①自由汇报在预习中碰到的难读记的生字词。

②学生相互提醒读音,交流识字办法。

③教师相机点拨。

④去掉拼音,全班齐读词语。

⑤选词填空。选一个、两个或几个说说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2.自由试读课文,要求做到:①正确(不添、不漏、不改);②流利。

3.检查朗读。(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三、朗读感悟,品悟赵州桥

1.(播放赵州桥录像,屏幕定格“神桥”画面)人们称赵州桥是一座“神桥”,它究竟“神”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词句。

2.学生自由读文,圈点勾画。

3.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赵州桥的“神”。你从哪儿体会到赵州桥的“神”呢?(此环节根据学生的理解和体验,交流汇报随机展开)

重点感悟:

▲历史悠久。①学生读勾画的句子。②指导朗读:它像一位1300多岁的老爷爷,见到它你心情怎样?(板书:古老)

▲设计奇特。汇报第二自然段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赵州桥设计之雄伟、坚固,从而感受它的“神”。

①随机出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②自由读一读,说说赵州桥“神”在哪儿?

③学生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重点抓住“全部”、“没有桥墩”、“横跨”、“37米多宽”等重要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a 指名试读。 b 评价促读。 c 师生合作朗读。

▲图案美观。

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体会时,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图案栩栩如生的特点。①文中描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②从“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入手,启迪学生思考: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龙活了?(缠绕、抵、望、戏)③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④指导个性化朗读。你最喜欢哪一种图案?把它读出来。(在评读中加深学生的独特体验)⑤引导想象: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栏板上雕刻怎样的龙呢?

四、回归整体,夸夸赵州桥

赵州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它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学到这儿,你想怎么夸夸赵州桥呢?

五、布置作业,宣布下课

1.想一想“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篇6:《赵州桥》课堂教学课件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世界闻名”一词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赵州桥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它为什么能闻名于世呢?然后希望学生能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可是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学生对这个问题似乎无从下手。而我这时又不懂的怎样去引导,所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开始设置了这么难的问题给学生,导致后来学生都有点不愿意去思考了,也就造成整节课的沉闷气氛。后来的教学中,我仍然没有改变原来的教学设计,以老师的讲来进行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高了。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的这节课最失败的地方就在这里了。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想如果可以,我会重新设计教案:第一,不用“为什么赵州桥能闻名于世”作为第一个问题了,我会问“你觉得赵州桥是一座什么桥?在文中找一找依据。”这样学生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了。第二,在讲第二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通过画桥,检查学生是否了解了桥的设计特点,通过订正画,纠正了学生对课文错误的理解。第三,在理解写赵州桥美观的第三段时,让学生表演课文中讲的龙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词语,然后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能得到提高,课堂气氛就不会这么沉闷了。

又或者在教学时直接采用让学生来当导游的形式贯穿全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到课文中去获得信息,自己去学习、领悟其中的特点和优点。在自己质疑、思考的基础上,老师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展示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让学生在当导游介绍的时候能更好的找出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和设计的优点。但这样的教学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课堂的设计上要颇费一番心思,而且这样一来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更高了。这就势必要求老师不断给自己充电,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老师,来适应如今的课堂。

篇7:《散步》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执教:余映湖 评点:金琴 潘虹

时间:2012年12月5日 地点:辽宁大连市101中学

一、初读浅说

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散步》美文赏读。一起读一下。

(屏幕显示)

阅读赏析 能力训练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更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

师:读得好听。下面请调动你们的思绪,你们就要接着句子说话了,但不能与上面的内容重复。(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

生1:这里有两对母子。

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生2:这里有孝顺的儿子和慈祥的妈妈。师:这里有孝顺的大儿子和慈祥的老妈妈。生3:这里有背上的美好世界。

师:我背着我的妈妈,我的妻子背着我的儿子,我们一起向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生4:这里有大路和小路。

师:多好啊,我的儿子要走小路,我的妈妈要走大路,但是,奶奶终于说“还是走小路吧”„„

生5:这里有责任重大的一位父亲。

师:这里有责任重大的中年人,他是老妈妈的儿子,是小孩子的爸爸。多好啊。我们一起再来读:(屏幕显示)

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春意,亲情,孝敬,关爱,呵护,有温馨瞬间,还有中年人的责任感……

【评点】课始,教师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将学生自然引入课文的意境之中,并引导学生不重复地用同样的句式续说下去。如此巧妙地让学生再美感之中把握了文意。

二、再读品情

师:我最喜欢的就是四个字“温馨瞬间”,这篇文章就是由很多的温馨瞬间组成的。下面就要动笔了,我们来——“品情”。美味同学都要做这样一件事:(屏幕显示)

品 情

品析能力训练之一:写一句

话题:深情渗透在这一句„„

师:先给大家举例子。(屏幕显示)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师:此句话意味深长,不用“三代人散步”,而用这样的表述,表现处了浓浓的亲情,写好再说。好,开始思考,写作。(学生静读、写句3分钟)

师:好的,大家很会学习呀,“深情渗透在这一句„„”,请你来——

生1:“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意味深长,“慢慢地,稳稳地”两个叠词,写出了我和妻子的仔细,写出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感,他们尊老爱幼,生怕一个不注意,把身上的老年人和小孩子摔倒。

师:深情渗透在“慢慢地,稳稳地”两个短语中,分析得好。生2:我补充。“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的背上,师我的妈妈;“她”的背上,是我的儿子。儿子和妈妈加起来,就是这个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句话充满诗意的写法,写出了中年人的责任。

师:我很喜欢你刚才分析的“充满诗意的写法”。如果没有诗意,就会直接说“啊,我的担子多重啊”,但是作者说这是“整个世界”。多么神圣,多么庄严。

生3:“我说,‘走大路。’但是么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这句话意味深长。“我”说“走大路”体现了我的尊老,“母亲”说“走小路”体现了母亲的爱幼。这就突出了这家人的相互谦让而又深厚的感情。

师:分析得很周全。但我们还可以细化,“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母亲的手,我的妈妈的手,一定是温柔的,一定是带着慈爱的深情去摸摸他孙儿的小脑瓜,深情就渗透再这个地方。生4:我选的与其他两位同学一样,我可以给他们补充。“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还写出了母亲和儿子对“我”的重要性,写出了我尊老爱幼和对母亲的孝顺。

师:母亲的重要和孩子的重要占据我的心灵,这就是“整个世界”。

生5:“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体现了我对母亲身体格外的关注。“熬”字师不可缺少的,“熬”字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我对冬的离去、春的到来的急切心情,从侧面体现出我和母亲之间浓浓的亲情,从中也体现出了中华儿女关爱老人的传统美德,也再解释上文“我”为何执意要和母亲一起去散步。师:好!大家看这样一个地方:“春天总算来了”,欣慰啊,“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我”终于放心了,深情就渗透在这个地方。

生6:第六自然段,“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两代人都把希望和依靠寄托再中年人身上,“强壮”“高大”这两个词写出了这两代人更需要这个中年人,也写出了中年人的强壮和高大。师“这句话后面一句更有味道,“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同样写出了一份深情,也许再家里“我”就得听“她”的了,有味道吧?

生7:第二自然段“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段话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以来和信任之情,为下文我背母亲进行了铺垫。

师:我觉得这句话写了几十年的母子之情,“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多么有情味呀。

好,谢谢大家的欣赏,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屏幕显示)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相映成趣,情意浓浓。

(学生朗读)

师:请在课文上旁批四个字——相映成趣。(屏幕显示)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的儿子。’我们都笑了。‛这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温馨。

(学生朗读)

师:又要在旁批六个字——充满生活情趣。一家人在散步,一个小孩突然叫了一声,这就是美好,这就是温馨瞬间,所以说充满生活情趣。(屏幕显示)

‚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摸摸‛,慈爱的动作;‚变了主意‛,关爱的做法;‚还是走小路吧‛写出了‚我的母亲‛对孙子的深深疼爱。

(学生朗读)

师:观察这段话,每位同学在旁批六个字。哪六个字呢?找规律,找关键词。一起说——

生:慈爱,关爱,疼爱(学生旁批)

(屏幕显示)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写出了呵护,写出了温馨,写出了责任感。

(学生朗读)师:七个字的旁批。生:呵护,温馨,责任感。

【评点】课文品读能力训练之一:品情。教师以“深情渗透在这一句”的主问题设计引领起一次深入的品读活动,将学生的品析带到全篇文字的各个角落,去发现蕴含深情的细节。学生抓的都是意味深长,饱含亲情的句子,可谓“一语中的”。

三、深读赏景

师:我们刚才的学习活动师“品情”,我们继续——“赏景”。

(屏幕显示)

赏 景

品析能力训练之二:写一句 话题:景物描写的作用

师:请大家朗读。(屏幕显示,学生朗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书上的嫩芽也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好,再来读,这边的同学读第一层,那边的同学读第二层。先观察语段的结构;每个人心里都要有底。

生:(分层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书上的嫩芽也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为什么这是两层?

生:一层是写景的,还有一层是抒情的。

师:描述和议论。我告诉大家,在“这一切”前面画一条竖线,你就看得更清楚了。前面是描述,后面是议论抒情。好,大家再来写一句分析的话,就在这一段旁边,写“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真美好啊,它的作用是„„”这一段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在哪里,大家分析一下。

(学生静读、思考,写作2分钟)

师:好的,我先说几个字,大家把它记下来——穿插景物描写。有的文章在写故事的过程中,顺势写到景物上来,这就叫穿插景物描写。我们一起来欣赏穿插景物描写的作用吧,这是读懂这篇文章的最难的一个点。请开始说话。

生1:这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并且表达了作者对这里的景物喜欢的思想感情。师:“衬托”可以改成“渲染”,渲染了一种很轻快、很快乐的氛围,因为是在美丽的春天里。

生2:这一段还写出了一家人散步时的环境,可以看出环境很好,很适合散步。

师:用美好的环境来表达散步时心情的快乐,用美景写美情。生3:具有感染力地写出了初春的美,先用景物苗雪进行渲染,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勃勃,也同事烘托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想法都应该是向上的,都应该师富有生机的。

师:因为“我们”是再充满生命活力的春天里散步!生4: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写出了环境的优美,作者喜悦的心理,与上文“我的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相照应,为下文写一家人散步做了铺垫。

师:好,“照应”一词说得好。大家先看“照应”的第一步,“我们在田野散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就是照应。继续看“照应”,“春天总算来了”,“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又照应了。

生5:在描写景物的同事,写出了生命的焕发。

师:写生命力,用美好的春天,用对盎然的生命力的感受来表现我们在田野上散步的感受。

生6:这一段有两个作用,一是说明了上文“我让母亲出去走走”的理由。外面景色这么美,不仅让母亲锻炼锻炼身体,也看一下美景;二是为儿子要走小路做铺垫。

师:你又说到了美妙的地方。第一,表现了我的孝心,我让母亲享受春天。刚下你的第二句话很重要,又点出了“照应”,往后看,“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是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就和“美丽的田野”照应起来了。这篇文章神秘的地方,是有很多的“照应”啊。

谢谢大家的发言。老师小结一下,大家一起看屏幕。(屏幕显示)

这里洋溢着春的气息,这是散步的美妙的背景,新绿,嫩芽,冬水:写生命的复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新绿,嫩芽,活力:映衬着散步时一家人欢愉的心情。这里巧扣‚散步‛。这里照应这前后文。

师:这一段师暗写散步,是在写散步所见到的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大块小块的新绿,我们经过它们的旁边;树上的嫩芽密了,我们看到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我们也听到了。这其实就是再写散步,我继续告诉大家,这一段写了色彩之美,新绿,嫩芽;写了声音之美,“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还可以说,新绿是从视觉的角度去写的,“咕咕”是从听觉的角度去写的,多么有意思呀。这么小小的段落,有那么多丰富的语文知识在里边。

【评点】课文品读能力训练之二:赏景。着眼于精彩片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密了,田里的冬水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进行了立体式的品读欣赏。最重要的是,顺势讲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穿插及作用,实现了文法知识的自然渗透。

四、美读析意

师:谢谢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继续训练——“析意”。即品析某一地方的意味。

(屏幕显示)析 意

品析能力训练之三:再写一句

话题:这一段文字的意味在于……

师:读下面一段话。(屏幕显示,学生读)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有两个地方要读好。请大家把两个“蹲”字圈起来,要读得重一点,很神圣、很有责任感,很有爱心哪。“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第二个地方,六个字要读好——“慢慢地,稳稳地”,这六个字就是要读得慢慢地,稳稳地。还有一个字读得要抒情,要情调,“走得很仔细”,这个“很”字很有味道。还有四个字,要读得很有表现力——“整个世界”,要读成两个节奏,前响后轻,语重情长。(学生练习朗读全段文字)(学生练习朗读“整个世界”一句)师:“世界”两个字要拖长一点,要越读越轻。(学生再次深情地齐读这段文字)

师:读得好听。这个时候我们又要写一个句子了。对于这一段文字的意味,老师进行了品析。大家看--(屏幕显示)

意味在于担负责任。

师:请大家拿起笔,也写一个品析其意味的句子。(学生思考,写作)

师:我们来说吧,一个接一个地说。生1:意味在于尊老爱幼。生2:意味在于孝敬。生3:意味在于呵护。生4:意味在于中年人的责任。

生5:意味在于家庭和睦。生6:意味在于温馨和谐。生7:意味在于缕缕亲情。生8:意味在于敢于担当。

师:好啊,我们来看看老师的小结。(屏幕显示)意味在于担负责任。意味在于尊老爱幼。意味在于走向美好。意味在于一路同行。意味在于生命的传承。

意味在于作为中年人,母亲和儿子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意味在于升华了文章的意境。„„

师:这就是文学的表达,而不是口语的表达,是用诗的语言来说话。

(学生做笔记)

【评点】课文品读能力训练之三:析意。朗读训练与品析训练在这里融为一体。诗意朗读,角度细腻;诗意品析。情意盎然;又读又写,综合训练。思想情感的教育就这样地润物无声。

五、结课

师:在我们就要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次吟诵文中结尾这富有意味的一段话吧。(学生深情齐读,师生同吟)(屏幕显示)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来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谢谢大家,下课。

篇8:《蝉》课堂教学实录及评点

地点:四川双流中学

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余老师好。

师:谢谢。请坐。大家的声音好大;我马上想到《蝉》这篇课文里的一句话,“那么小,却那么响。”有没有啊?有吧?

生:有。

评:巧妙地引用文本对学生进行赞许,幽默风趣,缩短了师生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感情,顺势将学生引入课文,为课堂增添了美妙情趣。

教师出示课件。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蝉》这篇小小的美文。《蝉》选自——读。

生:《蝉》选自小思的《承教小记》。作者小思, 本名卢玮銮 , 香港作家。

师:哦,看看课文注释,“卢玮銮”,“金銮殿”的“銮”。好,咱们开始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一遍。

师:短文中,有微微的责备,有深深的感动,而且带着些许的怜悯和同情。

师:听老师朗读课文。

(师朗读一遍。)

师:很感动人呀。好,我们先来认读一下字词。“蝉鸣”——读。

出示课件:

〔蝉鸣〕蝉发出的声音。

〔零落〕凋谢;脱落 。

〔知知不休〕一直说个不停;喋喋不休。

〔收敛 (liǎn)〕收拢, 合拢。

〔响彻〕响透,形容声音十分洪亮。

〔聒聒 (guōguō)〕声音嘈杂 , 使人厌烦。

〔斜阳〕傍晚西斜的太阳。

〔宽恕(shù)〕宽容饶恕。恕 , 饶恕。

生读字词。

师:有三个词要着重地理解,它们都是很高雅的词,把它们旁批在课文上。“零落”,“收敛”,还有一个很美的词“斜阳”。“斜阳”表现出一种意境。

评:余老师的课,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绝少花架子。进入课文就是师生的朗读,深深地将学生带入文本,为后续的阅读训练活动作铺垫。词语积累训练,风格朴素,随文进行、随堂积累。

教师出示课件:教学创意:“句”

师:这节课,我们的活动的抓手是“句子”。

师:请大家开始第一个动作。

教师出示课件:概说一句,简介美文《蝉》。

师:《蝉》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呢?大家要动一动笔来写。

学生静思默想,动笔书写。

师:好。我们来概说课文。请你来。

生1:我认为本文在写一只聒噪不休的蝉。作者从蝉的聒噪中悟出了生命的意义:用自己的力把能做的事做得更好。

师:通过写蝉来表现一种对生活的感悟。这是感悟性的文章啊。

生2:我觉得这是一篇借物寄意的文章,借助蝉的生命力赞扬生命的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师:很好。借物抒情,借物说理。那么,这个“蝉”字前面,我们就可以加一个字,“咏”蝉,对不对?

生2:对。

师:吟咏事物,然后表现一个道理,这就叫“托物抒情”、“因物寄意”。

生3:我觉得这是一篇以蝉的生命历程来告诉人们要好好生活、珍惜生命的文章。

师:对,通过一件事或者通过一个物品来表达一个理,由物及理,由事物到道理。

生4:我觉得是通过朋友叙说蝉的一生而令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蕴含着它生命的意义。

师:好。大家把“朋友说”这三个字圈起来,这是这篇课文里面最巧妙的笔法,如果不用这三个字,作者很可能就要引用什么资料,那就会写得很繁琐。“朋友说”三个字,很轻巧地把蝉的生命历程给描述出来了。好,谢谢大家。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对课文的概说吧。

教师出示课件:

《蝉》是咏物抒情的哲理美文。

《蝉》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作者从烦蝉写到知蝉写到恕蝉,赞扬了蝉的生命的意义。

《蝉》告诉我们,生活不易,好好生活。

师:请大家做笔记。《蝉》是咏物抒情的哲理美文。所谓的道理在这里就是哲理。《蝉》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这一点是很难看出来的。“今年,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有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这是“抑”,然后扬起来,“那是蝉的生命的意义”。上面的四句话,把这篇课文各个方面的特点给概括出来了。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一板块:“概说一句”。此次活动有多方面的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可说,在动笔之中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的小结提炼精准,语言精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阅读文本的技能。

师:请大家开始第二个动作:笔记几句。

师:继续。再做笔记。我们刚才是“概说一句”,现在是“笔记几句”。

教师出示课件:笔记几句 增加知识积累

师:第一句话,什么叫哲理散文呢?蕴含着智慧,表达出深刻道理,让人警醒的优美散文叫哲理散文。第二句话,咏物抒情。这是通过描绘具体事物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写作手法。在小学里面你们已经学过《石灰吟》,它就是咏物抒情的。在小学里面,你们还学过《竹石》,它也是咏物抒情的。第三句话,先抑后扬,欲扬先抑。这八个字是一个意思,就是先抑后扬。准备从正面来说,却从反说开始,从而形成文中波澜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的正说,就是“啊,蝉,你小小的生命多么了不起呀。”这是正说。但作者不这样说。他先说这蝉很烦人,很讨厌,很吵人,然后听了朋友的一番话觉得蝉很了不得,于是感悟出了生活的道理。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这是咏物抒情文章的基本章法。什么是章法呢,就是思路,就是结构。你们把这十二个字领悟到了,那么这篇课文中的《贝壳》就不用老师教了,完全可以自学。

师: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引出事物“的部分标出来;把”描述事物”的部分标出来;把“顺势引申,点明道理”的地方标出来。然后请你们速读《贝壳》,用“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的思路分析方法去自读、分析《贝壳》这篇短文。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二板块:“笔记几句”。教师对课文蕴含的知识点进行了细致的解说,并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子,化解了教学的难点。并且由一课走向一类,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厚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

教师出示课件:背读几句 感受精妙手法

师:现在是我们的第三次学习活动。背读几句,其实是背读整篇文章。背读的目的是感受课文精妙的写作手法。

师:大家看课文,课文的精妙手法在哪里呢。就在“引出事物”,“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描述事物”,“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一直到“朋友说”都是描述事物;然后“顺势引申”,“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用五分钟的时间背吧,各自背起来。

生大声背读课文。

师:好吧,一起来背。“它就是”,背。

生大声背诵课文。

师:了不起。背得好。大家看,咏物抒情,先抑后扬,引出事物——描述事物——顺势引申,字词里面渗透着微微的责备,又有深深的感动,多美妙的美文《蝉》啊。

出示课件:最美妙的表达技巧在于“朋友说”三个字。

师:老师前面已经告诉过你们,文中最美妙的表达技巧就在于“朋友说”三个字,很柔和,很圆润,很自然地将“蝉”的生活现象引出来了。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三板块:“背读几句”。这里的背读指导,巧妙地与上一个活动的小结形成呼应,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课文的章法特点,积累语言,为下一步学生品析意趣、抒发感受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出示课件:改写一句 品析优美意趣

师:这是我们最后一个学习动作,品析文章的优美意趣。让我们通过对蝉的吟咏来感受更美好、更有趣的生活道理。

出示课件:

任务:用一个精短的句子,替换文中“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句话。

出示课件:

小思

今年, 蝉鸣得早。杜鹃花还没零落, 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 窗外蝉更知知不休, 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

一天 , 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 透明的翅收敛了, 身躯微微颤动, 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 竟响彻一个夏天! 曾这样问: 何必聒聒? 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朋友说: 知道吗? 它等了17 年, 才等到一个夏天。 就只有这个夏天, 它从泥土中出来, 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 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17年埋在泥中, 出来就活一个夏天, 为什么呢?

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地活过。

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师:“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这句话是作者的感悟,老师将它换成了横线,想想,你将写一个什么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感悟呢?

学生静思默想,动笔写作。

师:我们一起来倾听大家的声音。

生1:我改的是“哦,那是蝉的力量,是蝉生命的力量。”

师:嗯。赞叹蝉的意志,等十七年,仍然要出土,然后高声歌唱。写得好。

生2:哦,虽然蝉只活了一个夏天,但那是蝉的生命的精彩绽放。

师:精彩生命的绽放,好!

生3:哦,那是蝉活着的意义,也表现出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师: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呢?好好地活过,珍惜每一个日子。每一个日子都要歌唱。

生4:哦,蝉的生命意义告诉我们,生命无论多么短暂,都要活出自己的璀璨。

师:多好。“璀璨”用得好。晶莹的,闪亮的生命之光。

生5:哦,蝉的生命历程告诉我们,即使那么坎坷,也一定要好好地生活。

师:痛苦大于快乐。但是当快乐来到的时候,就要享受它,就要珍惜它。

生6:我改的是“哦,蝉生命的意义是以存在的时间来尽情地表现精彩。”

师:活着就要精彩。

生7:我改的是“哦,那是蝉存在的理由,那是蝉活着的意义。”

师:因为珍惜生命,珍爱生命,这就是理由,没有其它。

生8:我改的是“哦,那是蝉生命中最艰难的,也是最快乐的回忆。”

师:啊,用歌声来回忆自己曾经经历的黑暗岁月。太妙了。

生9:哦,那就是蝉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

师:生命的历程有黑暗,也有光明。

生10:那真是蝉的生命历程中上演的最华丽、最精彩的一幕。

师:小小的生命中绽放出的是生命的意义。

生11:哦,那是蝉对生命的渴望,就算只有一个夏天,它也会放声歌唱。

师:“渴望”二字用得太好了。

师:谢谢大家。我们来小结一下吧。看看老师的感悟。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 它为光明而歌唱,为自己的生命而歌唱!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珍惜每一秒明亮的光阴!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承受磨难,高歌欢乐!

出示课件。

生大声齐读:哦!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

师:做笔记吧。哦!它为光明而歌唱,为自己的生命而歌唱!又是一番道理,这就是蝉的生命的意义。

生做笔记。

师:在黑暗中积蓄力量,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哲理句呀。这就是蝉的生命意义给我们的感受。我们可以说,我愿做一只蝉,我能够忍受长久的黑暗,为的是到高枝上歌唱。

评:以上是课文教学的第四板块:“改写一句”。这个环节是依托课文设计的生动活泼的写作训练,是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意趣的一种侧面手法,它将学生的课文学习引向更为深刻更为广阔更为自主的境界,很高雅,很巧妙,而且极具训练力度,能激发学生理性思维的火花。

师:好,谢谢同学们。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大声齐说:余老师再见。

师:那么小,却那么响亮。谢谢。

评:结束语与开课语形成美妙的照应,首尾圆合,余味无穷。

总评:余老师《蝉》的教学设计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一个完满的“圆”,它的完整性、流畅性、延伸性、开放性,无不折射出迷人的美的气息。他的课极其优雅地展现了语文教学中的“建筑美”,不仅美在宏观的课堂结构,而且美在微观的每一个细节。全课以“句”为主线,通过“概说一句”、“笔记几句”、“背读几句”、“改写一句”等四个板块来推进教学。第一个板块意在“切入”,目的在于对课文形成整体上的认识;第二个板块意在“强化”,以笔记的方式将老师提炼出的精美的知识点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第三板块意在“固化”,通过背诵达到语言积累,深度储藏的效果;第四个板块意在“深化”,即通过“写”的方式来侧面“读”懂课文蕴含的深刻意味。四个板块的活动安排,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如行云流水,起承转合,无不妥帖舒畅,有一气呵成之美。四个板块的活动对学生的训练力度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而每一个板块都有学生充分而深入的活动,都有丰富而扎实的积累。余老师不仅智慧地提炼并巧妙利用课文里面的教学资源,而且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由整体到局部,由读到写,由感性到理性,动静结合,每一个板块都确保学生能占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既积累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高效的语文课。

上一篇:巨野县房地产管理局下一篇:2022年抖音个性签名(195句)